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景观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_第1页
乡村景观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_第2页
乡村景观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_第3页
乡村景观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乡村景观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

随着农村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类对自然的掠夺加剧,农村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且由于缺乏合理切实的规划,造成了自然、半自然的乡村景观退化、乡村景观布局混乱、缺乏特色等局面,导致乡村景观向低层次与畸形化发展。目前,乡村景观已经成为衡量人居环境、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的标准之一,对乡村景观进行合理规划和深入分析研究,可以促进乡村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持续、健康发展。乡村景观评价作为乡村景观规划的基础工作,对规划内容与方向都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1乡村景观综合评价现状与avc理论的引入1.1优化对策,提出建议乡村景观评价是应用农学、生态学、景观学、经济学、地理学等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研究乡村景观格局与生态学过程及人类活动与景观的相互作用,在景观类型划分和生态分区的基础上,分析乡村景观的特征和功能,揭示乡村景观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对策和合理建议。目前,乡村景观评价以从乡村景观的单个方面进行研究居多,缺少对乡村景观所具有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美学价值的综合考虑。因此,探讨乡村景观综合评价体系,并选取具体的实例进行研究,对推动乡村景观研究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刘滨谊等把乡村景观综合评价体系分为可居度评价、可达度评价、相容度评价、敏感度评价、美景度评价5个方面。谢花林等则提出了包括社会效应、生态质量、美感效果3方面的4层32个指标的乡村景观综合评价体系,并运用于北京市海淀区5个乡镇及北京市顺义区9个乡镇的景观综合评价中,取得了良好效果。陈威将AVC三力理论拓展至乡村景观规划中,提出了4层36个指标的乡村景观AVC综合评价体系,并对各项指标赋予了权重值,分别从吸引力、生命力、承载力3个角度对乡村景观进行评价。1.2乡村景观vec评价体系AVC理论首次由刘滨谊于2002年6月提出。理论核心是“三力”,即景观与旅游区域的吸引力(attraction)、生命力(vitality)和承载力(capacity),简称AVC,是以AVC三力提升为目标作用的景观与旅游规划理论、依据和评判体系。随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资助项目《风景旅游规划AVC评价体系研究》的逐渐发展完善,AVC理论的研究对象己由最初的风景旅游地拓展至整个人类聚居环境,包括乡村景观和城市公共性景观环境等。乡村景观AVC评价体系是乡村景观AVC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景观规划中的AVC三力分别对应于乡村的社会、经济和环境,也即包含了生活、生产和生态3个层面。具体为:(1)乡村景观吸引力对应于社会,即乡村与城市的相互关系问题,其核心是乡村景观资源的分析与评价;(2)乡村景观生命力对应于经济,即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其核心是乡村景观资源的开发与利用;(3)乡村景观承载力对应于环境,即乡村地区整体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其核心是乡村景观资源的维护与管理。2农村景观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2.1评价指标的选择评价指标是衡量评价对象的基本尺度,与评价结果紧密相关。基于AVC理论的乡村景观评价指标体系要兼顾研究对象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潜力两方面。具体的指标选取原则如下:(1)所选指标应能反映出所选景观类型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指标的名称和含义应符合现行的专业技术名词术语和概念;(2)针对乡村景观的多样性特点,综合考虑自然景观资源、人文景观资源、乡村经济发展、生态环境质量等方面,进行相应指标的综合选取;(3)指标体系要具有层次,由宏观到微观,由抽象到具体,构建如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的结构,并可以在此基础上对指标体系进行综合分析;(4)指标值的数据获取要具有可采集性,如通过参考研究案例的现有资料、到研究案例所在地进行调查咨询及组织专家打分等方法,来获取指标值所需数据。2.2构建综合评价体系本研究在大量参考前人在乡村景观评价领域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鉴AVC理论,遵循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提出了4层34项的乡村景观综合评价体系。第1层为目标层(object)(A),第2层为项目层(item)(B),第3层为因素层(factor)(C),第四层为指标层(indicator)(D)。运用AHP法和专家打分法,通过建立判断矩阵,对各层指标进行两两比较,计算出项目层、因素层、指标层的各项指标的权重值。指标体系与权重如表1所示。2.3调查评价指标的标准化为了方便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的比较,通过一定处理方法来消除指标间差异过大的数量级及量纲,使各项指标在综合评价体系中具有可比性。根据各指标的作用性质和表现形式,本研究采用等级赋分法对评价指标进行量化和标准化处理。具体先将每项指标划为5个等级,再对各个等级依次赋予分值范围0~2、2~4、4~6、6~8、8~10。对于定量指标要结合指标的具体含义来分别定出2个标准值作为指标的上限值和下限值,以此作为分级总区间,再将指标的实际调查值按所属等级进行赋分,进而得到各指标的分值;对于定性指标则根据指标的属性程度划分等级,通过专家打分法按等级进行指标赋分,再将专家评分结果进行算术平均从而得到指标分值。2.4评价因素权重的确定要反映景观总体状况需从指标层向目标层依次逐层进行综合评价。本研究采用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即综合评分法,具体计算公式如下:E=∑i=1m(Di×Wi)F=∑j=1n(Ej×Wj)G=∑k=1p(Fk×Wk)E=∑i=1m(Di×Wi)F=∑j=1n(Ej×Wj)G=∑k=1p(Fk×Wk)其中:E为因素层中其中1个因素的评价值,Di为该因素层下属的第i个指标的分值,Wi为第i个指标对该因素层的权重值,m为该因素层包含的指标个数;F为项目层中其中1个项目的评价值,Ej为该项目层下属的第j个因素的评价值,Wj为第j个因素对该项目层的权重值,n为该项目包含的因素个数;G为乡村景观AVC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价值,Fk为目标层中第k个项目的评价值,Wk为第k个项目对目标层的权重值,p为目标层包含的项目个数。按照上述计算方法得出综合评价结果后,参照国内外各种综合评价值的分组方法,确定目标层评判集标准(表2)。3案例研究3.1评价结果分析根据上述的乡村景观综合评价体系和综合评价计算方法,选择江苏省沭阳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作为评价对象,依次得出因素层、项目层及目标层的评价结果,如表3所示。3.2乡村综合评价值通过表3可以看出,沭阳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的目标层综合评价值为5.497,参照乡村景观综合评价的评判标准表,可得核心区的综合评价值处于5~7.5范围内,属于较好标准。A、V、C的评价结果排序为乡村经济生命力<乡村社会吸引力<乡村环境承载力。从中可以看出环境承载力较具优势,而社会吸引力和经济生命力相对薄弱,说明核心区的整体环境条件比较良好,但社会综合条件与经济发展水平还有待完善与提高,下面将分别在3个项目层上加以具体分析说明。3.2.1区位优势突出,城市轨道交通导向性差乡村社会吸引力主要反映的是乡村社会的总体资源状况,主要受自然条件、区位条件、聚居条件、人文条件4个因素的影响。核心区地处我国南北方交界地带,江苏、山东、安徽3省的大三角及徐州、淮安、连云港3市的小三角的中心区域,整体道路建设水平良好,因此地理位置优越性与交通便捷性指标得分较高,体现了区位条件较优越;核心区以农业生产为主,农用地景观比例较高,但湖泊、河流、水塘等水体景观面积较小,生物资源较丰富并具一定特色,兼具南北方的气候特征使核心区季节气候特色鲜明,体现了良好的自然条件;核心区内居民点的建筑密度较小,但总体布局比较杂乱零散,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村容村貌不够整洁,这些都对聚居条件产生了不良影响;核心区内缺少历史古迹和特色民居建筑,对农耕文化的开发程度尚浅,导致人文条件水平偏低。3.2.2农民年龄结构及人民生活水平乡村经济生命力主要反映的是乡村经济的发展水平与潜力,主要受社会经济、农业生产、人民生活3个因素的影响。核心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较高,有线电视入户情况较好,农民恩格尔系数与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处于中等水平,农村养老保险的普及程度及互联网入户率还很低,总体上反映了较好的人民生活水平;核心区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很高,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势头良好,辐射带动了很高比例的农户,但农业增加值在社会经济总产值中的比重较高,常用耕地面积的变动幅度很大,使得农业生产处于一般水平;核心区中农业劳动力占全部劳动力的比重较低,农民人均纯收入距全国农村全面小康水平还有一定差距,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社会经济总产值的比重较低。3.2.3景观多样性分析乡村环境承载力主要反映的是乡村整体生态环境状况与保护能力及开发潜力,主要受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2个因素的影响。核心区鲜有自然灾害发生,水土保持良好,土地退化面积比例很低,景观斑块类型较丰富且分布较均匀,景观多样性较高,但林木覆盖率还有待提高,反映了优秀水平的自然生态环境;核心区的大气环境质量水平达国家一级标准,生活垃圾处理率已达100%,水环境质量、人畜粪便处理及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程度也已达中等水平,反映了优秀水平的社会生态环境。3.3切实合理的乡村景观规划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江苏省沭阳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的乡村景观综合评价结果要达到“优异”标准,还需要做大量工作全面提升乡村景观质量。首先就要制定切实合理的乡村景观规划,针对现状评价结果中出现的社会、经济、环境方面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和目标性地对需要改进的具体内容进行详细规划,如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力度、扩大绿化面积、控制污染物排放、增强环境整治技术、创建乡村旅游项目等。目标是建立一个在社会、经济、环境3方面协调发展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