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特别规定中国人大网日期:2006-12-18
本章共17条,是有关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特别规定。重要内容涉及:制订危险废物的名录、统一鉴别原则、办法和识别标志,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和申报登记,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场合建设规划,危险废物代为处置,危险废物排污收费,危险废物经营许可,危险废物的收集、贮存、处置、运输与转移,危险废物污染事故的应急与报告,重点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场合的退役费用等。危险废物是指含有多个毒性(如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生态毒性等)、爆炸性、腐蚀性、传染性、反映性等危险特性的废物。危险废物对环境,特别是对地下水和土壤威胁很大,一旦造成地下水和土壤污染,其治理成本高,几乎无法逆转。危险废物从产生、转移、贮存、运用到最后处置,每一种环节都有可能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我国十分重视对危险废物污染的防治工作,并将其作为防治的重点,实施严格管理和控制方法。从1995年制订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到这次法律修订都单设一章对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作了特别规定。这次修订在这一章中增加了下列内容:一是增加了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的规划和建设规定(第五十四条);二是增加了危险废物贮存时间的限制(第五十八条第二款);三是赋予有关主管部门解决危险废物污染事故应急手段(第六十四条);四是对危险废物处置设施退役后的维护资金来源作了规定(第六十五条);五是将危险废物的运用纳入到危险废物经营许可的管理范畴(第五十七条)。
需要阐明的是,这次修订并没有单独对医疗废物的管理作专门的规定。重要是考虑到医疗废物的管理不仅仅要考虑污染问题,也要考虑传染病的防止。医疗废物作为危险废物的一种重要类别,除了合用本法有关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的特别规定外,国务院也专门制订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本法对危险废物的管理方法及有关行政法规规定已基本能够满足医疗废物的管理需要,因此本法没有对医疗废物的管理再作的规定。
第五十条
危险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合用本章规定;本章未作规定的,合用本法其它有关规定。
【释义】本条是有关危险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法律合用的规定。
一、基于危险废物比普通固体废物造成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污染更为严重的状况,明确危险废物的防治合用本章的特别规定。从法律上体现了对危险废物污染环境实施严格控制和重点防治的原则。
危险废物约占工业固体废物总量的5%-10%,但种类繁多,性质复杂,我国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为万吨,其中,按种类分,碱溶液和固态碱、无机氟化物、含铜废物、废酸或固态酸、无机氰化物、含砷废物、含锌废物、含铬废物等产生量较大;按地辨别,贵州、四川、江苏、辽宁、山东、广西、广东、重庆、湖南、上海、河北、甘肃、云南等13个省市产生量占全国总产生量的80%以上;按行业分,工业危险废物产生于99个行业,重点有20个行业,其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造业产生的危险废物占总量的40%。另外,社会生活中也产生了大量废弃的含有镉、汞、铅、镍等的废电池和日光灯管等危险废物。危险废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有着严重的危害,必须将其作为防治的重点,比普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采用更为严格的管理方法。通过立法对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作出严格规定,是各国控制危险废物污染环境的基本方法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立法的共同经验和通行惯例,也是有关国际公约的重要内容。本法根据危险废物的危险特性和我国危险废物污染现状与污染防治现状,总结我国的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的经验,根据我国已加入的有关国际公约,并借鉴了国外的普遍做法和先进经验,拟定了对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实施重点管理的原则和严格的管理方法,这对于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和生态安全是十分必要的。
二、危险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合用本章特别规定的同时,对本章未作规定的,仍合用本法其它有关规定。本章作为危险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的“特别规定”,涉及危险废物的管理应首先合用本章的规定,但危险废物作为固体废物的一类,在危险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的“特别规定”中未作规定的,有关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普通规定”也应合用。这里讲的“普通规定”应涉及本法第一章“总则”部分、第二章“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监督管理”部分及其它有关内容。
第五十一条
国务院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订国家危险废物名录,规定统一的危险废物鉴别原则、鉴别办法和识别标志。
【释义】本条是有关危险废物名录、鉴别和识别标志的管理规定。
有关危险废物名录、鉴别和识别标志的管理是世界各国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立法和国际环保公约中普遍实施的管理制度,也是对危险废物实施分类管理和控制的法律原则的体现。
一、有关危险废物名录
1.危险废物名录管理是指对危险废物按危害性质进行分类并按种类、名称聚集,制订目录(或称一览表、清单),予以公布实施的管理方法,凡列入名录的废物,即属于应予以严格控制和重点管理的危险废物,亦被称为“废物清单”或“危险废物黑名单”。对危险废物实施重点控制与管理,既要严格,也应合理,必须要有一定的合理的管制范畴。为了比较全方面、灵活、合理、方便地实施对危险废物的严格控制,世界上许多国家采用了以“名录”或“清单”的方式来拟定危险废物的种类与范畴。名录管理比较正规、严肃、简便,种类较为具体,范畴较明确,有较大的可靠性,使用较方便,因而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和欢迎。如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德国、比利时、瑞典、丹麦、荷兰等国家,均在法律中对此都作了规定。有关国际环保公约亦采用了这一制度。如我国已加入的《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下列简称“巴塞尔公约”)中就明确规定了应加以控制的45类危险废物,并规定各缔约国通过国内法律的形式予以确认。
2.国务院环保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订危险废物名录,对列入名录的危险废物实施严格管理。制订危险废物名录,划定危险废物的种类和范畴,是一种异常复杂的问题,其不仅涉及到技术问题,也涉及到国家对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的实际规定和能力,必须持以谨慎、认真和主动的态度。将危险废物的管制范畴划得过宽过大,划入的种类和数量过多,则可能会把某些本不需要或不必进行严格管制的固体废物纳入到危险废物之列,从而造成本可避免的不必要的过分严格管制,浪费人力、物力。如果将范畴划得过于狭窄,划定的种类和数量太少,则会造成管理上的遗漏,使严格管制难以产生作用,不能有效地控制危险废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因此,合理拟定和划分危险废物的种类和范畴,事实上是拟定危险废物的污染防治及其监督管理的涉及范畴,便成为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的基础性工作。我国财力、物力有限,环保投资局限性,污染防治技术尚不先进,环境监督管理力量不是很强,更需要合理拟定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及其监督管理的范畴,以集中力量高效率地进行污染防治和实施环境监督管理。
3.根据本法有关制订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规定,1998年国家环保局、经贸委、外经贸部、公安部制订颁布了《国家危险废物名录》,这是第一批执行名录,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将不定时修订。“名录”涉及废物47种类别,具体涉及:医院临床废物、医药废物、废药品药品、农药废物、木材防腐剂废物、有机溶剂废物、热解决含氰废物、废矿物铀、废乳化液、含多氯联苯废物、精(蒸)馏残渣、染料涂料废物、有机树脂类废物、新化学品废物、爆炸性废物、感光材料废物、表面解决废物、焚烧处置残渣、含金属碳基化合物废物、含铍废物、含铬废物、含铜废物、含锌废物、含砷废物、含硒废物、含镉废物、含锑废物、含硫废物、含汞废物、含铊废物、含铅废物、无机氟化物废物、无机氰化物废物、废酸、废碱、石棉废物、有机磷化合物废物、有机氰化物废物、含酚废物、含醚废物、废卤化有机溶剂、废有机溶剂、含氯苯并峡哺类废物、含多氯苯并二恶英废物、含有机卤化物废物、含镍废物、含钡废物等,并明确废物的来源和常见危害组分或废物名称,凡“名录”中所列废物类别高于鉴别原则的属于危险废物,列入国家危险废物管理范畴;低于鉴别原则的,不列入国家危险废物管理。对需要制订危险废物鉴别原则的废物类别,在其鉴别原则颁布以前,仅作为危险废物登记使用。
二、有关危险废物鉴别
1.危险废物鉴别是指根据规定的原则、办法和规范,对固体废物的性质进行分析、测试,以拟定某种废物与否属于危险废物。据此,当不能拟定某一废物与否属于危险废物时,应按照规定的鉴别原则、办法和规范,对该废物进行分析、测试、鉴定和区别;如果鉴别成果表明该废物含有规定的危险废物特性的,则该废物便属危险废物范畴,对其应予严格管制;如果鉴别成果表明该废物不含有规定的危险废物特性的,则该废物便不在危险废物之列,对其可不合用有关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的特别规定。建立和实施鉴别制度是为了补充和实施危险废物名录制度。由于管理能力、技术水平、信息传输及环保规定程度等的限制,在制订危险废物名录时,虽力求合理齐全,但仍不可能将危险废物全方面、精确、合适的分类或开具、罗列;在名录制订后,也可能会产生、出现或认识某些在名录中并未列入而又必须实施严格管制的新的危险废物种类;或者在执行名录规定时,发现某些废物虽在名录之列但因其有害组分的数量或浓度明显较低,对环境或人体健康的危害明显轻微,能够不必对其合用有关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的特别规定的,这就需要通过对这些废物进行科学地分析、测试以拟定这些废物与否属于危险废物,从而弥补名录的有限性、以有效、合理的实施危险废物的严格管制。
2.鉴别是对危险废物的危险特性的鉴别。在本法中,并未对这些危险特性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但从有关条款中隐含了危险特性的范畴。例如本法第八十三条的有关违反收集、贮存、运用、处置危险废物规定的刑事责任的规定,其所涉及的刑法有关条款是有关违反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等危险物品管理规定,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刑事责任的规定,这便隐含着指出危险废物是指含有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等危险特性之一的废物(依本法第二条第二款的规定,放射性废物污染防治不合用本法规定,而是合用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的规定)。本法第六十条规定运输危险废物应合用有关危险货品运输管理的规定,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危险化学品,涉及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等。另外,《工业固体废物有害特性实验与监测分析办法(试行)》中规定的危险废物的危险特性涉及:急性毒性、易燃性、腐蚀性、化学反映性(涉及爆炸性)、放射性、浸出毒性等6类。
3.对危险废物进行鉴别认定,必须要有统一的原则、办法和规范,以确保鉴别的科学、规范、精确和统一。早在1986年国家环保局就颁布了《工业固体废物有害特性实验与监测分析办法(试行)》,后来又陆续制订公布了若干鉴别分析原则、办法。1995年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出台从法律上拟定了实施危险废物鉴别。为此,国家环保总局先后制订了《危险废物鉴别原则一腐蚀性鉴别》(GB5085.1-1996)、《危险废物鉴别原则-急性毒性初筛》(GB
%)、《危险废物鉴别原则一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1996)、《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办法一水平振荡法》(GB5086.
2-1997)《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测定办法》(GB/)、《固体废物一腐蚀性测定一玻璃电极法》(GB/T15555.12-95)等一系列鉴别办法原则。
三、有关危险废物识别标志
1.危险废物识别标志制度是指用文字、图像、色彩等综合形式,表明危险废物的危险特性,方便于识别和分类管制的制度。危险废物不同于普通的固体废物,含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要对危险废物要实施重点控制和严格管理。尽管我国已经公布了《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和“危险废物鉴别原则”,但是对于哪些废物属于危险废物,哪些废物又是普通固体废物,不含有这方面知识的人是无法识别的,我们普通人只能通过最直观、最容易理解的危险废物识别标志,如文字、图像、色彩分辨出危险废物。设立统一的危险废物识别标志有助于方便和严格管制危险废物,这也是国际通行的做法,我国已加入的《巴塞尔公约》中就明确规定设立危险废物识别标志。将危险废物的容器和包装物以及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危险废物的设施、场合,按照国家的统一规定使用、悬挂、粘贴、设立与废物性质和类别对应的识别标志,有助于人们远离危险废物,以免造成环境污染,危及人类的生存环境。
2.实施危险废物识别标志是我国危险废物的管理实践作法,例如1991年国家环保局和能源部公布的《避免含多氯联苯电力装置及其废物污染环境的规定》的第十三条中规定了含多氯联苯电力装置及其废物的集中封存和暂存场合必须设立明显的毒害标志。1995年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出台后,国家进一步加强了组织制订有关统一危险废物识别标志及其管理,制订了《环保图形标志一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GB15562.2-1995)等原则。根据该原则,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图形符号分为提示图形符号和警告图形符号两种。提示图形符号是用于向人们提供某种环境信息的符号。警告图形符号是用于提示人们注意废物贮存、处置过程中可能造成危害的符号。每种标志都有自己的图形、颜色,不会混淆,并且警示标志牌应设立在与之功效对应的醒目处。
第五十二条
对危险废物的容器和包装物以及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危险废物的设施、场合,必须设立危险废物识别标志。
【释义】本条是有关危险废物识别标志的合用及规定的规定。
根据本条规定,识别标志的合用即必须使用、设立的对象,涉及器物和设施场地两个方面。器物涉及了容纳、放置、装载、覆盖危险废物的容器和包装物。设施和场合涉及收集、贮存、运输、处置的工具、设备、设施、场地等,如收集危险的工具、器物,运输工具,堆放、转运或暂贮场合,危险废物接受或解决、处置设施、场合等。凡在本条所规定范畴之列的容器和包装物以及设施、场合等,都必须执行有关危险废物识别标志的规定,依规定使用、悬挂、粘贴、设立与废物性质和类别对应的识别标志。除了前述《环保图形标志一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GB15562.2-1995)对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的标志作了规定外,其它某些规范性文献也对设立危险废物标志作了规定。例如《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规定》规定,安全填埋场运作场地入口处应设一定数量的光字牌,标明危险字样,牌子必须从7米远处清晰可见。国家环保总局有关公布《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告知明确规定:“装运危险废物的容器应根据危险废物的不同特性而设计,不易破损、变形、老化,能有效地避免渗漏、扩散。装有危险废物的容器必须贴有标签,在标签上具体标明危险废物的名称、重量、成分、特性以及发生泄漏、扩散污染事故时的应急方法和补救办法。”《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原则和警示标记规定》(国家环保总局、卫生部公布)规定,医疗废物包装袋的颜色为黄色,并有盛装医疗废物类型的文字阐明,如盛装感染性废物,应在包装袋上加注“感染性废物”字样;容器盒整体颜色为黄色,在盒体侧面注明“损伤性废物”;包装袋、容器盒、周转箱(桶)上均应印制医疗废物警示标记。根据本法第七十五条规定,不设立危险废物识别标志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处以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下列的罚款。
第五十三条
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订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并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申报危险废物的种类、产生量、流向、贮存、处置等有关资料。
前款所称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应当涉及减少危险废物产生量和危害性的方法以及危险废物贮存、运用、处置方法。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应当报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本条规定的申报事项或者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内容有重大变化的,应当及时申报。
【释义】本条是有关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和危险废物申报登记的规定。
一、对危险废物的管理不能像普通固体废物同样,需要对危险废物的产生、收集、贮存、运输、运用、解决、处置等各个环节进行监控。本次修订在1995年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的危险废物实施申报登记管理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对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制订危险废物管理计划的规定,其目的是促使有关公司加强对危险废物的管理,便于环保部门的监督管理。
二、危险废物管理计划是由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订的。这里讲的那些“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应当制订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危险废物管理计划的内容涉及减少危险废物产生量和危害性的方法以及危险废物贮存、运用、处置方法,这些方法的制订应当符合危险废物的有关国标、技术规定。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制订后还应当报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有关环保部门应当进行备案审查。
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制订危险废物管理计划的同时,还应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申报登记,申报的内容涉及危险废物的种类、产生量、流向、贮存、处置等有关资料。对于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某种产品可能产生数量较少或危害极小的危险废物,可不进行申报登记,但要妥善处置,避免污染环境和危害人体健康。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我国从1992年开始固体废物申报登记工作。1995年以前,没有全国危险废物产生量的统计数字。1995年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确立实施危险废物申报登记。1992年国家环保局公布了《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管理规定》,明确危险废物申报登记的重要内容有:所产生的危险废物种类、性质、数量、浓度、排放(或转移)去向、排放地点、排放方式(或运用、贮存、解决、处置的地点或方式)、危险废物的贮存、运用或处置场合等。同年国家环保局公布的《防治尾矿污染环境管理规定》中规定,产生尾矿(涉及含属于有害废物的尾矿)的公司必须按照规定向本地环保部门进行排污申报登记。国家环保局等还公布了《含多氯联苯电力装置及其废物污染环境的规定》,规定:拥有含多氯联苯电力装置的营运单位必须在市级环保部门规定的时间内向本地环保部门申报登记,如实填写《含多氯联苯电力装置记录表》;申报的内容涉及:登记单位的基本状况、电力装置分布总图、电力装置拥有状况、报废品去向、解决处置状况(如解决处置方式、地点、数量、具体办法和委托单位等)。根据本法规定,不按照国家规定申报登记危险废物,或者在申报登记时弄虚作假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下列的罚款。
三、“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及其危险废物的有关状况是动态变化的,若发展到危险废物申报事项或者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内容“有重大变化的”,应当及时向原申报机关即有关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申报“有重大变化的”的状况,方便环保部门及时掌握危险废物管理的变化状况,做好监督管理工作。这里讲的“有重大变化的”如何判断,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十四条
国务院环保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经济综合宏观调控部门组织编制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场合的建设规划,报国务院同意后实施。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场合的建设规划组织建设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场合。
【释义】本条是有关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场合的规划和建设的规定。这是新增加的内容。
一、危险废物集中处置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实施危险废物集中处置的必要性
1.发达国家在上世纪70、80年代.普遍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置和监管体系,实现了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置;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已经对常见性危险废物进行了严格的鉴别和安全处置,现在正致力于含有更长久潜在危险的危险废物如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解决。现在我国惯用的危险废物集中处置技术重要是安全填埋和焚烧。现在已基本掌握安全填埋技术,在危险废物填埋方面,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建设危险废物填埋场,现在已经建设完毕的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有深圳危险废物填埋场、沈阳工业固体废物处置中心、上海市固体废物处置中心等。以上三个填埋场无论在建设规模、危险废物处置类型、填埋厂性质等方面都含有代表性。焚烧解决的核心设备是焚烧炉,现在全国还没有一座功效齐全的并投入正常运行的、综合性的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厂。近年来,沈阳、北京、江苏等地已开始出现市场化运行的危险废物焚烧解决厂。我国侧重采用焚烧技术进行解决的危险废物普通为有毒有害、化学解毒法效率不高,很难或不能生物降解的物质,以及易于传染扩散和滋生病菌的物质,例如多氯联苯、六六六和医疗废物等《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所列物质。焚烧炉多采用国内研究开发制造的旋转窑炉和热解炉,普通设立有尾气净化系统,即使总体性能比早期进口的焚烧炉好,但进料系统和监控系统较简朴,从安全性看仍需进一步改善。由于我国对危险废物的处置重视不够,集中处置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大部分危险废物处在低水平综合运用、简朴贮存或直接排放状态,医疗废物流失严重,大量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与保障环境安全和人民健康规定差距较大。突出体现为:一是处置设施建设滞后,集中处置率低。我国在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领域尚处在探索和起步阶段。现在,只有深圳、上海、天津、沈阳、杭州等极少数都市建成了危险废物集中解决设施,处置能力仅18万吨/年,但处置功效不全。全国还没有一座功效齐全的综合性危险废物处置场投入运行。,工业危险废物处置率仅为%。每年有300多万吨危险废物临时贮存。从19%年到,全国危险废物累计贮存量达成万吨,不仅占用了大量土地,并且已成为污染环境的一大隐患。在医疗废物处置方面,现在除广州、杭州、沈阳、大连等极少数都市对医疗废物实施了集中处置外,大部分地区医疗废物由各医院分散处置,处置水平和效果参差不齐。抗击“非典”过程中,充足暴露了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缺少的严重性。二是处置水平低,二次污染严重。现在,我国大部分危险废物处在低水平综合运用或简朴贮存状态,不符合安全处置原则,没有防渗设施的填埋和没有尾气解决的焚烧,极易产生二次污染。不少医院采用热水锅炉或间歇式焚烧炉进行低温焚烧处置医疗废物。这些焚烧炉规模小、工艺落后、设备制造简陋,炉型设计不能适应医疗废物特性,没有烟气净化妆置,再加上焚烧温度过低、间断运行,处置效果不好,烟气、恶臭、灰渣、废水等二次污染严重。因医院焚烧炉污染扰民的纠纷日益突出。三是混入生活垃圾、流入社会,危害严重。许多公司将危险废物与工业固体废物甚至生活垃圾混合在一起排出,社会源危险废物往往直接混入生活垃圾,部分危险废物未经解决就直接排放进入环境,危害严重。我国大部分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我国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水平以及防渗设施、渗滤液解决及表层覆盖达不到医疗废物和危险废物安全处置原则规定,而医疗废物所含病菌和病原体是普通垃圾的数百倍甚至成千上万倍,极易成为疫病的传染源。某些机构或个人非法倒买倒卖、重复运用一次性医疗卫生器械,通过简朴消毒解决后,重新包装成为“医疗用品”或制成生活用品,流入社会,损害人体健康,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四是没有建立统一的监管体系,管理制度不健全。五是装备制造水平低,技术但是关,规模小。
2.危险废物处置,是指将危险废物焚烧和用其它变化危险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特性的办法,达成减少已产生的固体废物数量、缩小固体废物体积、减少或者消除其危险成分的活动,或者将固体废物最后置于符合环保规定规定的填埋场的活动。处置危险废物重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分散处置,即由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自行处置;二是实施集中处置,即为专业性的或区域性的集中处置设施予以处置;三是实施集中处置与分散处置相结合。我国长久以来,在危险废物处置方面,重要采用分散处置即规定产生者自行处置的方式。自80年代以来,在国家的规定、激励和支持下,某些经济能力和技术力量较强的国有大中型公司陆续建设了自己的处置设施,对危险废物进行处置,这对控制危险废物污染、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起了主动作用。对这种方式,国家仍应继续支持和激励。但是,就全国范畴而言,单纯采用分散处置的方式却有着局限性和难度。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乡镇公司,由于受资金、技术、场地等条件的诸多限制,缺少独自建设和管理运转处置设施的能力。同时,由于若干公司生产规模小,产品种类多,因此其产生的危险废物的种类颇多,但每一种类的产生量却并不大;有的公司的规模虽大,但产生的危险废物数量却不大,或者绝对总量较多而各个具体种类的数量却有较大差别等。凡此种种,如果机械的简朴的不加区别的规定全部产生者都自行处置其产生的全部废物,则会造成重复建设,资金浪费,也会使各产生者的处置设施因接纳的废物数量有限而造成设备闲置。因此,为切实解决危险废物处置问题,提高治理污染的效益应从保护环境的规定和实际国情出发,在继续激励、支持产生者自行处置,加强对分散处置管理的同时,还应采用其它方法,涉及推行集中处置和区域控制,实施污染控制的社会化形式,采用分散处置与集中处置相结合。
集中处置危险废物是一种既经济又科学的方式、办法。它是指将危险废物集中于某一区域或专业性的集中处置危险废物的设施中予以处置。集中处置危险废物在危险废物污染防治中有着重要意义:一是能够节省人力、物力、财力;二是能够获得较好的处置效果。集中处置设施普通都拥有较完备的专业技术、设备和管理力量,同时,含有较高的专业化水平和处置条件,因此,能够获得较好的处置效果;三是能够减少经营成本和减少处置费用,从而减轻了公司的负担;四是能够提高防治污染的水平;五是能够掌握和控制危险废物的流向,从而便于监督管理。对危险废物实施集中处置,这是世界不少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有效控制危险废物污染危害的重要形式和重要的技术手段。集中处置的形式重要有两种:一种是“以大带小”方式,即发挥各公司现有的处置设施的作用,使各公司自建的处置设施在处置本单位的危险废物的同时,激励和允许各公司依规定条件将自己剩余的处置能力和设施向其它单位开放,接受并处置其它单位的与自己的处置条件和能力相配的危险废物,即开展委托处置、有偿服务。另一种是区域性集中处置方式;即建设区域性专业性的集中处置设施,把某些分散的危险废物,按不同种类、特性和规定集中在一起处置,如由地方政府规划和组织区域性的社会化经营的专门性集中处置设施,或将本地区各公司的处置设施有机联合成为网络和系统或实施跨区域的处置合作等。
二、有关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场合的建设规划的编制和实施
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场合的建设规划由国务院环保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经济综合宏观调控部门组织编制报国务院同意后实施。现在已有的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场合的建设规划是经国务院同意的《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该规划是国家发改委会同国家环保总局根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的规定,共同编制完毕的。该规划以避免废物危害和疾病传输、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为出发点,以有关环保、卫生原则为根据,以危险废物涉及医疗废物和放射性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为重要任务,对全国危险废物处置目的、原则、布局、规模、投资等进行统筹规划,并建立、完善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和放射性废物全过程监督管理体系,力求在底前,消除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和放射性废物污染隐患,基本实现全国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和放射性废物的安全贮存和处置,为人民健康和环境安全提供保障。规划共分五章,分别对处置现状和存在问题、指导思想、目的、原则和技术规定、重要任务、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政策和方法作了规定。该规划还明确规定,,建设一批前期基础好、含有示范作用的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工程,,建设社区都市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工程,至建设其它危险废物处置工程。同时,提高放射性废物安全收贮能力,建立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全过程环境监管体系。到,全国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和放射性废物基本实现安全贮存和处置。
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场合的建设规划报国务院同意后实施,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这一建设规划组织建设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场合。根据《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共规划建设功效齐全的综合性危险废物处置中心31个,新增危险废物处置能力282万吨/年,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300个,新增医疗废物处置能力2080吨/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组织建设这些处置设施、场合能够是财政投资也能够其它形式投资,应当采用市场化的运行方式,由处置公司向废物产生单位提供有偿服务,推动危险废物处置的社会化,提高处置水平,实现规模效益。
第五十五条
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置危险废物,不得私自倾倒、堆放;不处置的,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处置或者处置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指定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代为处置,处置费用由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承当。
【释义】本条是有关危险废物处置责任的规定。
一、有关危险废物的处置
对危险废物进行处置是防治危险废物污染的最后防线。尽管人类已经或正在努力采用多个方式、手段或方法,设法将危险废物尽量的在其产生过程中予以减少或消除(如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尽量采用先进工艺、清洁工艺以减少或消除危险废物的产生等);或将已产生的危险废物进行最大程度地回收运用或进行其它综合运用,但是,由于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还不能做到不产生危险废物;对于已产生的危险废物,人类也仍不可能或不必要将其全部进行综合运用,也不可能完全减轻或消除其危险性。对于已产生的尚不能实施综合运用的危险废物或尚未消除或减轻其危险特性的危险废物,必须实施严格地管制,不能允许任意或未采用有效污染控制方法而将其排放至环境,或者不按国家有关规定私自倾倒、堆放。按照无害环境和安全、有效的规定,进行必要地合适地解决和最后处置,以减轻或有效控制其危害。对危险废物进行处置,从性质上讲,并未消除危险废物本身(如采用土地填埋、海洋倾废或其它永久贮存方式处置危险废物)或者并未完全消除其危险成分(如焚烧只是将危险废物由固态转化为气态,并不一定消除其危险成分,实质上在某种意义上只是排放方式的变化),只是以特殊的不对环境产生危害或严重危害的方式,将其与环境相隔离或变化其物理、化学、生物等方式的特性。因此,处置只是对危险废物的危害予以控制的方式。在现阶段,对危险废物进行处置是必要和可行的。对处置的必要性和不可避免性的承认与必定并在法律中予以拟定,并不意味着与否认或削弱不产生危险废物或对其予以运用的规定,也并非不规定进行不产生或运用危险废物的努力。对于危险废物,凡能进行综合运用的,均须设法进行综合运用;对临时不能运用的,才设法进行最后处置。这正好正是与不产生危险废物或尽量运用危险废物(“废物最小量化”)的规定和目的是一致的、共同的,是不产生危险废物原则的补充,是少产生危险废物原则的实现方式之一。
危险废物会对环境乃至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因而必须妥善解决处置。现在惯用的危险废物解决处置办法涉及焚烧法、填埋法、生物解决法、化学解决法、固化法等。焚烧法,焚烧是高温分解和深度氧化的过程,目的在于使可燃的危险废物氧化分解,借以减容、去毒并回收能量及副产品。几乎全部的有机废物都能够用焚烧法解决。其优点在于能快速且大量地减少废物容积,消除有害微生物,破坏毒性有机物并回收热能。但是焚烧容易造成二次污染,而目投资和运行管理费用也较高。焚烧法在发达国家发展比较快速,成为除土地填埋之外一种重要的解决手段。填埋法,土填埋是使用最为广泛的废物处置技术,其实质是将废物铺成有一定厚度的薄层后加以压实,并覆盖土壤的办法。它是从传统的堆放和填地处置发展起来的。今天的土地填埋已不是单纯的堆、填和埋,而是按工程理论和土工原则,对废物进行有效控制管理的科学工程办法,在大多数国家广泛应用。安全填埋是处置有害废物的一种较好的办法,事实上是卫生填埋的进一步改善,对场地的建造技术、浸出液的收集解决技术等规定更加严格。但是实践表明,安全填埋也不是绝对安全的,由于建场原则不高或选场不当等因素,关闭的某些场合出现渗漏而不得不采用补救方法的例子,已经在某些国家出现。生物解决法,运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解决废物的技术,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堆肥化,即依靠自然界广泛分布的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等微生物,人为地增进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向稳定的腐殖质生化转化的微生物学过程。其重要作用是能够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使土壤环境保持适于农作物生长的良好状态,而目有增进化肥肥效的作用。从发展趋势来看,土地填埋的场合普通难以确保,焚烧解决的成本大高,并且二次污染严重,因此生物法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化学解决法,即运用化学办法,对有害废物实施化学反映,使之减轻或消除危害。如废酸液和废碱液的中和解决。此法普通用于对无机类废物的解决。固化法,即采用物理办法将废物压实、固化,使之转变成便于运输、贮存、运用和处置的形态。此法普通用于废物的预解决。
二、有关危险废物处置的责任
本条规定拟定了危险废物处置责任,即由“产生者处置”的原则,产生者应当承当对其所产生的危险废物进行合适处置的义务,这是产生者的产生危险废物行为所造成的直接的必然的法律后果(法定义务)。同时,由于产生者对其所产生的危险废物的种类、数量和危险特性及程度等有着比较全方面、直接、精确地理解和掌握,从而对依环保规定如何处置其所产生的危险废物的原则和规定也有着全方面、直接、精确地理解,由产生者负责处置便可能是较为有效、方便的。本法第五条规定:“国家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实施污染者依法负责的原则。”“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进口者、使用者对其产生的固体废物依法承当污染防治责任。”本条规定是对污染者负责原则在固体危险废物管理中的具体规定,是“谁污染,谁治理”在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方面得到切实地贯彻和实现的保障。
“产生者处置”原则是有关产生者处置其所产生的危险废物的法定义务的原则规定,但实现这一原则即产生者承当处置责任、推行处置义务的具体方式却有着多样的形式,并非意味着只是或只能由产生者直接推行义务。产生者推行处置义务、承当处置责任的具体方式大致有:自行处置(直接承当责任的形式)和委托别人处置(间接推行义务的形式)。对于有处置能力且自行处置又安全、经济的产生者而言,应当首先规定其依靠自己的能力,对其产生的危险废物进行自行处置。这是推行义务、承当处置责任的直接形式。对于无能力自行处置或出于安全、经济的因素考虑,需要委托别人处置其所产生的危险废物的产生者,如委托区域性集中处置设施处置,或委托给含有处置能力的其它单位处置等,其委托或交与别人处置,只是产生者推行处置义务、承当处置责任的另一种方式(间接形式),并不意味着产生者的处置义务和责任便因此而转移、变化或减少、消亡。产生者不能因委托别人处置而自认为自己便无处置义务,也不能因委托别人处置而自认为完全不对处置活动负责。作为委托给别人处置的产生者而言,委托处置只是将委托活动托付给别人代为完毕并由此实现其推行义务,而不是转移责任,产生者仍应对处置活动负有相称责任。例如,在委托前,产生者应对拟接受委托的处置者的处置资格、能力和处置设备等进行调查、核算,查明拟接受委托的处置者的处置设施与否含有处置拟交与其处置的危险废物的种类、性质的条件,其处置水平和可能达成的环境、安全原则,其能够接受的数量,其实际操作和管理水平,其与否拥有法定的经营许可证等;应以书面形式订立委托合同,在合同中明确阐明拟交与的危险废物的种类、性质、数量,交付方式、交付核查、处置规定与原则、处置核查的事项;在处置时,产生者应规定处置者报告处置状况并应主动查询、核算处置状况,确保委托合同得到实施,确保危险废物得到有效、安全和无害环境的处置。总之,产生者无论是采用自行处置的推行义务的直接形式还是采用委托别人处置的推行义务的间接形式,其都是“产生者处置”原则的实现形式,是产生者承当处置责任的具体方式。产生者必须切实承当责任,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来试图逃避、减轻或转移、变化其处置责任。
本条明确规定,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置危险废物,不得私自倾倒、堆放。无论产生者是采用直接形式(自行处置)还是间接形式(委托别人),都必须实际、有效地处置危险废物,这是必须推行的义务,也就是说,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置危险废物,向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设施(涉及危险废物的综合运用、贮存和处置设施等)排放,不得直接向土地、水体或其它环境因素丢弃、投放、倾倒、堆放、注入、溢出、流失、泄漏危险废物或以其它方式将危险废物进人环境。对危险废物的处置,不能是任意的毫无拘束的,不能是简易、简朴的、普通性的处置,由于随意向环境排放危险废物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新修订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特旨在本条中增加了“不得私自倾倒、堆放”的严禁性规定,规定处置危险废物必须要符合一定的条件,达成一定的原则规定。这方面规定涉及危险废物处置场合的选址、设计、防护,危险废物处置设施的设计、制造、安装、操作等方面的技术原则、设计规范、操作规程、防护规定等;还涉及处置场合的安全防护方法,废物的鉴别原则和办法规定,处置活动及场合的环境监测,处置后的残存物质的收集、解决、处置,处置设施的停止使用和退役关闭的管理及残留物质的解决、处置等。我国已有许多这些方面的规定。例如对处置工程的规定有国家环保总局有关公布《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规定》、《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规定(试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和《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规定(试行)》;对危险排放原则重要有《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原则))(GB18596-)、《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原则》(GB
18598-)、《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原则》(GB18484-)、《含多氯联苯废物污染控制原则》(GB13015-1991)和《含氰废物污染控制原则》(GB12502-1990)。另外,国家还颁布了若干有关危险废物处置的环保原则。有关危险废物的处置规定,根据《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规定,危险废物焚烧处置应满足下列规定:(1)危险废物焚烧处置前必须进行前解决或特殊解决,达成进炉的规定,危险废物在炉内燃烧均匀、完全;(2)焚烧炉温度应达成1100摄氏度以上,烟气停留时间应在秒以上,燃烧效率不不大于%,焚毁去除率不不大于%,焚烧残渣的热灼减率不大于5%(医院临床废物和含多氯联苯废物除外);(3)焚烧设施必须有前解决系统、尾气净化系统、报警系统和应急解决装置;(4)危险废物焚烧产生的残渣、烟气解决过程中产生的飞灰,须按危险废物进行安全填埋处置;(5)危险废物的焚烧宜采用以旋转窑炉为基础的焚烧技术,可根据危险废物种类和特性选用其它不同炉型,激励改造并采用生产水泥的旋转窑炉附烧或专烧危险废物;(6)对规模较大的危险废物焚烧设施,可实施热电联产;医院临床废物、含多氯联苯废物等某些传染性的、或毒性大、或含持久性有机污染成分的特殊危险废物宜在专门焚烧设施中焚烧;(7)严禁采用小型单燃烧室焚烧炉、没有自控系统和尾气解决系统的焚烧装置,果断裁减多个简易焚烧炉和其它各类排放不达标的处置设施。上述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置危险废物,体现了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和安全处置的原则。
三、有关代为处置
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不处置危险废物的,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经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仍不处置或者处置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由有关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指定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代为处置。代为处置属于代执行的法律制度的实现形式之一。代执行是指负有推行法律义务的法定义务人不推行其法定义务,且如果该项义务能够交由别人代为推行也能够达成同一法定义务的目的时,对该义务的推行拥有实施监督权力的有关国家机关能够依法律规定,将该项义务指定或交由除法定义务人外的第三人代为推行,待别人将义务代为推行完毕后,由不推行法定义务的法定义务人负担因代为推行所发生的一切费用。代执行属于法律强制方法之一,其目的和作用是为了确保法律所规定的义务得以实际推行。本条所规定的“代为处置”属代执行制度的具体体现形式之一。代执行并不是转移、变化或免去了法定义务人所负担的法律义务,而只是因法定义务人拒不推行义务而由别人代法定义务人实际推行义务,其已推行的义务仍是原法定义务人所依法应承当的法定义务,并未发生义务转移或免去。在实施代执行后,法定义务人应对别人的代为推行的行为承当法律责任,并应负担由此而发生的全部费用,即负有费用给付义务;若法定义务人不给付费用,则代执行人能够申请行政机关或人民法院强制法定义务人给付费用。由于代执行属于法律强制方法,其合用有着严格的条件,重要是:(1)当负有推行法定义务的法定义务人拒不推行而该义务又必须推行时;(2)该义务如交由别人代为推行能够达成同一目的;(3)法律、法规中有明文规定的。代执行制度在我国法律、法规中已有规定,并且其实施对于法定义务的推行确有成效。如在土地管理和都市规划法律、法规中,规定了对非法占用土地修建建筑物或违章修建建筑物的,应责令非法占地人或违章建筑人限期拆除其非法的或违章的建筑物;如该法定义务人拒不执行时,有关国家机关能够依法采用代为拆除或指定别人代为拆除的强制方法,并由法定义务人承当全部拆除费用。本法规定代为处置危险废物的强制方法是实际可行、必要的。
本条规定的“代为处置”重要合用于两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法定义务人(产生者)不推行处置义务,经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仍拒不处置的。第二种情形是法定义务人虽推行处置义务进行处置(涉及在限期改正中进行处置),但处置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即处置不当(或称不当处置)的。在后一种情形中,法定义务人虽有推行义务的行为,但却推行不当,其推行义务的实际方式或实际效果不能满足法律的规定,即不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不符合无害化和安全处置原则和规定。这种未完全或未较好推行处置义务的处置行为,实际并未有效控制危险废物的危害,未达成法律所规定的防治污染的目的,因此,实质上能够被认为是属于不推行义务的行为,同样能够对其采用代为处置的强制方法,以确保法律目的的实现。代为处置的实施程序普通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告诫和警示,即由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所在地环保部门向不推行或者未完全推行(不按国家规定处置)处置义务的法定义务人采用责令其限期改正的方法,涉及责令产生者限期处置或限期采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处置方法等,并告诉其如在规定的期限内仍未改正(仍不处置或仍未达成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规定),即将对其采用强制方法并由其负担全部费用。第二阶段是代为处置。在规定的期限内,产生者仍未改正或仍未推行处置义务的,拥有监督管理权的环保部门能够作出代为推行的决定,采用代为推行的方法。本条规定,代为推行决定权由产生者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保行政主管部门作出决定,指定其它单位代为处置。被指定的代为处置单位,能够是区域性的集中处置单位(其应拥有依法获得的经营许可证),也能够是依法获得危险废物处置经营许可证的其它单位;本地区的或其它地区的处置单位均可被指定为代处置人,但其必须拥有与拟处置的危险废物的处置规定和条件相符的经营许可证并确有处置能力。指定应以书面形式,环保部门能够采用公开招标或其它方式,应对代为处置的单位进行资格审查,并与其订立委托代为处置的合同。代为处置单位必须依国家的有关规定,对危险废物进行无害化和安全处置。产生者不得回绝、妨碍、阻挠代为处置活动;如有回绝、妨碍、阻挠代为处置的,应作为妨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论处。第三阶段为代为推行费用的征收。费用涉及因代为推行所招致和实施代为推行所发生的全部费用,其全部由危险废物产生者承当。产生者不得回绝给付费用。
有关危险废物处置收费原则,根据国家发改委《有关实施危险废物处置收费制度增进危险废物处置产业化的告知》的规定,危险废物处置收费(不涉及放射性废物送贮费)为经营服务性收费,其收费原则应按照赔偿危险废物处置成本,合理盈利的原则核定。危险废物处置成本重要涉及危险废物收集、运输、贮存和处置(含解决,下同)过程中发生的运输工具费、材料费、动力费、维修费、设施设备折旧费、人工工资及福利费、保险(环境污染责任险、对第三方财产及人身损害险、操作人员工伤事故险)。危险废物处置收费的具体原则和方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价格主管部门制订,具体收费原则由设区的都市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商有关部门制订,报都市人民政府同意执行,并报省级价格主管部门备案。现在,危险废物处置收费仍按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的,应转为经营服务性收费。危险废物处置收费应本着简便、有效、易操作的原则,按不同的收费对象采用不同的计费方法。对医疗废物,原则上根据医疗废物产生量,按照医疗机构病床数、按月计收,对无固定病床的医疗机构,可根据每月医疗废物平均产生量按定额计收;处置单位也可与医疗机构订立合同,按医疗废物的重量计收;医疗机构交纳的医疗废物处置费计人医疗服务成本,通过调节医疗服务价格解决。对工业危险废物和社会源危险废物,原则上按危险废物的重量计收。危险废物处置单位应在价格主管部门规定的收费原则内,与产生单位订立集中处置服务合同,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关系。危险废物处置费与工业固体废物排污费、生活垃圾解决费不得重复对收。危险废物处置费由处置单位向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收取,并全部用于支付危险废物收集、运输、贮存、处置费用。危险废物处置设备正式投人使用前,不得以任何形式收取危险废物处置费。对危险废物产生者不处置其产生的危险废物又不承当依法应当承当的处置费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代为处置费用一倍以上三倍下列的罚款。
第五十六条
以填埋方式处置危险废物不符合国务院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应当缴纳危险废物排污费。危险废物排污费征收的具体方法由国务院规定。
危险废物排污费用于污染环境的防治,不得挪作他用。
【释义】本条是有关危险废物排污费的规定。
一、根据第一款规定,危险废物排污费的征收对象和范畴是:(1)以填埋方式处置危险废物的;(2)以填埋方式处置危险废物不符合国务院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的。这两项条件必须同时含有,不可缺一。
二、本条第一款只对危险废物排污费的征收对象和范畴作出了原则性规定,而对具体的实施方法则授权国务院予以规定。因此,负有缴纳危险废物排污费义务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的有关法规规定,缴纳排污费。根据国务院颁布的《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和财政部、国家环保总局制订的《排污费资金收缴使用管理方法》的规定,排污者以填埋方式处置危险废物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按照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缴纳危险废物排污费;负责污染物排放核定工作的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排污费征收原则和排污者排放的污染物种类、数量,拟定排污者应当缴纳的排污费数额,并予以公示;排污费数额拟定后,由负责污染物排放核定工作的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向排污者送达排污费缴纳告知单;排污者应当自接到排污费缴纳告知单之日起7日内,到指定的商业银行缴纳排污费;商业银行应当在收到排污费的当天将排污费资金缴入国库。国库部门负责按1:9的比例,10%作为中央预算收入缴入中央国库,作为中央环保专项资金管理;90%作为地方预算收入,缴入地方国库,作为地方环保护专项资金管理;排污者因不可抗力遭受重大经济损失的,能够申请减半缴纳排污费或者免缴排污费;排污者因有特殊困难不能按期缴纳排污费的,能够申请缓缴排污费;排污者缴纳排污费,不免去其防治污染、赔偿污染损害的责任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它责任。根据本法第七十五条的规定,不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危险废物排污费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限期缴纳,逾期不缴纳的,处应缴纳危险废物排污费金额一倍以上三倍下列的罚款。
三、本条第二款规定,危险废物排污费用于危险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不得挪作他用。根据《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和《排污费资金收缴使用管理方法》的规定,排污费必须纳入财政预算,列人环保专项资金进行管理,重要用于下列项目的拨款补贴或者贷款贴息:(1)重点污染源防治项目。涉及技术和工艺符合环保及其它清洁生产规定的重点行业、重点污染源防治项目;(2)区域性污染防治项目。重要用于跨流域、跨地区的污染治理及清洁生产项目;(3)污染防治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项目。重要用于污染防治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以及资源综合运用率高、污染物产生量少的清洁生产技术、工艺的推广应用;(4)国务院规定的其它污染防治项目。环保专项资金不得用于环境卫生、绿化、新建公司的污染治理项目以及与污染防治无关的其它项目。环保专项资金使用者必须严格按照环保专项资金的使用范畴确保专款专用,发挥资金使用效益,不按照同意的用途使用环保专项资金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或者财政部门根据职权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内不得申请使用环保专项资金,并处挪用资金数额1倍以上3倍下列的罚款。
严禁无经营许可证或者不按照经营许可证规定从事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用、处置的经营活动。
严禁将危险废物提供或者委托给无经营许可证的单位从事收集、贮存、运用、处置的经营活动。
【释义】本条是有关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规定。
一、经营许可证管理的必要性
1.危险废物的危险特性,决定了并非任何单位和个人都能够从事危险废物的收集、贮存、运用、处置等经营活动、从事这类经营活动的单位,特别是危险废物运用活动,必须要含有对应的专业技术条件,含有对应的管理和操作、经营能力,拥有对应的处置设备和设施;从事这类活动单位的工作人员也必须含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即从事这类活动的单位及其工作人员都必须含有一定的专门性的资格条件。否则,便有可能在收集、贮存、运用、处置过程中造成污染危害,从而造成严重污染事故时有发生,给环境造成严重危害,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公私财产造成严重损害或损失。数年来对危险废物的管理工作实践证明并规定,必须对从事这类经营活动的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的资格条件予以必要的限定,绝不能放任自流。这样,才干确保避免在进行收集、贮存、处置危险废物的过程中发生污染危害,确保收集、贮存、运用、处置的无害化和安全。
第五十七条
从事收集、贮存、处置危险废物经营活动的单位,必须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经营许可证;从事运用危险废物经营活动的单位,必须向国务院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经营许可证。具体管理方法由国务院规定。
2.根据行政许可法第十二条的规定,对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宏观调控、生态环保以及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定活动,需要按照法定条件予以同意的事项,能够设定行政许可。危险废物经营活动属于直接关系到公共安全、生态环保和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特定活动,有必要对其进行管理,因此,本条明确规定,实施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制度。
3.对危险废物经营活动实施许可证管制,是法律限制方法的重要形式和依法实施、加强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许多国家的成功经验和通行做法。现在,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都把实施许可证管理作为控制危险废物、防治污染环境的一种重要手段。如美国《资源保护和回收法》规定,贮存、解决、处置危险废物,必须持有环保局颁发的许可证。而美国法律有关危险废物解决的定义包含了运用的概念。美国联邦法规汇编次章I第270部分-美国环保局管理许可证项目:危险废物许可证项目有关危险废物解决(treatment)的定义为:实现下列目的的任何办法、技术和工艺,涉及中和:变化危险废物物理、化学或生物特性或组分的,从而中和这种废物,或从废物中回收能源或材料资源,或将危险废物转变为非危险废物或减小其危险性;使运输、贮存、处置更为安全;或适合循环运用,适合贮存或减小体积。日本《废弃物解决和清扫法》规定,凡以收集、运输、解决产业固体废弃物为业者,应当向都道府县知事领取许可证。德国《增进物质闭路循环式废物管理和确保环境相容式废物处置法》即《废物避免、循环和处置法》第五十条第二款第二条规定,联邦政府能够制订条例,规定从事循环运用需要监管的废物或特别监管的废物(危险废物)的,必须领取许可证。意大利、澳大利亚、英国等也都有有关危险废物许可证管理的法律规定。
二、将危险废物运用活动纳入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制度并提高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用、处置经营许可证的审批权限,是本次新修订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新增加的重要内容之一。
1995年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四十九条规定,“从事收集、贮存、处置危险废物经营活动的单位,必须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经营许可证,具体管理方法由国务院规定。”“严禁无经营许可证或者不按照经营许可证规定从事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处置的经营活动。”“严禁将危险废物提供或者委托给无经营许可证的单位从事收集、贮存、处置的经营活动。”由于当时单纯的危险废物运用活动极少。因此,该条规定没有涉及危险废物的运用活动。数年来实施危险废物经营许可制度的状况表明,现行制度存在两个方面的局限性:
(一)没有对危险废物运用活动实施许可证管理,由此带来下列问题:
1.无法有效控制危险废物运用活动,从而影响管理机关对进入运用环节的危险废物流进行监控。危险废物种类繁多,危险废物运用活动是客观存在的,而法律未规定严禁全部危险废物的运用活动。危险废物运用存在很大的环境风险,本应受到严格监控,但由于危险废物运用活动不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因而从事危险废物运用活动事实上没有受到特别限制。
2.某些公司以运用危险废物为借口,逃避承当危险废物处置的责任。据反映,由于环保部门对危险废物的贮存、处置管理比较严,许多单位不含有对应的条件或者不肯花钱委托合格的处置单位处置危险废物,就谎称自己“运用”危险废物,然后找机会非法排放或者处置。
3.数千家规模小、技术水平低、不含有基本安全、环保方法的小公司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从事危险废物的运用活动。以废弃铅酸电池运用行业为例,现在全国大大小小的再生铅公司近300家,生产能力从几十吨到几千吨不等,超出万吨的屈指可数;这些公司大多通过人工拆解废电池,冶炼工艺重要采用冲天炉、小反射炉、铅极板和浆料混炼,类似这样的技术工艺回收率低、能耗高、污染重,整体技术水平仅相称于国际上20世纪60年代的水平;它们之中90%以上不对烟尘进行净化解决,以全国每年大概冶炼40万吨废铅酸蓄电池计算,这些再生铅生产公司排放含铅、锑、砷烟尘达3.2万吨/年,二氧化硫1.59万吨/年,含铅废渣8万吨/年。
(二)许可证审批权限过低。市、县级环保部门颁发危险废物经营许可,管理经验、专业技术知识都局限性,特别缺少有关的危险废物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使颁发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变得比较简朴、随意。1997年以来,江苏、广东都曾经出现了一批规模小、工艺不成熟、设施简陋的危险废物运用、处置设施,它们中的许多在省级环保部门得不到许可,却在市、县得到了许可,有些地方的政府甚至把它们当作高科技项目引进。由于这些小公司“省略”了环保、消防、劳保方面的投人,与规范的公司相比,经营成本低,竞争力反而较强,诸多危险废物流入这些不合格的公司。由于它们对危险废物的解决水平低下,因此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个别地方甚至造成了事故和人员伤亡。
上述问题,通过原来的法定管理方法已经无法解决。例如,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重要是针对新建项目,而对已经存在的公司运用危险废物的活动无法控制;申报登记制度只是规定公司报告有关危险废物产生等信息,对于危险废物运用活动本身没有监控作用;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用于跟踪危险废物流向,对危险废物运用的风险控制作用也不大。国务院5月颁布了《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方法》,该方法制订时已经认识到现行危险废物经营许可制度存在的上述问题,但由于当时法律规定的限制,未能解决将危险废物运用纳入危险废物经营许可管理范畴和提高审批权限的问题。为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的危险废物经营许可制度,本次修订重要从将危险废物运用纳入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管理范畴和提高危险废物经营许可的审批权限两方面进行完善。
三、新增加的危险废物运用许可的内容对经济和社会可能产生的影响
我国从事危险废物运用的公司本有数千家,但其中的相称部分是同时从事危险废物收集、贮存或者处置的公司,它们已经被纳入危险废物经营许可的管理范畴;另外,上海、天津、广东、江苏、沈阳、哈尔滨、南京等省市制订了有关危险废物环境管理的地办法规,已规定从事危险废物运用的单位领取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因此,将危险废物运用纳入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可能影响的公司数量将非常有限。
(一)将危险废物运用纳入危险废物经营许可管理可能造成的重要直接和间接成本涉及:
1.公司办理许可的开支,包含资料准备、证明材料、专家评定、差旅等。
2.发证机关发证开支,涉及审查、差旅、论证、征求各方面意见、会议、印刷、监测等;省级环保主管部门可能需要增加配备对应的管理人员,并且增加对应的人员开支。
3.公司为达成许可条件增加开支,如聘任技术人员、购置对应的设备、采用污染防治方法、准备应急方法等。
4.达不到许可条件的公司需要支付罚款、处置资,可能因不能获得许可证而关闭,从而引发一系列经济损失。
5.其它不可预见成本,如围绕办理许可证产生的寻租成本等。
对上述成本进行分析,有些成本是有限的,有些成本是必需的,尚有些成本可通过采用方法加以控制。
(二)将危险废物运用纳入危险废物经营许可管理的重要好处涉及:
1.健全完善危险废物管理制度,消除管理漏洞。
2.防止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消除风险,进而减少后来用于污染去除和环境修复的耗费。
3.保护人们特别是本地群众和公司职工的健康。
4.保障正当公司的利益,引导危险废物运用事业健康发展。
尽管上述收益看起来并不直接,但如果从不进行许可管制可能造成的损失角度看,收益将非常明显,由于,如果由于危险废物运用管理不利造成发生污染、事故或者构成巨大潜在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与许可成本相比,将是巨大的、难以预计的,并且无法得到有效控制。
四、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制度的重要内容
根据行政许可法第十八条规定,设定行政许可,应当规定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条件、程序、期限。对从事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处置危险废物经营活动的单位实施经营许可证管理,就要对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实施机关、条件、程序、期限等内容作出具体规定。现在对这一制度作出规定的行政法规是《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方法》。根据本条规定和《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方法》的规定,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制度的重要内容有:
(一)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范畴。根据本条规定,我国危险废物许可证只合用于危险废物的收集、贮存、运用、处置这几个重点环节,而不是全方面、全过程展开,这体现了“重点环节控制”的指导原则。同时,许可证只合用于从事收集、贮存、运用、处置危险废物的经营活动,即不只是或不是为收集、贮存、处置自己产生的危险废物;而是面对社会,对外服务,从事专门性的经营活动。这涉及区域性的集中收集、贮存、运用、处置设施,也涉及公司将自建的危险废物贮存、运用、处置设施对外单位开放,接受其它单位的危险废物或加入区域性危险废物处置网络系统而承当的贮存、运用、处置其它单位的危险废物的任务。由于本款将可从事经营活动的主体限定为“单位”,这意味着严禁个人从事危险废物的收集、贮存、运用、处置的经营活动。这是由于危险废物的收集、贮存、运用、处置活动,不仅需要含有专门性的知识和技术、设备,还需含有较为厚实的经济能力,而作为个人是难以全方面含有这些资格条件的。由于本款所规定的许可证只合用于“经营活动”。因此,企事业单位自行收集、贮存、运用、处置自己产生的危险废物则不必获得许可,但须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并应接受环保部门和其它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
(二)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种类。根据《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方法》第三条的规定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按照经营方式,分为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处置综合经营许可证和危险废物收集经营许可证。领取危险废物综合经营许可证的单位,能够从事各类别(47类)危险废物的收集、贮存、处置经营活动。因考虑到机动车维修活动中产生的废油和居民生活产生的废铬镍电池即使属于危险废物,但是相对而言危害较小,产生量较少,并且含有点多面广的特点,为了便于及时收集,应当允许某些小规模的单位能够从事上述危险废物的收集活动,因此,该方法还规定,领取危险废物收集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只能从事机动车维修活动中产生的废矿物油和居民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镉镍电池的危险废物收集经营活动。
(三)申请领取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条件
由于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种类不同,能够从事的危险废物经营活动不同,规定其含有的对应条件自然有所区别。《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方法》第二章对申请领取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条件作了规定,按照该规定,申请领取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条件以下:
1.申请领取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处置综合经营许可证,应当含有下列条件:
(1)有3名以上环境工程专业或者有关专业中级以上职称,并有3年以上固体废物污染治理经历的技术人员;
(2)有符合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有关危险货品运输安全规定的运输工具;
(3)有符合国家或者地方环保原则和安全规定的包装工具,中转和临时寄存设施、设备以及经验收合格的贮存设施、设备;
(4)有符合国家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符合国家或者地方环保原则和安全规定的处置设施、设备和配套的污染防治设施;其中,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还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医疗废物处置的卫生原则和规定;
(5)有与所经营的危险废物类别相适应的处置技术和工艺;
(6)有确保危险废物经营安全的规章制度、污染防治方法和事故应急救援方法;
(7)以填埋方式处置危险废物的,应当依法获得填埋场合的土地使用权。
2.单独申请领取危险废物收集经营许可证,应当含有下列条件:
(1)有防雨、防渗的运输工具;
(2)有符合国家或者地方环保原则和安全规定的包装工具,中转和临时寄存设施、设备;
(3)有确保危险废物经营安全的规章制度、污染防治方法和事故应急救援方法。
(四)申请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程序和期限。按照《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方法》,许可程序涉及申请、审查和现场核查、征求有关部门和专家的意见、发证、公示,发证时限为20天。如果考虑在程序中加入公开征求公众意见,或者将审批权限提高到省级以上,就需要合适延长审批发证时限。危险废物综合经营许可证使用期为5年;危险废物收集经营许可证使用期为3年。
(五)许可机关。根据本条规定,从事收集、贮存、处置危险废物经营活动的单位,必须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经营许可证。根据《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方法》的规定,国家对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明行四级分级审批颁发,具体审批颁发的权限是:年焚烧1万吨以上危险废物的、处置含多氯联苯、汞等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威胁极大的危险废物的以及运用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的综合性集中处置设施处置危险废物的单位的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由国务院环保主管部门审批颁发;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的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由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环保主管部门审批颁发;危险废物收集经营许可证,由县级人民政府环保主管部门审批颁发;其它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保主管部门审批颁发。
另外,由于危险废物运用活动规定的技术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四年度科研协作合同:新材料研发与技术转让3篇
- 2024年度合同:铝合金门窗企业社会责任实施
- 二零二四年度货物出口代理合同协议书
- 2024年度多媒体制作及发布合同
- 2024年度软件开发项目管理与维护服务合同
- 销售长期合同范本
- 2024电商园区物业管理合同
- 固体饮料行业的市场渠道合作案例分享考核试卷
- 围墙护栏合同范本
- 2024版汽车销售代理权转让合同
- 如何帮助小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 地中海贫血教学查房课件
- 校园安全敲门行动方案
-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07-幼儿园科学教育与活动指导课件
- PLM项目管理系统教程
- 售楼处装修工程施工进度表7.31
- 梅毒合并妊娠护理查房
- GB/T 11345-2023焊缝无损检测超声检测技术、检测等级和评定
- 《轻度损伤的自我处理》教学设计
- 赣美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京九小导游》课件
- 多式联运完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