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哲学本体与三元论体系构建_第1页
风景园林哲学本体与三元论体系构建_第2页
风景园林哲学本体与三元论体系构建_第3页
风景园林哲学本体与三元论体系构建_第4页
风景园林哲学本体与三元论体系构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风景园林哲学本体与三元论体系构建

1风景园林三元论的提出景观花园的主体部分有其自身的起源、存在和发展的规律。该规律不仅包括万物的客观发展规律,还包括从人类需求出发的社会发展规律。但归根结底还是源于自然的客观发展规律。在发现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认清风景园林,探索主观规律,发挥主观的积极的推动作用,这是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首要任务。从现象的层面看,从客观的时空存在到主观的感受审美,风景园林所呈现出的“存在”是千变万化的,产生的感受也因人而异、难以捉摸。为此,需要“以不变应万变”,借助于哲学,经过哲学本体论的高度抽象概括,基于找到构成风景园林丰富多彩世界的“三原色”的思想,采用建立风景园林的“元素周期表”的理性方法,发现、探寻那些从古至今,在各个领域层面左右着风景园林的元素及其相互之间的耦合关系,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完成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首要任务。不论有意还是无心,从古至今,哲学思想始终贯穿于人们对于风景园林的本体认识、思维方法与工作实践,决定着学科专业发展战略。受制于整个社会主观认识的影响,在风景园林意识形态的历史长河中,哲学一元论和二元论一直发挥着主要作用,即使在人类社会迅速发展的当代,作为根深蒂固的意识,仍然影响着人们对于风景园林的思维理解而成为一种束缚发展的桎梏。相对于自然世界的演进,人类社会的变化是迅速的;相对于稳定而变化迟缓的意识形态,由千万个体日常生活组成的人类主观世界的感受认识是随时发生而不断变化的。事实上,自然客观方面,风景园林从其产生之初,就遵循了“三生万物”的客观规律;社会主观方面,数千年之后的今天,统治了数千年的“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意识形态,正在被当代人类社会的日常生活点滴变化汇聚而成的巨变所动摇。在过去的大半个世纪中,广泛实践应用于各个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作为取而代之的“三元论”的实践应用已初见端倪。在这一背景之下,以人居环境学科群为例,从社会实践的三元扩展到学科概念、专业设置的三元,在过去的30年普遍的有意无意之间,作为一种更为切合实际的本体认识、有效的方法途径、落地的工程实践,“三元论”已悄然无声地在人居环境学科群和风景园林界担当起了引领学科专业哲学的重任。本研究提出的风景园林三元论源于五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应用面向探索:1)人居环境学科群建立;2)风景园林学科建设与专业教育发展;3)风景园林科学工程技术研究;4)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扩展;5)“风景园林”概念的辨析。五方面的研究应用奠定了风景园林三元论认识论、方法论、实践论的基础。本文风景园林三元论的思索始于199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建筑与环境学科主办的“人居环境与21世纪华夏建筑学术讨论会”(1)。参加此会后,作者于1995年在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开设了面向建筑、城市规划、风景园林3个专业研究生的《人类聚居环境学》课程,基于人居环境科学的思想,以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的三位一体为基本思想;提出了人类聚居环境学“背景”—“活动”—“建设”的研究框架:在人居“环境”和人居“建设”这两元之间,引入了人居“活动”的第三元,将人居活动概括为聚集、居住、生产的三位一体,旨在深入研究影响“环境”、左右“建设”的由“活动”及其方式产生的“价值观”、引发的破坏环境式的建设问题。在该课程连续17年的教学中,这一贯穿始终的主线,得到了不断的扩展、深化和验证。从1994年开始酝酿,至1999年《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一书出版,风景园林三元论初具雏形,此后14年间,在风景园林学科专业萧条与繁荣发展的背景下,随着五方面的研究实践,风景园林三元论的基础得到了积累、扩展、验证[9,10,11,12,13,14]。继之,在风景园林一级学科的申请、论证与专业教育规范编制中,作者进一步从哲学认识论、方法论、实践论三论进行了研究,风景园林三元及其相互之间关系不断明确,风景园林三元论的理论体系日渐明晰。2风景园林二元论的意义所在,是科学分运用风景园林哲学认识论,其目的在于解决风景园林本体论的问题。即以哲学的思考理解风景园林的“存在”“意义”“追求”这三大本体。对此,哲学上分别有一元论、二元论和三元论的认识理解。风景园林一元论主张风景园林世界有一个统一的本原,即“天人合一”的本原,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中“天”即自然,是第一性的;二元论是本体论的一支,意思即宇宙由2种主要不可缺少且独立的元素组成,至于是哪2种元素,则不同的学说不尽相同。如笛卡儿的精神与物质二元论(心物二元论),应用于风景园林,可以是“天”和“人”、“自然”和“社会”、“客观”和“主观”等成对的元素。风景园林三元论也是本体论的一支,强调“三生万物”的宇宙观,即变化万千的风景园林世界是由3种主要不可缺少且独立存在的元素组成。对于任何事物的本体,存在(being)、意义(meaning)、追求(persuit)是哲学认识论所要回答的三大基本问题。风景园林哲学认识论的“存在”暗示了风景园林的存在形式,风景园林哲学的“意义”涵盖了风景园林的研究与实践内容,风景园林哲学的“追求”概括了风景园林的目标和价值观。与一元认识论和二元认识论相比较,风景园林三元认识论弥补了前两者的不足,更为接近风景园林本体。借助于风景园林三元认识论,可以澄清风景园林的基本概念,明确学科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指导学科专业的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也就是研究提出风景园林三元论的意义所在。依据三元论的认识论,风景园林所有“存在”的形态,可以概括为三元:“园林(garden)”;“风景(scenery)”;“地景(landscape)”,风景园林的“意义”,可以归纳为三大方面:1)由自然和人工因素组成的物质环境和资源,简称为“环境资源元”;2)人类等生命体的户外感受和行为,简称为“感受活动元”;3)这类环境和行为赖以存在的空间和时间,简称为“空间形态元”。风景园林的追求同样可以总结为三元:a.保护物质环境资源与生态平衡;b.满足引导人类的身心健康行为;c.保护、组织、创造环境资源和感受活动的空间。从学科发展的角度看待,风景园林存在、意义、追求中各自的三元均作为基本元素,三足鼎立、缺一不可,但又并非等量齐观。例如,“存在”的三元中,“地景”是具统领性的。因为,在风景园林三元“存在”的定义中:地景是大地表层,是自然与人工环境的载体,地景中富含自然与文化资源的地带可以成为风景,园林则是以优美风景或地景为大背景的人为环境。虽然,学科理论概念研究中的“地景”是以概念中的第三元而后介入的,但是,在现实世界中地景却是最早出现于地球之上的。而现代风景园林学学科的巨大发展,原因之一正是将传统上对于园林、风景的关注扩展到了地景!这是风景园林学科真正意义上的回归发展。按照风景园林三元论,风景园林(LandscapeArchitecture)的诠释包含“园林”“风景”“地景”3个方面的内容,经由最初的山水、囿、圃、台扩展而来,在形态上,“园林”源于属于近人的和微观尺度,“风景”源于更大范围的山水,属于中观尺度,“地景”源于大地表层,几乎覆盖了整个地球表层,属于宏观尺度。从自然界的风景园林发展演变来看,应当是三者同在;而从人为关注和营造的风景园林发展而论,随着人类改变自然能力的提高,则是沿着园林—风景—地景这样一个脉络,风景园林作为学科专业的发展总体上也延续了这一脉络。国际范围风景园林学的理论与实践发展也证实了这一脉络,作者所在同济大学风景园林学科专业教育的发展历程也不例外。总之,完整的风景园林概念应当是“园林”“风景”“地景”的三位一体。与二元论不同,三元论强调事物的和谐性,主张在对立的事物中还存在一个介质,使得对立的两方面可以和谐地存在于一个环境之下,在3个层面的每对二元中间引入了第三元:在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层面的“人、人类社会”和“自然、自然环境”两元中间,引入“空间形态”元;在风景园林“感受行为活动”和“空间形态”两元中间,引入“环境生态”元;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营造层面的“环境生态”和“空间形态”两元中间,引入“行为活动”元。如此,如图1-1~1-3系列示意图所示,三层面的两位一体转换成了三层面的三位一体,并且,每一层面的介入元都具有的共性是,在所在的三位一体中,具有标准、判定的功能。其中最为关键的认识在于:三元图形共有重叠区域正是风景园林及其学科本体,它由环境生态(简称为“背景”)、行为活动(简称为“活动”)、空间形态(简称为“形态”)三元耦合互动组成,由此区域向外至每一元的扩展则显示了三元基本组成元素及其细分元素和要素;三元论中的每一元都是另二元的中介和评判标准。三元中的每一元,都涉及3种基本关系,除了与另二元的关系,还涉及与该元自身对立面的关系,这一对立面恰好又成为了另二元之间的中介,这一中介元的对立面的作用不同于中介元的作用。对基于二元论的风景园林学科的科学与艺术结合之说的重要补充,按照三元认识论,风景园林是集科学、艺术、工程三位一体的学科,并且,作为应用型学科专业,与风景园林的“科学”“艺术”成分相比,风景园林的“工程”应当是具有统领主导作用的,因为作为现实的风景园林,其科学和艺术都必须经工程而实现。风景园林的艺术创造和科学发明都必须通过工程来实现。当代风景园林学科发展、专业教育、研究实践必须认识到“工程”的关键作用。3景观设计的三个方法论和实践3.1“体系”层面的风景园林研究实践如何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哲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风景园林方法论所要探索的是关于风景园林科学、艺术、工程的原理、方式、途径,要解决的关键是风景园林学科的思维方式。面对风景园林所包含的元素、要素、因素,如何认识,分清主次轻重及其相互关系,面对规划设计中的诸多选择、如何排序取舍,需要借助方法论。方法是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立场、方式、角度,不同的方法,直接影响认识判断、决定处理方式。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了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的正确与否。尽管风景园林学科领域应用哲学方法论的研究讨论极为少见,但是从学科理论研究到专业工程实践,从研究人员到规划设计师,都在自觉不自觉地运用着方法。如同风景园林认识论,风景园林方法论也是不可回避的专业内容。按照一元论的思维方式,风景园林的方方面面都被“笼而统之”于一体。按照二元论的思维方式,风景园林的方方面面都被人为地划分为两大方面类型。与之相应,思维也分解为客观和主观、非此即彼、相互对立的2种。在现有的经验主义方法论、实证主义方法论、人本主义方法论、结构主义方法论中,尽管有着一定的对应,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研究与实践总体上是以经验主义方法论为主导,风景园林植物应用与工程技术领域是以实证主义方法论为主导,风景园林美学研究以人本主义方法论为主导,但在总体上,受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局限,迄今为止,风景园林研究实践与四大方法论的对应关系是模糊的、甚至是错位而混乱的。风景园林三元方法论的核心是综合运用上述4种方法论,将风景园林的三元置于同一体系中三位一体地同时考虑。“背景元”的基本方法是实证主义,需要客观科学理性的方法,分析、计量、实验、验证;“活动元”的基本方法是经验主义和人本主义,需要采用主观的方法,艺术感性的综合、定性、经验和总结;“形态元”的基本方法既包括实证主义,也包括经验主义和人本主义,需要采用主—客观结合的方法,需要科学理性与艺术感性两者的结合,需要定性与定量的齐头并进;三元一体互动耦合层面的基本方法则是结构主义,需要上述三元基本方法的综合。结构主义其概念与系统、功能、元素、要素等紧密联系在一起,是某一系统中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和相互联系的方式,结构是由各个局部互相依存而构成的一个整体,而局部只能在整体上才有意义。结构主义可以根据诸因素之间的结构关系,而不只是用已有的事物和社会事实来解释现实、预测未来。它的基本原理是对于可观察的事物,只有当把它置于一个潜在结构或与秩序联系在一起时才是有意义的。这一特点,恰好符合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规律特征,即某些因素只有经过规划设计才会出现,换言之,借助于结构主义的方法,可以发现潜在规律、寻找“风景园林元素周期表”中的未知元素;可以“无中生有”、创造新的风景园林背景、活动和形态。至此,基于经验主义方法论、实证主义方法论和人本主义方法论三位一体的结构主义方法论就构成了本文提出的风景园林的三元方法论(图3)。作为一种新的哲学观,三元方法论反映了客观自然界所固有存在及发展的规律,并为现代实证自然科学所证明。用三元的观点去认识,分析事物的多样性、复杂性,在二元对立的概念及矛盾运动中,寻找第三元,应是解决很多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难题的有效方法。3.2景园一元论的实践论广义的风景园林实践内容包括专业教育、资源保护、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养护管理等,面向国土、区域、乡村、城市、街区、住区、各类园区的自然与人工境域等空间范围,涉及方法、途径、科学、工程、技术等环节。把这些实践内容作为一个整体,“一条龙”式地展开实行,或者取其中某一内容独立而行,这是风景园林一元论的实践论。把这些实践内容两两划分开,如将“设计”分为规划和设计两大类;将“总规”分为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和城乡绿地系统规划两大类;把各类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实践分为“大地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和“园林与景观设计”两大类,如此等等,均以二元结构呈现,这是风景园林二元论的实践论。将广义的风景园林实践内容划分为三元和三元一体的组成,如将“设计”分为策划、规划、设计;将总规分为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城乡绿地系统规划、旅游发展规划;在规划设计中考虑“背景”“活动”“形态”三元;将“保护”“建设”“管理”作为风景园林工程实践的三大目标等;这是风景园林三元论的实践论。与一元实践论、二元实践论相比,三元实践论更为切合当代风景园林实践的实际状况。以上是仅就实践内容划分而论,事实上风景园林的三元实践贯穿渗透于实践的各个领域和阶段,比如,规划分期通常为近、中、远,规划设计方案比选通常会采用至少3个方案,规划设计标准、尺度等会选择高、中、低等三重指标,等等。4景观花园的三维理论体系4.1风景园林学科学科要素风景园林学科目标:基于风景园林三元论的专业观,风景园林的总目标是:以满足人类对于优美生存环境的需求为宗旨,通过有效的形态空间组织手段,保护、恢复、营造、管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人居环境。风景园林学科本体:依据风景园林三元论,“背景元”是风景园林学科的客体和对象,各类风景园林科学、理论由此展开;“活动元”是风景园林学科的主体和目标,决定着风景园林的价值取向,各类风景园林感受、文化、艺术、行为、道德、伦理由此展开;“形态元”是风景园林学科的主—客结合体和手段,各类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工程由此展开(表1)。风景园林学科外延:具有极为丰富的多学科专业交叉性,与建筑学、城乡规划学、生态学、心理学、设计学、地理学、气象学、环境科学、林学、农学、医学、社会学、经济学、计算机信息科学等都有着密切的交叉联系。这些交叉学科同样可以按三、九、二十七等三分归类而作为风景园林“三元”本体的外延。4.23.3件配件的扩展4.2.1资源、人居环境及生态“背景元”由资源、环境、生态三大元素构成,一一展开,对应各类风景园林科学、环境保护修复工程与技术如下。1)资源,分为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人居资源三类。2)环境,分为自然、农林牧、人居三类环境。其中,自然环境包括:海洋、山川、森林;农林牧环境包括:农业、林业、畜牧业环境;人居环境包括:城市、乡村、旷野。3)生态,分为科学、工程、技术三类。其中: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居科学;工程包括保护工程、修复工程、营造工程;技术包括种植、养护。背景元的目标、构成各元素的基本要素、定性定量评价标准、各类工程实践应用、调查分析评价技术详见表2。4.2.2“活动元”的内涵活动元由活动行为、心理感受、文化传承三方面切入,以风景园林中的聚集、居住、工作3类基本活动为对象,研究实践如何满足人类日常户外活动、游憩、旅游等人类生活中的基本需求。由“活动元”展开的各类风景园林感受、文化、艺术如下。感受:生理感受、心理感受、社会感受;文化:风俗、历史、文化;艺术:山水诗文艺术、山水绘画艺术、山水园林艺术;行为:观看、参与、交往。表3是活动元的扩展细分,包括感受活动、行为活动、社会活动的组成元素和要素,活动的载体,分析评价因素,视觉与空间感受构建要素。同时,列举了活动元与背景元、形态元相关联的要素。4.2.3空间单元分类“形态元”由时间、空间、空间单元三大元素构成,一一展开,对应各类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建设工程与技术如下。1)时间,分为过去、现在、未来三类;2)空间,分为国土区域、乡村、城市三类;3)空间单元,分为环境生态空间单元、人体活动空间单元、视觉感受空间单元三类。表4是形态元的扩展细分,包括空间分布范围、时间组成元素、空间组成元素、空间单元组成元素各元素的基本构成要素、三类基本空间形态、几何空间组成要素、几何空间组织要素、视觉空间构建要素、实施空间构成要素、定性定量评价标准以及三元空间系统及其规划设计关键、三类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项目等。5景观规划的三个受众5.1在学科发展上,注重知识和能力的应用在本系学科建设中,在40多年教学的基础上,自1996—2006年,初步形成了“资源与保护”“规划与设计”“工程与技术”三位一体的学科与教育发展体系[5;11;14]。随后,于2009—2011年风景园林一级学科申报过程中,围绕学科论证、方向设置,逐渐明确了学科发展三元框架,提出了风景园林学科未来发展及其在人居环境学科群中的三元坐标系[7;15](图4)。在专业教育上,结合本系新办景观学本科专业建设,从风景园林专业哲学、教育培养目标等开展了教学研究[12;16;17]。2011年,受高等学校土建学科风景园林专业教育指导小组(2013年5月小组成为教指委)的委托,在风景园林专业规范编制起草的过程中,围绕知识(环境—生态—植物;行为—心理—文化;空间—形态—美学)、能力(资源与保护、规划与设计、建设与管理)、素质(专业价值观、职业道德、不懈追求)等三元层面,建立了三元核心教育发展体系(图5)。5.2“面”—在风景园林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演进从科研发展战略到具体项目研究,从基础理论研究到方法技术应用,从研究问题的认识到解决的方法路线,风景园林三元论在风景园林科学研究中已得到一定的应用,并在逐步扩展深化。例1:以城乡景观生态化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为标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2011—2020年学科发展战略专辑中,针对风景园林学科领域的科研项目立项,提出研究内容上分为3个方面:1)城乡景观生态化构建理论——核心是城乡景观生态演化的自然与人工规律;2)城乡景观生态化分析评价体系——核心是城乡景观生态化设计的目标、价值观、评价体系、政策、机制;3)城乡景观生态化规划设计方法技术集成与细分——核心是城乡景观生态空间格局、形态、机理、系统的识别构建和绿色基础设施规划设计方法技术综合。研究空间上分为3个范围:1)区域范围,研究自然景观资源保护、人居环境背景区域保护以及穿越该区域的重大工程建设的生态化问题;2)乡村城镇范围,研究乡镇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景观的生态化保护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3)城市范围,重点是新近出现的城市带、城市聚集区、都市圈,以及城市拓展区等地带。其中“内容”和“范围”1)、2)、3)各自的三元一体及其相互耦合关系正是源于风景园林三元论的思想。例2:在作者负责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风景旅游资源时空筹划理论与方法研究》(79870012/G0409)(1999.1—2001.12)项目中,以风景旅游环境资源评价筹划为目标,探索风景旅游开发的宏观理论方法与风景旅游环境空间规划设计的方法途径:提出面向风景旅游资源保护开发管理的风景旅游资源筹划三元论,应用了面向中国西部风景旅游资源开发的减法原理,给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环境生态、开发建设、游客行为三元时空量化控制指标。例3:在作者负责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风景旅游规划AVC评价体系研究》(50578112/E080202)(2006.1—2008.12)项目中,1)提出了生态—景观—旅游三位一体、策划—规划—管理三位一体、环保林业部门—城乡建设部门—旅游管理部门三位一体的风景旅游资源保护、开发、管理的三元论;2)基于新疆喀纳斯湖等西部风景旅游资源保护与发展的实践,在此类自然原始型景观旅游规划设计的实践中,发现了生态、景观、旅游这三大控制风景旅游资源的基本元素及其三元相生相克、三元交叠的互动关系,以及针对不同实际情况,三元素相互间的比重,针对三元素的量化,给出了环境生态时空容量、开发建设时空密度、游人时空规模三类控制指标,进而提出确立了以扩大生态容量、降低建设密度、减少游人规模为标志的“减法原理”。例4:在近期获准的《城市宜居环境风景园林小气候适应性设计理论和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3重点项目(项目批准号51338007,2014—2018)研究计划中,同样运用风景园林三元论作为项目研究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以风景园林小气候空间单元为核心,围绕城市风景园林小气候系统功效形成要素(环境背景)、风景园林小气候适应性空间要素与空间结构(空间形态)、风景园林小气候适宜性物理评价与感受评价(行为活动)3个核心研究单元问题及其相互耦合展开(图6)。5.3“中国景观规划”的“三元论”作者关于风景园林三元论的专业实践应用,始于1996年以来的城市广场设计中形象、功能、环境三方面的实践以及项目方案评审讨论。以1998年关于《上海浦东世纪大道城市(景观)设计国际咨询会》方案评审意见为例,在对EDAW、RTKL、夏邦杰3家方案的评价中,作者提出:典型的城市景观设计应当包括三方面的考虑:1)景观形象;2)环境绿化;3人们的使用活动,针对不同类型的设计,三方面的比重各有不同。随着风景园林实践的深入,景观规划设计三大方面的拓展及其核心强项日渐明晰:1)城市设计、景观建筑设计、街景、滨水区规划设计等多学科的交叉实践领域,其核心强项是“环境背景”的规划设计;2)出自管理、地理等学科的“旅游规划”,其核心强项是“行为活动”的策划组织;3)来自环境艺术界的景观设计,其核心强项是“形态空间”的创造。风景园林实践需要寻求中国景观规划设计发展创新的基点,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思想应运而生[10;21-22]。最初应用于《鼓浪屿发展国际咨询》的AVC三力标准同样源自风景园林三元论,其中的A(吸引力)、V(生命力)、C(承载力)与三元论中的“形态”“活动”“背景”一一对应,从城市景观规划设计评价到旅游规划评价,其后续的系统深入研究实践与评价标准指标细分都遵循了三元论的思想体系(1)。风景园林AVC三力既是评价风景园林工程实践的三元评价标准,也是风景园林工程实践的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