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各地(部分地区)2024届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河南省各地(部分地区)2024届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河南省各地(部分地区)2024届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河南省各地(部分地区)2024届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河南省各地(部分地区)2024届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各地(部分地区)2024届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1.汽车后刹车灯的光源,若采用发光二极管(LED),则通电后亮起的时间会比采用白炽灯大约快0.5s,故有助于后车驾驶员提前做出反应,即遇到情况时可提前0.5s刹车.在限速为110krn/h的高速公路上,行车安全距离约可以减少A.3m B.7m C.15m D.25m2.在下列图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过程中,能够放热且温度保持不变的是()A.湿衣服晾干B.铺沥青C.干冰变小D.铁水浇筑党徽3.为了测出金属块的密度,某实验小组制定了如下的实验计划:①用天平测出金属块的质量②用细线系住金属块,轻轻放入空量筒中③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④将金属块从量筒中取出,记下水的体积⑤用细线系住金属块,把金属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下水的体积⑥根据实验数据计算金属块的密度以上实验步骤安排最合理的是A.①②③④⑥ B.②③④①⑥ C.①③⑤⑥ D.①②③⑥4.冬天,人们常把室外的自来水管包上一层保温材料,防止水管冻裂,水管被冻裂的主要原因是()A.水管本身耐寒冷程度不够易破裂 B.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C.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密度变大 D.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5.亲爱的同学们,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你一定学到了很多物理知识,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课桌的质量约为100kgB.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C.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D.人的眼睛迅速一眨的时间约为5s6.下列体育运动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A.足球守门员戴着防滑手套B.打羽毛球时握紧球拍C.对赛车的轴承添加润滑油D.体操运动员上单杠前往手上涂抹镁粉7.下列事例属于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是()A.用声呐探测鱼群的位置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C.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D.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C.中考期间,学校周围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9.如图所示,是苹果下落过程中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所得到的照片。关于苹果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苹果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B.苹果的运动速度不变C.苹果的运动速度越来越小D.苹果在AB路程上比BC路程上运动慢10.小花从冰箱里拿出了一个鸡蛋,她发现不一会儿鸡蛋上布满了许多细小水珠,过一段时间小水珠又都自动消失了.关于以上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鸡蛋上布满小水珠”是凝华现象B.“鸡蛋上布满小水珠”是汽化现象C.“小水珠消失了”是汽化现象D.“小水珠消失了”是升华现象11.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墙上“孔雀” B.缸中“游鱼”C.镜中“演员” D.林中“光线”12.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不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A.树荫下的光斑B.日食的形成C.路口反光镜D.激光引导前进方向13.某同学在上学去的路上,用0.8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又用1.2m/s的速度走完后一半路程,则他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0.8m/s B.1.0m/s C.0.96m/s D.1.2m/s14.下列数据符合实际的是()A.某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5cmB.某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C.某中学生的百米赛跑成绩约为6sD.某中学生的正常体温大约是42℃15.如图是用木槌敲击同一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二列声波图,一次重敲,一次轻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重敲时音调高,甲图是重敲时的声波图B.轻敲时响度大,两次敲击音色相同C.两次敲击音调、音色都相同,乙图是轻敲时声波图D.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大,甲的音调也比乙的音调高16.一个质量为0.25kg的玻璃瓶,盛满水时称得质量是1.5kg,若盛满某液体时称得质量是1.75kg,那么这种液体的密度是A.1.0×103kg/m3 B.1.16×103kg/m3C.1.75×103kg/m3 D.1.2×103kg/m317.下列关于声现象和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云在水中飘——光的折射B.阳光照在云上,云底下会形成阴影区域——光的反射C.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但不能传递能量D.次声波预报仪可以预报台风和地震活动等18.下列各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A.春天,清晨河面淡淡的白雾 B.夏天,玻璃上的水很快变干C.秋天,瓦片上出现一层层霜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19.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分析图象可知()A.甲物质的密度比乙物质的密度小B.对甲物质而言,质量越大,密度越大C.甲物质的密度是乙物质密度的4倍D.乙物质的密度为1.0×103kg/m320.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该凸透镜的焦距A.一定小于lB.一定等于lC.一定大于l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21.下列情况中,铁块的质量发生变化的是()A.铁块磨掉一个角 B.铁块熔化成铁水C.铁块轧成薄铁片 D.铁块从地球运到月球22.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由图可知,这两种物质的密度关系为A.ρA<ρB B.ρA=ρB C.ρA>ρB D.无法确定23.如图所示,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太阳倾斜照射时,背对太阳光站立,用喷雾器将水喷成雾状,在一个合适的角度可以看到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B.中国古代,人们使用“日晷”判断时间,是利用了光的折射C.太阳光穿过森林在地上形成“光斑”,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D.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24.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正确的是A.两同学在0-15s内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0-10s内,乙同学的速度为10m/sC.在0-20s内,两同学的平均速度相等D.在0-15s内,乙同学追上甲同学并在100m处相遇25.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体积较大、形状不规则的矿石的密度.先用天平称出矿石的质量为200g,接着按下图A、B、C的顺序测其体积,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A.矿石的体积为80cm3B.浸没的矿石排开的水的质量为120gC.小明测得矿石的密度为2.5×103kg/m3D.按图中A、B、C的步骤测得矿石的密度会偏小26.如图是国庆70周年大阅兵海军方队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方队队员军帽上的帽徽熠熠发光,因为帽徽是光源B.整个队列整齐划一,观众是通过光的折射来判断的C.现场观众所听到方队的脚步声,是通过空气传来的D.海军方队发出的齐整整脚步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27.小明在一只空碗底部放了一枚硬币,当他后退到某处时,眼睛刚好看不到硬币,小红帮忙慢慢往碗中倒水,直到小明又能看到完整硬币,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光路图是A. B.C. D.28.物理知识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下列对光现象的各种分析,你认为最合理的是()A.一束红外线射向一本书,书后看不见影子说明红外线在空气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B.光的折射规律适用于光的色散现象,白光通过三棱镜后红光比紫光的偏折程度小C.闭上眼睛就看不见物体,而睁开眼就能看见物体是因为眼睛发出的光射向了物体D.医院采用红外线来灭菌:电视遥控器是用紫外线来控制电视频道的29.下列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的是()A.眼睛近视的同学可以通过凹透镜进行校正B.桥在水中形成的倒影C.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白屏上形成彩色的光带D.阳光下,树木在地面上形成的影子30.以下减弱噪声的措施中,属于“控制噪声传播途径”的是()A.车辆排气管安装消音器 B.建筑工地严禁夜间施工C.外环线内禁止车辆鸣号 D.高架道路安装隔音护栏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题,20分)31.春天到了,湖边桃红柳绿,风景优美。晚上,行走在湖边的人看到水中灯饰的倒影原因是________;看到灯光下自己的影子原因是______。32.下图所示木块的长度是________cm;物体的重力为__________N.33.如图所示装置是用来探究通电时间相同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______的关系。若通过甲容器内电阻的电流为1A,通电3min甲容器内电阻产生的热量为______J;若将乙容器外的电阻放入乙容器内,并将乙容器内两个电阻串联起来加热,则该装置可用来探究通电时间相同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______的关系。34.如图所示:电源电压6V,R0=15Ω,当AB间接电压表,CD间接电流表,其电流表示数为______A;当AB间接电流表,CD间接电压表,其电流表示数______A,电压表示数______V。35.小明在探究甲、乙两种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时,得出了如图所示的图线,由图线可知,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ρ甲:ρ乙=_____,用甲、乙两种不同的物质做成质量相同的实心体,则它们的体积之比V甲:V乙=_____。36.二胡演奏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振动发声;演奏中不断用手指控制琴弦的长度,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_。37.如图是小红在秀江河边看鱼,小红所看见的鱼是在_____点处.(选填“A”或“B”).所以,有经验的渔民知道,用鱼叉叉鱼时要朝着所看到的“鱼”更_____(选填“深”或“浅”)一些的位置叉去,才能叉到鱼.38.有两个定值电阻R1=12,R2=24,串联后接在某电源上,R1和R2两端的电压之比为______;若并联后接在同一电源上,在相同时间内R1和R2产生的热量之比为______。39.古诗《小儿垂钓》中有“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个小孩面对路人的询问,只是招招手却默不作声。这是因为他知道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还能在______中传播。但鱼儿听不见路人招手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声音的频率太______(选填“高”或“低”)。40.小华去森林探险,看见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留下圆形光斑,光斑的成像原理是_____(填光学原理)。小华想利用平面镜将太阳光束反射进一个水平山洞(如图所示),则他应将平面镜与水平地面成_____夹角放置。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2题,15分)41.小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做“探究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在光具座上从左至右依次放置蜡烛、______和光屏。(2)蜡烛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成的像是等大、倒立的实像。分析实验成像情况可知,实验中所用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3)当把点燃的蜡烛由图所示的位置向右移至光具座的35cm刻度时,应向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到适当的位置,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小华发现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上方,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她应向______调整蜡烛。(选填“上”或“下”)。42.控制变量法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它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广泛地运用在各种科学探索和科学实验研究之中。控制变量法研究某一科学问题,通常要涉及到三个变量,即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在实验中,需要保持不变的物理量叫控制变量;把原因变量叫作自变量,就是你在实验中有目的地改变的变量;把结果变量叫做因变量,就是你在实验中测量的变量,因变量的变化依赖于你所改变的变量(自变量)的变化。以“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是否有关”为例,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即为自变量,需要我们有目的地改变的变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就是因变量,是我们在实验中测量的变量;而这里没有提到的其他因素均为控制变量,尤其是压力的大小,需要在实验中保持不变。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物理学中研究一个量受多因素影响时常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法。(2)在实验中,需要控制保持不变的量叫做__________变量。(3)在探究物体所受的浮力与液体密度是否有关这一实验中,_________是自变量,_________是因变量。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题,20分)43.某司机驾车前行,突然发现前方有障碍物,司机从发现险情到踩刹车制动需要的反应时间为0.6s,刹车前以90km/h的速度在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了35m。(1)汽车减速过程行驶的路程是多少?(2)司机若饮酒后驾车,反应时间会变长,此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了70m(假定两次制动距离相等),饮酒后反应时间是多少?44.一个空瓶子的质量是150g,当装满水时,瓶和水的总质量是400g;当装满另一种液体时,瓶和液体的总质量是350g.求:(1)这个瓶子的容积;(2)液体的密度.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1、C【分析】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式求解。【题目详解】由题可知速度为:,根据速度的定义,可得行车安全距离约可以减少:;故选C2、D【题目详解】A.湿衣服晾干是水的汽化,汽化时吸收热量,故A错误。B.沥青是非晶体,沥青凝固时不断放热,温度不断降低,故B错误。C.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升华时,吸收热量,故C错误。D.铁是晶体,铁水在凝固过程中,不断放热,温度不变,故D正确。故选D。3、C【题目详解】由密度的测量原理知道,我们要测出金属块的密度需要测出的物理量是:金属块的质量;金属块的体积.根据题意知道,可以用排水法进行测量金属块的体积的测量,金属块的质量可以直接用天平进行测量;A、在④这两个步骤中,金属块拿出是会带走一部分水,产生较大的误差,故A不合理;B、该方案没有测的金属块质量,故B不合理;C、①步骤测出了金属块的质量,③⑤利用排除法测出了金属块的体积,且该方案都没有明显的误差,故C合理;D、由于②③两个步骤无法测出金属块的体积,故D不合理.4、D【题目详解】寒冷的冬天温度较低,低于水的凝固点,水会从液态凝固成固态的冰,凝固前后质量不变,而冰的密度比水小,所以结冰后体积会变大,能够把水管胀裂.故D符合题意.5、B【题目详解】A.课桌的质量约为10kg,故A不符合题意;B.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接近实际,故B符合题意;C.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m/s,故C不符合题意;D.人的眼睛迅速一眨的时间约为0.5s,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6、C【题目详解】A.足球守门员戴着防滑手套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不符合题意;B.打羽毛球时握紧球拍,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不合题意;C.对赛车的轴承添加润滑油,是在压力一定时,使接触面脱离,属于减小摩擦,符合题意;D。体操运动员上单杠前往手上涂抹镁粉,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不合题意。故选C。【题目点拨】7、C【题目详解】A.用声呐探测鱼群的位置,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C.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属于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故C符合题意;D.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8、A【题目详解】A.超声波通过传递能量可以击碎结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A正确;B.“不敢高声语”是指不敢大声说话,指响度,不是音调,故B错误;C.在学校周围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D.因为每个人的声带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会不同,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音色辨别是谁,即“闻其声而知其人”,不是响度,故D错误。故选A。9、D【题目详解】由频闪照片可知,苹果下落过程中,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根据可知,苹果的速度越来越大,即苹果做加速直线运动;苹果在AB路程上和BC路程上所用时间相等,但AB的路程小于BC的路程,所以苹果在AB路程上比BC路程上运动慢,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10、C【题目详解】AB.小水珠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AB都错;CD.小水珠消失,是由液态变成了气态的水蒸气,属汽化现象,故C正确,D错;应选C。11、C【题目详解】A.墙上“孔雀”属于影子,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缸中“游鱼”是光透过水和玻璃缸时发生了折射的缘故,故B不符合题意;C.镜中“演员”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C符合题意;D.林中“光线”,说明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2、C【题目详解】树荫下的光斑是小孔成像,它和日食的形成、激光引导前进方向都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工作的,而路口的反光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工作的。故选C。13、C【题目详解】设总路程为2S,根据速度公式前半程的时间为同理后半程的时间为那么全程所用的时间为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4、B【题目详解】A.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5m=165cm故A不符合题意;B.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故B符合题意;C.中学生的百米赛跑成绩约为13s,故C不符合题意;D.中学生的正常体温大约是37℃,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5、C【题目详解】由图知道,两幅图中音叉振动的快慢相同(都有3个波峰和2个波谷),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程度不相同(即振幅不同),所以,声音的音调相同,响度不相同;甲振动时偏离程度大,甲的振幅大,说明甲的响度大,即音量大,所以,甲图是重敲时的声波图,乙图是轻敲时声波图。由于用木槌敲击同一音叉,所以,音色是不变的,故C正确。故选C。16、D【题目详解】m水=1.5kg﹣0.25kg=1.25kg,V水===1.25×10﹣1m1=V瓶=V液m液=1.75kg﹣0.25kg=1.5kg,ρ液===1.2×101kg/m1.故选D.17、D【题目详解】A.云在水中飘是天上的云在水中成的像,属于平面镜成虚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错误;B.光在直线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后面光照不到的区域形成影子,故阳光照在云上,云底下会形成阴影区域是光的直线传播,故B错误;C.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故C错误;D.地震、台风都可以产生次声波,所以可以通过产生的次声波对它们进行监测,故D正确。18、D【题目详解】A.春天,清晨河面淡淡的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不符合题意;B.夏天,玻璃上的水很快变干,由液态变成了气态,属于汽化现象.不符合题意;C.秋天,瓦片上出现一层层霜,由气态直接变成了固态,属于凝华现象.不符合题意;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符合题意.19、C【题目详解】A.图象的横轴表示体积,纵轴表示质量,由图象可知,当甲和乙的体积相同时,甲的质量大,由可知甲物质的密度比乙物质的密度大,故A错误:B.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质量和体积无关,所以对甲物质而言,质量越大,体积越大,但密度不变,故B错误;CD.体积为4cm3的甲物质的质量为20g,则甲物质的密度体积为8cm3的乙物质的质量为10g,则乙物质的密度ρ甲∶ρ乙═5g/cm3∶1.25g/cm3=4∶1故C正确,D错误。故选C。20、A【题目详解】利用太阳光(平行光)测量凸透镜焦距时,应把凸透镜正对太阳光,上下移动凸透镜,当在后面的白纸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时,用刻度尺测出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就为凸透镜的焦距.当在白纸上的光斑不是最小时,可能有两种情况(如图所示),白纸可能在点F的左侧的A位置,也可能在F点的右侧的B位置.当在A位置时,凸透镜远离白纸,白纸上的光斑会逐渐减小;当在B位置时,凸透镜远离白纸,白纸上的光斑会逐渐变大.根据题意,本题的白纸应该在B位置,所以此时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l大于凸透镜的焦距,即焦距小于l.21、A【题目详解】A.把铁块切割掉一部分,铁块的质量会变小,故A正确;B.铁块熔化成铁水是改变了铁的状态,铁块的质量不会变化,故B错误;C.铁块轧成薄铁片是改变了铁的形状,铁块的质量不会变化,故C错误;D.铁块从地球运到月球是改变了铁块的位置,铁块的质量不会变化,故D错误;22、C【题目详解】解法一:在图象上取一体积值,比较对应的质量大小,得出A、B两种物质的密度大小关系,从四个选择项中选出正确的选项;解法二:在图象上取一个质量值,找到对应的体积,得出A、B两种物质的密度大小关系,从四个选择项中选出正确的选项;解法三:可以根据ρ=,用倾斜度的大小直接判断.解法一:在横坐标轴上取一体积V1,作出对应的A、B质量为mA、mB,可以看到mA>mB,则有ρA=>ρB=.故选C.解法二:在纵坐标轴上取一质量m1,作出对应的A、B的体积为VA、VB,可以看到VA<VB,则有ρA=>ρB=。故选C.解法三:图象中纵坐标为质量m,横坐标为体积V,由ρ=可判断出倾斜度越大的密度越大;故选C。【题目点拨】解图象题首先要看清楚纵坐标轴、横坐标轴所代表的物理量,如本题中横、纵坐标轴对掉,则应选A,然后再用自己擅长的解题方法去解答。23、A【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介质的现象是光的反射,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海市蜃楼、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题目详解】A.用喷雾器将水喷成雾状,当太阳光射入空气中的小水滴时,太阳光经过折射发生色散,从而形成彩虹,故A正确;B.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当光遇到不透光障碍物后,被障碍物挡住,于是在障碍物后就形成影子;日晷就是利用影子的方向、长短粗略判断时刻的计时仪器,故B错误;C.太阳穿过森林在地上形成“光斑”,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错误;D.海市蜃楼是因为折射现象形成的虚像,是由于空气密度不均匀引起的,故D错误。故选A。24、B【分析】(1)在s-t图象中,和时间轴平行的线段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2)在s-t图象中乙同学的路程和时间,可以计算出乙同学的速度;(3)利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分别计算出两个同学的平均速度即可;(4)据图分析即可判断.【题目详解】A.据图可知,乙同学在10−15s处于静止状态,故A错误;B.据图可知,乙同学在前10s做匀速直线运动,故速度是:v==10m/s,故B正确;C.据图可知,甲同学20s的平均速度是:v甲=≈6.7m/s;乙同学的平均速度是:v乙==5m/s;故C错误;D.据图可知,在0∼15s内,甲同学追上乙同学并在100m处相遇,故D错误;故选B.25、B【题目详解】A.由图中量筒中倒水前后的示数可知矿石的体积:V=200ml120ml=80ml=80,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浸没的矿石排开的水的体积=V=80,则==1g/80=80g,故B错误符合题意;C.矿石的密度为:==2.5kg/,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按图中A、B、C的步骤测得矿石的密度,由于从烧杯中取矿石,矿石会沾水,使测得的矿石体积偏大,所以根据密度公式可知测出的密度偏小,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26、C【题目详解】A.帽徽熠熠发光是反射的太阳光,帽徽自身并不发光,不是光源,故A错误;B.看队伍是否整齐划一,是根据光沿直线传播来判断的,故B错误;C.观众与方队之间的介质为空气,则听到脚步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故C正确;D.脚步声是由于鞋子的振动产生的,故D错误。故选C。27、B【题目详解】当水倒到一定高度后,看到了硬币,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从硬币反射的漫反射光经水面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向下偏折,当光线射入人眼,人凭光直线传播的感觉,认为硬币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其实人看到的是硬币的虚像;根据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知道,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且光线是从硬币上发出的,故只有B图正确,故选B。28、B【题目详解】A.一束红外线射向一本书,书后看不见影子是因为人的眼睛看不见红外线,故A项不符合题意;B.光的色散是由白光经过三棱镜发生折射形成了偏折程度逐渐增大的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故B项符合题意;C.闭上眼睛就看不见物体,我们的视网膜不再接受发光体发射出来的传播光线,故C项不符合题意;D.红外线传递信息,常用来做电视遥控器,紫外线可以利用杀菌消毒,故D项不符合题意。29、D【分析】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题目详解】A.眼睛近视的同学可以通过凹透镜进行矫正,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桥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白屏上形成彩色的光带,是光的折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阳光下,树木在地面上形成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故选D。【题目点拨】本题列举了几个常见的光现象,综合了光学知识,要求判断哪个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这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多对相关的光现象进行思考。30、D【题目详解】A.车辆排气管安装消音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A项不合题意;B.建筑工地严禁夜间施工,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项不合题意;C.外环线内禁止车辆鸣号,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项不合题意;D.高架道路安装隔音护栏,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选项D符合题意.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题,20分)31、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题目详解】[1]湖水中灯饰的倒影,是灯饰在水中形成的像,即平面镜成像,故看到水中灯饰的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与物体等大的虚像;[2]影子形成的原因是光在直线传播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的一个黑暗区域,就是影子。32、3.202.8(或2.80)【解题分析】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木块左侧与3.00cm对齐,右侧与6.20cm对齐,所以木块的长度为L=6.20cm−3.00cm=3.20cm.;弹簧测力计的每1N分成5等份,故分度值是0.2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2N+4×0.2N=2.8N,则物体受到的重力为2.8N.点睛:利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看好测量时是否从零刻度线开始的,看清刻度尺的分度值,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33、电流900电阻【题目详解】[1]图中各个电阻阻止相等,右侧两个电阻并联,再和左侧的电阻串联,所以流过左侧容器中电阻的电流,是右侧容器中电阻的2倍,电流不同,因此可以用来探究通电时间相同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大小的关系。[2]甲容器内电阻产生的热量Q=I2Rt(1A)25Ω360s=900J[3]将乙容器外的电阻放入乙容器内,并将乙容器内两个电阻串联起来加热时,由于三个电阻串联,流过三个电阻的电流相等;左侧容器电阻为5Ω,右侧容器两个电阻串联为10Ω,电阻不等,所以可用来探究通电时间和电流相同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阻的关系。34、0.406【分析】当AB间接电压表,CD间接电流表时,电路为R0的简单电路,电压表测电源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流表的示数;当AB间接电流表,CD间接电压表时,电流表与R0并联后再与电压表串联,根据电压表内阻的特点判断出电路中的电流,根据电源的电压可知电压表的示数。【题目详解】[1]当AB间接电压表,CD间接电流表,电路为R0的简单电路,电压表测电源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则电流表的示数[2]当AB间接电流表,CD间接电压表时,电流表与R0并联后再与电压表串联,电压表的内阻很大,在电路中相当于断路,则电路中的电流为0A,即电流表示数0A。[3]此时电压表测电源两端的电压,其示数为6V。35、2:11:2【分析】(1)从图象上找一点,使甲乙体积相同,然后读出质量的大小,根据公式求出密度之比;(2)质量相同,知道密度大小关系,利用公式求出体积之比。【题目详解】[1]由图可知,当体积V=8cm3时,对应的质量分别为m甲=8g,m乙=4g,则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2]当质量相同时,由可得它们的体积之比:。36、音调【题目详解】[1]琴弦的长度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音调也不同,表演中不断用手指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37、B深【题目详解】反射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眼睛,而眼睛是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鱼变浅了,所以这条鱼的实际位置在A点,看到的是偏高的鱼的虚像,即B点.鱼的实际位置在看到像的下面,有经验的渔民叉鱼时,要对着看到的鱼的下面叉去.38、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