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上肢4-名词、问答_第1页
第7章上肢4-名词、问答_第2页
第7章上肢4-名词、问答_第3页
第7章上肢4-名词、问答_第4页
第7章上肢4-名词、问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名词解释1.鼻烟窝2.提携角

是腕背面外侧的三角形凹窝,外侧界为拇长展肌和拇短伸肌腱,内侧界为拇长伸肌腱。窝内可摸到桡动脉搏动。正常情况下前臂伸直时,臂轴与前臂轴不在一条直线上,两轴线的延长线构成向外开放的角,约为165°~170°,其补角为10°~15°,称为提携角。人民卫生出版社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局部解剖学》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3.肘后三角4.锁胸筋膜:

屈肘时肱骨内上髁、外上髁和尺骨鹰嘴之间形成一个等腰三角形,称肘后三角。是紧张于锁骨下肌、胸小肌和喙突之间的胸部深筋膜,有头静脉、胸肩峰动、静脉和胸外侧神经穿过。人民卫生出版社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局部解剖学》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5.腋悬韧带6.三边孔

胸小肌下缘以下的深筋膜与腋筋膜相连,称为腋悬韧带。又称三边隙,其上界为小圆肌、肩胛下肌,下界为大圆肌,外侧界为肱三头肌长头,其内有旋肩胛血管通过。人民卫生出版社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局部解剖学》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7.四边孔8.腋鞘

又称四边隙,其上界为小圆肌、肩胛下肌,下界为大圆肌,内侧界为肱三头肌长头,外侧界为肱骨外科颈,内有腋神经和旋肱后血管通过。包裹腋动脉、腋静脉和臂丛周围的结缔组织膜称为腋鞘,亦称颈腋管,向上与颈部椎前筋膜相延续。人民卫生出版社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局部解剖学》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9.喙肩弓10.肌腱袖

在肩关节的上方,喙肩韧带与喙突、肩峰共同形成一弓状骨韧带结构,称为喙肩弓。肩带肌中的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腱经过肩关节周围时,与关节囊愈着,并互相连接形成一接近环形的腱板,围绕肩关节称为肌腱袖,也称肩袖。人民卫生出版社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局部解剖学》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11.肱骨肌管12.前臂屈肌后间隙

由肱三头肌的3个头与肱骨的桡神经沟之间围成一个供血管神经束通行的管道,称为肱骨肌管,又名桡神经管,内有桡神经和肱深血管通过。是位于前臂远侧1/4段的潜在性间隙,在指深屈肌腱和拇长屈肌腱的深面,旋前方肌的浅面,其内侧界为尺侧腕屈肌和前臂筋膜,外侧界为桡侧腕屈肌和前臂筋膜。此间隙向远侧经腕管与手掌的掌中间隙相交通。人民卫生出版社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局部解剖学》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13.屈肌支持带14.腕尺侧管

又名腕横韧带,位于腕掌侧韧带的远侧深面,其尺侧端附于豌豆骨和钩骨钩,桡侧端附于手舟骨和大多角骨结节。由屈肌支持带与腕掌侧韧带的远侧部分构成,内有尺神经和尺动、静脉通过。人民卫生出版社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局部解剖学》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15.腕管16.腕桡侧管

由屈肌支持带与腕骨沟共同围成。管内有指浅、深屈肌腱及屈肌总腱鞘、拇长屈肌腱及其腱鞘和正中神经通过。屈肌支持带桡侧端分两层附着于舟骨结节和大多角骨结节,其间的间隙称为腕桡侧管,内有桡侧腕屈肌腱及其腱鞘通过。人民卫生出版社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局部解剖学》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17.掌腱膜18.指蹼间隙

是呈三角形的腱膜性纤维组织膜,有纵行和横行两层纤维,纵行纤维在浅面,横行纤维在深面。它是由掌长肌腱分散的腱纤维和手掌深筋膜浅层的中部紧密连结而成。在掌骨头处,掌腱膜深层的横行纤维与其向远端发出的4束纵行纤维之间,围成3个纤维间隙,称指蹼间隙。内含大量脂肪和从手掌到手指的血管、神经,是手掌、手背和手指三者之间互相交通的渠道。人民卫生出版社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局部解剖学》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19.拇收肌后间隙20.掌中隔

位于拇收肌与骨间掌侧筋膜之间的潜在性腔隙,称为拇收肌后间隙。自掌腱膜外侧缘发出,包绕示指屈肌腱和第一蚓状肌,向深面附着于第3掌骨。人民卫生出版社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局部解剖学》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21.掌浅弓22.掌深弓

由尺动脉终支和桡动脉的掌浅支吻合而成。由桡动脉终支和尺动脉的掌深支吻合而成。人民卫生出版社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局部解剖学》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23.手背皮下间隙24.腱膜下间隙

手背浅筋膜与手背腱膜之间的间隙,称为手背皮下间隙。手背腱膜与骨间背侧筋膜之间的间隙,称为腱膜下间隙。人民卫生出版社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局部解剖学》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25.腱间结合

指伸肌腱各腱之间被3束斜行的腱纤维束连结,称为腱间结合。人民卫生出版社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局部解剖学》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问答题1.试述腋窝的构成。腋窝由一顶、一底和四壁围成:①顶:由锁骨中1/3部、第一肋外缘和肩胛骨上缘围成,是腋窝的上口,向上通颈根部。②底:朝向下外,由皮肤、浅筋膜和腋筋膜共同构成。③内侧壁:由前锯肌、上位4个肋骨及肋间隙构成。④外侧壁:由肱骨的结节间沟、肱二头肌长、短头和喙肱肌组成。⑤前壁:由胸大肌、胸小肌、锁骨下肌和锁胸筋膜构成。⑥后壁:由肩胛下肌、大圆肌、背阔肌和肩胛骨构成。人民卫生出版社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局部解剖学》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2.腋腔后壁如何构成?有哪些神经血管经何处通向肩胛骨背面?

腋窝的后壁由肩胛下肌、大圆肌、背阔肌和肩胛骨构成。由于肱三头肌长头在大圆肌和小圆肌之间穿过,形成2个肌间隙,内侧者为三边孔;外侧者为四边孔。旋肩胛血管经三边孔从腋窝后壁通肩胛区,腋神经和旋肱后血管经四边孔通向肩胛区。人民卫生出版社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局部解剖学》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3.试述腋动脉的分段和毗邻。

自第1肋外侧缘接续锁骨下动脉,至大圆肌腱和背阔肌的下缘延续为肱动脉。分段:腋动脉的前方被胸小肌覆盖,故以胸小肌为界分为3段。第1段自第1肋外侧缘至胸小肌上缘,第2段被胸小肌覆盖,第3段自胸小肌下缘至大圆肌和背阔肌腱的下缘。毗邻:腋动脉是腋窝内较深层的结构,其各段的毗邻关系不完全相同。第1段:前方有胸大肌、锁胸筋膜及穿过该筋膜的血管和神经;后方有臂丛内侧束、胸长神经、前锯肌和第1肋间隙等;内侧有腋静脉;外侧有臂丛外侧束和后束。人民卫生出版社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局部解剖学》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第2段:前方为胸大肌和胸小肌;后方为臂丛后束和肩胛下肌;内侧为腋静脉和臂丛内侧束;外侧为臂丛外侧束。第3段:前方为正中神经内侧根和胸大肌;后方为腋神经、桡神经、肩胛下肌、背阔肌和大圆肌腱等;外侧有正中神经外侧根、肌皮神经、肱二头肌长头和喙肱肌等;内侧有腋静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神经等。腋动脉的末段位置最表浅,仅被以皮肤、浅筋膜、深筋膜,是最易剖露的部位。人民卫生出版社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局部解剖学》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4.试述腋动脉的分支和分布。

①胸上动脉:分布于第1~2肋间隙。②胸肩峰动脉:分为肩峰支、三角肌支、胸肌支和锁骨支,并分布于同名区域。③胸外侧动脉:分布于前锯肌和胸大、小肌,在女性有分支至乳房。④肩胛下动脉:为一粗大的短干,又分为旋肩胛动脉和胸背动脉2支。旋肩胛动脉经三边孔穿出至肩胛区,分布于肩带肌并参与构成肩胛动脉网;胸背动脉分布于背阔肌。⑤旋肱前动脉:分布于肩关节及邻近肌。⑥旋肱后动脉:分布于三角肌和肩关节等处。人民卫生出版社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局部解剖学》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5.根据臂丛各分支的位置分析在腋窝作臂丛麻醉时,不同部位注射都可阻滞那些神经?

经腋路臂丛麻醉一般在腋动脉第3段。臂丛的分支位于腋动脉周围,其中臂丛外侧束、肌皮神经和正中神经位于腋动脉的外侧,臂丛内侧束、尺神经、和前臂内侧皮神经在腋动脉的内侧,桡神经在腋动脉的后方。做臂丛麻醉时,需摸到腋动脉搏动,并以此为标志,药液注入腋动脉上方(臂外展时,上方即为腋动脉的外侧),麻醉肌皮神经和正中神经;药液注入腋动脉下方,麻醉尺神经、和前臂内侧皮神经等,桡神经虽在后方,当臂外展时其位置也偏下,因此也能被麻醉。另外,臂丛麻醉也可在腋动脉第2段周围进行,阻滞臂丛各束。人民卫生出版社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局部解剖学》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6.试述腋淋巴结的分群及注入部位。

①外侧淋巴结:沿腋静脉远端排列,收纳上肢的淋巴,其输出管注入中央淋巴结和尖淋巴结,少数注入锁骨上淋巴结。②胸肌淋巴结:在胸小肌下缘,沿胸外侧血管排列,收纳胸前外侧壁、乳房外侧部的淋巴,其输出管注入中央淋巴结和尖淋巴结。③肩胛下淋巴结:位于腋后壁,沿肩胛下血管和胸背神经排列,收纳背部、肩部及胸后壁的淋巴,其输出管注入中央淋巴结和尖淋巴结。④中央淋巴结:位于腋窝底的脂肪组织中,收纳上述3群淋巴结的输出管,其输出管注入尖淋巴结。⑤尖淋巴结:位于胸小肌与锁骨之间,锁胸筋膜的深面,沿腋静脉近端排列,收纳中央群及其他各群淋巴结的输出管,以及乳房上部的淋巴,其输出管合成锁骨下干,左侧注入胸导管,右侧注入右淋巴导管。腋淋巴结收纳乳房的大部分淋巴。人民卫生出版社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局部解剖学》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7.乳癌根治术中清除腋淋巴结时,需保护好哪些结构?一旦有神经损伤可致哪些肌肉瘫痪?出现那些症状?

保护好腋静脉主干和头静脉末端以及胸长神经和胸背神经。易损伤胸长神经和胸背神经;分别使前锯肌和背阔肌瘫痪,可出现翼状臂和上肢后伸无力。

人民卫生出版社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局部解剖学》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8.根据肩关节的构造阐述肩关节脱位的临床表现。

肩关节面的结构特点及关节囊的松弛薄弱决定了它有易脱位的因素。肩关节周围的韧带和肌肉在关节的上方、后方起到了强大的保护作用。因此,肩关节脱位以肱骨头向前下方脱位最为多见。由于肱骨头向前下方移位,致使肩峰特别突出,形成方肩。触摸肩峰下区有空虚感,但在腋窝内可触及肱骨头。由于三角肌和胸大肌的牵拉作用,肩关节有明显的外展内旋畸形。向腋窝内脱位的肱骨头可压迫或牵拉臂丛的分支,引起相应症状。人民卫生出版社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局部解剖学》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9.试述肌腱袖的构成和作用。

由冈上、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腱,在肩关节囊周围连成腱板,围绕肩关节的前、后和上方,分别止于肱骨大、小结节,并与关节囊愈着,对肩关节起稳定作用。当肩关节扭伤或脱位时,可致肌腱袖撕裂或肱骨大结节骨折等。

人民卫生出版社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局部解剖学》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10.试述臂前区的血管神经束。

(1)肱动脉:在大圆肌腱下缘续于腋动脉,沿肱二头肌内侧沟下行至肘窝肱动脉的分支有:①肱深动脉:在大圆肌腱的下方起自肱动脉的后内壁,伴行桡神经进入肱骨肌管,分支分布于肱三头肌和肱肌。②尺侧上副动脉:在肱深动脉起点的稍下方,发自肱动脉内侧壁,伴随尺神经穿过臂内侧肌间隔,参与肘关节网的构成。③尺侧下副动脉:约在肱骨内上髁上方5cm处起自肱动脉,经肱肌前面行向内侧,分为前、后2支参与组成肘关节网。(2)肱静脉:有2条,伴行肱动脉。在臂中部有贵要静脉注入。

人民卫生出版社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局部解剖学》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3)正中神经:伴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