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9加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数学-《9加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数学-《9加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数学-《9加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数学-《9加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加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信息窗1。【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加法。2.借助直观操作,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3.在体验、交流过程中,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凑十法”,能运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教学难点】体会把9加几转化为10加几的简便性。【教学准备】小棒、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复习铺垫师:先来一组口算给大脑热热身,行吗?你们怎么算的这么快呢?小结:哦,被你们发现了,原来10加几就是十几。你们太会观察了。二、探究新知1.提炼信息与问题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下个月我们就要举行达标运动会啦,前面一个月,咱们青草班的同学可努力了,想不想一起再看看,好的,小眼睛看屏幕,经过激烈的角逐,青草班选出了跳绳运动员和跑步运动员,还选出了跳绳和跑步的裁判员,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信息?追问:如果用“跳绳运动员9人”和“跑步运动员有3人”这两条信息,可以提个什么问题?那这组呢?板贴:一共有多少名运动员?一共有多少名裁判?2.探究算理与算法师:谁来分析一下第一个问题?预设生答:要求一共有多少名运动员,也就是要把9和3合起来,列式是9+3。追问:为什么列加法计算?那9+3怎么计算呢?思考要求:你可以用小棒数一数;你也可以想一想、算一算;算完后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师:我发现大家的方法特别多,咱们来交流一下吧!预设1:我是用小棒接着数的,9,10,11,12。预设2:我是先用9+1=10,再用10+2=12;谁有问题?预设生问:那3里面的1呢?为什么给9?为什么凑成10呀?小结:我们把这个重要的方法记录下来,把3分成1和2,先算9+1=10,再算10+2=12。同桌把这个重要的方法互相说一遍。小结: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叫它移一凑十,板书:凑十,还有其他算法吗?小结: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叫它移一凑十,板书:凑十,还有其他算法吗?生3:我是把9看成10,10+3=13,13-1=12;师:老师听你们分享了这么多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呀?比较得出:凑十法比较简便。3.巩固算法师:第二个问题,谁会分析?预设:要求一共有多少名裁判员,就是把9和5合起来,列式是9+5=(板书)根据前面的方法,9+5该怎么算呢?(上台讲)提问:谁有问题?预设生1:为什么把5分成1和4?台上学生:因为要把1给9凑成10;师:都想说,那我们来合作,你们说我来记。师追问:9+5=14,那5+9呢?为什么?小结: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是不变的,我们可以把5+9看作9+5来算。师:比较一下这两道题,你觉得在算的时候有一样的地方吗?小结:,今天我们研究了“9加几”,都是先把9凑成十(板书),再来计算,这样就能很快的算出结果了。练习反馈1.列式计算。2.看谁算的快!3.探究规律师:把我们今天研究的算式整理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小结:把9加几变成10加几,也就是把新知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知识,这样算起来就更容易了。4.数学游戏师:其实,数学知识不仅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还能玩游戏呢,一起来看规则。小组成员一起玩吧!梳理总结师:好,又到了我们梳理总结的时刻了,你觉得今天你能得到哪个苹果?那你想把苹果送给谁?小结:你们不仅会反思自己,还会欣赏别人,你们真是太棒了!今天的课上到这儿,咱们下课吧!《9加几》学情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开学以来,学生较为系统地学习了10以内加减法、十加几以及十几减几的加减法的计算,并在学习初期学生就已经经历了利用小棒动手操作来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日常生活中,例如在超市消费的过程中,学生经常用到9加几的计算,有的孩子已经能够熟练计算,但是在方法上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对于算理的理解还有待加强。学生已具备的能力点: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灵活性不强,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能力也有待提高。《9加几》效果分析《9加几》是在学习了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起始课,为后续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在以下几个方面起到了比较好效果:一、在生活情境中,引发兴趣。上课开始,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让孩子们体会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也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孩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积极性。二、在动手操作中,感悟算理。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积累和构建知识的过程。数学的知识和方法,不是单纯依靠老师讲解获得,而应该给孩子创造一定的研究情境,在情境中让孩子自己去习得,孩子通过操作小棒,很容易的理解到“移一凑十”的算理,三、在数学游戏中,巩固算法。数学算法需要巩固,但是枯燥的训练不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本课尝试将练习赋予在游戏中,在游戏中练习,孩子们有了更高的兴趣,起到了很好的效果。《9加几》教材分析《9加几》是青岛版六三制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信息窗一的内容,它是学习了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起始课,为后续学习“8加几”、“7加几”的进位加法奠定学习基础。本课是进位加法的起始课,也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在本节内容中,教材主要提供了三种计算方法,第一种是用小棒接着数;第二种是把9看作10,10+6=16,16-1=15。第三种是“凑十法”,应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探索出计算的方法和“凑十”的策略,为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打下基础。《9加几》评测练习先圈一圈,再计算。2.填一填。3.列式计算4.解决问题停车场有9辆车,又来了9辆,现在停车场有几辆车?(辆)从深度学习走向学科素养——《9加几》课后反思数学核心素养是以数学课程教学为载体,基于数学学科的知识技能而形成的重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数学核心素养是在数学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核心素养不等同于数学知识技能,是高于数学的知识技能,指向于学生的一般发展,反映数学学科的本质与及其赖以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思想,有助于学生终身和未来发展。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密切相关,对于理解数学内容的本质,设计数学教学,以及开展数学学习评价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数学核心素养不仅是一种学习预期和学习结果,更是一种修养过程。它更强调在真实情境中、在解决问题的深度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合作地去获取、形成和运用知识、发展能力,提升品格。下面结合“9加几”这节课,谈一谈如何培养核心素养。一、经历抽象过程【片段】1.提炼信息与问题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下个月我们就要举行达标运动会啦,前面一个月,咱们青草班的同学可努力了,想不想一起再看看!经过激烈的角逐,青草班选出了跳绳运动员和跑步运动员,还选出了跳绳和跑步的裁判员,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信息?生1:跳绳运动员有9名;生2:跑步运动员有3名;生3:跳绳裁判员有9名,跑步裁判有5名。师:大家找到的信息特别多,那你能提个问题吗?追问:如果用“跳绳运动员9人”和“跑步运动员有3人”这两条信息,可以提个什么问题?那这组呢?板贴:一共有多少名运动员?一共有多少名裁判?2.探究算理与算法师:谁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生1:要求一共有多少名运动员,也就是要把9和3合起来,列式是9+3。评价:哇,你分析的太有条理了~列式是9+3(板书:9+3=)我们一起看看他们认真听了吗?追问:为什么列加法计算?生:因为要把9和3合起来。师:那9+3应该怎么算呢?思考要求:你可以用小棒数一数;你也可以想一想、算一算;算完后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师组织教学:好的时间到,把你的小棒先放到铅笔盒里休息一下,放完坐端正(女生整理的特别快,男生整理完就知道坐端正了,习惯真好)。师:我发现大家的方法特别多,咱们来交流按顺序来交流一下吧。生1:我是接着数的,9,10,11,12。板书:数生2:我是先用9根小棒加上一根小棒,先算9+1=10,再用10+2=12;谁有问题?追问:那3里面的1呢?为什么给9?为什么凑成10呀?师:谁听明白了?再来摆一摆,说一说。小结:我们把这个重要的方法记录下来,把3分成1和2,先算9+1=10,再算10+2=12。同桌把这个重要的方法互相说一遍。小结: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叫它移一凑十,板书:凑十,还有其他算法吗?生3:我是把9看成10,10+3=13,13-1=12;师:老师听你们分享了这么多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呀,还是觉得你们发明的凑十的办法算的快,太有自信了。【反思】从运动员的人数到小棒,再到算式,孩子们利用学具操作,体验了用小棒“凑十”的过程,并用语言表述这个过程,加深了对“凑十法”算理的理解,并且经历了由生活情境“抽象”成数学知识的过程。二、体验转化思想【片段】探究规律师:把我们今天研究的算式整理一下,你发现了什么?生1:第二个加数一个比一个大,得数也一个比一个大。追问:刚才你是竖着看的,那横着看呢?生2:得数个位上的数都比第2个加数少1,那个1哪去了?小结:怪不得你们算的这么快,原来是知道了这个规律呀~把9加几变成10加几,也就是把新知识转化成(标箭头)已经学过的知识,这样算起来就更容易了。【反思】转化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中应用非常广泛,应该说,大部分新知识都能找到原有知识这个源头,运用“转化”思想解决问题,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简洁,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课把“9加几”转化为“10加几”,将新知识转化为已有的知识来解决,建立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了教学效率。三、渗透数学文化。【片段】数学游戏师:其实,数学知识不仅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还能玩游戏呢,一起来看规则。这是最新型、升级版的大富翁,猜猜怎么玩?会了就开始玩吧!师:好,又到了我们梳理总结的时刻了,你觉得今天你能得到哪个苹果?那你想把苹果送给谁?小结:你们不仅会反思自己,还会欣赏别人,你们真是太棒了!【反思】“好玩”是数学学习的一大动力,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提出要让“数学好玩”的理念,很多一线老师,也在不停的探索着。近年来,数学游戏慢慢走进了低年级的数学课堂,数学游戏也可以称之为数学文化的一个分支,教师将教学内容、方法融入到数学游戏中,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延伸,将“丰收园”中所倡导的学习品质贯穿其中,并在自评互评中,让学生能够理解数学的学习品质,从小树立学生认识数学、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意识。课标分析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学生获得知识,必须建立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接受学习的方式,也可以通过自主探索等方式;学生应用知识并逐步形成技能,离不开自己的实践;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只有亲身参与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才能在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方面得到发展。(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实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第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恰当的问题,或者准确、清晰、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求知求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恰当的归纳和示范,使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积累经验、感悟思想;能关注学生的差异,用不同层次的问题或教学手段,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主要体现在:教师以平等、尊重的态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发学生共同探索,与学生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