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远古~公元前221年)基础知识梳理第一讲先秦时期的政治阶段特征先秦时期(远古~公元前221年)是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依据阶段特征可以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夏、商、西周(约公元前2070~公元前771年),中华文明的初步形成时期和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重大的社会转型时期。政治上:中华古代文明的起源以早期国家出现为重要标志,逐步形成了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主要内容,以“家国一体”为主要特征的政治制度。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各国纷纷改革变法,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开始出现。经济上:早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逐渐产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发展到铁犁牛耕,土地制度也从井田制发展为土地私有制,小农经济逐渐形成。思想文化上:科技与文艺成就突出,如甲骨文的成熟,青铜艺术、天文历法、医学等水平高超,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其中,“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一、夏商政治形式1.夏朝政治形式:启继承禹的地位后,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王位世袭”的制度由此开始,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2.商朝政治制度: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神权与王权相结合。早期政治制度的演进:夏(王位世袭制)—商(王权神化,内外服制)—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二、西周的政治制度1.概念:分封制即古汉语“封建”(封邦建国)的原始含义。商朝已有分封。在周朝时期,是周王在保证周王室强大前提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和人民划分给诸侯的社会制度。2.目的:巩固周王室的统治。对象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义务诸侯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权利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实行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封国鲁、齐、燕、卫、宋、晋等3.内容(一)分封制4.影响①积极:前期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同时,传播了周文化,有利于形成统一的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②消极:后期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随着实力的变化,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现象,周天子的权威逐渐被削弱。5.瓦解(1)原因:经济上: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政治上:诸侯国强大,王室衰微。(2)表现:田氏代齐;周郑交质;楚王问鼎。春秋战国时期,形成诸侯混战、割据争霸的局面,分封制逐渐崩溃。春秋时期,楚王问鼎是对分封制的公然挑战。(3)演变: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秦朝废除分封制,在全国范围推行郡县制。地区性中央集权的开始二、西周的政治制度(二)宗法制——权力继承制度(1)概念: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2)目的: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3)特点①嫡长子继承制度(主要特点)。②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大宗、小宗具有相对性。③家族等级关系与政治隶属关系相结合(“家”与“国”紧密结合)。(4)作用①有利于凝聚亲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②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关系,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二、西周的政治制度(三)礼乐制度——权力认同制度(1)概念:“礼”是维护贵族等级秩序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乐”是配合“礼”进行维护等级差别的乐舞。(2)目的:为更好地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3)内容:礼乐制度就是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例如祭神、结婚、丧葬等,制定一些规则和仪式,并配有特定的音乐,不同等级的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仪。(4)作用:周礼成为维护等级制度、维护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工具,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5)瓦解:春秋后期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二、西周的政治制度概念解读考点一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贵族政治夏、商、西周时期,国家政权由世袭贵族的代表人物掌握,他们依靠血缘和出身世代享有世袭的特权。这就是历史上的世卿世禄制度,这一时期的政治被称为“贵族政治”。2.“封建”的不同含义(1)西周的“封建”不同于“封建社会”的“封建”,它是相对于郡县制而言的,意指分封人民、土地给诸侯,建立国家。(2)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封建制度”是以生产方式划分的,是一种社会形态。认知深化1.分封制的特点(1)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2)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3)纵向联系:明确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4)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间的横向联系。2.分封制的历史遗存(1)后世的皇族分封:影响中国封建社会中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分封。(2)姓氏起源:有很多是源于西周的封国,如宋、鲁、郑、陈等。(3)地名简称:很多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如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等。(4)在后世朝代的变异:西汉、两晋、明初、清初都曾实行过“分封”。但上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时代的“分封”已是过时的制度,在大多数时候只是郡县制的补充,大多数分封的“王”根本没有封民或臣民,他们只能享受衣食税租之利,没有任何实权。素养感悟家国情怀基本内涵——共同体意识分封制有利于周文化的扩展,推动中华文明的传播,天下一家的民族认同、文化心理认同逐渐形成。这种“大一统”的“共同体”意识是家国情怀的基本内涵。概念解读考点二血缘维系的宗法制1.宗法制与宗法观念(1)宗法观念指由宗法制派生出来的宗族(家族)观念,以“尊祖、敬宗”“别子为祖,继别为宗”为主要内容,强调“忠孝”及“亲亲尊尊,男女有别”的社会心理与人际关系。(2)宗法制与宗法观念的区别与联系宗法观念是由宗法制度派生的,是宗法制度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反映,但其也有相对独立性,即在宗法制度瓦解后,宗法观念并没有消亡,而是一直延续下来。2.家国同构所谓“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同性,均以血亲—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着严格的父权家长制。父为“家君”,君为“国父”,君父同伦,家国同构,宗法制度因而渗透于社会整体,甚至掩盖了阶级和等级关系。认知深化1.宗法制的社会价值(1)对当时的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2)对后世的积极影响: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社会安定,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3)对后世的消极影响: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与现代的平等和法治意识相违背。2.“兄终弟及”继承方式与“嫡长子继承制”孰优孰劣(1)“兄终弟及”的王位继承方式,主要实行于夏朝、商朝,“嫡长子继承制”确立后,这一惯例基本结束。宋元出现过这种做法的回潮。在私有制社会,“兄终弟及”的继承方式缺乏硬性的纽带,因为“兄弟之亲本不如父子,而兄之尊又不如父,兄弟之间常不免有争位之事”。可见,“兄终弟及”原则容易导致权力的纷争。(2)“嫡长子继承制”根据“嫡”“长”这些先赋的条件,把王位继承资格最大限度地限制在一个人身上,确立起较明确的标准,减少了诸子争立、骨肉相残的局面。一、夏商政治形式夏(王位世袭制)—商(王权神化,内外服制)—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二、西周的政治制度(一)分封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涂料店铺顾客引流策略考核试卷
- 笔的书写力道调节考核试卷
- 石油开采安全生产考核试卷
- 电子出版物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趋势考核试卷
- 经济型连锁酒店品牌竞争力分析考核试卷
- 聚氧化乙烯纤维单体制备考核试卷
- 纺织原料预处理设备考核试卷
- 租赁合同模板设计与条款完善考核试卷
- 苏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课件大纲
- 系统操作有效跟踪和管理客户信息考核试卷
-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 1 法治国家教案 部编版必修3
- 解读功能性食品研发
- 京东自营购买合同范例
- 急性胰腺炎护理查房-5
- 公务用车分时租赁实施方案
- DB3301∕T 0451-2024 医学美容机构电子病历系统技术规范
- 《大国浮沉500年:经济和地理背后的世界史》记录
- 水工维护初级工技能鉴定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运维项目进度计划
- 商场中央空调租赁协议模板
- 十八项核心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