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生创新与创新精神的再认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提高大学教育质量的重点。为此,高校在育人观念、培养方式以及人才培养模式上应进行探索和创新,紧紧抓住教、学、管三个方面,实现培养创新人才的育人目标。一、建设学习型文化的教学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与学生间的知识的融合,培养学生教学是学校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主要渠道。大学教学的基本任务除了促进学生知识积累和知识结构的优化以外,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发展他们的能力。其中,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顺应时代要求,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其综合素质的应有之义。虽然知识的积累是个体进行创造的基础,但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不一定成正比,因而需要从改革教学模式入手,形成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形成的教学模式。从知识传授的角度来看,要实现由“占有”的教学模式到“理解”的教学模式转换。在传统教学中,知识成为连接师生的媒介,正是由于师生知识掌握的不对称,产生了教学活动。教师与学生围绕着知识形成了“占有”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教师把学生看做承载知识的容器,学生占有的知识越多,成绩就越好,教师的教学效果也就越好。教师不去探究知识的来源与意义,学生缺乏对知识深层次的探究,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而“理解”的教学模式认为,现有知识不是目的只是教学的基础,真正的目的是通过对知识进行精细分析,探究知识生成的背景,了解知识存在的边界和空白,不仅发现现有知识的不确定性,而且探索知识发展的可能性,对知识进行分析、解构乃至重建。从课程资源来看,实现由“单一”的教学模式到“多元”的教学模式转换。当前,大学的教材仍然是知识的主要载体,其教材与教学观仍然是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知识被看做静态不变的内容,学生只要掌握教材上的知识体系,就算完成了教学大纲的要求,实现了教学计划的目标。学生不去考虑教材以外的内容,视野被限制在狭小的范围内,灵性消失,思维呆板。但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就必须要求师生打破传统思维习惯,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即课程资源应来自书本、网络和实践活动等。教师应围绕教学大纲,把能反映教学大纲要求的各种知识载体所承载的有效知识交互使用,相互辅正和映衬,促使学生分析知识的客观性和主观性,探索知识的背景,明晰知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边缘和内涵,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探究空间。从教学方法来看,实现由“置入”的教学模式向“对话”的教学模式转换。良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启发功能。在传统的“置入”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把持知识的话语权,使得知识单向流动,很少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教师把学生看做说教的对象,学生成为看客和听众。在知识的理解与表达方面,学生具有与教师平等的话语权,教师教学应该由“置入”的模式向“对话”的模式转换。教师作为师生平等讨论对话的首席,真正做到师生平等地对话。在相对宽松自主的环境中培养学生敢于讨论、勇于质疑的精神,锻炼他们的分析能力和批判能力。从师生关系来看,由“专制”的模式向“民主”的模式转换。师生关系很大程度上反映教师与学生的心理关系,心理距离大,表明师生关系疏远;心理距离小,则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师生关系往往受教师课堂教学管理模式的影响。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专制”模式,“教”垄断着教学过程,学生回答老师的提问也受固定答案的控制和支配,结果使得学生缺乏主见,盲目随从。而“民主”的教学模式旨在为学生创设宽松的有利于学生畅所欲言、迸发思想智慧火花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甚至可能为某个焦点问题争执。这正是培养创新精神所依赖的外部环境和氛围。二、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创新人才的必要路径课外活动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和校外机构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课外校外活动,对于大学生扩大视野、接触社会、培养能力、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等具有重要作用,对培养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创新能力、开拓精神、审美情趣等个性特征的和谐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与课堂教学共同实现育人目标,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但具有自我教育性质的课外活动不是课堂教学在课外和校外的简单延续,课堂教学活动也不能取代它们。高校应为大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予以引导,并积极创造宽松的外部条件,鼓励大学生参加各种爱好者协会、学生社团,激励他们走出校门深入社会。在这些活动中,大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样就培养了他们运用书本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等。课外活动的开展应主要依靠大学生自己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活动中独立思考,形成独立开展工作、自主组织活动的能力,尤其要鼓励他们在运用知识、锻炼能力、掌握技能中多动脑筋、想办法,以达到培养大学生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的。高校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也是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效举措。“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一种以实践的方式实现高等学校教育目标的教育形式,是高校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深入现实社会,参与具体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以了解社会、增长知识和技能、养成正确的社会意识和人生观的活动过程。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等学校教育活动的重要环节,它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共同完成高校人才培养任务,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在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中,必然会遇到一些实际问题需要解决,这就有利于激发学生开动脑筋,运用创造性思维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这种训练是在课堂上得不到的。学校和社会应对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给予必要的引导和指导,同时也要处理好学生自主性和教师指导的关系,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身的一切积极因素,鼓励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认识和探索世界,只有在宽松和自主的环境中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才能得以充分的培养和训练。三、现行育人目标的相关法规、制度、条例、条例、条例、指南教学管理制度是为了优化教学管理,稳定教学秩序,加强质量控制,实现育人目标而制定的有关教学方面的规章、制度、条例、细则等。教学管理制度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制度保障,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坚强后盾和不可缺少的环境保障,因此,主要应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优化。1.学分制的内涵目前,我国高校在教学管理上主要有学年制和学分制两种形式。学年制和学分制是两种不同的教学管理制度,在教育思想、管理方法和手段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学年制是一种以学时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学业完成状况的教学管理制度。它坚持以计划为本,是一种过程管理模式。其教学计划非常细致,每一个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都有严格的管理程序和详尽的规定和要求,并强调统一性、同一性。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学业完成状况的教学管理制度。它是基于重视个性差异的考虑而制定的。学分制强调发扬个性,坚持人的能力、素质存在等级差异,不能按同一的僵化的模式培养,主张扩大课程科目,实行选课制,允许学生有充分的选择自己的专业、课程和学程的自由。相比较而言,学分制强调的是目标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与志趣特长,自主制定适合个人的学习计划。这种教学管理模式,更加注重学习计划和学习内容的多样性和选择性,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差异性和学习目标的客观性。从学分制和学年制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学分制能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独立地选择相关课程,在学习上有较大的自主权,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主动地位。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热情。同时,学校应给予学生创新活动一定的学分。这无疑有助于受教育者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2.创新活动过程,要注意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环节或内容的问题教学评价是确保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高校为了培养创新人才,必须建立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评价制度和评价指标体系,引导和激励教师采用和探究适合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积极开展创新活动。如评价课堂教学质量时,就应该看教学过程中是否有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活动的教学环节或内容。要特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版权租赁合同履行保证协议
- 初期火灾处置基础知识考核试卷
- 实战营销策略制定成功的营销计划考核试卷
- 学校主要岗位安全职责考核试卷
- 2024年度茶苗育种技术转让合同
- 塑料制品在京东金融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木材采运的团队建设与领导力培养考核试卷
- 人才管理与员工发展战略考核试卷
- 新材料新技术对农业领域的创新应用考核试卷
- 2024版农业滴灌技术研发与转让合同
- 近效期药品登记表
- 一个冬天的童话 遇罗锦
- YY 0569-2005生物安全柜
- juniper防火墙培训(SRX系列)
- GB/T 13610-2020天然气的组成分析气相色谱法
- 心肌梗死后综合征
- 《彩虹》教案 省赛一等奖
- FLUENT6.3使用说明及例题
- 街道火灾事故检讨
- 最新班组安全管理安全生产标准化培训课件
- 《一粒种子成长过程》的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