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 20年代散文_第1页
第九讲 20年代散文_第2页
第九讲 20年代散文_第3页
第九讲 20年代散文_第4页
第九讲 20年代散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

20年代散文第一节

概述一、“五四”时期散文创作的总貌1、

现代散文的出世

第一个十年里,散文创作数量大,范围广,名家多,文体丰富,风格、流派绚烂多彩。

2、“随感录”

3、“闲话风”二、“五四”散文空前发达的原因1、中国散文自身悠久的历史传统

2、外国散文的艺术借鉴

3、散文样式自身的轻快便利

4、时代风云的影响。三、“五四”时期的散文世界1、

“随感录”作家群与现代杂文(1)陈独秀——“随感录”文体的开创者

主要作品有:《偶像破坏论》等。(2)李大钊(1889—1927)主要作品:《青春》、《新的!旧的》等。(3)钱玄同(1887—1939)其“随感录”多是文化批判的文字。(4)刘半农杂文名篇有《“作揖主义”》、《奉答王敬轩先生》等。2、《语丝》派语丝社: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以散文创作为主的文学社团,倡导思想和言论自由。《语丝》周刊:1924年11月创刊于北京,语丝社的机关刊物。“语丝派”:围绕语丝社形成的一个散文创作群。一是以鲁迅为代表的犀利、泼辣的杂文,二是以周作人为代表的冲淡、古雅的小品散文。语丝社:得名于《语丝》周刊。《语丝》创刊于1924年11月,1930年3月停刊,语丝社随之消散。《语丝》主要撰稿人有孙伏园、周作人、鲁迅、林语堂等。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以散文创作为主的刊物,主要发表杂感、短评、小品等。语丝社作家的散文创作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语丝文体",这种文体在思想内容上任意而谈,斥旧促新,在艺术上以文艺性短论和随笔为主要形式,泼辣幽默,讽刺强烈,文字中"富于俏皮的语言和讽刺的意味",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极力加以排击,——但应该产生怎样的‘新',却并无明白的表示,而一到觉得有些危机之际,也还是故意隐约其词"。以鲁迅为代表的尖锐泼辣的杂文和以周作人、林语堂代表的幽雅的小品形成了该社散文创作两大类,对散文发展有重要影响。第二节周作人、朱自清的散文一、周作人(一)创作简况初名槐寿,字星杓,入南京水师堂时改名作人别名有遐寿、启孟、启明、知堂、药堂等。五四阶段,周作人的杂文讽喻现实,针砭时弊,充满战斗活力,体现了破旧立新的时代精神。五四落潮后到1927年,周作人处在封建传统的“叛徒”和隐逸世外的“隐士”的摇摆和转变之中,艺术情趣也呈现出向恬淡转化的趋向。是周作人散文创作的鼎盛时期,既有“金刚怒目”的杂文类,也有“悠然南山”小品类,对新文学的白话散文建设具有开拓性的功劳。27—37年,周作人的“隐逸”生活时期。创作倾向发生变化,远离现实,谈经论史,安心养性,风格平和冲淡,文字圆熟老练。

抗战时期,周作人的文章多属于读书笔记题跋,也有吹捧日本、汪伪政权之作。主要集子有《秉烛谈》、《药堂语录》、《药味集》等,风格趋于枯涩苍老。周作人的散文大致可分两类“浮燥凌厉”“冲淡平和”——周散文的主体代表作《吃茶》、《谈酒》、《乌篷船》、《故乡的野菜》等。周作人受英国随笔、明末公安派小品、日本俳(pai)文等多方面影响,也与个性气质、人生态度、价值观念有关。TheEssay(英)Essai(法)TheEssay:随笔,小品文,散文(Prose)的一种。从文学史的角度来看,散文的发展常常是在诗歌之后,而随笔在各类散文中更要晚出。近代西欧的随笔是在文艺复兴运动中诞生的,代表作就是法国蒙田的《随笔》(“Essais”,1580—1595)一书。

蒙田随笔蒙田是法国文艺复兴之后最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他的随笔全集是十六世纪各种知识的总汇,有“生活的哲学”之称,在世界散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蒙田随笔全集》共107章,百万字左右。其中最著名的一篇为《为雷蒙·塞蓬德辩护》,充分表达了他的怀疑论的哲学思想。蒙田以博学著称,在全集中,日常生活、传统习俗、人生哲理等等无所不谈,特别是旁证博引了许多古希腊罗马作家的论述。书中,作者还对自己作了大量的描写与剖析,使人读来有娓娓而谈的亲切之感,增加了作品的文学趣味。它是十六世纪各种思潮和各种知识经过分析的总汇,有“生活的哲学”之美称。书中语言平易通畅,不假雕饰,在法国散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开创了随笔式作品之先河。英国随笔英国随笔的发展略晚于法国,是以蒙田《随笔》的最初英译本(JohnFlorio‘stranslationofMontaigne’s“Essays”,1603)为其滥觞。但发展迅猛。最初的硕果是培根的五十八篇哲理性《随笔》(FrancisBacon:“Essays”,1597—1625)。伯尔顿的《忧郁的剖析》(RobertBurton:“AnatomyofMelancholy”,1621)和勃朗的《一个医生的宗教观》(ThomasBrowne:“ReligioMedici”,1643)被誉为十七世纪的“奇书”和“枕中之秘”。英国随笔的真正大发展却是在十八世纪。当时文人办期刊蔚然成风。笛福、斯威夫特、斯梯尔、阿狄生……立论、抒情、写人、叙事,随笔成为一种贯穿着作者的活泼个性的非常灵活、非常吸引渎者的文学体裁。十九世纪,随笔散文成为英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一个分支,出现了一批著名的随笔作家,如兰姆、赫兹里特、德·昆西、利·亨特等。英国随笔发展到了一个顶峰。晚明小品正当传统古文逐渐式微之时,先前在文言文中并不起眼的小品文却如老枝上绽出的新芽,蓬勃发展,蕞尔小邦,蔚然而成大国。小品文源流久远,但至晚明而盛极。晚明小品艺术价值颇高,流露出晚明文人性灵与真情,富有生活情调。晚明小品家特别强调为文之“真”,人真、情真、语真。李贽倡导“童心说”,《童心说》云:“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矣。”“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真”是晚明小品的灵魂。晚明小品中“真”字出现的频率很高,如袁宏道小品中“真”字即随处可见。公安派:“独抒性灵”的文学立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袁宏道日本俳文待查(二)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色1.平和恬淡的抒情散文中传达的感情,是舒缓节制、隐而不显、含而不露的淡淡的闲情、逸情。《故乡的野菜》不正面述说对故乡的思念,而是通过对故乡野菜的叙写,委婉地抒发了隐隐的、淡淡的怀念之情。2.广征博引,庄谐并出,富有知识

和趣味性周作人追求知识、哲理、趣味的统一,在娓娓絮语中针砭时弊,纵谈文史,描摹风物,探寻人情物理,推崇“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主张,既给人丰富的知识,又使文章飘逸洒脱。如《菱角》。

3.徐舒自如的语言看似从容自在,信笔而出,没有雕琢的痕迹,但在字里行间之中,却有一种耐人回味的神韵。极力追求“平淡自然”的境界,同时又注意适当的含蓄,另有一种“涩味”。(三)其他作家1、俞平伯散文集《杂拌儿》、《燕知草》等。刻意模仿明人小品,显示出名士风度。《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朦胧、空灵的意境中,透露出玄妙的哲理与感伤的思绪。

2、钟敬文第一本诗文集《荔枝小品》。有隐逸思想,冲淡而轻松。3、废名早先专写农村乡镇宁静的生活,对小人物寄予同情,后追求朦胧枯涩的风格。二、朱自清的散文朱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