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化建设与师德建设_第1页
教师专业化建设与师德建设_第2页
教师专业化建设与师德建设_第3页
教师专业化建设与师德建设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专业化建设与师德建设

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和趋势。中国也在推动教师专业化建设。教师专业化已成为当前中国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优先事项。然而,作为教师专业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师德(教师专业伦理或称教师职业道德)并没有在教师专业化的过程中得到相应的发展。我国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着师德与专业知能发展的不均衡性,教师的专业知能相对较高,而师德的专业化水平却相对较差或是没有得到提高,师德建设存在过于理想化、缺乏对教师个体自身的关注、专业性不强等问题。本文主要从对教师专业背景下的师德的认识谈起,针对我国当前师德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在教师专业化建设中推进师德发展的几点建议。1.实践活动的特色和教师专业职业教师专业化是国际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不同研究者对教师专业化的内涵有不同的界定。目前人们普遍认为,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活中,依托专业组织,依靠继续教育或终生教育及专业训练,取得教育专业知识与职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不断提高自身从教素质,并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如何评判教师的专业化水准,各国都有一套指标体系。1995年利伯曼(M.Liebeman)在《国际教学与教师教育百科全书》中对专业提出了五个评判标准:(1)提供重要的社会服务;(2)具有专业理论知识;(3)在本领域的实践活动中个体具有高度的自主权;(4)进入该领域需要经过组织化和程序化过程;(5)对从事该项活动有典型的伦理规范。顾明远认为,教师的专业性主要表现在:(1)要有较高的专门(所教学科)的知识和技能;(2)要经过较长时期的专门职业道德;(3)不断进修的意识和能力。可见,教师专业化的核心标准主要有二:一是教师的专业知能;二是教师的专业伦理,即师德。教师的专业知能是教师应当具备的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是教师专业化的前提。教师职业道德也称教师专业伦理,一般统称为“师德”,它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实践中所形成的道德理想、道德观念、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等的总称。如果说教师的专业知能是衡量教师专业化的外在标准的话,那么教师的专业道德更是衡量其专业化的内在尺度。因为教师专业本身就内涵着道德性,教书育人、敬业爱生、为人师表、行为示范是教师专业在职业道德上的重要内容,是对教师素质的最基本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化首要的和基础性的要求。正如古德森所指出,“教学首先是一种道德和伦理的专业,新的专业精神需要重申以此作为指导原则”;“在新的教学道德规范中,专业化和专业精神将围绕对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道德定义而达到统一。”可见,师德建设是教师专业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师德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衡量标准和具体表征。我国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日益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教育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师资格条例》、《教师资格实施办法》等法规文件中都对教师职业道德做出了相应的规定。2002年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在国内全面开展,意味着新一轮师德建设的开启。然而,在当前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种利益凸显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师德建设并没有从传统师德向现代师德转型,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影响到教师专业化建设。2.师德建设仍处于他律状态师德建设是属于思想意识领域的问题,关键在于教师的自律意识的发展,而目前师德建设很大程度上仍处于他律状态,“敬业”、“明德”、“爱生”、“奉献”等师德核心规范并没有完全被教师个体所认同并内化为教师个体的道德品质,进而形成自律机制。师德建设并没有从社会的纯粹理性转变为教师个体的实践理性。目前我国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职业道德建设方面我国向来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孔子以自身的模范教育实践行为昭示后世教师——自身道德修养应达到“德高”、“身正”、“止于至善”的崇高境界。这一思想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教师,也成为了今天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要求。由于我国的传统师德建立在对教师职业的神圣化(天地君亲师)和教师形象的伦理“附魅”(师者如父)基础上,师德要求存在过分崇高化的倾向。以1997年我国颁发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例,其基本要求(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自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仍然过于笼统、抽象,在实践中的操作性不够。这就使得师德建设重社会层面的“习惯性道德”轻个体层面的“内省性道德”,对教师个体的内心需求和精神世界关注得过少。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过高,师德建设存在着高标准、高要求,过于理想化,缺乏现实性、个体性。2.2人文精神的缺失现行师德以强调奉献为基本特质,忽视教师的个人利益、正常需要,将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这使得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社会中,教师的人文精神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逐渐淡漠了传统意义上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奉献意识;价值理性不断萎缩,工具理性却日趋膨胀;神圣的教师职业日趋平庸化与泛商业化。教师本应用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让学生从教师的一言一行中感受到人文精神的真谛,领会到独立、批判精神,树立追求真理的价值观。而教师人文精神的缺失,必然直接影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学校德育的效果。如果一味偏重师德的社会性要求,只强调教师对社会的奉献,忽视对教师个体的人文关怀,教师个体道德建设就会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得到发展。2.3强化道德行为规范。在教育教学道德不是脱离社会生活的空洞、乏味的理念和说教,而是建立在人们的实际生活基础上的一系列规范、准则。师德作为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立在社会现实基础上的,与教师职业生活紧密相关的,要在外在的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教师内心对教师职业道德的信条后,付诸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强化社会认可的道德行为规范。目前,关于师德建设的文件、会议很多,部分学校还把它作为评职称的重要条件,但由于对师德的评价没有统一的标准和相应的保障措施,道德践行存在很大困难。同时,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教师职业是具有一定专业性的职业,师德对教师的专业行为应规定得更具体、更明确、更具操作性。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对教师工作的专业性认识不足,我们对教师职业的专业特征缺乏深入研究,教师特有的专业性工作所决定的师德规范不够明确,往往使师德修养沦为一般的道德修养,并较多地介入了政治性因素,这就导致教师的专业性规定不强,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3.在专业背景下,加强教师道德建设针对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在教师专业化视野下,以实现师德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为目标,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加强师德建设:3.1专业化时代我国师德规范建设的背景与内容在现代社会,教师职业还是一个平凡的岗位,教师本人也是社会中的普通成员,他们的道德形成,既不能脱离经济基础,也不能脱离社会的道德基础,并不是每个教师的道德水平都能够成为表率,都能达到理想境界。教师个体自身也要生存,也有较高的物质和精神需求。要求每个教师都成为模范教师是不切实际的,让教师成为一名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教师更能体现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不能因为教师职业的重要性而无视教师作为一个“人”的基本需要,过高的道德期望可能会导致适得其反。所以,专业化时代我国教师伦理的建设,应该以现实的社会需要和教育环境为基础,结合教师个体自身的发展要求,在传统教师崇高化伦理的激励作用下,为教师制定切合实际的能真正调控教师行为的底线伦理。应该把师德规范划分为师德理想、师德原则、师德规则三个层面。其中,师德理想是最高伦理准则,师德原则是基本伦理标准,师德规则是最低伦理要求,从而使教师个体发展既有理想伦理的激励,又不缺乏现实性、可操作性,即坚持底线伦理要求与最高伦理准则的统一,不断提高师德建设的水平。3.2以人为本,关注和满足物质条件,提升师德境界人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一切社会活动最终都是为了人,为了人自身的存在和发展。现代社会道德建设与发展必须以人作为根本,教师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师德构建必须把教师作为“人”,以人为本,正确认识人、尊重人、信任人、关心人,鼓励人的自主发展,开发人的心智以期提升人的道德。只有以人为本,关注和满足教师个体的物质利益和精神需求,实现教师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才能有效地提升师德境界。目前我国正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教育也相应地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过渡。现代社会强调以人为本,现代化的教育也要求转变过去主要从社会趋向角度谈论师德建设,克服和框正原有师德建设中的功利性、工具性、盲目性及过多依靠外在约束性等弊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关心和帮助教师,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在教师的自我发展中建设师德、提升师德,使师德建设不断走向现代化、专业化。3.3加强师德建设,实现教师之间的合作,促进人教师职业具有很强的自主性,教师要实现专业化必须加强专业自主权。这是因为,“教师自主程度越高,他们的工作责任心就越高,越忠于职守。”教师只有成为职业的主体,拥有专业自主权,才能进一步达到道德自律的境界,提升师德水准。另一方面,现代社会既存在精细分工又高度强调合作意识,在一个合作化的时代,没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和专业协作精神,是根本无法完成专业发展的任务的,更是无法达到专业化水准的。因此,在教师专业化的过程中,实现教师之间的自主与合作,是师德建设走向专业化的重要途径。此外,师德评价体系作为师德建设的导向机制,也是师德建设关键的一环。首先,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师德规范或师德标准。可以考虑从政治思想、敬业精神、教师育人、为人师表等方面着手制定规范或标准,尽量使师德基本要求具体化,增强师德建设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其次,使得规范或标准应体现教师的专业性和不可替代性,避免沦为一般的道德修养或伦理准则。3.4师德发展依存性师德是教师的专业道德,是建立在教师专业基础上的,必须以教师专业知能的发展为支撑条件。一个教师只有成为专业水平上的“好教师”,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才能有一种成就感,才会自觉地把外在的职业道德要求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追求,更重要的是师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