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综合练习题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1页
中国近代史+综合练习题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2页
中国近代史+综合练习题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3页
中国近代史+综合练习题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4页
中国近代史+综合练习题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1页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高中历史(近代史)练习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1.标语、口号承载了重要的历史信息。下列标语、口号按照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②“打土豪,分田地”③停止内战,一致对外④“外争主权,内除国贼”A.①③④② B.③④②① C.④①②③ D.④③①②2.20世纪初,革命党人运用传统的诗词、戏曲等艺术,又吸收外来的话剧、漫画等,生动形象地宣传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反清革命的时代主题。革命党人的这些活动(

)A.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 B.实践了三民主义C.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有利于思想解放3.下列历史事件,没有因果关系的是:A.鸦片战争——“开眼望世界” B.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C.甲午战争——戊戌变法 D.袁世凯称帝——二次革命4.19世纪60—90年代,奕䜣、李鸿章等人发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这场改革运动的核心主张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维新变法C.民主共和 D.“中体中用”5.如果研究维新变法思潮的具体内容,可查阅的原始史料是(

)A.B.C.D.6.《南京条约》主要内容中,体现中国融入世界的必要之举是(

)A.割让香港岛 B.赔款2100万银元C.接受协定关税 D.开放五口通商7.下列哪个条约的签订使中国陷入被列强瓜分的境地(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8.中国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是(

)A.甲午中日战争B.九一八事变C.卢沟桥事变 D.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9.“致远”舰攻敌受创,管带邓世昌以下250人均阵亡,“经远”舰270人俱殉国。“在舰阵役者九十余人,与舰共沉者六百余人。”这一壮烈场面出现于(

)A.两次鸦片战争期间 B.甲午战争时期 C.八国联军侵华期间 D.抗日战争时期10.《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史料》记载:“华侨爱国心大受鼓舞,国货畅销,仅爪哇一地月销‘飞马’1000箱左右。1912年获利4万余,1913年获利增至10万元,1914年为16万元。业务蒸蒸日上,发展迅速。”对这一现象最恰当的理解是A.甲午战争完全瓦解了国内自然经济B.国民党政府颁布实业法令保护商品市场C.倡导国货、振兴实业推动了民族工业发展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增加了经贸总量11.美国《时代》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在上海)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其中粉碎了日本侵华时间表的是A.卢沟桥抗战 B.淞沪会战 C.太原会战 D.台儿庄战役12.下列一组历史图片体现的最恰当的主题是中共一大会址井冈山会师遵义会议会场解放军占领总统府A.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 B.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C.中共对民主革命的探索 D.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13.据统计,截至2017年6月15日,中国在建项目信息网站已收录中国意向参与的海外高铁项目14个,涉及新加坡、俄罗斯、塞尔维亚等12个国家。有人说:“过去,洋人在中国修铁路:今天,中国帮洋人建铁路。”近代史上,洋人大规模在中国修铁路是在(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北京条约》签订后C.《马关条约》签订后 D.《辛丑条约》签订后14.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改变了中国历史正常的发展历程,最主要体现在中国A.革命任务发生变化 B.农民战争不断爆发C.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D.开始学习西方文化15.与太平天国运动相比,义和团运动的突出特点是A.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 B.运用了宗教的手段C.受到了中外反动势力的绞杀 D.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16.1888年,洋务派筹建的金陵机器局成功仿制出一款新型枪械,它的“原版”正是有着“自动武器之父”高美称的马克沁机关枪,这款枪械可自动射击装弹甚至自动退弹壳,每分钟可发射六百发子弹,但这款仿制武器并未量产,也几乎未配属一线清军。据此推知A.晚清军事近代化受制于国家困境 B.清廷决策层怕受到列强经济制裁C.洋务派只对革新海军装备感兴趣 D.顽固派阻挠新式武器的推广应用17.19世纪70年代,为解决军用企业存在的资金不足、原料短缺、运输不畅等诸多问题,洋务派提出的口号是A.寓强于富 B.自强求富 C.师夷长技 D.中体西用18.陈独秀说:“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像水火冰炭,断然不能相容”。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A.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B.促进了民族的觉醒,唤醒人们对国家事务的关心C.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D.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否定的倾向19.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代表新的生产方式,它的发展是曲折的。图中出现B处(1919年前)这一现象的最重要原因是A.封建专制统治被推翻 B.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C.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D.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20.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联军总司令法国元帅福煦称赞华工“是第一流的工人,也是出色士兵的材料。他们在现代炮火下,可以忍受任何艰难,保质保量地完成各种任务”。材料主要说明了()A.赴法华工的表现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B.赴法华工为协约国赢得战争胜利作出了贡献C.中国的参战是协约国赢得战争的主要原因D.中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并收回了一些主权和利益21.近代有人指出:“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吾人最后之觉悟”指文化的觉悟,为此,先进中国人提出的口号是A.“自强”和“求富” B.“扶清灭洋”C.“民主”和“科学” 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22.1917年2月,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主张用“国民文学…‘写实文学…‘社会文学”取代“贵族文学”“古典文学”和“山林文学”。陈独秀意在A.进行思想启蒙 B.反对尊孔复古 C.批判专制皇权 D.抵制西方文化23.1936年12月,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由此带来的影响是(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C.基本结束了国共十年内战 D.揭开了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序幕24.1949年3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村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做了报告并指明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本次会议的召开A.促使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B.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C.是我党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D.纠正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25.下图反映了英、法、德、日四国中的某一国在中国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的变化。该国最有可能是A.英国 B.德国 C.日本 D.法国26.1928年12月,毛泽东制定了第一个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分配给农民耕种。1929年4月,毛泽东又主持制定了《兴国土地法》,把原来的“没收ー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毛泽东调整土地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B.纠正党内“左”的错误C.巩固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 D.调动群众的革命积极性27.1922年,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向导》周报的创刊号写道:“现在大多数人民所要求的是什么?我们敢说是要统一与和平……为了要和平要统一而推倒为和平统一之障碍的军阀,乃是中国大多数人的真正民意。”下列项中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湖北新军起义 B.护国运动C.“二次革命” D.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28.《南京条约》签订后,不少知识分子对战争的失利进行探讨,他们认为战争失利的责任在于奸臣误国,假如当时是林则徐主持军务,运筹帷幄,中国就会赢得战争的胜利。这反映了当时的知识分子(

)A.肯定了“师夷长技”的主张B.具有坚定的民族气节C.痛恨政治腐败导致国家衰落D.没有正确认识战争战败的根本原因29.美国总统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一直冲向中东。”这可以说明中国A.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要贡献 B.成功地阻止了二战规模的扩大C.坚持抗战成为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 D.牵制日本并防止其对美国作战30.1919年,清华学子闻一多在家书中写道:“山东交涉及北京学界之举动,迪纯兄归,当知原委。……男在此为国作事,非谓有男国即不亡,乃国家育养学生,岁糜巨万,一旦有事,学生尚不出力,更待谁人?”关于家书内容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说法正确的是A.首次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B.此后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C.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 D.使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参考答案:1.C【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④是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①是1927年八七会议提出的,②是农村革命根据地时期,③是1935年一二▪九运动提出的,按时间排序是④①②③,C项正确;ABD项排序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2.D【详解】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初,革命当人通过各种方式传播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有利于思想解放,D项正确;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排除A项;三民主义包括民族、民权、民生等内容,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促进资本主义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3.D【详解】1915年袁世凯称帝,1913年二次革命,二者没有因果关系,D符合题意,故选D;鸦片战争惊醒了先进的中国人,他们开始“开眼望世界”,第二次鸦片战争加剧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地主阶级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戊戌变法,A、B、C中的历史事件都存在因果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4.A【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奕䜣、李鸿章等人属于地主阶级洋务派,其核心主张是中体西用,A项正确;维新变法的核心主张是君主立宪,排除B项;民主共和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排除C项;中体中用属于顽固派的思想,排除D项。故选A项。5.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研究维新变法思潮可查阅的原始史料是康有为的著作《孔子改制考》,C项正确;《海国图志》是魏源的著作,排除A项;《资政新篇》是洪仁玕的著作,排除B项;《革命军》是邹容的著作,排除D项。故选C项。6.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规定开放五口通商,中国被迫打开国门,融入世界,D项正确;割地无法体现融入世界,排除A项;B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项;协定关税使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7.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大加深了,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C选项符合题意;《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选项排除;《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B选项排除;《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选项排除。8.B【详解】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开始,故B正确;A、C、D不符合题意,排除。9.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致远”舰、“经远”舰等都是北洋舰队的舰船,与甲午中日战争有关,B项正确;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是1842-1856年,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是1900-1901年,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抗日战争时期是1931-1945年,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0.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南阳兄弟烟草销量大增,企业蒸蒸日上,原因是“华侨爱国心大受鼓舞,国货畅销”,由此可知,倡导国货、振兴实业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C正确;材料未涉及甲午战争和自然经济的瓦解,排除A;当时并不是国民党政府执政,排除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间是在1935年至1937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11.B【详解】材料“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在上海)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的信息说明此次战役指的是淞沪会战,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B正确。A项是在北平,C项是在山西,D项是在山东。12.C【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诞生后,开始领导中国的革命,其中经历了土地革命时期,主要事件包括井冈山会师、遵义会议;解放战争时期,主要事件包括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占领总统府);因此题干中的四幅图片体现的最恰当的主题是中共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故C项正确;ABD三项与题意不符,均排除。故选C。13.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争相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大规模在中国修筑铁路,C项正确;1842年《南京条约》反映了列强商品输出的要求,大规模修筑铁路远未开始,A项错误;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仍以商品输出为主要形式,B项错误:早在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以前,列强在华大规模修筑铁路已经开始,D项错误。14.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开始从独立自主的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由此可见,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改变了中国历史正常的发展历程,最主要体现在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故选C;社会性质的变化决定革命任务的变化,故排除A;农民战争不断爆发主要原因在于满清统治,列强侵略是外部因素,它与鸦片战争没有直接关联性,故排除B;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放眼西方,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始学习西方技术,新文化运动时开始学习西方文化,所以学习西方文化不属于鸦片战争的影响,故排除D。15.A【详解】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斗争矛头对向了帝国主义,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故选A;二者在发展过程中都运用了宗教手段,受到中外反动势力的绞杀,对清政府的统治都造成了打击,排除BCD。16.A【详解】金陵机器局成功仿制出的新型枪械在性能上并不亚于西方同类武器,但是仿制武器并未量产,也未配置在一线清军,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的清政府在决策层并未有十分强烈的改革意识,晚清的军事近代化受制于国家的困境,A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到经济制裁,排除B项;仿制马克沁机关枪同样可以配备在海军,排除C项;新式设备并未配备在一线并非因为顽固派阻挠,排除D项。故选A项。17.A【详解】根据“解决军用企业存在的资金不足、原料短缺、运输不畅等诸多问题”可知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措施是筹措更多的资金,因此洋务派提出的口号是求富,即寓强于富,从而获得更多发展的资金,故选A;自强求富是整个洋务运动的口号,并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军用企业存在的资金不足、原料短缺、运输不畅等诸多问题而提出的口号,排除B;师夷长技最早是地主阶级抵抗派提出的口号,与题意不符,排除C;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与题意不符,排除D。故选A。18.D【详解】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其代表人物之一陈独秀认为:“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好像水火冰炭,断断不有相容”。“西洋的法子”指的是西方的民主科学等思想,“中国的法子”指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儒家思想。他认为两者水火不容,对西方文化全盘肯定,而对中国传统文化全盘否定,故D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新文化运动的动摇封建思想的效果也没有涉及到促进民族觉醒的信息,故A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新文化运动推动全面的文化转型的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19.C【详解】B处是1919年左右,结合所学,此时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短暂春天,最主要的原因是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故选C;AB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短暂春天的主要原因,但不是最主要原因,排除;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这是A处的原因,排除D。20.B【详解】根据材料“他们在现代炮火下,可以忍受任何艰难,保质保量地完成各种任务”可知在一战中,中国劳工做出了突出贡献并得到了联军总司令的认可,B正确;材料未涉及到中国国际地位问题,排除A;中国参战是协约国赢得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夸大了中国对一战胜利的影响,排除C;D与题无关,而且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21.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因在“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苦”,而产生的文化觉悟指的是新文化运动,其中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了民主、科学的口号,C选项正确;自强、求富是1860年代洋务运动的口号,扶清灭洋是义和团运动提出的口号,当时中国还在清政府的统治之下,并没有建立起“共和国体”,AB两项错误;“外争国权,内除国贼”是五四运动的口号,是政治生活中反帝反封建的斗争要求,D选项不符合题意。22.A【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陈独秀主张进行文学革命,用文学传播革命思想,唤起民众思想觉悟,体现了其思想启蒙的意图,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陈独秀文学革命的思想主张,并未体现其反对尊孔复古的主张;C选项错误,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材料不能体现对专制皇权的批判;D选项错误,材料中体现的是陈独秀吸收西方进步文化思想,批判封建旧文化和旧文学,并非抵制西方文化。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23.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2月,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这标志着国共两党基本结束了十年的内战,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C项正确;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五四运动,排除A项;国民革命运动在1927年已经结束,排除B项;揭开中国全民族抗战序幕的是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排除D项。故选C项。24.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时解放战争已经胜利在望,因此提出工作重心从乡村转移到城市、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社会主义革命的总任务,A项正确;三大战役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的主力,排除B项;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排除C项;纠正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是在1927年八七会议上,排除D项。故选A项。25.C【详解】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该国在中国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在1911年以后开始急剧增长,而1911年后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此时欧洲国家卷入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日本则趁机扩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故选C,排除ABD。26.D【详解】根据材料,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有和地主阶级的土地”,结合所学可知,其调整土地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调动广大农民革命的积极性,D选项正确。1931年之前社会主要矛盾并没有发生变化,A选项错误。调整根据地的土地路线,与纠正与党内“城市中心论”的“左”倾路线无关,B选项错误。1931年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才建立,C选项不符合题意。27.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6—1927年北伐战争的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军阀的统治,D选项符合题意。湖北新军起义是在1911年10月10日,A选项排除。护国运动是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领导发动的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运动,B选项排除。二次革命是孙中山等国民党人于19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