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本章学习要点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技术差距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新要素理论
(静态国际贸易理论)
动态国际贸易理论技术要素理论人力技能要素理论研究与开发要素理论信息要素理论规模经济与管理理论技术差距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国际贸易理论最新进展第一节当代国际贸易理论产生的背景一、当代国际贸易的新特点和趋势1.国际贸易发展迅速
世界贸易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世界产值的增长速度,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又大大超过商品贸易的增长速度。
2.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日趋高级化,知识密集型产品在国际贸易总量中的比重不断上升。
制成品、半制成品,特别是机器和运输设备及其零部件贸易增长迅速,而原料和食品贸易发展缓慢,石油以外的初级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下降。
知识密集型产品与传统的有形商品的不同之处:●价格需求弹性较高●价值增殖效应非常显著●使国家间比较优势动态化,由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方向转化。3.FDI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加速器4.电子商务引发了国际贸易手段的革命
5.发展中国家贸易发展迅速,但发达国家继续在国际贸易中占据统治地位,且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比重迅速上升。
在战后的世界贸易中,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取得了长足发展,贸易的绝对规模大大增加。但相对而言,世界贸易中增长最迅速的还是发达国家相互问的贸易。而经济贸易集团内部贸易发展的迅速,也是当代世界贸易发展的重要特征。
6.国际贸易格局上,全球化与集团化并存,FTA发展迅猛。
FTA建立和发展对区域乃至全球经济的影响:
(1)FTA促进了区内经济和贸易增长;(2)影响世界商品、资金、技术和人才的流向(3)FTA所固有的排他性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不利影响7.产业内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8.在贸易政策上,管理贸易盛行管理贸易是一种既不同于自由贸易,也不同于保护贸易,但兼有二者特点的新型的贸易制度。它以协调为轴心,以政府干预为主导,以磋商谈判为形式,综合运用经济和政治手段,对本国进出口贸易和全球贸易关系进行协调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它遵循自由贸易的原则,同时又利用一个国家的国内法规、法令,或通过一国政府和贸易集团同另一国政府和贸易集团达成协议等形式,来约束贸易伙伴的行为。
第二节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古典、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对生产要素的分析仅限于土地、劳动和资本三种。随着现代国际经济的发展,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生产要素不仅包括土地、劳动和资本,而且还包括技术、人力资本、研究和开发、信息等新型生产要素。新要素理论从要素的国际移动、要素密集性的转变等方面来分析国际贸易的基础和贸易格局的变化。一、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内容1.技术要素说(1)技术定义:是加工制造某种商品,运用某种工艺或提供某项服务的系统知识,表现形态有两种:有形形态技术(如语言、文字、数据、公式、图表、配方等);无形形态技术(专门技术、实际经验、操作手艺、思维观念等)。无形性、系统性、商品属性是其显著特征。(2)技术要素的作用:技术是一种独立的生产要素,作为生产过程中知识、技巧和熟练程度积累的技术,不仅能够提高土地、劳动和资本要素的生产率,而且可以提高作为一个整体的全部要素的生产率,从而改变资本、土地、劳动等生产要素在生产中的相对比例关系,影响各国产品的相对优势和贸易格局;另外技术还可以创造新产品并改造已有产品(技术差距引起国际贸易)。2.人力资本要素说(1)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对人力资本的真正作用和意义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对人力资本也没有一个比较令人满意的定义。直到1960年,舒尔茨在美国经济学年会上发表的“人力资本投资”演说,明确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人力资本是指人通过获取技术和知识对生产发展产生影响的能力,是资本的一种类型,是一种生产出来的生产要素,是教育、保健、人口流动等周密投资的产物。(2)一国通过对劳动力进行投资如正规的学校教育、卫生保健、在职培训等,可以极大地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对国际贸易格局产生重要影响。(3)人力资本赋予状况对国际贸易格局、流向、结构和利益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3.研究与开发要素说(1)研究与开发要素说是由格鲁勃、梅达、弗农及基辛提出的。(2)定义:就具体行业而言,研究是指与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紧密相连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开发则是指新产品的设计、开发与试制。(3)衡量指标:以投入到新产品中的与研究和开发活动有关的指标衡量。(4)主要内容:研究与开发也是一种生产要素,在一定条件下,投入研究与开发资金的多少,可以改变一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比较优势,产生出新的贸易比较利益。一个国家越重视研究与开发要素的作用,产品的知识与技术密集度就越高,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就越有利。
部分国家高技术产业R&D经费支出占制造业的比重人力资本的投资形式正规的学校教育在职的岗位培训合理的人员配置必备的卫生与营养条件休养生息的外部环境其他的投资形式
4.信息要素说(1)信息一般指信息源所发出的各种信号和消息经过传递被人们所感知、接收、认识和理解的内容的统称。其根本特质是包含着新内容、新知识,能消除人们对某种特质的不确定性,使人们对该事物获得一定的认识,而这种认识对人们的思想或行动产生影响作用。特质中不含新内容则不能成为信息。(2)信息就其空间状态来说,信息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活动过程中;就其时间来说,信息现象是永远存在的,是超越人类社会自身发展过程的。(3)信息主要具有以下特征:客观性、普遍性、无限性、依附性、可传输性、可处理性、新质性、可分享性和相对性、实效性和非实效性、定向性、系统性和动态性等。(4)关于信息的分类,乌家培教授主要指出了以下几种:“按照信息生成领域可分为自然信息和人类信息等;按照信息应用部门可以分为经济信息、政治信息、科技信息、文化信息等;按照信息对管理的作用大小可分为战略信息、运行控制信息、日常作业信息;按照信息流动方向有反馈信息、前馈信息;按照信息时态可分为预测信息、现时信息、历史信息等等”。(5)信息可以说是区域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核心要素,它的主要功能就是消除不确定性,而这些不确定性对系统的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因为作为信息接收者的人类总是处于一个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中,区域要保持和发展自己,就必须与外界相互作用,就要不断获取和使用信息,以消除对环境“认识”上的不确定性,进而提高对系统的控制作用。5.规模经济与管理要素说(1)规模经济(2)管理要素
▲人类自产生以来,就一直生活在一定的制度环境和制度安排中,制度要素贯穿于人类活动的全过程,制约着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规模和程度,是一种管理性要素。
▲制度是内涵丰富而且涵盖面广泛的范畴,一般是指由社会强制执行的社会行为规范和非强制性的习俗、道德、伦理、宗教等行为规范的总称。在不同的制度安排下,各要素对系统发展的作用及作用程度不同,可以说,制度是影响要素投入和综合生产率变动的管理性因素。正如诺思提出的,“制度提供人类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框架,人类得以在里面相互影响;制度确立合作和竞争的关系,这些关系构成一个社会,或更确切地说,构成一种经济秩序……制度是一整套规则、应遵守的要求和合乎伦理道德的行为规范,用以约束个人的行为”。
▲政府作为制度的制订者和执行者,其行为直接影响系统内部的制度安排,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指导、控制、调节和制约作用,对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起着重要作用。
▲企业中的管理二、对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的简评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对第三次科技革命所带来的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世界贸易格局的革命性改变,在理论上给与了新的解释,突破了生产要素的限制,赋予了生产要素以更丰富的新含义,并扩展了生产要素的范围,使对国际贸易的分析更接近现实。第三节技术差距理论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一、技术差距理论
1.提出
技术差距理论又称创新与模仿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首创,1961年在《牛津经济论丛》:10月号上发表《国际贸易和技术变化》,后来格鲁勃和弗农等人进一步对此论证。
2.主要观点国际贸易与技术差距是相联系的。技术领先的国家,具有较强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的能力,在技术上处于领先优势,于是出口某类技术领先产品,导致了该技术产品的国际贸易。随着贸易的扩大,技术可能通过专利权转让、技术合作、对外投资等多种途径和方式传播,被其他国家引进和模仿,于是与其他国家技术差距缩小,贸易量下降。当技术引进国能生产出满足国内需求数量的产品时,两国间的国际贸易就会终止,技术差距最终消失。3.几个概念(1)需求滞后:创新国新产品问世——后进国没有意识到它是国内产品的替代品——认识到其价格,有需求。(2)反应滞后:创新国生产、出口新产品——后进国感到其对本国产品的威胁——决定开始模仿生产该产品。
若后进国自行生产效益不大,反应时滞就长,创新国可以长期保持出口优势。因此,反应时滞取决于:规模效益;贸易壁垒;后进国收入水平和市场大小(3)掌握滞后:后进国开始模仿该产品——达到与创新国同一水平而停止进口。
掌握滞后取决于:创新国的技术转移意愿;后进国的国内需求强度;R&D经费;技术基础;生产条件。(4)模仿滞后:反应滞后+掌握滞后4.模型论证:技术差距与国际贸易生产消费出口创新国消费创新国出口创新国生产模仿国出口模仿国生产模仿国消费OTT0T11T2T3需求滞后反应滞后掌握滞后模仿滞后
5.结论(1)即使在要素禀赋和需求偏好相似的国家间,技术领先也会形成比较优势,从而产生国际贸易。(2)模仿国的优势在于低工资水平6.技术差距理论存在的不足并未说明技术差距的大小及形成的原因,未解释技术差距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因此也无法解释贸易量和贸易结构的变动规律。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1.代表人物弗农1966年在《经济学季刊》中发表《国际投资与生命周期中的国际贸易》分析了产品技术的变化对贸易格局的影响,提出了该理论,后经威尔斯、赫希哲等人完善。主要研究工业制成品贸易,以及制成品贸易流向的演变过程。2.贸易国家的分类(1)技术创新国:技术、知识和资本充裕型的国家(2)工业发达国家:资本充裕型国家(3)发展中国家:劳动充裕型国家
3.新产品三个技术周期:新产品创新阶段、产品成熟阶段、产品标准化阶段(1)新产品阶段:产品仍属新颖,是新发明。需求主要来自本国市场,生产也主要是针对本国需求。因此,基本上没有出口。(人才是关键)(2)成熟阶段:技术已经成熟,生产过程已经比较标准化,与此同时,国外的需求也已增加。发明国开始大量生产并向其他国家出口。成熟的生产技术也随着产品的出口而转移出去,产品进口国能够迅速地摹仿并掌握技术并开始在本国生产。(资本是关键)(3)标准化阶段:技术已不再是秘密,许多技术都已包含在生产该商品的机器中。新产品的技术也完成了其生命周期。(劳动成本是关键)
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比较优势及贸易流向
产品生产阶段特点与比较优势技术创新国家工业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新产品创新阶段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阶段,产量小,成本高,是技术密集型产品,依靠技术比较优势竞争在国内生产和销售(因为市场熟悉)以满足本国市场需求,对外少量出口,收入弹性高少量进口并开始模仿无进口产品成熟阶段规模日益扩大,并达到适度规模,是资金密集型产品,依靠规模比较优势竞争出口增加,技术扩散,竞争加剧,需求弹性提高大量进口并模仿生产少量进口产品标准化阶段产品高度标准化,生产成本下降,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依靠价格优势竞争垄断优势丧失,品牌竞争让位于价格竞争,于是根据比较成本原则,停产,从国外进口,产品生命周期结束出口增加,技术进一步扩散大量进口,并在国内开始建立生产基地,模仿生产
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比较优势及贸易流向
净出口技术创新国家OTT0T1T2T3净进口T4工业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创新阶段技术密集型产品标准化阶段劳动密集型产品成熟阶段资本密集型产品4.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内容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从技术变化的角度探讨了比较优势的动态演变。从技术创新角度讲,可假设产品的生命周期由新产品创新阶段、产品成熟阶段、产品标准化阶段三个阶段构成。产品的生产需要很多不同的投入成本,随着技术的变化,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各种投入在成本中的相对重要性也将发生变化。由于各国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不同,因此各国在产品不同阶段的比较优势不同,从而使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不同。
5.比较而言,高技术产品的创新国更有利可图(1)引入、成长期相对较长,意味着垄断期和出口期较长;而成熟期、衰退期短,意味着模仿国获利的机会就少。(2)若高技术产品的创新能不断地更新技术,使产品在进入成熟期后马上退出新产品,开始新一轮的产品生命周期,则有望持续其垄断地位,赚取超额利润。因此,高技术产品的生命周期特点对模仿国是不利的。6.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现实意义意义对国际贸易有着很大的影响对国际投资、跨国公司的生产和经营有着很大的一个影响反映出企业在当代国际竞争中取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于创新能力和模仿能力局限性很多产品不具备这样的生命周期由于科技迅速发展,产品的生命周期大大缩短。第四节产业内贸易理论产业内贸易的概念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假设前提产业内贸易指数产业内贸易发生的解释对产业内贸易理论的简评ChinaUSAClothRiceClothRiceInter-sectorTradeIntra-sectorTrade一、产业内贸易的概念1.概念(Intra-industryTrade):一国同时出口和进口同类型的产品《国际贸易标准分类》中,将产品分为类、章、组、分组和基本项目五个层次,每个层次中用数字编码来表示,产业内贸易的产品指的是至少前三个层次分类编码相同的产品。2.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Trade)的对比贸易基础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国家之间的要素禀赋差异产品的异质性和规模经济贸易流向可根据贸易前同种产品的相对价格来确定具体流向很难确定收入分配提高本国丰裕要素的报酬降低稀有要素的报酬所有要素都可能从中获益要素流动替代关系互补关系产业间贸易与产业内贸易的比较二、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假设前提从静态出发分析分析不完全竞争市场经济中具有规模经济效应考虑需求情况三、产业内贸易指数1.从某一产业的角度分析IITi为一国i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Xi为一国i产品的出口额,Mi为一国i产品的进口额。IIT指数的值介于0到1之间,如果该国只出口或只进口该产品,那么,IIT指数=0,即不存在行业内贸易。如果IIT指数>0,意味这该国同时出口和进口这一行业的产品(行业内贸易)。IIT指数的值越大,表示行业内贸易越发达。当出口与进口相等时,IIT指数=1。IITi∈(0,1),IITi→1,产业内贸易程度越高,IITi→0,产业内贸易程度越低2.从某一国家角度分析从一个国家的角度看,产业内贸易指数由各种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加权平均数求得,表示一国产业内贸易在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3.产业内贸易的特点人均收入水平较高的国家间产业内贸易比重较高,而人均收入水平较低的国家间主要表现为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的产品具有多样化,且交易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内贸易的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在消费上能够相互替代,在生产中需要相近或相似的生产要素投入。对一国而言,产业内贸易要受该国技术水平、资本及人力资本密集度的影响。产业内贸易一般发生在实现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的产业、产品差异及消费者偏好不同的产业。4.产业内贸易的一般规律(1)从要素禀赋角度看,如果两个国家的生产要素禀赋差异越小,其产业内贸易比重就比较大。因为从生产或供给角度上,产业内贸易取决于向消费者提供产品的异质性,取决于该产品生产的技术进步水平,主要是由于异质产品可能以相同的技术被制造出来,也可能含有完全相同的物质成份。可见,产业内贸易常常并不取决于生产要素的内容,并不像前面的生产要素禀赋贸易理论那样强调生产要素禀赋差异。(2)从需求角度看,如果两个国家中的人均收入较高,并且两国的人均收入差别较小,则两国间的产业内贸易比重较大。因为相对于高收入阶层而言,低收入阶层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具有简单化和标准化的特点,对产品品质不会有特殊的要求。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消费者的需求会变得追求多样化和个性化,从而表现出对异质产品旺盛的需求;另一方面,收入水平决定消费结构,两国人均收入差异不显著,会导致两国间的需求结构有很大的相似性。相似的需求结构和追求差异化的个性产品,必然使两国间产业内贸易内容广泛,比重较大。(3)从区位角度看,两国地缘关系越近,则产业内贸易的可能性越大。两国较近的地缘关系、相似的生产特征和相似的消费习惯,加之运输成本低廉和便于开展边境贸易等这些有利于两国产业内贸易开展的因素,从而,使它们的产业内贸易比重相对较大。(4)从产业或产品角度看,产业内贸易的规律是,具有异质产品产业的产业内贸易比重会大于具有同质产品的产业;具有先进技术和工艺革新较高产业的产业内贸易比重高于具有简单和技术相对停滞的产业;在存在大量中间产品产业的产业内贸易比重会大于中间产品较少的产业。OQP455011020乙国110100甲国LAC四、产业内贸易发生的解释(一)规模经济说1.20世纪70年代,格雷和戴维斯等人的实证研究。2.产业内贸易主要发生在要素禀赋相似的国家,产生的原因是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之间的相互作用。规模经济为产业内贸易提供了基础。规模经济能影响各国生产成本和比较优势,也会导致国际贸易的发生。分为两种情况进行分析:1.甲乙两国都生产A产品2.甲国生产A产品,乙国生产B产品(国内需求大小决定了前期生产规模的程度)3.规模经济的分类内部规模经济:个别厂商在生产上的规模经济,企业的单位产品成本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下降,企业收益增加。内部规模经济的实现依赖于一个产业或行业内的厂商自身规模的扩大和产出的增加。内部规模经济使得大厂商比小厂商更有成本优势,随着少数大厂商逐渐垄断了整个市场,不完全竞争取代完全竞争成为市场的基本特征。外部规模经济:由于行业的生产规模扩大而给行业内企业带来的产量的增加和效益的提高,其原因是企业可以获得更方便的外部条件,如交通设施、信息、资金、人才等。外部规模经济则指的是单位产品成本取决于行业规模而非单个厂商的规模。典型的外部经济行业通常存在很多小企业,市场结构是完全竞争的。外部规模经济产生的原因:专业化供应商;劳动力市场共享;知识外溢
4.规模报酬规模报酬递增(increasingreturntoscale):是指产出的按比例增长大于投入的按比例增长。规模报酬不变(constantreturntoscale):是指产出的按比例增长大于投入的按比例增长。规模报酬递减(decreasingreturntoscale):是指产出的按比例增长小于投入的按比例增长。规模报酬(ReturnstoScale)总产量可变要素投入量递增不变递减O5.规模经济与规模报酬,内在经济与外在经济规模经济描述的是企业生产规模与企业长期平均生产成本的关系,规模报酬(returntoscale)描述的是企业生产规模与企业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关于规模经济与规模报酬▲规模经济(EconomicsofScale):所有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一定按相同比例)增加后,总产量的增长幅度与总成本增长幅度之比较。▲规模报酬(ReturntoScale):所有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按相同比例增加后,总产量的增长幅度与要素增长幅度之比较。关于内在经济与外在经济
●内在经济(InternalEconomics)——当企业规模扩大时由于自身内部因素所引起的平均总成本下降。反之,则称为内在不经济[InternalDiseconomics]●外在经济(ExternalEconomics)——行业规模的扩大使得单个厂商平均总成本下降。反之,则称为外在不经济[ExternalDiseconomics]长期平均成本与规模效益(1)CQQ1Q2LAC规模经济(内在经济)规模不经济(内在不经济)规模报酬不变0长期平均成本与规模效益(2)CQLAC1LAC2LAC3外在不经济外在经济06.外部规模经济的例子(1)假设第一个在中关村开业的电脑销售公司只有一间铺面,每天出售一台电脑。设在北京郊区的电脑生产基地不得不专程开一辆车将这台电脑送到中关村,收取100元。(2)如果该公司增加了铺面扩大了规模,每天能够出售10台电脑,此时电脑生产基地仍然只需用一辆车子将这10台电脑运送到中关村,那么,每台电脑的运输成本就只有10元,由此产生的平均成本下降就是内部规模经济。(3)如果现在有10家电脑公司聚集在中关村,每家公司每天只出售1台电脑,这些公司可以共同雇用一辆车子运送电脑,每个公司为此只需支付10元就够了。由此产生的成本的下降就是外部规模经济。7.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1)内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内部规模经济依赖于单个厂商规模的扩大,从而获得成本优势。国际贸易可以解决规模经济和竞争性的矛盾。对于研究和开发费用等成本支出较大的产业来说,国际贸易更加重要。也即国际贸易有助于实现内部规模经济。内部规模经济会破坏完全竞争,导致独占和倾销,从而发生国际贸易。
(2)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外部规模经济与贸易模式。贸易模式的建立是偶然的,并且即便出现更有成本优势的新厂商贸易模式也会被锁定。外部规模经济与福利。在外部规模经济下,贸易模式不是取决于比较成本。因此生产可能不是在那些成本最低的国家。这就意味着贸易带给整个世界损失。
具体地说,由外部经济所带来的成本优势,能使该国成为商品出口国。或许出口产业的建立是偶然性的,但一国一旦建立起大于别国的生产规模,该国就会获得更多的成本优势。这样,即使其他国家更具有比较优势,如果该国已先行将产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那么其他国家就不可能成为该产品的出口国。在外部规模经济存在的情形下,贸易模式并不能根据比较优势而加以确定,强烈的外部经济会巩固现有的贸易模式,可能导致一国被“锁定”在某种以无比较优势的专业化分工模式中,甚至可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特色小镇开发建设合作合同
- 职业卫生课程设计崔晓红
- 统计学课程设计作业
- 化工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 自动循环配料课程设计
- 照明课程设计日志模板
-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
- 电骰子 课程设计
- 硕士课程设计论文格式
- 自动大门plc组态课程设计
- 穴位贴敷护理培训
- 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查房课件
- 建德海螺二期施工组织设计
- 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测试物理试题(解析版)
- 2024年学校后勤日用品采购合同范本2篇
- DB45T 2866-2024 灵芝菌种制备技术规程
- 2024年度区块链软件产品知识产权共享协议3篇
-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复习(压轴60题28大考点)
- 人教版(2024版)七年级上册英语期末模拟测试卷(含答案)
- 2024年度企业环境、社会及治理(ESG)咨询合同6篇
- 幼儿园中班美术活动《美丽的线条》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