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经验_第1页
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经验_第2页
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经验_第3页
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经验_第4页
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经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经验顾明远2007年1月11日

高等教育近几十年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要追溯到上个世纪中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世界政治、经济、科技、社会的巨大变革。这半个世纪的最大变化莫过于科学技术的加速度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并由此引起的社会变革,从而影响到高等教育发展的进程。一,高等教育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而引起的生产的变革,人类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次序时间内容标指11945-1955以核能的释放和利用为标志,人类开始了利用核能的新时代;21955-1965以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为标志,人类开始摆脱地球引力,向外层空间的进军;31965-1975以1973年重组DNA实验的成功为标志,人类进入了可以控制遗传和生命过程的新阶段;41975-1985以微处理机的大量生产和广泛使用为标志,揭开了扩大人脑能力的新篇章;51985-1995以软件开发和大规模产业化为标志,人类进入了信息革命的新纪元。二次大战后五次科技革命资料来源:卢嘉锡《当代科技发展与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载《当代科学技术发展与教学改革》,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

新的科技革命把人类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即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不仅是知识成为发展经济的主要要素,而且带来了经济的全球化和社会的各种变革。而最大的变革是人们价值观的变化。知识经济使人们看到了人的价值,知识的价值。

知识经济使人们认识到,人不是简单地创造资本的机器,人是社会的主人,又是自然的一员。人的发展、人类的发展是第一位的。人的创造,经济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人类自身的发展。

知识经济时代也对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是提高人的素质。教育确实离不开政治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发展。但教育不是消极地适应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发展,教育要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最终的目的是促进人类自身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经济的全球化,同时影响到文化的全球化、教育的全球化。全球化的概念全球化一词最早出现在1959年的英国《经济学家》杂志上,流行于90年代。全球化一词没有统一的定义。主要是指人类的活动跨越大陆和地区,突破了地域和民族国家的局限,形成了全球广泛的交往和联系。

全球化的实质是全球的现代化。由于现代化首先发韧于西方,再加上西方的强势经济和文化,因此有人认为全球化就是西方化,甚至称它为美国化。因此有些人反对全球化。但是全球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回避不了的,只能更好地认识它,利用它。

全球化与现代化是一致的,现代化必然要导致全球化。现代化是人类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现代化发韧于西方,但并非只有西方才能实现现代化。后发国家虽然现代化来得晚一些,但生产力的发展也必然要走向现代化。当然现代化的发展模式并非只有西方一种,各个国家应当走自己的现代化道路。

全球化首先表现在经济领域。跨国生产、跨国消费、全球范围的金融流动、集装箱运输、卫星通讯技术等使得各国经济互相依赖,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立地生存和发展。经济的全球化又称经济的全球一体化。

经济的全球化带来了文化的全球化、教育的全球化。所谓文化教育的全球化,并非文化教育的趋同一致,或者象经济那样一体化。文化教育的全球化是指文化教育的国际交流和融合,其中当然充满着矛盾与冲突。

文化教育的全球化同样被看作是一种“脱域”的过程。一些原本在特定地点和人群中使用的符号、形式、价值观念脱离本土传播到其他地方;一些原本固着在本土的符号和形式被外来者所取代;同时一些新的符号和形式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和流行。

文化全球化最为基本的表征是现代化价值观在世界范围内获得统治地位。所谓现代化价值观是指西方启蒙运动以来兴起的人文主义、物质主义、理性主义为核心的价值体系。自由、民主、效率是现代化价值观中的核心概念。

文化的全球化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一些文化制度,如奥运会、奥斯卡电影颁奖、各种电影节、文化节、人类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展示与保护等等。有些文化原本是在特定的民族国家或地区流行的,现在则为全人类所关注。

文化的内涵很丰富。一般认为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思想观念、行为习俗等。文化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文化是动态的,是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而逐渐创造新文化的过程。

凡是符合时代要求,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文化都会被不同民族吸收和融合。如人类发明的各种先进技术,很快就会传播全世界。这就是文化的时代性。

文化的民族性表现在文化总是由某个民族所创造的,一个民族的特性也较多地集中表现在他们所具有的文化之中。文化的民族性除了表现在不同的文化形式以外,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民族的价值观和民族心理上。

世界文化不是只有一种形式和内容,各民族有各自的文化,具有各自不同的特色。只有具有这种民族的特色,世界文化才是丰富多彩的。

全球化既带来文化的融合,又带来文化的冲突和焦虑。冲突表现在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的不和谐,不能相融合。焦虑表现在外来文化的浸透,本土文化有被融化,被改变,甚至丧失的危险。

出路何在?一是采取开放的心态,学习吸收世界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并使之本土化,融合到我们的民族文化之中,不断创造民族的新文化。二是慎重地继承和弘扬我们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并向全世界传播我们的优秀文化。

教育的全球化主要表现在教育的国际化。教育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它受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的制约。教育不可能实现全球的一体化。但教育发展又有育人的自身规律,特别是在教育制度、内容和方法上是有共性的,是可以互相学习和借鉴的。这种学习和借鉴就是通过教育的国际化来实现的。二,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

20世纪后半叶世界高等教育就是在上述科学技术发展和全球化的背景下发展过来的。具有以下一些基本趋势和特点:(1)高等教育的民主化、大众化、普及化。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一方面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引起生产的转型和发展需要具有掌握科学技术的人才,另一方面社会的民主运动促进教育的民主化,使高等教育迅速扩大,使发达国家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几个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情况(毛入学率%)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发展中国家的高等教育:危机与出路》,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国家1965年1975年1985年1995年美国40575881英国12192250法国14253051德国9253044日本13252941韩国6103452印度5997巴西2111112六十年代的教育大发展得到了人力资本理论的支撑。1961年由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丹尼森等人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不应仅仅看作是一项消费,而应看作是生产性投资。他们用计量的方法得出,美国1930年至1960年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23%不能用物质资本投入来说明,应归功于教育水平的提高。1,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和多层次化,日本、德国、法国都在60年代大力发展短期高等教育,美国的社区学院也可这个时期得到很大的发展。2,高等教育的对象扩大了,不限于18-25岁青年,不同年龄阶段的人都可以接受高等教育。3,高等学校与社会联系愈来愈密切,逐渐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引起的新变化。20世纪70年代马丁•特罗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概念。从数量上讲是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5—50%。但这只是一个数量概念。由此而来的是高等教育的一系列变化,包括教育观念的变化,教育功能的扩大,教育模式的多样化,教育方式和方法的变化,入学条件的变化。

(2)高等教育的终身化。终身教育是始于20世纪20年代,流行于60年代的一种国际教育思潮。主张教育应该贯穿于人的一生中各个年龄阶段。包括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正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教育已不再是某些杰出人才的特权或某一种特定年龄的规定活动,教育正在向着包括整个社会和个人终身的方向发展。未来的教育必须成为一个协调的整体,在这个整体内,社会的一切部门都从结构上统一起来。这种教育将是普通的和继续的。

终身教育改变了人们对教育的认识。教育是人一生持续不断的过程。终身教育思想对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高等教育不再是少数人享受的一次性教育,高等教育应该纳入到终身教育的体系,为需要学习的人提供继续学习,不断学习的机会。郎格朗:《终身教育引论》(1965)

终身教育即教育这个词所包含的所有意义,包括了教育的各个方面、各种范围,包括从生命运动的一开始到最后结束这段时间的不断发展,也包括了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各个点与连续的各个阶段之间的紧密而有机的内在联系。《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1972)最初,终身教育只不过是应用于一种较旧的教育实践即成人教育(并不是指夜校)的一个新术语。后来,逐步地把这种教育思想应用于职业教育,随后又涉及到整个教育活动范围内发展个性的各方面,即智力的、情绪的、美感的、社会的和政治的修养。最后,到现在,终身教育这个概念,从个人和社会的观点来看,已经包括整个教育过程了。《教育-财富蕴藏其中》(1996)我们通常把一生划分为几个不同时期(接受学校教育的儿童和青年时期,成人职业活动时期和退休时期)的做法不符合现代生活的实际情况,更不符合未来的要求。今后,整个一生都是学习时间,而每一类知识都能影响和丰富其它知识。

(3)高等教育的信息化。现代信息技术彻底改变了知识的创造、收集、储存、传播的方式,对教育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远程教育可以把优质教育资源传播到世界每一个角落,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全球教育资源共享。

(4)高等教育的国际化。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教育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形式。高等学校本质上是一种国际机构。现代高等学校都源自欧洲中世纪大学,虽然各国高等学校各具特色,但基本形态没有根本性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信息技术促进了高等教育国际化。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特征是开放性。对高等教育国际化有种种理解,但主要是通过人员的国际交流、国际技术援助和合作,吸收、借鉴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从而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本国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实现人类相互理解和尊重的目的的过程。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容:教育观念的国际化,教育制度与管理模式的国际化,教育内容(专业与课程设置)国际化,教学与研究的国际化,人员(教师与学生)国际化,WTO规定的国际教育服务。克拉克•克尔:学习的国际化可以划分为四个组成部分:(1)新知识流动;(2)学者的流动;(3)学生的流动;(4)课程的内容。他说,美国有三类教授:“世界主义者”,坐喷气式飞机出席国内和国际会议;“地方教授”,自己开车参加地区和地方的会议和约会;“守校教授”,留在校区参加各种委员会的会议。加州大学这三类教授的比例为60:40:10。

高等教育国际化遇到普遍主义与民族主义的矛盾和冲突。克拉克•克尔说:“今天,世界很多国家的高等教育,正在既受到不断增长的学习的普及(遍)化的拉力,又受到不断增长的国家化的拉力。”(克尔著,王承绪译:《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

他认为,当前推动全世界高等教育机构的二个“运动规律”是:(1)学习的进一步国际化;(2)独立的民族国家在有意识地为了它们自己的目的强化使用这些机构的兴趣。

“民族国家上升到主宰高等教育的地位,但是当代有一个回头走向早期文艺复兴的普遍主义的远动──这一过程仍在不断变动,特别是现在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兴起。……我认为普遍主义正在前进,而且将继续前进”(同上)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波洛尼亚进程”

1998年5月25目德、法、英、意四国教育部长在法国巴黎的索邦大学就“协调欧洲高等教育体系的结构”签署了《索邦宣言》。建议建立一个开放的欧洲高等教育区;国家间学位互认和增强欧洲高等教育的吸引力。1999年6月19日欧洲29国教育部长在意大利波洛尼亚大学签订了《波洛尼亚宣言》。提出,到2010年高等教育国际化要达到如下具体目标:建立欧洲高等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