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与和谐社会_第1页
慈善与和谐社会_第2页
慈善与和谐社会_第3页
慈善与和谐社会_第4页
慈善与和谐社会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慈善与和谐社会

1889年6月,钢铁大国国王布雷卡米尔在《美国杂志》上发表了《财富的祝福》一文,系统地揭示了他关于公共行业的想法,并为20世纪美国公共行业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1财富的祝福与对财富的态度和方式1.1“社会责任”的提出在《财富的福音》开篇第一页,卡内基就明确了他想要向我们传播的“福音”:我们这个时代的问题是如何恰当地管理财富,以使富人与穷人之间依然可以保持兄弟情谊、和睦相处。虽然作为一名拥有巨额财富的富人,且又身处于美国社会的文化大背景中,卡内基对于“贫富”的观念具有明显的资本主义局限性,他认为贫富差距是近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面对这种“无可避免”的“现实秩序”,卡内基在欣然“接受和欢迎”的同时,并非只是一味地向社会汲取,而更多的是考虑如何来回馈社会,承担起富人应尽的“社会责任”:怎样依法适当地管理这种现代文明塞进少数人手中的财富?对于这个重大问题,我相信我找到了真正的解决方案。在此,卡内基所称的“真正的解决方案”,是针对社会中贫富悬殊现象而提出的一种“富人的责任”。这种基于基督教传统教义的博爱精神要求富人与穷人之间应保持兄弟一般的和睦,尽管他们在经济状况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卡内基看来,仅仅停留于指责这种贫富差距并无益于社会的发展,这个时代的问题是:如何恰当地管理好财富,从而弥补经济社会中的这种“不平衡”现状。这也就是拥有巨额财富的富人们所应担负的“社会责任”——如何处理好自己的“剩余财富”。1.2通过处置剩余财富的方式卡内基认为:“只有三种方式可以处理剩余财富:第一种是留给家族后代,第二种是遗赠给公共事业,最后一种是由财富所有人在有生之年妥善处理。”卡内基对这三种方式一一做出了细致而透彻的分析。就当时的社会状况而言,“这个世界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的绝大多数财富都采用了第一和第二种处理方式”;而在卡内基看来,选择第一种方式无疑是最不明智的。“如果父母能够教养儿子们远离游手好闲的生活,或者更值得赞赏的是,已经逐渐地灌输给他们一种高尚的情操,使之明白他们处在一种能够为公众服务而不必考虑金钱的地位,那么,父母也有责任留给他们适度的财富。”但是,如果父母无法做到这一点的话;那么,“留给儿子‘万能的金元’无异于留给他一条祸根”。而对于第二种处理剩余财富的方式——即“去世时将财产留作公用”,卡内基则用戏谑的笔调写到:“对于以这种方式留下大笔财富的人,人们会很自然地认为:如果能把财富带走的话,他们根本就不会留下一分钱。”在此,卡内基借他人之口,说出了他对于“遗赠”的态度:这种做法不可能给人们留下“感激的怀念”,因为他们的“礼赠”一点也不优雅。最后,只剩下一种处置剩余财富的方式——“由财富所有人在有生之年妥善处理”。卡内基认为:“事实上,正是这最后一种方式能够真正矫治目前的财富分配不均,使富人与穷人彼此和解,和谐相处。”同时,对拥护资本主义这一社会制度与接受贫富悬殊这一社会现象的卡内基而言,这种方式“不必像激进主义者所主张的那样彻底革新现存秩序,也不用完全推翻我们的文明”。这最后一种处理剩余财富的方式的好处在于使“资源”得到了最有效、最优化的配置——“通过少数人之手,这些财富更有可能成为改善我们人类状况的有效力量,远比在全民中分散为很多笔小钱更加有用。”而这一点恰恰是处理“剩余财富”的最终目的,也是“慈善”最为根本的东西。1.3个“组织”—“慈善”的本质卡内基将“慈善”视为处理富人剩余财富的最佳途径,同时将这种“慈善”定义为“人在有生之年对财富的妥善处理”。在他看来,这种观念已深入每一个美国人的心中:“甚至最穷苦的人也能明白这个道理,并同意把大钱集中在他们的某些同胞公民手中、用于公共事业,因为群众是公共事业的主要受益人;比起在很多年里撒胡椒面式地散发给他们微不足道的小钱,这种方式要有价值得多。”在此,对于“剩余财富”的接受与认可,究竟是卡内基的一己之见,还是美国社会公认的价值观念,我们暂且不论;然而,就现实中的美国贫富悬殊这一社会事实来看,这种以“公益性的慈善”为手段处理巨额财富的方式,的确是“真正矫治目前的财富分配不均,使富人与穷人彼此和解,和谐相处”的最佳途径:“在这种方式下,我们会拥有一个理想的国度,聚集在少数人手中的剩余财富会因为妥善用于公益事业而成为实质上的多数人的财产。”卡内基将这种在有生之年对财富的最佳处理方式建立在最强烈的个人主义制度与道德观念之上,将社会财富的合理分配与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视为富人对于这个社会所应尽的“责任”。在卡内基的心中:人类将发展到这样一个阶段,最优秀的头脑清楚地认识到,处理勤勉而来的剩余财富的最佳方式莫过于常年将之用于公益事业。2应该与慈善伦理一起考虑2.1西方的慈善理念:道德上的责任“慈善”一词,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从过去的“××大善人”到今天的“××慈善家”,在称谓上虽有所变化,但所指称却都是同一种“乐善好施”之人。在新中国的历史中,“慈善”曾经一度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然而随着改革开放收获的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物质财富的增加,“慈善”又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之中。这一次,“巴比”带来的“慈善”已不再是中国人所熟悉的那种“乐善好施”的慈善,而是一种全新的、西方式的慈善理念。虽然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慈善的主体都共同指向拥有巨额财富的富人,但是对于慈善所存有的价值理念,中国人与西方人却大相径庭。在中国人的传统视域中,慈善被理解为一种自上而下的爱心与善举,富人对穷人的慈善往往被视为一种怜悯的施与,慈善的价值往往被过分地表达为一种情感上的愉悦与道德上的优越。因此,对于中国历来的富人而言,做慈善只有“会不会”,而没有“该不该”。西方的慈善理念却与中国截然不同,慈善更多意义上被视为一种“制度下的义务”并非“道德上的权利”,它是“富人不可推卸的责任”。在《财富的福音》一书中,“富人的责任”具体归为两种:“为社会树立一种简朴的、不事张扬的人生样板,适当地满足家人合理的生活需求;完成这些之后,就应该把所有的剩余收入简单地看成是社会委托自己管理的信托基金,当仁不让地承担起管理职责,依据自己的判断将钱财用于对社会最有益的事业。”显然,这里所说的后一种“责任”即是我们所谓的“慈善”。不同于中国人传统观念中慈善的“自上而下的施与”,在西方人眼中,慈善则是一种平等的、或者可以说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服务”——“富人就成为了穷苦兄弟们的信托人和代理人,以其高超的智慧、经验和管理才华为之提供他们自己无力企及的上乘服务。”因此,在西方的价值体系下,慈善已不单单是个人喜好与道德高尚与否的事了,而是整个社会体制、经济秩序以及宗教精神所共同赋予富人们的使命与职责:以我之见,这就是有一天能够解决贫富差距问题的关于财富的真正福音,而且会让“地上和平,善在人间。”慈善的最终目的并不只是为了体现道德的高尚,而是希望有一天能够真正解决贫富差距问题。或许在听完卡内基讲述的“关于财富的真正福音”之后,对于“巴比慈善行”和“裸捐”等一系列的慈善之举我们亦会有更深的认识吧。2.2“义实现”的“责任”富人,作为慈善事业的主体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在一个存在贫富差距的社会中,穷人与富人之间“天然地”存在着某种对立甚至敌视,若要使这“两种人”彼此和解、和谐相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富人需要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在由美国经典漫画《蜘蛛侠》所改编而成的电影中曾有这样一句台词:Withgreatpowercomesgreatresposibility(力量越大,责任越大)。这种思想与孟子所提倡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不谋而合。对这个社会而言,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我们或多或少的都具有一些“英雄时代”的情结,然而,内心的愿景也好,社会的现实也罢,这群“有力量的人”或是“达人”无疑被推到了时代的风口浪尖,去承担起他们“应负的责任”。这种社会与历史所赋予的“责任”是不可推卸的,正如卡内基所说的,慈善事业的责任是“慈善人。但也有人提出,“责任”或是“义务”应与“权利”对等。当然,这是一项最为基本的原则,富人对他所拥有的巨额财富除了有该践行慈善的“义务”外,更应有使用与支配的“权利”。这种“权利”已清楚地写在“富人不可推卸的责任”之中,即“适当地满足家人合理的生活需求”。在这里,卡内基并没有否认富人可以使用自己通过“辛勤劳动”所获得的财富,只是要求其在财富的使用上尽可能“适当地满足”“合理的生活需求”:说到这里,我们都明白,很难确定具体应该给家人多少钱才算合适,怎样算是简朴的生活,怎样算是奢侈过渡。不同的情况一定会有不同的标准。……我们不可能确定一个具体的数目,也没法规定具体的行为,……然而,尽管不确切,毕竟也还是可以理出一些众所周知的共识。公众的观点能够让人迅速地了解并感觉到哪些事情是让人反感的。……任何使人出风头的事情都是违反原则的。如果某个家庭摆阔炫耀,在家居、饮食或者交通上极尽奢侈、夸耀挥霍,我们轻而易举就能看穿那家人的本质或文化修养。2.3慈善的方式及慈善意识的内涵最近看了一个有关讨论中国慈善事业的节目,在参与节目的一些专家学者以及慈善家们开始谈论“如何来做好慈善”、“选择何种方式做慈善更为有效”、“中国慈善事业的体制应如何建设”等问题的时候,陈光标与其中一两名评论员却没有选择谈论“慈善的方式”,而是转而谈论“慈善的意识”。在这之前,对陈光标这个“中国首善”我并没有太多的“好印象”,总觉得他有悖于中国传统中“内敛”的美德,做事太过张扬,有一点“伪善”的味道。然而,这期节目却改变了我对他的看法。如今的中国慈善缺少的究竟是什么?是做慈善的方式,还是做慈善的意识?我想在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对于“慈善的方式”,人们历来不乏研究与探索,卡内基在《财富的福音》一书中也明确指出:“回馈社会的最佳方式就是将财富用于能够提升人们的抱负的地方——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免费图书馆、公园和休闲设施,给人们带来乐趣、提升公众品位的艺术作品,以及能够改善人们的总体状况的各种公共机构。以这种方式将他们的剩余财富回馈给他们的大众伙伴才能使大众长久受益。”这种“回馈社会的最佳方式”的前提是:富人们已经充分地意识到或是承担起其应负的“责任”,即将“慈善的最佳方式”建立在已有的“慈善意识”的基础之上。如果在慈善的意识都还未普及前,就一味地高谈慈善实践的最佳方式的话;那么,中国式的慈善也将只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即使陈光标摞起“钱墙”是慈善也好、是作秀也罢,至少他在身体力行的实践着他的慈善理念;即使他“深入一线、捐钱捐物”在某些人看来是并不怎么有效的慈善方式,但至少他用他的实际行动向国人普及着最为根本的“慈善意识”。《财富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