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数学-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数学-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数学-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数学-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因数与倍数》第88页—89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在具体情境中,借助乘法算式认识因数与倍数,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意义。经历找一个数的因数与倍数的过程,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与倍数的方法,知道一个数的因数与倍数的特点。2、能力目标: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体会观察、类比、猜测和归纳等探索规律的基本方法与能力。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因数与倍数的方法。难点:因数与倍数的关系。教学教具:课件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在一起相处这么长时间了,你们知识我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吗?生:师生关系师:还可以换句话说:“我是你们的老师,你们是我的学生。”请杨欣仪和李子轩两位同学起立,她们之间什么关系呢?生:同桌关系,杨欣仪是李子轩的同桌,李子轩是杨欣仪的同桌。师:能不能孤立地说杨欣仪是同桌,李子轩是同桌呢?

生:不能,因为同桌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必须说谁是谁的同桌。师: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这样的关系,在数学上,数与数之间也存在着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今天我们就共同探究一下数学中的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一)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课件出示信息图,今年学校运动会新增了团体操表演,排练时,队形排列出现了问题,你们来帮忙解决一下好吗?把你们想到的排列方法用一个圆圈代表1个人画在你们的练习本上。生:独立想排法并在练习本上画图。师巡视,搜集学生画法后在大屏幕上展示学生的排法,并让学生把画法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1×12=122×6=123×4=12师:今天我们要探究的因数与倍数的关系就藏在这三个算式中。你们能猜一猜它们藏在哪里吗?预设:生:在3×4=12中,3和4是因数,12是倍数师:这样说你们有依据吗?确切吗?生说出自己猜测的依据,并说这样说不确切,应该说3和4是12的因数,12是3和4的倍数。师:在另外两个乘法算式中,能不能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12的所有因数有谁呢?生:12的因数有:1、2、3、4、6、12。(二)探寻列举因数的方法1、学生尝试找24的因数学生先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师巡视搜集学生作业并展示交流。1×24=242×12=243×8=244×6=2424的因数有:1、2、3、4、6、8、12、24。对有的找因数找不全的作业展示出来,让其他学生评价,并确定正确的寻找方法。你们还有其他方法能一个不漏的不重复的寻找24的因数的方法吗?在小组内交流讨论一下吧!生讨论交流找因数的方法并写在练习本上。师巡视,搜集学生作业并展示出来。24÷1=2424÷2=1224÷3=824÷4=624的因数有:1、2、3、4、6、8、12、24。用除法找一个数的因数,最大的优点就是从1开始一个一个地找,所以能一个不漏的全找到。2、归纳一个数的因数的特征课件出示12的因数,24的因数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师巡回指导。学生汇报: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三)探寻寻找倍数的方法1、找倍数你们能尝试找一个数的倍数吗?先试一试找个小点的数,谁来说一说4的倍数呢?学生在练习纸上写倍数,限时1分钟,然后汇报再总结。4的倍数有:4、8、12、16……师评价学生作业并归纳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师:你们能再说一下5的倍数、9的倍数吗?学生回答2、归纳一个数的倍数的特征课件出示4的倍数,5的倍数,9的倍数,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并汇报。总结: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三、课堂练习课件出示练习题,火眼金睛辨对错。学生思考,举手回答。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学生谈一谈。五、做游戏,“找朋友”巩固新知。师说要求,学生想一想,自己的编号是否符合要求,符合要求的站起来,看谁的反应快。①我是5,我的朋友是我的因数。②我是16,我的朋友是我的因数。③我是3,我的朋友是我的倍数。④我是1,我的朋友是我的倍数。最后,所有的同学都站起来了,你们都是我的好朋友,希望我和我的好朋友们今后一起在数学王国里遨游,一起去学习更多更有趣的数学知识吧!因数与倍数——学情分析经过低中两个学习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量的整数知识(包括整数的认识、整数四则运算),本单元让学生在前面所学的整数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整数的性质。由于这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概念的本质,让学生死记硬背相关概念或结论,而是要让学生理清各概念间的前后承接关系,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要让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感觉不到枯燥乏味,要让学生体会到初等数论的抽象性、严密性和逻辑性,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两点:

(1)加强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避免死记硬背。(2)由于这一知识特有的抽象性,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经过低中两个学习阶段的训练,学生们对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已不陌生,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积累了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因数与倍数——效果分析从课堂教学实践看,本节课教学效果很好,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教师为学生的自主探索与交流提供了广阔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学得自主,学得快乐,并学有所获。不但能做到较好的掌握课本知识,还能做到灵活的运用观察、类比、猜测和归纳的数学思想学习新知,既训练了思维又培养了能力。因数与倍数——教材分析本部分内容是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因数与倍数》第88页—89页的内容。这一部分内容是让学生在前面所学的整数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整数的性质。认识因数与倍数要求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借助乘法算式认识因数与倍数,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意义。经历找一个数的因数与倍数的过程,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与倍数的方法,知道一个数的因数与倍数的特点。其中重点是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因数与倍数的方法。难点是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关系。由于这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概念的本质,让学生死记硬背相关概念或结论,而是要让学生理清各概念间的前后承接关系,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所以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特点:(1)借助生活素材,引入对抽象知识的学习。教材选取了具有现实性的生活素材团体操表演,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对新知识的学习。(2)注意对学生进行探究方法的指导。例如,数形结合、观察、类比、猜想和归纳等。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两点。(1)加强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避免死记硬背。(2)由于这一知识特有的抽象性,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因数与倍数——测评练习火眼金睛辨对错1.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2.在2×4=8中,2和4是因数,8是倍数。()3.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4.一个数没有最大的因数。()8cm8cm因数与倍数——课后反思从课堂教学效果看,本节课比较成功,我这节课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教师为学生的自主探索与交流提供了广阔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学得自主,学得快乐,并学有所获。首先,从这堂课的设计上来说,我从师生关系入手,引导学生理解互相依存的关系,为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关系奠定了基础,降低了难度。其次,本节课意在让学生通过观察类比、大胆猜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到知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再次,根据学生爱玩的心理特征,创设情境,设计找朋友的游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实现了对新知识的巩固与强化。虽然我这节课的课堂教学效果不错,但是也有不足之处:在本节课的学生汇报环节当中,学生在汇报时语言表述有些不清楚,不恰当。(2)练习的安排应该更有层次和梯度,使学生在理解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在适当有些拓展,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节课有收获,也有遗憾,我会珍藏收获,吸取教训,争取以后做的更好。因数与倍数——课标分析因数与倍数这节课是青岛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的内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