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贸易结构的比较研究_第1页
中日贸易结构的比较研究_第2页
中日贸易结构的比较研究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日贸易结构的比较研究

自2003年下半年以来,日本经济出现了恢复的迹象。据内阁府2004年2月18日经济统计速报,2003年第四季度(10─12月)GDP名义增长率为1.7%,折算成年增长率达7%,创下了自1990年泡沫经济破灭以来最高增长率,也远远超过了同期美国和欧盟的经济增长率。在这个过程中,除了日本国内的数码消费拉动内需、设备投资大幅增加外,以“中国特需”为主要牵引力的出口增长成为重要推动力量。本次日本经济出现高增长,主要表现在出口上。从1999年到2003年,日本对中国的出口(不包括香港)占日本全部出口的比重从10.9%上升到18.3%,而同期美国的地位则相应下降,从30.7%锐减到24.9%。日本财务省2004年1月底公布的2003年贸易统计数字指出,2003年日本的进出口贸易额均创下历史最高纪录,贸易盈余时隔3年再次突破10万亿日元。而在过去的1年里,日本向中国(含港台地区)的出口总额已超过了13.7万亿日元,首次超过当年日本对美国的出口总额;中国市场已同美国一样,成为日本恢复景气主动力──对外出口的重要支柱。可以说在推动经济增长的民间消费、民间投资、公共财政、外部需求这四大动力中,只有出口表现特别突出,经济复苏严重依赖外部需求。数据显示,在日本2003年第四季度,出口增长了4.2%,扮演了经济增长主要动力的角色,而相反家庭消费支出仅增长了0.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仍然很有限。在出口方面,2003年日本对美国的出口比上年减少9.8%,但对亚洲出口却大幅增长12.9%。使日本去年的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4.7%,达到创纪录的54.5589万亿日元。中国经济增长强劲,意外地带来了日本经济好景,这是双赢效果。进一步分析日本外部需求的构成,可以看到一个明显事实,这就是日本经济增长对中国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根据日本政府财务省汇总的2003年贸易统计,日本对中国大陆和香港的出口额约为10万亿日元,占日本出口总额约20%;2003年日本对中国大陆的出口为6.6万亿日元,比前一年急剧增加了33.2%,对香港的出口为3.46万亿日元,其中大部分是转口贸易,实际上是面向中国大陆的。所以,对华贸易支撑着日本以出口为主导的经济恢复,这个形势已经越来越清楚,难怪日本共同社在其所发的一篇新闻稿中将标题起为“中国从威胁变成了救世主”。共同社指出,日本过去一直把中国看成是导致国内产业空心化的威胁,而现在中国正成为日本经济的“救世主”。中国2003年的实际增长率达到了9.1%,中国不仅是世界工厂,而且还拥有13亿人口的巨大消费市场,其魅力越来越大。在中国与日本、工厂与市场这4个因素构成的坐标中,日本现地产销,如数码家电等,拉动了内需;中国生产日本销售的,如农产品、生活用品等,被指带来通货紧缩;中国生产中国销售的,如日本的啤酒业等,获益颇丰;日本生产中国销售的,如钢铁、建筑机械、通讯设备等,表现出大幅增长。“中国特需”牵引日本经济复苏,主要表现在第四类的出口增长上。从日本对中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上,可以发现中国对日本钢铁的强大需求占了很大比重,而这又是中国汽车市场强劲发展的直接结果。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2003年中国轿车产量为206.89万辆,增幅达到80.67%,轿车正在迅速地进入普通家庭,汽车时代已经来临。由于汽车需求旺盛,日本向中国出口的汽车用表面处理钢板等板材大幅增加。根据日本四大钢铁公司新日铁、住友金属、神户制钢和JFE2003年上半财政年度的报告,由于中国钢铁市场的带动,四大钢铁公司盈利大幅增加,比上一年同期增长了3倍。日本厂家正将生产线向中国转移。例如新日本制铁已于2003年12月同意和中国顶尖钢铁生产厂家设立合资公司。以汽车为代表的中国需求已经成为日本制造业增长的关键,在钢铁出口的带动下,电子零部件、机床等对中国的出口也大幅上扬。日本对中国经济依赖关系的增强也表现在日本对华贸易额、对华投资及其贸易方式的转变上。在贸易额方面,中日贸易总额已超越1000亿美元大关,这是双方多年来在各领域合作的集成。1972年恢复邦交时中日贸易额仅为10亿美元,30几年后,达到1000多亿美元,这一成绩非常令人鼓舞。从过程上看,中日贸易在前期即从10亿到100个亿还花了较长时间,而增长到600亿、800亿以及1000亿也就是5、6年的时间,特别是近几年的发展很快。因此,1000亿的达成,不只是近几年努力的结果,应该说是中日双方多年来在多领域合作的集成。中日贸易的发展与日本企业到中国投资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通过投资,日本企业将材料、零部件带往中国,同时又把在中国生产的产品返销日本,我们将此称为投资促进贸易、投资拉动贸易发展。在日本也有人将此称为“日日”贸易,即在日本的企业及在中国的日本企业之间的贸易。据统计,在中日贸易中在华的日资企业所占比重约为50~60%。自2003年外国对华投资创出历史新高的同时,日本对华投资也创出新高,有人把日本对华投资称之为第三次热潮,也有人把日本投资浪潮称之为第三波中国热。这也与中国入世特别与中国国内市场潜力以及中国国内市场的开放度有关联。“911”事件后,恐怖主义给世界造成一种沉重的心理负担,而资金总是寻求最安全的地方,在这一点上中国有很大优势,不可否认中国是一个目前世界最安全的投资市场。同时中国也是一个投资回报率很高的市场,有很多已经在中国投资的日本企业正在不断地增资,说明了企业在华盈利状况良好。因为常识告诉我们,如效益不佳企业不会再增资。还有一部分是新领域,有金融、保险、物流,整体上都属于服务贸易范畴,在这一领域目前外资投入并不是太多,今后则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在制造业方面,以中国市场为销售目标的投资也会不断扩大,特别是大企业大项目带动中小企业的进入。由此而言,今后几年日本还会继续保持对华投资的热潮。在贸易形式方面,以前日本普遍采用转口贸易的形式,在中国加工后返销日本,利用的是中国廉价的劳动力,结果导致其国内产业空心化,而现在改为利用中国的市场需求。以日本汽车业为例,近两年来迅速改变了经营战略,加快了与中国汽车企业合资的步伐,这样一方面可以直接从中国强劲增长的汽车市场中获益,另一方面也可以带动本国钢铁、电子零部件等产品出口中国。2003年由于工业产出、出口需求和投资的带动,中国经济增长了9.1%,日本对中国的钢铁出口翻了1倍多。从“中国威胁论”到“中国特需论”,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周边国家的良性影响正在日益显现,尤其是中日两国之间在进出口的结构上不存在明显对立的竞争关系。有学者对中日两国2002年出口到美国市场的10000种工业产品进行过细致比较,发现中日产品的“竞合度”(重复度)为20.5%,远低于中韩之间的41.1%、中台之间的57.1%、中港之间的64.4%,而中国与印尼和泰国之间的出口产品“竞合度”分别高达83.5%和76.1%。所以,从产业分工角度看,中国对日本尚不存在威胁。中国加工出口的大都是低技术、低附加值产品,如纺织品等;日本则主要出口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如半导体等,中日出口重合仅在一部分传统家电上。所以中日之间更多的是一种互补关系,两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对于双方来说都是有利的。随着中国的入世,日本企业非常关注并积极踊跃研究如何利用中国入世的机遇发展自己。由于中国入世,市场开放,关税水平下降,一些商品的进口配额制度取消以及剩余配额商品的配额增加,带动了日本对华出口的大幅增加,由此带动日本设备和零部件出口。在日本与其他国家的出口贸易都处于一种微增或下降的状况下,唯有对华贸易大幅度增长,特别是对华出口大幅增长。因此,中国的发展也为日本扩大对外出口带来大的发展机遇。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