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然保护区景观生态学研究
1建立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是保护、开发和研究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重要基地,它们对生物和环境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包括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濒危野生动植物的自然区域、独特的自然景观、具有科学价值的自然历史遗迹,以及重要的自然遗迹和水源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是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实现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保障。自然保护区的发展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却一直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极大地削弱了其保护功能的发挥,景观生态学给自然保护区研究带来了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方法,景现生态规划格局原理及干扰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相关性,为指导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区设计、景观规划及土地开发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2景观异质性原则美国哈佛大学的福尔曼和戈德伦(1986年)根据对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动态的初步研究,提出7条景观生态学原理。①景观结构和功能原理(LandscapeStructureandFunctionPrinciple):景观是异质性的,在其斑块、廊道和本底中,物种、能量和物质的流动方面有功能性的差别。②生物多样性原理(BioticDiversityPrinciple):景观异质性可降低内部稀有物种的丰度,增加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景观要素的边缘种和动物的丰度,增强总体物种共存的潜在能力。③物种流动原理(SpeciesFlowPrinciple):景观要素中物种的扩张和收缩既对景观异质性有较大影响,又受其制约。④养分再分配原理(NutrientRedistributionPrinciple):景观要素间矿质养分的再分配速度随景观要素中干扰强度的增大而增加。⑤能量流动原理(EnergyFlowPrinciple):景观中流经不同斑块、廊道和本底边界的热量和生物量随景观异质性的增加而增加。⑥景观变化原理(LandscapeChangePrinciple):当不受干扰时,景观的水平结构逐渐趋向于均质化,中度干扰会迅速增加异质性,而严重干扰则可能增加或减少异质性。⑦景观稳定性原理(LandscapeStabilityPrinciple):景观斑块的稳定性按以下3种方式增高,趋向于物理系统稳定性;受干扰后的快速恢复;对干扰的较高抗性。3景观生态学原理在自然保护区的规划中的应用3.1规划核心区的划分景观生态学理论中一般将自然保护区划分为三个功能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1)核心区是自然保护区的精华所在,是被保护物种和环境的核心,需要加以绝对严格保护,一般将典性的森林植被和濒危动植物资源,认为干扰少,自然生态系统保存比较完好的区域化为核心区。根据景观生态学规划原理,核心区的面积一般不得小于自然保护区面积的三分之一。(2)缓冲区是指核心区外围为保护、防止和减缓外界对核心区造成影响和干扰所划出的区域。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缓冲区的建立可根据边际效应影响程度来确定,缓冲区的设立应遵循以下两点:一是到每一个核心斑块的距离不低于某一特定值,二是缓冲区应该覆盖所有的斑块,我国规定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宽度不应低于500m。(3)实验区是指自然保护区内可进行多种科学实验的地区。它为核心区提供良好的缓冲条件,同时可开展科学实验、科考、珍惜动植物驯养繁殖、多种经营及生态旅游活动。3.2环境保护的生态规划原则应用生态景观学原理在自然保护区的规划设计中,应该把握以下原则:(1)生态稳定性保护进行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建设,首先要考虑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维系保护。保护原生态的自然景观、维持自然景观过程及功能,是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以及自然景观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持续利用的基础。(2)景观空间的异质性景观中斑块多样性、类型多样性和格局多样性,构成了景观空间结构复杂的异质性。维持自然保护区景观生态的异质性,就能维护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于自然保护区的生存发展有重要的意义。(3)连续性原则自然保护区的景观规划应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立足于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维持改善,保证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4)从整体角度出发,注重景观生态规划的整体性、机械化和机构化景观是由多个生态系统组成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是自然与文化的复合载体,这就要求景观生态规划必须从整体综合的角度出发,对整个景观进行综合分析,使保护区的景观结构、格局与保护区自然特征和经济发展相适应,谋求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以达到景观的整体最优化利用。3.3自然资源的景观生态规划和设计3.3.1保护区的功能分区基质是景观的本底,是景观中面积最大、连接最最好、对景观控制能力最强的景观要素。基质对于斑块嵌体等景观要素内的物质能量流动、生物迁移觅食等生态过程有着明显的控制作用,因此作为背景的基质对于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生态功能过程的维持至关重要。根据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大保护区比小保护区更有利于维持物种数量,因为它们拥有更大的种群数量和多样化的生境,能把边缘效应减至最小。因此,在规划设计自然保护区时,对于同样类型的生境,应该选择大面积的保护区,同时尽可能保证本底基质的完整,避免破碎化,以便保护尽可能多的物种;对于已建立的自然保护区,可以通过扩大与保护区相连的其他土地来增加现存保护区的面积;保护区之间应该尽量距离靠近,呈拥簇状配置,以减少隔离程度,便于物种扩散。根据景观生态学与岛屿生物地立学理论,就自然保护区稀有性、多样性、脆弱性、自然型进行科学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保护区的功能分区,保护区基质形状最好符合同心圆状,中间是核心区,其次是缓冲区,外围是实验区,3个区的面积从里向外逐步拓宽。核心区的面积一般不得小于自然保护区面积的三分之一。3.3.2合理利用斑块的作用和意义斑块是不同于周围背景的非线性景观元素,有着与周围基质不同的物种组成。斑块是物种的聚集地,它的大小、形状、类型、数量以及内部均质程度对自然保护区景观结构和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斑块的最优设置是在几个大型自然植被斑块组合中,分散众多与之相联系的小斑块,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大型斑块能提高碎裂种群的存活率,更有能力维持和保护基因的多样性,尤其有利于保护稀有种。小型斑块虽不利于内部物种的生存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但占地少,可分布在人为景观中,提高景观多样性,起到临时栖息地的作用,可作为对大斑块的补充。同时,由于斑块之间的紧密联系,有利于物种的扩散迁移。圆形斑块形状的保护区内部障碍可能较小,生境异质性较小,对内部种和边缘种都能提供生存条件,有利于保存能量、养分,是生物多样性保持的理想模式。而长条形斑块易于促进斑块与周围环境物质、能量、生物方面的交换,因此对于保护区的设计规划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斑块的数目越多,景观和物种的多样性就越高;斑块数目小,就意味着物种生境的减少,物种灭绝的危险性将增大。一般而言,两个大型的自然斑块是保护某一物种的最低斑块数目,4~5个同类型斑块对维持物种的长期健康与安全较为理想。3.3.3廊道景观功能的保护廊道是景观中与周围基质有显著区别的狭长带状景观,是联系斑块之间的纽带。在自然保护区中,可能是小溪、河流、道路、植被带等。廊道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斑块之间的连通性,同时影响着斑块间物种、物质、能量的交流。廊道的数目、构成、宽度、形状、格局等都是影响廊道作用发挥的重要因素。廊道能增加生境斑块的连接度,提高斑块间物种的迁移率,促进斑块间基因交换和物种流动,有利于物种的空间运动,增加物种重新迁入机会。同时,廊道在一定程度上分割生境斑块,造成生境破碎化,或引导外来物种及天敌的侵入,威胁乡土物种生存。正是廊道功能上的矛盾性与复杂性,要求谨慎考虑如何使廊道有利于特殊物种的保护,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必须使廊道具有原始景观的本底及乡土特性,廊道应是自然的或是对原有自然廊道的恢复,任何人为设计的廊道都必须与自然的景观格局相适应。廊道的宽度,要根据规划目的和保护区的具体情况,确定适宜的廊道宽度。为游人修建的廊道,道路宽度在1.5m~2m之间较为适宜,为一般动物修建的廊道宽度1km左右,而大型动物则需要几公里宽。廊道的格局,网状或辐射状较好,可提高自然保护区中的通达度,有利于保护物种之间的交换,从而增强整个群体的生存能力;有利于物质和能量的流动,从而维持保护区的整个生态系统功能得到最优发挥。3.3.4“相结合”景观格局依据自然优先原则确定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格局,即在基本格局中应该包括天然植被,水系水道、生物栖息的斑块和流动扩散的廊道,在基质上设置小斑块,增加景观的多样性和异质性,此种格局是生态规划的基本格局。其次,从生态学意义上设计“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景观格局,这是Forman基于生态空间理论提出的景观生态规划格局。它包括以下7种景观生态属性:(1)大型自然植被斑块用以涵养水源,维持关键物种的生存;(2)兼有大斑块和小斑块,满足景观整体的多样性和局部点的多样性;(3)注重干扰时的风险扩散;(4)基因多样性的维持;(5)交错带降低边界抗干扰性;(6)小型自然植被斑块作为临时栖息地或避难所;(7)廊道用以物种的扩散及物质和能量的分布与流动。这7种属性强调集中使用土地,保持大型植被斑块的完整性,同时在人类活动区可以保留小的自然植被斑块,并且沿自然植被和廊道地带设计小的人工斑块,形成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景观格局。通过对自然保护区景观空间结构的调整,使各类斑块大集中、小分散,确立景观异质性来实现生物多样性以及自然景观的保护。4保护区的建立和廊道的设置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自然资源和物种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和栖息地,从而保护生物多样性,特别是拯救某些濒于灭绝的生物种源。利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从基质、斑块、廊道、景观格局几方面进行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在规划设计自然保护区时,对于同样类型的生境,应该选择大面积的保护区,同时尽可能保证本底基质的完整,避免破碎化,以便保护尽可能多的物种;对于已建立的自然保护区,可以通过扩大与保护区相连的其他土地来增加现存保护区的面积;保护区之间应该尽量距离靠近,呈拥簇状配置,以减少隔离程度,便于物种扩散。根据保护区的实际情况,建立大型斑块、小型斑块和圆形斑块的保护区,斑块的数目越多,景观和物种的多样性就越高。一般而言,两个大型的自然斑块是保护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借款合同中的担保人责任详解
- 购销合同的格式写作要求
- 污水处理厂建设合同
- 模特商业推广服务合同范本
- 混凝土搅拌采购合同
- 水电安装工程分包承诺
- 借款用途合同模版示例
- 个性化日用品购销合同
- 化工产品订购协议
- 房屋买卖合同中抵押的处理方式
- 一汽商用车企业级BOM技术方案V1.7
-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风的作用) 教学课件
- 2023年河北省衡水市武强县社区工作人员考试模拟题含答案
- 全国初中语文优质课一等奖《诫子书》课堂实录及评析
- JJG 148-2006标准维氏硬度块
- GB/T 699-2015优质碳素结构钢
- 新历史主义文艺思潮
- GB/T 4337-2015金属材料疲劳试验旋转弯曲方法
- GB/T 32914-2016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服务提供方管理要求
- GB/T 31821-2015电梯主要部件报废技术条件
- GB/T 28762-2012数控剪板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