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日本人口结构变动及其对人口变动的影响
在过去的20世纪,日本成为世界上继续执行的第二个经济国家,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快速人口变化。少子化(出生率低)问题,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此后日趋突出,严重困扰着日本社会。出生率低下,不仅仅是人口结构的问题,同时也是社会性问题。本文就日本出生率的变化及其原因,社会各界所采取的对策进行分析。一日本人口结构及社会经济的基本现状,其也基日本人口与其他发达国家一样,经历了高出生率到低出生率的过程。据厚生省“人口动态统计”,在战后初期出现了出生率急剧上升的状况。1947年达到顶峰,为34.3‰,这就是所谓的“婴儿出生高峰期”,新生儿大约为270万人。5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的平均出生率分别为20.9‰、17.5‰和17.7‰。80年代以后出生率大幅度下降,1980年为13.6‰,1985年11.9‰,1990年10.0‰,1995年9.6‰,2000年降为9.5‰。由于出生率下降,人口增长率也呈下降趋势。1980年人口增长率7.8‰,1990年为3.3‰,1世纪之交已接近零增长,为1.1‰。2从总和生育率来看,战后初期日本妇女的总和生育率为4.32,70年代降至2.14,90年代初降到1.50上下。1999年降至1.34。一般认为,为维持人口的稳定,总和生育率必须达到2.1。由此看来,日本的总和生育率已低于人口再生产所需的数值,也就是说,生育水平低于人口的替代水平。日本人口出生率低,儿童人口占总人口比率的逐步下降,严重困扰着日本社会。据日本厚生省的社会保险人口问题研究所1997年预测,日本的人口出生率这样低水平持续下去,人口缓慢增长的势头可以延续到2007年,之后人口总量将从增势转为减势,这意味着日本将进入“人口减少社会”。日本人口的持续低速增长,对日本人口结构及社会经济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1)1对消费市场、行政需求的影响。出生人口减少的同代人,作为消费者对市场、行政的需求缩小。譬如,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升入小学、初中、高中的人数逐年减少(并非入学率低)。另外需求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主要特点是从日本国民对物的需求减少,即“硬需求”下降,转向对服务需求的增加,即“软需求”上升,这就需要社会机构重组;(2)2劳动力资源不足和劳动人口老化。随着出生率的下降和人口老龄化的推进,劳动适龄人口规模缩小,其年龄结构趋于老龄化,由此造成劳动力短缺、劳动力负担沉重、劳动力老化和劳动生产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劳动力资源供求平衡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之一。劳动适龄人口规模和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势必从各个层面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3)3新生儿减少,老人长寿,突出了日本人口老化问题。出生率低,对儿童的抚养负担减小,相反对老人抚养的负担加重。随着老年抚养比率的上升,严重挑战着原有的养老保险制度,这就需要国家稳妥地解决好养老保障体制问题。为了使劳动力人口为老年人口提供的养老金收支平衡,就得提高在业人口的养老金份额;(4)4对日本总人口及人口结构的影响。由于人口出生率逐步下降,所以由日本人口各年龄组组成的传统人口锥形分布也在发生着变化。战前人口典型的结构是,大批人口都是14岁以下的儿童,以此组成了广泛的基础,而如今这种结构业已消失。到1965年,日本的人口锥形分布已经变的有点吊钟形,这是因为儿童人口有了比较明显减少的结果。就各年龄组而言,1985年儿童(0—14岁)占总人口的22%,而成年人口(15岁—64岁)为68%,老年人口(65岁以上)为10%。而到1996年,儿童人口下降为15.6%,成年人口比例略升,为69.3%,老年人口上升至15.1%。3据总务厅统计,截止到1998年4月,不满15岁的人口又在下降为1918万人,比1997年减少33万人,更比1996年减少50万人,占总人口的15.2%。从数量和比例来看均刷新战后最低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儿童人口所占比例低于美国的21.8%,法国的19.2%,德国的16.3%。二婚姻年龄及独身人口的增长日本人口出生率下降的原因在于:结婚适龄人口初婚年龄的上升(晚婚);独身人口增加(非婚);已婚夫妇少生或不生子女等因素。1、提高女性自身生活水平的原因人口婚姻状况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婚姻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其人口总体发展的态势,是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问题。从日本厚生省统计情报部《人口动态统计》调查来看,日本人平均初婚年龄从1950年男25.9岁、女23.0岁,上升到1996年的男28.6岁、女26.7岁。而25岁—29岁的未婚单身女性所占百分比增长了,从1965年的19%,上升到1996年的50%弱。日本女性晚婚化一方面引起“有配偶率”的下降,另一方面引起“有配偶出生率”的下降。据统计表明,日本女性生第一个孩子的平均年龄在27.9岁。女性生育的终点年龄不变,晚婚导致女性生育期的缩短。日本女性晚婚的原因之一是高学历化。在日本,男女受教育机会均在不断地扩大,这种变化是明显的。60年代,日本适龄女性接受大学(包括短期大学)教育的只占5.5%,70年代中期上升到32.5%,男女生入学率的差距迅速缩小,90年代女生的入学率开始超过了男生。而到90年代末几乎半数适龄女性可以进入大学学习。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1990年只有7个国家女性大学入学率超过男性,,可见日本女性的受教育水平很高。由于接受大学教育,不可能在20岁出头结婚,待大学毕业后才可进行。日本女性晚婚的第二个原因是,从事薪金职业女性的增加。以往日本女性结婚与否是构筑自己生活的关键。对于大多数女性来说,要想通过不结婚得到经济上的稳定,社会的信用,精神上的安定很困难。因此,不管愿意与否,不得不选择依赖男性的生活方式。70年代以后,受西方女权思想和妇女解放思潮的影响,作为社会性变化之一的是女性高学历比及女性白领增加。由于大多数的年轻女性能够接受较高教育,这有利于提高其社会地位,改善其就业(尤其是雇用机会的扩大)。另外,女孩子升入四年制大学比例逐年上升,而且选择的专业从以往集中于文学部、教育学部,向法律,经济和理工学部扩展,这样一来,更促进女性与高收入职业结缘的机会。女性自身因有一定的经济独立性以及通过参加社会、工作实现自我的机会增加,因此,结婚已不再是人生道路上唯一可择的生活方式。另外,在日本结婚对当事者双方各有不同的得与失。对一个男人来说,增加了其在工作上更能发挥能力的条件,提高其社会信用度。而对女人来说却恰恰相反,是拖后腿的主要原因。从单身到结婚,无论对男性还是女性,都是一种地位角色的改变,也是一种家庭责任的改变。对结婚后的男性,劳动参与的影响可能不大,但对女性而言,婚否则显得较为重要。因为在传统的家庭角色分工上,女性仍是家务工作的主要承担者。随着孩子的孕育和出生,已婚妇女的劳动参与会产生明显的改变,会因子女和家庭的缘故暂时退出就业岗位。然而,生育期间的工资没有保障,生育后是否能返回原来的岗位也不一定。在女性晚婚者中,既有积极的未婚主义者,也有消极的未婚选择者。消极未婚选择者主要是因为“想结婚”,但理想的人选还未出现”,因等待理想人选的出现而延误的婚期,而求自我发展。1994年经济企划厅进行的一项问卷调查中,二三十岁年轻女性中有半数回答赞成不结婚人的生活方式。当问及理由时,她们回答:“人类的幸福不仅仅在于结婚”,“想自由地使用金钱和时间”,“不想被约束,想自由自在地生活”。她们的这番话,表明了相当一部分日本年轻女性的心态,对于独身生活方式的接纳,表明她们在婚姻问题上态度的变化。此外,还有一部分人想结婚,但一想到婚后沉重的家务负担、艰辛的生活、恶劣的住宅条件等,便打消了结婚的念头。另外还有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现象是独身人口的增加。据日本人口问题研究所所做的统计,1950年日本男性终身未婚率为1.46%,女性为1.35%。从70年代开始,保持单身永不结婚者所占的比例逐渐增长,1990年男性上升到5.57%,女性上升到4.33%。41995年男性又上升为9.07%,女性为5.28%。2、提高子女素质是更好地为家庭发展的必要一环导致出生率下降结果的这一人们意识和行动的变化,与其背后的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紧密相关。战后日本度过了初期的艰难阶段后,社会的生产和生活逐渐步入正常轨道。随着经济的的高速发展,日本人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迅速的改善和提高,医疗卫生条件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在这种背景下,婴幼儿死亡率大幅度下降,据统计资料表明,1943年出生的新生儿有225.4%万人,死亡19.5万人,死亡率为86.5‰。1995年出生的新生儿有118.7万人,死亡5100人,死亡率为4.3‰。150年间,婴儿死亡率下降了82个千分点。随着婴儿死亡率的下降,为达到一定的家庭规模所需的生育数量也随之减少。从质向量的转变是影响生育率的因素。生育动机源于生育需求,生育需求又受生育观念(也称生育文化)的影响。传统的生育观念反映的不仅是生育问题,还涉及到许多诸如家庭经济发展、养老等问题。战后随着产业革命产业结构从农业为中心向以重工业为中心转变,人们特别是年轻人纷纷离开农村进入城市,以及家族制度被废除,导致家庭共同体的解体。战前的家意识、家业延续、重视纵式的亲子关系等家族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家族规模逐渐缩小,某些传统的家庭功能已经被其他组织形式所取代。尤其是首要的经济功能已经进入工厂、商店和办公室。孩子对于家庭已不再是一种经济财富,对增加父母的收入和改善物质生活所作的直接贡献逐渐减少,特别是在城市化的日本,甚至会变成负值。然而,随着实际收入的增加,父母从其子女的成长中所获得效用或满意程度会随之增加,因此,人们不再增加子女的数量,而是更加注重提高子女的素质。这体现为加大对孩子的投资,比如教育投资。父母教育子女能受到更好的教育,只有在子女数相对较少的情况下,这一点才有可能实现。于是发生了从孩子是劳动力、家庭继承者,必须从量上给予保证,向少生提高孩子质量的转变,既质量取代了数量。养育子女的成本也是影响生育率的一个因素。当一个家庭从一个孩子身上获得的收益高于这个孩子带来的成本时,他们就想要生这个孩子,反之,他们就不要生或少生。对于日本人经济负担最重要的要算购置住房和子女教育费。据统计资料表明,在日本把一个孩子培养到大学毕业,需要父辈一生所得的十分之一以上,大约2000万日元左右。5养育子女需要如此高的成本,从而使许多夫妇不敢多生孩子。而相当多夫妇的终生生育期望为三人,但据厚生省调查表明,从70年代末至今,夫妇拥有三个孩子的约占已婚夫妇的25%,两个孩子约占60%,一个孩子的约占10%。大部分的夫妇生育1—2个孩子。那么,未能达到期望生育子女数的原因,首先是孩子的成本问题,其次是心理、身体负担过重,住宅狭小,妨碍工作,希望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等。此外,除上述可计算的成本外,养育子女还必须要有相当一部分看不见的成本。由于妇女教育程度及工资水平的提高,妇女的时间也具有更高的价值。又因为母亲的时间投入是生育孩子的主要成本,为此生育子女的成本也相应提高了。结果是生育率同收入和教育水平间呈负相关。据调查表明,有近40%的拥有职业的在婚妇女感到工作、家务负担过于沉重。日本大多数女性进入劳动力市场主要是由于兴趣需要,其次才是经济需要。因为她们认为,企业等工作场所不仅是劳动的场所,获得经济来源的场所,还成为充实人生和实现人生意义的场所。因此,有46%的妇女认为“结婚后即使生了小孩也尽量继续拥有职业”。然而对于抚育子女期间还要保持她们职业的妇女来说,家庭义务和事业责任所带来的双重压力是非常沉重的。按照传统方式进行家庭任务的分工,妇女在家务劳动中首当其冲,即使是职业妇女。据1996年总务厅“社会生活基本调查”,除去育儿时间,夫妇一天中干家务的时间为:夫妇双方均有职业的,丈夫18分钟,妻子3小时56分钟;专业主妇家庭,丈夫20分钟,妻子5小时56分钟。实际表明妻子就业并未减少丈夫受到的适量的个人照顾,及增加丈夫参与抚育子女、家务劳动的时间,妻子仍然承担着家务劳动和儿童照料的主要责任。身兼家庭主妇、就业妻子两种角色的妻子承担着实质上过重的劳动负担。为此,许多职业妇女结婚后,使用生育控制手段推迟头胎生育、生育间隔及子女数。以此来换取工作和更多的自主。影响人口出生率的还有生育的控制手段。随着计划生育的普及,生育控制手段的提高,青年妇女中一部分人推迟要孩子或少要孩子变的可行。已婚妇女的生育达到了她们所希望的子女数或达到她们所能负担的子女数时,她们便采取了控制手段。推迟生育和控制生育数,不仅减少出生人数,而且代际间隔的时间也在增加,长期看来其后果是人口增长率下降。除上述影响日本人口出生率下降的因素外,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因素,那就是在婚夫妇终身不生育,即DINKS家庭的出现。据日本总理府1998年1月发表的“关于男女共同参与社会的舆论调查”显示,有42.6%的人认为“结婚没有必要非要孩子”,此项调查结果与1992年的调查相比增加了12个百分点。近年来,从主观上不想要孩子和赞成不要孩子的婚姻作为一种可行的非传统的婚姻生活方式越来越被瞩目。日本没有孩子的在婚夫妇所占比例虽然很小,但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这种现象今后看来还有发展的可能。三改革和完善日本的新生儿结构为了解决少子化问题,日本政府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下半期,尤其是1990年以后推出了一系列对策,希望通过这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以解决当前面临以及影响21世纪日本可持续发展中的人口问题。过去10年里政府制定的少子化对策大致如下。首先是1994年12月,由厚生、文部、劳动和建设四省大臣一致同意制定的“关于今后为支援育子施策的基本方向”,简称“天使计划”。该计划自1995年至1999年期间实施。据此,从1995年度开始实施“紧急保育对策等5年事业”(天使计划的一部分)。“天使计划”是政府作为少子化对策提出的最初的综合性政策。其重点包括:(1)1为实现工作、育儿“两立”,完善雇用环境;(2)2充实多种形式的保育服务设施;(3)3为能让育龄妇女安心生子育子,充实母子保健医疗体制;(4)4完善住宅及生活环境;(5)6推进充裕学校教育和充实校外活动、家庭教育;(6)1减轻养育子女而出现的经济负担。政府为推进“天使计划”的实施,由财政拨款60个亿。1999年的“天使计划”业已完成,基本达到了计划目标。1999年12月,政府又继续制定了“新天使计划”。“新天使计划”的内容与“天使计划”基本相同,只是在现已实现的目标基础上,又制定出新的目标,加大力度。1991年3月,日本政府颁布了《育儿休业法》。但此法因休假期间的收入保障没有包括在内等,形成虚设。继而,1995年6月又颁布了《育儿·介护休业法》,在前项育儿休假的基础上,又加上允许男女被雇用者因一定范围内亲属生病等需要照顾的护理假。该法律在育儿休假上规定,当被雇用者因有不满周岁子女提出育儿休假时,其所在单位不得拒绝,同时禁止以育儿休假为理由,解雇当事人。此外还规定带薪育儿休假。所谓带薪育儿休假,并非拿全额的工资,而是根据1994年修正的《雇用保险法》,按育儿休假前工资的20%从雇用保险金中支付。尽可能减少因抚育子女所带来的经济上的损失。此外,政府为了降低日本国民养育子女的成本费,旨在确保养育儿童家庭的生活安定,提高儿童素质。据厚生省儿童家庭局《儿童补贴事业年报》公布的数字来看,政府每年平均要拿出1600亿日元的资金用于此项支付。7日本劳动省自2000年度起,对部分为职工照料孩子和家庭提供方便,制造一个易于妇女边劳动边生育的宽松环境的企业进行表彰。地方政府为鼓励在本地区居住的在婚妇女生育子女,特设’生育奖励奖金”,奖励金额各地不同,有的地区一次性发放20万日元。1994年,在东京都八丈町开始实施“破格生育奖金制度”。凡生第三个孩子一次奖励50万日元,生第四个孩子奖70万日元,生第七个孩子奖300万日元。8政府人口问题审议会委员、中央大学经济学部教授大渊宽指出,解决少子化的问题,不仅有必要修改制度,还有必要改变国民意识。妇女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政策,还需要丈夫在育儿、家务劳动上的帮助。日经连、日商、关经连9等民间团体就曾提倡,“改革男性的意识,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农村荒山租赁合同
- 2024山林租赁合同范文
- 2024建设工程勘察合同范本怎样写
- 2024订货购销合同范本范文
- 2024的广播电视服务合同
- 2024正式的产品代理合同样书
- 深圳大学《油画基础》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阿姨照顾小孩合同(2篇)
- 鱼池合同范本(2篇)
- 初一下学期新学期计划范文(7篇)
- 秋日私语(完整精确版)克莱德曼(原版)钢琴双手简谱 钢琴谱
- 办公室室内装修工程技术规范
- 盐酸安全知识培训
- 万盛关于成立医疗设备公司组建方案(参考模板)
- 消防安全巡查记录台帐(共2页)
- 科技特派员工作调研报告
- 中波广播发送系统概述
- 县疾控中心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实施方案
- 急性心肌梗死精美PPt完整版
-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三菱PLC的交通灯模拟控制
- 物业日常巡查记录表.doc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