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湖南省耒阳市冠湘中学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湖南省耒阳市冠湘中学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湖南省耒阳市冠湘中学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湖南省耒阳市冠湘中学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湖南省耒阳市冠湘中学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湖南省耒阳市冠湘中学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人体正常体温约为42℃ B.某中学生跑1000m的距离用时4sC.一支新2B铅笔的长度约为50cm D.一位普通初中生的质量约为50kg2.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C.前2s内,小明跑得较快

D.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3.有关物态变化,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B.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4.下列现象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B.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C.人在月光下,地面上会出现影子D.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5.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前,调节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指在如图所示位置这时应该()A.将左端平衡螺母向右旋进一些 B.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左旋进一些C.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D.将游码向右移动6.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A.日偏食 B.照镜子C.汽车观后 D.水中筷子变弯7.由两种不同材料制成的大小相同的实心球甲、乙,在天平右盘中放入4个甲球,在左盘中放入5个乙球,这时天平刚好平衡,且游码没有移动.则可知()A.甲球和乙球质量之比为5:1 B. 甲球和乙球质量之比为4:5C.甲球和乙球密度之比为5:4 D. 甲球和乙球密度之比不能确定8.中国的诗词歌赋蕴含丰富的物理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影子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B.“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C.“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疑水浅”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D.“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9.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B.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音调越高C.教室周围植树可以减弱噪声 D.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10.关于物体的质量和物质的密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1kg棉花和1kg的铁质量一样大B.一个杯子随飞船进人太空后,质量和密度都变为零C.一块冰全部化成水后,质量不变,密度变大D.密度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11.如图所示,利用激光灯、可折转的光屏、平面镜等器材探究光的反射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屏能显示光路,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B.验证“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时,人射角不能为0C.验证“光路可逆”时必须用两个激光灯D.将左侧光屏向后折转,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12.在冬季,某地的地下水管破裂,水喷射出来形成了如图所示的“冰花”.虽然气温没有回升,过一段时间,发现“冰花”还是变小了.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冰花”是由空气中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B.“冰花”是由喷射出来的水凝固而形成的C.“冰花”形成时的气温为0℃D.“冰花”变小过程中要放热13.小明学了物理后,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声呐是利用次声波定位的 B.电视机的遥控器发射的是红外线C.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D.深秋窗户上水雾形成在窗户的外侧14.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MN的夹角是30°,如果保持入射光线不动,使平面镜绕入射点逆时针转动10°,则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A.减小20° B.增大10°C.增大20° D.减小10°15.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并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线①.现将烧杯中的水冷却至室温,倒掉约三分之一的水,保持其他条件不变,重做上述实验并绘制了图线,此图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16.下列做法能使水的蒸发加快的是()A.将湿衣服晾在密闭的卫生间内B.将弄湿的作业本子打开放在向阳的窗台上C.将用后的墨水瓶盖拧紧D.用保鲜袋将水果包好放在冰箱内17.在研究滑动摩擦力时,小王利用同一木块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三次实验,当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F1、F2、F3,则F1、F2、F3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F1>F2>F3 B.F1<F2<F3 C.F1=F2=F3 D.F1>F2=F318.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甲、丁 B.丙、丁 C.乙、丙 D.甲、乙19.如图所示的热现象中,通过液化形成的是()A.蜡烛燃烧流出的烛“泪”B.冬天河水结“冰”C.厨房蒸笼旁的“白气”D.冬天清晨树叶上的“霜”20.潜水员潜入水中工作时看见岸上树梢位置变高了,下列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是()A. B. C. D.21.坐在逆水行驶的船中的乘客,我们说他是静止的,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河岸上的树 B.船舱C.迎面驶来的船 D.河水22.下列估测与实际最相符的是()A.人觉得舒适的环境温度为37℃B.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2mmC.教室里的课桌高度约为1.5mD.人正常步行的速度为1.1m/s23.今年5月,世博会在我国上海顺利举行,为向全世界充分展示“城市,我们的美好生活”这一主题,上海建设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城区汽车禁止鸣笛,主干道路面铺设沥青,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A.绿化居住环境 B.缓解“热岛效应”C.降低噪音污染 D.减少大气污染24.在日常生活中,常用“高声大叫”、“低声细语”来形容人说话的声音,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的()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25.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 D.在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2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如图所示,推断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8cm B.10cm C.12cm D.15cm27.上学路上,王老师开车去学校,小红步行去学校,小明骑自行车去学校。下列对三人的运动情况分析不可能的是A.坐在车内的王老师和车相对静止 B.小红对小明说:你真快!是以自己为参照物C.小红步行速度达10m/s D.小明在某一瞬间的骑车速度超过王老师的车速28.把一个铁球放入盛满酒精的杯子中(铁球全部浸在液体中),从杯中溢出8克酒精,若将该铁球放入盛满水的杯中时,从杯中溢出水的质量是()(ρ酒精=0.8×103kg/m3)A.大于8g B.小于8g C.等于8g D.都相同29.中国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内涵,对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雪是升华形成的B.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霜是凝固形成的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是液化形成的D.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是汽化形成的30.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B.“听诊器”能使人的心脏振动幅度增大,让医生听得更清楚C.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来确定障碍物的远近D.用棉花堵住耳道,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题,20分)31.在学校的“元旦”晚会上,优美的琴声是由于琴弦的_____产生的.我们能很容易辨别出二重唱的男声和女声,是因为他们的_____不同.在医院的走廊和病房通常悬挂“肃静”的警示牌,这种让人们保持肃静的做法属于在_____处减弱噪声.32.许多场所都装有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通过摄像镜头捕捉人脸信息,并将所拍图象与系统数据库中预先录入的人脸照片模板进行比对。该摄像镜头相当于某种透镜,利用这种透镜可用来矫正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若以行走的人为参照物,该摄像镜头是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33.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会被音叉弹开很远。如果让音叉发出更大的声音,重复实验,会发现乒乓球被弹开的距离更大,说明声音的响度与音叉的______有关。这种将不易观察或测量的物理量变为可观察或测量的物理量的研究方法叫______法。34.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m/s:若人对着高墙喊话,从发出声音到听到回声历时2s,则喊话人距离高墙______m。35.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后,通过灯L的电流方向是从________到________.(填A或B)36.如图,体温计的量程是___,分度值为___,示数是___℃。37.有一种“声纹门锁”,它是通过识别声音的_________来开门的.当有客人敲门时,越用力,敲门声的_________越大.(均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38.自制一个铅锤线来检查像框是否挂正,这是利用了重力的方向总是______的.吊起重锤的细线对重锤有拉力,拉力属于弹力,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_________而产生的力.39.被测木块的长度为___________cm,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__mm.40.小明在探究甲、乙两种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时,得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由图象可知,甲、乙两种物质中,_____物质的密度较大;相同体积的甲、乙两种物质,_____质量较大。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2题,15分)41.如图甲是小雨同学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1)小雨如图甲所示位置进行读数,其错误之处是: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_______,若按小雨的读数方法,读出的数据比实际值_____(填“偏大”或“偏小”);(2)读数时发现温度较高的水蒸气在A点_______(物态变化名称)成小水滴影响读数,因此按图乙改进后可以顺利读数;(3)图丙是小雨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①在实验室中测得水的沸点为_______,可以推测实验室当时的大气压______(填“等于”或“不等于”)标准大气压;②在水沸腾过程中,若将加热用酒精灯拿走,水会______(填“停止”或“继续”)沸腾,能表述该方法的成语是______。A.扬汤止沸B.釜底抽薪C.人声鼎沸D.沸沸扬扬42.如图所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就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上,这两片金属箔带________(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由于互相________(选填“吸引”或“排斥”)而张开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题,20分)43.小华家的晒谷场上有一堆稻谷,体积为4m3,为了估测这堆稻谷的质量,他用一只空桶平平地装满一桶稻谷,测得桶内所装稻谷的质量为10kg,再用这只空桶装满一桶水,测得桶内水的质量为8kg,求:(ρ水=1.0×103kg/m3)(1)桶的容积是多少?(2)稻谷的密度是多少?(3)这堆稻谷的总质量约为多少kg?44.为防止酒驾事故的出现,酒精测试仪被广泛应用.有一种由酒精气体传感器制成的呼气酒精测试仪,当接触到的酒精气体浓度增加时,其电阻值降低,如图甲所示.当酒精气体的浓度为0时,R1的电阻为60Ω.在图乙所示的工作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8V,定值电阻R2=20Ω.求:(1)当被检测者的酒精气体的浓度为0时,电压的示数是多少;(2)现在国际公认的酒驾标准是0.2mg/ml酒精气体浓度0.8mg/ml,当电流表的示数为0.2A时,试通过计算判断被检测者是否酒驾.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1、D【题目详解】A.人的正常体温在36-37℃之间,故A不符合题意;B.中学生跑1000m的距离达标时间约为5分20s,故B不符合题意;C.一支新2B铅笔的长度约为20cm,故C不符合题意;D.一位普通初中生的质量约为50kg,故D符合题意。故选D。2、D【解题分析】试题分析:由图象可知,小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直线,表明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小明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而小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曲线,表明路程和时间不成正比,所以小华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所以选项A和B都是错误的;由图象可知,在前2s内,小华运动的距离比小明长,所以小华跑得较快,所以选项C是错误的;由图象可知,两人跑的全程都为40m,而且他们所用的时间都为8s,所以他们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都为5m/s,所以选项D是正确的.所以选D.考点:平均速度点评: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是成正比的,在图象上表现为一条直线;要判断前2s内谁跑得快,我们可采取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谁在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路程长,谁就跑得快;用全程除以跑完全程的时间,即得到两人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从而进行比较.3、A【题目详解】A.露是由气态的水蒸气变为液态的水形成的,露的形成过程是液化现象,故A正确;B.雾是由气态的水蒸气变成液态的水形成的,雾的形成过程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C.冰是由液态的水变为固态的冰形成的,冰的形成过程是凝固现象,故C错误;D.霜是由气态的水蒸气变为固态的冰晶形成的,霜的形成过程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4、D【题目详解】A.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B.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C.人在月光下,地面上会出现影子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D.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选项是D.5、B【解题分析】由图知道,调节天平时,指针偏向分度标尺右侧,说明左侧较轻,所以应该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左旋出一些,或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旋进一些,此时游码是不能移动的,故只有B正确。6、D【题目详解】A.日偏食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照镜子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C.汽车的观后镜是一个凸面镜,起扩大视野的作用,是光的反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插在盛有水的碗中的筷子变“弯了”,是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了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向水面偏折造成的,是光的折射现象,故D符合题意.7、C【解题分析】从题意可知:1个甲球和5个乙球的质量相等,则1m甲=5m乙即:m甲:m乙=5:1,∵ρ=,甲球和乙球的体积相等,∴甲球和乙球的密度之比:ρ甲:ρ乙=5:1.故选C8、B【题目详解】A.“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B.“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正确;C.“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疑水浅”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错误;D.“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故D错误。故选B。9、B【题目详解】A.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故B错误,符合题意;C.教室周围植树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调节音量时,喇叭的振幅发生改变,所以发出声音的响度发生改变,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10、B【题目详解】A.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表示的是所含物质的多少,所以,1kg的铁和1kg的棉花比较,它们的质量是相等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杯子在太空处于失重状态,而质量和密度都没有改变,故B错误,符合题意;C.一块冰全部熔化成水后,尽管状态改变,但质量不变,但水的密度比冰的密度大,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对于同种物质,密度一定,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体积成正比,密度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11、D【题目详解】A.光屏能显示光路,是因为发生了漫反射,故A错误;B.入射角等于0°时,即入射光线与镜面垂直,反射光线也垂直于镜面射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一条直线上,故验证“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时,入射角可以为0°,故B错误;C.证“光路可逆”时,如果让光线逆着反射的方向射向镜面,这时的入射角为原来的反射角,观察这时的反射角是否为原来的入射角,从而验证光路是否可逆,用笔在屏上画出即可,不必用两个激光灯,故C错误;D.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要向后折反射光线的那侧,即左侧光屏,故D正确。12、B【解题分析】根据题意知道“冰花”应是喷射出来的水遇冷凝固形成的,是凝固现象,故A错误,B正确;凝固的条件:到达凝固点继续放热,水的凝固点为0℃,气温低于或等于0℃,如果继续放热,就会凝固,所以“冰花”形成时的气温不一定为0℃,也可以低于0℃,故C错误;“冰花”变小是固态的冰升华形成水蒸气,升华吸热,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解题的关键是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13、B【题目详解】A.声呐是利用超声波定位的,故A错误;B.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它会以光波的形式进行传播,并且可以发生反射,故B正确;C.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C错误;D.水雾出现在窗户的内侧,这是窗户内的水蒸气遇到玻璃会液化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B。14、A【题目详解】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此时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则入射角为90°-30°=6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也等于60°,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20°;

如果保持入射光线不动,使平面镜绕入射点O逆时针转动10°角时,即入射角减小10°时,则入射角变为60°-10°=5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变为50°,所以这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00°,则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减小20°,故选A。15、D【题目详解】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说明气压、液体都不变,所以水的沸点不变,当水的质量减小时,由可知,水升高的温度较快,水达到沸点的时间缩短,故图线④符合题意。故选D。16、B【题目详解】蒸发的快慢和温度有关,温度高则蒸发的快,和表面积有关,表面积大蒸发的快,和空气流动的速度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A.密闭的卫生间减慢了空气流动,蒸发减慢,A错.B.放在向阳的窗台上,温度高空气流动快,所以蒸发加快,B对.C.拧紧瓶盖减缓了空气的流动蒸发变慢.C错.D.用保鲜袋将水果包好放在冰箱内使得温度低而且空气流动慢,减慢了蒸发,D错.17、A【分析】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两个影响因素不变,摩擦力不变.【题目详解】第一、二次实验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时,改变了压力大小,压力大的摩擦力大,故F2>F1;第二、三次实验在压力大小不变时,改变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大的摩擦力大,故F1>F2;故A正确选A.18、A【题目详解】三棱镜分解白光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甲正确;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乙错误;手影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丙错;笔在水面处折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丁正确;应选A.19、C【题目详解】A.蜡烛燃烧流出的烛“泪”,这是蜡烛熔化形成的,不是液化现象,A项不合题意;B.冬天河水结“冰”,这是液态河水凝固成固态冰,不是液化现象,B项不合题意;C.厨房蒸笼旁的“白气”,这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这是液化现象,选项C符合题意;D.冬天清晨树叶上的“霜”,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附在树叶上,这是凝华现象,不是液化现象,D项不合题意。20、B【题目详解】潜水员看岸上的树,所以入射光线应该来自岸上,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选B。【题目点拨】21、B【分析】参考物是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参考物的选取是任意的,如何选择参照物,必须从具体情况来考虑,一般情况下我们以地面或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考物.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题目详解】解:A、以树为标准,乘客位置变了,所以乘客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B、以船舱为标准,乘客的位置没变,所以乘客静止,故B符合题意;C、以迎面的船为标准,乘客位置变了,所以乘客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D、以河水为标准,乘客位置变了,所以乘客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题目点拨】为了研究和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引入了参考物,选择不同的参考物,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考物,运动状态可以不同,选取合适的参考物可以使运动的研究简单化.22、D【题目详解】A.人的正常体温为37℃,人觉得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5℃,故A不符合题意;B.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2cm,故B不符合题意;C.教室里的课桌高度约为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即0.8m,故C不符合题意;D.人正常走路的步幅约为0.5m,1s约走两步,则步行的速度为1.1m/s,故D符合题意。故选D。23、C【分析】减弱噪声途径主要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途径中减弱;根据题干中描述分析属于哪一种即可.【题目详解】上海建设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在城区汽车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主干道路面铺设沥青,可以让石块结合的更紧密,减轻石块间的振动,从而减弱车子的振动,减弱噪音;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选C.【题目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减弱噪声途径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是中招的重点.24、B【分析】声音的响度是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题目详解】“高声大叫”中的、“高”说明声音的响度大,“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响度低。故选B。25、B【题目详解】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不符合题意;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符合题意;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不符合题意;D.在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不符合题意.26、C【题目详解】此时物距为50cm-20cm=30cm此时u>2f即15cm>f像距70cm-50cm=20cm此时2f>v>f即2f>20cm>f20cm>f>10cm综上得10cm<f<15cm故选C。27、C【题目详解】A.王老师开车去学校,以车为参照物,王老师是静止的,故A可能,不符合题意;B.小红步行去学校,小明骑自行车去学校,以小红为参照物,小明骑的很快,故B可能,不符合题意;C.小红是步行的,速度大约在1.1m/s左右,不可能达到10m/s,故C不可能,符合题意;D.王老师开车去学校,小明骑自行车去学校,小明在某一瞬间的骑车速度有可能超过王老师的车速,故D可能,不符合题意。28、A【题目详解】若原来盛满酒精,从杯中溢出8克酒精,则铁球的体积等于8克酒精的体积,当铁球放入盛满水的杯中时,从杯中溢出相同体积的水,水的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据公式m=ρV,溢出水的质量大于溢出酒精的质量,即大于8g。故选A。29、C【题目详解】A.雪是凝华形成的,故A错误;B.霜是凝华形成的,故B错误;C.露是液化形成的,故C正确;D.雾是液化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C。30、C【题目详解】A.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频率太低,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故A错误;B.听诊器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所以医生用听诊器可以清晰地听见患者心跳的声音,不能使人的心脏振动幅度增大,故B错误;C.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来确定障碍物的远近,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故C正确;D.用棉花堵住耳道,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题,20分)31、振动音调声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男女生发出的声音主要是音调不同;防治噪声的途径是:①在声源处;②在传播过程中;③在人耳处,据以上内容即可解答.【题目详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优美的琴声是由于琴弦的振动;由于男声和女声的音调不同,即男生的音调低,女生的音调高,所以,我们能很容易辨别出二重唱的男声和女声;“肃静”即是不让说话,这在声源处减弱噪声.32、远视运动【题目详解】[1]摄像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因此需要用凸透镜来矫正远视眼,用凹透镜来矫正近视眼。[2]若以行走的人为参照物,行走的人与镜头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改变,所以该摄像镜头是运动的。33、振幅转换【题目详解】[1]乒乓球会被音叉弹开越远,说明音叉振动幅度越大,发生体的振幅影响声音的响度,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所以此实验说明声音的响度与音叉的振幅有关。[2]正在发声的音叉,其振动幅度很小,眼睛不容易观察,把音叉的振动转换为乒乓球的振动,使振动幅度放大,便于观察,这种物理量的研究方法叫转换法。34、不同340340【题目详解】[1][2][3]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由可知,声音传播的路程人距高墙的距离35、AB【题目详解】物理学中规定:在电源的外部,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因A位置靠近正极,B位置靠近负极,通过L的电流是从A到B.36、35℃~42℃0.1℃37.6【题目详解】[1]体温计上最小示数、最大示数分别为35℃和42℃,所以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

[2]1℃之间有10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0.1℃,所以此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3]液柱最末端在37℃后面6个小格处,示数为37℃+6×0.1℃=37.6℃。37、音色响度【题目详解】[1]不同物体发声时,声音的特色不同,就是指音色不同所以,“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识别的;[2]响度与振幅有关,当有客人敲门时,越用力,门的振幅越大,即敲门声的响度越大.38、竖直向下弹性形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