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_第1页
《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_第2页
《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_第3页
《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_第4页
《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

《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1

本周我们对分数除法这一单元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通过整理和复习,把前面分散学习的知识加以梳理和归纳,提出要点。

1.在复习概念方面,主要复习了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比的意义。通过式子b×3/4=a,明确b的3/4等于a,由b×3/4=a得出a÷3/4=b;a÷b=3/4,a与b的比是3:4,使同学更清楚地感悟乘法与除法,分数与比之间的内在联系。

2.在复习计算方面,先让同学说一说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使同学明确整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所以不管被除数、除数是整数〔0除外〕还是分数,都可以把除转化为乘,即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3.在复习比的.化简方面,通过让同学说出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化简比的依据,然后完成练习题,结合题目对常用化简方法加以概括总结。

分数比:前后项同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整数比:整数比前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化简成最简约整数比

小数比:前后项的小数点右移动相同位数

重点强调了化简比和比值的区分:化简比是以比的形式涌现,而比值是一个数。

4.在复习比的应用方面,通过分析数量关系,变换条件让同学感受到分数乘除法形变神不变的内涵。

六班级有男生60人,〔〕,女生有多少人?

〔1〕女生人数是男生的2/3

〔2〕男生人数是女生的2/3

〔3〕男生人数比女生多2/3

〔4〕男生人数比女生少2/3

〔5〕女生人数比男生多2/3

〔6〕女生人数比男生少2/3

通过不同形式的变式练习,使同学体会到只要掌控住数量关系,就能解决问题。

在复习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复习中只着重了基本的练习,但是题型千变万化,同学敏捷解题技能欠缺。

2.对于实际数量和分率的区分,同学简单涌现混淆。

3.在分数乘除法应用题中夯实数量关系的分析,用“单位1”已知和未知来进行乘除法的检验和验证。

《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2

首先通过课前谈话解决了分数除法的意义。接下去重点来讨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我出示了这样一道例题:布艺爱好小组的同学要用米的花布给小猴做衣服。假如做背心,可以做3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同学们全都的提出了“做一件背心需要花布多少米?”的问题。问题一出,同学立刻就把算式列出来了,÷3,可是这个算式应当怎么计算呢?通过四人小组争论合作,最终想出了好几种方法。

法1:÷3=0.9÷3=0.3〔米〕〔把分数化作小数,然后再计算〕

法2:÷3=〔×〕÷〔3×〕=〔米〕〔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

法3:÷3=×=〔米〕〔由于把整块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三份,其中的一份就占了整块的,所以径直乘以〕

法4:÷3==〔米〕〔把分子平均分成3分,分母不变〕

把三种方法整理出来后,他们感觉不出来哪种方法简便。于是我接着把改为,让他们再用自己发觉的方法进行计算。结果同学们发觉用方法1时,化成小数时除不尽;用方法2太麻烦;用方法4时,11除以3,除不尽;还是用方法3最简便。

随后,我让他们观测、争论、沟通÷3=×=〔米〕与÷3=×=〔米〕这两道题的计算方法,同学们发觉除以整数等于乘以整数的倒数。

第二环节解决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我把例题改为:布艺爱好小组的同学要用米的花布给小猴做衣服,每件衣服要用米,能给几只小猴子做衣服?有了第一题的基础,大部分同学立刻就想到÷=×=3〔只〕,我问他们,为什么其他方法不用了呢?同学们说立刻异口同声的回答,假如你把改为的`话,小数不行,除数转化为1麻烦,反正只要乘以它的倒数就行了。接着我又问假如老师把米换成1米,你认为又该怎么计算呢?同学们说还是乘以后面的数的倒数。

最末总结:同学们,从这几题中你发觉了什么?——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同学们脱口而出。

第三环节,做一些练习。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是以同学学习的组织者,援助者,促进者涌现在他们的面前。这样不仅充分发挥同学的自主潜能,培育同学的探究技能,而且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同学学的轻松,记得坚固,老师教的欢乐,教的放心。

《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3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难点是用除法意义理解分数意义。让同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来表示两数相除的商,能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一些简约的问题。

我首先让同学利用整除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复习了除法的意义,并且强调对于均分问题用除法算。接着,再引出几个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不能整除〕,依据前边分饼的活动,结果可以用分数表示,从而把除法与分数联系了起来。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同学在现实的情景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转变单一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指导建立具有“主动参加,乐于探究、沟通合作”特征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从而促进同学知识、技能、情感、立场和价值观的整体进展。因此,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性格的过程,数学的教与学的方式,应当是一个充斥生命活动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引导同学用3张圆形纸片动手分一分,并同学思索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伙伴可以有几种分法,让同学通过动手操作,得出两种不同的分法,引申出两种含义,即1块饼的,3块饼的,通过这一过程,同学充分理解了3÷4=的算理。请同学们仔细观测上面几个算式,有什么发觉?同桌沟通、争论,然后找同学说一说: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什么,除数相当于分数的什么,再找同学完整地说,我再补充,并强调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且板书。

整节课,同学的思维技能和观测力都有充分的呈现,同学们想出了各种方法或者道理来证明,语言表达得非常流畅,分析技能路较强。通过最末练习题的巩固,学习效果不错,大大的增加了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体验到了胜利的欢乐。

三角形的`特性听后反思

怎样的学校数学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要想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什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同学获得进展,促进同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立场与价值观三者的协调进展。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同学在学业上有收获、有进步、有提高。详细而言也就是使同学在认知上,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又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使同学在情感上,由不喜爱到喜爱,由不感爱好到感爱好,由不喜爱到喜爱。总而言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核心问题是:同学是否情愿学,会不会学,能否积极主动地学。

本节课中通过让同学说一说情境图中的三角形,再让同学联系生活实际思索,并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激发了同学学习三角形特性的爱好,引起同学对三角形及其在生活中的作用的思索。为让同学进一步讨论三角形的特征,了解三角形的作用做好预备。

让同学在“画三角形”的操作活动中进一步感知三角形的属性,抽象出概念。这样有利于同学借助径直阅历,把抽象的概念和详细的图形联系起来。这里老师充分考虑到同学已有的生活阅历和知识基础,恰当把握教学要求。三角形是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同学已初步认识过。此处重点是引导同学发觉三角形的特征,概括出三角形的定义。为此,还出示了一组含正、反例的图形让同学辨析,援助同学建立正确的三角形概念。此处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边画边想、组织沟通、引导概括三角形的特征,从而有效地落实了本节课重点的教学。

由实例入手,让同学量出三角形的高度,引出底和高的概念进行教学。联系生活实例,引导同学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增加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这里采纳的是“情境、问题—试验、说明—特性应用”的探究教学方法。老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是保证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同学通过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辨别出三角形。本节课教学是在上述内容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进一步丰富同学对三角形的特性的认识和理解。

《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4

《分数除法三》是北师大版学校数学第十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分数应用题的教学是学校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如何激发同学主动积极地参加学习的全过程呢?教学时,我没有采纳书上的情境,而是从同学的生活实际引入。《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同学的生活阅历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沟通的机会。”教学一开始我就结合同学的生活实际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例如:我们班有多少女生?有多少男生?女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现在知道“全班人数”和“女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求女生有多少人,怎样求?同学很快就知道列出乘法算式解决。反过来,知道“女生人数”和“女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求全班人数呢?这样引发同学参加的积极性,使同学感到数学就在自已的身边,在生活中学数学,让同学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让同学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是解决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关键。教学中,我通过省略题中的一个已知条件,让同学发觉问题,亲自感受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联系,想方设法让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发觉规律,从而让同学体会并归纳出: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从题目的关键句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本课重点是要让同学学会用方程的方法解决有关的分数问题,体会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为了援助同学理解,我借助线段图的直观功能,引导孩子们理清解题思路,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在同学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后,我把分数除法应用题与分数乘法应用题结合起来教学,让同学通过争论沟通对比,感受它们之间的异同,挖掘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分,从而加强同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在同学掌控了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后,我又鼓舞他们对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解法,拓展同学思维,引导同学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育同学的探究技能和创新精神。教学中,给同学提供探究的平台,先让同学独立思索,探究解题方法,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再让同学小组合作争论,探究不同的解题方法。使同学经受独立探究、小组探究的过程,使同学对“分数除法问题”的算法有初步的感悟,对这类应用题数量关系及解法有清楚的理解,为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做好充分的预备。

《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5

《分数与除法》是在同学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同学在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基础上,从除法的角度去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控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有以下几方面值得我去思索:

一,在同学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时,能够借助直观形象的.实物图,通过动手操作、演示说明等方法,让同学理解分数的意义,这对于学校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简单。但由于我在教学时,疏忽了个别理解技能较差的同学,在演示说明的时候,叫的同学少,假如能多叫几名同学演示说明,再加上老师的实时点拨,我想这部分同学在理解这一难点时,就会比较简单了。

二、同学不是抱负化的同学,不要希望他们什么都会,由于同学之间究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教学"把3张饼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个同学应分多少张饼?"时,我让同学借助圆形纸片在小组内合作进行分割,在同学动手操作时,我才发觉有的同学竟然不知道该怎么分,圆纸片拿在手上手足无措,只是眼巴巴地看着其他的同学分;小组的同学分完后,演示汇报时,有许多同学都知道怎么分,但说的不是很明白。在以后的备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同学的已有知识水平和心理认知特点。

三、小组的全员参加不够。在小组合作进行把3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时,有的小组合作的效果较好,但有的小组有个别同学孤立,不能很好的与人合作,我想,同学在动手操作之前,老师假如能让小组长布置好明确的任务分工,让每个人都有事可做,小组合作的效果就会更好了。

四、在教学设计环节上,同学动手操作的内容过多,使整堂课显得很罗嗦,练习的时间就相对缩短了。在操作这一环节上,我设计了两次动手操作,都是分饼问题,分饼的目的是让同学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同学分了两次,但还是有的同学理解的不是很透彻,假如只让同学分一次,把这一次的操作活动时间延长一些,汇报演示时让每个类型的同学都有参加展示的机会,我想这样老师就会有充分的时间在同学汇报展示的时候予以指导,使同学真正理解分数的意义。

《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6

“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主要引导同学探究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材呈现的直观的情境图: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伙伴,每人分得多少块?分饼的情境,对于五班级的同学来说相当熟识,不但生活中有,以前的课本知识中也有,生活、学习的阅历体会到和以前分饼的问题有相同之处,都是用饼分给一些小伙伴,每个小伙伴可以分得多少个饼的问题,算式是3÷4=?,有直观的情境图援助同学思索,有同学知道这个算式的结果是3/4块。借机可以让全体同学直观地体会结果不满1时可以用分数表示,直观援助同学初步体会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五班级数学下册分数和除法教学反思

验证“3÷4是否是3/4块,也就是每人分得是3/4块饼吗”是这堂课的难点,操作能援助同学理解。方法一是一个饼一个饼地分,将第一个饼平均分成4份,每个小伙伴分得其中的一份,也就是分得1/4个饼,用同样的方法分别将第二、第三个饼也分,每个小伙伴还是分得1/4块饼,三次一共分得3个1/4块饼,合起来是3/4块饼;方法二是三个饼叠在一起分,平均分成4份,每个小伙伴分得其中的一份,也就是每人分得3块的1/4,有3个1/4块饼,即3/4块。操作、图像都是直观的不同手段和形式,同样可以援助同学理解“3/4块饼”得到的过程,形成丰富、精确的表象。

观测等式3÷4=3/4、3÷5=3/5可以发觉分数和除法之间的关系,有了板书的直观支撑,同学很简单知道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除号相当于分数的分数线;有了板书的直观支撑,同学很简单知道除法与分数的区分,除法是一种四那么运算之一,而分数是一种数,相对于自然数、小数而言的另外一种形式的数。在理解、掌控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基础上,通过练习让同学进一步沟通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形成相应的技能。如,先将被除数改写成分子,后将除数改写成分母来的比较简约,且不简单出错等等。板书是可以一贯留在同学视线中的直观媒体,便于同学反复观测、比较,可以援助同学获得相应的结论。

情境图、动手操作、直观演示、板书这些形式和手段,可以援助同学直观地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试一试”是让同学把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换算成高级单位的单名数,题目:7分米=〔〕/〔〕米23分=〔〕/〔〕。同学沟通中有两种思路,一是运用分数的意义来解决问题的,把1米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10份,7分米是这样的7份,所以7分米=7/10米;二是低级单位换算成五班级数学下册分数和除法教学反思高级单位时,用除以进率的方法解决问题,即7÷10=7/10〔米〕。运用分数的意义和规律精确完成单位之间的换算,同学在思索时是离不开直观的支撑的。直观是同学理解的基础,直观是沟通知识的桥梁。

《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7

今日的教学与分数意义的学习在孩子们头脑中产生了剧烈的冲突冲突。前几天的分数都表示谁占谁的几分之几(即分率),可今日求的却是详细数量。特别是例2,虽然运用学具让全部同学参加到知识的'探究过程中,但照旧感觉推动困难。同学困惑点主要在以下两方面:

1、为什么把3块月饼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1份不是1/4?

2、通过操作,结果明明是将单位“1”平均分成12块,取出其中的3块,为什么不能用3/12块表示呢?

针对上述两个问题,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一些策略:

1、复习环节巧铺垫。

在复习导入中增加一道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的练习。其中一幅图是圆的3/4,另一幅图是圆的3/12。这样,当同学困惑于例题3/4块和3/12块结果时,就能通过直观图,前后呼应,使同学豁然开朗。

2、审题过程藏玄机。

在教学例2请同学读题后,首先请同学思索“3块月饼4人平均分,每人能得到一整块月饼吗?”然后用语言默示“每人分不到一块月饼,那究竟能分得一块月饼的几分之几呢?请同学们用圆形纸片代替月饼,实际动手分一分,看看分得多少块?”有了每人分不到一块月饼的提示,又有了“究竟能分得一块月饼的几分之几”的默示,同学探究的落脚点定位到了以一块月饼为单位“1”,且初步理解了问题是求数量“块”而非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通过上述改进措施,同学理解3/4相对简单一些。

《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8

本课主要学习用方程解决简约的分数的实际问题,并巩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材中提供了一个主题图,这个主题图为同学提供了丰富的数学信息,创设了问题情境,让同学对分数除法应用题这个在学校阶段历来的教学难点提供了学习的方法与援助。特别是在解决分数乘除混合问题时,同学是难以判断是用乘法还是用除法解答的,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鼓舞同学用方程解决除法的'问题,我充分利用这幅主题图,让同学大胆地提出问题,鼓舞同学以分数乘法的知识进行新旧知的学习迁移。反馈时,同学涌现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我做了适时的引导,鼓舞同学用方程解决此类问题,但也有同学选择用除法计算,我实时引导同学做好分析,并借助线段图的功能理清思路。对学习技能强的同学我提出用两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虽然题目并不难,但要加强对数量关系的分析,鼓舞同学找出问题情境中的数量关系,进一步理清数量关系,避开同学机械套用题型的状况,引导同学依据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和运算的含义解决问题。

方法想了许多,但一些学困生还是不理解如何解题,还得想方法!

《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9

本单元是对分数除法这一单元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通过整理和复习,把前面分散学习的知识加以梳理,整出头绪,加以归纳,提出要点。

胜利之处:

1.在复习概念方面,主要复习了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比的意义。通过式子b×3/4=a,明确b的3/4等于a,由b×3/4=a得出a÷3/4=b;a÷b=3/4,a与b的比是3:4,使同学更清楚地感悟乘法与除法,分数与比之间的内在联系。

2.在复习计算方面,先让同学说一说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使同学明确整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所以不管被除数、除数是整数〔0除外〕还是分数,都可以把除转化为乘,即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3.在复习比的化简方面,通过让同学说出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化简比的依据,然后完成第3题,结合题目对常用化简方法加以概括总结。

前后项同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分数比前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整数比最简约整数比

小数比前后项的小数点右移动相同位数

重点强调了化简比和比值的区分:化简比是以比的形式涌现,而比值是一个数。

4.在复习比的应用方面,通过分析数量关系,变换条件让同学感受到分数乘除法形变神不变的内涵。

六班级有男生60人,〔〕,女生有多少人?

〔1〕女生人数是男生的2/3

〔2〕男生人数是女生的2/3

〔3〕男生人数比女生多2/3

〔4〕男生人数比女生少2/3

〔5〕女生人数比男生多2/3

〔6〕女生人数比男生少2/3

通过不同形式的变式练习,使同学体会到只要掌控住数量关系,就能解决问题。

不足之处:

1.复习中只着重了基本的练习,但是题型千变万化,同学敏捷解题技能欠缺。

2.对于实际数量和分率的区分,同学简单涌现混淆。

再教设计:

在分数乘除法应用题中夯实数量关系的分析,用“单位1”已知和未知来进行乘除法的检验和验证。

《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10

数学课要学分数除以整数了,这节课的内容比较简约,班级的大屏也坏了,让同学自学吧。

开始我先提出了自学要求。孩子们开始学了起来。间续有孩子学完举手了。同学通过猜想——尝试——验证,发觉一个数除以分数和乘这个分数的倒数的结果都相等。所以,乘以一个数就等于除以这个分数的倒数。然后就进行了练习,同学学习效果也不错,此时,我抛出了一个问题:一个数除以分数为什么要乘以这个数的倒数呢?多数同学没有了做题后的兴奋了。只是由于结果相同啊。同学不明白算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我知道,这个知识点是我要给孩子们讲解的地方。此时我再结合线段图对同学进行算理的教学,大部分同学们茅塞顿开,都露出了绚烂的笑容。

从这节课,使我感悟到,计算教学,最省事的教法就是把计算方法和盘托出,径直告知同学,然后进行大量的训练。可是这样教学,尽管也能让同学娴熟掌控算法,但同学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一节课中什么时候该讲,什么时候让同学自学,正如侯校长说的那样,真的需要老师好好琢磨呀。

这部分内容是在前面教学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可以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在设计本课时主要突出让同学充分评价和反思。如在本节教学中,我先请同学独立计算,然后再四人小组合作沟通自己的计算方法。汇报结果时,有的小组说由于整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都是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他们认为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也等于乘以这个数倒数。通过沟通争论,最末得出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是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然后,再和前面学的整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整数联系起来,得出统一适用的分数除法的法那么是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乘以乙数的倒数。很自然地复习了旧知识,再结合详细的算式强调转化的过程,特别是除号要变为乘号,除数变成了它的倒数,两个要同时变。由此推导出分数除以分数也是这样的,并且归纳其中的联系,发觉其中不管是怎么样的分数除法都是一样的,这样就可以只用甲数和乙数来区分。依据同学的分析,我实时把统一的计算法那么板书在黑板上,并把改变的和不变的用不同的记号标出来。

本节的教学中,同学始终以积极的立场投入到每一个环节的学习中,在主动进行探究,并总结出计算法那么。而对新知识的学习,不是老师去讲解。而是让同学自主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为同学提供了充分的学习空间。同学的思维是发散的,同学的方法是多样的,表达了同学的主动性。

《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11

《分数除法〔三〕》是北师大版学校数学五班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分数应用题的教学是学校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教学中,首先给同学提供探究的平台,让同学独立思索,探究解题方法,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再让同学小组合作争论,探究不同的解题方法。使同学经受独立探究、小组探究的过程,使同学对“分数除法问题”的算法有初步的.感悟,对这类应用题数量关系及解法有清楚的理解,为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做好充分的预备。

1、从已有知识入手,激发同学求知欲。在这节课的教学组织中,老师从同学已有的基础知识入手,很自然的将复习铺垫中的乘法应用题过渡到分数除法应用题。将同学的整个学习活动围绕“操场上的活动”这一活动情境步步开展。这样既有肯定的挑战性,又能激起同学学习的爱好,加强同学的求知欲。

2、充分发挥了老师主导作用和同学的主体作用。本节课从新知的引入,到问题的提出、数量关系的分析、问题的解决,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同学的学习空间是宽敞的。在教学中,老师通过同学同伴间相互说说或在组内争论,然后集体沟通,有效地引导同学,起到了组织者、指导者的作用。在给同学思索的空间、学习的时间和沟通机会的同时,同学主体作用得到了发挥,极大地鼓舞了同学,使同学个人的胜利感获得了极大的满意,有力的促进了同学的数学思维及技能进展,也更激发他们去主动学数学。

3、练习设计具有层次性。巩固练习是援助同学进一步掌控所学新知的过程。教学中,老师同样应留意巩固练习设计的层次性,使不同的同学进行不同的练习,这样,即满意了吃不饱同学的需求,同时又能使中下同学获得胜利感。

4、同学习惯养成较好,学习技能较强。在每一项活动中,同学都能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且同学倾听、沟通等习惯养成较好;此外小组合作组织有序、实效性强,同学语言表达完整、精炼,归纳、总结技能较强。

《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12

今日学习的是六班级分数除法的应用题的最末一个课时,内容是工作总量是“1”的工程问题。此前也学习过工程问题,比如“一天路长90米,甲队每天修6米,甲队每天修4米,两队合修几天可以修完?”通过让同学听写题目、自主解答,我引导同学复习了“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接着我提问复习:“一条路,一个修路队4天修完,每天修这条路的几分之几?”由于数据小,同学不难看出每天修这条路的1/4;老师接着问:这里的1/4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同学也知道是1÷4得到的。接着问:“这里的“1”“4”“1/4”分别是工程问题里的哪个量?至此老师强调:这里的工作总量不是详细多少米了,而是“一条路”;这里的工作效率也不是“每天多少米”了,而是“每天修几分之几”了。

复习至此,我出例如题:一条路,一队单独修12天完成,假如二队单独修18天完成,两队合修多少天可以修完?”让同学分别写出一、二队的工作效率后,让同学利用迁移的方法自主解决。

需要说明的是:我没有利用课本里的`教学路径来教学本课时,课本里主要采纳举例的方法来说明一条路无关长短,不影响结果;我主要利用“迁移”的方法径直让同学在对比理解中解决。这样节约了时间,也利于同学理解技能的培育。自我觉得,今日这节课还是值得在往后的工作中推及到其他课时。

《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13

首先通过课前谈话解决了分数除法的意义。接下去重点来讨论第一环节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我出示了这样一道例题:城西中心学校占地约为9/10公顷,假如按面积平均分成三块不同的区域,每块区域占地多少公顷?题目一出,同学立刻就把算式列出来了,9/10÷3,怎么计算呢?通过四人小组争论合作,最终相出了好几种方法。如9/10÷3=0.9÷3=0.3〔公顷〕9/10÷3=〔9/10×1/3〕÷〔3×1/3〕=3/10〔公顷〕9/10÷3=9/10×1/3=3/10〔公顷〕〔由于把一块地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三块,其中的一块就占了这块的1/3,所以径直乘以1/3〕等一些方法,通过比较最终得出9/10÷3=9/10×1/3=3/10〔公顷〕这种方法简便。接着我把9/10该为10/11,让他们再用自己发觉的方法进行计算。结果同学们发觉还是用这种方法简便,10/11÷3=10/11×1/3=10/33〔公顷〕,最末,让他们观测、争论、沟通9/10÷3=9/10×1/3=3/10〔公顷〕与10/11÷3=10/11×1/3=10/33〔公顷〕这两题的计算方法,同学们发觉除以整数等于乘以整数的倒数。第二环节解决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我把例题该为城西中心学校占地约为9/10公顷,假如每块区域占地为3/10公顷,平均分成几块不同的区域?有了第一题的基础,大部分同学立刻就想到9/10÷3/10=9/10×10/3=3〔块〕,我问他们,为什么其他方法不用了呢?同学们说立刻异口同声的回答,假如你在把9/10换成10/11的话,小数不行,除数转化为1麻烦,反正只要乘以它的倒数就行了。接着我又问假如老师把9/10公顷换成1公顷,你认为又该怎么计算呢?同学们说还是乘以它的倒数。那么从中你发觉了什么?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同学们脱口而出。第三环节,做一些练习。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是以同学学习的组织者,援助者,促进者涌现在他们的.面前。这样不仅充分发挥同学的自主潜能,培育同学的探究技能,而且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同学学的轻松,老师教的欢乐。

《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14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是由分数乘法意义扩展到除法意义而产生的应用题,这类应用题历来是教学中的难点。这类应用题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应用题的逆解题。因此,紧扣已掌控的分数乘法应用来组织教学显得比较重要。此外,由于分数除法应用题和乘法应用题都存在着“单位‘1’的量×几分之几=对应数量”这样的数量关系,不同的仅是一个条件和问题不同,因此教材强化用列方程的方法解,这样做就能利用分数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统一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因此,在教学中我着重已下几点:

一、重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分数除法应用题和乘法应用题都存在着“单位‘1’的量×几分之几=对应数量”这样的数量关系,因此在探究新知之前,细心设计复习练习。一是找单位“1”和写数量关系式练习;二是出示与例题有关的分数乘法应用题。复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