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园林史重点_第1页
中外园林史重点_第2页
中外园林史重点_第3页
中外园林史重点_第4页
中外园林史重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外园林史讲义第一章:绪论一、园林的定义: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园林包括庭园、宅园、小游园、花园、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等,随着园林学科的发展,还包括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或国家公园的游览区以及休养胜地。二、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主要是指东方式园林,欧洲式园林和阿拉伯园林。在世界三大园林体系里面,中国园林艺术独树一帜,有自己独特的美学特点和艺术的特点。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公园是纽约“中央公园”。其作者是奥姆斯特德三、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人类社会的原始时期,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产生园林。直到后期进入原始农业的公社,聚落附近出现种植场地,房前屋后有了果木蔬圃。虽说出于生产的目的,但在客观上已多少接近园林的雏形,开始了园林的萌芽状态。第二阶段:大体上相当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这个阶段,园林经历了由萌芽、成长而兴旺的漫长过程,在发展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方风格。中国古典主义园林表现一种顺乎大自然风景构成规律的缩移和模拟。中国古典园林指的是世界园林发展第二阶段上的中国园林体系而言第三阶段:18世纪中叶(清朝),对自然保护的对策和城市园林方面的探索第四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园林的发展又出现新的趋势。与接触大自然、回归大自然有着直接关系的休闲、旅游活动得到迅猛的发展。另外生态学的兴起,生态平衡的关注四、“田园城市”理论的提出者英国学者E·霍华德(EbenezerHoward1850-1928)在《明日之田园城市》中提出了著名的“田园城市”的设想五、园林城市:“园林城市”是在中国\o"特殊"特殊环境中提出的,它和我国\o"传统"传统的\o"私家园林"私家园林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的前身是\o"钱学森"钱学森先生提出的“\o"山水城市"山水城市”,有些类似于\o"欧洲"欧洲国家提出的“\o"花园城市"花园城市”。他们都强调城市\o"景观"景观的塑造,犹如绘画一样,用人为的\o"审美"审美情趣来建设城市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园林城市”凝聚着中国传统的审美情趣,而“花园城市”则印记着欧洲国度的风情。生态园林: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所建设的园林绿地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藤本植物构成的群落,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各得其所,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养分、水分等,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它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最高层次的体现,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生态园林是继承和发展传统园林的经验,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科学的植物群落,建立人类、动物、植物相联系的新秩序,达到生态美、科学美、文化美和艺术美。应用系统工程发展园林,使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实现良性循环,为人类创造清洁、优美、文明六、中国古典园林定义是它由中国的农耕经济、集权政治、封建文化培育成长,比起同一阶段上其他园林体系,历史最久、持续时间最长、分布范围最广,是一个博大精深而又源远流长的风景式园林体系。七、形成中国古典园林特点的三个特殊条件是:一、经济上以血缘家族的地主小农经济为主体,工商业经济处于附庸的地位。二、政治上的君主集权,依靠封建礼制和官僚机构相结合的国家机器,有效地控制着全国的广大地域。三、儒家倡导的以礼乐为中心的封建秩序、尊王攘夷的大一统思想,始终占着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八、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是:五个时期:1、生成期大约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220年。相当于殷、周、秦、汉时期2、转折期公元220至公元589年,相当于魏晋南北朝时期。3、全盛期相当于隋、唐。帝国复归统一4、成熟时期从公元960年至公元1736年,相当于两宋到清初。(宋,元,明,清初)5、成熟后期相当于清中叶至清末(1736年至1911年),集大成终结阶段。九、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1)按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分为: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天然山水园:一般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规模较小的利用天然山水的局部或片段作为建园基址,规模大的则把完整的天然山水植被环境圈起来作为建园的基址,然后再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基址的原始地貌因势利导做适当的调整、改造、加工,工作量的多少视具体的地段条件和造园要求而有所不同。人工山水园是我国造园发展到完全自觉创造阶段而出现的审美境界最高的一类园林,即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地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这类园林均修建在平坦地段上,尤以城镇内居多。它们的规模从小到大,包含的内容亦相应地由简到繁。一般说来,小型的在0.5hm2以下,中型的约为0.5~3hm2,3hm2以上的就算大型人工山水园了。人工山水园乃是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的一个类型。2)按布置形式分为:自然式和规则式按照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中国古典园林可以分为自然式和规则式两大类型自然式一直是中国古代园林的主流,也是其代表形式,具有极深的渊源,如苏州:拙政园、留园、狮子林、沧浪亭、网师园;无锡:寄畅园;南京瞻园;上海:豫园;北京:颐和园、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荫山房、东莞:可园、佛山:梁园等。规则式园林,如清北京御花园,慈宁宫花园,陵园如明十三陵。十、中国四大名园(颐和园、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苏州四大名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岭南四大名园(青晖园、余荫山房、可园、梁园)岭南园林的代表是现今保存较好的清代广东四大名园:广州番禺的余荫山房东莞的可园佛山的梁园顺德的青晖园十一、按园林的隶属关系分为:私家,皇家,寺观三大造园活动的主流,还有衙署园林、公共园林、书院园林等等十二、按地域分主要三大风格:江南、北方、岭南十三、江南园林属于文人写意派山水园,而文人写意山水园的特征:1、以人工造景为主,以有限的山池、树木、建筑再现自然山水的典型特征;2、巧妙地组织景区及游览线,在有限的空间内求得变化,通常以粉墙、花窗或山石、长廊分割园景空间,从而隔而不断,“小中见大”,蕴意无穷;3、讲究建筑的玲珑奇巧和细部处理,室内普遍陈设各种字画、工艺品和精美家具楹联诗词题咏与园林艺术紧密结合,通过文字渲染园林的诗情画意,深化人们对园林景色的理解,启4、发人的想象,烘托江南园林特有的平淡、深远之气;5、文人画家参与园林设计与造园实践,每一园林具有自己明确的主题意境,各具千秋。十四、北方园林大体上从皇家园林入手,皇家园林的特点是1、仿景缩景,2、轴线对称,是北方园林最明显的特点,3、一池三山,是中国传统园林,直至现代园林中表现最多的布局形式,而且成为定制十五、岭南园林的特点,由自然景观所形成的自然园林和适合于岭南人生活习惯的私家园林,也不同北方园林的壮丽,江南园林的纤秀,而具有轻盈、自在与敞开的岭南特色十六、总体来说,对中国三大地域园林的特点是七个字“北雄、南秀、岭南巧”十七、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中国古典园林是建筑、山池、园艺、绘画、雕刻以至诗文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中国古典园林的这一特点,主要是由中国园林的性质决定的。因为不论是封建帝王还是官僚地主,他们既贪图城市的优厚物质享受,又想不冒劳顿之苦寻求“山水林泉之乐”。因此,他们的造园,除了满足居住上的享乐需要外,更重要的是追求幽美的山林景色,以达到身居城市而仍可享受山林之趣的目的。中国古典园林特别善于利用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的各种建筑物,如亭、台、楼、阁、廊、榭、轩、舫、馆、桥等,配合自然的水、石、花、木等组成体现各种情趣的园景。中国古典园林特征/建筑思想:“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十八、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境界:生境、画境和意境生境:指生物的个体、种群或群落生活地域的环境,包括必需的生存条件和其他对生物起作用的生态因素。生境是指生态学中环境的概念。

生境又称栖息地。具有一定环境特征的生物生活或居住地。意境:中国园林不但要创造富于生机的生境和上升到富于画意的画境,而且更要创造“触景生情”,产生浪漫主义的激情和理想主义的追求,进入情景交融的境界,这就是中国园林的第三层次艺术境界。中国古典园林形成画境的三种情况(一)借助于人工的叠山理水把广阔的大自然山水风光缩移模拟于咫尺之间。(二)预先设定一个意境的主题,然后借助于山、水、花木、建筑所构成的物境把这个主题表述出来,从而传达给观赏者以意境的信息(三)意境并非预先设定,而是在园林建成之后再根据现成物境的特征做出文字的“点题”——景题、匾额、对联、石刻等。中国古典园林形成意境的三种情况(一)造园艺术,师法自然师法自然,在造园艺术上包含两层内容。一是总体布局、组合要合乎自然。山与水的关系以及假山中峰、涧、坡、洞各景象因素的组合,要符合自然界山水生成的客观规律。二是每个山水景象要素的形象组合要合乎自然规律。如假山峰峦是由许多小的石料拼叠合成,叠砌时要仿天然岩石的纹脉,尽量减少人工拼叠的痕迹。水池常作自然曲折、高下起伏状。花木布置应是疏密相间,形态天然。乔灌木也错杂相间,追求天然野趣。(二)分隔空间,融于自然中国古代园林用种种办法来分隔空间,其中主要是用建筑来围蔽和分隔空间。分隔空间力求从视角上突破园林实体的有限空间的局限性,使之融于自然,表现自然。为此,必须处理好形与神、景与情、意与境、虚与实、动与静、因与借、真与假、有限与无限、有法与无法等种种关系。如此,则把园内空间与自然空间融合和扩展开来。比如漏窗的运用,使空间流通、视觉流畅,因而隔而不绝,在空间上起互相渗透的作用。在漏窗内看,玲珑剔透的花饰、丰富多彩的图案,有浓厚的民族风味和美学价值;透过漏窗,竹树迷离摇曳,亭台楼阁时隐时现,远空蓝天白云飞游,造成幽深宽广的空间境界和意趣。(三)园林建筑,顺应自然中国古代园林中,有山有水,有堂、廊、亭、榭、楼、台、阁、馆、斋、舫、墙等建筑。人工的山,石纹、石洞、石阶、石峰等都显示自然的美色。人工的水,岸边曲折自如,水中波纹层层递进,也都显示自然的风光。所有建筑,其形与神都与天空、地下自然环境吻合,同时又使园内各部分自然相接,以使园林体现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特色,并收到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小中见大等观赏效果。(四)树木花卉,表现自然与西方系统园林不同,中国古代园林对树木花卉的处理与安设,讲究表现自然。松柏高耸入云,柳枝婀娜垂岸,桃花数里盛开,乃至于树枝弯曲自如,花朵迎面扑香,其形与神,其意与境都十分重在表现自然。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然——这是中国古代园林体现“天人合一”民族文化所在,是独立于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也是永具艺术生命力的根本原因。第二章生成期一、生成期处于中国历史的殷周秦汉时期二、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是囿、台、园圃三种形式三、囿的定义:最早的囿是蓄养禽兽的场所。即把一块较大的地域范围起来蓄养禽兽,主要供帝王狩猎,也兼作宫廷膳食和祭品的供应。囿起源于狩猎四、台最初的功能是:登高以观天象、通神明五、园林雏形的功能:栽培、圈养、通神、望天,生产是园林雏形的源初功能,游观则是其次六、影响着中国古典园林向着风景式发展的三个艺术形态(思想)是天人合一思想:天人合一思想,讲究自然与人的统一融合,利用自然要素,打造最与人贴近的园林环境。从中,让人仿佛有如同与自然一体之感,好像园林很久就建于此,没有人工刻意雕琢的痕迹,而是自然原长原生,实现最真实、最随性、最原始的状态。君子比德思想:则是在随性、洒脱中,又有些中规中矩,在元素不变的基础上,布局、造景上讲究对称、平衡,以求规则,有序,给人以严肃、庄重之感,相对来说,天人合一更随性自然、而君子比德则略带约束,讲求规则。神仙思想:神仙思想的打造,最难,在现实生活,也不需要,其基本是寻求一种无欲无求,一种出世的境界,在这里,给人只有享乐,没有奋进的感受,有些消颓,不是城市园林应有的风格。七、名词解释:一池三山,“一池三山”的布局即是象征神仙境界。所谓一池为太液池,三山指的是蓬莱、瀛洲、方丈。它源于齐国的东海神话,成就于皇家园林的祈寿夙愿八、殷时期的主要园林:鹿台和沙丘苑台是其中主要的两处。鹿台在今河南汤阴,沙丘苑台在今河北邢台九、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园林:楚国的章华台、吴国的姑苏台。十、真正意义上的皇家园林出现在秦汉时期这个时期的皇家园林相比较最初的园林多了一个功能,求仙西汉时期最具有代表性质的五座皇家园林;上林苑、未央宫、建章宫、甘泉宫、兔园,尤其要熟习上林苑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占地之广可谓空前绝后,其苑墙长达130~160公里。但西汉末年,上林苑作为皇家园林已是名存实亡。内容包括:1.山水:昆明池、影娥池、琳池、太液池2.植物、动物:3.苑:“上林苑门十二,中有苑三十六”。4.宫:即宫殿建筑群(如犬台宫、扶荔宫等)5.台:(土或木堆筑)6.观:观、馆是汉代对体量比较大的非宫殿建筑的通称。7.生产基地:苑内设作坊多处,设果园、蔬圃、养鱼场、牲畜圈、马厩,供应宫廷需要。上林苑是一座多功能的皇家园林,具备了早期园林的全部功能——狩猎、通神、求仙、生产、游憩、居住、娱乐,此外还兼有军事训练基地的功能。也是一个范围极其广阔的天然山水环境,各种建筑物和建筑群疏朗地散布其间,全然不同于秦代宫苑之建筑密集,复道相连的情况。“宫”:以宫殿建筑群为主体,山池花木穿插其间,“宫”与“苑”浑然一体;也有的把部分山池花木扩大为相对独立的园林一区,呈“宫”中有“苑”的格局,建章宫便是一例。这类皇家园林一般建置在都城或其近郊,山池、花木均由人工经营。‘苑’苑:建置在郊野山林地带的离宫别苑,占地广、规模大。许多宫殿建筑群散步在辽阔的具有天然山水、植被的大自然生态环境之中,呈“苑”中有“宫”的格局。这类皇家园林往往内涵广博、功能复杂,如像上林苑即具备游憩、居住、朝会、娱乐、狩猎、通神、求仙、军训、生产等项功能,乃是名副其实的多功能的活动中心。十一、生成期的特点--简答一、尚不具备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类型,造园活动的主流是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已见诸文献记载,但为数甚少而且大多数是模仿皇家园林的规模和内容,两者之间尚未出现明显的类型上的区别。园林的内容驳杂,园林的概念也比较模糊。二、园林的功能由早先的狩猎、通神、求仙、生产为主,逐渐转化为后期的游憩观赏为主。但无论天然山水园还是人工山水园,建筑物只是简单地散布、铺陈、罗列在自然环境中。三、由于原始的山川崇拜、帝王的封禅活动,再加上神仙思想的影响,大自然在人们的心目中尚保持一种浓重的神秘性。儒家的“君子比德”之说,又导致人们从伦理、功利的角度来认识自然之美。对于大自然山水风景,仅仅构建了低层次的自觉的审美意识。园林中所进行的审美的经营尚处于低级的水平上,造园活动并未完全达到艺术创作的境地。建筑作为一个造园要素,与其他自然三要素之间似乎并无密切的有机关系。因此,园林的总体规划尚比较粗放,谈不上多少设计经营。第三章转折期一、转折期相当于我国魏晋南北朝历史时期二、为什么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转折期?答: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动乱时期,也是思想十分活跃的时期。儒、道、佛、玄诸家争鸣,彼此阐发。思想的解放促进了艺术领域的开拓,也给予园林发展以很大的影响。造园活动普及于民间,园林的经营完全转向于满足作为人的本性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为主,并升华到艺术创作的新境界。所以说,魏晋南北朝乃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时期。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皇家园林建置较为集中的是哪三个城市?答:邺城、建康、洛阳。换个说法魏晋时有三座皇家园林都称为华林园,这三座城市分别是(邺城,洛阳和建康)邺城遗址位于河北省临漳县西南13公里的漳河北岸,距邯郸市40公里。始筑于春秋齐桓公时。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先后以此为都,北周时为杨坚焚毁。1957年考古工作者对邺城遗址进行了首次勘察,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向社会开放。邺城遗址是研究中国古代都城、建安文学、北朝文化的大型遗址。2012年1月,邺城考古队勘测时发现了佛教造像埋藏坑;3月份,佛造像埋藏坑田野发掘工作已初步完成。建康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先后在此建都,六朝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原名金陵。秦置县,名秣陵。东汉建安十七年(212),孙权在此筑石头城,改称建业。西晋统一,仍名秣陵。太康三年(282),分秣陵北另置建邺县。后避愍帝司马邺讳更名建康。东晋南朝相承不改。故城在今江苏南京市。洛阳位于河南西部,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o"河南省"河南省第2大城,新兴工业城市,省辖市,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位于省境西部,北临\o"黄河"黄河。辖6区及偃师、孟津、新安、汝阳、\o"嵩县"嵩县、栾川、伊川、宜阳、洛宁9县。面积1.52万平方公里,人口563.60万;其中市区面积544平方公里,人口121.2万。远在五六千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于此。公元前11世纪西周武王时始形成城市。公元前770年后有\o"东周"东周、\o"东汉"东汉、\o"曹魏"曹魏、\o"西晋"西晋、\o"北魏"北魏、\o"隋"隋、\o"唐"唐、\o"后梁"后梁、\o"后唐"后唐等九朝建都于此,素称“九朝古都”。四、北魏洛阳城市规划的格局是什么?答:它的功能分区较之汉魏时期更为明确,规划格局更趋完备,“干道—衙署—宫城—御苑”自南而北,构成城市的中轴线,这条中轴线是皇居之所在,政治活动的中心。它利用建筑群的布局和体型变化,形成一个具有强烈节奏感的完整的空间序列。以此来突出封建皇权的至高无上的象征。大内御苑毗邻于宫城之北,既便于帝王游赏,也具有军事防卫上“退足为守”的用意。这个城市完全成熟了的中轴线规划体制,奠定了中国封建时代都城规划的基础。确立了此后的皇都格局的模式。五、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家园林的特点一)园林的规模比较小,也未见有生产、经济运作方面的记载,但其规划设计更趋于精密细致。筑山理水的技艺达到了一定的水准。已有用石叠山的做法。理水与园林小品的雕刻物相结合。建筑的内容多样,形象丰富,楼阁、观等多层建筑有所发展,台已不多见。二)由山、水、植物、建筑等造园要素的综合而成的景观,其重点已从模拟神仙境界转化为世俗题材的创作,更多地以人间的现实取代仙界的虚幻。园林造景的主流仍是追求“镂金错采”的皇家气派。三)皇家园能够像林开始受到民间的私家园林的影响,南朝的个别御苑甚至由当时的著名文人参与经营。四)以筑山、理水构成地貌基础的人工园林造景,已经较多地运用一些写意的手法,把秦汉以来的注重写实的创作方法转化为写实与写意相结合。五)皇家园林的称谓,除了沿袭上代的“宫”、“苑”之外,称之为“园”的也比较多。就园林的性质而言,它的两个类别——宫、苑——前者已具备“大内御苑”的格局。六、金谷园属于城市私园、郊野别墅园、花园、庄园哪种私园?答:金谷园郊野别墅园金谷园故址在今河南洛阳西北,是西晋富豪石崇的别墅,繁荣华丽,极一时之盛。唐时园已荒废,成为供人凭吊的古迹。据《晋书。石崇传》记载:石崇有妓曰绿珠,美而艳。孙秀使人求之,不得,矫诏收崇。崇正宴于楼上,谓绿珠曰:“我今为尔得罪。”绿珠泣曰:“当效死于君前。”因自投于楼下而死。杜牧过金谷园,即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咏春吊古之作。该时期私家园林的特点是:一)以居处园林来享受大自然的美好赐予二)园林规模由汉代的宏大,到朴素雅致、妙造自然的“小园”,北朝文人庾信还专门写了一篇《小园赋》。三)造园的创作方法从单纯写实到写实与写意相结合。四)私家园林率先迈出了转折时期的第一步。七、寺观园林营建的三个基本条件?答:一是靠近水源以便获得生活用水;二是靠近树林以便采薪;三是地势向阳背风、易于排洪,小气候良好。该时期著名的一些寺观园林:一)东林寺东晋佛教高僧慧远,庐山的第一座佛寺——东林寺东林寺位于九江市庐山西麓,北距九江市16公里,东距庐山牯岭街50公里。因处于西林寺以东,故名。东林寺建于东晋大元九年(384年),为庐山上历史悠久的寺院之一。东林寺是佛教净土宗(又称莲宗)的发源地,对一些国家的佛教徒影响较大。江西省三大国际交流道场之一,另两处是久负盛名的云居山道场和三合寺。东林寺建寺者为名僧慧远(334~416年),俗姓贾,山西雁门楼烦(今山西宁武附近)人。他先在西林寺以东结“龙泉精舍”,后得江州刺史桓伊之助,筹建东林寺。慧远在东林寺主持30余年,集聚沙门上千人,罗致中外学问僧123人结白莲社,译佛经、著教义、同修净土之业,成为佛门净土宗的始祖。晚年南游荆州,历住江陵五层寺、琵琶寺。二)大明寺大明寺是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和园林风光于一体的游览胜地,古有扬州第一名胜之说大明寺,位于江苏省扬州市蜀冈中峰。初建于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年间(公元457年—464年)而得名。唐天宝元年(742年),名僧鉴真东渡日本前,即在此传经授戒,该寺因以名闻天下,有扬州第一名胜之说。另还有,浙江三门大明寺为台州古刹之一,始建于唐代。河南济源大明寺,原名通慧禅寺,始建于宋代,元代改为大明寺。河北邯郸大明寺,始于年代无考,坐落于永年县,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三)鸡鸣寺,又称古鸡鸣寺,位于鸡笼山东麓山阜上,是南京最古老的梵刹之一鸡鸣寺,又称古鸡鸣寺,位于鸡笼山东麓山阜上,是南京最古老的梵刹之一。鸡笼山东接九华山,北临玄武湖,西连鼓楼岗,山高62米,因山势浑圆似鸡笼而得名。鸡笼山背湖临城,满山浓荫绿树,翠色浮空,山青水秀,风景绮丽。鸡鸣寺寺址所在,三国时属吴国后苑之地,早在西晋永康元年(300年)就曾在此倚山造室,始创道场。东晋以后,此处被辟为廷尉署,至南朝梁普通八年(527年)梁武帝在鸡鸣埭兴建同泰寺,才使这里从此真正成为佛教胜地。非主流园林的出现:文人名流经常聚会的新亭、兰亭,亭在汉代本来是驿站建筑;会稽近郊的“兰亭”兰亭作为首次见于文献记载的公共园林,自有其历史的价值。而通过这次文人名流的雅集盛会和诗文唱和所流露出来的审美趣味,给予当时和后世的园林艺术以深远的影响。八、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或者说成就一)、与生成期相比较,这时期的园林的规模由大入小,园林造景由过多神异色彩转化为浓郁的自然气氛,创作方法由写实趋向于写实与写意相结合。二)、中国古典风景式园林由再现自然进而至于表现自然,由单纯地摹仿自然山水进而至于适当地加概括、提练,但始终保持着“有若自然”的基调。建筑作为一个造园要素,与其他的自然诸要素取得了较为密切的谐调、融糅关系。园林的规划设计由此前的粗放转为变为较细致的,更自觉地经营,造园活动完全升华到艺术创作的境界。三)、园林的狩猎、求仙、通神的功能已基本消失或者仅保留其象征的意义,游赏活动成为主导的甚至唯一的功能。它的两个类别之一的“宫”已经具有“大内御苑”性质,纳入到都城的总体规划之中。大内御苑居于都城中轴线的结束部位,这个中轴线的空间序列构成了都城中心区的基本模式。四)、私家园林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异军突起,集中反映了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成就,城市私园多为官僚、贵族所经营,代表一种华靡的风格和争奇斗富的倾向。庄园、别素随着庄园经济的成熟而得到很大的发展,它们作为生产组织、经济实体同时也是文人名流和隐士们“归田园居”、“山居”的精神庇托。它们作为后世别墅园的先型,代表一种天然清纯的风格。其所含蕴的隐逸情调、表现的山居和田园风光,深刻地影响着后世的私家园林特别是文人园林的创作。五)、寺观园林拓展了造园活动的领域,一开始便向着世俗化的方向发展。郊野寺观尤其注重外围的园林化环境,对于各地风景名胜区的开发桥了主导性的作用。六)、“园林”一词出现于当时的诗文中。中国古典园林开始形成皇家、私家、寺观这三大类型并行发展的局面和略具有雏形的园林体系,它上承秦汉余绪,把园林发展推向转折的阶段,导入升华的境界,成为此后全面兴盛的伏脉。中国的风景式园林,正是沿着这个脉络进入隋唐的全盛期。第四章全盛期一、全盛期隋唐为什么说是全盛期?要从社会、经济、文化等入手答:隋唐均采用均田制,在经济机构中消除庄园领主经济的主导地位,逐渐恢复地主小农经济并奠定其在宋以后长足发展的基础。但庄园性质发生了变化,从早先的‘领主庄园’转化为“地主庄园”。士族衰落,庶族渐兴。在政治结构中消弱门阀士族势力,维护中央集权,确立科举取士制度,强化官僚机构的严密统治。意识形态上儒、道、释共尊而以儒家为主,儒学获得正统地位。广大知识分子改变了避世和消极无为的态度,通过科举积极追求功名、干预世事,成为国家大一统局面的主要力量。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把中国封建社会推向发达兴旺的高峰。文学艺术方面,诸如诗歌、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在发扬汉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其他民族甚至外国的养分而同化融糅,呈现出群星灿烂、盛极一时的局面。绘画的领域已大为开拓,花鸟、人物、神佛、鞍马、山水均成独立的画科。始有工笔、写意之分。无论工笔或写意,既重客观物象的写生,又能注入主观的意念和感情。即所谓的“外师造化,内法心源”,确立了中国山水画创作的准则。山水诗、山水游记已成为两种重要的文学体裁,出现诗、画互渗的自觉追求。传统的木构建筑,无论在技术或艺术方面均已趋于成熟,具有完善的梁架制度、斗拱制度以及规范化的装修、装饰。建筑物的造型丰富,形象多样。建筑群在水平方向上的院落延展表现出深远的空间层次,在垂直方向上,则以台、塔、楼、阁的穿插而显示丰富的天际线。观赏植物栽培的园艺技术有了很大进步,培育出许多珍贵品种如牡丹、琼花等,也能够引种驯化、移栽异地花木。另外,唐代无论宫廷和民间都盛行赏花、品花的风习。在这样的历史、文化背景下,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相应地达到了全盛的局面。该时期皇家园林集中在哪两个城市?答:隋唐时期的皇家园林集中建置在长安、洛阳什么是大内御苑?大内御苑:一般建在京城里面,与皇宫相毗邻,相当于私家的宅园,称为大内御苑离宫御苑?行宫御苑?大多数则建在郊外风景优美、环境幽静的地方,一般与离宫或行宫相结合,分别称为离宫御苑、行宫御苑。行宫御苑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离宫御苑则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并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与大内联系的政治中心。相应的一些名园属于哪个类型?大内御苑:大明宫、洛阳宫、禁苑、兴庆宫;行宫御苑、离宫御苑:西苑、上阳宫、玉华宫、仙游宫、翠微宫、华清宫、九成宫等。比如兴庆宫是大内御苑,华清宫是离宫御苑二、园中园的格局出现在转折时期,即隋的西苑:扩展一下:清代最著名的园中园是?以江南寄畅园为蓝本的谐趣园文人参与造园是哪个时期,隋唐这个时期的私家园林是一个重点在唐代,私家园林的一些别称,另外还要分清哪些园子是城市私园:绮丽—宰相牛僧儒的归人里宅园,清雅—白居易的履道坊宅园。哪些是郊野别墅园:平泉庄——李德裕;浣花溪草堂——杜甫如、归人里宅园、履道坊宅园。履道坊宅园是谁兴建的?白居易那么白居易为了纪念这座园林,所写的韵文是什么?池上篇这个时期的郊野别墅园(很重点,填空、选择都会出有)要清楚郊野别墅园的别称:这种别墅园在唐代统称之为别业、山庄、庄,规模小者也可叫做山亭、水亭、田居、草堂等。名目很多,但其含义则大同小异。以及其建置的三种情况:一、单独建置在离城不远,交通往返方便,而风景比较优美的地带。二、单独建置在风景名胜内。三、依附于庄园而建置。还有这三种情况中的名园:李德裕的平泉庄,杜甫的浣花溪草堂,李泌的衡山别业,白居易的庐山草堂,王维的辋川别业,卢鸿一的嵩山别业这个时期,文人园林的兴起,大家要注意一下,尤其是白居易,大家要了解,他是历史上第一个文人造园家三、这个时期寺观园林的功能分区有哪四个?答:殿堂、寝膳、客房、园林四部分功能分区所谓寺观园林的世俗化的问题,唐代衙署园林的出现,公共园林的发展,尤其是长安的公共园林,三种形式“风景建筑”“水庭”“分院制”,这个时期的造园成就:一)、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已经完成形成。其不仅表现在园林规模的宏大,而且反映在园林总体布置和局部的设计处理上。皇家气派是皇家园林的内容、功能和艺术形象的综合而予人一种整体的审美感受。它的形成、与隋唐宫廷规制的完善、帝王园居活动的频繁和多样化,有着直接的关系,标志着以皇权为核心的集权政治进一步巩固和封建经济、文化的空前繁荣。皇家园林在隋唐三大园林类型中的地位,比魏晋南北朝时期更为重要;就园林的性质而言,已经形成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三个类别及其类别特征。二)、私家园林的艺术性较之上代又有所升华,着意于刻画园林景物的典型性格以及局部的细致处理。已开始诗、画互渗的自觉追求。以诗入园、因画成景的做法,在唐代已见端倪。通过山水景物而诱发游赏者的联想活动、意境的塑造,亦已处于朦胧的状态。隐与仕结合,表现为“中隐”思想而流行于文人士大夫圈子里,成为士流园林风格形成的契机。同时,官僚的壮大和官僚政治的成熟,为士流园林的发展创造了社会条件和经济基础。文人参与造园活动,把士流园林推向文人化的境地,又促成了文人园林的兴起。唐代已涌现出一批文人造园家,把儒、道、佛禅的哲理融会于造园思想之中,从而形成文人的园林观。文人园林不仅是以“中隐”为代表的隐逸思想的物化,它所具备的清沁淡雅格调和较多的意境涵蕴也在一部分私家园林创作中注入新鲜血液,使得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又进一步深化,为宋代文人园林兴盛打下基础。三)、寺观园林的普及是宗教世俗化的结果,同时也反过来促进了宗教和宗教建筑的进一步世俗化。城市寺观具有城市公共交往中心的作用,寺观园林亦发挥了城市公共园林的职能。郊野寺观的园林(包括独立建置的小园、庭园绿化和外围的园林化环境)把寺观本身由宗教活动的场所转化为兼有点缀风景的手段,吸引香客和游客,促进原始型旅游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郊野的生态环境。宗教建设与风景建设在更高的层次上结合,促进了风景名胜区,尤其是山岳风景区普遍开发的局面,同时也是中国所特有的“园林寺观”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四)、公共园林已更多见于文献记载。作为政治、文化中心的两京,尤其重视城市的绿化建设。且衙署园林在唐代已成为普遍。城市公共园林中更多的以“原”、“水渠转折部位”以及街道绿化为主。五)、风景式园林创作技巧和手法的运用,较之上代又有所提高而跨入了一个新的境界。造园用石的美学价值得到充分肯定,“置石”已相当普遍,“假山”一词开始用作为园林筑山的称谓。理水除了依靠地下泉眼而得水外,更注意从外面的沟渠引来活水。园林植物题材更为多样化,有足够品种的观赏树木及花卉以供选择。园林建筑从极其华丽的殿堂楼阁到极其朴素的茅舍草堂,它们个体形象和群体布局均丰富多样而不拘一格。六)、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这三个艺术门类已有相互渗透的迹象。隋唐园林作为一个完整的园林体系已经成型,并且在世界上崭露头角,影响及于亚洲汉文化圈内的广大地域。当时的朝鲜、日本全面吸收盛唐文化,其中也包括园林在内。隋唐园林不仅发扬了秦汉的大气磅礴的豪放风度,又在精致的艺术经营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个全盛局面继续发展到宋代,在两宋的特定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下,终于瓜熟蒂落,开始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时期。第五章、成熟期一——两宋园林一、两宋园林转为成熟期的历史背景一)宋代,与地主小农经济十分发达的同时,城市商业和手工业空前繁荣,资本主义因素移栽封建经济内部孕育。经济的发达与国势羸弱的矛盾状况,成为人们沉湎享乐、苟且偷安的负面心理普遍滋长的温床,形成了宫廷和社会生活的浮荡、侈靡和病态的繁华。这种浮华、侈靡、讲究饮食服舆和游赏完了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之下,上自帝王,下至庶民,无不大兴土木、广营园林。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大量修建,其数量之多,分布之广,较之隋唐时期有过之而无不及。二)城乡经济高度发展,带动了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四大发明完成于宋。建筑技术方面,李明仲的《营造法式》和喻皓的《木经》,是官方和民间对当时发达的建筑工程技术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园林的观赏树木和花卉的栽培技术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所提高,已出现嫁接和引种驯化的方式。如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和周师厚《洛阳花木记》都有所记载。除此还有专门记叙某类花卉的如《牡丹记》、《牡丹谱》、《梅谱》、《兰谱》、《菊谱》、《芍药谱》等等。品石已成为普遍使用的造园素材,相应地出现了专以叠石为业的技工,吴兴称“山匠”,苏州称“花园子”,园林叠石技艺水平大大提高,且出版了多种的《石谱》。这些都为园林的广泛兴造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也是当时造园艺术成熟的标志。三)宋代重文轻武,文人的社会地位比以往任何时代都高。文官执政是宋代政治的特色。文官多半是文人、能诗善画的文人担任中央和地方重要官职的数量之多,且与士大夫合流的情况又有所发展。再加上朝廷执行比较宽裕的文化政策,出现了在封建时代极为罕见的一定程度上的言论自由。文化方面的这些特殊情况刺激了文人士大夫造园的兴趣,他们有些参与园林的规划设计,有的著文描述某些名园从而发展了“园记”这种文学题材。文人士大夫的造园活动大为开展,民间的士流园林得以进一步文人化,则又促成“文人园林”的兴盛。皇家园林亦更多地受到民间的影响,比起隋唐时其规模变小了,皇家气派也有所削弱,但规划设计更趋于清新、精致、细密。四)中唐以后,诗词无论在内容和风格上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到了宋代,诗词完全失去盛唐的闳放、波澜壮阔的气度,主流已转向缠绵悱恻、空灵婉约。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诗人大部分诗词都是对茶酒书画、花草树木、庭院泉石等为题材。园林诗和园林词已成为宋代诗词中的一大类别。它们或即景生情、或托物言志,通过对叠石为山、引水为池以及花木草虫的细腻描写而寄托作者的情怀。绘画方面,宋代画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受人尊崇的社会地位。画坛上呈现为人物、山水、花鸟鼎足三分的兴盛局面,山水画尤其受到社会上的重视而达到最高水平。五代、北宋山水画的代表人物为董源、李成、关仝、荆浩四大家,从他们的全景式画幅上,我们可以看到崇山峻岭、溪壑茂林,点缀着野店村民、楼台亭榭。以写实和写意相结合的方法表现出“可望、可行、可游、可居”的士大夫心目中的理想境界,说明了“对景造意,造意而后自然写意,写意自然不取琢饰”的道理。南宋,马远、夏珪一派的平远小景,简练的画面构图偏于一角,留出大片空白,使官者的眼光随之望入那一片空虚之中顿觉水天辽阔,发人幽思而萌生出无限的意境。两宋的山水画都十分讲究以各种建筑来点缀自然风景,画面构图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人文景观的分量,表明了自然风景与人文相结合的倾向。园林景色和园林生活愈来愈多地成为画家们所倾注心力的题材,不仅着眼于园林的整体布局,甚至某些细部或局部,如叠山、置石、建筑、小品。植物配置等,亦均刻画入微。自唐代文人涉足绘画而萌芽的“文人画”,到了两宋时异军突起,涌现出一批广征博涉、多才多艺,集哲理、诗文、绘画、书法诸艺于一身的文人画家。苏轼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被有些学者称之为“欧洲文艺复兴式的艺术家”。宋代艺坛的兴盛,意味着诗文与绘画在更高层次上的融糅、诗画作品对意境的执着追求。在这种文化氛围之中,士流园林兴盛和文人广泛参与园林规划设计,园林中熔铸诗画意境比之唐代就更为自觉,同时也更重视园林意境的创造。不仅私家园林如此,皇家园林和寺观园林也有同样的趋势。山水诗、山水画、山水园林互相渗透的密切关系,到宋代已经完全确立。五)在宋代的文人士大夫阶层中,除了传统的琴棋书画等艺术活动之外,品茶、古玩鉴赏和花卉观赏也开始盛行。它们作为文人的共同习尚,大大的丰富了文人生活艺术的内容,交织构成文人经省生活的主体。而进行这些活动需要有一个共同的理想场所,这个场所往往就是园林。前者的盛行必然促进后者的发展。综上所述,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将园林推向了成熟的境地,同时也促成了造园的繁荣局面,乃属势之必然。二、两宋时期皇家园林的特点宋代的皇家园林集中在东京和临安两地,若论园林的规模和造园的气魄,远不如隋唐,但规划设计精致则过之。园林的内容比之隋唐较少皇家气派,更多地接近于私家园林,南宋皇帝就经常把行宫御苑赏赐臣下或者把臣下的私园收归皇室作为御苑。宋代皇家园林之所以出现规模较小和接近私家园林的情况,固然由于国力国势的影响,也与当时朝廷的政治风尚也有直接的关系。这个时期著名的皇家园林有哪些?东京的皇家园林只有大内御苑和行宫御苑。大内御苑:后苑、延福宫、艮岳行宫御苑:景华苑(城内)琼林苑、宜春苑、玉津园、金明池、瑞圣苑、牧苑等处(城外)较著名的为北宋初年建成的“东京四苑”——琼林苑、玉津园、金明池、宜春苑以及宋徽宗时建成:延福宫、艮岳尤其要知道北宋时期的东京四苑----(琼林苑、玉津园、金明池、宜春苑),以及宋徽宗时期的艮岳三、两宋时期的私家园林:中原和江南是宋代的经济、文化发达地区,又相继为北宋和南宋政权的政治中心之所在地。私家园林的兴盛自不待言见于文献记载比较多的,中原有洛阳、东京两地,江南有临安、吴兴、平江(苏州)等地。比较发达的地区有哪些?如洛阳、吴兴、平江等地洛阳名园记谁的作品?宋人李格非以及洛阳名园记中对私家园林的三个类型?一是花园类;二是宅园;三是游憩园(别业类)。三个类型中的各个名园一)花园类:是以搜集观赏花木为主,面积往往较大。如天王院花园子、归仁园、李氏仁丰园二)宅园类:主要是供主人生活的连接宅弟的园林。如富郑公园、环溪、湖园、苗帅园、赵韩王园、大字寺园等。三)游憩园(别业类):供园主休息游憩宴和宴会娱乐之用,园景与住宅分开,多住城郊。如:董氏西园、董氏东园、独乐园、刘氏园、丛春园、松岛、水北胡氏园、东园、紫金台张氏园、吕文穆园。沧浪亭始建于(宋)朝代?沧浪亭的寓意?北宋诗人苏舜钦有感于渔夫《沧浪之水》歌与孟子“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之语,题名为沧浪亭梦溪园位于润州即今镇江、沈园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宋代池台极盛,为越中著名园林。现仅存葫芦形的水池,名“葫芦池”,池上跨石桥,池边有叠石假山。据说,过去的沈园比现在大几倍,是一位姓沈的绅士所建,故名沈园。由于园内建有楼台亭阁,假山池塘,环境优美,中国历代文人墨客常来此游览,赋诗作画。沈园闻名的另一原因是与宋代大诗人陆游有关。陆游初娶表妹唐琬,夫妻恩爱,却为陆母所不喜,陆游被迫与唐琬分离,十余年后他们春游沈园相遇,陆游伤感之余,在园壁题了著名的《钗头凤》词。晚年再过此园,又作《咏沈园》诗一首。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简答:文人园林的特点宋代文人园林的风格特点大致概括为简远、疏朗、雅致、天然四个方面。一)简远简远即景象简约而意境深远。简约并不意味着简单、单调,而是以少胜多、以一当十。造园诸要素如山体、水体、花木、建筑小品不追求品类之繁杂,不滥用设计之技巧,也不过多地划分景域或景区。意境的深化在宋代文人园林中特别受到重视,除了以视觉景象的简约而留有余韵之外,还籍助于景物题署的“诗化”来获致像外之旨。用文字题署景物的做法已见于唐代,如王维的辋川别业,但都是简单的环境状写和方位、功能的标定。到了两宋时则代之以诗的意趣,即景题的“诗化”。二)疏朗园内景物的数量不求其多,因而园林的整体性强,不流于琐碎。筑山往往主山连绵、客山拱伏而构成一体,且山势多平缓,不作故意的大起大伏。水体多半以大面积来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植物配置亦以大面积的丛植或群植成林为主,林间留出隙地,虚实相衬,于幽奥中见旷朗。建筑的密度低,数量少,而且个体多于群体。就园林总体而言,虚处大于实处。正由于造园诸要素特别是建筑布局之着眼于疏,园林景观乃益见其疏朗。三)雅致两宋时期朝廷内外党祸甚烈,知识分子宦海浮沉,福祸莫测。他们中一部分人不甘心于沉沦,追求不同于流俗的高蹈、沉湎隐逸的雅趣便成了逃避现实的唯一的精神寄托。竹是宋代文人画的主要题材,也是诗文吟咏的主要对象,它象征人品的高尚、节操。苏轼“宁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园中种竹成了文人追求雅致情趣的手段,作为园林的雅致格调的象征,当然不言而喻的了。菊花、梅花也是入诗入画的的常见题材,北宋林逋喻之为“梅妻”,写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咏梅名句。苏轼因石成癖而创立了以竹、石为主体的画体,逐渐成为文人画中广泛运用的体裁。园林用石盛行单块的“特置”,以“透、瘦、漏、皱”为太湖石选择和品评的标准亦始于宋代。建筑物多用草堂、草庐、草亭等,亦示不同流俗。园中的流杯亭的建置,象征一向为文人视为高雅韵事的“曲水流觞”。景题的命名,主要为了激发人们的联想而创造意境。这种由“诗化”的景题而引起的联想有多半引导为操守、哲人、君子、清高等的寓意,抒发文人士大夫的脱俗和孤芳自赏的情趣,也是园林雅致特点的一个主要方面。四)天然宋代私园所具有的天然之趣表现在两方面:力求园林本身与外部自然环境的契合;、园林内部的成景以植物为主要内容。园林选址很重视因山就水、利用原始地貌,园内建筑物更注重收纳、摄取园外之“借景”,使得园内园外相结合而浑然一体。文献和宋画中所记载、描绘的园林,绝大部分以花木种植为主,多运用成片上述四个特点是文人的艺术趣味在园林中的集中表现,也是中国古典园林体系基本特点的外延。文人园林在宋代的兴盛促成了中国园林艺术继两晋南北朝之后的又一次升华。宋代文化发展之登峰造极、文人广泛参与造园活动,以及政治、经济、社会的种种因素,固然为此次升华创造了条件,而当时佛教禅宗的兴盛、隐逸思想的转变,以及艺坛出现的某些情况,也是促成文人园林风格异军突起的契机。两宋时期的公共园林,尤其要注意西湖十景: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西湖新十景”:云栖竹径,满陇桂雨,虎跑梦泉,龙井问茶,九溪烟树,吴山天风,阮墩环碧,黄龙吐翠,玉皇飞云宝石流霞农村的公共园林,浙江楠溪江仓坡村是历经千百年沧桑而保存下来的,也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处宋代农村公共园林。仓坡村的公共园林并非一般私家园林的内向、封闭的小桥流水格局,也没有堆筑假山,而是呈现为开朗、外向、平面铺展的水景园的形式,既便于村民的群众性游憩、交往,又能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呼应、融糅,从而增益了聚落的画意之美。另外,村落的建筑物均为木结构,容易发生火灾,公共园林能提供取水救火的方便,也有其实用功能。两宋时期的造园特点一)、在三大园林类型中,私家园林造园活动最突出。士流园林全面地“文人化”,文人园林大为兴盛。文人园林作为一种风格几乎涵盖了私家造园活动,并为它在下一个阶段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文人园林的风格特点,也就是中国风景式园林的特点的外延。文人园林的兴盛,成为中国古典园林达到成熟境地的一个重要标志。二)、皇家园林较多地受到文人园林的影响,出现了比任何时期都更接近私家园林的倾向。这种倾向冲淡了园林的皇家气派,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两宋封建政治在一定程度的开朗性,和文化政策的一定程度的宽容性。寺观园林由世俗化而更进一步文人化,文人园林的风格也涵盖了绝大多数寺观园林。公共园林虽不是造园活动的主流,但比之上代已更为活跃、普遍。某些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定期向社会开放,亦多少发挥其公共园林的职能。三)、叠石、置石均显示其高超技艺,理水已能够缩移摹拟大自然界全部的水体形象,与石山、土石山、土山的经营相配合而构成园林的地貌骨架。观赏植物由于园艺技术发达而具有丰富的品种,为成林、丛植、片植、孤植的植物造景提供了多样选择余地。园林建筑已经具备后世所见的几乎全部形象,它作为造园要素之一,对园林的成景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建筑小品、建筑细部、室内家具陈设之精美、比之唐代又更胜一筹。四)、唐代园林创作的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传统,到南宋时大体上已完成其向写意的转化。这是由于禅宗哲理以及文人画写意画风的直接影响,诸如“须弥芥子”、“壶中天地”等美学观念也起到了催化作用。文人画的画理介入造园艺术,从而使园林呈现为“画化”的表述。景题、匾额的运用,又赋予园林以“诗化”的特征。它们不仅更具象地体现了园林的诗画情趣,同时也深化了园林意境的蕴含。而后者正是写意的创作方法的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因此,“写意山水园”的塑造,到宋代才得以最终完成。五)以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为主的两宋园林,其所显示的蓬勃进取的艺术生命力和创造力,达到了中国古典园林史上登峰造极的境地。元、明和清初虽然尚能秉承其余绪,但在发展的道路上就再没有出现过这样的势头了。第六章成熟期二(元、明、清初)明代皇家园林建造的重点?明代御苑建设的重点在大内御苑,与宋代有所不同的是:一、规模趋于宏大;二、突出皇家气派,住上更多的宫廷色彩。清初皇家园林的建造重点?皇家园林的宏大规模和皇家气派,比之明代表现得更为明显。皇家园林的建造重点在离宫御苑。三山五园?三山: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五园;畅春园、圆明园、静明园、静宜园和清漪园三座离宫御苑?畅春园、圆明园、避暑山庄私家园林,比如明末的江南名园中的扬州郑氏兄弟的四座园林,郑元勋的影园、郑元侠的休园、郑元嗣的嘉树园、郑元化的五亩之园,被誉为当时的江南名园之四。其中,规模较大、艺术水平较高的当推休园和影园。尤其是影园,影园的作者是郑元勋。苏州园林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的建造时期:宋代——沧浪亭;元——狮子林、明——拙政园、清——留园,寄畅园等一些名园要熟习沧浪亭始建于北宋,狮子林始建于元代,艺圃、拙政园、五峰园、留园、西园、芳草园、洽隐园等均创建于明代后期。无锡“寄畅园”是江南地区唯一一座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末清初时期之文人园林,勺园是明朝著名书画家米万钟(1570-1631)于明万历年间所建。是“米氏三园”(漫园、湛园)中最为有名的一个。明李伟的清华园清初:纪晓岚的阅微草堂、李渔的芥子园、贾膠侯的半亩园、王熙的怡园、万柳堂、吴梅村园、王渔洋园、朱竹坨园、吴三桂府园、祖大寿府园等。有几处是由园主人延聘江南造园家主持营建的。这个时期文人园林、造园家、造园理论著作是重点:张南垣张南垣,名涟,原籍江苏华亭,生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晚岁徙居嘉兴,毕生从事叠山造园。南垣反对传统的缩移摹拟大山整体的叠山方法,他从追求意境深远和形象真实的可入可游出发,主张堆筑“曲岸回沙”、“平岗小坂”。“陵阜陂陀”,“然后错之以石,缭以短垣,翳以密筿”。从而创造出一种幻觉,仿佛园墙之外还有“奇峰绝嶂”.人们所看到的园内叠山好像是“处于大山之麓”而“截溪断谷,私此数石者,为吾有也”。这种主张以截取大山一角而让人联想大山整体形象的做法,开创了叠山艺术的一个新流派。戈裕良清造园家。他筑的假山,别具风格,能浑然一体,巧夺天工,不需借助于牵罗攀藤,掩饰点缀,而逼肖真山,因此人称花园子。他的造园技艺堪称神妙,古今名家倍加推崇,称“苏州园林为我国第一,戈裕良制作的园林又为苏州第一”。计成与《园冶》《园冶》是一部全面论述江南地区私家园林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各种局部、细部处理的综合性的著作,由明末著名的文人阮大铖、郑元勋作序。全书共分三卷,用四六骈体文写成,第一卷包括“兴造论”一篇、“园说”四篇,第二卷专论栏杆,第三卷分论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园说”共四篇(第一篇“相地”;第二篇“立基”;第三篇“屋宇”;第四篇“装折”),论述园林规划设计的具体内容及其细节。在篇首计成提出两个规划设计的原则:一、景到随机;二、虽由人作,宛白天开。前者意即园林造景要适应于园址的地貌和地形特点,并尽量发挥它的长处、避开它的短处:后者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人工创造的山水环境必需予人以一种仿佛天造地设的感觉,二是建筑的配置必需从属。协调于山水环境、不可喧宾夺主。尤其是计成园冶,李渔一家言,其中又首推计成园冶,园冶中的内容要熟习,比如规划的原则两个,借景的方式5种借景的方式: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借景的原则:‘俗则摒之,嘉则收之”的原则,“相地”中,可供造园的地段分为六种,计成把可供造园的地段分为六类:山林地、城市地、郊野地、村庄地、宅旁地、江湖地,并分别论述其特点。他认为山林地最好李渔与《一家言》《一家言》又名《闲情偶寄》,作者李渔,字笠翁,钱塘人,生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李渔是一位兼擅绘画、词曲,小说,戏剧、造园的多才多艺的文人,平生漫游四方、遍览各地名园胜景。他颇以自己能作为造园家而自豪,“往往在烟霞竹石间,泉石经纶,绰有余裕”。先后在江南,北京为人规划设计园林多处,晚年定居北京,为自己营造“芥子园”。尺幅窗、无心画是指什么?“借景之法乃四面皆实独虚其中而为便面之形”,这就是所谓“框景”的做法,李渔称之为“尺幅窗”,“无心画”。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谁提出的,文震亨与《长物志》说的是什么?叠山理水的原则特征:一、士流园林的全面“文人化”,文人园林涵盖了民间的造园活动,导致私家园林达到了艺术成就的高峰二、明末清初,在经济发达地区,民间造园活动频繁的江南地区,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造园家,有的出身于文人阶层,有的出身于叠山工匠三、元、文人画极盛一时,影响及于园林,而相应地巩固了写意创作的主导地位。四、皇家园林的规模趋于宏大,皇家气派又见浓郁。五、在某些发达地区,城市、农村聚落的公共园林已经比较普遍成熟后期(清中———)集锦式皇家园林,所谓集锦式的园林,主要是指凭借封建帝王的权势,集中全国财力、物力和能工巧匠,将国内国外各类园林的精华,以及山水诗、山水画中所描绘的自然情致,仙居幻境,移植仿建于皇家苑囿之中,形成荟萃名园、景象万千的园林景观。这是北京乃至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发展到鼎盛时期的一个显著标志。西苑三海、圆明园、清漪园等皇家园林都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尤为突出三山五园(玉泉山、香山、万寿山畅春园、圆明园、静明园、静宜园和清漪园)、避暑山庄。圆明园中的一些景点要清楚,比如说“九州清宴”是座园林的景点圆明园、颐和园、避暑山庄、清华园私家园林中,要了解网狮园(被誉为苏州园林之“小园极则”,堪称中国园林以少胜多的典范。意谓“渔父钓叟之园”)。留园(因前园主姓刘而百姓俗呼为“刘园”,后取“刘”与“留”同音,遂改名“留园”。著名学者俞樾作《留园记》)等,尤其是个园园名取宋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个园就是一个以假山堆叠精巧而著名的园林。造园工匠们选用褐黄石、太湖石、雪石和状如竹笋的石笋,叠成四组假山,表现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称为四季假山。春山淡治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成熟后期造园的特点从乾隆到清末,是中国历史由古代转入近、现代的一个急剧变化的时期,也是中国古典园林全部发展历史的一个终结时期。这个时期的园林继承了上代的传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同时也暴露出封建文化“烂烂”的情况,也反映了末世的衰颓迹象。园林实物大量地完整保留下来,大多数都经过修整开放作为群众游览的场所。因此一般人所了解的“中国古典园林”,其实就是成熟后期的中国园林。皇家园林经历了大起大落的波折。民间的私家园林一直沿袭上代的高峰水平,形成江南、北方,岭南三大地方风格鼎峙的局面。园林已由赏心悦目、陶冶性情为主的游憩场所转化为多功能的活动中心。同时又受到封建末世的过分追求形式和技巧的艺术思潮的影响,园林里面的建筑密度较大,山石用量较多,大量运用建筑来围合、分隔园林空间或者在建筑围合的空间内经营山池花木。造园的理论探索停滞不前,中、西园林文化开始有所交流。外国古典园林史一、古埃及造园,古埃及造园的类型有哪些?古埃及园林大致可分为三种宅园(DomesticGarden)圣苑(TempleGarden)墓园(Tomb)。二、古埃及造园的特征1、追求小范围创造出相对舒适的居住小环境。2、园林多选择建造在临近河流和水渠的平地。3、布局严谨有序,有总体统一构图,采用严整对称结构4、树木和水体是造园最基本要素。(树木多为实用及庇荫效果好的树种,如椰枣、棕榈、无花果、洋槐、埃及榕等;水池中养鱼、水禽、种植睡莲;水池形状矩形。)5、有浓厚的宗教迷信思想及对永恒的生命的追求,产生了相应的神苑及墓园。三、空中花园(悬园)巴比伦的“悬园”“悬园”始建于公元前七世纪,亦称“空中花园”,是历史上第一名园,被列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四、西亚造园始自波斯波斯造园:天堂园的概念?园四面有围墙,其内开出纵横“十”字形的道路构成轴线,分割出四块绿地栽种花草树木。道路交叉点修筑中心水池,象征天堂,称以称之为“天堂园”。ParadiseGarden:五、古希腊园林类型早期的宫廷庭园宅园—柱廊园★阿多尼斯园—屋顶花园?公共园林1.圣林SacredGrove-4002.竞技场3.文人园—哲学家的学园4.柱廊园-概念,公元前5世纪,希腊人从波斯学到西亚造园艺术,把果蔬园进一步建成装饰性庭院,施以花木栽培,发展成为住宅内规整方正柱廊园形式。庭中有喷泉、雕塑、瓶饰等,栽培蔷薇、罂粟、百合、风信子、水仙等以及芳香植物。?圣林-概念,树木为崇拜的对象,神庙外种植树林,成为圣林。神庙附近的圣林是市民集聚和休息的场所。圣林中竞技场周围有大片绿地,布置了浓荫覆被的行道树和散步的小径,有柱廊、凉亭和坐椅。这种配置方式对以后欧洲公园颇有影响。?古希腊园林特征古希腊园林与人们的生活习惯紧密结合,作为建筑物的延续,采用规则式样以求与建筑协调;奠定了西方规则式园林的基础。?数学和几何学的发展,以及哲学家的美学观点(美是有秩序、有规律、合乎比例、协调的整体),都影响到园林形式。?(哲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约前580-前500)指出,美就是和谐;亚里士多德(Aristotates,前384-前322)强调美的整体性。)后世的体育公园、校园、寺园、行道树等,都留有古希腊的影响。?(根据雅典著名政治家西蒙Simon(公元前510年~公元前450年)的建议,雅典街道种植了悬铃木作为行道树;这是欧洲历史上最早见于记载的行道树。)古罗马造园特征-简答造园要素:树木花卉、花坛(Parterre)、草坪、喷泉、雕像、林荫道、绿色雕刻(Topiary)、迷阵(Maze/Labyrinth)。?布局:对称几何形,园子当中一般造水池和喷泉,四周配置方块的花坛。?古罗马园林类型主要有:城市宅园(院落花园,或称柱廊园)、郊区别墅、公共园林。?院落式花园的布局,从文字记载及庞贝等地的遗址可知都是几何对称的。园子当中一般造水池和喷泉,四边配置方块的花坛。花园周围环绕一圈宽敞的柱廊,使住宅和花园相互渗透。中世纪造园的两种方式:城堡式庄园,寺庙式庭园意大利园林文艺复兴初期意大利园林的中心--佛罗伦萨当时最具影响力的是美第奇Medici家族最具代表的是那座庄园?美提契庄园文艺复兴中期造园的中心?16世纪,罗马继佛罗伦萨之后成为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心。台地园-概念:16世纪后半叶的意大利庄园多建在郊外的山坡上,依山就势辟成若干台层,形成独具特色的台地园这个时期最著名的两个庄园是?埃斯特庄园(d’este);兰特庄园(Lante);文艺复兴后期,巴洛克风格对意大利造园的影响意大利台地园的风格:巴洛克风格法国园林早期古典主义园林受到意大利园林的影响,其中布局发生了变化,因此第一个宫苑结合一体的作品是阿奈(Anet)府邸花园最具代表性的法国园林是什么?凡尔赛宫十八世纪法国园林受到洛可可风格的影响,其提倡的特征是什么?洛可可风格提倡情感和灵性,对抗古典主义的理性;提倡柔媚和轻松,对抗古典主义的肃穆庄重;提倡顺应自然,对抗古典主义人为做作,强加意志于自然。英国风景式园林节结园概念:方形、长方形等规则形的模样绿丛植坛,用低矮的植篱植物如黄杨(Buxussempervirens)等修剪成各式各样,并用它们组成几何图案,植篱植物以外的部分用有色的沙砾或矮草来填铺。这种型式的园地在英国成为节结园(KnotGarden)英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不像法国园林那样是茂密的树林,而是大片牧场间杂着小片的树丛,以放牧为主。因此英国园林显得非常开阔。花园和林园之间有一道封闭的围墙,以防牲畜踱进花园。没有大片平静的水面。喜欢栽培花卉。十八世纪英国风景园的特点:1、18世纪出现的英国风景园,崇尚自然,为世界园林艺术作出了重大贡献。2、英国园林大多数以植物为主题。3、英国风景园的特点是以发挥和表现自然美出发,园林中有自然的水池,略有起伏的大片草地,在大草地之中的孤植树、树丛、树群均可成为园林的一景。邱园-英国皇家植物园美国园林城市公园概念自从纽约中央公园问世以后,美国掀起了一场城市公园建造运动,而奥姆斯特德则成为这一运动的杰出领袖,其作品遍布美国及加拿大;欧洲各国也纷纷仿效。在造园史上,这一时期的美国园林也因而被称之为“城市公园时期”,国家公园-名解主要宗旨在于对未遭受人类重大干扰的特殊自然景观、天然动植物群落、有特色的地质地貌加以保护,维持其固有面貌;并在此前提下向游人开放,为人们提供在大自然中休息的环境,同时,也是认识自然、对大自然进行科学研究的场所。第一个国家公园是?——“黄石国家公园”(YellowStoneNationalPark)日本园林日本庭园的主要形式:★筑山庭:又称山水庭或筑山泉水庭,主要有山和池,即利用地势高差或人工筑山引入水流,加工成逼真的山水风貌。要求面积较大。★平庭:即在平坦地上建庭,主要是再现某种原野的风致。可以为芝庭、苔庭、水庭、石庭、砂庭、林木庭等。★茶庭:附随茶室的庭园,必须要表现出差到的精神。构筑物等较为朴素。茶庭的特征?石景:园内石景很少,且多半为了实用的目的,如洗手、坐憩等。整块石头打凿砌成的石水钵供客人净手、漱口之用,石灯则是夜间照明用具同时也作为园内的小品点缀。?植物:常绿树木沿着道路呈自由式的丛植或孤植,地面绝大部分为草地和苔藓。除了梅花之外不种植任何观赏花卉,为的是避免因锦绣色彩而干扰人们的宁静情绪。?铺地:具有导向性的道路婉蜒曲折地铺设在草地上,大多做成“飞白”路面,好象水上的汀步以取其自然之趣,间亦有做成“敷石”路面的。?墙垣:一律用竹篱。?入口:大门为“木户”(柴扉)。枯山水-名解是在没有水源的情况下通过石组来摹拟创作的园林山水。这样的枯山水作为园林的一个局部,一般称之为“前期枯山水”。庭园面积压缩,由早先的“园”转化为“庭”。小面积的庭园内容极简约,以沙代水、以石代山。往往是一组或若干组的石景,白沙或绿苔铺地,配植少量的乔灌木,此外即别无他物。人不能进入庭园,只可从旁观赏犹如大型盆景。这就是作为独立园林的枯山水——后期枯山水。日本园林置石置石是运用若干单块石头的成组配列,着重在它们的平面位置的排列组合以及它们之间在体形,大个、姿态等方面的构图呼应关系,这样的一组石头谓之“石组”。置石不同于中国园林的叠石,不采取用大量石头堆叠为假山的做法,因而也没有洞穴、磴道、挑、压、勾、搭等复杂险奇的结构。日本园林的石组千姿百态,造园匠师把它们归纳为几种程式:鶴島(鶴石組)、亀島(亀石組)、七五三石組、三尊石组、泷石组、桥石组、蹲踞。选石:选石讲究石头的姿态、色彩、文理,忌讳单薄的、近似球形的、缺少变化或者变化过多的。总之,均以浑厚,朴实、稳重者为贵,并不追求中国文人选石所标榜的漏,透、瘦、皱。论述题1、谈谈你对中国皇家园林的认识、历代皇家园林的开发?中国自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这一段,连续几千年的漫长历史时期,帝王君临天下,至高无上,皇权是绝对的权威。与此相适应的,一整套突出帝王至上、皇权至尊的礼法制度,也必然渗透到与皇家园林生活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也不能例外。皇家园林在古籍里面称之为“苑”、“囿”、“宫苑”、“御苑”,如果从公元前11世纪周文王修剪的“灵囿”算起,到19世纪末慈禧太后重建清漪园为颐和园,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几乎每个朝代都有宫苑的建置。一般建在京城里面,与皇宫相毗邻,相当于私家的宅园,称为大内御苑;大多数则建在郊外风景优美、环境幽静的地方,一般与离宫或行宫相结合,分别称为离宫御苑、行宫御苑。行宫御苑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离宫御苑则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并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与大内联系的政治中心。周文王的“灵囿”,以自然的树木花草为主,鸟兽充其间,并挖池筑台,供帝王贵族游乐狩猎,实际上就是狩猎园。到了秦汉,皇家园林是当时造园活动的主流,著名的上林苑囊括了长安城的东、南、西的广阔地域,关中八水流经其中,建宫、苑数量不下三百处。其规模虽然及其宏大,但却比较粗犷,殿宇台观只是简单地铺陈罗列,并不结合山水的布局。此时的皇家园林尚处于发展成型的初期阶段。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频繁,士大夫玄谈玩世,崇尚隐逸,寄情山水。受到这种时代美学的浸润,宫苑的规模虽不及秦汉,但在内容上却有着更严谨的规制,表现出一种人工构建结合于自然山水之美,标志着皇家园林的发展已升华到较高艺术水平。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统一鼎盛的黄金时代,皇家园林的发展也相应地进入了一个全盛时期,注重建筑美与自然美两者协调统一,洛阳的“西苑”和骊山的“华清宫”,可是为这个全盛时期的代表作。到了北宋,统治阶级沉湎于声色繁华,北宋东京、南宋临安,金朝中都,都有皇家园林建置,规模远逊于唐代,然艺术与技法的紧密细致则有过之,其中东京的御苑“艮岳”,就是这个时期最杰出的作品。元、明两代,皇家造园活动相对地处于迟滞局面,除元朝大都御苑“太液池”,明代扩建为“西苑”外,别无其他建设。直至清代,皇家造园方才兴起一个新的高潮,这个高潮奠定于康熙,完成于乾隆。由于清朝定都北京后,完全沿用明代的皇城宫殿,这样,皇家建设的重点就很自然地转到园林方面。加之王公贵族很不习惯于北京城内的炎夏溽暑之苦,提出择地另建“避暑宫城”的拟议。待到康熙中叶政局稳定、国力稍裕时,便在北京西北郊和热河,相继经营皇家园林。到乾隆盛世,进一步扩建、新建,在北京西北郊最后建成三山五园和承德避暑山庄,集中体现了皇家园林的主要特色。皇家园林的特点皇家园林的最大特点便是“皇家气派”。具体言之,大致有以下五点:(一)规模宏大皇帝能够利用其政治上的特权和经济上的雄厚财力,占据大片土地面积营造园林而供自己享用,故其规模之大,远非私家园林所可比拟。我国最早的皇家园林是周代文王的灵囿。皇家园林数量的多寡、规模的大小,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朝代国力的盛衰。(二)园址选择自由皇家园林即可包罗原山真湖,如清代避暑山庄,其西北部的山,是自然真山,东南部的湖景,是天然塞湖改造而成;亦可叠砌开凿,宛若天然的山峦湖海,如宋代的艮岳、清代的清漪园(北部山景系人工堆叠而成)。总之,凡是皇家看中的地域,皆可构造成皇家园林。(三)建筑富丽秦始皇所建阿房宫区,“五步一楼,十步一阁”。汉代未央宫,“宫馆复道,兴作日繁”。到清代,更增加园内建筑的数量和类型,凭借皇家手中所掌握的雄厚财力,加重园内的建筑分量,突出建筑的形式美因素,作为体现皇家气派的一个最主要的手段,从而将园林建筑的审美价值推到了无与伦比的高度。论其体态,雍容华贵;论其色彩,金碧辉煌,充分体现浓郁的华丽高贵的宫廷色彩。(四)浓重的皇权象征寓意,象征“禹贡九州”,东面的福海,象征东海;西北角上的全园最高土山“紫碧山房”,象征昆仑山;整个园林布局,象征全国版图,从而表达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皇权寓意。(五)全面吸收江南园林的诗情画意而对江南造园技艺更完全、更广泛的吸收,则是乾隆时期。模拟江南、效法江南的高潮,他们把北方和南方、皇家与民间的造园艺术来了一个大融汇,使其造园技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广泛引进江南园林的造园技艺。2.再现江南园林的主题。3.仿制复制名园。2、你对中国私家园林的认识其造园总特色是:在有限的空间内用人工的手法细致地模仿自然,浓缩再现出无限的自然山水之美,创造可游、可观、可居的城市山林,实现人与自然统一和谐的审美思想,同时又刻意追求诗情画意的艺术意境,以满足风雅的生活情趣。(一)私家园林的起源及发展一、私家园林的起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