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的目标与目_第1页
生命教育的目标与目_第2页
生命教育的目标与目_第3页
生命教育的目标与目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命教育的目标与目

在中国青少年死亡的原因中,自杀是第一位的。一个个悲剧不禁使人发问——为何他们要用如此过激的手段应对人生的苦恼和挫折?为什么这些未成年人对于自己宝贵的生命如此轻率和漠视?这些现象折射出了当今部分青少年情感的荒漠,对生命的漠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纵然是多方面的,但是,我们认为,它与我国长期缺乏生命教育有关。一、生命教育对“生命”教育的意义长期以来,由于我们的教育一直被“功利”所包围,教育仅仅当成学生获得知识的工具,生命教育反而成为教育的盲点。由于生命教育的缺失,学生对“生”与“死”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和思考,突遇一点挫折、打击,青少年就选择终结生命作为一种解决方式。这除了青少年心理脆弱之外,还跟社会、学校、家庭对青少年缺乏生命教育有关。如何引导青少年走出生命的误区,已成为学校教育不可忽视的一环。关于生命教育,学术界有多种观点。燕国材认为,所谓生命教育,就是在生命活动中,通过活动和为了生命而进行的教育。刘铁芳从“生命情感与教育关怀”出发,提出“教育关注个体,关注人,意味着要去关注个体作为生命的存在,关注其外显的活生生的生命崭露,关注其内隐的、活泼的、流动的生命情感的化育”。王北生认为,生命教育是遵循生命发展的原则,通过选择优良的教育方式,唤醒生命意识,开发生命潜能,提升生命质量,关注生命的整体发展,使其成为充满生命活力,具有健全人格、鲜明个性,掌握创造智慧的活动。生命教育是指通过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健全的发展。生命教育的本质在于尊重生命以及生命的价值。在当下社会,生命教育之所以要成为学校教育中亟需重视的一项内容,是因为以下诸点。第一,物质追求的迷失和生命意义的缺失,使人们陷入了深深的精神迷惘和意义危机。在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一方面在享受着现代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同时,另一方面却又遭受着因物质追求对大自然的肆意掠夺而带来的灾难。人成为物质的婢女,带来的却是相对于心灵的空虚,无意义感加剧,这实际上是对生命的糟蹋。对大自然的破坏所造成的温室效应、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是对人的惩罚和对人的生命的报复。第二,生存压力的增加和生活意义感的消失,使个体产生了“为何而生”的困惑。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家长、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教学内容越来越庞杂,使学生应接不暇,对学习产生了深深的恐惧感。当学生感到升学无望、前途渺茫时,面对外在的压力和内在的恐惧,他们体验不到生活的快乐和意义,就会产生为何而生的追问,产生生不如死的念头。第三,人际关系的淡薄,使个体产生了孤独感的痛苦。“嘤其鸣矣,求其友声”,人是社会动物,一般都喜欢交往。而在交通与通讯越来越快捷,人们交往空间越来越小的今天,人与人心灵的距离却在拉大,使人产生了深深的孤独感、无助感。人们看到人与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冲突、伤害,人们之间愈发显得没有同情、怜悯、宽容和友爱。淡薄的人际关系难免使人产生孤独感。第四,功利主义教育在人们获得“何以为生”的本领时,丧失了“为何而生”的思考和追问。一方面,人们把教育仅仅当成学生获得知识的工具,没有教育学生对生命的尊重,没有引导学生对人生的负责。另一方面,在有关生死教育的内容方面,也仅仅是从“生”的角度来空谈人的理想、信仰、责任等,而没有从生命的原初意义来考虑“生”与“死”的问题,对生命的意义没有得到本真的洞悉。在教育中存在的不尊重学生生命的现象,不仅给当事人造成极大的摧残,而且也给其他人带来不可低估的心理伤害。这种伤害使“生命至上,尊重生命”的意识在孩子们心中荡然无存。第五,“生者谈死犯忌讳”,我国特有的忌讳死亡的观念,使得死亡教育很难得到认同。这揭示出深层的文化背景,那就是只愿意接受圆满,不愿意接受挫折(包括生命的挫折),这只能说是一种心理障碍,这种障碍使得人们在谈论死亡时总是不自信,以至恼怒。生命教育带来的不是恐怖,而恰恰是超过心理障碍后的气定神闲,使人变得敢于面对现实,更为坚强地规划被困境阻挠的人生,因此这种教育不可或缺。二、生命作为动物生命的一种存生命具有二重性,一个是自然属性,一个是社会属性。首先,生命是人的一种生存,一种活着的状态,这是人生存的基础和前提。其次,人的生命不仅是一种生存状态,而且是有意义为意义的存在,这是人与动物生命的区别。人不是为“活着”而活着,人有理想有追求,这是人“活着”的意义。我们既反对无意义的“活着”,又反对脱离生命空谈“意义”,我国生命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就应该围绕这两个方面来进行。1.生命教育的任务—引导学生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首先表现为认识生命。通过生命教育让学生认识生命的起源、发展、消亡过程,了解生命的特点,科学地理解人的生与死,以理解的态度面对生命历程中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从而使人活得从容、坦然。认识了生命诞生的不易,死亡对自己及亲人的意味,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尊重生命,敬畏生命。从而,在遇到挫折、危机时能够勇敢地面对现实,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做出危害他人、危害自己的行为。珍惜生命表现为保护生命。生存是生命的底线,只有生命的存在,才能谈得上人的其他价值实现,所以如何保存、保护生命成了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这就需要教会学生如何保全自己的生命,对学生进行生存教育。生存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帮助学生具有生存意识,教会学生基本的生存技能,满足生命生存的需求。珍惜生命还表现为尊重生命。在一定意义上,生命教育就是一种道德教育。任何人既要关注、热爱自己的生命,也要关注、热爱他人的生命,还要关注、爱护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通过开展生命教育,要教会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关爱,学会宽容,学会共同生活。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在某种意义上都是平等的,任何人没有理由残害、毁灭其他一切生命。生命的存在只有在相互关爱中才有可能,也只有在爱他人中,自己的生命价值才能获得真正的提升。2.引导学生感悟生命人不仅仅是活着,而且要有意义地活着。追求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是生命教育的最高层次目标。只有实现了这一目标,才能使生物学层面上的个体生命真正转化为文化学层面上的独立的、有尊严的、自由的价值主体,即成为大写的“人”。否则,缺失生命的意义,人只能混同于动物。让学生通过欣赏生命来体悟生命的意义。每一个学生的生命个体都有其独特性,生命教育就是要帮助每一个人打开眼界看到自己,使他看见、理解、感觉到自己身上的人类自豪感的火花。引导学生欣赏生命,期许学生尊重生命,鼓励学生爱惜生命。挫折、痛苦、失败、沮丧,是人生命的一部分,人的生命的活力、生机就在于对这些困难、逆境的战胜和超越。只有认识到这些,人才会体悟到生命的伟大和顽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生命的乐趣和生机,从而能够更加欣赏生命,敬畏生命。生命价值的实现还体现在生命享受。生命是宝贵的,也是多彩的。生命的价值在于享受生命、享受人生。一个人生活得有意义、有价值,才是幸福的人生。通过生命教育,能够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使他们思索生命的意义,帮助他们塑造健全的人格和鲜明的个性,这便实现了生命教育的价值超越。三、学校在青少年生命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生命教育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种力量的共同参与。学校对青少年生命的发展具有主导作用。学校中推行生命教育必须从生命观、课程、教学方式、学生文化等方面着力。1.转变教育观念,健全学生人格教育者自身的生命理念,往往是实践教育目的的关键性因素。开展生命教育,首先要转变以往机械论教育观念,启发教师的生命关怀和生命智慧,关怀、赏识学生,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价值、尊严,培养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增强爱心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健全发展。2.生命教育总结合式的学习过程是受教在国外的很多学校都设有生命和死亡教育的有关课程。如在英国小学的课堂上,殡葬行业的从业人员或护士会对小学生讲人死时会发生什么事情,并且让学生轮流通过角色替换的方式,模拟一旦遇到父母因车祸身亡等情形时的应对方式,体验一下突然成为孤儿的感觉。他们认为,这门课程将帮助学生体验遭遇损失和生活方式突变时的复杂心情,学会在非常情况下对情绪的控制。而在我国,生命教育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我们应该让生命教育尽快走进课堂,通过讲授、讨论让学生了解生从何来,死向何去,使学生能够直面生死,坦然面对生死。3.生命与生命教育触及心灵的教育是真正的教育,能够触及心灵的是对事物的真切感受。比如组织学生观看一段真实的剖腹产全过程录像,他们由此了解到,一个生命的诞生是多么的艰难,生命是如此的宝贵。让学生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如回忆自己去世的亲人),可以唤起参与人员深切的情感体验,树立生命的意义和生存的责任,能够体会到生命受之于父母,形成于社会,凝聚众多情感,寄寓无限希冀。4.参加临终关怀活动让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到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学会体验、诠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