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公司盈余管理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400字】_第1页
【IPO公司盈余管理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400字】_第2页
【IPO公司盈余管理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400字】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PO公司盈余管理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学者对盈余管理的研究相对较早,美国学者Schipper于1989年提出了“盈余管理”的概念,他认为企业管理当局会对公开披露的财务信息进行粉饰调节,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不同于利润操纵,盈余管理是在不违反会计准则的前提下,对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进行主观选择ScottWilliamR(1997)认为盈余管理就是企业管理层为了实现公司利益或者市场价值最大化的目的,而选择相应的会计政策的行为。PaulMHealy和JamesMWahlen(1999)指出盈余管理具体表现在企业管理当局通过调整具体的交易活动,影响公司会计报告信息,以此实现误导利益相关方决策的目的。企业管理层会出于种种目的操纵盈余信息,Watts和Zimmerman(1990)认为管理层会出于报酬契约、债务契约和政治方面的考虑,会采取一定的手段影响企业对外披露的财务信息。Healy(1999)发现,一些上市公司管理者会为了获得奖金报酬,对公司业绩进行调整,扮靓财务数据。Jones(1991)研究发现,一些企业会为了申请政府税收减免而递延当年收益。外部的监管与监督是影响企业IPO盈余管理的重要外部因素,严格的外部监管会在一定程度上约束IPO公司的盈余管理活动。Cohen(2000)研究发现在萨班斯法案颁布后,由于管理单位加大对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监管和处罚,上市公司更倾向于采用真实活动的盈余管理。RowchoydhuryC2006研究发现,成熟的机构投资者会识别影响公司长远利益的盈余管理活动,并采取相应的遏制措施。国内研究现状顾明润和田存志(2012)认为由于我国一级资本市场证券定价市场功能相对较弱,许多IPO公司会为了提高股票的发行价格而对公司财务报告进行粉饰。同时,由于我国资本市场IPO制度仍处于核准制向注册制过渡的阶段,对公司IPO资格仍有较高的要求,张征和崔毅(2014)认为IPO公司会出于满足发行条件和获得更多的发行收入的目的,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对盈余进行调整。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对于盈余管理的研究多是基于国外文献的见解补充,陆剑桥(1999)认为,企业管理当局在不违反公认的会计准则的前提下,通过变更企业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掩盖企业经营业绩,操纵盈余信息。魏海明(2000)认为在“会计信息观”视角下,盈余管理是指管理当局为了隐瞒企业真实经营业绩,在不同的阶段选用不同的会计政策来影响企业利润。何红渠和张闪闪(2017)发现媒体关注度会显著地抑制IPO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陈克兢(2017)也认为较强的媒体监督可以降低企业由于法治薄弱而诱发的盈余管理。但也有学者对于外部监管监督的约束作用提出相反的观点,张征和崔毅(2014)认为制度和监管的约束作用会被市场环境、制度变革带来的压力所抵消甚至超出,最终反而会促使企业进行盈余管理。外部环境的变化,尤其是相关政策制度的变革也会影响到公司盈余管理活动,李增幅等人(2011)发现在我国2007年实施的税制改革后,上市公司所得税率发生了较大的变动,许多上市公司会出于避税的目的进行盈余管理活动。孟云凤和李刚(2012)研究发现监管机构对公司IPO的严格要求会激发一些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许文静和王君彩(2018)发现不同的动机会影响盈余管理的方向,企业管理者会通过实施正向应计盈余管理扭亏、满足上市条件或者股权再融资门槛的目的,也会为了平滑收益采取负向应计盈余管理。与此同时外部监管很可能会影响到盈余管理手段的选择,祁怀锦和黄有为(2014)认为在由于应计盈余管理容易引起监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注意,IPO公司可能会更多的考虑采用真实盈余管理手段。蔡春等人(2013)也发现当公司面临较低的法律保护水平、处于管制行业、审计师非国际“四大”时,选择真实盈余管理更有利于提高股票发行价格王华(2016)也认为,企业高管基于获得薪酬奖励的目的而进行的盈余管理活动,会受到企业完善的内控制度的抑制。但范经华等人(2013)则强调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有助于抑制公司应计盈余管理活动,但对真实盈余管理的作用相对较小。程小可等人(2013)认为公司内部控制对真实盈余管理活动的影响程度,会受到公司产权性质和公司规模的影响。黄文伴和李延喜(2010)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公司治理结构与盈余管理存在很大的相关性,公司董事会人数和未领薪酬董事的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正相关,而流通股比例、独立董事比例、管理者薪酬与盈余管理程度负相关。公司基于业绩的薪酬激励也很可能成为高管盈余管理的重要诱因,王华(2016)认为高额薪酬会抑制高管的盈余管理行为,高管薪酬激励强度与盈余管理程度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学术界在IPO盈余管理方面文献主要集中在4个方面:IPO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盈余管理的常用手段、影响IPO盈余管理活动的因素、盈余管理对公司IPO后业绩影响。相比而言,国外对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早,自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国外学者对盈余管理的概念及特征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总结,并设计出盈余管理的计量模型。我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对于盈余管理的研究多基于国外研究成果基础之上,运用理论和实证的方法,研究我国资本市场中影响上市公司IPO期间盈余管理程度的因素,以及盈余管理活动对公司业绩水平带来的影响等。国内外多数学者都证实了上市公司普遍存在IPO盈余管理行为,其中,应计盈余管理是指管理层在不违背会计准则的前提下,通过变更公司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的目的;真实盈余管理是指公司的管理层通过调整公司实际生产经营活动,使得业绩水平符合预期的行为。两者对公司IPO后经营业绩的影响各不相同,大多数学者普遍认为公司在IPO前所进行的应计盈余管理活动对其IPO后经营业绩的影响程度较小,但在此期间所进行的真实盈余管理活动,则会对公司业绩水平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我国资本市场还不够成熟,IPO制度仍处于核准制向注册制的过度阶段,对于公司的IPO资格也有较高的限制条件。为了满足发行条件和提高发行价格,IPO企业更倾向于通过盈余管理,美化对外披露的财务信息。与此同时我国资本市场在对企业财务信息披露的管理、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管理、对投资者利益的法律保护方面还不够完善,也会给企业盈余管理获得提供了可乘之机。如果IPO公司盈余管理活动程度过重,很可能会影响到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影响企业收益,最终导致“业绩变脸”,不利于投资者利益的保护和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国内外学者盈余管理的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