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临沂市临兰山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解析版)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32分)1.(2分)下列有关数据符合实际的是()A.人体正常的体温约为38℃ B.水与冰块的混合物的温度为0℃ C.人感到舒适的房间温度约为25℃ D.临沂夏天的最高温度是60℃2.(2分)如图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象,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50℃ B.在AB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在BC段物质不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D.在CD段物质处于液态3.(2分)下列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霜的形成是一种升华现象 C.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消失是汽化现象 D.严寒的冬天在窗玻璃的外表面会出现“冰花”是凝华现象4.(2分)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现象的是哪一组()①初春,冰封的湖面解冻②盛夏,旷野里雾的形成③深秋,路边的小草上结了一层霜④严冬,湿衣服逐渐变干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5.(2分)下列各种常见的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A.春天,清晨河面淡淡的白雾 B.夏天,玻璃上的水很快变干 C.秋天,日出后薄雾渐渐消散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6.(2分)下面哪项措施的目的不是为了加快水的蒸发()A.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 B.用扫帚把地面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C.将湿衣服撑开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D.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再放入冰箱7.(2分)下列四幅图中,属于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冬天,搓手取暖 B.滑梯上滑下臀部发热 C.棉被晒得暖呼呼 D.下压活塞硝化棉燃烧8.(2分)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说法正确的是()A.0℃的冰既没有内能,也没有热量 B.物体从外界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C.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 D.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9.(2分)如图为汽油机工作过程中某一冲程的示意图,此冲程的名称及能量转化是()A.压缩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B.压缩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做功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做功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10.(2分)汽车已走进很多现代家庭,图为四冲程汽油机汽缸的工作示意图,按吸气、压缩、做功、排气的顺序排列()A.乙甲丙丁 B.甲丁乙丙 C.丙乙甲丁 D.丙丁甲乙11.(2分)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是5:4,降低相同的温度时,放出的热量之比是25:4()A.1:5 B.5:1 C.125:16 D.16:12512.(2分)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的是()A.夏天。在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 B.北方楼房内的“暖气”用水作为介质 C.海边昼夜温差变化比沙漠中小 D.生物体内水的比例高,有助于调节自身的温度13.(2分)夏天,人们喜欢到海边度假。白天,海风拂面,夜间却不会很凉。而沙漠的夏天昼夜温差可达50℃.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太阳照射沙漠地区的时间较长 B.海边有风而沙漠地区可能没有 C.太阳直射沙漠地区,斜射海边 D.海水的比热容比沙石的比热容大14.(2分)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B.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C.质量相同的甲乙液体,升高相同温度,乙液体吸收热量多 D.质量相同的甲乙液体,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比乙液体温度升高的少15.(2分)质量,初温都相同的铜块和铝块(c铜<c铝),使它们吸收相等的热量后,再相互接触,则()A.两物体之间不发生热传递 B.热量从铜块传向铝 C.热量从铝块传向铜 D.无法判定16.(2分)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同学们用酒精灯同时开始均匀加热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沙子和水,装置如图。则实验中()A.物体吸热多少是由物质的种类决定的 B.沙子吸热升温较快,说明沙子吸热能力较强 C.将沙子和水加热到相同温度时,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 D.加热相同的时间,末温低的物质吸热能力强二、实验题(每空1分,共12分)17.(7分)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冰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1)实验中通过水对试管加热,而不是直接加热试管,目的是。(2)实验过程中选用(较大的冰块或较小的冰块);实验中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物质的温度及对应状态,并记录数据,如图丙所示,可以得出结论:冰的熔化规律是。(3)由图像可知,冰是(选晶体或非晶体),熔化过程大约持续了min。(4)比较图像中AB段和CD段可知,冰的温度上升速度较(选填快或慢),冰的比热容水的比热容(选填大于或小于)。18.(5分)物理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的沸腾实验。(1)由表格可知,本次实验应选用测温物质为的温度计。测温物质凝固点/℃沸点/℃水银﹣39357酒精﹣11778(2)在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3)本实验的目的是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和水在沸腾时的温度变化,图乙是小明实验中不同时间观察到的水中气泡变化情况,表示水沸腾时的气泡情况是图。(选填“1”或“2”)(4)当水温升到88℃时,小明组的同学开始每个1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3min后停止读数时间/min012345678910温度/℃88909294969899100100100100小明撤去酒精灯发现原来沸腾的水不再沸腾,马上他又将燃烧的酒精灯放回原处,发现水又重新沸腾(提示:填吸放热情况和温度变化规律)。(5)如图丙中小明,小刚两个实验小组分别绘制了a、b沸腾图象,由图象可知:若热源相同不同。三、计算(第一问2分,第二问.4分,共6分)19.(6分)顺口溜“五月五、过端午、蒸粽子、吃包子、挂菖蒲、佩香囊、赛龙舟”,生动的呈现了某地端午文化习俗。蒸粽子是利用水沸腾产生的蒸气进行加热。若将2.5kg的水加热到沸腾,水温升高了80℃[c水=4.2×103J/(kg•℃),q煤=3×107J/kg],在此过程中,求:(1)水吸收的热量;(2)若采用效率为10%的煤炉加热,需要完全燃烧多少千克煤?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32分)1.(2分)下列有关数据符合实际的是()A.人体正常的体温约为38℃ B.水与冰块的混合物的温度为0℃ C.人感到舒适的房间温度约为25℃ D.临沂夏天的最高温度是60℃【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解:A、人的正常体温在37℃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B、标准大气压下,故B不符合题意;C、人感觉到温暖而又舒适的房间温度大约是25℃,故C符合题意;D、临沂夏季的最高温度大约35℃,明显与实际相差较大。故选:C。【点评】物理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多了解一些生活中的常见量的值可帮助我们更好地学好物理,同时也能让物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2.(2分)如图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象,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50℃ B.在AB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在BC段物质不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D.在CD段物质处于液态【分析】①要分清熔化图象和凝固图象。熔化图象温度随时间有上升的趋势;凝固图象随时间有下降的趋势。②在熔化过程要吸热,相反在凝固过程需要放热。若在熔化或凝固过程温度保持不变,则是晶体;否则为非晶体。③晶体在熔化或凝固时的温度是熔点或凝固点。晶体在熔化过程或凝固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解答】解:A、从图象上看,所以此物质为晶体,所以A说法正确。B、AB段物质应是液态;C、BC段为晶体的凝固过程,但温度保持不变,故C错误。D、CD段物质已经凝固完毕,故D错误。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晶体的凝固过程的特点。并考查了对晶体凝固图象的分析,考查得很全面。3.(2分)下列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霜的形成是一种升华现象 C.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消失是汽化现象 D.严寒的冬天在窗玻璃的外表面会出现“冰花”是凝华现象【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解答】解:A、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故A正确;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C、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消失是升华现象;D、“冰花”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故D错误。故选:A。【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4.(2分)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现象的是哪一组()①初春,冰封的湖面解冻②盛夏,旷野里雾的形成③深秋,路边的小草上结了一层霜④严冬,湿衣服逐渐变干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分析】解决此题要掌握:物质在发生物态变化时必然要伴随着吸放热的进行。其中熔化、汽化、升华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凝固、液化、凝华过程需要放出热量。【解答】解:①初春,冰封的湖面解冻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熔化吸热;②盛夏,旷野里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珠,液化放热;③深秋,路边的小草上结了一层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凝华放热;④严冬,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是物质直接由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升华吸热。综合分析②③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对物态变化过程的判断及物态变化过程的吸热和放热的判断。5.(2分)下列各种常见的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A.春天,清晨河面淡淡的白雾 B.夏天,玻璃上的水很快变干 C.秋天,日出后薄雾渐渐消散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分析】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据此分析。【解答】解:A、春天,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B、夏天,由液态变成了气态;C、秋天,由液态变成了气态;D、冬天,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的判断,抓住物质前后的状态变化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6.(2分)下面哪项措施的目的不是为了加快水的蒸发()A.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 B.用扫帚把地面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C.将湿衣服撑开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D.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再放入冰箱【分析】(1)影响蒸发的因素有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2)加快蒸发,就是从提高温度、增大液体面积和加快空气流动这三个方面来考虑。【解答】解:A、电热吹风机吹湿头发,加快了头发上水分的蒸发;B、扫帚把洒在地面的水向周围扫开,加快了水分的蒸发;C、湿衣服晾到向阳,从提高温度和加快空气流动两个方面,不符合题意;D、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再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内,减慢了水果中水分的蒸发;故选:D。【点评】(1)加快或减慢蒸发,都是从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去考虑;(2)将知识应用于生活,注意联系生活实际。7.(2分)下列四幅图中,属于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冬天,搓手取暖 B.滑梯上滑下臀部发热 C.棉被晒得暖呼呼 D.下压活塞硝化棉燃烧【分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过程是能量的转移过程,而做功过程是能量的转化过程。【解答】解:A、冬天,是摩擦生热,故A错误;B、滑梯上滑下臀部发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C、棉被晒得暖呼呼,故C正确;D、下压活塞硝化棉燃烧,故D错误。故选:C。【点评】熟悉并理解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并能与生活中的实例相联系是解决该题的关键。8.(2分)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说法正确的是()A.0℃的冰既没有内能,也没有热量 B.物体从外界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C.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 D.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分析】(1)任何物体都有内能;热量是一个过程量;(2)(4)内能的大小与质量、温度、状态等因素有关;(3)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解答】解:A.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所以0℃的冰也具有内能,不能说含有热量;B.晶体在从外界吸收热量熔化的过程中,故B错误;C.发生热传递时,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D.物体的内能大小与温度、状态等有关,温度不变,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对温度、热量和内能几个概念的理解,要着重理解改变内能的方式以及内能的影响因素。9.(2分)如图为汽油机工作过程中某一冲程的示意图,此冲程的名称及能量转化是()A.压缩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B.压缩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做功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做功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分析】由进气门和排气门的关闭和打开情况、活塞的上行和下行情况来判断是哪个冲程;汽油机四个冲程中压缩冲程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排气和吸气冲程没有能的转化。【解答】解:如图,进气门和排气门都是关闭的,因此是压缩冲程。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汽油机四冲程的判定方法和其中的能量转化,属于基础题目。10.(2分)汽车已走进很多现代家庭,图为四冲程汽油机汽缸的工作示意图,按吸气、压缩、做功、排气的顺序排列()A.乙甲丙丁 B.甲丁乙丙 C.丙乙甲丁 D.丙丁甲乙【分析】根据曲轴的转动方向判断活塞的运行方向,再根据气门的关闭情况就可以确定是哪一个冲程。最后按吸气、压缩、做功、排气的顺序排列。【解答】解:甲图中的两气门都关闭,电火花打火,汽缸容积变大;乙图中的两气门都关闭,活塞上行,是压缩冲程;丙图中的进气门开启,气体流入汽缸;丁图中的排气门开启,气体流出汽缸;故排列顺序是:丙、乙、甲、丁。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注意总结规律,在内燃机的四个冲程中,进气阀和排气阀均关闭的只有压缩冲程和做功冲程,而在压缩冲程中活塞向上运动,做功冲程中活塞向下运动;一个气阀打开,另一个气阀关闭的是吸气冲程和排气冲程,而在吸气冲程中活塞向下运动,排气冲程中活塞向上运动。11.(2分)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是5:4,降低相同的温度时,放出的热量之比是25:4()A.1:5 B.5:1 C.125:16 D.16:125【分析】已知甲、乙两个物体的质量之比,比热之比,以及它们降低的温度相同,可利用热量的公式变形C=分析甲、乙两种物质的比热之比。【解答】解:∵=,=,=,∴根据公式Q=CmΔt可知,==×=×=。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物体放热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在代入数值时要注意,防止因颠倒而出错。12.(2分)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的是()A.夏天。在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 B.北方楼房内的“暖气”用水作为介质 C.海边昼夜温差变化比沙漠中小 D.生物体内水的比例高,有助于调节自身的温度【分析】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升高或降低的温度少,据此分析。【解答】解:A、夏天在地上洒水感到凉快是利用了水的蒸发吸热,故A符合题意;B、因为水的比热容大,降低相同的温度,所以北方楼房内的“暖气”用水作为介质;C、沿海地区和沙漠地区相比,水的比热容大,水的温度变化小,昼夜温差小,砂石的比热容较小,砂石的温度变化大;D、生物体内水的比例很高,生物体即使吸收较多的热量,体温不会升的过高,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体温也不会过低,以免温度变化太快对生物体造成损害。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蒸发吸热、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的应用,应用所学知识,解释了实际问题,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属于中考热点题目。13.(2分)夏天,人们喜欢到海边度假。白天,海风拂面,夜间却不会很凉。而沙漠的夏天昼夜温差可达50℃.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太阳照射沙漠地区的时间较长 B.海边有风而沙漠地区可能没有 C.太阳直射沙漠地区,斜射海边 D.海水的比热容比沙石的比热容大【分析】沿海地区水多,水的比热容较大,白天,相同质量的水和沙石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的少;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的少,使得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昼夜的温差小。【解答】解:沿海地区水多,水的比热容较大,地表以砂石为主;白天,吸收相同的热量,砂石温度升高的多,沙漠升高温度较高,放出相同的热量,砂石温度降低的多,沙漠的降低温度较多,带来丝丝凉意,沙漠的昼夜温差大,D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是中考的命题的热点形式。14.(2分)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B.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C.质量相同的甲乙液体,升高相同温度,乙液体吸收热量多 D.质量相同的甲乙液体,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比乙液体温度升高的少【分析】(1)已知不同液体质量、升高温度大小关系,用公式c=来比较比热的大小;(2)已知热源一定,也就是相同时间给两种液体提供的热量相同,所以从加热时间长短比较吸收的热量多少;(3)质量相同的甲乙液体,加热时间相同时两者吸收的热量相同,温度变化利用公式Δt=比较。【解答】解:A、已知两种液体质量相等,由图像可以看出:在吸收热量相同时,甲液体升高的温度幅度更大,由公式c=知,甲液体比热较小;B、由题可知,加热相同的时间。故B不正确;C、由图像可以看出:质量相同的甲,升高相同温度时,也就是乙吸收的热量多;D、由图像知:加热相同的时间。故D不正确。故选:C。【点评】(1)知道公式Q吸=cmΔt,找出两种液体的相同量和不同量,再进行有关量的比较。(2)看懂图像的含义,其中包含了大量的信息,找出解题需要的量。15.(2分)质量,初温都相同的铜块和铝块(c铜<c铝),使它们吸收相等的热量后,再相互接触,则()A.两物体之间不发生热传递 B.热量从铜块传向铝 C.热量从铝块传向铜 D.无法判定【分析】知道铜块和铝块质量相同,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根据Q=cmΔt知道,比热容大的温度升高的少;而铝的比热容大于铜的比热容,所以铝的温度变化小;又知道初温相同,由此判断铜的末温高;热量将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据此判断得出答案。【解答】解:质量,初温都相同的铜块和铝块,根据Q吸=cmΔt可知,比热容大的物体,升高的温度少,因为c铝>c铜,所以铝块升高的温度少,又因为铜块和铝块初温相同,所以铝块的末温低,铜块的末温高,二者接触,热量将从铜块向铝块传递。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热量的计算、热传递的方向,知道铁和铜比热容的大小关系是突破口,用好吸热公式是解本题的关键。16.(2分)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同学们用酒精灯同时开始均匀加热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沙子和水,装置如图。则实验中()A.物体吸热多少是由物质的种类决定的 B.沙子吸热升温较快,说明沙子吸热能力较强 C.将沙子和水加热到相同温度时,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 D.加热相同的时间,末温低的物质吸热能力强【分析】(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质量、温度高低、吸放热多少都没有关系;比热容是反映不同物质吸放热能力强弱的一个物理量。(2)水和干沙子,谁温度升高的快,需要利用Q=cmΔt来判断。【解答】解:A、在本实验中。故A错误。B、实验中,说明沙子的比热容小,故B错误。C、将沙子和水加热到相同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多。D、加热相同的时间,据Q=cmΔt,吸热能力强。故选:D。【点评】考查了比热容的概念,学生要学会总结实验得到的结论。考查了利用吸收热量公式Q=cmΔt的熟练应用,对实验说明的问题,学生要记住这个结论。二、实验题(每空1分,共12分)17.(7分)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冰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1)实验中通过水对试管加热,而不是直接加热试管,目的是使冰受热均匀。(2)实验过程中选用较小的冰块(较大的冰块或较小的冰块);实验中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物质的温度及对应状态,并记录数据,如图丙所示,可以得出结论:冰的熔化规律是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3)由图像可知,冰是晶体(选晶体或非晶体),熔化过程大约持续了4min。(4)比较图像中AB段和CD段可知,冰的温度上升速度较快(选填快或慢),冰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选填大于或小于)。【分析】(1)利用水浴法加热,可以是物质受热均匀;(2)实验过程中使用较小的冰块可以使物质受热均匀,根据图像可知,冰的熔化规律;(3)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没有,根据图像判断熔化阶段所用的时间;(4)根据图像分析解答。【解答】解:(1)水浴法加热,可以使冰受热均匀;(2)为了使冰受热均匀,实验过程中应使用较小的冰块,冰在熔化过程中,持续吸热;(3)由图像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故冰是晶体,到6min结束;(4)根据热量公式可知,Δt=,c值越小,实验中CD段物质为水,水的比热容比冰的比热容大。故答案为:(1)使冰受热均匀;(2)较小的冰块,但温度不变,4;(4)快。【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属于基础题。18.(5分)物理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的沸腾实验。(1)由表格可知,本次实验应选用测温物质为水银的温度计。测温物质凝固点/℃沸点/℃水银﹣39357酒精﹣11778(2)在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3)本实验的目的是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和水在沸腾时的温度变化,图乙是小明实验中不同时间观察到的水中气泡变化情况,表示水沸腾时的气泡情况是1图。(选填“1”或“2”)(4)当水温升到88℃时,小明组的同学开始每个1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3min后停止读数时间/min012345678910温度/℃88909294969899100100100100小明撤去酒精灯发现原来沸腾的水不再沸腾,马上他又将燃烧的酒精灯放回原处,发现水又重新沸腾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提示:填吸放热情况和温度变化规律)。(5)如图丙中小明,小刚两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服装店铺面房屋租赁合同
- 定制工厂出品合同范本
- 预防医学(安徽中医药大学)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安徽中医药大学
- 伐木机械租赁合同范本
- 2025标准委托设计合同
- 2025商业综合体中央空调系统投资合作合同
- 2024年四川阿坝州人民医院招聘紧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真题
- 新版个人租房合同范本
- 2024年佳木斯市郊区招聘公益性岗位人员真题
- 2024年北京协和医院后勤保障处宿舍管理人员招聘笔试真题
- 2024年山东省国控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学校校园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履职承诺协议书
- 劳务外包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
- MOOC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西北工业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生态修复地质勘察报告
- 广东广州市海珠区官洲街道办事处政府雇员公开招聘5人(必考题)模拟卷含答案
- 结构胶msdslord第一部分化学产品和公司名称
- 低血糖昏迷抢救预案及流程
-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课时练(同步练习)(共24课)
- 从专业走向管理
- 2022年中国矿业权评估新准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