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史学的诞生
一、“人的历史”与“社会”:新史学的设备与本质现在有两种观点。另一方面,它是指在20世纪初建立并发展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作为蓝克历史的对立面,出现了一个新的历史趋势。另一方面,它指的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新历史”的发展变化,也被称为“新历史”。追根溯源,“新史学”是在19世纪末由德国哲学家狄尔泰、文德尔班等作为兰克客观主义史学的对立面首先提出的,然而从实践上真正开始倡导新史学的则是法国学者西米昂、亨利·贝尔和美国学者鲁滨逊、比尔德等人。他们倡导开拓史学研究新领域,加强史学研究与社会科学及认为科学分支的联系与合作,强调历史学与现实的联系,注重史学家的解释功能的发挥。1912年,詹姆斯·哈维·鲁滨逊出版了其史学名著《新史学》,藉此他被称为“鲁滨逊先生派”“哥伦比亚史学派”等,成为美国新史学派的倡导人,他的“新史学”观点于20世纪20年代左右传入中国,对中国史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另外,新史学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者与集大成者还有法国的年鉴学派,1929年,《经济社会史年鉴》(以下简称《年鉴》)创刊成为年鉴学派诞生的标志,同时亦是新史学诞生的标志。年鉴学派倡导“总体历史”观念,其代表人物马克·布洛赫将其名字加上“社会”二字的立意在于,希望年鉴的含义能够涵盖历史的整体,以实现“历史就是整个社会的历史”的用意。年鉴学派的三代学者发表了关于总体史诸多著作,如第一代学者关于地理历史学和封建社会史的研究、以布罗代尔为代表的第二代学者对地中海的研究,以及第三代作者勒华·拉杜里的《蒙塔犹》等,堪称总体史的代表作。按照中国的观念,过犹不及。近二十余年来,新史学过于强调社会学分析与计量方法的使用,正面临成为新教条的危险。于是,史学界的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改弦更张,提出了“新叙述史”概念:强调历史学的主体转变,从研究“人周围的环境”转变为“环境中的人”;历史研究的问题转向“文化与感情”而非孤注于“经济和人口”;以往对历史学发生影响的学科主要是社会学、经济学与人口学,而今则偏重与人类学与心理学;历史研究的对象越来越倾向于对于个体的研究而非单纯注重群体研究;解释历史变化的方式也从单因素、直线式因果关系转变为互为联系的多重因果关系;研究方法注重个体抽样的使用而非传统的群体计量;史料的组织也是越来越注重描述,历史学的性质功能从单纯的科学性转向了文学性。”二、“统一”文化传统,促进了学术的全面发展总体史观是年鉴学派与西方其他史学流派区别的标志,并成为新史学的旗帜。总体史观在西方特别是法国史学传统中有深厚的基础。法国的伏尔泰等曾主张建立一种全面的、普通人的分析式的新型史学。之后的夏多布里昂、基佐和西米昂等倡导“无所不包的百科全书式的总体历史”及“一种分析式的而不是单纯叙述式的历史”,这些理论和主张为20世纪年鉴派挑战传统史学奠定了基础,为新史学发展指明了方向。20世纪以后,以亨利·贝尔和鲁滨逊为代表的西方史家提出了跨学科方法与历史的综合研究相结合,推动了年鉴学派新史学的发展。使得历史学研究领域拓宽,提出在重视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杰出人物的同时,亦要将视野放诸普通人的生活。在史学研究方法上则反对兰克史学的“客观主义方法”,史学研究不再拘泥于罗列史实与史料,而是提出将历史学与人类学、人口学、社会学等学科结合,开展跨学科的综合研究。总体史观、跨学科方法与历史综合研究,是年鉴派史学与传统兰克史学区别的重要标志。马克·布洛赫和费弗尔要求扩展史学研究领域,扩宽历史学家的视野,建立一种“全体部分构成的历史”的主张,这与西方史学传统中的总体史主张一脉相承。总体史理应包括人类的全部活动,是属于人类的、取决于人类的,并为人类服务,发挥表达人类、说明人类的存在、活动、爱好和方式的一切,这成为经济社会史研究的中心思想。年鉴派史学家第二代的核心是布罗代尔,他创立的“长时段”理论对年鉴学派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理论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年鉴派新史学的总体史思想。布罗代尔坚持从整个人类社会的宏观范围去说明总体史,坚持总体史必须研究人类社会的一切方面,甚至包括地理环境、气候等一切与人类相关的领域也是总体史重点关注的领域。但这种企图囊括一切的总体史设想含有不可克服的矛盾,是不可能实现的理想。针对第二代总体史观存在的问题,第三代年鉴学派的学者越来越倾向于专题性、地方性或专门领域的研究。而此时总体史研究的内涵重点不在于根本方向的改变,而是更加注重专门领域研究中的总体化眼光。以《蒙塔尤》为例,该研究范围限定在一个很小的村落中,在多重性的人口和经济系列组合基础上,反映一段历史时期内村落各个层次的生活全貌的整体性。人口与特定的社会文化及文明相联系,人口史的研究也就具有了总体化的意义,脱离了单纯的计量,避免了史学研究的“碎片化”。新史学的发展克服了传统史学的局限,研究领域获得了极大的扩展,题材不断的更新。例如从社会史分离出经济社会史、文化社会史、结构社会史等,从文化社会史中再分离出群众文化史;从广义的社会史中又逐渐分离出城市史、乡村史、企业史、家庭史等等,研究对象细化、交叉化,领域得以拓宽,问题意识得以凸显深化。历史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创生出一系列新的交叉分支学科:如计量史学、心理史学、历史人类学、人口史、生态史、历史地理学等等。新史学突破了传统史学与其他学科的隔绝传统,开创了历史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广泛结合。对历史作深层次、结构性的研究。反对叙事史学,重视研究方法的革新,重视理论概括和解释,力求提高历史认识和解释的准确性。三、新历史的性质和概括(一)时代环境的转变和科学方法论的重构王国维论清季学术转变时曾说:“学术变是因时势变”。20世纪初,梁启超在1902年发表《新史学》一文,就可以看作在当时世风大变的语境下中国学人有意识地改造中国史学之宣言。台北《新史学》发刊词中说:“在一个眼光、观念更新的时代里,人类对于过往的历史亦将重新反省、重新认识。”21世纪的史学家将“更自主、更客观地了解历史的本质和人类生存的目的”。一句话“时代环境的转变将是刺激新史学诞生的最佳契机。”上述观之,无论是梁启超的“新史学”观还是诞生于西方的“新史学”观,他们产生的时间虽有不同,但其精神内核笔者认为都是一致的。它既是对本国传统史学的继承,又是对本国传统史学的一种有意识反动。因此,“新史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并不是对传统史学的“颠覆性”对待,而是在研究领域扩而大之,研究方法上推陈出新,讲究视角转换,重视学科交叉。我们知道,时代变革是史学变革的基础,史学理论变革是时代发展的先声。每一代史学都是“新史学”,但也会成为“旧史学”。(二)“新史学”是中国古代本学理论体系的一种回归第一,“新史学”首先是一种民主精神。在此种精神之下,任何研究领域、课题、问题都不是次要的,都是史学发展过程中必须呈现的重要领域。如我们以前比较注重政治史、经济史,其他领域都不怎么重视,认为不值得研究。但新时代的发展,让我们转变了思想,认为除此之外的许多领域如人口、婚姻、性别、心态、身体等等诸领域也是相当重要的。在此精神的引导下,史学研究有了大发展。因此,只有具备这种民主精神,史学研究才会大放异彩,才有可能变成人文科学中的奇葩异卉。第二,“新史学”是对中国古代传统史学的某种回归。在古代,文学跟哲学本是相通的,如孔子、老子,既是中华儒道文化的始祖,又是影响中国几千年思想的哲学大师。他们其实本是研究哲学的,但是没有文化功底,既不能参透哲学,也不能良好地加以表达。因此,圣人的哲学作品自然而然也是文学作品。如果没有哲学修养,文人的思想境界上不去,所做的文章自然是陈腐不堪。至于历史,如果文人不读史,文章则无从征引,就不能增加文章的深度与宽度,自然做不出流芳百世的好文章。在2002年举行的“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新史学”研讨会上,史学家李伯重先生说,“举办这次研讨会旨在打通文史哲的界限,从这个目的上来说应是对古代传统的回归。”第三,“新史学”是一种研究视角、一种立体式的研究。视角是史学研究的切入点。站位不同,决定了角度的差异,这个差异自然会影响到史学理论的应用。在不同理论指导下的史学研究,其结论自然也是不同的。“新史学”讲究视角的转换,移步换景,从多角度、全方位的去观察历史,这样的历史才有可能更接近历史的真相。第四,“新史学”是一种研究方法。本体论上历史学是关于人、人类过去的科学;认识论上它要求承认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安职业技术学院《运筹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岩石的破坏判据》课件
- 赣南师范大学《Moecuar》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nfabe培训课件教学课件
- 甘孜职业学院《二外(法语-德语-俄语-阿拉伯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七年级科学上册10.2.3营养物质的吸收学案无答案牛津上海版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新人教版
-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第五课交友的智慧第1课时误区警示新人教版
-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科学在我们身边第四课我在哪里教案青岛版
-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关心天气5气候与季节教案苏教版1
- 施工临建布置方案
- 2024年01月11190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期末试题答案
- 2025年餐饮部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
- 2025年河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业互联网集成应用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1-2022学年四川省南充市九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 15万吨双加压法稀硝酸工艺安全操作规程
- 2024政府采购评审专家考试题库附含答案
- 《商务跟单工作流程》课件
- 中小学膳食经费管理的目标与原则
- 2024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
- 重度子痫前期产后护理查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