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温清并用论治溃疡性结肠炎_第1页
从温清并用论治溃疡性结肠炎_第2页
从温清并用论治溃疡性结肠炎_第3页
从温清并用论治溃疡性结肠炎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温清并用论治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胃炎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粘膜脓血便、急性腹痛和大便重建,以肠粘膜慢性炎症和溃疡形成为病理特征的炎症肠病。本病治愈难度大,愈后易复发,并与结肠癌关系密切。临床以慢性复发型和慢性持续型较为常见。归属祖国医学“休息痢”与“久痢”范畴。本病病程长,病情发展大致经历3个阶段。初起多因外感六淫,湿热邪毒,客于肠胃;或饮食不洁,恣食厚味,或饮食自倍,伤于脾胃;或七情内伤,肝失疏泄,横犯脾土,以致酿湿生热,壅滞肠间。故而痢之初起,缘于邪气(湿热为主)客于肠道,与其气血相搏结,肠间脂膜血络败伤,化腐可为脓血。病情如未能及时控制,则进一步发展,湿困伤气,热邪耗阴,而致气阴两虚,于是出现气阴两虚与湿热共存的证候。脾为阳土,喜燥恶湿,湿困则脾阳不振,泻痢日久,则气虚及阳,阴损及阳,出现脾阳不足。病势缠绵,反复不愈,下及于肾,则出现脾肾两虚,最后导致脾肾阳虚。由此可见,慢性病急性发作期常表现为本虚标实、寒热错杂之证,且多为上热下寒。本虚为脾气虚、气阴两虚、脾阳虚、脾肾阳虚;标实主要是指湿热壅滞;下寒之证多见肠鸣腹胀,腹部畏寒喜温,遇凉或饮冷加重,得温熨则舒,甚则有四末不温、腰膝冷痛等表现;中、上焦多热邪偏盛,常表现为纳少泛呕、口干而苦、黏液脓血便、大便不爽、里急后重、肛门灼热等症。故而“寒者温之,热者清之”是为常法,治当以温清并用,寒热同调。半夏泻心汤、连理汤、乌梅丸、温脾汤四方皆为寒热同调之方,均可温清并用治疗本虚标实、寒热错杂之证。然因脾(胃)肝肾生理特点不同,寒热虚实侧重面不一,四方治疗重点各有差异。现将四方遣方用药特点及其针对的本病病机详加以分析比较。1治泻心汤,调和现实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由半夏、黄芩、黄连、干姜、人参、炙甘草、大枣七味药物组成,方中半夏味辛苦之入胃为主,辛开散结,苦降止呕,燥湿和胃;干姜辛温散寒;黄芩、黄连苦寒泄热燥湿;人参、大枣甘温益气,健脾补虚;甘草补中气并调和诸药。全方寒热并用,辛苦并进,补泻兼施,共成和胃开结、健脾除湿、平调寒热之剂。本方原是张仲景为小柴胡汤证误下致“心下痞”而设置,为治痞主方。由于本方具有调和脾胃、降逆除痞作用,故临床凡因邪热留恋、脾胃不和、升降失调所致之痞证以及胃脘痛、呃逆、呕吐、反胃、腹泻、失眠等证候均可使用。根据半夏泻心汤的组方特点,也可用来治疗脾虚邪陷、寒热互结、升降失调之下痢,并以下痢肠鸣、心下痞满、干呕而烦、苔薄腻微黄、脉弦滑为辨证要点。而溃疡性结肠炎发展至一定阶段可表现为这一证候。因此,我们常用此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反复发作,日久不愈,湿热未净,则中气受损,脾阳不振;脾胃运化无力,再生食滞湿盛,蕴而化热。脾虚能生湿,湿盛可伤脾,二者常相互影响,互为因果。脾虚湿盛、运化无力,湿邪蕴结化热,而致寒热互结于中焦,脾胃不和,胃强脾弱,升降失调。此时,用半夏泻心汤取其“苦寒能清热除湿,辛通能开气宣浊”之意以调和寒热,脾胃同治甚为适宜。因此,在治疗本病上,半夏泻心汤偏重于中焦脾胃,适用于胃强脾弱、上热下寒而湿浊不甚者。2治—温中健脾清热化湿之连理汤连理汤出自《证治要诀类方》,由理中汤加茯苓、黄连而成,也是一温清并用、寒热同调的方剂。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性温味甘平,入脾、胃经,益气健脾、化湿止泻;干姜辛热,温中散寒以助阳。五药合用益气健脾、温中散寒,以补虚扶正。黄连苦寒清热燥湿,入大肠经,清除肠中湿热余邪。同时干姜、黄连并用,辛开苦降,寒热同调,且干姜能防黄连苦寒伤阴,而黄连又可防干姜辛温之助热,从而达到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为用的目的。诸药合用共成温中健脾、清热化湿之剂。因此,连理汤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寒而内有湿热之久泻便溏、大便不爽、腹痛里急、手足不温、舌淡苔腻微黄、脉沉微数之证。我们也用此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机特点是正虚邪恋,本虚标实,寒热错杂。正虚指脾气亏虚,脾阳不足,运化失司;脾虚不运,湿浊内停,蕴久化热,故而湿热邪毒不净,内伏肠间是为邪恋。正气亏虚,无力驱邪外出,导致邪毒留连体内而不去。此时,病机以正虚为主,兼有标实。故而,治疗上以健脾温中、化湿止泻为主,辅以清热燥湿。而连理汤组方用药正好针对这一病机特点以达寒热同调、标本兼顾。连理汤与半夏泻心汤方中均有人参、炙甘草、干姜、黄连,故治疗点同在中焦,都针对脾虚湿胜的病机特点,温清并用、寒热同调,治以健脾除湿。所不同的是半夏泻心汤中又有苦寒之黄芩与辛温之半夏,二药辛开苦降、寒热并用,既加强了燥湿清热的作用,又能和胃降逆、调畅气机,从而使本方更具和中消痞之效。而连理汤中是加白术、茯苓,增强了健脾化湿的作用,使之重在补虚扶正,扶正以祛邪,而无和胃消痞之功。3治“大肠”—温补清化柔肝涩肠之乌梅丸乌梅丸亦出自《伤寒杂病论》,由乌梅、黄连、黄柏、附子、干姜、细辛、川椒、肉桂、人参、当归组成,是一集酸敛、辛温、苦寒、甘缓药于一体,寒热并用,气血同治之经典方。乌梅丸组方特点是融酸辛苦甘于一炉,以酸甘配合辛苦,顺应了厥阴肝木之藏象特征。方中以乌梅为君,味酸性温,入肝、脾、肺、大肠经,“化津液,固肠脱”,养肝阴柔肝体,涩肠止泻。辛温大热之附子,入心、脾、肾经,助阳补火,中温脾阳、下温肾阳;干姜辛热,入脾、胃经,温中散寒;肉桂辛热之品,入肝、脾、肾经,温肾壮阳;细辛、川椒味辛而性温,可温脏散寒,助姜、附、桂以温补脾肾,以上五药合用,辛温助阳,轻于温补,重在散寒;黄连、黄柏苦寒沉降,皆入大肠经,清热泻火,燥湿解毒;上述两组药物相配,一寒一热,辛开苦降,温清并用,标本兼顾,共为臣药。人参甘温,入脾经,补脾益气;当归辛甘温,入肝、脾经,养血活血,二药与温中药相配,益气温中以温补脾肾虚寒,养血通脉,调和阴阳,是为佐药。全方寒热并用、气血双补共奏清上温下、补虚涩肠之功。此方是医圣仲景治厥阴病蛔厥之主方。《伤寒论》338条曰:“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痢。”故而,后世常用其治疗邪传厥阴、寒热错杂之久泻久痢。笔者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之脾肾阳虚、阴寒内盛而湿热未清者。溃疡性结肠炎反复发作,日久不愈则属久痢。久痢则虚,正气虚弱,脾阳不振,寒自内生,渐损及肾阳,致脾肾虚寒。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肾虚不能蒸化水湿,水湿凝聚,聚湿生热,湿热壅滞肠间,则使久痢更难愈。因病而郁,或土虚木乘,而致肝失调畅,而气机阻滞,传导失司,日久成瘀。故久痢的病机是以脾肾虚寒为本,湿热不净为标,兼有肝郁气滞血瘀。此正符合乌梅丸所治之证的病机特点。乌梅丸、半夏泻心汤与连理汤,三方同用干姜、黄连、人参,寒热并用、补泻同施,同治寒热虚实错杂之泻痢。然乌梅丸作用于肝脾肾,重在温中散寒;半夏泻心汤与连理汤作用于中焦脾胃,半夏泻心汤重在和胃消痞,连理汤重在健脾化湿,三方各有侧重。4从温清联用、攻补兼施以养胃养血在众多古代医藉中,温脾汤方有多张,其组方各异,功用不同。本文所述温脾汤见于《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热痢门”,原文为“治下久赤白连年不止,及霍乱,脾胃冷实不消,温脾汤方:大黄四两,人参、甘草、干姜各二两,附子一枚大者。”其煎法还要求“临熟,下大黄”,即大黄后下,取其攻下的作用。从药物组成来看,本方为一典型的“温下”之剂。方中大黄量大,生用后下,攻下作用强,荡涤泻下而除湿热积滞;附子辛温大热,壮脾肾之阳以散寒凝,二药配伍,一寒一热,相互制约,相互为用,通腑气、荡积滞,共为君药。干姜辛热,温补脾阳,祛脾胃寒邪,助附子温阳散寒,是为臣药。脾阳虚弱,脾气亦惫,故用甘温之人参,补益脾气;甘平之甘草,与人参相配,助其补脾益气;与干姜、附子相伍,助其温补脾肾,故人参、甘草用为佐药。甘草能调药和中,既能解附子之毒,又能缓姜、附辛烈之性和大黄苦寒之性,故又为使药。诸药相合,寒热同调,温清并用,攻补兼施,共奏温补攻下之效。后世多用于痢疾中之冷积,但观其药物组成,本方寒热并用,补泻兼施,属温清之重剂,更适合于热痢“下久赤白连年不止”,日久损伤脾阳之脾肾阳虚、湿热积滞之证。故我们常用其治疗日久不愈、脓血便不止的溃疡性结肠炎重症。久痢不愈,必损其阳,脾阳不足,渐及于肾,出现脾肾阳虚之证。然正气已虚,无力驱邪外出,湿热之邪内伏于大肠,热在湿中如油入面,难解难分,导致湿热邪毒瘀滞肠中,久留不下。此若单用温补则积滞不去,如纯用攻下,又恐更伤中阳,故必清泄湿热积滞与温补脾肾并用。因此,温脾汤寒热并用、攻补兼施的配伍特点恰可治疗本病脾肾阳虚、湿热积滞之证。正如徐大椿在《医略六书·杂病论治》卷二十五中云:“湿热下痢,痢久生寒,而阳气虚衰,热结不化,故腹痛痢下不止焉。炮附子补火崇土以扶阳,炮姜炭温胃逐冷以化积,人参扶元气,鼓舞胃气,大黄荡热结,涤陈出积,炙草缓中以和脾胃也。水煎温服,使寒消热化,则肠胃清利,而腹痛无不止,下痢无不瘳矣。”与前三方相比,温脾汤攻下祛邪力量大大增强,取苦寒峻药大黄攻下积滞清泄湿热,同时又附子、干姜同用温阳补脾肾以扶助正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