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校企协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研究
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新模式。这是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这是基于双方独立运营的目的。为了实现功能互补和资源共享,开展信息交换和知识交换活动。校企协同为大学生的实习、实训直接面向工程实践,了解产业(群)发展的最新态势提供了更多机会和途径,有利于创新意识的激发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同时,也为高校服务社会职能的有效发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平台。校企协同培养创新型人才模式的兴起受到了专家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罗尧成、蔡新良、蔡天作、祁鑫等人就校企互动促进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机制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胡翔环、季诚钧、马淑卿等人基于专业协同委员会“多对多”校企合作模式进行了分析,针对校企合作中“校热企冷”现象,探讨了改变企业参与的制约因素问题~;吴绍芬、纪文刚、刘宏珍等人就校企深度合作培养卓越工程人才的联合机制问题及国际化问题做了深层次思考~;曹国永、吕广仁等强调了着力强化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彰显人才培养特色问题,并就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辽宁省教育厅组织开展了“校企协同创新工程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研究与实践试点”工作,辽宁科技大学实施的“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探索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作为辽宁省教育厅2012年度校企协同创新工程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研究与实践试点项目,在校企协同基本理念、协同培养创新型人才基本模式和实施途径探索上取得了广泛的共识,通过与鞍山钢铁集团公司、辽宁聚龙金融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建立起了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和运行机制,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促进了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本文从分析创新人才的特质培养入手,对校企协同的内涵、方式和运行机制,产学研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等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路径加以探讨。一、创新型人才的品质表现一般来说,高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基本都具备相应的知识能力和智力品质,那么,能否成长为创新型人才关键在于是否具有创新型人才的特质。尽管不同的创新型人才应具有不同的品质特征,但无论哪一类创新型人才都必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敏锐独到的洞察力、科学严谨的思考力、负责果敢的判断力、自由超越的创造力、广泛浓厚的实践探索兴趣和坚忍不拔的抗挫力等意识品质。创新型人才的特质培养应该在其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方面潜移默化地进行,一般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切入。(一)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创新是对传统理念和旧有模式的创造性颠覆,必须有别(高)于群体思维和既有思维的独特思维品质,能否实现独特的个性发展,直接关系到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要突破中国大学过于强调学生的共性培养、共性制约和共性评价的桎梏,调整统一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计划,改变给予式的知识传授方法和千人一面的人才质量评价方式,以实践创新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用发现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变异思维。(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路径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学科交叉、专业交叉以及文化多元共融的趋势,个人知识的有限性使得创新的难度越来越大,团队创新合作的优势特征越来越凸显,因此,培养学生的团队协同意识,对于创新型人才的成长十分重要。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通过走出校园开展校企协同,在与企业间的各种互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觉合作意识和包容他人心态。(三)创新实践是动力源泉科学发展的历史证明,一切创新过程无不与实践探索相联系,实践的过程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创新只能以不同的实践形式来完成和体现,实践是创新的根本途径和动力源泉。由于经验的缺乏,大学生的实践难免陷于盲从与盲动,必须加强对大学生实践的引领,使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学术性和探索性,通过实践探索培养和拓展学生的专业兴趣、磨炼意志品质、激发创新意识,造就创造性的人格特质。(四)创新意识不足可以说创新是所有人不懈追求的梦想,特别是那些具有一定专业素养的大学生,创新的“幽灵”无时无刻不在他们的潜意识中徘徊。然而,创新意识不等于创新实践,要把创新意识提升到创新实践层面,还需要坚忍不拔的创新精神,创新没有笔直的大道可走,只有那些敢于在崎岖的山路上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通过典型的成功案例,激发学生的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不贪功,不浮躁,不计名利得失,不受舆论困扰,甘于寂寞,百折不挠,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功。(五)更新思维方法创新是科学的实践,只有科学的实践才能实现创新。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要不断地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给予寻求创新着眼点和着力点的思想方法,使之逐步形成卓越的创新思维品质。创新思维可以说是一种“叛逆”思维,隐含于“奇谈怪论”之中,看似荒诞不经,却孕育着鲜活的思想生命,教育者和管理者必须有超越现实科学理论和文化观念的洞悉力,善于发现并悉心呵护那些稚嫩的新理念或新方法,使其免遭“权威”的棒杀。二、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共同实践路径(一)有利于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发生单纯学校教育的根本弊端在于以学科划分的知识教育将问题的系统性联系割裂开来,而事物的本原是错综复杂的和相互联系的。仅就学科而言,知识是自成体系,但就解决实际问题而言,以学科划分的知识就显得支离破碎。校企协同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直接面向生产和科研实践的机会,充分发挥(科技型)企业重大项目开发或新产品研发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的功能作用,通过教学与科研实践有机结合,可以深入到实际社会生活中去,发现问题,整合知识,直接获取专业生产实际经验,培养科研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根本上改变过去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提升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必须运筹出能够调动双方各自积极性的校企协同双赢的实践路径。(二)学校和企业的合作运行机制1.通过完善的政策,为企业开展人才培养提供政策保障毋庸讳言,企业永远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通常意义下,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与高校的协同是得不偿失的。因而,即便是协同企业也常常会表现出被动和勉强的姿态,没有相应的政策扶持,校企协同就只能停留在初级层面,很难产生大的协同格局。而人才培养是全社会的责任,政府、企业及相关社会组织有责任积极介入,通过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解决校企协同中“校热企冷”问题,引导企业与高校开展深层次的协同。如通过减免税收等政策,促进企业愿意接纳大学生的实习、实训活动;建立健全科研立项审批及拨款导向机制,重点优先资助校企合作项目,特别是有学生参与其中的科研项目,通过相应的政策扶持来保障校企协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实施效果。2.大学生创新能力下降在校企协同培养创新型人才过程中,企业只接纳学生的实习、实训是远远不够的,核心在于能够让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的科研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如果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的科研活动,企业会担心出现技术泄密或商业信息泄密问题,企业很可能以种种理由将学生排除在实质科研进程之外,导致创新能力培养流于形式。高校必须在实施严格规范的保密管理的同时,为学生承担信誉担保,以承担连带责任为代价,换取企业科研项目向学生的实质性开放。3.建立风险承担及利益共享机制要特别注重将学生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在企业进行“中试”,以检验其创新成果能否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市场接受度。但大多数学生的创新性成果虽具有理论上的可行性,却依然脱离不了“稚嫩”的观感,所以,一般企业并不愿意承担风险去应用这类成果。校企之间必须建立起彼此都能够接受的风险承担和利益共享机制。一方面,学生的成果无论为企业带来多大效益都不要求回报,作为对企业为其成果“中试”的报答;另一方面,如果学生的成果应用效果不佳,高校应该提供更好的校属专利成果让企业无偿使用作为补偿,以此来换取企业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积极性。4.制定教学改革指标,规范专业教学人员对企业协同互动的考核评价体系在调动企业培养创新型人才积极性的同时,必须对高校教师参与协同的积极性加以调动和激励。改革和完善现有的教学管理制度和科研评价制度,在每个聘期内,规定专业教学人员参与实习、实训,调研参访,横向科研等与企业协同互动的刚性指标,作为聘期内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对于没有完成规定指标的提出诫勉并限期补充完成,取消其评优、晋级等资格;对于协同互动指标完成出色的人员,给予单项或综合奖励,激励教师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上与企业开展更多、更广泛的协同。同时,以更多、更直接的优惠政策吸引有丰富生产实践经验和超强科研能力的企业以及其他社会人士来校任教,改善并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三)丰富校企之间协同方式,提升校企之间协同内涵校企协同的内涵十分广泛,载体形式也可以是灵活多样的,校企之间可以根据各自的需要和互利双赢原则,选取以下协同方式,并不断拓展和提升协同内涵。1.有助于实现高校的先进技术与企业生产的对接课程是实现人才知识增长和素质提升的媒介,决定着人才成长的走向,直接关系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与否。校企协同拟订课程设置,确定教学内容,有利于实现企业的先进技术与高校的相应课程建设相结合,将企业生产需要的最新知识融入课堂,减少统编教材中的“垃圾知识”,使课堂教学与企业生产对接,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水平,缩短直至消除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的适应期。把企业项目(产品)研发的前沿趋势带进课堂,让学生萌生创新意识,激荡创新情感,培养创新精神。2.校企协同,互相促进过去,高校总是到企业去找实习实训基地,企业得不到实惠不愿意接待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通过校企协同的形式体现互利双赢共建实习实训基地,能够有效调动企业的积极性,让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的研发活动,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的一种有效补充。同时,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创新成果(想法)直接在企业进行“中试”,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3.以“警运科技”为依托,完成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中心建设的重点项目共建项目研发中心是校企协同的最有效形式之一,是实现校企科技人才资源互补共享的最佳途径。如2011年辽宁省科技厅批准组建的辽宁科技大学“镁资源与镁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辽宁省教育厅认定为全省首批对接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基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对接海城菱镁新材料产业集群和大石桥镁产品及深加工产业集群,在协同创新协同中,校企双方从以产品研发为载体的合作逐步向共建研发中心,开展菱镁新材料领域前沿研发发展,有力地促进了辽宁科技大学的技术集群与海城菱镁新材料产业集群和大石桥镁产品及深加工产业集群的深度合作,获得了一批极具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为菱镁产业发展提供先进技术支持,同时,也为培养创新型专业人才提供了实习和实训基地。4.提升协同质量要不断提高协同的层次和深度,切实扩大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协同范围,提升协同质量。与企业联合制定人才培养规划、课程设置、实习实训、能力评价以及毕业设计等人才培养方案,协商择优选任授课教师,在企业设立现场教学课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联合培养创新型人才。5.企业与专业教师到企业去开展生产企业的协同合作高校具有人才密集、学科交叉、视界前沿和交流广泛的优势,但对企业生产实际中的技术应用、成果转化、工艺衔接以及产品研发等实际问题却缺乏了解。通过校企协同可以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去了解行业企业发展态势和存在的问题,师生共同帮助企业研究解决生产实际亟须解决的问题;同时,聘请企业中的优秀科研人员进课堂,将企业的最新科研成果及研发态势介绍给学生,引领学生直接进入专业前沿领域,提升学生的创新基点。6.产品研发过程中产品创造的创新能力校企协同共同开展项目(产品)研发,不但可以整合集中校企优秀科研人才优势,还可以使更多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直接参与到项目(产品)研发过程中,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高校的专利与企业共享,可以极大地提高企业与高校协同培养人才的积极性,促使企业将更多、更尖端的研发技术向学生开放,同时,大学生在参与专利应用的后续服务过程中,能够进一步激发自身的创新意识,锻炼提高创新能力。(四)联合培训的基本模式1.文化相结合的大系统有利于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校企协同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显著的开放性特征,把人才培养放到教育、科技、经济和文化相结合的大系统中,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很少与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联系的封闭性教学模式,有利于吸收高校外部的人才、信息、物资和空间等优质资源,使人才培养系统中各要素的特质得以优化和提升,放大和增强系统的人才培养功能,促进创新型人才快速成长。2.产学研合作载体根据高校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的实际,选择那些能够直接与人才培养需求相对接,具有较强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对协同有着强烈内在需求的企业作为协同对象。科学选择产学研研究领域和方向,瞄准那些既属于企业产品升级急需,又属于行业共性技术前沿,能够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课题作为产学研结合的载体。积极设立校企协同研发项目,增加学生参与产学研实践的时数和深度,同时,遴选出有较深学术理论功底,对行业前沿技术有积极建树的专家来校讲学和指导学生的科研实践。3.吸引高校为学生产品研发及研究成果研发平台,开辟国际化人才培养合作渠道大学科技园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功能是十分明显的。一方面,科技园本身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十分便利的创新实践场所,高校可利用科技园的研发优势为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提供指导;另一方面,高校可以通过科技园科研成果及研发优势吸引众多相关企业或科研机构共建产品研发基地,为学生开展创新实践和产业化项目研究搭建平台。同时,可以利用科技园的人脉资源,积极开辟国际化人才培养合作渠道,拓宽创新型人才的国际化视野。实践证明,以科技园为依托,促进教育、科研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发挥科技园的科技成果(研发)优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高校与企业界的紧密联系,不仅可以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理想的实践场所,还可以促进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4.建立产学研联盟在校企协同产学研结合培养创新型人才过程中,要积极拓展协同层次和深度,选择那些具有积极的协同意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IEC 23092-1:2025 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Genomic information representation - Part 1: Transport and storage of genomic information
- 二零二五版果树病虫害防治与种植承包合同3篇
- 影视项目2025年度演员选角服务合同2篇
- 二零二五版餐饮业与旅行社跨界融合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电力设施拆除与再利用合同模板3篇
- 安徽省二零二五年度事业单位图书馆管理员聘用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集体房屋买卖合同及社区文化活动服务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高端酒水品牌对外承包经营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高速公路收费员劳动合同解除与补偿标准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果园租赁与农业循环经济合同2篇
- 给男友的道歉信10000字(十二篇)
- 2020年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真题及答案
- 全面质量管理(TQM)基本知识
- 练字本方格模板
- 产品供货质量保障措施
- 电力电缆高频局放试验报告
- 《老山界》第1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PPT课件【统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 JJG 517-2016出租汽车计价器
- JJF 1914-2021金相显微镜校准规范
- GB/T 32045-2015节能量测量和验证实施指南
- GB/T 10001.6-2021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6部分:医疗保健符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