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全生产基本知识
一、安全生产的概念安全生产是指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努力改善劳动条件,克服不安全因素,防止伤亡事故的发生,使劳动生产在保证劳动者安全健康和国家财产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前提下顺利进行。国家、企业、车间在生产建设中围绕保护职工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为搞好安全生产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叫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是安全与生产的统一,其宗旨是,安全促进生产,生产必须安全。搞好安全工作,改善劳动条件,可以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减少职工伤亡,可以减少劳动力的损失;减少财产损失,可以增加企业的效益,无疑会促进生产的发展。而生产必须安全,则是因为安全是生产的前提条件,没有安全就无法生产。安全与生产是紧密结合的统一体,谁把它们对立起来,谁就会犯生产经营方向的错误。二、安全生产的意义1.安全生产是我们党和国家在生产建设中一贯坚持的指导思想。2.安全生产是发展社会经济的重要条件。3.安全生产是劳动者的安全需要。随着我国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劳动安全日益成为劳动者最迫切的需要。
三、安全生产的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管理”是我国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首先强调安全的重要性。安全与生产相比较,安全是重要的,因此,要先安全后生产。也就是说,在一切生产活动中,要把安全工作放在首要位置,优先考虑。当安全与生产发生矛盾时,必须先解决安全问题,职工在从事各种生产作业时,也必须遵守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提高安全自觉性。“预防为主”是指安全工作应当做在生产活动开始之前,并贯彻始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安全工作的重点应放在预防事故上面,事先考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以尽量减少事故的发生和事故造成的损失。因此,必须在从事生产活动之前,充分认识、分析和评价系统可能存在的危险性,事先采取一切必要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排除事故隐患,以“安全第一”的原则,处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安全与生产的矛盾,保证生产活动符合安全生产、文明生产的要求。“综合治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经营活动面临的情况错综复杂,稍有疏忽就会酿成事故,且事故后带来的破坏性越来越大。将“综合治理”纳入安全生产方针,标志着对安全生产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秉承“安全发展”的理念,从遵循和适应安全生产的规律出发,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人管、法管、技防等多管齐下,并充分发挥社会、职工、舆论的监督作用,从责任、制度、培训等多方面着力,形成标本兼治、齐抓共管的格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结合起来,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只有认真贯彻执行这一方针,才能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保证职工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保证企业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和顺利发展。
四、安全生产的任务
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实现安全作业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发现、分析和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防止发生事故,避免各种损失,保障职工的安全和健康,从而推动企业生产的顺利发展,为提高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服务。具体地讲,有以下几方面:1.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法规,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管理”的安全生产方针。2.制定安全生产的各种规程、规定和制度,并认真贯彻执行。3.积极采取各种安全工程技术措施,进行综合治理,使企业的生产机械设备和设施达到本质化安全的要求,保障职工有一个安全可靠的作业条件,减少和杜绝各类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4.对企业领导,特种作业人员和所有职工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素质。5.对职工伤亡及生产过程中各类事故进行调查、处理和上报。6.推动安全生产目标管理,推广和应用现代化安全管理技术与方法,深化企业安全管理。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一、概述国家为了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所制订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体,称为安全生产法规。其中包括,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有关劳动安全法律、规定、条例等;国务院及有关政府部门制定的有关规程、规定、通知、决定、办法等;国家标准局颁布的有关技术标准和管理规程。安全生产法规有如下特点:1.安全生产法规的保护对象是保护劳动者即从事职业劳动的劳动者。这是一切劳动安全法规立法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是落实和保证《宪法》和《劳动法》赋予劳动者劳动安全权益的强有力手段。2.安全生产法规具有强制性。包括国家及地方立法机构通过的法律,政府及各部委颁发的规定,还包括国家标准中有关劳动安全卫生的规范,均属必须强制执行的。任何部门、任何人都无权变更,没有协商余地。各级劳动行政部门代表国家实施劳动安全监察;各级工会组织代表职工群众实施监督。对严重违反劳动安全法规的任何人,都要追究其法律责任。3.劳动安全法规是安全技术法规和安全管理法规的综合体,涉及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领域。因此,在执行法规过程中,既有严格的政策性问题,又有科学的技术性问题。二、安全生产法规的主要内容:1.安全技术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是指国家为搞好安全生产,防止和消除生产中的灾害事故,保障职工人身安全而制定的法律规范。我国执行的安全技术法规主要有:《矿山安全法》、《海上交通安全法》、《消防条例》、《工厂安全卫生规程》、《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以及《安全网》、《安全带》、《安全色》、《安全电压》等国家标准。安全技术法规规定的主要内容,大体可分如下几个方面:工矿企业设计、建设的安全技术;机器设备的安全装置;特种设备的安全措施;防火、防爆安全规则;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工作环境的安全条件;劳动者的个体防护等等。某些行业还有一些特殊的安全技术问题,如建筑安装工程则主要应解决立体高处作业中的高处坠落、物体打击以及土石方工程和拆除工程等方面的安全技术问题。2.安全管理法规安全管理法规,是指国家为了搞好安全生产,加强劳动保护,保障职工的安全所制订的管理规范。这里主要是规定领导和管理原则、管理制度的管理规范,也包括对安全技术的管理。从广义上讲,国家立法、监察、监督检查和教育也属管理范畴。我国现行的安全管理法规主要有:《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企业生产中安全工作的几项规定》(简称《五项规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技术教育的决定》、《企业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教育管理的规定》等,以及《伤亡事故分类标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规则》、《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等。安全管理方面的法规规范主要内容有:确定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原则;明确安全生产体制;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和实施劳动安全措施计划;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教育制度;事故管理制度等。第一章
施工现场人员和行为的安全基本要求一、施工现场人员安全生产责任与要求二、防止违章和事故的十项操作要求三、施工现场行走或上下的“十不准”要求四、防止机械伤害的“一禁、二必须、三定、四不准”五、防止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的十项基本安全要求六、防止触电伤害的十项基本安全操作要求七、防止车辆伤害的十项基本安全要求
一、施工现场人员安全生产责任与要求
按照“自觉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进行违章作业,并且要随时制止他人违章作业,积极参加安全生产各种活动,主动提出改进安全工作的意见,爱护和正确使用机器设备,工具及个人防护用品”的要求,遵章守纪,做到“三不伤害”(即自己不伤害自己,自己不伤害他人,自己不被他人伤害),确保施工安全和施工现场安全。施工现场上岗作业人员的安全要求:(1)能掌握本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2)能掌握安全“三宝”的正确使用方法。(3)能正确使用工种、岗位所涉及的工具和设备。(4)能对工具、设备、环境以及劳动用品穿戴情况进行自查。(5)能注意劳逸结合,搞好自身的劳动保护。(6)能使用常用的灭火器材设备。(7)能掌握防止高处坠落、物体打击,以及机械、电气等常见事故伤害的一般技术措施。(8)能应付常见事故的现场应急处理。
二、防止违章和事故的十项操作要求
即做到“十不盲目操作”:(1)新工人未经三级安全教育,复工换岗人员未经安全岗位教育,不盲目操作。(2)特殊工种人员、机械操作工未经专门安全培训,无有效安全上岗操作证,不盲目操作。(3)施工环境和作业对象情况不清,施工前无安全措施或作业安全交底不清,不盲目操作。(4)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岗位无安全措施,未进行安全培训教育、交底,不盲目操作。(5)安全帽和作业场所必须的个人防护用品不落实,不盲目操作。(6)脚手架、吊篮、塔吊、井字架、龙门架、外用电梯、起重机械、电焊机、钢筋机械、木工平刨、圆盘锯、搅拌机、打桩机等设施设备和现浇混泥土模板支撑、搭设安装后,未经验收合格,不盲目操作。(7)作业场所安全防护措施不落实,安全隐患不排除,威胁人身和国家财产安全时,不盲目操作。(8)凡上级和管理干部违章指挥,有冒险作业情况时,不盲目操作。(9)高处作业、带电作业、禁火区作业、易燃易爆作业、爆破性作业、有中毒或窒息危险的作业等其他危险作业的,均应由上级指派,并经安全交底;未经指派批准、未经安全交底和无安全防护措施,不盲目操作。(10)隐患未排除,有自己伤害自己,自己伤害他人,自己被他人伤害的不安全因素存在时,不盲目操作。
三、施工现场行走或上下的“十不准”要求
(1)不准从正在起吊、运吊中的物件下通过。(2)不准从高处往下跳或奔跑作业。(3)不准在没有防护的外墙和外壁板等建筑物上行走。(4)不准站在小推车等不稳定的物体上操作。(5)不得攀登起重臂、绳索、脚手架、井字架、龙门架和随同运料的吊盘及吊装物上下。(6)不准进入挂有“禁止出入”或设有危险警示标志的区域、场所。(7)不准在重要的运输通道或上下行走通道上逗留。(8)未经允许不准私自进入非本单位作业区域或管理区域,尤其是存有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9)严禁在无照明设施,无足够采光条件的区域、场所内行走、逗留。(10)不准无关人员进入施工现场。
四、防止机械伤害的“一禁、二必须、三定、四不准”
(1)不懂电器和机械的人员严禁使用和摆弄机电设备。(2)机电设备应完好,必须有可靠有效的安全防护装置。(3)机电设备停电、停工休息时必须拉闸关机,按要求上锁。(4)机电设备应做到定人操作,定人保养、检查。(5)机电设备应做到定机管理、定期保养。(6)机电设备应做到定岗位和岗位职责。(7)机电设备不准带病运转。(8)机电设备不准超负荷运转。(9)机电设备不准在运转时维修保养。(10)机电设备运行时,操作人员不准将头、手、身伸入运转的机械行程范围内。
五、防止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的十项基本安全要求
(1)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着装整齐,严禁穿硬塑料底等易滑鞋、高跟鞋,工具应随手放入工具袋或用绳索系在身上。(2)高处作业人员严禁相互打闹,以免失足发生坠落危险。(3)在进行攀登作业时,攀登用具结构必须牢固可靠,使用必须正确。(4)各类手持机具使用前应检查,确保安全可靠。洞口临边作业应防止物件坠落。(5)施工人员应从规定的通道上下,不得攀爬脚手架、跨越阳台,在非规定通道进行攀登、行走。(6)进行悬空作业时,应有牢靠的立足点并正确系挂安全带;现场应视具体情况配置防护栏网、栏杆或其他安全设施。(7)高处作业时,所有物件必须堆放平稳,不可放置在临边或洞口附近,并不可妨碍通行。(8)高处拆除作业时,对拆卸下的物料、建筑垃圾都要加以清理和及时运走,不得在走道上任意乱置或向下丢弃,保持作业走道畅通。(9)高处作业时,不准往下或向上抛材料和工具等物件。(10)各施工作业场所内,凡有坠落可能的任何物料,都应先行撤除或加以固定,拆卸作业要在设禁区、有人监护的条件下进行。
六、防止触电伤害的十项基本安全操作要求
根据安全用电“装得安全、拆得彻底、用得正确、修得及时”的基本要求,为防止触电伤害的操作要求有:(1)非电工严禁拆接电气线路、插头、插座、电气设备、电灯等。(2)使用电气设备前必须要检查线路、插头、插座、漏电保护装置是否完好。(3)电气线路或机具发生故障时,应找电工处理,非电工不得自行修理或排除故障。(4)使用振捣器等手持电动机械和其他电动机械从事湿作业时,要由电工接好电源,安装上漏电保护器,操作者必须穿戴好绝缘鞋、绝缘手套后再进行作业。(5)搬迁或移动电气设备必须先切断电源。(6)搬运钢筋、钢管及其他金属物时,严禁触碰到电线。(7)禁止在电线上挂晒物料。(8)禁止使用照明器烘烤、取暖,禁止擅自使用电炉和其他电加热器。(9)在架空输电线路附近工作时,应停止输电,不能停电时,应有隔离措施,要保持安全距离,防止触碰。(10)电线必须架空,不得在地面、施工楼面随意乱拖,若必须通过地面、楼面时应有过路保护,物料、车、人不准压踏碾磨电线。
七、防止车辆伤害的十项基本安全要求
(1)未经劳动、公安交通部门培训合格持证人员,不熟悉车辆性能者不得驾驶车辆。(2)车辆制动器、喇叭、转向系统、灯光等影响安全的部件如作用不良不准出车。(3)严禁翻斗车、自卸车车厢乘人,严禁人货混装,车辆载货应不超载、超高、超宽,捆扎应牢固可靠、应防止车内物体失稳跌落伤人。(4)乘坐车辆应坐在安全处,头、手、身不得露出车厢外,要避免车辆启动制动时跌倒。(5)车辆进出施工现场,在场内掉头、倒车,在狭窄场地行使时应有专人指挥。(6)现场行车进场要减速,并做到“四慢”,即:道路情况不明要慢,线路不良要慢,起步、停车要慢,在狭路、桥梁弯路、坡路、叉道、行人拥挤地点及出入大门时要慢。(7)在临近机动车道的作业区和脚手架等设施,以及在道路的路障应加设安全色标、安全标志和防护措施,并要确保夜间有充足的照明。(8)装卸车作业时,若车辆停在坡道上,应在车抡两侧用楔型木块加以固定。(9)人员在场内机动车道应避免右侧行走,并做到不平排结队有碍交通;避让车辆时,应不避让于两车交会之中,不站于旁有堆物无法退让的死角。(10)机动车辆不得牵引无制动装置的车辆,牵引物体时物体上不得有人,人不得进入正在牵引的物体与车之间,坡道上牵引时,车和被牵引物下方不得有人作业和停留。第二章
特殊安全管理措施一、用电安全管理(1)施工现场满五台用电设备或50千瓦用电量以上的工区编制施工用电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经项目总工程师审批后报安全监理,制订电气安全操作规程、电气安装规程、电气运行管理规程和电气维修检查制度,做好交接班、电气维修作业、接地电阻、手持电动工具绝缘电阻、漏电开关测试等记录;(2)施工现场的电气设备必须符合建设部《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46-88),输电线路采用三相五线制和“三级配电二级保护”,电线(缆)按要求架设,不可随地拖拉,各类电箱均安装在适当位置,并设有重复接地保护措施,重复接地电阻值不大于10欧姆。严格执行“一机、一闸、一箱”制;(3)在施工现场专用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线路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与专用保护零线相连接;(4)变配电室符合“四防一通”要求,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配置好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5)电器设备及输电线路安装完毕后,经技术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运行。夜间施工设有电工值班,节假日或工作完毕后要切断电源;(6)现场的手持电动工具和小型电器设备设有专人负责管理,电气设备进出仓库均认真检查和验收,做好日常的检查、维修和保养工作,不准带病运转;(7)低压线路架设和使用必须符合有关规定,照明线路、灯具等安装要符合规定高度。食堂和浴室照明设置防潮灯具,并安装漏电保护器,其漏电动作电流不大于30毫安,动作时间不大于0.1秒。易燃易爆场所要安装防爆电器;(8)电工作业时必须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并严格执行电气安全操作规程,做到持证上岗。电工作业必须严格贯彻“装得正确,用得安全,修得及时,拆得彻底”的十六字方针。夜间电工值班必须两人同时上岗,一人作业,一人监护。二、氧气乙炔的管理A、氧气、乙炔的运输安全:(1)对我部委托的运输船舶或供货商的运输船舶,由物资部牵头按项目船舶安全准入规定进行检查,确保船舶符合危险品运输的有关规定并悬挂专用标志旗。(2)船舶转运时不得人货混装,氧气、乙炔堆放按《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的要求,保证一定的安全距离。(3)码头装卸氧气、乙炔时,必须由持有效证件的吊装指挥人员指挥,并采用吊笼装卸,不得将氧气、乙炔混吊。并在吊装前注意检查气瓶阀门有无松动现象。严禁使用钢丝绳直接捆绑起吊气瓶。(4)用装载机转运气瓶时,不可猛力碰撞、倾倒,做到轻取轻放,分类转运;临时堆放时必须分类且安全距离保持在5米以上。(5)在施工场地内氧气、乙炔的装车和上船转运过程中,必须有专人进行看护。(6)施工场地内严禁滚动转运气瓶,应手扶瓶颈轻轻转动、两人搬运或用手推车转运。(7)夏季气瓶要有遮阳设施,防止曝晒,高温天气应避免白天运输。B、氧气、乙炔的储存:(1)氧气、乙炔库房必须要有警示标志和消防、避雷措施,库房周围30米的范围内严禁住人,应有专人负责管理。(2)氧气、乙炔入库必须有检查和登记,发放应有发放记录,登记和发放必须有专人负责。(3)氧气、乙炔必须按使用需要和计划控制库存数量和库存时间,不得长时间库存过量氧气、乙炔。(4)氧气、乙炔库房必须严禁烟火,严禁和其他易燃易爆、油脂、挥发性类物品混存。C、氧气瓶使用安全措施(1)使用前要仔细观看气瓶肩部球面部分的标志。特别是注意“下次试压时间”。并在使用过程中按照要求定期对气瓶作技术检验。不得使用超过检期限的气瓶。(2)使用时,首先要做外部检查,检查重点是瓶阀、接管螺纹、减压阀等关键部位。如果发现有漏气、滑扣、表针动作不灵或“爬高”等现象,应及时停止使用。并请专人维修,切忌随便处理。禁止带压拧紧阀杆,调整垫料。检查漏气时应用肥皂水,不得使用明火。(3)气瓶与电焊在同一场所使用时,瓶底应垫上绝缘物,以防气瓶带电。与气瓶接触的管道和设备要有接地装置,防止由于产生静电造成燃烧或爆炸。(4)冬季使用气瓶时,瓶阀或减压阀可能出现结霜现象,应用热水或蒸汽解冻,严禁用火烘烤或用铁器敲击瓶阀,也不能猛拧减压阀的调节螺丝,以防气体大量冲出造成事故。(5)在使用和贮运气瓶过程中,应避免剧烈震动和撞击。
搬运气瓶要轻装轻卸,必须用专门的抬架或小推车,禁止直接使用钢丝绳等吊运氧气瓶。使用和贮存时,应用栏杆或支架对气瓶加以固定,防止倾倒。(6)气瓶应远离高温、明火和熔融金属飞溅物[相距10米(m)以上]。夏季使用时不得在烈日下曝晒,要有遮阳设施。气瓶应按国家规定配备相应的胶管(氧气红色、乙炔黑色),且每根胶管不得短于30米、接头不得超过三个。(7)开启瓶阀或减压阀时动作要缓慢,以防喷出高速气流中的静电火花放电、固体微粒的碰撞热和降擦热、气体受突然压缩时放出的热量(绝热压缩)等引起氧气瓶和减压器爆炸着火。(8)氧气瓶中氧气不能全部用尽,应留有余气0.2~0.3兆帕(MPa),使气瓶保持正压,并关紧阀门防上漏气。目的是预防可燃气倒流入瓶,而且在充气时便于化验瓶内气体成分。(9)氧气瓶阀不得沾染油脂,不得用沾有油脂的工具、手套或油污工作服等接触瓶阀和减压阀。
D、乙炔瓶使用安全措施
(1)乙炔瓶使用时必须遵守氧气瓶安全措施的1~7条。(2)乙炔瓶必须用合格的乙炔专用减压阀和回火防止器。(3)瓶体表面温度不得超过4O℃。在使用过程中要经常触手能摸瓶壁,如局部温度升高超过40℃(有些烫手),应立即停止使用,在采取水降温的措施妥善处理后,送充气单位检查。(4)乙炔瓶存放和使用时只能直立,不能横躺卧放,以防丙酮流出引起燃烧爆炸。乙炔瓶直立靠牢后应静候15分钟左右,才能装上减压阀使用。开启乙炔瓶的瓶阀时,一次动作不要超过一圈半,正常工作时一般只开到3~4圈。
三、交叉作业(1)作业现场尽量避免安排交叉作业,确因技术与工艺要求必须进行交叉作业时,必须有专人指挥,现场监督。(2)作业人员在上下交叉作业时,不得在同一垂直面上。下层作业位置应处于上层作业物体可能坠落的范围之外。当不能满足要求时,上下之间应设置隔离防护层。``(3)在高处进行点焊作业时,作业点下方及周围火星所及范围内,必须彻底清除易燃、易爆物品,作业现场要备用消防器材,严禁操作人员将焊条头随手乱扔。四、架设、拆除作业(1)架设、拆除作业必须编制施工组织方案,列入作业指导书,方案须经总工审批后执行。(2)施工人员必须进行专业安全培训,作业前必须进行层层安全技术交底,并留有交底签认记录。(3)架设、拆除作业要充分考虑作业人员的安全,加强个人防护和相互间的保护措施。(4)在无立足点或无牢靠立足点的情况下施工,至少2人以上作业,并有专人负责现场安全和监护,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做到劳逸结合,严禁疲劳作业。(5)拆除工程应自上而下进行,先拆除菲承重部分,后拆除承重部分。严禁立体交叉或多层上下进行拆除,在拆除时,应确保未拆除部分的稳定。五、钢筋制作、绑扎(1)钢材、半成品等应按规格、品种分别堆放整齐,制作场地要平整,工作台要稳固,照明灯具必须加网罩。(2)拉直钢筋,卡头要卡牢,地锚要结实牢固,拉筋沿线2m区域内禁止行人。(3)多人合运钢筋,起、落、转、停动作要一致,人工上下传送不得在同一垂线上。钢筋堆放要分散、稳当,防止倾倒和塌落。(4)在高空、模板内绑扎钢筋和安装骨架,须搭设脚手架和马道。(5)水上帮扎钢筋时应穿好救生衣,高空帮扎没有可靠的工作平台应系好安全带。(6)钢筋绑扎过程应严格施工设计的要求进行作业。六、浇筑砼施工(1)施工前,必须搭设好脚手架及作业平台,墩身高度在2~10m时,平台外侧应设1.3m的栏杆及上下扶梯。10m以上时,应加设安全网。(2)用吊斗浇筑混凝土,吊斗提降,应设专人指挥。升落斗时,下部的作业人员必须躲开,上部人员亦不得身倚栏杆推吊斗。用泵车达砼时应遵守操作规定。(3)在主塔上施工,应遵守高处作业有关规定和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4)用机械吊运模板时,应检查机械设备和绳索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起吊后下面不得站人或通行。模板下放,距地面1m时,作业人员方可靠近操作。(5)高处作业应将所需工具装在工具袋内。传递工具不得抛掷或将工具放在平台和模板上,更不得插在腰带上。(6)拆除模板时,应制定安全措施,按顺序分段拆除,不得留有松动或悬挂的模板。拆除模板不得双层作业。(7)大模板应按施工组织设计的规定分区堆放,存放场地必须平整夯实,不得存放在松土或坑洼不平的地方。模板放置时,下面不得压有电线和气焊管线。(8)安装或拆除大模板,吊车司机与安装人员应经常检查索具,密切配合,做到稳起、稳落、稳就位,防止大模板大幅度摆动,碰撞其他物体,造成倒塌事故。(9)模板安装时,应先内后外对号就位。模板就位后未固定不得摘钩。八、起重吊装安全操作要点(1)参与吊装作业人员属于特种作业,应经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起重吊装人员必须熟悉起重机械设备的性能,最大允许负载,报废标准和工件的绑扎、吊挂要求和指挥信号,严格执行本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2)对吊装区域不安全因素和不安全的环境,要进行检查、清除或采取保护措施。如对输电线路的妨碍,如何确保与高压线路的安全距离;作业周围是否涉及到主要通道、警戒线的范围、场地的平整度;作业中如遇到大风怎么采取措施等不利条件都要准备好对策措施。(3)做好吊装作业前的准备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如检查起吊用具和防护设施;对辅助用具的准备、检查;确定吊物回转半径范围、吊物的落点等情况的准备工作。若发现钢丝绳、麻绳以及工夹吊具已达到报废程度,应禁止使用。工作前应穿戴好防护用品。(4)吊装中要熟悉和掌握捆绑技术及捆绑要点。应根据形状找中心、吊点的数目和绑扎点、捆绑中要考虑吊索间的夹角;起吊过程中必须做到“十不吊”的规定:指挥信号不明或无指挥不吊;超负荷和斜吊不吊;细长物件单点或捆扎不牢不吊;吊物上站人不吊;吊物边缘锋利,无防护措施不吊;埋在地下的物体不吊;安全装置失灵不吊;光线阴暗看不清吊物不吊;六级以上强风区无防护措施不吊;散物装得太满或捆扎不牢不吊的“十不吊”。(5)起重作业人员在吊装过程中要选择安全位置、防止吊物的冲击、晃动、坠落伤人发生事故。(6)起重指挥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准确、及时传递信号,司机要对指挥发的信号、吊物的捆绑情况、运行通道、起降的空间,确认无误后才能进行操作。多人捆扎时,只能由一人负责指挥。(7)起吊作业前,应对机械进行检查,安全装置要完好、灵敏。起吊满载或接近满载时,应先将吊物吊起离地20~50cm处停机检查,检查起重设备的稳定性、制动性的可靠性、吊物的平稳性、绑扎的牢固性。确认无误后方可再行起吊。吊、运中起降要平稳,不能忽快忽慢和突然制动。起吊大型物件,必须有明显标志(白天挂红旗,晚上悬红灯)。(8)使用撬杠做撬和拨的操作时,应用双手握持撬杠,不得将身体扑在撬杠上或坐在撬杠上,人要站稳,需要时拴好安全带。(9)翻转大型物体应事先放好旧轮胎或木板等衬垫物,操作人员应站在重物倾斜方向的对面,严禁面对倾斜方向站立。(10)选用的钢丝绳或麻绳的长度必须符合要求,钢丝绳间的夹角要适当,最大不得超过120°。(11)履带起重机如必须带载行走时,负载不得超过额定起重量的70%,并要求行走道路坚实平整。重物应在起重机行走的正前方向,重物离地不得超过50cm,并拴好拉绳,缓慢行驶。严禁长距离带载行驶。(12)当履带或轮胎式起重机工作于满载荷或接近满载荷时,不得同时进行两种操作动作。(13)指挥多台起重机共同起吊同一重物(只限于吨位相同的起重机械)时,应在项目主要技术负责人直接领导下进行。负载应分配合理,单机负载不得超过额定起重量的80%,抬吊时应统一指挥,动作应配合协调。(14)在任何情况下,严禁用人身重量来平衡吊运物件或以人力支撑物件起吊,更不允许站在物件上同时吊运。(15)吊运成批零星物件,必须使用专用吊篮、吊斗等器具。同时吊运两件以上重物,要保持物件平稳,不使相互碰撞。(16)卸下吊运物件时,要垫好垫木,不规则物件要加支撑,保持平稳。不得将物件压在电气线路和管道上面,或堵塞通道,物体堆放要整体平稳。(17)不直接参加吊装的人员和与吊装无关的人员,禁止进入吊装作业现场。
第三章
各工种安全操作规程
一、木工安全技术规定(1)掌握和了解各项作业内容,勤检查、保养各种机械、电器设备。各种机、电设备应责承专人管理;不熟悉机、电设备人员,不准上机操作。(2)支模应按工序,技术要求,模板未固定前。不得进行下道工序。四米以上墩柱模板,四周须顶牢,应搭设工作平台,禁止在柱模上操作和底模上行走。发现模板严重变形,螺栓松动等应及时修理。支撑底部要坚实加垫,本楔要钉牢,不得使用腐朽、扭裂等材料。禁止利用拉杆、支撑攀登上下。(3)经技术人员同意拆除模板时,应按顺序分段进行.严禁猛撬硬砸或大面积撬落和拉倒。工完前,不得留下松动和悬挂的模板,拆除的模板应及时集中堆放,防止钉子扎脚。(4)制作应按技术要求,并做到工完场清,棚(场)严禁烟火,预防火灾事故。(5)高处作业必须系安全带,基坑作业必须戴安全帽,并严禁向下抛掷工具、材料等。二、混凝土工安全规定(1)车子向料斗倒料,应有挡车措施。不得用力过猛和撒把。(2)灌混凝土使用的溜槽及串筒节间必须连接牢固.下面严禁站人,操作部位应该有护身栏杆。不准直接站在溜槽帮上操作。(3)用轨式四路小料车推运混凝土,走道应铺平,道上不能站人。用吊车提升混凝土斗的周转处,应设工作平台,离地或离船3米以上,必须设栏杆或安全网。非指挥或开、关斗人员不得上平台。(4)盖梁、防震块等高处浇注混凝土,应有安全防护措施,在无防护措施时必须系安全带,遇六级以上大民应停止施工。(5)使用震动体器应穿胶鞋.湿手不得接触开关,电源线不得有破皮漏电。(6)预应力灌浆,应严格按照规定压力进行,输浆管道应畅通,阀门接头举严密牢固.三、张拉安全规定(1)凡张拉人员,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精力集中,听从指挥,严格各项技术操作规程。(2)张拉机具,千斤顶等必须先检查.压力表,持压阀,油管等接头必须牢固。(3)张拉开始时,楔槽必须保持清洁卫生,严防油腻、杂物进入。防止滑轮楔块退出伤人。(4)张拉时严禁非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压力表指针在一定压力时,绝对禁止动用油泵和千斤顶每个受力螺丝和撬打千斤顶。(5)千斤顶与油泵在稳压时,工作人员必须在适当的位置,防止高压油管破裂伤人。(6)退楔时一切人员必须远离千斤顶,禁止对着楔块退出和钢丝的斜度位置站立。(7)拆除千斤顶时,必须从千斤顶的两侧取出楔块,退出千斤顶。(8)悬空张拉,必须先搭设工作平台,工作平台上应有栏杆,保险绳等安全设施升降行走工作平台时,上面不许站人。四、吊装工安全操作规程(1)吊装指挥应由技术数练,懂得吊装机械性能的人员且具有吊装工证件的人担任,指挥时应站在能够照顾到全面工作的地点,所发信号应率先统一并做到准确、宏亮、清楚。(2)80吨以上的设备和构件,风力达五级时应停止吊装。(3)所有人员严禁在起重臂和吊物下面停留或行走。(4)使用卡环应使长度方向受力,抽销卡环应预防销子滑脱,有缺陷的卡坏严禁使用。(5)起吊物应使用交互捻制的钢丝绳。钢绳如有打结、变形、断丝、断股、锈蚀等异常现象,应及时报废或降低使用标准。(6)编结绳扣(千斤)夜使各股松紧一致。编统部分的长度不得小于钢绳直径的15倍,并不得短平300毫米,用卡子连成绳套时,卡子不得少于三个。(7)地锚(桩)应按施工方案确定的规格和位置设置,如发现有沟坑、地下管线等情况,应及时报施工负责人采取措施。(8)使用绳卡,应将有压板的放在长头一面。使用二根以上绳扣吊装时,绳扣的夹角如大于100度,应采取防止滑钩等措施.(9)用四根绳扣吊时,应在绳扣间加铁扁担等调节其松紧度。(10)使用开口滑车,必须扣牢。禁止人员跨越钢丝绳和停留在钢丝绳可能弹及的地方。(11)起吊物件,应合理设置溜绳.提升和下降应避免急刹和冲击现象。(12)拼装龙门吊,灯笼架等应按设计要求,合理设置缆风,缆风跨越公路,架空高度不得低于七米。与高压线之间应有可靠的安全距离。(13)吊装时应载好手套、安全帽、高处作业要系好安全带,严禁双重作业和酒后作业。(14)作业前和进行一阶段后,应详细检查设备、索具和缆风等是否良好,即时排除隐患。交接班应交接好设备状况,并填写记录。五、电焊工安全操作规程(1)电焊机外壳必须接地良好,交流焊机必须带二次空载降压保护装置,电源的装拆应由电工进行。操作人员平联作业时必须穿好救生衣,系好安全带。(2)电焊机应设单独的开关,开关应放在防雨的闸箱内,拉合时应戴手套侧面操作。(3)焊钳与把线必须绝缘良好,连接牢固,作业时必须戴手套,穿绝缘鞋,潮湿场地应站在绝缘胶板或木板上。(4)严禁在带压力的容器或管道上施焊,焊接带电的设备必须先切断电源。焊接贮存过易燃、易爆、有毒物品的容器或管道,必须清除干净,并将所有孔口打开。(5)在密闭金属容器内拖焊时,容器必须可靠接地,通风良好,并应有人监护。严禁向容器内输入氧气。(6)焊接预热件时,应有石棉或挡板等隔热措施。(7)把线、地线禁止与钢丝绳接触,更不能用钢丝绳或电机设备代替零钱。所有地线接头,必须连接牢固。(8)更换场地移动把线时,应切断电源,并不得手持把线爬梯登高。(9)清除焊渣,应戴防护眼镜或面罩,多台焊机集中施焊,焊接平台式焊件必须接地,并应有隔光板。(10)雷雨时,应停止露天焊接作业。施焊场地周围应清除隔离易燃易爆物品.必须在易燃易爆气体或液体扩散区施焊时,应经主管部门检验许可后,方可施焊。(11)工作结束,应切断焊机电源,并检查现场,确认无起火危险后,方可离开。六、气焊、气割工安全操作规程(1)施焊场地周围应清除隔离易燃易爆物品。必须在易燃易爆气体或液体扩散区施焊时,应经主管部门检验许可后,方可施焊。(2)乙炔瓶必须有防回火等安全装置,未经检验的乙炔瓶,严禁使用。(3)氧气瓶、氧气表及焊割工具上,严禁沾染油脂。(4)施焊时的乙炔瓶必须直立且两瓶之间安全距离不小于5米,氧气乙炔瓶与明火之间,安全距离不小于10米。搬运气瓶时应轻拿轻放,不得抛、滑、滚、碰。(5)氧气瓶、乙炔瓶避免碰撞和剧烈震动,防止暴晒。冻结应用热水加热,严禁火烤。操作人员平联作业时必须穿好救生衣,系好安全带。(6)点火时,割刀、焊枪口不准对人,正燃烧的焊枪、割刀不得放在工件上。不得手持连接胶管的焊、割具爬梯登高。(7)严禁在带压的容器或管道上焊、割,带电设备要先切断电源。在贮存过易燃、易爆及有毒物的容器或管道上焊、割时,应先清除干净,并将所有孔、口打开。(8)工作完毕,应将氧气瓶阀乙炔阀关好,确认无着火危险,方准离开。七、电工安全操作规程(1)遵守施工现场各项安全管理规定,确保人员、设备和设施在符合安全规定的条件下作业,听从现场管理人员的安排。(2)所有绝缘,检验工具,应妥善保管,严禁他用,并定期检查、校验。(3)现场施工用高低压设备及经路,应按照施工设计及有关电气安全技术规程安装和架设。(4)线路上禁止带负荷接电和断电,并禁止带电作业。(5)有人触电,立即切断电源,进行急救;电气着火,应立即将有关电源切断,使用灭火器或干砂灭火。(6)按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布置现场用电。(7)经常对现场的线路、用电设备和设施进行检查,确保使用安全。(8)定期对现场电箱和电器进行检查,并填写各种资料。八、普工安全操作规程(1)遵守施工现场各项安全管理规定,确保人员、设备和设施在符合安全规定的条件下作业,听从现场管理人员的安排。(2)不得从事特殊工种的作业。(3)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和安全防护措施。进入施工现场,禁止穿拖鞋或光脚。在没有防护设施的高处、悬崖和陡坡施工,必须系安带。在水上施工时必须穿救生衣。上下交叉作业,有危险的出入口,要有防护棚或其它隔离设施,作业人员必须戴安全帽。距地面二米以上作业,要有防护栏杆,挡板或安全网。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要随时检查,不符合要求的严禁使用。(4)施工现场的脚手架、梯子等一切防护设施,安全标志和警告牌,未经请示施工负责人同意不得擅自拆动。安全帽、安全带等个人防护用品.不得有意损坏。违者赔偿经济损失,造成后果应严肃处理。(5)工地车辆、机械、设备、非驾驶人员、管理人员严禁动用,各种施工机械严禁搭人。(6)作业时应遵守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规定和各工序的安全技术交底要求,严禁违章作业。(7)发现危险部位和“三违”行为应立即报告相关部门。九、吊车司机安全操作规程(1)遵守施工现场各项安全管理规定,确保人员、设备和设施在符合安全规定的条件下作业,听从现场管理人员的安排。(2)各种起重机应装设标明机械性能指示器,并根据需要安设卷扬限制器,超荷控制器,联锁开关等装置。使用前应检查试吊。(3)钢丝绳在卷筒上必须排列整齐,尾部卡牢,工作中最少保留三圈以上。(4)两机或多机抬吊时,必须有统一指挥,动作配合协调,吊重应分配合理,不能超过单机允许起重量的80%。(5)操作中要听从指挥人员的信号,信号不明可能引起事故时,应暂停操作。并遵守海上吊装安全规定。(6)起吊时起重物和臂下不得有人停留和行走,起重臂,物件必须与架空电线保持安全距离。(7)起重物件应拉溜绳,速度要均匀,禁止突然制动和交换方向,平移应高出障碍物0.5米以上,下落应低速轻放,防止倾倒。(8)物件起吊时,禁止在物件上站人或进行加工,必要加工时应放下垫好并将吊臂、吊钩及回转的制动器刹住;司机及指挥人员不得离开岗位。(9)在满负荷或接近满负荷时,严禁降落臂杆或同时进行两个动作。(10)吊物严禁自由下落,重物下落应用手刹或脚刹控制缓慢下降。(11)严禁斜吊和吊拔埋在地下或凝结在地面的物件。(12)起重机停止作业时,应将起吊物件放下,刹住制动器,操作杆放在空档,并关门上锁。(13)六级以上强风区无防护措施不吊,大风天气应将吊车按规定停靠于指定地方避风。
第四章
伤害事故的应急抢救方法
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危险因素的影响,会使人发生一些伤害事故,遇有伤害事故时,必须迅速采取急救措施,否则就会使事故扩大,造成严重后果。一、创伤止血救护出血常见于割伤、刺伤、物体打击和辗伤等。如伤者一次出血量达全身血量的以上时,生命就有危险。因此,及时止血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遇有这类创伤时不要惊慌,可用现场物品如毛巾、纱布、工作服等立即采取止血措施。如果创伤部位有异物不在重要器官附近,可以拔出异物,处理好伤口。如无把握就不要随便将异物拔掉,应立即送医院,经医生检查,确定未伤及内脏及较大血管时,再拔出异物,以免发生大出血措手不及。二、烧伤急救处理在生产过程中有时会受到一些明火、高温物体烧烫伤害。严重的烧伤会破坏身体防病的重要屏障,血浆液体迅速外渗,血液浓缩,体内环境发生剧烈变化,产生难以抑制的疼痛。这时伤员很容易发生休克,危及生命。所以烧伤的紧急救护不能延迟,要在现场立即进行。基本原则是:消除热源、灭火、自救互救。烧伤发生时,最好的救治方法是用冷水冲洗,或伤员自己浸入附近水池浸泡,防止烧伤面积进一步扩大。衣服着火时应立即脱去用水浇灭或就地躺下,滚压灭火。冬天身穿棉衣时,有时明火熄灭,暗火仍燃,衣服如有冒烟现象应立即脱下或剪去以免继续烧伤。身上起火不可惊慌奔跑,以免风助火旺,也不要站立呼叫,免得造成呼吸道烧伤。烧伤经过初步处理后,要及时将伤员送往就近医院进一步治疗。三、吸入毒气急救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硫化氢等超过允许浓度时,均能使人吸入后中毒。如发现有人中毒昏迷后,救护者千万不要冒然进入现场施救,否则会导致多人中毒的严重后果。遇有此种情况,救护者一定要保护清醒的头脑,首先对中毒区进行通风,待有害气体降到允许浓度时,方可进入现场抢救。救护者施救时切记,一定要戴上防毒面具。将中毒者抬至空气新鲜的地点后,立即通知救护车送医院救治。四、触电急救遇有触电者施救人员首先应切断电源,若来不及切断电源,可用绝缘挑开电线。在未切断电源之前,救护者切不可用手拉触电者,也不能用金属或潮湿的东西挑电线。把触电者抬至安全地点后,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其具体方法如下:口对口人工呼吸法:方法是把触电者放置仰卧状态,救护者一手将伤员下颌合上、向后托起,使伤员头尽量向后仰,以保持呼吸道畅通。另一手将伤员鼻孔捏紧,此时救护者先深吸一口气,对准伤员口部用力吹入。吹完后嘴离开,捏鼻手放松,如此反复实施。如吹气时伤员胸臂上举,吹气停止后伤员口鼻有气流呼出,表示有效。每分钟吹气16次左右,直至伤员自主呼吸为止。心脏按压术:方法是将触电者仰卧于平地上,救护人将双手重叠,将掌根放在伤员胸骨下部位,两臂伸直,肘关节不得弯曲,凭借救护者体重将力传至臂掌,并有节奏性冲击按压,使胸骨下陷3~4cm。每次按压后随即放松,往复循环,直至伤员自主呼吸为止。五、手外伤急救在工作中发生手外伤时,首先采取止血包扎措施。如有断手、断肢要应立即拾起,把断手用干净的手绢、毛巾、布片包好,放在没有裂缝的塑料袋或胶皮带内,袋口扎紧。然后在口袋周围放冰块雪糕等降温。做完上述处理后,施救人员立即随伤员把断肢迅速送医院,让医生进行断肢再植手术。切记千万不要在断肢上涂碘酒、酒精或其他消毒液。这样会使组织细胞变质,造成不能再植的严重后果。六、骨折急救骨骼受到外力作用时,发生完全或不完全断裂时叫做骨折。按照骨折端是否与外相通,骨折分为两大类:即闭合性骨折与开放性骨折。前者骨折端不与外界相通,后者骨折端与外界相通,从受伤的程度来说,开放性骨折一般伤情比较严重。遇有骨折类伤害,应做好紧急处理后,再送医院抢救。为了使伤员在运送途中安全,防止断骨刺伤周围的神经和血管组织,加重伤员痛苦,对骨折处理的基本原则是尽量不让骨折肢体活动。因此,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及时、正确的对骨折做好临时固定、临时固定应注意以下事项:(1)如有开放性伤口和出血,应先止血和包扎伤口,再进行骨折固定。(2)不要把刺出的断骨送回伤口,以免感染和刺破血管和神经。(3)固定动作要轻快,最好不要随意移动伤肢或翻动伤员,以免加重损伤,增加疼痛。(4)夹板或简便材料不能与皮肤直接接触,要用棉花或代替品垫好,以防局部受压。(5)搬运时要轻、稳、快,避免震荡,并随时注意伤者的病情变化。没有担架时,可利用门板、椅子、梯子等制做简单担架运送。七、眼睛受伤急救发生眼伤后,可做如下急救处理:(1)轻度眼伤如眼进异物,可叫现场同伴翻开眼皮用干净手绢、纱布将异物拨出。如眼中溅进化学物质,要及时用水冲洗。(2)严重眼伤时,可让伤者仰躺,施救者设法支撑其头部,并尽可能使其保持静止不动,千万不要试图拔出插入眼中的异物。(3)见到眼球鼓出或从眼球脱出的东西,不可把它推回眼内,这样做十分危险,可能会把能恢复的伤眼弄坏。(4)立即用消毒纱布轻轻盖上,如没有纱布可用刚洗过的新毛巾覆盖伤眼,再缠上布条,缠时不可用力,以不压及伤眼为原则。做出上述处理后,立即送医院再做进一步的治疗。八、脊柱骨折急救脊柱骨俗称背脊骨,包括颈椎、胸椎、腰椎等。对于脊柱骨折伤员如果现场急救处理不当,容易增加痛苦,造成不可挽救的后果。特别是背部被物体打击后,均有脊柱骨折的可能。对于脊柱骨折的伤员,急救时可用木板、担架搬运,让伤者仰躺。无担架、木板需众人用手搬运时,抢救者必须有一人双手托住伤者腰部,切不可单独一人用拉、拽的方法抢救伤者。否则,把受伤者的脊柱神经拉断,会造成下肢永久性瘫痪的严重后果。九、淹溺的现场急救当人体掉进深水之后,水充满了口腔和鼻孔,这样就阻断了空气进入体内的通道,从而发生窒息。且因落水者拼命挣扎,耗氧更甚,致使窒息不断加重,息者终因缺氧而昏迷,甚至死亡。
淹溺的救治应强调一个早字,时间就是生命。当落水者被救出水面之后,使之面部朝下,头部放低。这种姿势就可使呼吸道内的水分尽量得以排出。水分排出后,将病人翻过身来,擦净口鼻,将舌头拉出,施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是:急救者一手将病人之下颌稍向前提,尽量将头托起,使之后仰,另一手将其鼻孔捏住,以防止气体自鼻孔逸出。然后对准患者的口吹气。每次吹入气体约1000毫升左右(以患者上胸部轻度升起为度)。如有药物,可选用可拉明2毫升,静脉或肌肉注射。
心跳停止者,要立即配合施行胸外心脏按压术。
第五章保证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
一、施工设计文件(图纸)审查组织技术人员认真会审设计文件和图纸,全面仔细了解和掌握工程施工技术标准,提出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施工图设计的建议。详细审查设计文件是否有遗漏内容,设计方案、技术措施能否满足质量要求,施工是否便利,对设计推荐的施工方案进行充分讨论,补充完善并形成图纸会审记录。二、施工准备阶段质量控制施工准备阶段重点做好原材料、混凝土配合比选择。派出采购人员进行市场调查和综合评价,确定合格的供应商,做到“先检验合格,后采购使用”;编制主要工序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针对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重点做好砂石料的碱骨料反应试验。组织全体员工对新标准、新规范、新技术和强制性要求进行培训。三、高性能混凝土质量控制⑴原材料配制高性能混凝土宜选用标号不低于42.5MPa的低碱硅酸盐水泥或低碱普通硅酸盐水泥,C3A含量应不大于8%,其余性能应符合GB175-1999的规定,禁止使用其它品种水泥。细骨料宜选用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的河砂或人工砂,其细度模数宜为1.6~3.7,含泥量不应大于1.5%,且不允许有泥块存在,必要时,应冲洗后使用。细骨料的其它质量指标应符合TB147684-2001的规定。粗骨料应选用质地坚硬,压碎指标应不大于8%,骨料母体岩石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应与所配制的混凝土强度之比应不小于1.5。粗骨料颗粒中,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5%,不得混入风化颗粒,含泥量不应大于1%。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5mm。粗骨料的其他质量指标符合TB14685-2001的规定。选用的骨料应在试生产前进行碱活性试验。所采用骨料的碱—硅酸盐反应的膨胀率应小于0.1%,否则应采取抑制碱-骨料反应的技术措施。配制高性能混凝土的矿物掺合料(粉煤灰、磨细矿渣)应符合GB1596-2005和GB/T18046-2000的规定。配制高性能混凝土的外加剂,采用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T8076-1997及《混凝土泵送剂》JC473-2001的规定或经部级鉴定的产品,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外加剂掺量由试验确定。拌制高性能混凝土的水,其质量应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89的规定。凡符合饮用水标准的水,即可使用。为防止发生破坏性碱骨料反应,当结构处于潮湿环境且骨料有碱活性时,每m3混凝土拌合物(包括外加剂)的总碱含量(Na2O+K2O)不宜大于3Kg,超过时应采取抑制措施。为保证骨料质量,采用分级清洁存储、分级运输、分级计量。采用反击式破碎机、筛分机及洗砂机进行骨料的生产、筛分及清洗。⑵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混凝土的配制强度必须大于设计要求的强度标准值。配制高性能混凝土所用的水胶比(水与胶结材料的重量比)一般不宜大于0.4。性能等级愈高,水胶比应愈低。高性能混凝土所用的水泥量不宜大于400Kg/m3;水泥与掺合料构成的胶凝材料总量不宜大于500Kg/m3,并通过试验验证。配制高性能混凝土所用高效减水剂品种和掺量,应通过与水泥的相容性试验选定。高效减水剂掺量宜为胶结材料总量的0.4%~1.5%,为提高拌合物的工作性和减少混凝土坍落度在运输、浇筑过程中的损失,可采用复合缓凝高效减水剂、载体流化剂,或滞水后掺、多次添加等方法。⑶高性能混凝土施工过程控制拌制高性能混凝土使用有自动计量的混凝土搅拌机,执行“二次投料”拌合工艺。混凝土原材料均按重量计量,计量的允许偏差为:胶凝材料±1%,粗细骨料±2%,水和外加剂±1%。用与设计保护层厚度一样的高强度塑料三角垫块或素混凝土垫块,确保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避免保护层厚度不足引起钢筋的锈蚀。浇筑高性能混凝土必须加强振捣密实,一般情况下宜采用高频振捣器,且垂直点振,不得平拉,防止漏振、过振、欠振。混凝土表面最高温度与环境温差不大于15℃,其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拆模强度时方可拆模。气温急剧变化时不宜拆模;拆模时不得破坏结构棱角。高性能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必须立即覆盖养护(如覆盖保湿材料或立即喷洒或涂刷养护剂),以保持混凝土表面充分湿润,防止表面失水过快导致表面裂纹。拆模后的混凝土仍须覆盖一段时间,避免表面暴露后干缩过快(尤其在有风的环境下)而引起开裂。浇洒养护水时,水的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之差不应大于15℃。⑷高性能混凝土的运输和浇筑施工高性能混凝土在运送途中,运输车应保持每分钟2~4转的慢速转动,为减少混凝土坍落度损失,保持混凝土必要的工作性,运输延续时间不得超过规定时间。对运到浇筑地点的混凝土应进行坍落度检查,混凝土坍落度应为140~160mm。泵送混凝土操作应符合泵送混凝土的相关规定,先用同水胶比砂浆润滑管道,避免人为因素造成堵管。
四、路基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⑴地基处理:加强水泥土挤密桩、CFG桩、水泥土柱锤冲扩桩等地基处理过程控制,强化水泥土挤密桩、CFG桩、水泥土柱锤冲扩桩等施工方法及工艺控制。施工前应核查地质资料,先进行工艺试验,取得工艺参数后,再全面铺开;充分利用全线CFG桩基试验成果,加强CFG桩机钻孔和灌注混凝土过程的工艺监控,杜绝“二次断桩”现象;采用无损检测对CFG桩基进行完整性检测,评价合格后方可进行路基本体填筑施工。⑵路基填筑施工:严格填料筛选和检验;实施试验段先行,取得有关工艺参数后大面积施工;严格控制填土压实密度,要特别重视路基过渡段的施工,对于边角部位采用小型机械配合碾压、夯实;基床表层的级配碎石施工采用有自动计量装置的拌合设备集中拌合,摊铺机铺筑。⑶基床表层施工:先进行摊铺工艺试验,取得工艺参数后再大面积施工,保证级配碎石厚度达标、密实。⑷过渡段施工:客运专线路基过渡段是结构的薄弱环节,须严格按照设计和规范的要求设置过渡段,填料及填筑标准按设计和规范执行,确保过渡段的端刺及摩擦板施工质量。过渡段应与其连接的路基按一整体同步施工。各类过渡段施工质量应重点控制施工工艺、机具设备、填料质量、沉降观测、检测频次与数量。⑸路基沉降观测:路基作为变形控制十分严格的土工构筑物,施工中根据设计要求对沉降变形进行动态监测,构筑立体监测网络,对路基本体及地基沉降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达到优化设计、控制工后沉降的目的。⑹防护工程施工:防护工程分段快速施工,减少基坑、边坡暴露时间。挡土墙施工分段跳槽开挖,并及时砌、浇筑墙身,挡土墙基础须置于设计要求的基础中。⑺相关工程施工:路基相关工程指路基内及路肩上各种附属构筑物(包括电缆槽、接触网、声屏障等设备基础)要求与路基填筑同步施工。确保不因各种设施施工而损坏和危及路基工程的稳固和安全。接触网支柱基础、声屏障基础在基床表层施工前完成。电缆沟槽、电缆过轨管以及线间集水井施工须严格控制对基床表层的扰动与破坏。
五、桥梁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⑴基础施工质量控制采用先进钻孔设备和工艺,必要时先进行桩基施工工艺试验;严格钻孔过程控制,保证成孔质量;强化混凝土灌注过程监控,保证灌注质量;落实侵蚀地段混凝土防侵蚀措施,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达到设计要求;对桩基进行无损检测,评价桩基完整性;做好桩基综合接地埋设工作,确保接地性能满足设计要求;做好承台钢筋布置和接茬钢筋埋设工作,保证承台混凝土与桩基和墩身连接牢固。⑵墩台施工质量控制控制好模板刚度、平顺度、拼缝大小;按规范工艺进行混凝土灌注,落实侵蚀地段混凝土防侵蚀措施;做好墩身综合接地埋设工作,确保接地性能满足设计要求;准确控制墩帽预留锚栓孔位置和深度,杜绝“二次修凿”现象;做好墩身混凝土降温防裂措施,完善墩身养护工艺,保证养护时间,减少表面裂纹。⑶悬灌梁质量控制①挂篮设计挂篮的设计要经安全性检算,具有足够的强度与刚度,并保证结构尺寸的正确,出厂前作载重试验,测定挂篮前端各部件变形量,消除其永久变形。②0号块施工施工0号块梁段,需对其托架进行预压,消除其永久变形,量测弹性变形,调整立模标高。③悬灌施工各中墩采用临时锚固措施,临时锚固措施应承受中支点处最大不平衡弯矩。悬灌施工时,应尽量保持两端浇筑速度一致,如混凝土泵送困难时,两端最大不平衡重不超过8t。④立模标高的计算将梁体自重、施加预应力、混凝土徐变、墩身压缩变形、挂篮弹性变形等五个因素导致的挠度叠加,并根据挠度叠加结果,计算梁体任一截面的立模标高,同时施工过程中加强量控,使完成后梁部线形符合设计线形。⑤线形控制线形控制贯穿梁部施工的全过程,持续时间长,理论计算及测控实施工作量大,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在梁箱内分别精密布置两个水准点,以方便控测;布置立模控制点,根据计算的立模标高进行线形控制;收集混凝土弹性模量、加载龄期、张拉等技术参数的实际值,及时分析处理实测数据,以便适当调整预拱度值;预测每一梁段混凝土灌筑前后、张拉前后、移挂篮前后各梁段的高程变化,为调整预拱度值提供依据和参数;观测昼夜温度和挠度的关系,以便采取措施减少温差影响;观测0号段及边跨段托架变形沉降;为了消除施工中的不平衡重对梁部线形的影响,需对梁跨进行压重。⑥合拢合拢前,调整中线和高程,释放合拢侧的临时固定支座。合拢段混凝土施工尽量避免昼夜温差的影响,并特别注意控制浇注合拢段混凝土时的温度。混凝土浇筑时间控制在2~3小时内。合拢段施工利用挂篮悬吊法施工,浇注前按设计要求安装好合拢段劲性骨架,并在悬臂端预加压重,同时在浇筑过程中逐步拆除,使悬臂挠度保持稳定。⑷支架法现浇施工质量保证措施支架搭设前进行地质条件的检测和检算,并按施工规范规定进行基底处理,以满足支架地基设计承载力要求。混凝土灌筑前对支架进行超载预压,以消除支架及地基的非弹性变形,测出支架的弹性变形值作为施工预留拱度的依据。超载预压即预压重量为梁体混凝土自重、内外模板框架重量及施工荷载之和。预压、卸载时分阶段进行沉降值观测,根据支架弹性变形数值,调整梁底标高。⑸桥面系质量控制①高度重视和充分认识到桥面系工程质量的重要性,切实杜绝“重主体,轻附属”的思想,从组织机构、技术手段、人员培训、资金投入等方面,保证桥面系工程质量创优。②桥面系施工是一个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超前策划、精心设计,分解目标,确定标准。制定详细、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重点控制预制件的结构尺寸和颜色标准一致。全桥必须进行测量放线,各个安装工序必须有验收标准和检验手段,操作人员施工前要进行认真培训,熟知施工操作工艺和标准,确保工程质量。③按设计和技术条件要求进行施工工艺设计,严格按工艺要求进行施工,源头把关,过程控制,通过工序的质量来保证总体质量。首件要验收总结,各道工序要验收,预制构件要一次成型,严格出场检验制度,加强挡砟墙、竖墙、防水层和保护层的现场浇筑和养护,加强预制构件的成品保护,桥面系位置准确,结构尺寸控制要严。④混凝土质量内实外美,色泽一致,表面平整、光滑,棱角分明。⑤认真做好中线、水平控制,全桥直线段平直,曲线段圆顺,过渡自然。⑥精心策划,精心施工。从桥面系模板的设计加工、构件的预制养护、防水层和保护层的施工、挡砟墙和竖墙的浇筑、遮板和栏杆的安装,到成品保护,各道工序均要制定具体的施工措施。⑦桥面系工程的施工,要求达到“四线、一面、一光洁”的效果。四线:挡砟墙顶面、棱角一条线;遮板顶面、棱角、下缘一条线;栏杆一条线;盖板界线一条线。一面:电缆槽盖板铺设后顶面和遮板上口一个平面。一光洁:混凝土外观整洁,大面平整,颜色一致,棱角分明,无漏浆砂面,无硬伤掉角,无污染、无脱皮开裂。⑧切实解决好接口界面处的差异,保证标准一致。做好桥台和梁部、箱型梁和其它连续梁型、线下墩台和线上桥梁、桥梁主体和四电作业、桥梁施工和轨道施工的衔接。⑹软弱土地层上涵洞沉降控制软弱土地层上涵洞的建造使地基中原有的应力状态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地基土变形,出现基础沉降。由于涵洞荷载差异和地基不均匀等原因,基础各部分的沉降或多或少总是不均匀的,基础不均匀沉降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将导致涵洞的开裂、歪斜甚至破坏,因此,研究地基变形,对于保证涵洞的正常使用、经济和牢固有很大的意义。地基的沉降,必须要从土的应力与应变的基本关系出发来进行具体的研究。对于地基土的应力一般要考虑基底附加应力、地基自重应力和地基附加应力。地基的变形是由地基的附加应力导致,变形都有一个由开始到稳定的过程。地基稳定后的累计变形量称为最终沉降量。另外,需要确定施工期间和完工后某一时间段的基础沉降量数值,以便控制施工速度,即必须考虑地基沉降与时间的相互关系曲线。具体的技术措施为:地质参数试验调查:根据不同的工程地质特点,分段进行地质勘察试验,做好地质参数调查,以便使基础设计更有针对性。地基处理控制:基底处理按设计进行,如按设计达不到承载力要求,采取其它有效的地基处理方法。位移控制:涵洞不但要控制沉降,还要控制结构的水平位移。满足涵洞强度和刚度要求,回填时对称分层进行。
六、制架梁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⑴箱梁预制质量控制采用大型整体钢模,厂(场)制梁的模板采用自动化程度高的液压系统,提高模板拼装效率和精度。严格钢筋绑扎工艺控制,实行分块绑扎、整体吊装连接。混凝土保护层垫块采用厂制高性能混凝土垫块或高性能塑料垫块,保证梁体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和耐久性能要求。准确控制预应力钢筋位置,保证预埋管道材质和位置。严格混凝土灌注工艺控制,从原材料、入模温度、含气量、浇筑顺序等方面控制混凝土灌注质量。强化梁体养护工作,采用先进、可行的养护工艺,控制养护温度及变化速率。准确测定管道摩阻力,保证施加的预应力达到设计要求。严格梁体徐变上拱变形控制,保证线性变化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⑵箱梁运架质量控制确认运梁车所通过的线路和结构满足梁车荷载要求,沿线净空也符合要求。根据有关技术文件,组织人员对桥头填土质量、桥头地形、地貌情况、墩台施工质量等进行察看,对桥墩台支承垫石顶面标高、支座十字线、预留螺栓孔位置和尺寸、桥梁跨度等进行复测、做好架梁准备工作。对梁和支座的各部分尺寸进行量测,符合要求的方可验收交接。吊起箱梁时,吊杆必须沿吊装孔轴线插入,并与箱梁梁面垂直安装。起吊时垂直起吊,不允许斜拉歪吊;吊起箱梁时要保证四个吊钩同时受力均匀。运梁时箱梁在运梁车上的支垫位置要符合设计规定。运输支点应设在梁腹板下,距梁端的距离要符合设计要求。落梁时,采用测力千斤顶作为临时支点,在保证每个支点反力与4个支点的平均值相差不超过±5%后再进行支座灌浆。桥梁架设后,支座螺栓的螺栓安装齐全,无松动现象,支座锚栓孔灌注密实,强度符合规定。
七、隧道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1、保证测量准确
采用电脑全站仪、精密水准仪和收敛仪等精测仪器,确保围岩监控测量信息准确、及时地反馈用以指导施工;确保隧道中线、水平无误,结构尺寸正确。
2、采用光面(预裂)爆破,保证开挖质量,减少超挖
(1)、在软弱围岩施工中,恪守先护后挖、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勤量测、紧衬砌、快封闭、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原则。采取对围岩扰动少的开挖方法和方式,及时锚喷支护,最大限度的利用围岩本身具有的支承能力;
(2)、开挖过程中严格按设计控制开挖断面,不得欠挖,当出现超挖时,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规定的材料回填密实,并做好回填注浆;
(3)、采用光面(预裂)爆破技术,塑料导爆管非电起爆。优选爆破器材,选择合理爆破参数、装药结构,严格爆破设计审批和施工信息反馈制度,钻孔、装药联线规范化、标准化作业,实行定人、定位、定责的岗位责任制,并根据爆破效果进一步优化,使半眼率分别达到预定目标;
(4)、采用断面仪快速、准确测量开挖断面,数据及时反馈到施工中,提高开挖质量。3、保证施工支护质量
本标段的隧道工程施工支护设计采用素喷、网喷、钢筋网和系统锚杆,并视围岩情况相应采用了超前锚杆、超前小导管超前预支护辅助措施和钢架加强支护。无论哪种支护方式,施工时:一要及时,以减少围岩暴露时间,充分发挥围岩自承能力;二要喷射砼与围岩、钢件之间密实无隙,融为一体,消灭空洞现象;三要保证支护的厚度且大面平整,这对复合衬砌结构消灭初期支护与岩面之间、与防水板之间不密贴的质量通病打下基础,也是实施新奥法的必然要求。同时,对于二次衬砌,除不良地质地段要紧跟外,对于较好的围岩,开挖面于二衬间的距离不得超过200m。(1)、超前预支护是保证隧道软弱围岩地段施工质量、安全的关键之一,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及规范进行施工。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⑴环向布置间距、孔位偏差不得大于5cm;⑵纵向搭接长度不得小于设计要求;⑶严格控制外插角范围,可根据地质情况科学进行调整,必须报请批准方可进行;⑷注浆施工应有效止浆,防止漏浆。超前灌浆锚杆采用孔口止浆塞止浆,超前小导管注浆施工用喷砼封闭岩面;⑸注浆采用注浆压力控制,注浆压力控制采用逐级升压法;⑹必须在注浆效果达到预期目的后,方准进入下步工序施工。(2)、系统锚杆的材质、密度、长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浆液饱满。锚杆钻孔保持直线,并与所在部位的岩层主要结构面垂直;锚杆安装前,除去油污锈蚀并将钻孔吹洗干净;每根锚杆的锚固力不得低于设计要求,每300根抽样一组进行抗拔试验,每组不少于3根。
(3)、钢筋网在洞外按设计网格焊好,洞内随受喷面起伏铺设,挂网前需先初喷3cm厚砼。铺挂时和锚杆或其它固定装置连接牢固,确保喷砼时不晃动,网片间搭接符合规范规定。钢筋网钢筋网的喷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3cm。
(4)、锚杆、钢筋网安装经检验合格后,及时复喷混凝土,喷砼后8h内不得进行爆破作业。
(5)、钢架按设计材质、结构进行加工,安装时榀间距、垂直度及纵向搭接要符合设计及规范规定,底脚浮碴必须清除干净,拱脚打设锁脚锚杆并预留足够的支撑沉落量。
(6)、喷射混凝土
①水泥、水、骨料的各项技术指标均确保满足规范中有关条款的要求;所用外加剂不得引起钢筋锈蚀、腐蚀并对混凝土的强度增长和硬化过程产生有害影响;
②砼按重量比自动计量,按分次投料工艺搅拌,罐车运输,砼坍落度控制在8~15cm;③采用湿喷工艺施工,严禁干喷。喷射混凝土实施前,按照监理单位指示进行现场生产性喷混凝土试验;喷射前,受喷面除了按照规范中的有关条款的要求进行准备之外,还必须用水或风对受喷面进行清理;喷射混凝土作业分片依次进行,喷射作业自下而上,分段作业;喷头垂直于受喷面,喷头离受喷面的距离保持在0.6~1.2m之间;混凝土喷射采取分层喷射时,后一层喷射在前一次喷射混凝土终凝后进行,一次喷层厚度一般不大于5cm。各层间间隔30-60min,如果间隔时间大于1小时,对已喷混凝土面用水或风清洗;喷混凝土充分凝固前不能受水流的直接冲刷;④喷射混凝土的表面确保密实、平整,无裂缝、脱落、漏喷、漏筋、空鼓、渗漏水等现象。凹凸尺寸满足墙:D/L=1/6,拱:D/L=1/8;
⑤按照规范要求对喷混凝土进行养生。
八、轨道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1.道碴(1)铺碴前,确保路基密实度、平整度、稳定性达到验标要求,路基排水畅通,并经监理工程师和有关单位检查合格后方可铺设道碴。
(2)确保所采用道碴的物理力学指标、级配等符合技术标准,为此,每批道碴都要进行抽样试验,经试验部门试验合格后方可进场使用,且要保证道碴清洁,无土块、杂物。
(3)为确保线路开通后道床变化较小,道碴铺设时采用分层铺设,并且每层用振动压路机碾压数遍,以提高铺设道床的密实度。2.
轨枕
(1)当铺设木枕时,木枕必须经过防腐处理,劈裂处作愈合处理。木枕宽面在下,上下宽度接近的,树心朝下,一端取齐。预钻道钉孔应与枕面垂直,钉孔直径比道钉孔小3-4mm,孔深与道钉入木深度相同,螺纹道钉应用扳手拧入,严禁锤击。钢轨必须落槽,垫板外肩紧靠轨底,轨枕、垫板和轨底应互相密贴。
(2)铺设钢筋混凝土枕时,螺纹道钉用硫磺水泥砂浆锚固,锚浆配方及配制工艺严格按《高铁轨道施工及验收规范》规定。并由质检人员和试验人员监督施工。锚固后,要经试验人员进行抗拔试验,以确保螺纹道钉的抗拔力达到规范要求。
(3)质检员和技术人员严格检查,确保铺设的轨枕无失效轨枕。各种轨枕不得混铺,接头、岔前后或特殊地段的轨枕要符合相应的要求。3.
钢轨及零配件
(1)所有钢轨及零配件必须经有关质检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钢轨及轨枕联结配件、附属设备应齐全,安装坚固,位置正确,并涂油。
(2)曲线地段线路内侧所使用的缩短轨应符合规范要求。
4.道岔的铺设
(1)现场技术人员和质检人员严格检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劳务协议书范文2024年
- 物业管理安保合同
- 个人车位权属转让协议书范例
- 个体承包运输业务协议
- 专业级车辆维修合同
- 限制竞争的房产赠与协议
- 行业内简易劳动合同样本
- 课程设计一卡通
- 技术许可使用协议书范本
- 稳定加工生产合同
- 陕2022TJ073 逆作法钢筋混凝土顶管工作井标准图集
- 安全生产月五项内容考试试卷
- GB/T 5237.6-2017铝合金建筑型材第6部分:隔热型材
- GB/T 30428.1-2013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第1部分:单元网格
- GB/T 1446-2005纤维增强塑料性能试验方法总则
- GB/T 13252-2008包装容器钢提桶
- GA/T 497-2016道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 FZ/T 74001-2020纺织品针织运动护具
- 依法治企-(公司治理培训课件)
- 银行飞行检查实施细则
- 高三班主任经验交流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