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庆活动的社会功能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538dc4db84023ad2a01ad22cf7cf003/7538dc4db84023ad2a01ad22cf7cf0031.gif)
![节庆活动的社会功能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538dc4db84023ad2a01ad22cf7cf003/7538dc4db84023ad2a01ad22cf7cf0032.gif)
![节庆活动的社会功能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538dc4db84023ad2a01ad22cf7cf003/7538dc4db84023ad2a01ad22cf7cf0033.gif)
![节庆活动的社会功能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538dc4db84023ad2a01ad22cf7cf003/7538dc4db84023ad2a01ad22cf7cf0034.gif)
![节庆活动的社会功能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538dc4db84023ad2a01ad22cf7cf003/7538dc4db84023ad2a01ad22cf7cf003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节庆活动的社会功能
节日的出现是因为人类社会的精神生产活动。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节庆活动,不仅是对日常生活的延续,也是人们重要的情感寄托和精神信仰方式。中国作为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拥有丰富的传统节日资源,其内容涵盖岁时民俗、生产祭祀、情感寄托、英雄崇拜、宗教信仰、经济贸易、文化交往等各个方面。作为活形态的民俗活动,节庆还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一些传统节庆被赋予新的内涵,一些新兴节庆蓬勃发展,一些外来节庆越来越流行,一些从属于会展业的专题节庆被创造,一些时代主题以节庆的形式被命名……参与节日、消费节日、享受节日是现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在这样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节庆活动的功能和价值也发生了变化,从以往的娱乐、祭祀、交友转向服务于文化消费,经历了一个从节庆文化到节庆经济,从节庆经济到节庆产业的发展过程。节庆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地方文化形象建设、文化品牌打造和文化产业发展方面起到全新的作用。顺应这一趋势,实现节庆产业的可持续和科学发展,能够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保护民族文化多样性、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实现相关国民经济建设的增长,为实施对外文化贸易战略服务。一、节庆活动的功能节庆活动是一个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孕育、形成、发展、衍化的,这正如一个民族的文化形态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一样,一些消失了,新的又不断涌现了,但不变的是这个民族千百年来凝聚而成的民族精神和民族特质。节庆活动与人类文明起源同步。最早的节庆以祭祀为主要目的,有固定节期和相当规模的祭仪就可以演化成节日,而原始崇拜、迷信与禁忌是节庆活动产生的思维根源。另一方面,人们凭借对天文、历法、数学等知识的逐步增长,产生了一系列岁时祭祀、岁时歌舞、岁时农事、岁时庆典、岁时禁忌和岁时饮食,从而发展出祭祀天地日月、山河林木、飞禽走兽等世间万物神灵的节日,同时也发展出很多用以表达怀念祖先、寄托思念、企盼团聚等情感的节庆。随着宗教的产生和发展,很多宗教节日也相继出现并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总的来说,构成早期节庆活动的主要因素有两个,即原始信仰和节气系统。随着历史的演进,时间的流逝,人类节日文化的内涵也从单一逐渐走向多元。节庆活动从远古到现实以致未来都是人们进行生产生活,寄托精神,表达欢乐,沟通天地人神的理想化活动。早在人类文明开始之前,满足了温饱的人类祖先就会聚集在一起,用声音和肢体表达情感,即使缺乏食物保障,人们也会群聚祭祀天地鬼神,吁求自然的眷顾。节庆活动首先是一种文化活动,具有认识、传播、教育、审美和娱乐功能,人们在节庆活动中获得知识、技能、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并掌握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从中获得愉悦和放松,为社会创造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精神文化活动。节庆活动还是人们社会生活中加强沟通,进行交流的重要生活方式,是一定族群中所有成员共同具有的认识、思想、信仰、价值的体现。反映了族群中每个成员对周围世界以及族群本身的认知体系,反映了该族群的利益取向和价值取向,为节庆的集体行为提供合理性和必要性的文化认知。因此,节庆活动能够把单个的分散的社会个体集合起来,形成一种共同的社会文化氛围,进而演化成一种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使社会成员中的个体获得文化归属感。节庆是社会遗传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人类文化和文明的重要积淀和文化再生产过程。节庆中所蕴含的思想、知识、精神、情趣、信仰,会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重复节庆活动,通过节庆中的祭祀和仪式,传递来自远古祖先的信息,也传递人类一代代积累的文明成果。节庆活动还需要有特定的仪式,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形式加以固化和表现。节庆活动一定有鲜明的主题和活动内容,活动的对象是广大的公众而不是个人。不同的节庆活动根据自身的内容和主题有确定的周期。节庆活动不同于日常活动,它能够带给公众超越常规的体验。节庆活动还有特殊的仪式典礼,用以传达特殊的文化信息。总之,节日是具有特殊意义、特殊活动内容的日子,并且以年度为周期,循环往复,周而复始。节庆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传统民间节日功能也正在经历巨大变化,已经由原来的娱乐功能、管理功能、沟通族群体内部情感的功能、精神寄托和补偿功能演变为当下经济功能的增加和原有一些功能的慢慢弱化。节庆文化蕴含在节庆活动的深层,具有潜在性的特点。节庆文化是以文化活动、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和文化氛围为主要表象,以民族心理、道德伦理、精神气质、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为深层底蕴,以特定时间、特定地域为时空布局,以特定主题为活动内容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是社会文化的重要分支,是观察民族文化的一个窗口,是研究地域文化的一把钥匙。节庆文化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始终处于一个发展和变迁的过程当中。节庆文化在当下的主要变化表现在:参与者群体的变化,节日内容的调整、增减、创新,新的节日层出不穷等方面。文化的变迁总是先从表象的形式开始,最终触及深层的文化观念。当代节庆文化的变迁反映了人们在新的民族生存环境里与新的时代氛围下对民族节庆文化做出的新阐释,也是民族传统节庆文化为适应新的现实生活而做出的积极回应。节庆活动具有文化和经济的双重属性,其文化属性表现在能够满足人们求知、求美、求乐的欲望,实现欣赏价值、审美价值和认识价值的总和。节庆活动的经济属性在于它能够向社会提供文化性消费,通过对节庆资源的利用,实现经济产出并逐渐形成节庆产业经济。二、生、发展、变迁的背景下的同步观察世界各民族的传统节庆活动的产生和形成,都是与这个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以及娱乐方式紧密联系的。考察节庆活动,不能离开具体的民族、具体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时空条件。将节庆活动置于整个族群发生、发展、变迁的背景下予以同步观察,侧重于节庆活动的传承与变异所反映的文化变迁信息以及深层的文化心理和族群意识的嬗变,可以再现一个动态的、活生生的节庆文化世界。同时要深层考察这个民族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自然、人文、地理环境,考察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地理地貌形态,生物圈分布以及气候条件等自然状况下生存的族群所在特定地理环境下形成的特殊文化形态。世界各地的节庆活动花样繁多、内容丰富,每一个节庆活动的文化色彩也有其独到之处,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将节庆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就我国而言,可从节庆活动形成的民族构成与其生存环境关系和节庆活动产生的功能性作用两大类别来进行划分。1.民俗活动的需要(1)农耕民族的节庆活动。这是我国节庆活动的主题,因为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耕民族是我国民族的主体。农耕民族的节庆活动包括所有与农事劳作、节气变化有关的祭祀、欢庆、娱乐、交友活动。这类节日历史悠久,涉及地域广阔,具有深厚的民族与民俗文化底蕴。春天有元旦、春节、元宵灯节、填仓节、立春节、中和节、春龙节、清明节等节日,在这些节日里,人们要围绕一年的开始和新春的特点,一家团聚、舞龙观灯,尽情欢庆新年的到来,还要洒扫庭院、驱除害虫,准备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农耕播种。夏天立夏节、端午节时,人们品“三新”、吃“补食”、饮雄黄酒,借助自然所提供的各种应季食物,以安度酷夏、消除邪恶。秋天立秋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接踵而至,沉浸在丰收喜悦之中的人们,“乞灵巧”、“抢秋膘”、赏秋月、玩秋菊、登高辞青、采茱萸,庆贺丰收、告别花草。严冬来临,冬至、腊八、小年、除夕让人们忘记了寒冷,送灶、祭祖,欢欢乐乐地团圆守岁,品味着“田增五谷人增岁”的农耕喜庆。(2)滨海滨湖择水而居民族的节庆活动。我国有众多大河、大湖和漫长的海岸线,择水而居的民族,靠水吃水,因而形成了其独特的“水文化”内涵的节庆活动。滨海滨湖择水而居的民族在独特的文化生境中孕育出不同的节日文化,包括祭祀水神、鱼神,祭祀海洋、湖泊、江河,对舟楫、龙王、龙舟的崇拜等一系列与水有关的节庆活动。一些滨水而居的民族,很早就有了认识、利用、开发江河湖海,调整人与水的关系,在开发利用江河湖海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观念、思想、意识、心态和认知,由此衍生出内容丰富多彩的法规制度、衣食住行、民间习俗和节庆活动。沿澜沧江居住的傣族每年要举行流传了千年的“旱黑”,即龙舟竞赛和祭祀龙舟活动。大理洱海之滨的白族人,每年要定时举办开渔节,在盛大隆重的仪式之后,人们才开始一年的捕鱼劳作。浙东地区把祭祀妈祖作为一件盛事,每年都要举行妈祖赛会。福建等沿海地区,每当渔民出海,妻儿家人总要在码头相送别,渔民们要放鞭炮、喝酒以壮行。围绕特殊的生产方式,人们也创造出与之相关的码头锣鼓、鱼灯会、渔民秧歌、渔家龙灯、渔工号子等文化事象以及“三月三,踏沙滩”、“妈祖赛会”、“六月六迎神赛会”、“七月半放水灯”等特色节庆。(3)草原马背民族游牧的节庆活动。我国北方和青藏高原许多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是与中原和南方农耕民族相伴生的兄弟民族,其特殊的草原文化内涵形成其独特的“游牧民族文化节庆活动”。牧业生产是这些民族主要生产活动方式之一,当地居民在游牧生活中创造了与之相应的节日文化。诸如拉萨地区的赛马节、雪顿节、逛林卡节,呼伦贝尔的兴安杜鹃节、那达慕大会、米阔鲁节、伊额慕节、瑟宾节、篝火节、猎民定居节等具有强身健体和竞技意味的节日。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这就说明民俗对自然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和选择性,有什么样的自然环境,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民俗文化。居住环境、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不同,往往导致某一地区的人们所传承的民俗也不同。而节日习俗也具备了鲜明的地域色彩,不同地域的节日有着自己地域的特色,既有不同的地理、气候、生活方式、生产模式等诸多因素造成的差异,又有着这一节日在传播、采借和与其他地域和文化接触、互化过程中的差异。2.文化节庆活动(1)与农事活动相关的农业生产性节庆活动。云南西双版纳基诺族的祭茶树神节、南方许多少数民族的开秧节、尝新节、祭龙、祭山、祭水等,都属于这一类型的节庆活动。(2)与商业贸易交换相关的商贸性节庆活动。白族的三月街民族节、蒙古族的那达慕等,都是与商贸活动相关联的节庆活动类型。(3)与福祐驱邪保平安相联系的节庆活动。彝族的火把节、白族的“绕三灵”、福建沿海一带的妈祖节、汉族的“七月半”鬼节等。(4)与礼佛祭神相关的宗教性节庆活动。陕西黄帝陵祭祖大典、云南鸡足山的朝山会、云南梅里雪山的转山节、拉萨的晒佛节等。(5)与纪念名人英雄相关的纪念性节庆活动。曲阜孔子文化节、云南巍山纪念南诏始祖的“彝族祭祖节”、大理洱海纪念白洁夫人的“捞尸会”、全国纪念屈原的端午节等。(6)与寄托情感方式相关的追思缅怀性节庆活动。“情感营销就是把消费者个人情感差异和需求作为企业品牌营销战略的情感营销核心,通过借助情感包装、情感促销、情感广告、情感口碑、情感设计等策略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节庆活动自然也不例外,依托节庆活动的文化情结和文化传统利用其进行情感营销,是一种很好的营销手段。清明节、七夕节、中国梁祝爱情节等都属于这一类型。(7)近年来从推动地方经济出发,推动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的各类经贸文化节庆活动。大连服装节、青岛啤酒节、云南罗平油菜花文化旅游节、云南瑞丽的中缅胞波狂欢节、宁海徐霞客开游节等。(8)与某种文化艺术方式塑造城市或地方形象的节庆活动。这类节庆文化活动以文艺演出为主。如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国金鸡百花艺术节、北京国际音乐节、哈尔滨国际冰雪节、昆明国际文化旅游节等。(9)与国际会展为主题的会展性节庆活动。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杭州西湖休闲博览会、昆明国际旅游交易会等。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现有的各类节庆大约有近万个,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一笔巨大的节庆文化资源。资源是一个动态的概念,狭义的资源是指资财的来源,一般指天然的财源。从广义上说,资财、财富的来源实际上包括来自于自然界赋予的自然资源,也包括人类社会人的劳动创造的各种资源,包含了一切社会、经济、技术因素。所谓文化资源就是人们从事文化生产和文化活动所利用和可资利用的各种资源。从内涵上看,文化资源不仅是指物质财富资源,同时也是精神财富的资源。既有动态的文化活动形式,也有静态的文化活动成果,可以投入到生产过程中创造财富。将丰富的节庆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改造,使之为地方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服务,是节庆资源向节庆产业转化的必然途径。三、节庆活动的经济属性转变了节庆活动和节庆文化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节庆活动中孕育着节庆文化,节庆文化是节庆活动的深层内核。节庆活动有一定的时间段,有流动的人群参与,有特定的文化空间,处于流变过程当中。节庆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域范围内表现特定族群的思想、认知、道德、信仰等观念文化内容,是抽象的文化观念。节庆活动和节庆文化都可以视为一种文化资源。英国古典进化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泰勒认为“文化或文明,就其最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个复合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这些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节庆资源是文化资源的一部分,可以据此发展相应的节庆产业,实现一个节庆文化向节庆产业发展的过程。丰富多样的节庆文化资源是节庆产业发展的基础。任何一个产业的崛起和发展,都与资源的开发利用密切相关。文化产业的崛起与发展同样离不开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文化资源与其他经济资源一样,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相对于人们的需求来说总是稀缺的,节庆资源还具有区域性、多样性、季节性、稳定性、短期性、敏感性的特点。这就有一个如何使有限的文化资源得到合理配置的问题。通过文化资源的市场配置和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相结合,建立以政府引导文化市场,调节文化资源的配置模式。这种配置模式使市场机制与国家宏观调控的功能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各自的短处能得到相互弥补,从而实现稀缺文化资源充分,合理和有效的使用。节庆活动并不能天然地成为节庆产业,在现代产业规模化发展之前,节庆活动虽然有一定的经济因素,但不能称为完全意义上的产业。我国的节庆产业是伴随着文化产业的逐步推进而渐渐浮出水面的。1985年,在国务院办公厅批转的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的统计报告》中,文化艺术被纳入第三产业范畴,第一次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体系中获得了“产业”的身份。但是,对“文化产业”的研究是从对“文化经济”的研究逐步过渡过来的。研究文化经济学是由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在1985年的上海文化发展战略研讨会上首先倡导的。1991年国务院批转了《文化部关于文化事业若干经济政策意见的报告》,正式提出了“文化经济政策”这一概念。1993年11月14日,文化部召开了部分省市文化产业座谈会,与会者从概念界定,产业政策、产业规划、人才培养和市场机制等方面较为系统地探讨以文化产业为对象的若干重大理论问题。此后全国日渐形成了一股文化产业研究热潮。1992年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正式把文化产业列入第三产业,把文化部门由财政支出型部门定位为生产型部门。由此正式确立了文化部门的产业属性。节庆活动的经济属性也由此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以办节的形式推介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经济与整体对外宣传形象,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加速发展的地方节庆经济,这种“以节招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经济发展模式,在相当长的时期在全国范围内铺张开来,初步形成产业发展的雏形。尤其是在经济发达的沿海省份的广大地区,几乎形成了一种县县有节庆的“节庆热”,同时也成为经济生活中一种喜忧参半的“时尚”。这种经济性节庆活动层出不穷、愈演愈烈及其鱼龙混杂的状况,虽然带来一些产业发展的契机,但是也出现了诸多问题,面对节庆产业的这一发展现状,不但需要运用行政手段进行引导和规范,而且需要学术界从理论上予以高度关注。节庆文化不能等同于节庆产业,文化资源可以开发利用,但不是所有的节庆文化都可以拿来“卖”的,这一点毋庸置疑。节庆文化中的精神实质,很难物化地变成产品或商品;不可否认有的节庆活动的外在形式是可以转化为物化的经济效益,是可以转化为节庆经济,进而发展为节庆产业的。只有弄清楚节庆文化、节庆产业与文化产业之间关系问题,才能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更好地将资源转化为产业,促进产业的科学和可持续发展。节庆产业是文化产业,它与文化产业的关系就是孙子与爷爷的关系:文化产业(爷爷)——会展产业(爸爸)——节庆产业(孙子)。考察与节庆产业密切相关的现代经济性节庆活动,可以对当下的节庆产业做一个基本的梳理。就新兴的各种经济性节庆活动来看,可以区分为不同的类型。从主办者身份来看,可分为官办、民办、官民联办的节庆;从组织形式来看,又可分为独办与联办的节庆;从举办地点来看,还可分为本地节庆与异地节庆;从节庆形式来看,可以分为改造传统节庆和创新型节庆。这些具有节庆产业特征的经济性节庆活动根据其节庆内容来看,有以下几类:(1)以地方工农业产品为特色的节庆。如辽宁的大连国际服装节,云南普洱市的普洱茶节,广东的佛山陶瓷节,惠州数码节,东莞家具节,湛江珍珠节,浙江的绍兴黄酒节,东阳木雕节,山东的青岛国际啤酒节,淄博陶瓷琉璃艺术节等。(2)以地方物产为特色的节庆。如湖北汉南甜玉米节、北京大兴西瓜节、云南丘北辣椒节、石屏杨梅节、漾濞核桃节等。(3)以地方自然景观为特色的节庆。如云南师宗千花会、罗平油菜花节、浙江的中国国际钱塘江观潮节等。(4)以地方人文景观为特色的节庆。如凉山彝族火把节、云南剑川石宝山歌会、楚雄彝族的赛装节等。(5)以地方历史文化背景为特色的节庆。如山东的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聊城国际聊斋文化旅游节、云南建水的孔子文化节、中国(宁海)徐霞客开游节等。(6)以生产经营活动为特色的节庆。如云南孟连的娜允神鱼节、大理洱海的开海节、山东聊城的蔡伦造纸节等。(7)以休闲娱乐活动为特色的节庆。如傣族的开门节(出洼)、怒江的情人节、浙江宁海的平阳武术节等。(8)以艺术特色为主的安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中国长春电影节、中国(湖南)金鹰电视艺术节、中国(天津)书法艺术节等。(9)专业性较强而民众参与性较差的节庆活动,如一些大型的国际电影节、北京中关村电脑节、杭州动漫文化节等。这些节庆活动地区性非常强,是在目前市场经济发展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为发展本地区经济应运而生的。不需掩饰,这类节庆活动目前具有鲜明的经济利益目的,多以本地区名胜古迹、名特产品命名,通过风味产品品尝、风景名胜观赏等地方特色文化的展现,实现其商贸洽谈、资源开发、吸引投资、开拓市场等经济目的,从而取得文化、旅游、商贸、生产等多方面相互推进的综合经济效益。这类节庆活动创办目的是以地方特色文化为基础,发展特色经济,从而带动和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四、带动经济发展、提高节庆活动效应节庆产业可以促进城市硬件建设、推进城市文明建设、提升城市品牌形象、为城市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拓展节庆活动的带动效应。人们呼唤着比较优势凸显、市场运作规范、民本思想浓厚、经济主题鲜明的经济性节庆活动。创新型的节庆活动和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传统节庆活动是节庆资源向节庆产业转化的两个最佳途径。1.创新型节庆产业发达传统节庆活动和节庆资源并不能自发地形成节庆产业,地方文化品牌的建立和城市文化的营销也需要创新节庆活动,创新型的经济节庆活动具有巨大的示范效应和产业带动价值。2005年11月,由国际节庆协会(IFEA)同中国商务部、中国节庆协会、北京市政府、经济日报等多家单位联合,从全国近万个节庆中评选出“IFEA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十大节庆活动”,其分别为:北京国际旅游文化节、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宁波国际服装节、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青岛国际啤酒节、潍坊国际风筝节、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和平遥国际摄影展。以及节庆中华协作体2009年所评出的“节庆中华”十佳奖:宁波国际服装节,中国杭州西湖国际博览会,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中国拉萨雪顿节,中国·呼和浩特昭君文化节,中国(晋中)社火节,河南省洛阳牡丹花会,中国·盱眙国际龙虾节,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青岛国际啤酒节。这些,除极少数为传统节庆外,大都属于创新型节庆的范畴,这充分说明节庆活动的创新并形成节庆产业的态势起来越来越明显。20世纪末,查尔斯·兰蒂提出了文化产业的五个阶段性环节,即创意的形成,文化产品的生产,文化产品的流通,文化产品发送机构和最终消费者的接受等。只有适应新的历史条件通过创意、生产、流通、发送、消费的现代节庆,才具有巨大产业价值和文化辐射力,才能实现节庆产业产品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双重效益。创新型节庆产业较为发达的地区主要是经济发达、节庆活动丰富多彩的沿海及东部地区。据调查,在广东、浙江、山东、江苏、辽宁等五个省份所辖的全部75个地级市以及浙江、山东、江苏三省的全部196个县(市)当中,62个城市有自己的创新型经济节庆,办节率为83%;在被调查的196个县(市)中,有145个县(市)定期举办创新型经济节庆,办节率为74%。仅2002年一年,全部被调查的271个市、县共举办了265个经济性节庆,平均达到每个市、县有一个节庆,其中还有不少市、县是一地多节。这些节庆不仅为当地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在招商引资、产业发展方面获益颇丰,在地方文化品牌打造方面也探索出有效途径。以江苏盱眙龙虾节为例,藏在深山人未识的盱眙,借助于中国龙虾节的威力,几乎是在一夜之间,成为长江三角洲无人不晓、妇孺皆知的江苏名县。从2001年至今,盱眙已成功举办八届龙虾节,龙虾节规模由小到大,从造势到聚财再到文化品牌的塑造,进而跃升为国际龙虾节,形成了席卷大江南北的“红色风暴”。在龙虾节的推动下,盱眙不仅形成了拥有15.6万亩养殖面积、年市场销售(集散)龙虾60万吨、10万人就业、20亿元产值的庞大龙虾产业,同时还带动了调料、饲料、甲壳素等延伸产业的发展,已成为盱眙县乃至全省以节庆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样板。2002年盱眙中国龙虾节期间,在组织者举办的经贸洽谈会上,他们共赢得了48个在当地落户的签约项目,合同引资额为3.29亿元。其中工业项目40个,合同引资额达到2.72亿元。该县15平方公里的工业开发区,自2002年初开园以来,已有122个5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落户,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已逾20亿元。由此可见,成功的创新型节庆其产业价值是巨大的,产业的辐射效应也很广,能够延伸相关产业上下游的产业链,实现产业价值最大化。2.节庆旅游促进地方品牌与形象的确立节庆旅游是以某种具有鲜明主题的公众性庆典活动作为旅游吸引物而开发出来的一种现代新型旅游产品,因其对提高区域的知名度、传播区域文化、塑造区域旅游品牌、促进对外经济合作、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对节庆旅游的研究愈来愈受到国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节庆旅游通常含有多种旅游项目事件,包括节日、庆典、地方特色产品展览、交易会、博览会、体育比赛等具有旅游特色的活动或非日常发生的特殊事件。节庆旅游是推广目的地形象、传播区域文化、塑造区域旅游品牌、促进对外经贸合作、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人们提到慕尼黑,就会联想到盛大的啤酒节;提到嘎纳,就会联想到电影节的盛典;提到奥斯卡,就会联想起美国的洛杉矶;提到奔牛节,就会联想到西班牙;可见节庆文化已经与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品牌紧密相连。而一个地方品牌和形象的确立,将直接有助于地方旅游业的发展,进而形成节庆旅游,产生有巨大辐射作用的节庆旅游产业。节庆旅游适于在中西部一些节庆资源丰富,自然风光优美,保留有较多地方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区域实施。人们在领略神奇秀美的自然风光的同时,能够体验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参与各种各样的民族狂欢节庆,获得不一样的旅游感受。最近10年,以云南、贵州、四川、广西、湖南为代表的省份在节庆旅游打造和发展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云南少数民族众多,25个世居少数民族均有众多独特的民族节庆,一些大的民族节日如傣族的泼水节、景颇族的目瑙纵歌节原本就是跨越国境的盛大节日,在中国——东盟战略中,云南作为面向东南亚、南亚的桥头堡,其节庆旅游产业更是推动了国际国内游客的广泛参与,与云南的旅游业一起获得长足发展;广西发掘壮族文化,在传统壮族歌圩的基础上,打造了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并与“中国——东盟博览会”合并举行,为广西带来前所未有的旅游热潮,促成了广西第四个“旅游黄金周”,带来了最直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五、科学规划现代节庆活动,突出现代意识节庆文化资源在商业性的活动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节庆与旅游、经贸的结合使节日文化得到宣扬、保护和挖掘,稀缺性、独特性的节庆文化资源成为经市场配置后进入文化产业的优质资源。当然,文化产业的市场机制有种种缺陷,市场调节具有短期性,滞后性和不确定性,在某些领域,市场调节是无效的。纯粹的市场配置资源,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第一,也必然会给特殊的文化市场配置特殊的文化资源形成很大的缺陷。从而造成节庆产品结构单一、集中,节庆文化商品和节庆文化服务的价格失衡,节庆文化环境产生污染和破坏、节庆文化生产行为短期化。一些地方政府把九君(斤)老太打扮成时尚少女,使传统节庆变味与缺失,使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丧失,这样一些做法已经受到人们的诟病,没有市场基础和文化基础的节庆产品必然不会长久。与此同时,许多传统节庆存在的前提条件早已不复存在。要做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物联网时代的网络安全技术及管理策略
- 3 桂花雨(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 2023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2章 一元二次方程2.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2.2.1 配方法第3课时 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 (新版)湘教版
- Unit 6 Food Lesson 1(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精通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001
- 2025房地产委托合同书范本
- 2023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十四章 圆24.2 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24.2.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第3课时 切线长定理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001
- 2《我爱我们的祖国》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 Unit1 Making friends Part C Make a mind map of making friends(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2《我是什么》(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 2025关于招标合同的报告
- 2025年上海用人单位劳动合同(4篇)
- 二年级上册口算题3000道-打印版让孩子口算无忧
- 新疆乌鲁木齐地区2025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监测生物学试卷(含答案)
- 卫生服务个人基本信息表
- 高中英语北师大版必修第一册全册单词表(按单元编排)
- 新教科版科学小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苗圃建设项目施工组织设计范本
- 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学校食品安全举报投诉处理制度
- 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 含解析
- 北师大版八上《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