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练案69第三十二单元史学入门和史料研读第69讲史学入门和史料研读_第1页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练案69第三十二单元史学入门和史料研读第69讲史学入门和史料研读_第2页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练案69第三十二单元史学入门和史料研读第69讲史学入门和史料研读_第3页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练案69第三十二单元史学入门和史料研读第69讲史学入门和史料研读_第4页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练案69第三十二单元史学入门和史料研读第69讲史学入门和史料研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练案[69]第三十二单元史学入门和史料研读第69讲史学入门和史料研读一、选择题1.(2022·北京·1)近年,考古工作者在江西国字山发现了战国中期的大型墓葬。该墓葬具有突出的越文化特征,同时又有楚文化和江淮文化等文化因素,墓葬形制也与中原墓葬有相似之处。此考古发现(B)A.印证了“春秋五霸”的政治格局B.反映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C.证明中原率先成为中华文明核心D.说明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已经建立[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考古工作者在江西发现的战国中期墓葬,融合了越文化、楚文化和江淮文化等文化因素,其形制与中原墓葬有相似之处等,反映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B项正确;战国时期的墓葬不可能印证“春秋五霸”的政治格局,排除A项;材料不足以证明中原率先成为中华文明核心,排除C项;战国中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尚未建立,排除D项。2.司马迁著《史记》、班固撰《汉书》,均为私人撰著。魏晋以后,国家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皇帝亲自参与、由宰相主持,这说明官修史书(C)A.注重史书的真实性 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C.修史突出的政治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解析]根据材料,由私人修史转向政府官修史书,可以看出政府对修史的重视和控制,体现了史书修撰的政治性,也就是说史书修撰要为政治统治服务,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官修史书的真实性,排除A项;私家著述和官修史书,都不能保证历史评价的公正性,排除B项;官修史书和私人撰写史书,都不能保证解释历史的客观性,排除D项。3.下图为唐代劳动泥俑群图片。该图片所示(A)A.是研究唐代新疆历史第一手史料B.内容的真实性还需要进一步甄别C.足以证明当地的生活与内地一致D.是唐对新疆进行有效统治的力证[解析]题图作为唐代泥塑随葬品,出土于新疆地区,属于文物(实物)史料,是研究新疆历史的第一手资料,故选A项;由于是出土实物,且鉴定为唐代泥塑随葬品,所以内容的真实性是可信的,属于一手史料,不需要进一步甄别即可,排除B项;仅凭一个泥塑随葬品,只能证明新疆地区已有类似的生活情景,不能证明当地所有的生活都与内地一致,排除C项;泥塑随葬品只是当地手工业或者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没法得出政治上唐是否对新疆进行有效统治,排除D项。4.自南宋至明,孙悟空形象的变化如下表所示。孙悟空的形象塑造(C)出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南宋)《唐三藏西天取经》杂剧(元)《西游记》小说(明)形象特点“妖精”,取经过程中的护法,学问渊博、文质彬彬,“白衣秀才猴行者”身上残留妖性较浓,但开始向着平民化倾斜剔除市井小民恶劣负面形象,抽离妖性,从桀骜不驯的齐天大圣转变为遵守道德良知的神猴A.因阶级立场不同而不同B.因作者知识层次不同而不同C.因时代环境不同而变化D.因史料掌握程度不同而不同[解析]根据“白衣秀才猴行者”“但开始向着平民化倾斜”“从桀骜不驯的齐天大圣转变为遵守道德良知的神猴”可知,不同时期的文学中塑造了形象各异的孙悟空,这说明孙悟空的形象塑造因时代环境不同而变化,故选C项;表格中的三个朝代都是封建时代,表格中没有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不同立场的区别,排除A项;材料强调时代的影响,而不是作者知识层次的影响,排除B项;表格中孙悟空形象特点的不同,主要与不同时期的思想文化密切相关,史料的掌握程度不是孙悟空形象特点不同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5.学者何炳棣认为,明初编纂“鱼鳞图册”,只是逐块检查、登记土地信息,并未对土地进行丈量,因此,图册中的土地数字只具有税收含义;而学者赵冈则认为,“鱼鳞图册”中的土地数字来自实测,是准确的土地面积。由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B)A.“鱼鳞图册”还不能用于历史研究B.学界关于“鱼鳞图册”尚存在争议C.史料价值取决于研究者的认识D.学术争论阻碍史学研究的发展[解析]依据材料“学者何炳棣认为图册中的土地数字只具有税收含义”“学者赵冈则认为“鱼鳞图册”中的土地数字来自实测,是准确的土地面积”,两位学者对明朝的“鱼鳞图册”有争议,B项正确;“不能用于历史研究”表述错误,排除A项;“取决于研究者的认识”表述错误,排除C项;“阻碍”表述措施,排除D项。6.清代学者赵翼的《廿二史札记》是一部中国史学名著,作者在引言中说:“此编多就正史纪、传、表、志中参互勘校,其有抵牾处,自见辄摘出”“至古今风会之递变,政事之屡更,有关于治乱兴衰之故者,亦随所见附著之”。该书的最主要特点为(D)A.细致的文字校勘 B.严谨的史实考证C.翔实的历史记述 D.精辟的史事评论[解析]由材料可知,清代学者赵翼《廿二史札记》引言,实际就是作者对这本书主要特点的概括,根据材料“至古今风会之递变,政事之屡更,有关于治乱兴衰之故者,亦随所见附著之”可知,该书的最主要特点在于对史事的评论,D项正确;细致的文字校勘、严谨的史实考证是该书的次要特点,不是作者强调的主要特点,排除A、B两项;材料内容强调该书的特点是摘录史书中的矛盾之处、对治乱兴衰进行评述,未体现该书翔实的历史记述这一特点,排除C项。7.对于1841年5月发生的三元里抗英事件,英国方面记载为,英军在三元里阵亡了5人,伤了23人。但在中国方面的记载里,三元里人民打死英军的数目有200人、300人、750人等不同记载。这种记述的不同,说明(B)A.英国的历史记载完全不足为信B.记录者的立场影响了历史数据C.中国的记载有意夸大抗英战果D.历史数据因时代久远无法考证[解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英国方面的记载伤亡人数比较低,而中国方面的记载伤亡人数比较高,这主要是因为二者都是站在本国的立场,为本国政治服务,这说明记录者的立场影响了历史数据,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记录者的立场影响了历史数据,不能说明英国的历史记载完全不足为信,排除A项;材料更能体现的是记录者的立场影响了历史数据,无法得出中国的记载有意夸大抗英战果,排除C项;历史数据因时代久远无法考证,说法错误,排除D项。8.魏源认为拿破仑是拯救国家于危难的英雄人物,但最终亡于过度征伐;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认为拿破仑发动的战争,促使“欧洲忽生动力,因以革新”;1941年,茅盾笔下的希特勒代表反动力量,而拿破仑代表正义力量。近代国人笔下的拿破仑形象变化说明(C)A.变法改革救亡图存是时代潮流B.历代政府注重思想文化的控制C.历史解释具有时代性和主观性D.有识之士受儒家思想影响颇深[解析]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三个人分处于不同的时代,而不同的时代社会背景和时代背景也就各不相同,因此对于同一位历史人物的不同认识说明历史解释具有时代性和主观性,C项正确;变法改革只是戊戌变法时期的潮流,排除A项;材料并未反映政府对文化的控制,排除B项;材料并未反映出儒家思想对三位历史人物的影响,排除D项。9.某高三学生在研究“新文化运动”时制作了如下表格,据此分析,他主要的研究史观是(C)新领导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激进派新基础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为其奠定了经济基础新旗帜民主、科学新内容前期以宣传民主科学为突破口;后期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新成果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A.社会史观 B.文明史观C.唯物史观 D.革命史观[解析]从表格来看,推动新文化运动发生的最主要因素是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随着资产阶级激进派的发展壮大,他们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并动摇了封建统治,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唯物史观分析历史的主要出发点,C项正确;该表格体现不出社会的角度和文明的角度,排除A、B两项;在研究中虽然也能体现一定的革命史观,但该史观并不是最主要的,排除D项。10.《见证: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口述史》记载:“1980年8月……动员的时候,我就说,我们现在生产队都包产了,公社有名无实,不存在了,通过领导批准,要把公社的牌子换成乡政府的牌子,过去公社的主任就作废了、没得了。”这口述的内容(B)A.符合史实,印证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符合史实,印证了人民公社体制的变革C.不符合史实,废除人民公社是在1978年D.不符合史实,当时的人们是反对包产的[解析]根据材料以及所学可知,题干中的口述史符合史实,见证了人民公社体制的变革,B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早在1978年实施,排除A项;1980年四川省广汉县的向阳公社第一个在全国重建乡政府,取消了人民公社,排除C项;当时的人们并不反对包产到组、到户的现象,排除D项。11.晚清时期,《亚细亚西南部衰亡史》《波兰灭亡记》等亡国史的撰译一度风行于世。新中国建立前后,翦伯赞等马克思主义史学家选择的研究课题始终保持着与当时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高度相关性。改革开放后,中西文化问题、传统与现代问题重新被提起,现实的社会文化问题催生和带动了文化史的研究。据此可知(D)A.历史学家善于以古鉴今融通中外B.历史叙述对象不能脱离时代需求C.史学必须从现实出发为现实服务D.历史研究随时代主题而发生转移[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晚清时期民族危机严重,亡国史的撰译风行于世;新中国成立前后,马克思主义史学家选择的研究课题始终保持着与当时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高度相关性;改革开放后,现实的社会文化问题催生和带动了文化史的研究。由此可知,史学研究与当时的社会环境紧密相关,说明历史研究随时代主题而发生转移,D项正确;以古鉴今融通中外的说法无法体现,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历史研究随时代主题而发生转移,B、C两项的说法不符合这一主旨,排除。12.有学者认为,中世纪晚期,欧洲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全欧性的贸易网络,并通过地中海贸易直接或间接地与东方国家连接起来。还有学者指出,早在“地理大发现”开始前,欧洲的商业中心就已经从地中海转移到西北欧了。由此可见,关于商业革命背景的研究(C)A.只能有一种合理的观点B.纠正了传统观点的错误C.因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D.开创了史学研究新模式[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传统观点认为,欧洲发生商业革命的主要原因是新航路的开辟,重在外因,而材料中的学者更多从内因,即欧洲自身发展的角度来阐释商业革命发生的原因,据此可知,关于欧洲发生商业革命的认识因研究视角的不断拓展而趋于全面,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欧洲商业革命发生的内部因素,为历史研究提供了新观点,而不是唯一观点,排除A项;材料中学者从内部角度解释欧洲商业革命的原因,而不是驳斥传统观点错误,排除B项;学者只是从新的角度解释商业革命发生的原因,并未开创史学研究新模式,排除D项。13.古代雅典戏剧《马蜂》讽刺政治家克里昂提高陪审津贴,收买6000名陪审员,利用他们来操纵公民大会,迫害他的政敌,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这种对雅典政治家的描述(A)A.需要推敲,补充相应史证进行分析B.不能相信,因为它只是艺术的夸张C.值得信任,因为戏剧是古人创作的D.值得信任,许多史家都认为是真的[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史家的结论也不全是对的,需要有足够的史料证据进行分析、说明和论证,A项正确,排除D项;雅典戏剧《马蜂》虽属于古代作品,但它是经过艺术夸张的结果,并不一定符合史实,但也不是完全不能相信,排除B、C两项。14.下图是关于十月革命的一张宣传图片,其解释是在资产阶级的巢穴面前,枪炮齐鸣……士兵工人冲向冬宫。但据学者考证,这幅图片是电影《列宁在十月》的剧照,是斯大林时期强调激烈革命的产物。最新史料表明,十月革命中冬宫战役并未经过激烈斗争,整个过程总共死6人伤50人。这表明(A)《列宁在十月》的剧照A.史料的新发现有助于获得历史新认知B.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C.历史教材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D.只有新史料研究才能还原历史的真相[解析]根据材料“最新史料表明,十月革命中冬宫战役并未经过激烈斗争,整个过程总共死6人伤50人”,这颠覆了人们过去关于十月革命过程激烈的认知,说明史料的新发现有助于获得新的历史认知,故选A项;根据材料“但据学者考证,这幅图片是电影《列宁在十月》的剧照,是斯大林时期强调激烈革命的产物”说明历史事实需要历史叙述和实物史料相互印证,排除B项;历史教材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旧实物史料也能还原历史真相,只有新史料研究才能还原历史的真相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15.二战后,欧美史学家把计量手段与历史研究相结合,计量史学产生。其实运用计量方法研究历史源于中国汉代司马迁《史记》,但真正成为史学流派则是在战后西方国家。计量史学的出现(D)A.说明向西方学习的重要性B.史学研究必须中外关照C.历史研究离不开方法创新D.现代科技推动史学发展[解析]根据材料“二战后,欧美史学家把计量手段与历史研究相结合,计量史学产生”和所学知识可知,计量史学的最大特征就是运用自然科学中数学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因此,计量史学的出现反映的是现代科技推动史学发展,D项正确;材料与向西方学习的重要性、史学研究必须中外关照及方法创新的说法无关,排除A、B、C三项。16.在20世纪初期的美国历史学家笔下,美国历史是一部不同利益集团激烈斗争的历史,然而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历史学家则认为美国不存在鲜明的阶级分野和激烈的利益冲突,一致性和连续性是美国历史的根本特征。这反映出(C)A.历史事实随时代发展而变化B.前者研究更能再现历史真相C.时代背景不同影响历史解释D.阶级立场差异影响历史评价[解析]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初期美国历史学家认为美国历史是一部不同利益集团激烈斗争的历史,但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历史学家认为美国不存在鲜明的阶级分野和激烈的利益冲突,一致性和连续性是美国历史的根本特征;得出这些不同的认识主要是因为历史研究受时代背景影响,即时代背景不同影响历史解释,C项正确。历史事实是亘古不变的,排除A项;B项说法错误,历史真相是在多重证据之下得出的共同结论,排除B项;阶级立场差异影响历史评价的说法正确,但与材料强调时代背景不同影响历史解释不符,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7.(2022·北京)华工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十几万华工在欧洲战场从事艰苦工作,数千人献出了宝贵生命。材料一关于一战华工的部分研究资料文献史料①威海市档案馆藏《英国威海卫行政公署招募华工的布告、用途、薪金表》,1916年②威海市档案馆藏《英国驻济南领事就劳工问题致英国公使的信》,1916年③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英法等国规定招工各项工资案》,1917年④《中国人力援助战时法国》,《纽约时报》,1917年⑤威海市档案馆藏《华工出洋歌》,1917年⑥《旅法华工近状》,《东方杂志》,1917年⑦《大战中的中国:她在劳力、原材料、军需品和食物上对协约国的贡献》,《亚洲》,1917年第8期⑧《华工团二大队第3902号华工给德国皇帝的信》(译件),1918年⑨《国王与中国华工军团》,《英国周刊》,1919年⑩《华工在法与祖国的损益》,《华工周报》,1919年⑪《在巴黎华工庆祝联军的胜利》,《华工周报》,1919年⑫《英法华工归国后之处置》,《民心周刊》,出版年不详⑬《招聘护送华工回国沿途照料员章程》(中国驻巴黎总领事馆发布),《旅欧周刊》,1920年⑭《华工归国后该怎样》,《华工杂志》,1920年其他资料⑮尼古拉斯·格里芬:《一战中的英国华工军团》,《军事事务》,1976年第3期⑯徐国琦:《文明的交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在法华工》,五洲传播出版社,2007年版材料二探究主题甲华工赴欧的原因乙英法对华工的态度丙中国社会对华工的关注丁一战后华工的境遇(1)按史料类型,将材料一中的文献史料进行分类并写出序号。(2)参考材料一中的研究资料,从材料二中任选一个主题,说明选题意义,拟定研究提纲,列出3—5个相关参考资料的序号。(要求:选题意义应结合历史背景,研究提纲应系统清晰,所列参考资料从标题上看应密切联系主题)[答案](1)分类:官方档案①③⑬;书信②⑧;报刊报道④⑥⑦⑨⑩⑪⑫⑭;个人著作⑮⑯;民间口碑资料⑤。(2)主题:华工赴欧的原因。意义:研究一战期间华工出国的原因,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20世纪前期的世界和中国;辩证认识北洋军阀政府的内政外交;深化提升综合国力对国际竞争重要性的认知;了解现代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提纲:1.一战爆发与进程;2.英法招徕华工;3.华工出国;4.华工在一战中的贡献。参考资料: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