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术的无菌管理_第1页
外科手术的无菌管理_第2页
外科手术的无菌管理_第3页
外科手术的无菌管理_第4页
外科手术的无菌管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外科手术的无菌管理

增城市新塘医院护理部

刘碧红

一句关乎医院生死存亡的“名言”一间医院,关乎生死存亡的原因可以有几件:一场火灾一场重大新闻一件重大医疗事件我国重大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回顾举例1991年11月,某医院发生新生儿伤寒沙门氏菌暴流行,55人发病,23名死亡1992年9月,某医院发生志贺氏痢疾杆菌暴发,26人感染,10名死亡。1993年3月,某市新生儿柯萨奇B型病毒感染,10名死亡。1993年,沈阳市妇婴医院44名新生儿柯萨奇B型病毒感染,15名死亡1998年,深圳妇儿医院发生166名住院病人手术切口龟型分支杆菌感染。2001年,某医院儿科心脏手术后18例肺炎克雷伯氏杆菌血液感染陕西省某妇幼保健院发生20多名新生儿沙门氏菌感染2005年,宿州眼球事件2006年医院感染“西安事件”,新生儿死事件2009年天津市蓟县妇幼保健院新生作医院感染死亡事件2010年1月,汕头潮阳区谷饶中心卫生院剖宫产患者手术切口感染事件,共有18例产妇感染非结核性分枝杆菌11例手术感染危害因素包括三方面:患者方面的因素麻醉方面的因素手术方面的因素SSI发生危险度递增SSI发生危险度统计学感染率分析清洁切口1.5~4.2%污染切口10~20%感染切口20~40%清洁与污染之间<10%

分享主题手术部位感染的防控技术手术室无菌技术手术部位感染概述手术切口与手术部位感染定义手术部位感染防控技术的要点(重点)简介开展手术部位感染监测回顾无菌技术的发展历史有人类以来便有战争,有战争便有外伤,有外伤就有外科,我国古代中医外科名家有扁鹊、华佗。西医外科则在16世纪以后才得到迅速发展。

麻沸汤下刮骨疗毒古老的外科拔牙术无菌技术的发展历史早在中世纪,在无麻醉、无任何消毒、防护措施的条件下进行手术,当时外科学虽已有了坚实的基础,但近80%患者在术中或术后感染死亡,当时的主要问题是疼痛、出血、化脓。当时人们认为化脓是创伤愈合的固有标志!令人作呕恶臭称之为"美好的愈创臭"。*10无菌技术的发展历史1846年匈牙利产科医师塞麦尔维斯首先提出在检查产妇前用漂白粉的水将手洗净,遂使他所治疗的产妇死亡率自10%降至1%,这是抗菌技术的开端。无菌技术的发展历史1857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发现某些细菌能导致乳酸发酵。他推论脓的形成,伤口感染及某些发热也一定由环境中的小生物所为。他在世界上第一次完整地揭开了细菌或病毒作怪的奥秘,使疾病的细菌理论逐步形成。LouisPasteur(1822——1895)疾病微生物理论奠基人无菌技术的发展历史1867年,英国医生李斯特他公布采用石炭酸溶液冲洗手术器械,并用石炭酸溶液浸湿的纱布覆盖伤口,使他所施行的截肢手术的死亡率自46%降至15%。他发明了通过保持手术室洁净和使用无菌器械来防止细菌侵入伤口。从而奠定了抗菌术的基本原则。JosephLister(1827——1912)无菌外科创始人

无菌技术的发展历史

1877年德国外科医生贝格曼采用了蒸汽灭菌,并研究了单布、敷料、手术器械等的灭菌措施,在现代外科中建立了无菌术;

无菌技术的发展历史1883年,引入消毒的手术衣和帽子1887年,倡议手术者戴纱布口罩1889年,提出了手臂消毒法1890年发明了橡皮手套1908年对手术部位皮肤消毒采用了碘酒无菌技术的发展历史无菌技术到今天,已形成了—整套先进、系统和行之有效的措施,使手术感染的发生率大大减少一、手术室无菌技术

----无菌操作意义抗菌素不能代替无菌术切口感染微生物导致感染工作环境医院病原微生物易生长外科手术是一大威胁最常见的疾病充满微生物

手术室无菌技术一般准备a手臂消毒法b穿无菌手术衣c戴手套的方法d

1、手术人员一般准备

更换手术室准备的清洁鞋和衣裤。口罩要盖住鼻孔,帽子要盖住全部头发剪短指甲。手臂皮肤破损或有化脓性感染时,不能参加手术。

2、手与臂清洁消毒刷洗顺序:指尖→手→腕→前臂→肘部到上臂下1/2段刷洗方法:每遍刷完后,用流水冲去洗手液沫,水由手、上臂至肘部淋下,手不能放在最低位,以免手部的水返流到手刷,洗毕用无菌小毛巾依次拭干不可触碰其它物品刷洗时限无遗漏地刷洗三遍,每遍3分钟。特别提示:要刷净甲沟、指间、腕部

3、穿无菌手术衣方法穿对开式手术衣

手提衣领两端抖开全衣,注意勿将衣服外面对向自己或触碰到其他物品或地面。将手伸入衣袖中,两臂前伸,巡回护士协助穿上。

3、穿无菌手术衣方法

双臂交叉提起腰带向后递,仍由别人在身后将带系紧。4、戴无菌手套的方法(1)掀开手套袋,捏住手套口的翻折部(手套的内面),取出手套,分清左、右侧。(2)显露右侧手套口,将右手插入手套内,戴好手套。注意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手套的外面(无菌面)。(3)用已戴上手套的右手指插入左手手套口翻折部的内面(即手套的外面),帮助左手插入手套并戴好。现代手术的特点

是以腔镜外科技术为代表的,微创外科技术、器官移植、基因与生物医学工程,共同组成了21世纪医学发展三大主流方向。

微创手术的开展对减少手术部位感染非常有利

二、手术部位感染概述外科手术,必然会带来手术部位皮肤和组织的损伤,当手术切口的微生物污染达到一点程度时,会发生手术部位的感染。手术部位感染(SSI)是外科最常见的医院感染,占了医院感染比例的15%的。SSI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功与失败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一、患者因素

1、年龄:婴幼儿、高龄病人

2、健康状况:慢性病、其他部位感染

3、营养状况:肥胖/营养不良

4、免疫功能:使用免疫抑制剂、免疫系统受损

5、鼻腔菌定植:鼻腔携带高浓度金黄色葡萄球菌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二、麻醉因素:近年研究发现,围手术期麻醉师的处置,也明显影响切口愈合

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手术因素术前住院时间(增加病菌定植和交叉感染机会)备皮方式及时间手术部位皮肤消毒手术室环境手术器械的灭菌手术过程的无菌操作手术技术(止血、死腔、组织缺血)手术持续的时间(手术>4h,ssi是手术<2h的3倍)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器械质量手术室无菌技术手术切口分类

切口分类意义??1、切口分类是预测发生切口感染的重要因素2、不同类型的切口,其切口感染率存在明显差异手术部位感染常见的细菌学手术部位感染常见的细菌学常见的病原菌最常见是葡萄球菌(包括:金葡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其次是肠杆菌科细菌、厌氧菌。经验性预防用药时,我们应根据手术部位可能造成感染病原菌,来选择用药。

常见手术部位的细菌学类分表三、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分为:切口浅部组织感染切口深部组织感染器官/腔隙感染具体分类与发生时间:浅部组织感染---皮肤与皮下组织(发生时间:术后30天以内)深部组织感染---筋膜与肌肉组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