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节群落的结构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1.说出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认同探究视角的重要性,尝试从不同视角提出新问题2.分析群落内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和空间结构等,说明群落是物种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的有机整体3.通过分析当地自然群落中某种生物的生态位,说出生态位的概念及生态位分化的意义4.尝试运用取样调查的方法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1.生命观念:植物分层现象的内容体现了结构与功能观。研究不同物种的生态位、每种群落特定的物种组成和种间关系体现了稳态与平衡观、进化与适应观2.科学探究: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学习目标核心素养目录CONTENTS01知识自主梳理ZHISHIZIZHUSHULI02学习目标检测XUEXIMUBIAOJIANCE03重点题型突破ZHONGDIANTIXINGTUPO04课后课时作业KEHOUKESHIZUOYE01知识自主梳理ZHISHIZIZHUSHULI相同时间一定地域各种生物种群判断下列各项是否属于群落。①一个池塘里的全部鲤鱼。(
)②一个池塘里的全部鱼。(
)③一个池塘里的所有生物。(
)×提示×√范围和边界种群种间空间演替区别不同群落决定群落性质物种数目很多也很大不是丰富双方都受益也能独立生活彼此有利根瘤菌为食营养危害资源和空间相互排斥原始合作和互利共生的区别是什么?提示:原始合作的两种生物分开后,各自能独立生活;互利共生的两种生物分开后,至少有一方不能独立生活。提示生物种群垂直水平分层镶嵌光温度水分无机盐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土壤湿度和盐碱度
自身生长特点自然资源季节季节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与其他物种的关系栖息地出现频率、种群密度相对稳定物种生物与环境较强取样器取样
物种数和物种在群落中的相对数量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表层土上的落叶诱虫器镊子吸虫器表格丰富度物种丰富度越多越复杂电灯趋暗、趋湿、避高温将土壤小动物吸走70%的酒精溶液杀死并保存标本吸虫器课堂小结1.在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空间范围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就是群落2.不同物种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关系。正是这些复杂的种间关系,将群落内的多种生物联系成有机的整体。种间关系包括原始合作、互利共生、种间竞争、捕食和寄生等3.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其结构特征会随着时间而变化,如表现出一定的季节性4.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5.运用结构与功能观、进化和适应观分析群落的形成是有客观规律的,人类活动也应顺应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学习目标检测02XUEXIMUBIAOJIANCE1.(目标1)下列不是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是(
)A.紫金山的鸢每年新增的个体数B.溱湖湿地公园有多少个种群C.武夷山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种D.根瘤菌和豆科植物之间的关系答案解析紫金山的鸢每年新增的个体数,研究的是种群数量变化,为种群水平研究的问题,A符合题意。解析2.(目标2)有蚜虫的地方往往有蚂蚁。蚜虫吸吮植物汁液后,多余的糖分通过腹管从体内排出,形成的蜜露是蚂蚁的美食。瓢虫、斑虻等都会以蚜虫为食,当蚜虫发现危险时,会释放报警信息素,蚂蚁接收到信息会站起来攻击蚜虫的天敌,直到把它们赶走,给蚜虫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以上材料中未体现的种间关系为(
)A.捕食 B.互利共生C.种间竞争 D.原始合作答案解析瓢虫、斑虻等以蚜虫为食,存在捕食关系,A不符合题意;瓢虫、斑虻都以蚜虫为食,争夺共同的食物,属于种间竞争,C不符合题意;蚜虫为蚂蚁提供蜜露,蚂蚁帮蚜虫赶走天敌,蚜虫与蚂蚁分开也依然可以生存,二者属于原始合作,不属于互利共生,B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解析3.(目标3)每个物种都有自己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下列关于生态位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间竞争可导致生态位的分化B.同一物种在不同群落中的生态位相同C.生态位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D.不同物种占据不同生态位有利于资源的充分利用答案解析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不适于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常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A错误。4.(不定项)(目标4)下列有关“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记重捕法进行调查B.该研究过程是:提出问题→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特点,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诱虫器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D.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答案解析5.(目标2和3)滹沱河水系具有调节气候、净化污水等功能,是石家庄的母亲河。沿河的景区内由近水边到陆地可分为光滩区、近水缓冲区、核心区等区域(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要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区别核心区和近水缓冲区这两个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_______。(3)滹沱河生态修复工程使群落的垂直结构逐渐明显,这种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为动物创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研究捕食者在调节种间关系中的作用,科学家做了如下实验:答案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物高度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物种组成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引入捕食者之前适当引入捕食者10年之后生物有机物的量[kJ/(hm2·n)]1510814829物种的种类数425451表中数据表明,适当引入捕食者之后,生物有机物的量变化不大,但物种的种类数却增加,出现该结果的原因是捕食者往往捕食_________的物种,避免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其他物种的生存腾出空间,从而保证了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答案个体数量多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占绝对优势的局面学习目标自主检测02XUEXIMUBIAOZIZHUJIANCE重点题型突破03ZHONGDIANTIXINGTUPO题型一物种组成及物种丰富度[例1]要认识一个群落,首先要细分群落的物种组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的最重要因素B.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称为物种丰富度C.某物种在群落中比较常见,它一定是优势种D.群落的物种组成会随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解题分析某物种在群落中比较常见,但若它对其他物种的影响不大,就不是优势种,C错误。答案解题分析题型二种间关系及曲线辨析[例2]科隆群岛分布着种类繁多的生物,在空中飞翔的舰鸟常抢夺其他海鸟的食物;海面上的蓝脚鲣鸟对海洋中的鱼发起攻击;海域水下2600m深处的巨型管虫靠生存在它体内的共生菌来提供能量,能吸收硫化氢,供其体内的化能自养菌利用,化能自养菌为巨型管虫提供碳水化合物。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舰鸟和蓝脚鲣鸟很可能是种间竞争关系B.科隆群岛生物多样性是所有生物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C.巨型管虫和体内的化能自养菌是互利共生关系D.蓝脚鲣鸟和海洋中的鱼存在捕食关系答案解题分析舰鸟抢夺其他海鸟的食物(可能是鱼类),蓝脚鲣鸟可捕食鱼类,所以舰鸟和蓝脚鲣鸟之间可能存在食物上的种间竞争关系,A、D正确;科隆群岛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而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B错误;化能自养菌为深海中的巨型管虫提供碳水化合物,同时巨型管虫吸收的硫化氢又供给化能自养菌利用,因而化能自养菌和巨型管虫是密不可分的互利共生关系,C正确。解题分析[例3]
(不定项)如图1中所示的是生物间关系,A、B代表两种生物,C代表生物的生活条件,箭头表示营养流动的方向;图2坐标系中的曲线表示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判断中,正确的是(
)A.图1中①~③表示的生物间关系分别是种内竞争、捕食和种间竞争B.图1的②中A的数量大量减少后,B的数量一直增加C.图2中的甲、乙分别对应图1中的②、③D.双小核草履虫与大草履虫的关系可用图1中的③和图2中的乙表示答案解题分析
①中同种生物为共同的生活条件而发生的关系应为种内竞争;②为捕食关系,且A为捕食者,B为被捕食者;③中A、B两种生物为了共同的生活资源而发生的关系应为种间竞争。分析图2:甲表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捕食关系;乙表示“你死我活”的种间竞争。解题分析巧辨2种种间关系曲线(1)捕食关系曲线:坐标曲线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定:①从最高点判断,一般捕食者数量少,被捕食者数量多;②从变化趋势看,先达到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2)种间竞争关系曲线:一升一降,一种生物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下降,甚至降为零。题型三群落的空间结构分析[例4]下列有关群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竹林中凤尾竹高低错落有致,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B.群落的组成和外貌会随时间发生规律性变化C.淡水鱼养殖的混合放养主要利用了群落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D.群落不同地段的植被在水平方向上常表现出斑块性和镶嵌性解题分析竹林中凤尾竹高低错落有致,这属于种群的特征,并没有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A错误。答案解题分析[例5]
(不定项)如图a、b、c分别代表的是在-200~3800m的海拔内,山坡a、森林b、海洋c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c处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光照是影响植物分层的主要生态因素B.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不是群落的垂直结构C.b、c处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D.b处植物因争夺阳光种间竞争较为激烈答案解题分析
b、c处的植物主要受光照的影响,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C正确;b处影响森林植物的分层现象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光照,因此,b处植物因争夺阳光种间竞争较为激烈,D正确。解题分析1.一般情况下,任何群落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2.群落存在空间结构,而种群不具有空间结构。比如“竹林中的箭竹错落有致”不是群落的结构特征,这里的箭竹属于种群的范畴,不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题型四生态位[例6]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物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表征了物种对各种资源(食物、空间等)的利用以及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生态位宽度是指被一个物种所利用的各种不同资源的总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同一生态系统中不同植食性动物种群的生态位不完全相同B.环境污染不会对生物的生态位产生影响C.生态位相似但存在地理隔离的种群常会进化出相似的生理结构D.生态位宽度大的种群遇到外来物种入侵时一般不易被淘汰答案解题分析生态位表征了物种对各种资源(食物、空间等)的利用以及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故同一生态系统中不同植食性动物种群的生态位不完全相同,A正确;环境污染可能会使某些生物彻底离开其生存环境,因此可能会对生物的生态位产生影响,B错误;种群生态位相似,说明其利用的资源相似,即使存在地理隔离,这些种群也常会进化出相似的生理结构,C正确;生态位宽度大的种群遇到外来物种入侵时,因其可利用的资源多,一般不易被淘汰,D正确。解题分析[例7]
(不定项)生态位表示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同一群落中一般不存在两个物种长时间生态位完全相同的情况B.生态位重叠导致两物种之间竞争,竞争的结果可能是其中一个物种灭亡C.某种生物的生态位越宽,在和其他物种竞争过程中,其适应性越强D.如果环境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某种生物的生态位可能也会随之改变答案解题分析生态位重叠导致两物种之间竞争,竞争的结果有两种,情况一是一种占优势,一种占劣势甚至灭亡,情况二是此消彼长,相互制约,B正确;生态位是指某种生物在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和状况,某种生物的生态位越宽,在和其他物种竞争过程中,此生物的适应性越强,C正确;如果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某种生物的食物资源、天敌或生存空间发生变化,该生物的生态位可能会随之改变,D正确。解题分析课后课时作业04KEHOUKESHIZUOYE知识点一群落的概念及物种组成1.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个群落中生物数量越多,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就越高B.群落中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决定群落性质的最重要因素C.一个被杂菌污染的培养酵母菌的培养皿上的全部生物属于群落层次D.生态位的分化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答案[单项选择题]2.下列不属于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是(
)A.群落中生物种类的多少B.种群密度的大小C.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和劣势种群D.各个种群在群落中的空间分布及相互关系答案知识点二群落的种间关系3.鳄鱼常爬上岸来躺着不动,并张开口让一种小鸟吃口腔内的小虫,当敌害来临时,鸟惊飞,鳄鱼逃走。下列有关上述生物之间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敌害与鳄鱼之间可能属于捕食关系B.鳄鱼与小虫之间可能属于寄生关系C.鳄鱼与小鸟之间可能属于原始合作关系D.小鸟与小虫属于种间竞争解析小鸟与小虫之间属于捕食关系,D错误。答案解析4.生活在白蚁肠道内的鞭毛虫,能消化白蚁肠道中的木质纤维素,若没有鞭毛虫,白蚁即饿死;植物中的菟丝子,要缠着大豆才能生长;大小草履虫必须分开培养,才能生长良好。以上生物的种间关系分别为(
)A.互利共生、寄生、种间竞争B.种间竞争、寄生、互利共生C.寄生、互利共生、种间竞争D.原始合作、种间竞争、寄生解析白蚁与鞭毛虫在一起对双方有利,分开后,白蚁即死亡,两者为互利共生关系;菟丝子寄生在大豆上;大小草履虫不能在一起生长,应为种间竞争关系。答案解析5.在我国传统文化的璀璨长河中,有许多关于生物种间关系的描述。下列对应关系不妥当的是(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捕食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种间竞争C.桑间可种田禾,农家有云:桑发黍,黍发桑——原始合作D.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互利共生答案解析种间关系(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互利共生、捕食、种间竞争、寄生。“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不同物种间的捕食关系,A正确;“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杂草与豆苗间的种间竞争关系,B正确;“桑间可种田禾,农家有云:桑发黍,黍发桑”体现了不同物种之间的原始合作,C正确;萁即豆茎,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没有体现互利共生,D错误。解析知识点三群落的空间结构、季节性和物种的生态位6.下列关于群落的空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垂直结构有利于提高群落对环境资源的利用率B.动物垂直分层的原因是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C.草坪只有水平结构没有垂直结构D.影响群落的水平结构的因素有光照、土壤、地形、植物自身特点等解析一般来说,所有群落都有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C错误。答案解析7.某水生生态系统中,分布有鱼类、鸟类、浮游动物、藻类、芦苇等生物,某些水鸟有秋季迁徙的习性。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水生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会随季节而发生变化B.在人的影响下,群落的结构更加复杂,物种组成完全发生改变C.芦苇和藻类的垂直分布会使该生态系统对光能的利用率降低D.浮游动物、鱼类、藻类、芦苇等动植物构成了生物群落,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答案解析人类活动不一定导致群落的结构更加复杂,可能会导致群落结构变得简单,物种组成也不一定完全改变,B错误;芦苇和藻类的垂直分布会使该生态系统对光能的利用率提高,C错误;群落是指一定空间内所有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的总和,D错误。解析8.我国劳动人民在明代就已经将鲢鱼、鳙鱼、草鱼、青鱼四大家鱼混养以提高效益。如图表示某池塘中四大家鱼及其食物的分布,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四大家鱼在池塘中栖息的水层不同属于水平结构B.池塘生物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不具有季节性的变化C.四大家鱼混养利用的是它们在池塘中占据不同的生态位D.池塘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原因分别是光照和温度答案解析四大家鱼在池塘中栖息的水层不同是群落的垂直结构,而不是水平结构,A错误;池塘生物群落的外貌和结构随季节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体现了群落的季节性,B错误;四大家鱼在池塘中占据不同的生态位,混养可以更好的利用池塘中的食物和空间,C正确;池塘中引起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光照,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故引起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D错误。解析9.在森林中,许多动物需要植物提供食物和庇护,不少植物则依赖动物传播花粉和种子;森林中的乔木、灌木与草本植物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但可因生态位的不同而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动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与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有关B.黄鹂主要生活在林冠层,林冠层就是黄鹂的生态位C.两个物种的生态位重叠越多,说明它们的竞争越激烈D.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答案10.科研人员在研究某森林中部分鸟类的生态位时发现,绿啄木鸟和椋鸟都在地面取食,但前者吃蚂蚁,后者吃昆虫的幼虫。在树干和大树上取食昆虫的幼虫,而鹟从一个停歇点起飞捕捉飞行中的昆虫。森莺和柳莺各有自己的取食领域,彼此互不侵犯。下列有关生态位的叙述,错误的是(
)A.食性不同的鸟类占有不同的生态位B.一种动物的生态位,包括其所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等内容C.以昆虫为食的不同种鸟类生态位都是相同的D.在树上空间位置不同的鸟类占有不同的生态位答案知识点四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11.有关“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调查B.常用的统计物种相对数量的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C.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利用了它们趋光、趋湿、避高温的习性D.采集的土壤小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解析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利用了它们趋湿、避光和避高温的特点。答案解析12.浜螺以浒苔等小型藻类为食。为研究捕食者对群落结构的影响,在大小相同的潮间带实验区,放置不同密度的浜螺,一段时间后测定藻类的种类数,得到右图所示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浒苔与其他小型藻类存在竞争关系B.浜螺的捕食改变了群落的物种组成C.浜螺的捕食偏好会改变不同藻类在群落中的地位D.一定种群密度的浜螺有利于提高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不定项选择题]答案解析据图可知,随着浜螺密度由0逐渐增加到225只/m2左右时,藻类的种类增加,当浜螺密度超过225只/m2时,藻类的种数随着浜螺的密度继续增大而减少,浜螺的捕食改变了群落的物种组成,B正确;浜螺捕食藻类,但更喜欢取食小型藻类浒苔等,随着浒苔等被浜螺捕食,改变了不同藻类在群落中的地位,C正确;据图可知,浜螺密度为225只/m2左右时,藻类的种类最多,说明适当投放浜螺更有利于提高群落的物种丰富度,D正确。解析13.森林群落中由于老龄树木死亡,林冠层出现空隙,成为林窗。研究者调查了某森林中林窗与林下的土壤动物群落,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据此图能推断出(
)A.在林窗的各层次中土壤动物种类有所差异B.光照明显影响了土壤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C.林窗和林下土壤动物数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D.有机质含量的多少可能是影响土壤动物群落垂直结构的重要因素答案解析由图知在林窗的各层次中土壤动物种类不相同,A正确;由图可知林窗和林下土壤动物物种数目不同,由此可推知光照明显影响了土壤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B正确;由图可知林窗和林下土壤动物种类数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无法判断土壤动物数量随深度的变化情况,C错误;土壤小动物可能以土壤中的有机质为食,所以有机质含量的多少可能是影响土壤动物群落垂直结构的重要因素,D正确。解析14.科研人员对太公山常绿落叶针阔混交林内繁殖季节时鹭类组成和筑巢高度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表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非选择题]筑巢高度/m池鹭/只白鹭/只夜鹭/只牛背鹭/只鹭鸟总数/只6~86680208~10526626610~12144422412~1410224036(1)表中数据显示,推测该森林群落中鹭类的优势种可能是________。表中鹭类的物种数量能否表示该群落的丰富度?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种鹭在林内乔木层筑巢高度不同体现了群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1课《邓稼先》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 5 《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科学 青岛版
- 2024秋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3章 一次方程与方程组3.3 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 1二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新版)沪科版
-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四年级英语下册 Unit 2 My family Part B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人教PEP
-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教案设计
- 四年级数学下册 4 多边形的认识 1三角形1.3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 冀教版
- 项目质量意识培训
-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和分别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高血压伴房颤护理查房
- 2025年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数学)历年真题考点含答案解析
- 配电工程施工方案
- 2025年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国计量器具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考试题库必考题
- 《正定矩阵的应用分析》1400字
- 挂网喷播植草施工方案
- CNAS-CC190-2021 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要求
- 牧运通备案办理流程
- 中职高教版(2023)语文职业模块-第三单元3.2简单相信傻傻坚持【课件】
- 《企业安全生产培训课件:个人防护装备及使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