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专题系列之山水游记类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_第1页
文言文阅读专题系列之山水游记类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_第2页
文言文阅读专题系列之山水游记类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_第3页
文言文阅读专题系列之山水游记类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_第4页
文言文阅读专题系列之山水游记类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阅读专题系列之山水游记类【山水游记内涵】山水游记是以描山画水、传达山川神貌为主,同时在描写见闻中又饱含着作者的独特感受,常常熔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具有独特的文学魅力。二、【山水游记分类】记事描景类《登泰山记》抒情类《小石潭记》言志类《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说理类《山钟山记》初中篇目:《桃花源记》《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湖心亭看雪》《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观潮》三、【阅读方法】(一)抓住重点词语,疏通文章意思。我们要注意到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要能区分文言句式。掌握了这些,才能更好地疏通文意,把握文章的整体内容。(二)看清文后注释,了解写作背景。作者的处境(流落异乡、贬官、年老迟暮、脱离官场等等)、国家时局。(三)梳理人物游踪,品味作者感情首先清楚文段所叙述的事情:何人游何景点,标明游踪;其次,找到文段所描写的景物:看景物的特点、景物的变化;再次,注意文段所表现的人物特点;最后,联系作者的身世和作品的时代背景,品味作者抒发的感情。(何情)(四)掌握表现手法,明确写作意图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去揭示某些人生哲理,从而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何理)四、【专题演练】(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共10分)(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江水又东,迳西陵峡①,《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②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③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④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水经注·江水》)【注释】①西陵峡:长江三峡之一。②山松:袁山松,名一作崧,东晋文学家。③书记:书中记载。④践跻:亲自登临。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黑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许

至峡口百许里

潭中鱼可百许头

B.

泠泠不绝

雨脚如麻未断绝C.

略无阙处

必能裨补阙漏D.素

则素湍绿潭

可以调素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3.语段(一)郦道元在《三峡》一文描写“春冬”景物后感慨道“良多趣味”。你认为这里所说的“趣”指什么?(3分)4.语段(一)(二)写景,都重在写山水,语段(一)突出水的什么特点?语段(二)突出的什么特点?(3分)答案及解析1.A(2分)【解析】A项中“许”都译为“左右”;B项中“绝”前者译为“断绝”,后者译为“停止”;C项中“阙”都通“缺”前者译为“缺口”,后者译为“缺点”;D项中“素”前者译为“白色的”,后者译为“不加修饰的”。2.(2分)一到这里就满怀欣喜,(我)这才相信耳闻总不如亲见了。

3.(3分)“春冬之时”(即三峡的枯水期)的景物有“清荣峻茂”之象,因而使作者感到“良多趣味”。4.(2分)语段(一)突水迅疾的特点,语段(二)突出了山高与险峻的特点。【解析】从“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可看出三峡水流的急速,从“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可以看出山高且险峻的特点,解答此题需要回归原文,找到相关语句。【参考译文】【乙】江水又东流,经过西陵峡。《宜都记》记载:从黄牛滩往东进入西陵境内,到峡口有一百多里左右的航程中,山水回环曲折,两岸高山峻岭层层叠叠,如果不到正午或夜半,看不见太阳或月亮。绝壁有的高达千丈,岩石色彩缤纷,形状常常很像某种事物。树高林密,到了冬春之交稍显凋零。猿鸣声极其清越,山谷里回声荡漾,久久不断。所谓三峡,这就是其中之一。袁山松说:常听说峡中水流险急,书中记载和口头的传闻,都是讲述身临险境时的可怕情景,以此来相互告诫,却没有人谈到这里山水之美的。待到我亲身登临这片土地,一到这里就满怀欣喜,(我)这才相信耳闻总不如亲见了。(二)(2018广西·河池中考)文言文阅读。【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与朱元思书》)【乙】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十许丈,其石采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②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宜都记》节选)【注释】①形容:形体和状态。②多所像类:有很多类似某种什么东西的形状。③冬春:冬春之交。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互相轩邈(高)

B.鸢飞庚天者(代词,……的人)C.而两岸高山重嶂(连词,不译)D.其石采色形容(通“彩”,颜色)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统领全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和“奇山”两方面描摹,脉络分明。B.【乙】文中作者描写了长江三峡中长达百多里的西陵峡的壮观最象。C.【甲】【乙】两文内容上均写景,但两文的文体却不相同:一文为“书”,一文为“记”。D.【甲】【乙】两文都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分别描摹富春江、长江两岸的峡谷套观,寄托了作者厌倦官场政务,纵情山水的高雅志趣。3.把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4.【甲】【乙】两文都属于写景美文,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烘托,请从【乙】文中找出侧面烘托的句子加以赏析。(2分)1.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与虚词的意义及用法,平时要注意积累,善于比较,融会贯通。做这类题目一定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积极调动课内积累,思考课内学习时这个词语有几个意思,然后再根据句意来推断、确定这个词语的准确意思。本题A中的“邈”在这里是“向远处伸展”的意思。故选A。2.D【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及写法相关知识,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结合相关的语句,辨析正误。【乙】文只是单纯的写景游记类散文,并没有托物言志,故D表述不正确。3.①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②猿猴鸣叫的声音非常清厉凄婉,在山谷间回响着,清越不绝。【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和句子整体句意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句子原文的整体意思,并对重点实词、虚词有准确的把握。翻译时,这些重点词义必须体现准确,整体句意可以意译。4.侧面烘托的句子:用“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来烘托山之高;用“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三峡秋景的清寒幽静。【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文的赏析能力。【乙】文这样美丽的山水景色,千古以来无人欣赏,今天作者来到这里,喜爱之极,流连忘返。如果山水像人一样有感情有知觉的话,自己的美这样被人喜爱、被人肯定,一定会象遇到知己一样高兴。【乙】直接抒发了作者亲临'此境'的思想感情。【译文】【乙】江水从黄牛滩向东流入西陵界到峡口有一百多里,山势和水的流向都很曲折纡回。两岸高山重重地遮挡着江面,要不是中午或半夜,是看不到太阳和月亮的;岸上的绝壁有的高达千丈,壁上的石头的颜色和状态,有很多类似某种东西的形状。林木高而茂密由冬到春四季都如此。猿猴鸣叫的声音非常清厉凄婉,在山谷间回响着,清越不绝。(人们)所称的'三峡',这就是其中之一。(三)(2020·云南)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第1-4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哺糟啜醨①,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节选自苏轼《超然台记》)【注释】①哺糟啜醨(chuòlí):吃酒糟,喝薄酒。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念无与为乐者

(2)相与步于中庭相与:(

)(3)盖竹柏影也

盖:(

(4)皆可以饱

饱:(

)【答案】(1)①考虑,想到(2)共同,一起(3)大概是(4)吃饱(使....饱)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苟有可观,皆有可乐。【答案】(1)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2)如有可观赏的地方,那么都可使人有快乐。3.请自选一个角度,对下面的句子进行赏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答案】示例一:景物特点鲜明。“积水空明”等句传神地写出了月色的澄澈透明,表达作者对月色的喜爱(表现出作者心境的宁静,喜悦)示例二: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用竹柏的影子侧面写出月光的澄澈明亮,表达作者对月色的喜爱(表现出作者心境的宁静、喜悦)示例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月光比作院中积水,将竹柏的影子比作水中的藻荇交横,生动形象地写出月色的澄澈明净,表达作者对月色的喜爱(表现出作者心境的宁静、喜悦);示例四:“交横(空明)”,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月光的皎洁明澈,表达作者对月色的喜爱(表现出作者心境的宁静、喜悦)。4.乙文中说“凡物皆有可观”“吾安往而不乐”。甲文中哪些内容可以印证这两句话?【答案】在苏轼的眼中,景色(竹柏影)是可观(美好)的;苏轼受到贬谪,(在承天寺中)与友入一起漫步闲庭,欣赏月下美景,愁绪得到排遭(或感受到快乐)【参考译文】[乙]任何事物都有可观赏的地方。如有可观赏的地方,那么都可使人有快乐,不必一定要是怪异、新奇、雄伟、瑰丽的景观。吃酒糟、喝薄酒,都可以使人醉,水果蔬菜草木,都可以充饥。以此类推,我到哪儿会不快乐呢?(四)(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1-5题。【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诸羌①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元昊请和,召拜枢密副使②。王举正③懦默不任事,谏官欧阳修等言仲淹有相材,请罢举正用仲淹,遂改参知政事。仲淹曰:“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固④辞不拜,愿与韩琦出行边。命为陕西宣抚使,未行,复除⑤参知政事。会王伦寇淮南,州县官有不能守者,朝廷欲按诛之。仲淹曰:“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守令皆得不诛。(选自《宋史·范仲淹传》)【注】①羌:中国古代西部游牧民族泛称。下文“元昊”,为党项族,西夏开国皇帝。②枢密副使:官职名。③王举正:北宋人,时任参知政事。同句“举正”亦指此人。④固:坚持,执意。⑤除:拜官授职。1.请用“/”标出下面语句的朗读停顿。(标注两处)平

乎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

(2)微斯人

微:(3)遂改参知政事

遂:

(4)命为陕西宣抚使

命: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4.请简要概括【乙】文写了范仲淹的哪些事?5.请结合【甲】【乙】两文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语的内涵。1、

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

2、(1)求:探求(2)微:如果没有(3)遂:于(4)命:任命

3、(1)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变化而喜悲。(2)因此西夏军队也不敢轻易侵犯他所统辖的地区。4、(1)治军、治边有方,使外敌不敢犯其境,人心安定。(2)淡泊名利,甘愿放弃不合规矩的升职。(3)愿为朝廷分忧,巡视边关。(4)直言敢谏,使没守住城池的州县官吏免受处决。5、范仲淹把儒家传统的仁爱思想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以天下为己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以利民为宗旨,积极进取。无论社会环境有利还是困苦,都不能动摇心中的信念。在范仲淹的从政生涯中,他多次上书,强言直谏,虽屡遭贬谪,但忧国忧民之心始终未改。就像乙文中写他治军、治边有方,巡视边关为朝廷分忧。为民请命,忧民之忧,救人之困,这就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精神的核心。【五】2023·辽宁盘锦中考真题)阅读选文,完成1-5小题。【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选自《岳阳楼记》)【乙】景公问晏子曰:“忠臣之行何如?”

对曰:“不掩君过,谏乎前,不华①乎外。选贤进能,不私乎内。称②身就位,计能定禄。睹贤不居其上受禄不过其量不权③居④以为行不称位以为忠。不掩贤以隐长,不刻下⑤以谀上。君在不事太子,国危不交诸侯。顺则进,否则退,不与君行邪也。”

(选自《晏子春秋》)【注释】①华:通“哗”,这里指宣扬。②称(chēnɡ):衡量。③权:这里是计较的意思。④居:职位。⑤刻下:对下苛刻。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然则何时而乐耶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十二章》)B.不以物喜

可以一战(《曹刿论战》)C.不掩君过

人恒过,然后能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D.不私乎内

臣之妻私臣(《邹忌讽齐王纳谏》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微斯人,吾谁与归?(2)君在不事太子,国危不交诸侯。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三处)睹

忠4.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各题。(1)【乙】文“顺则进”中的“进”指“__________”,“否则退”中的“退”指“__________”。(请用【甲】文中相关原文回答)(2)【乙】文中的“忠臣”具有哪些品格?(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1D,2、(1)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一起)呢?(“微”“归”各1分,句意通顺1分)(2)君主在位就不侍奉太子,国家危难就不结交诸侯。(“事”“交”各1分,句意通顺1分)3、睹贤不居其上/受禄不过其量/不权居以为行/不称位以为忠4、(1)居庙堂之高(1分);处江湖之远(1分)。(2)【乙】文中的“忠臣”具有(敢于进谏/选贤举能/有自知之明/刚正不阿/不计功名/宽以待人/忠贞不贰/洁身自爱)的品格(写出以上任意三点即可)。【六】(2023·辽宁沈阳中考真题)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乙】又前,鲤鱼石;又前,白龙池。共十五里,一茅出涧边,为松谷庵旧基。再五里,循溪东西行,又过五水,则松谷庵矣。再循溪下溪边香气袭人则一梅亭亭正发,山寒稽雪①,至是始芳。抵青龙潭,潭水深碧,更会两溪,比白龙潭势既雄壮,而大石磊落②,奔流乱注,远近群峰环拱,亦佳境也(节逸自《徐霞客游记》,有改动)【注释】①稽雪:这里是积置,②磊落:众多而错杂的样子。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一茅出涧边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为松谷庵旧基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C.循溪东西行

山行六七里(《醉翁亭记》)D.至是始芳

斯是陋室(《陋室铭》)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又过五水,则松谷庵矣。(2)抵青龙潭,潭水深碧,更会两溪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再

发4.请依据选文,回答问题。【甲】文用“衔远山,吞长江”写尽洞庭湖的大观胜览,用“A

B

”极写水波壮阔。【乙】文用“C

”和“D

”写出青龙潭水势特点。(ABCD请用原文回答1、C

2、(1)又渡过五条溪水,就到达松谷庵了。(2)抵达青龙潭,这是一乱深得碧绿的水,又汇合了两条溪水。

3、

再循溪下/溪边香气袭人/则一梅亭亭正发。4、A浩浩汤汤

B横无际涯

C势既雄壮

D奔流乱注(七)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4题。【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①。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②,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③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④之登于山。(选自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注释】①鱼梁:一种捕鱼的设施,用石头围成一道阻水堰,中间留有空洞,以安放竹笱。

②突怒偃蹇: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的样子。③嵚(qīn)然:山势高峻的样子。④罴(pí):棕熊。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1)五色交辉(

(2)四时俱备(

)(3)与其奇者(

)(4)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

)2.将选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文中“______”这个字高度概括山川景色的特点,【乙】文中“______”这个词简洁概括石头的特点。(2分)4.【甲】【乙】两文写景的时候运用了不同的手法,【甲】文动静结合,【乙】文妙用比喻,请分别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2分)1.(1)交相辉映(2)四季(3)参与,这里指欣赏(4)向西北,朝西北2.(1)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水中的鱼竞相跳出水面。(2)鱼梁的上面有个小山丘,生长着竹子树木。3.(1)异奇状4.甲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由静到动,描绘出一幅秀美、富有生机的山川图;乙文“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把向下的岩石比作牛马饮于溪,生动形象写出岩石的奇形怪状。(或“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把向上的岩石比作熊罴之登于山,生动形象写出岩石的奇形怪状。)(八)(山东济宁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缓,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乙】门北向,甃①石为路,路尽复为门,两垂柳夹之,婀娜可爱。有堂亦北向,颜②曰“漱玉”。堂之后为池,白石为栏槛,水清碧可鉴毛发,下视石子纵横,如樗蒲③,中多龟鱼。金鲫被水,大有径尺者,游泳萍藻间,见人殊不畏。池上有杨柳合抱,长条下垂披拂,与萍藻相乱。荫可一亩许,炎景却避,凉风洒然,游者徒倚不能去。池之东,循廊而南,为清皓之阁。级石而上,南山如画屏,萦青缭碧,争效于栏楯之下。下俯清流,曲折而东……阁上或书唐人诗,一联云:“泉声到池尽,山色上楼多。”风景宛然。石磴北下,复长廊,廊西即大溪阁。

跨溪水登阁者不知水至是乃知之则阁如海市蜃楼矣。(选自王士祯《游漪园记》,有删改)【注释】①甃:砌。②颜:门上的匾额。③樗蒲:古代的一种棋类游戏。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光下澈

澈:清澈B.不可久居

居:停留C.水清碧可鉴毛发

鉴:照视D.荫可一亩许

许:表示约数2.下列句子中,加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乃记之而去A.何陋之有

B.已而之细柳军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争效栏楯之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同为游记散文,甲文主要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乙文则主要采用定点观察的写法。B.两文都用水底的石和水中的鱼来衬托潭水或池水的清澈,动静结合,十分传神。C.甲文写潭上竹树意在突出此地的幽僻,乙文写池上杨柳意在突出此地景物繁杂。D.游览过程中,随着景物的变化,两位作者的心情也都在随之变化,由乐转为忧。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斗折蛇行,明灭可见。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跨溪水登阁者不知水至是乃知之则阁如海市蜃楼矣。1、A

“日光下澈”的意思是“阳光直照(到水底)”,澈;穿透。2、C

3、B

4、(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5、跨溪水登阁者不知水/至是乃知之/则阁如海市蜃楼矣参考例文【乙】出门向北,用石块成的一条道路,路的尽头又是一道门,门两旁种着垂柳,婀娜多姿,非常可爱。有间房屋也是北向,匾额上写着两个字“漱玉”。屋后面是一个水池,白玉石的栏杆,水清澈碧绿可看清人的头发,向下看石子纵横交错,像樗蒲一样,其中有很多乌鱼和游鱼。金色的鲫鱼在水中游动,有的大有一尺长,它们在浮萍绿藻之间游来游去,看见人一点儿也不害怕。池塘上有合抱粗的杨柳树,长长的枝条随风飘拂,与浮萍绿藻交错杂乱。树荫大约有一亩地,炎热的天气都退避了,凉风习习很是舒服清爽,游人在树下徘徊不愿离开。池塘的东面,沿着一条回廊向南,就是清皓阁。沿着石阶向上走,南山像一面画屏,青翠萦绕,碧色喜人,人们争着来到栏杆楯下(观赏)。向下俯视清澈的流水,婉娫曲折一路向东……阁上有的地方写有唐人的诗句,有一联是“泉声到池尽,山色上楼多。”风景多彩多姿。沿着石磴从北面下去,又是一道长廊,长廊西面就是大溪阁。跨过溪水登临阁楼的人不了解水,到这里就知道了,(因水汽氤氲)这阁楼就像是海市蜃楼了。解答文言文阅读题,学生需在平时重视文言基础知识的学习,不断积累、不断复习,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做题时,还要认真审题,明确要求,才能准确作答。(九(2023·山东滨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武王问于太公曰:“治国之道若何?”太公对曰:“治国之道,爱民而已。”曰:“爱民若何?”曰:“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国之道。……故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节选自刘向《说苑·政理》)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B.太守谓谁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C.故善为国者

公问其故D.遇民如父母之爱子

或遇其叱咄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环而攻之而不胜B.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其真无马邪C.利之而勿害

跳往助之D.故善为国者

不足为外人道也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2)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4.“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甲】文结尾运用设问手法,在自问自答中流露出作者______之情。5.以民为本的思想在【甲】【乙】两文中都得到了鲜明的体现,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1A

2C

3、(1)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2)听到他们遭受饥寒,为之感到哀伤;见到他们劳苦的状态,为之感到伤悲。

4、自豪、自得

5、甲文以民为本思想体现在与滁州百姓同游;与宾客同宴、同乐、同醉;更重要的是他能够以百姓的快乐为快乐。乙文中姜太公认为要给百姓利益、让百姓成功、让百姓活下去、给予百姓快乐,治国者对待百姓要像父母对待孩子、兄长爱护兄弟一样,对百姓遭遇感同身受,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十一)(2023·山东菏泽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乙】因想东坡守杭之日,春时每遇休暇,必约客湖上,早食于山水佳处。饭毕,每客一舟,任其所之。晡①后鸣锣集之,复会望湖亭或竹阁,极欢而罢。至一、二鼓,夜市犹未散,列烛以归。城中士女夹道云集而观之。此真旷古风流,熙世②乐事,不可复追也已。(张岱《苏公堤》)【注】①晡(bū):申时,即下午三点钟到五点钟的时间。②熙世:盛世。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杂然而前陈者(陈:陈列,摆开)B.树林阴翳(翳:遮盖)C.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快乐)

D.复会望湖亭或竹阁(会:汇合,聚集)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行者休于树

多会于此B.而不知人之乐

极欢而罢C.因想东坡守杭之日

辍耕之垄上D.列烛以归

以其境过清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②春时每遇休暇,必约客湖上,早食于山水佳处。4.【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1.【解答】(1)C.有误,句意: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乐,以……为乐。故选:C。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在/在;B.表转折/表顺承;C.的/到;D.表修饰/因为。故选:A。3.①重点词有:以,用;文,文章。句意: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是太守。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