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大班科学教案_第1页
通用大班科学教案_第2页
通用大班科学教案_第3页
通用大班科学教案_第4页
通用大班科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通用]大班科学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能认真观测,感知各种物体在空中都会自由下落。

2.通过动手操作,探究物体的下落速度跟重量、外形与掉落方向有关,学会做记录并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发觉。

3.对物体下落的现象产生爱好及探究欲望。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5.在沟通活动中能留意倾听并尊敬同伴的讲话。

活动预备:

每组相同的一般纸两张,大小相同的黑卡纸一张,橡皮泥一盒,积木一块,石头一块,剪刀一把,笔一支,记录表一张。

活动过程:

1.老师引导幼儿探究物体都有下落现象。

〔1〕老师引导:老师手里拿着一块积木,提问假如松开手会怎么样,老师操作,并用多种方式抛、扔。提问,全部东西都会这样吗?

〔2〕幼儿试验:请小伙伴运用多种材料试一试,看看和刚才的猜想是不是一样。

〔3〕幼儿共享结果,老师总结。

2.比较不同物体下落的速度。

〔1〕提问:刚才你们都扔了那些东西?它们落下来的速度一样吗?哪些快哪些慢?

〔2〕请个别幼儿上来示范,老师引导要在同一高度松手来比较。

〔3〕幼儿再次操作,并将结果记录在纸上。

〔4〕老师将结果贴在黑板上展示,请幼儿回答发觉了什么,幼儿猜想为什么有些速度快有些慢。

3.探究物体下落速度与什么有关。

〔1〕老师引导幼儿正确操作,比较一般的纸和黑卡纸的下落速度不同,请幼儿回答发觉了什么,验证速度与重量有关。

〔2〕幼儿操作,不增减东西,怎样使两张相同的一般纸掉落的速度不同,再沟通争论。验证速度与外形和下落方向有关。

活动延伸:

将材料投放到区角内,鼓舞幼儿运用不同的材料对生活中的落体运用现象进行新的设计,尝试转变物体下落的速度。

活动反思:

1、第一个环节没有让幼儿充分体验物体都是下落的,示范的时候关于如何抛和最终结果这两个指令不明确。这个环节只作为初步感知,不应当占活动的大部分时间。

2、第二个环节比较时,应让幼儿在五中材料中任意选择两者进行比较,假如五种比较那么很难有明确结果,也糜费时间。在幼儿操作之前我引导幼儿应当在同一高度松手来比较,但是幼儿实际操作过程中并没有都这么做,有的`根本没有两两比较就凭感觉写结果,幼儿较乱,应当让幼儿上来共享他是怎么比较的,也可以让幼儿将下落的过程画下来。

3、材料选择:用纸来做试验每次都受空气阻力会导致速度不同,而且外形不固定。应选用重量相同外形不同、外形相同重量不同的材料来比较,这样更加能掌握变量,要先从幼儿最易认同的阅历来探究。材料投放的时候应随着环节的递进一步步投放,不应全部的都放好。

4、科学活动目标应当是让幼儿学会怎样探究,而结果并不是很重要。

5、第三环节应当让幼儿操作之后再得出结论,挑战幼儿原有阅历。

小百科:物体,指自然界客观存在的一切有形体的物质,一般分有气态、液态和固态。

大班科学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争论,知道一些也才的名称、特征、生长环境以及挖野菜所需的工具、材料。

2、愿意参加小组的争论及材料的预备,有肯定的任务意识。

活动预备:

1、老师事先挖些野菜,每组一份。

2、活动前幼儿做关于野菜的调查表。

活动过程:

1、老师引导幼儿谈话,感知野菜的特征。

老师:你吃过哪些野菜?

老师出事相应的野菜,援助幼儿初步认识各种野菜的'名臣及形状特征。

老师:你还知道哪些野菜?它们为什么叫野菜呢?

引导幼儿认真观测野菜的根、茎、叶,了解其明显特征。

请幼儿在集风光前介绍各种野菜的根、茎、叶的特征以及自己的发觉。

2、引导幼儿争论野菜的生长环境。

老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野菜,你们想去挖野菜吗?它们可能会长在什么地方呢?它是喜爱潮湿的还是干燥呢?喜爱阳光还是阴暗呢?为什么?

老师引导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争论,鼓舞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3、引导幼儿争论挖野菜所需的工具。

老师:每组小伙伴都想好了挖野菜的地方们可是我们怎样挖呢?需要哪些材料援助我们呢?挖到的野菜放到哪里呢?〔请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在此争论后,按组依次介绍。〕老师:这些材料由谁来预备呢?〔每个小组自己争论一下。〕老师鼓舞幼儿自己预备工具,并落实到每个幼儿,援助幼儿形成肯定的任务意识。

大班科学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喜爱参加科学探究活动,能主动的发觉食品包装袋上的各种标识。

2:能观测各种食品包装袋上的图文标识,理解不同的标识代表不同的含义。

3:知道食品包装袋上应具备这些标识的食品才是安全的,有自我爱护的意识。

4:情愿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共享自己的心得。

5:进展幼儿的观测力、想象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观测、发觉食品袋上的标识,并理解不同标识的含义。

难点:知道食品包装袋上应具备哪几种标识的食品才是安全的,并在表格中找出各类标识。

活动预备

1、收集各类带有不同图文标识的食品包装袋布置成超市。

2、用白纸遮住底部文字注解的各种食品标识图片。

3、大小表格、小小质检员挂牌、铅笔、两个不同颜色的大塑料篮和六个小篮子。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引入,发觉标识。

1、以幼儿购物引入活动,提出问题。

问:“你选的是什么食品,你为什么选它?原来许多小伙伴只是通过包装袋的美丽、感觉这种零食很好吃来选择食品的,其实食品包装袋上有许多的奥秘——各种标识,它们分别代表食品是安全的、绿色的、没有过期的?小伙伴们,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2、幼儿通过观测,找出包装袋上有的.各类标识。

二、主动探究,理解标识。

1、老师将幼儿找出来的主要标识以图片的形式贴于黑板上。

〔1〕质量安全〔2〕食品的身份证〔3〕食品安全食用期〔4〕绿色食品

2、请幼儿猜猜每个标识分别所代表的意思。

问:“这些包装袋上的奥秘被我们找出来了,那它们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呢?你能告知我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3、老师归纳、总结标识的正确含义。

三、加深理解,争论危害。

问:“小伙伴们,原来食品包装袋上有那么多的标识,有了这些标识就说明食品是安全的、合格的;假如我们不认识这些标识,吃了什么标识都没有的那种不合格的食品,会发生怎样的后果呢?

四、扮演角色,检查标识。

1、老师出示大范例,讲清填表的细那么。

2、幼儿扮演小小卫生质检员,到超市检查食品袋上的标识,并将合格、不合格的食品分类放。

3、请幼儿拿着表格共享讲解并描述自己检查的结果,将不合格的食品进行销毁,结束本次活动。

教学反思

我觉得本次活动的亮点就是充分的表达了幼儿的主动性,以孩子的主动观测、探究为主。以及老师的退位。在活动中,从最初幼儿找出各种标识,通过观测猜想它们的含义到在表格中检查标识,分类找出食品,到处表达出老师在活动中的退位,使幼儿成为了本次活动的主体。充分的表达了孩子的主动观测和主动探究。

大班科学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尝试按多种特征给动物进行正逆排序。

2、积极参加操作活动,感受排序活动的乐趣。

3、进展幼儿的观测力、想象力。

4、培育幼儿动手操作技能,在活动中大胆制造并共享与同伴合作胜利的体验。

活动预备:

桃子和小动物图片。

活动过程:

一、初步了解动物的主要特征

1、引出话题。

提问:看这是一个又大又甜的桃子,你们喜爱吃吗?

森林里的小动物也想吃。看看是哪些小动物,请你们来说一说。

2、了解动物的主要特征。

引导提问:你们看这是长耳朵的小兔,还有什么样的小动物呢?

数一数,一共有几位伙伴?

二、按动物的某一特征排序

1、按动物的高矮、长短排序。

师:五个小动物都想先吃到桃子,让谁先吃好呢?。他们决断比一比。

〔1〕按个子的高矮排序。

引导提问:长颈鹿把脖颈挺得高高的。你们猜,他会说比什么才能让自己先吃到桃子?

〔2〕按耳朵的长短排序。

长颈鹿刚要去吃桃子,可猴子说:"这样不行"。

引导提问:猜猜看,兔子会说比什么才能让自己先吃到桃子?

小兔子吃到桃子了吗?有没有小动物反对呢?

〔3〕按尾巴的长短排序。

"这样也不对"猴子大喊了一声。

引导提问:猜猜看猴子会说比什么才能让自己先吃到桃子?

2、按动物的轻重排序。

提问:猴子有没有吃到桃子呢?

"不行!"河马用劲地跺着脚说。

引导提问:刚才长颈鹿要比个子的高矮,兔子和猴子分别要求比耳朵和尾巴的.长短,猜猜看这一次大肚皮的河马会要求比什么呢?它会怎么说?

3、按动物的高矮、长短、轻重进行新一轮排序。

"不行!"这时一点不起眼的毛毛虫大喊了一声。

引导提问:毛毛虫那么小,猜猜看,他会想比什么才能让自己得第一呢?

毛毛虫得了几个第一?是怎么比的?

老师小结。

三、品尝桃子

四、拓展活动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当来自幼儿已有的阅历,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究可能,成为猎取阅历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全部、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索,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呈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欢乐中获得知识,学得阅历。

大班科学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学会看课程表,知道课程表的基本结构和作用。

2、能按要求快速精确地找课。

3、简约了解幼儿园生活与学校生活的.不同,强化幼儿作学校生的角色意识。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学会看课程表,能按要求快速精确地找课。

活动预备:

学校一班级课程表1张;卡片假设干份(与幼儿人数相等);一班级课本一套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简约了解学校生活和幼儿园生活的不同

师:再过一段时间,小伙伴就要上一班级了,成为一名骄傲的学校生,学校和幼儿园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

1、上课程序不同(老师引导幼儿进行演示)

2出示一班级课本并引发问题:每天都需要带哪些课本去上学呢?上课了,需要提前拿出什么课本做好预备呢?(幼儿沟通后老师点题)今日,我们一起来认识《课程表》,认识了《课程表》,这些问题就很简单解决了。

二、观测认识课程表,了解课程表的结构

1、出示课程表,组织幼儿通过观测认识课程表

(1)请小伙伴认真观测一下:说说课程表上都有什么?

(2)请小伙伴们争论一下:课程表上的数字和汉字都表示什么意思呢?

老师引导幼儿逐一分析(先分析汉字数字,再分析阿拉伯数字,最末了解汉字。)

2、幼儿学会看课程表,能快速精确地按要求找课

(1)请小伙伴找出星期一都上什么课、每节课的节次是什么、星期一需要带哪些课本去上学(同样方法找出星期三的课)。

大班科学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并体验远近的含义,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精神。

2.学习用工具测量,并能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活动重难点:

1.重点:根据正确的步骤用工具测量

2.难点:

〔1〕理解不同的距离,用同一种工具测量,测量的次数越多越远,测量的次数越少越近。

〔2〕同样的距离,运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次数也不同,越长的工具所用的测量次数越少。

活动预备:

1、铅笔,表格、路径图每人一份、水彩笔盖、短水彩笔、没削过得铅笔。

2、格尺、米尺、卷尺铅笔、积木、筷子、牙膏盒、一段线绳子、一段纸条等等各种自然测量工具。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师:今日,动物幼儿园要进行一场盛大的运动会,小兔、小熊、小猫都报名参与了竞赛。你们看,小动物们立刻就要从自己家里出发到幼儿园去了,到底是哪个小动物会最先到达体育场呢?

二、学习用工具测量的`方法比较路径的远近。

1.〔引导幼儿观测路径图〕请幼儿观测比较,哪个小动物去体育馆的路最近?哪个小动物去体育馆的路最远?你是怎么知道的?这种方法精确吗?

2.师:用眼睛看的方法叫做目测法,但是目测法比肯定精确,我们还能用什么方法来判断路径的远近呢?〔请幼儿讲讲自己的想法,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