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文化常识-记时方法_第1页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文化常识-记时方法_第2页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文化常识-记时方法_第3页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文化常识-记时方法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记时法

中国古代由于农业生产的需要,希望根据天象变化确定年、月、日的时间长度。把年、月、日等记时单位,按照一定的法则组合起来,以计算较长时间的系统叫作历法。古人经常观察到的天象是太阳的出没和月亮的盈亏,所以以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日”,以月相变化的周期为一“月”(现代叫作朔望月)。“年”的概念,大约是因庄稼成熟的物候而形成的。《说文解字》说:“年,谷孰也。”(孰,同“熟”)如果说禾谷成熟的周期意味着寒来暑往的周期,那就是地球绕太阳1周的时间,现代叫作太阳年。以朔望月为单位的历法是阴历,以太阳年为单位的历法是阳历。我国古代的历法不是纯阴历,而是阴阳合历。一记日法大约在殷商时代古人就采用干支记日的方法。甲骨文有干支记日的记载,有时只记天干不记地支。到了春秋战国,干支记日成为史官记日的传统方法。干即天干,计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故亦称十干。支即地支,计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个,故亦称十二支。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组合,可得60个单位,称为六十甲子。见下表。天干地支记日表每个单位代表1天,假使某日是甲子,则甲子以后的日子就依次顺推为乙丑、丙寅、丁卯等,甲子以前的日子就依次逆推为癸亥、壬戌、辛酉等。六十甲子周而复始,可以无限期地记载下去。古人记日,有时只记天干不记地支,后来干支记日通行,天干记日法便渐渐被摒弃不用了。也有只记地支不用天干的,这种记日方法属于后起,且大多限于特定的日子,如“三月上巳”之类。三月上巳,即阴历三月上旬第一个巳日,这一天(后来固定在三月三日),原是古人临水修禊的日子,后来便成为水边宴饮、郊外游春的节日。一个月中的某些日子,古代有特定的名称。每月的第一天叫作“朔”,每月的最后一天叫作“晦”,在先秦古籍里,朔晦两天,一般称干支,又称朔晦。每月十五称为“望”,过了望日即每月十六就称为“既望”。每月的初七、初八称为“上弦”,每月二十二、二十三称为“下弦”,又统称之为“弦”。二记时法古人最初根据天色把一昼夜分为若干时段,然后把每一时段定个名称。例如,把太阳升起的时候叫作“旦”“早”“朝”“晨”,也称为“日出”,把太阳下山的时候叫作“夕”“晚”“暮”“昏”,也称为“日入”,把太阳正中的时候叫作“日中”,将近日中的时候叫作“隅中”,太阳开始西斜叫作“日昃”或“日昳(dié)”。古代人一日只吃两餐,第一餐在日出之后隅中之前,称为“朝食”或“蚤食”,这段时间便叫“食时”;第二餐在日昃之后,日入之前,称为“晡食”或“晏食”,这段时间便叫“晡时”。日入以后,称为“黄昏”,黄昏以后称为“人定”,人定以后就是“夜半”了。夜半以后是“鸡鸣”,鸡鸣以后是“昧旦”(又叫昧爽),这是天将亮以前两个先后相继的时段。天亮的时间,古代叫“平旦”或“平明”。对一昼夜产生了等分的时间概念之后,古人开始用十二地支表示12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小时。小时,即小时辰之意。

到了近代,又把每个时辰分为“初”“正”。若拿现在的时间对照,晚上11时是子初,夜半12时是子正;凌晨1时是丑初,2时是丑正,余依此类推。这样就等于把一昼夜分成24等分。“小时”的概念则是到20世纪初才慢慢普遍使用的。三记月法古人通常都用序数记月,如一月、二月、三月等。每个月都有一个特定的名称。据《尔雅·释天》记载:“正月为陬,二月为如,三月为寎,四月为余,五月为皋,六月为且,七月为相,八月为壮,九月为玄,十月为阳,十一月为辜,十二月为涂。”古代还有一种所谓“月建”的记月方法,就是将12个月份与十二支相配,以冬至所在的十一月(夏历)配子,称为建子之月,十二月配丑,称为建丑之月,正月配寅,称为建寅之月,由此顺推,直至十月为建亥之月,再周而复始。至于用干支相配来记月,则是后起的事。12个月的地支是固定的,天干则随年变化。以夏历十二月为例,见下表。

四纪年法1.君王即位纪年我国古代最早是按照君王即位的年次来纪年的,如周平王元年(前770)、鲁隐公元年(前722)、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等。这种纪年法以元、二、三、四的序数递记,直至旧君去位、新君即位为止。2.年号纪年从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开始用年号纪年,也是用元、二、三的序数递记,至更换年号又重新开始。有些皇帝只用一个年号,如大业(隋炀帝)、武德(唐高祖)、贞观(唐太宗)、洪武(明太祖),有些皇帝则经常更换年号,有的多至十余个,如唐高宗李治在位33年,年号换了14个之多。3.干支纪年我国从西周共和元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