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高一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天水市秦州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检测
语文试题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
1.找出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
A.聒噪(guō)豁达(huò)和稀泥(huò)污秽(huì)
B.凄怆(chuàng)差遣(chāi)徜徉(cháng)提防(dī)
C.同仇敌忾(qì)龟裂(jūn)咀嚼(jué)蛊惑(gǔ)
D.皈依(guī)桎梏(gù)粗犷(guǎng)瑰丽(guī)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这是一篇令人不忍卒读报道,它讲述了一个普通农村青年三年来克服种种困难,坚持帮助敬老院腿部有残疾的张大爷的故事。
B.海城市民普遍认为宜居环境就差一个“水",市区水污染问题突出,人们改变水环境的愿望非常迫切,特别是沿河居民对此感同身受。
C.经济发展不能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而要通过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这两大动力,花大力气来推进产业升级,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
D.在第三届“百姓大舞台”演唱决赛中,上一届获得三等奖的李大妈凭借出色发挥,终于一鸣惊人荣获省电视台戏曲演唱类节目的一等奖。
3.下面语段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世人欣赏苏东坡的文采之美,更赞叹他豁达的心胸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他的这一人生境界在《定风波》中表现得淋漓尽致。途中遇雨,触动了他敏感的心灵,仕途多舛,宦海沉浮,与眼前这场猝不及防的山雨何其相似,但苏轼一样等量齐观。
A.淋漓尽致B.仕途多舛C.猝不及防D.等量齐观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很多企业都认识到,为了应对消费需求和竞争格局的变化,必须把改进服务提到与研发新产品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B.一般人常常忽略生活小事,作者却能够慧眼独具,将之信手拈来,寻找其叙述的价值,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
C.在“90后"的青少年中,科幻迷越来越多,这显示了科幻文化正在崛起,是对长久以来孩子们缺失的想象力的呼唤。
D.数字化时代,文字记录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致使很多人提笔忘字,从此以往,将影响到汉字文化能否很好地传承。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方永刚既是“知者”,是一个“行者"。他通过脚踏实地地党的创新理论,使得党的创新理论的威力通过传播者知行统一的人格魅力更好地出来。
A.也躬身体现
B.更躬行发挥
C.更躬身体现
D.也躬行发挥
6.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留恋流连忘返厉害利害得失
B.质疑不容置疑符合随声附合
C.变换变幻莫测旁证旁征博引
D.株连珠联璧合大意微言大义
7.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A.国家短道队人员于青岛集训期间发生了严重的内部冲突,中心负责人第一时间赶赴青岛对此事件进行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B.自费出国旅游人数持续攀升,主要是由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人民币汇率的坚挺也对这个攀升起到了促进作用。
C.为G20峰会准备的文艺晚会呈现出融中国古典艺术与西方现代主义相结合的特色,节目精彩纷呈,各国与会领导对此赞不绝口。
D.打击侵权假冒工作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开创打击侵权假冒工作,维护好广大企业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8.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词是我国古代的诗歌体裁,因其句式长短不一,又可配乐演唱,所以又名长短句、曲子词等。
B.“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词的内容。
C.词可按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以是否分段来划分,词又有单词、双调、三调、四调的区别。
D.毛泽东常用旧体诗的形式来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这类诗歌仍属古典诗歌。
9.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有关专家建议,除经常通风外,定期对空调散热片和滤网进行清洗已是。
②这些的事情没有得到解决,你让我怎么能够安心睡觉呢?
③他时刻关注天气情况,希望来场台风,而台风带来的降水能解决漂流缺水的。
A.迫在眉睫当务之急燃眉之急
B.当务之急燃眉之急迫在眉睫
C.当务之急迫在眉睫当务之急
D.当务之急迫眉睫燃眉之急
10.对下面句子所用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反复)
B.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反语)
C.每当这时,村民们就睁大眼睛开始向外张望,熟透了的高粱散发出诱人的清香,开始浸润人们的梦境。(借代)
D.7月底粉白色的高粱花漫天飞舞,雪花一样覆盖了夏天,最后成熟的时候变得火一样的红。(比喻)
11.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位是米考伯先生。”昆宁先生对我介绍道。
B.“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这句激励了无数人的话,正是出自《老人与海》。
C.“前天您受审的时候,我在做陪审员。”他说:“您没有认出我来吧?"
D.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用小刷子蘸上墨水给每样东西注明名称:桌子,椅子,钟,门,墙,床,平锅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每题4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标题党”是网络上利用各种吸引眼球的标题,来达到增加点击量或知名度等目的的个体或组织。“标题党"主要通过断章取义、以偏概全、严重夸张、转移重点等方式来拟写新闻标题,以吸引受众、提高传播率、增加舆论张力。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和媒体竞争的加剧,“标题党”成为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现象。“标题党"现象屡禁不止,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媒体的角度看,一方面,媒体市场竞争加剧是“标题党”现象盛行的直接原因。在受众注意力有限的情况下,想要从海量信息中“脱颖而出"、增加点击量,用标题博人眼球是最行之有效的方式。相较于纸媒,门户网站和新媒体新闻的标题和内容是分开的,只有点击标题才能看到具体内容,如果标题不能及时留住读者,文章再好也没有意义。而不能获得足够的点击量,便无法获取更多流量来维持媒体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流量变现是王道”成为主要经营原则,媒体自律精神式微,记者编辑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面临着严峻考验。被关注就意味着利益,“标题党"现象也就很容易在各大媒体上蔓延开来。
从网民的角度看,媒介素养匮乏和碎片化阅读习惯加剧了“标题党”现象的泛溢。如今媒介渠道多元化,信息爆炸式增长,这种局面导致网民习惯于粗略地浏览标题、图片或摘要,对新闻细节却甚少关注,这为制造“题不对文"的标题提供了条件。另外,“标题党”现象与网民对新闻事件表现出的“老不信"和“审丑”心理也有密切的关系。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环境巨变、利益格局调整导致社会诚信问题、社会矛盾和各种诉求与日俱增,因此,一些网民便借助自媒体,根据自己的立场和价值取向发布一些耸人听闻、混淆是非的标题新闻,来表达诉求、宣泄情绪。而网络媒体为了点击量,也往往迎合、利用网民这样的心态和诉求,通过精心炮制的标题来引发围观,甚至引导舆情。
“标题党"新闻在未被证实的情况下,借助于舆情的裂变式传播迅速扩散,容易造成信息传播失真,给网络谣言的滋生提供温床,给突发舆情的应对处置带来阻碍,甚至有可能严重危害社会安全。另外,纵容“标题党”新闻,对那些坚守社会责任的媒体和媒体人来说是种不公平,可能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破坏媒体生态环境。因此我们应该及时制定措施整治“标题党"现象,加强对网络新闻的监督和制约,加强对网络媒体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从根本上解决“标题党”现象泛滥的问题,以保证网络媒体良性发展,净化舆论环境。
(摘编自詹婧《热点事件舆情传播频现“标题党"》)
1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党”炮制新闻标题手法多种多样,目的也不尽相同,但这些标题都是对新闻事实的歪曲。
B.在门户网站和新媒体上,新闻的标题和内容是分开的,标题能否吸引人非常重要,纸媒则不然。
C.用博人眼球的标题来增加点击量,是“标题党"新闻从海量信息中获取关注的最有效的方式。
D.网民面对多元化的媒体渠道和爆炸式增长的信息,形成了只浏览标题、图片等却从不关注新闻细节的习惯。
1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媒体和网民两个角度,深入分析了“标题党”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
B.文章运用正反对比论证,证明媒体市场竞争加剧导致“标题党"现象的盛行。
C.文章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对“标题党”现象进行了论证。
D.文章分析“标题党"现象的危害,突出了加强网络新闻监督和制约的必要性。
1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利益驱动是“标题党”现象产生、蔓延的重要原因,只要媒体改变“流量变现是王道"的经营原则,“标题党”现象就能消除。
B.对网络媒体来说,流量意味着经济利益,这导致自律精神不强网媒过于关注流量变现,失去对职业道德的坚守。
C.网民对新闻事件的“老不信"心理应该跟当前社会的诚信危机有关系,强化诚信意识是消除“标题党”现象的一个途径。
D.“标题党"新闻容易造成信息传播失真,滋生网络谣言,激发负面情绪,导致大范围舆情失控,对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重大威胁。
三、文言文阅读(共2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记与欧公言
欧阳文忠公尝言:“有患疾者,医问其得疾之由,曰:‘乘船遇风,惊而得之。’医取多年舵牙为舵公手汗所渍处,制末,杂丹砂、茯神之流,饮之而愈。”今《本草注·别药性论》云:“止汗,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文忠因言:“医以意用药多此比初似儿戏然或有验殆未易致诘也。”予因谓公曰:“以笔墨烧灰饮学者,当治昏惰耶?推此而广之,则饮伯夷之盥水,可以疗贪;食比干之馂馀,可以已佞;舐樊哙之盾,可以治怯;嗅西子之珥,可以疗恶疾矣。"公遂大笑。
元祐六年闰八月十七日,舟行入颍州界,坐念二十年前见文忠公于此,偶记一时谈笑之语,聊复识之。
(节选自《东坡志林·卷三·技术》)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公遂大笑然操遂能克绍
B.以笔墨烧灰饮学者以塞忠谏之路也
C.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温故而知新
D.嗅西子之珥,可以疗恶疾矣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16.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文忠公指欧阳修,欧阳修谧号文忠;东坡,即苏轼。他们都是北宋文学家。
B.医生为了治好患者的病,用到了舵公的牙、手和所出的汗。
C.作者说用相关著名人物使用过的物品可以分别“治昏惰、疗贪、已佞、治怯、疗恶疾”等,是仿照欧阳文忠公讲的故事类比推理得出的。
D.作者乘船进入颍州地界,便想起20年前与欧阳文忠公的一番笑谈,且把它记了下来,说明当时这番谈话妙趣横生,所以作者才印象深刻,经久不忘,言犹在耳。
17.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医以意用药多此比初似儿戏然或有验殆未易致诘也。
18.翻译下面句子
推此而广之,则饮伯夷之盥水,可以疗贪。
四、默写(每空3分,共18分)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陋室铭》中,刘禹锡描写了陋室的雅致环境和闲适生活,并以“,___________”为例,证明这样的陋室一点也不简陋。
(2)李商隐《夜雨寄北》中,写作者想象自己与家人相见之景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沁园春·长沙》中,词人用“___________"一句,高度概括了大自然万事万物在美好秋景中的生存状态;用“___________”一句高度概括“同学少年"经历的革命岁月。
天水市秦州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检测
语文试题答案解析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
1.找出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
A.聒噪(guō)豁达(huò)和稀泥(huò)污秽(huì)
B.凄怆(chuàng)差遣(chāi)徜徉(cháng)提防(dī)
C.同仇敌忾(qì)龟裂(jūn)咀嚼(jué)蛊惑(gǔ)
D.皈依(guī)桎梏(gù)粗犷(guǎng)瑰丽(guī)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C.“同仇敌忾”的“忾"应读kài。
故选C。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这是一篇令人不忍卒读的报道,它讲述了一个普通农村青年三年来克服种种困难,坚持帮助敬老院腿部有残疾的张大爷的故事。
B.海城市民普遍认为宜居环境就差一个“水”,市区水污染问题突出,人们改变水环境的愿望非常迫切,特别是沿河居民对此感同身受。
C.经济发展不能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而要通过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这两大动力,花大力气来推进产业升级,变中国制造中国创造。
D.在第三届“百姓大舞台"演唱决赛中,上一届获得三等奖的李大妈凭借出色发挥,终于一鸣惊人荣获省电视台戏曲演唱类节目的一等奖。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不忍卒读:卒,尽,完。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语境描述的是一个感人的故事,不能用“不忍卒读”来形容。
B.感同身受:感,感激;身,亲身。心里很感激,就像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现在多比喻虽未亲身经历,却如同亲身经历过一般。语境中,沿河居民正亲身经历水污染带来的环境影响。故而使用错误。
C.亦步亦趋:意思是老师走学生也走,老师学生也跑。比喻自己没有主张,或为了讨好,每件事都效仿或依从别人,跟着人家行事。依据语境“跟在别人后面"可知使用正确。
D.一鸣惊人:比喻平时没有特殊的表现,一干就有惊人的成绩。上一届李大妈就已经获得过三等奖,表现已经很不错,现在获得一等奖不能说是“一鸣惊人”。
故选C。
3.下面语段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世人欣赏苏东坡的文采之美,更赞叹他豁达的心胸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他的这一人生境界在《定风波》中表现得淋漓尽致。途中遇雨,触动了他敏感的心灵,仕途多舛,宦海沉浮,与眼前这场猝不及防的山雨何其相似,但苏轼一样等量齐观。
A.淋漓尽致B.仕途多舛C.猝不及防D.等量齐观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淋漓尽致:淋漓:形容湿淋淋往下滴,比喻尽情,酣畅;尽致:达到极点。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语境是说苏东坡豁达的心胸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在《定风波》中表现得非常充分,所以使用恰当。
B.仕途多舛:指仕途坎坷,屡受挫折。此处结合“宦海沉浮"分析,是说苏东坡一生坎坷,屡受挫折,所以使用恰当。
C.猝不及防:事情来得突然,来不及防备。此处结合“途中遇雨”是说这雨来的突然,所以使用恰当。
D.等量齐观: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此处强调苏轼的态度,使用不恰当,应换成“淡然处之"。
故选D。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很多企业都认识到,为了应对消费需求和竞争格局的变化,必须把改进服务提到与研发新产品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B.一般人常常忽略生活小事,作者却能够慧眼独具,将之信手拈来,寻找其叙述的价值,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
C.在“90后”的青少年中,科幻迷越来越多,这显示了科幻文化正在崛起,是对长久以来孩子们缺失的想象力的呼唤。
D.数字化时代,文字记录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致使很多人提笔忘字,从此以往,将影响到汉字文化能否很好地传承。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B.偷换主语,“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的主语由“作者”偷换成了“生活小事",在“成为”前加上“使其"。
C.偷换主语,“是对长久以来孩子们缺失的想象力的呼唤”的主语由“这"偷换成了“科幻文化的崛起”,在“是"前加上“科幻文化的崛起”。
D.不合逻辑,一面对两面,将“能否"去掉
故选A.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方永刚既是“知者”,是一个“行者"。他通过脚踏实地地党的创新理论,使得党的创新理论的威力通过传播者知行统一的人格魅力更好地出来。
A.也躬身体现
B.更躬行发挥
C.更躬身体现
D.也躬行发挥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也”表示并列,“更"表示递进;本句中要突出方永刚是“行者”,所以用“更"。“躬身”,意为“亲自";“躬行”,意为“亲自实行"。本句中显然要用动词,所以用“躬行”。体现:某种性质或现象在某一事物上具体表现出来。发挥: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本句中“党的创新理论的威力",属于把“能力表现出来”,所以选“发挥"。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题目,有实词成语和熟语,有时还考核虚词。实词注意从词语的含义、感彩、固定搭配、程度的轻重、运用的范围等角区分,成语注意望文生义、对象错配、褒贬误用、语法搭配、似是而非的角度分析,虚词注意分析连接的句子之间的关系和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是否相符。此题虚词注意意义和用法,实词注意运用的对象。
6.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留恋流连忘返厉害利害得失
B.质疑不容置疑符合随声附合
C.变换变幻莫测旁证旁征博引
D.株连珠联璧合大意微言大义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形的能力。
B.“随声附合”的“合"错误,应为“和”。
故选B。
7.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A.国家短道队人员于青岛集训期间发生了严重的内部冲突,中心负责人第一时间赶赴青岛对此事件进行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B.自费出国旅游人数持续攀升,主要是由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人民币汇率的坚挺也对这个攀升起到了促进作用。
C.为G20峰会准备文艺晚会呈现出融中国古典艺术与西方现代主义相结合的特色,节目精彩纷呈,各国与会领导对此赞不绝口。
D.打击侵权假冒工作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开创打击侵权假冒工作,维护好广大企业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题中A项,搭配不当,“事件"不可以“批评教育”;C项,结构混乱,句式杂糅,去掉“融";D项,成分残缺,应在“开创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后面补出“的新局面"。故选B。
8.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词是我国古代的诗歌体裁,因其句式长短不一,又可配乐演唱,所以又名长短句、曲子词等。
B.“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词的内容。
C.词可按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以是否分段来划分,词又有单词、双调、三调、四调的区别。
D.毛泽东常用旧体诗的形式来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这类诗歌仍属古典诗歌。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的能力。
D.“仍属古典诗歌”错,毛泽东采用旧体诗的形式来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的诗歌应属于现代诗歌。
故选D
9.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有关专家建议,除经常通风外,定期对空调散热片和滤网进行清洗已是。
②这些的事情没有得到解决,你让我怎么能够安心睡觉呢?
③他时刻关注天气情况,希望来场台风,而台风带来的降水能解决漂流缺水的。
A.迫在眉睫当务之急燃眉之急
B.当务之急燃眉之急迫在眉睫
C.当务之急迫在眉睫当务之急
D.当务之急迫在眉睫燃眉之急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迫在眉睫"形容事情紧迫,“燃眉之急”指像火烧眉毛那样紧迫的事情,“当务之急"是当前应该做的事情中最急需办的事。“迫在眉睫”的作用相当于不及物动词,多用作谓语,定语;“燃眉之急"的作用相当于名词,多用作“救”“解"“解救”“解除"一类动词的宾语。故选D。
10.对下面句子所用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反复)
B.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反语)
C.每当这时,村民们就睁大眼睛开始向外张望,熟透了的高粱散发出诱人的清香,开始浸润人们的梦境。(借代)
D.7月底粉白色的高粱花漫天飞舞,雪花一样覆盖了夏天,最后成熟的时候变得火一样的红。(比喻)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C.“熟透了的高粱散发出诱人的清香,开始浸润人们的梦境”是通感,“清香"是嗅觉,而“浸润”是触觉,用触觉来写嗅觉,是通感修辞手法。
故选C。
11.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位是米考伯先生。"昆宁先生对我介绍道。
B.“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这句激励了无数人的话,正是出自《老人与海》。
C.“前天您受审的时候,我在做陪审员。"他说:“您没有认出我来吧?”
D.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用小刷子蘸上墨水给每样东西注明名称:桌子,椅子,钟,门,墙,床,平锅。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C.“——。"××说,“——。”的格式,即提示语在中间的情况,此时“说"后应用逗号。
故选C。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每题4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标题党”是网络上利用各种吸引眼球的标题,来达到增加点击量或知名度等目的的个体或组织。“标题党"主要通过断章取义、以偏概全、严重夸张、转移重点等方式来拟写新闻标题,以吸引受众、提高传播率、增加舆论张力。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和媒体竞争的加剧,“标题党”成为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现象。“标题党"现象屡禁不止,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媒体的角度看,一方面,媒体市场竞争加剧是“标题党”现象盛行的直接原因。在受众注意力有限的情况下,想要从海量信息中“脱颖而出"、增加点击量,用标题博人眼球是最行之有效的方式。相较于纸媒,门户网站和新媒体新闻的标题和内容是分开的,只有点击标题才能看到具体内容,如果标题不能及时留住读者,文章再好也没有意义。而不能获得足够的点击量,便无法获取更多流量来维持媒体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流量变现是王道”成为主要经营原则,媒体自律精神式微,记者编辑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面临着严峻考验。被关注就意味着利益,“标题党"现象也就很容易在各大媒体上蔓延开来。
从网民的角度看,媒介素养匮乏和碎片化阅读习惯加剧了“标题党”现象的泛溢。如今媒介渠道多元化,信息爆炸式增长,这种局面导致网民习惯于粗略地浏览标题、图片或摘要,对新闻细节却甚少关注,这为制造“题不对文"的标题提供了条件。另外,“标题党”现象与网民对新闻事件表现出的“老不信"和“审丑”心理也有密切的关系。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环境巨变、利益格局调整导致社会诚信问题、社会矛盾和各种诉求与日俱增,因此,一些网民便借助自媒体,根据自己的立场和价值取向发布一些耸人听闻、混淆是非的标题新闻,来表达诉求、宣泄情绪。而网络媒体为了点击量,也往往迎合、利用网民这样的心态和诉求,通过精心炮制的标题来引发围观,甚至引导舆情。
“标题党"新闻在未被证实的情况下,借助于舆情的裂变式传播迅速扩散,容易造成信息传播失真,给网络谣言的滋生提供温床,给突发舆情的应对处置带来阻碍,甚至有可能严重危害社会安全。另外,纵容“标题党”新闻,对那些坚守社会责任的媒体和媒体人来说是种不公平,可能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破坏媒体生态环境。因此我们应该及时制定措施整治“标题党"现象,加强对网络新闻的监督和制约,加强对网络媒体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从根本上解决“标题党”现象泛滥的问题,以保证网络媒体良性发展,净化舆论环境。
(摘编自詹婧《热点事件舆情传播频现“标题党"》)
1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党”炮制新闻标题手法多种多样,目的也不尽相同,但这些标题都是对新闻事实的歪曲。
B.在门户网站和新媒体上,新闻的标题和内容是分开的,标题能否吸引人非常重要,纸媒则不然。
C.用博人眼球的标题来增加点击量,是“标题党"新闻从海量信息中获取关注的最有效的方式。
D.网民面对多元化的媒体渠道和爆炸式增长的信息,形成了只浏览标题、图片等却从不关注新闻细节的习惯。
1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媒体和网民两个角度,深入分析了“标题党”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
B.文章运用正反对比论证,证明媒体市场竞争加剧导致“标题党"现象的盛行。
C.文章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对“标题党”现象进行了论证。
D.文章分析“标题党"现象的危害,突出了加强网络新闻监督和制约的必要性。
1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利益驱动是“标题党”现象产生、蔓延的重要原因,只要媒体改变“流量变现是王道"的经营原则,“标题党”现象就能消除。
B.对网络媒体来说,流量意味着经济利益,这导致自律精神不强的网媒过于关注流量变现,失去对职业道德的坚守。
C.网民对新闻事件的“老不信"心理应该跟当前社会的诚信危机有关系,强化诚信意识是消除“标题党”现象的一个途径。
D.“标题党"新闻容易造成信息传播失真,滋生网络谣言,激发负面情绪,导致大范围舆情失控,对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重大威胁。
【答案】12.C13.B14.A
【解析】
【分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但这些标题都是对新闻事实的歪曲”错误,原文“‘标题党’"主要通过断章取义、以偏概全、严重夸张、转移重点等方式来拟写新闻标题”说的是“主要",选项“都是”之说以偏概全。
B.“纸媒则不然"有误,新闻标题对于纸媒也很重要。
D.“从不关注新闻细节”错误,应该是“甚少关注"。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运用正反对比论证”错误,该部分主要使用的是因果论证。
故选B。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只要……就能消除"错误,因为“标题党”除了媒体,还有网民,而且他们的目的也不仅仅是追求利益。
故选A。
三、文言文阅读(共2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记与欧公言
欧阳文忠公尝言:“有患疾者,医问其得疾之由,曰:‘乘船遇风,惊而得之。’医取多年舵牙为舵公手汗所渍处,制末,杂丹砂、茯神之流,饮之而愈。"今《本草注·别药性论》云:“止汗,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文忠因言:“医以意用药多此比初似儿戏然或有验殆未易致诘也。"予因谓公曰:“以笔墨烧灰饮学者,当治昏惰耶?推此而广之,则饮伯夷之盥水,可以疗贪;食比干之馂馀,可以已佞;舐樊哙之盾,可以治怯;嗅西子之珥,可以疗恶疾矣。”公遂大笑。
元祐六年闰八月十七日,舟行入颍州界,坐念二十年前见文忠公于此,偶记一时谈笑之语,聊复识之。
(节选自《东坡志林·卷三·技术》)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公遂大笑然操遂能克绍
B.以笔墨烧灰饮学者以塞忠谏之路也
C.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温故而知新
D.嗅西子之珥,可以疗恶疾矣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16.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文忠公指欧阳修,欧阳修谧号文忠;东坡,即苏轼。他们都是北宋文学家。
B.医生为了治好患者的病,用到了舵公的牙、手和所出的汗。
C.作者说用相关著名人物使用过的物品可以分别“治昏惰、疗贪、已佞、治怯、疗恶疾"等,是仿照欧阳文忠公讲的故事类比推理得出的。
D.作者乘船进入颍州地界,便想起20年前与欧阳文忠公的一番笑谈,且把它记了下来,说明当时这番谈话妙趣横生,所以作者才印象深刻,经久不忘,言犹在耳。
17.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医以意用药多此比初似儿戏然或有验殆未易致诘也。
18.翻译下面句子
推此而广之,则饮伯夷之盥水,可以疗贪。
【答案】15.C16.B
17.医以意用药多此比/初似儿戏/然或有验/殆未易致诘也。
18.推而广之,那么喝了伯夷的洗手水,就可以治疗贪心。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副词,于是/副词,最终。句意:文忠公(听了我的话),就大笑起来。/然而曹操最终能打败袁绍。
B.介词,拿/连词,来。句意:拿笔墨烧成灰给求学的人喝。/来堵塞人们忠心地进行规劝的言路。
C.都是形容词,旧的。句意:可以把麻黄的根节和(人们)用旧的竹扇碾成粉末。/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
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汕头从业资格证考试答案货运
- 眼眶横纹肌肉瘤的临床护理
- 标准与新质生产力
- 《兵工企业常用焊接方法与设备使》课件-碳弧气刨
- 2025-2030味精产业规划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 《草原上》教学设计
- 2025年电子科学技术考试题及答案
- 2025-2030地铁建设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前景与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氨基二亚砜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伊春市伊春区2024-2025学年数学三下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
- 2024年武汉市中考物理试卷真题解读及答案解析(精校打印)
- DB51-T 5071-2011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自保温工程技术规程
- Elephant'sfriends绘本阅读(课件)人教PEP版英语三年级上册
- AQ6111-2023个体防护装备安全管理规范
- 多发性骨髓瘤肾损伤诊治指南(2024版)
- 2024年中考数学反比例函数-选择题(压轴)(试题)
- 2024-2030年中国吸脂器行业现状动态与需求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 【渠道视角下伊利股份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建议探析9000字(论文)】
- 患者呼吸心跳骤停的应急预案
- (正式版)JBT 9229-2024 剪叉式升降工作平台
-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联读课件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