历史必修二总复习_第1页
历史必修二总复习_第2页
历史必修二总复习_第3页
历史必修二总复习_第4页
历史必修二总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消极:①但其经营规模很小。在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下,农民常破产流亡,小农经济十分脆弱;②也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商品交换和社会分工,到明清之际更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3、如何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1)历史悠久,源远流长。(2)手工业技术先进。(3)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4)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共存。主要有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三种形式。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私营手工业到明中叶以后才逐渐超过官营手工业并占据主导地位。(5)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分布相应变化。随着经济重心的转移,不少工业生产部门、工业制品的主要产地,从北方逐渐移到南方。在中国古代丝织业地区分布的变化中表现的最为明显。(6)明中叶后私营手工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但受到重农抑商政策制约。第一页第二页,共34页。4、如何理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①商业产生之后不断发展,到宋元时期空前繁荣;②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③古代金融发达,类似于银行的柜坊、类似于汇票的飞钱和纸币很早就出现;④商业活动不断打破地点限制和时间限制,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⑤重农抑商政策长期实行,商人的社会政治地位低下。第二页第三页,共34页。1)内容: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其核心内容是主张重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严格限制工商业的发展。2)目的:直接目的是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3)评价①积极作用:在封建社会初期,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政权;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②消极作用: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妨碍商业资本发展和向手工业资本转化,严重地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维护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妨碍自由劳动力的形成、国内市场的扩大和资本的积累;限制了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导致经济结构过分单一;为扩大耕地面积,人为地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导致了环境的恶化;从根本上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的重要经济原因。5、如何理解“重农抑商”政策第三页第四页,共34页。1)含义:明清政府实行的严格限制对外交通、贸易的外交政策,包括对来华外人的商务活动、居留期限、华夷交往等做出限制。需要注意的是,“严格限制”对外交往不等同于“绝对禁止”一切对外交往。2)原因:①自给自足、落后闭塞的封建自然经济是“闭关锁国”政策推行的根本原因。②明中期倭寇侵扰我国东南沿海和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是明清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客观原因。③清朝统治者民族狭隘性的表现。3)评价①积极作用:曾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②消极作用:它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使封建自然经济长期延续,从而助长了封建统治者固步自封、夜郎自大。6、如何理解“闭关锁国”政策?第四页第五页,共34页。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核心内容】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与确立——新航路的开辟是建立世界市场的前提条件;殖民掠夺则为资本主义国家控制世界市场提供原始积累和原料、市场;两次工业革命则为世界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最为强劲有力的支持。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建立既是资本主义国家对殖民地掠夺和摧残的过程,也是客观上促成世界联成一体,带动世界各地走向融合的过程。【重点问题分析】1、如何理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以及资本主义殖民体系)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指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向全世界的经济扩张,原来互相分割孤立的各国、各大洲之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以致于整个世界变成一个统一的市场体系。第五页第六页,共34页。②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是指从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葡、西等国早期殖民掠夺以至于20世纪初世界殖民地瓜分完毕所形成的世界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所构成的体系。③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所谓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是指资本主义对全世界的统治体系。它包含三个组成部分:1)一切资本主义国家所组成的政治体系;2)以资本主义市场为主要特征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3)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2、如何理解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及影响?1)形成:①开始形成:新航路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也引起了殖民侵略,西欧国家贸易范围扩大,世界市场已显雏形;②初步形成:工业革命促使欧美资本主义工业国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场地,把亚、非、拉许多殖民地与半殖民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使之成为资本主义经济附庸,大大促进了国际间的经济交往,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六页第七页,共34页。2)影响:①促进了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②亚非拉国家经济上饱受列强的剥削和掠夺,是这类国家经济畸形、长期贫困落后、灾难深重的总根源。③资本主义的入侵在客观上冲击了这些国家或地区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传播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近代化的进程。3、如何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对我们的启示?③最终形成: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列强加紧争夺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掀起一股瓜分世界的狂潮,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一部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相同点①两次工业革命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②都带来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了现代工厂制,第二次工业革命确立了公司制、垄断制。第七页第八页,共34页。2)不同点①与科学技术结合的程度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自然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科学和技术相结合。②产业结构侧重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点——轻工业,主要任务是在以纺织工业为代表的轻工业部门中,用机器代替手工生产,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的确立;第一次工业革命开辟的是“纺织时代”和“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点——重工业,其主要任务是改造、扩大和创新重工业的各个部门如钢铁工业、机械加工业、电气、化工、汽车、石油等。第二次工业革命迎来的则是“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③广度及深度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局限于少数国家,持续时间长,进展缓慢;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在欧美诸国展开,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第八页第九页,共34页。3)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人类进步的最终动力,社会的进步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中国要想在新一轮的国际格局变动中占得先机,就必须要紧紧抓住科学技术这个首要生产力,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基础科学及应用科学的进步,并力争把技术成果尽快转变成生产力,方能在强手如林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单元概述】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最重大也是最深刻的变化,它的产生和发展导致近代中国阶级结构的变化——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壮大和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也为19世纪后半期和二十世纪初的一系列重大的政治斗争奠定了物质基础和提供了阶级条件;而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和特点也决定了这些政治斗争的结局。第九页第十页,共34页。1、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经济成分及特征【重点问题分析】1)自然经济总体特征:①封建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经济;②具有分散性、保守性、封闭性,与商品经济相对立;2)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总体特征:①实质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②自由开放;③富有侵略性。3)洋务经济总体特征:①以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具有封建性;②机器大生产,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开端;③民用企业采用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的形式,具有资本主义的性质。第十页第十一页,共34页。4)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总体特征:①先天不足:未经过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而是在引进外国先进生产技术的基础上直接产生,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②后天畸形:轻重工业比例失调,这是由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的;③在外国资本不断排挤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夹缝中生存;④是近代进步性、革命性的经济成分,它瓦解着封建自然经济,对外国资本的侵略有一定的抵制作用,也为中国的社会变革(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5)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总体特征:①垄断性:依靠国家政权力量,垄断金融、工矿企业②买办性:是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豢养并为之服务的代理人;③封建性:与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④反动性:是南京国民政府反动统治的经济基础,也成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第十一页第十二页,共34页。①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为封建地主阶级服务的,是为其巩固统治地位的,注定其不可能采取真正的否定封建专制制度的政治改革;②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反作用于经济,政治上的腐朽落后注定了经济上也不可能取得实质性的变革,洋务运动注定是以失败告终的;③洋务运动虽然破产了,但其在中国创办近代工业、创办近代教育、创办近代海军,以及培养人才,引进技术,开化风气,抵制外国经济侵略,特别是推动近代民族资本的诞生还是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开端!2、如何正确评价洋务运动?3、民族资本曲折发展的认识与启示1)认识:第十二页第十三页,共34页。①三座大山(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封建主义)的压迫束缚,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②民族资产阶级的“先天不足,后天畸形”注定了其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中国也不可能走资本主义道路;③要实现近(现)代化,必须实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而其中科学技术又是最至关重要的;④民族资本的发展过程虽然非常曲折,但也给近代中国带来了技术、人才、观念的一系列近代化的冲击,而其自身所坚守的“信义为先”、“爱国爱民”、“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等一系列精神很值得当今的企业家们学习和继承;⑤民族资本在近代的不幸,不代表其无法适应新时期的需要,只要能正确引导,积极扶持,而其自身又能正确对待,努力发展的话,必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当年所无法达到的“实业兴国”的理想目标!第十三页第十四页,共34页。2)启示:①国家独立是民族经济振兴的基本前提。正如毛泽东所说:“没有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不可能建设真正大规模的工业。”②善于抓住和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是振兴民族经济的重要策略。当今世界全球一体化、和平与发展成为主题、科技革命都为我们振兴民族经济提供了有利的国际机遇。③优化投资环境,减少垄断经营。当前建立公平、公正的经营投资环境,是推动我国民族经济全面振兴的重要条件。④保证充足资金,以科技为先导。民族经济若要发展,一要有稳定的资金来源,形成健全的金融体制,同时要注重技术的研发,增强国际竞争力。第十四页第十五页,共34页。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分前后两大阶段。第一阶段包括过渡时期的七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和“文革”的十年,既取得过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也发生过严重的失误和挫折。第二阶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实行改革开放30年来,国民经济高速、健康、稳定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单元概述】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重点问题分析】①“一五计划”(1953-1957)的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第十五页第十六页,共34页。②1956年中共八大确定的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③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总路线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在这种左倾思潮影响下,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9——1961新中国面临有史以来最困难的经济困难。④面对三年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2、经济体制改革(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①经营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创办乡镇企业。③购销体制:允许改革统购统销制,允许农产品进入市场、自由买卖。第十六页第十七页,共34页。④管理体制: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⑤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最早从安徽、四川两省开始。⑦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人民公社制度被废除。1983年,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①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增加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②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管理体制:政企分开,简政放权,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所有制: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分配制度:把分配中的平均主义改为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第十七页第十八页,共34页。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①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②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③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年,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④十五大→1997年,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⑤到21世纪初,我国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4、对外开发格局的初步形成第十八页第十九页,共34页。①1980年中国创办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同年,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建立。1988年,设立海南经济特区。②1984年,我国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③1985年,国务院决定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湾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到1992年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带。④从20世纪末起,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形势,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我国实施对外开放“走出去”战略。鼓励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的出口。⑤1990年中央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浦东新区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⑥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我国的对外开放从设立经济特区、沿海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到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及内地省会开放城市,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第十九页第二十页,共34页。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步入近代,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物质生活、交通和通讯、大众传媒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烙印。新中国诞生后,人民获得了新生,生活日益改善。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正确路线指引下,全国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实现了温饱和富裕。20世纪末中国在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单元概述】【重点问题分析】1、影响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因素:①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②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③历届政府的影响④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和先进的中国人主动吸收西方文明(维新思潮、革命思潮的推动)第二十页第二十一页,共34页。2、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关键时期

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以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3、框架结构第二十一页第二十二页,共34页。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矛盾2、具体原因:贫富差距过大、股票投机过度、分期付款膨胀一、经济危机的爆发(1929年—1933年)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1、从国内看:加深了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2、从国际看: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一)原因:(二)特点:(三)影响: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核心内容】

阐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下,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节和发展问题。【重点问题分析】第二十二页第二十三页,共34页。二、罗斯福新政1、经济危机沉重的打击2、民众对胡佛政府不满,要求改革3、罗斯福以“新政”赢得总统选举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农产品价格猛跌工人失业整顿银行与金融业复兴工业(核心)调整农业政策救济与公共工程具体看教材P85(一)背景:(二)措施:(三)评价:1、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作出的局部调整。2、影响:①新政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大危机;②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③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④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第二十三页第二十四页,共34页。(一)战后资本主要国家的经济发展(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2、西欧西欧经济发展迅速的原因1、美国2、福利国家得到发展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3、第三产业蓬勃发展50年代黄金时期80年代复苏70年代滞胀阶段90年代持续发展联邦德国经济迅速崛起的原因4、“新经济”的出现(20C90年代的美国)三、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二十四页第二十五页,共34页。从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史的角度看,它的发展经历了这样的历程:“15—17世纪的重商主义→17—20世纪初的自由主义→(19世纪末垄断产生)→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在从单靠“看不见的手”→借助“看得见的手”的过程中,罗斯福新政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变化,不管是政府管制和反对政府管制,分歧已不是政府是否应当对经济进行干预和调节,而是干预的程度多少的问题。整体认识:第二十五页第二十六页,共34页。第七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本单元阐述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改革的成就与经验教训,勾画了苏联社会主义探索的历史轨迹。【单元概述】【重点问题分析】一、掌握正确的评价标尺经济政策(改革)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是否遵循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是否关注民生等。二、分阶段掌握(一)列宁时代: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殊性、暂时性②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第二十六页第二十七页,共34页。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在短时间内能够利用国家政权集中资源,迅速推进工业化,但不可能做到持续发展,最终阻碍了苏联的现代化建设。

(二)斯大林时代(三)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的改革没有冲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缺乏理性的思考和渐进的过程,最终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解体了。反思苏联的历史,对我们认识我们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对我们今天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会有新的思考和体会。第二十七页第二十八页,共34页。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单元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重点问题分析】一、演变的三个阶段:1、第一个阶段: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主要是美国建立了以它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这个体系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创造了相对良好的国际环境2、第二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末,这一时期,世界经济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经济区域集团化也是经济格局多极化的一个表现。3、第三个阶段:是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主要是经济全球化发展迅速,两极格局的瓦解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也有利于国际贸易和经济全球化的健康发展第二十八页第二十九页,共34页。二、战后美国建立了以它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1、背景: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对比发生巨大变化2、构成:(1)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注意其基本内容、两个组织以及影响)(2)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注意协定的内容及其影响)三、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四、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原因、过程、本质及其影响)第二十九页第三十页,共34页。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表格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提高农作物种类的丰富水利灌溉的发展原始农业石刀、石斧刀耕火种水稻、粟商周耒耜和石锄、石犁(少量青铜农具)开沟排水、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