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专题形成性考核册(1-4)作业答案_第1页
现代汉语专题形成性考核册(1-4)作业答案_第2页
现代汉语专题形成性考核册(1-4)作业答案_第3页
现代汉语专题形成性考核册(1-4)作业答案_第4页
现代汉语专题形成性考核册(1-4)作业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汉语专题1形成性考核册(1-4)作业答案

第一次作业

语音部分

一、解释下列名词(每词2分,共15分)

1.

白话文运动:白话文运动是指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从北京推向全国的旨在以白话文取代传统的文言文的运动,是一场书面语的变革。

2.前响复韵母:指没有韵头,韵腹位这个韵母前面的韵母,例如ao、ei、ai就是前响复韵母。

3.韵基:一个韵母,除去韵头,剩下就是韵基,包括韵腹和韵尾,韵基是组成韵母的基本成分。例韵母iang,其中ang就是韵基。

4.隔音字母:汉语拼音方案中起分隔音节界线作用的字母,例如y和w就是隔音字母。

5.强辅音:强辅音指发音时有较强气流呼出,这样的音素是强辅音,例如普通话声母p、t、k。

二、填空(20分,每空1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001年1月1日)起实施。

2.当前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的核心问题之一是(推广普通话)。

3.我国20世纪的三大语文运动是指(切音字运动)、(国语运动)、(白话文运动)。

4.卢戆章的(一目了然初阶)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拼写方言的拉丁化拼音方案。

5.(汉语拼音方案)是在1958年2月11日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公布推行的。

6.汉语拼音方案是以拉丁字母为基础构成的,其中字母(v)记录普通话语音不使用,字母(y)和(w)就其对音节的分界而言,主要用作隔音符号。

7.(国音罗马字)是政府批准的第一套音素制的拉丁字母式的汉语拼音方案。

8.汉语拼音方案声调表示方法采用的是(符号)标调法。

9.在注音时可以省略韵腹的韵母是(iou)、(uei)、(uen)。

10.普通话语音系统中,[

>和[

>是唯一的一对以(清浊)相配的辅音。

11.从语音四要素角度看,可以把一个表义的音节分为(音质部分)和(非音质部分)。

12.根据韵头的不同,韵母可以分(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和(撮口呼)四类,根据韵尾的不同,韵母可以分(开尾韵母)、(元音尾韵母)、(鼻韵尾韵母)类。

13.韵尾影响到韵腹,使韵腹音质向韵尾方面靠近,这种同化现象叫做(逆同化)。

14.普通话语音系统一共有(6)个元音音位,(22)个辅音音位,(4)个调位。

三、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20分,每小题2分)

1.

文学作品对民族共同语的推广具有很大的影响。

正确。比如北方话,在全国的重大影响与我国古代文学名著在全国的传播有比较密切的关系,这些文学名著的传播在客观上起到了推广北方话的作用。

2.汉语拼音方案规定i行、u行、ü行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时,要使用y、w,其目的是要把26个拉丁字母都使用上,避免浪费字母。

不对。使用y、w的主要目的是分隔音节界线,避免音节混淆。

3.iou、uei、uen三个韵母,在使用中有时候省略韵腹,有时候省略韵头。

不对。这三个韵母在使用中与辅音声母结合时省略韵腹,自成音节时韵头元音要换成y或w,没有省略韵头的情况。

4.在给汉字注音时,字母i只有充当韵腹时,上面的一点才能省略。

不对。注音时,无论i是不是韵腹,只要上面有声调符号,i上面的一点就要省略。例如zhuī,字母i并没有充当韵腹,因为有声调符号,所以省略了一点。

5.韵母ü的原形在拼音时永远不会出现,因为注音时上面两点按拼写规则要省略。

不对。ü行韵母与声母n、l相拼时,上面的两点不能省略。

6.为了使读者读准字音,给汉字注音时,必须把变调标出来。

不对。给汉字注音一般不标变调,轻声不标调,而且有些变调类型也无法标出来。

7.清浊构成的音位对立是普通话语音系统中声母的一个显著的特点。

不对。普通话21个声母,只有4个浊音,其余都是清音,清浊对立的只有一对,不具有显著特点,

送气和不送气的对立才是普通话语音系统的一个特点。

8.用严式标音法,韵母ia和ua中的a是同一个音素,iao和uai中的a是一个音素,使用另一个音标记录。

不对。韵母ia和ua中的a是同一个音素[A>,iao和uai中的a是不同的音素[

>[a>。

9.宽式标音中哪些音素可以合并出一类,关键是在于音素之间差别的大小。

不对。关键在于这些音素是不是互补关系,如果具有互补关系,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就可以合并为一类。

10.普通话语音系统只有21个声母,所以辅音音位也是21个。

不对。普通话有21个声母,但辅音有22个,还有一个不能充当声母的韵尾辅音ng。

四、用严式国际音标写出下列音节中相关字母所代表的音位或音位变体(10分)

1、字母a:yuan[a]

zhuang[a]

jia[A]

bai[倒3a]

lian[a]2、字母e:pie[E]

wei[e]

zheng[倒e]

xue[E]

de[丫型倒红丝带标志]

3、字母i:guai

zhi

jiu

wei

si4、字母o:wo[o]

bo[o]

jiao[松u]

you[松u]

guo[o]5、字母u:luan

xue[y]

nu

quan[y]

jun[y]

五、查阅《学习指导书》附录《常用易读错的汉字》,给下列词语注上正确的读音。(5分。答案略)

呆板[dai平ban上]

围绕[wei阳rao去]

机械[ji平xie去]

落枕[lao去zhen上]

露骨[lu去gu上]

露富[lou去fu去]

作料[zuo阳liao去]

凿子[zao阳zi轻]

床笫[chuang阳zi上]

皈依[gui平yi平]

发酵[fa平jiao去]

龋齿[qu上chi上]

脍炙[kuai去zhi去]

抵掌[zhi上zhang上]

喑哑[yin平ya上]

光烨[guang平ye去]

荼毒[tu阳du阳]

谥号[shi去hao去]

水獭[shui上ta上]

小觑[xiao上qu去]

把柄[ba上bing上]

咀嚼[ju上jue阳]

鹿茸[lu去rong阳]

喟然[kui去ran阳]

六、问答题(30分,每小题5分)

1.结合从老国音到新国音的变化,简要说明国语运动的经验教训。

国语运动使以北京语音作为标准的国语深入人心。其最大的历史功绩在于找到了统一的语音标准,找到了中国语言的心!国语运动的经验告诉我们:第一,推行共同语,必须以一地的、一种活的语言作为自身发展的基础,而不是人为制定一个五方杂音作为标准;第二,民族共同语必须具有明确的规范,必须有明确的标准。离开了这两个方面,任何人为建立的语音标准,都难以在实践中应用,都注定是要失败的。

2.韵母可以从哪些角度分类?这样分类有什么样的作用?举例说明。

韵母可以从结构、韵头、韵尾三个不同的角度划分类别。从内部结构看,韵母可分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三类。这种分类显示了韵母内部组成成分的语音特点,有助于方言区的人学习掌握。从韵头的性质看韵母可分为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四类:开口呼是韵头和韵腹都不是i

.u.

ü的韵母,齐齿呼是韵头或韵腹是i

的韵母,合口呼指韵头或韵腹是u的韵母,撮口呼指韵头或韵腹是ü的韵母。这种分类有助于说明普通话语音的系统性,有助于认识掌握声韵的配合规律。从韵尾的特点看韵母可分开尾韵母、元音尾韵母、鼻韵尾韵母,这种分类对于了解和说明语音内在系统很有价值,对于把握儿化、轻声音变规律有用处。

3.简要说明汉语拼音方案中字母ü的使用规则。

第一,保持原形不变当ü与辅音声母n和l相拼时,ü上面的两点不能省略,因为这两个声母同时也可以和u行的韵母相拼,所以如果把ü上两点省略了,ü和u就无法区分了。例如“lü”(律)不能省写ü上两点为lu,这样就与“路”混淆了。

第二,省略ü上两点这ü和辅音声母j、q、x相拼时,ü上面的两点要省略,例如jüanqü(捐躯)要省写为juanqu。这里之所以能够省略,不会和字母u相混,是因为以字母u开头的合口呼韵母绝对不会和声母j、q、x相拼,所以,j、q、x后面出现的元音u,只能是元音ü,而不会误解为u,例如ju、juan、jue、jun、qu、quan、que、qun、xu、xuan、xue、xun。

第三,省略ü上两点,前面加上y韵母自成零声母音节,ü前面没有其它辅音声母,这时ü上两点省略,前面再加上隔音字母y,例如üanüe(元月)要写作yuanyue,ünü(韵语)要写作yunyu。

4.为什么用汉语拼音方案给汉字注音没有以字母i、u、v开始的音节?

普通话有以音素i、u开头的音节,但是这样的音节,例如ian、ia、uei、uo、uan等等,但是这样的音节由于没有辅音声母,按照拼写规则,i、u要分别换成y、w,前面的音节要拼写为yan、ya、wei、wo、wan,这样在实际运用中就没有了i、u开头的音节了。v这个字母国际上通常用来表示浊唇齿音,与清唇齿音f相对。普通话语音系统中没有音素v,所以汉语拼音方案中虽然保留了拉丁字母v,但实际上并没有使用。

5.《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颁布有什么现实意义?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认识。

第一,促进语言文字工作的发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专项法律,确立和规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它的制定与颁行,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行有了法律上的依据,这必将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规定了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范围,有利于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促进现代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地区间、民族间的交往交流,有利于普及文化教育,发展科学技术,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第三,有利于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通过语言文字法进一步推广通用语言文字,对于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具有非常特殊的作用,这对于促进祖国统一、增强民族的团结、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6.试述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语法标准的内涵

普通话要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这个标准的含义指语法规范要以书面语作为标准,因为书面语是在口语基础上加工提炼出来的,比较稳定,以书面语为标准还包括这样一些含义,必须是现代白话文著作,必须是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也就是说,不是任何书面语都可以作为语法规范的标准的。

第二次作业

词汇部分

一、举例解释下列名词解释(10分,每小题2分)

1.固定语:固定语是词汇中结构固定、内容固定,以词作为结构成分、作用相当于词的单位。固定语包括专门用语和熟语,例如“北京大学”、“鹬蚌相争”。

2.概念义

:概念义就是词的理性意义,是词义的核心部分。例如“老”表示年纪大就是概念意义。

3.反身指代义:反身指代义指一个词在使用中不是使用它具有的意义,而是指代这个词本身。例如“妈妈”是个双音节词,这里“妈妈”一次表示的是它在音节方面的特点。

4.类词语:用定义式或准定义式方式解释词语意义时,其中表示词义类别的成分叫类词语。例如“法网”的意义是“严密的法律制度”,其中“法律制度”就是类词语。

5.词群:词群是指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词聚合在一起形成的聚合群。例如“爸爸、妈妈、哥哥、姐姐、爷爷、奶奶、舅舅”就是表示亲属关系的词群。

二、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1.

词汇中的专门用语包括(专名词语)、(术语)和(行业语)。2.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等,例如“敲边鼓”是(惯用语),“飞机上的大炮――响(想)得高”是(歇后语)。

3.

“按语-案语”是一组(异形词)词。

4.构词法研究的基础是分析(合成词)的意义、作用及其间的关系,据此可知,“敲打”的结构方式是(并列式),“敲定”的结构方式是(补充式)。

5.词的(概念)义是一个词所标志的客观事物形象一般本质特点的反映。

6.词的附属色彩包括(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形象色彩)三个方面。

7.

(言语义)是词在运用中所获得的不固定的、临时具有的意义。

8.本章的“词群”概念,其内涵相当于“语言学概论”课程中的(义场)。

9.从层次词群中同位的词的关系看,“老虎-狮子”是(并列关系),“成功-失败”是(反义关系)。

三、判断正误,简要说明理由(20分,每小题2分)

1.词和语素的区别在于,词大多是由两个以上的音节构成的,语素多为单音节形式。

不对。词和语素的本质区别是功能不同,语素的功能是构词,词的功能是造句。

2.

“扩大、壮大、最大、自大、加大”都是词。

不对。“最大”是词组。

3.

“亮相、方程、函数、商品、畅销”都属于行业词语,属于专门用语。

不对。专门用语主要是短语形式,而这些是词的形式,不是专门用语。

4.

成语大多由三个音节构成,结构关系大多为动宾关系。

不对。成语大多由四个音节构成,结构关系也不限于动宾关系。

5.

“抨击、诽谤和批判违法乱纪行为是大众传媒的责任”,这个句子的词语使用没有什么问题。不对。其中“诽谤”用得不对,“诽谤”的意思是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诬蔑,这些绝对不是大众传媒的责任,“诽谤违法乱纪”,意思是毁坏违法乱纪的名誉,显然不正确。

6.

“花儿、玩儿、幼儿、女儿”都是词根+词缀构成的附加式合成词。

不对。其中“幼儿、女儿”是组合式合成词,“儿”是词根。

7.从词的构成理据看,即使是等义同义词,其实也是有差别的,例如“向日葵、望日莲、转日莲、朝阳花、向阳花、太阳花”就是如此。

正确。很多来自于不同方言的同义词,虽然词义相等,但理据不同,反映了不同的认识观察角度,例如这些词从类别看,有的归入花一类,有的归入莲一类,有的归入葵一类,前面的修饰性成分,也体现出不同的理据,有的是朝着太阳,有的是围绕太阳转,有的是望着太阳(拟人)。

8.在词语的使用过程中,词义可以转化为言语义,这样词义就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不对。正确的说法是言语义可以转化为词义,使词义义项增加。

9.

“车”和“轮子、方向盘”之间的关系是整体和它的成员的关系。

不对。“轮子”、“方向盘”都是车的组成部分,是整体和构件的关系。

10.划分词义义项时,要注意把词的比喻用法产生的言语义独立为一个义项。

不对。比喻用法产生的言语义,是临时意义,不能作为词义义项。

四、综合分析应用题(30分,每小题5分)

1.

指出下列语言单位是词还是词组

吃请-吃面-吃亏-吃香:只有“吃面”是词组,其余的是词。②

白字-白菜-白话-白花:只有“白花”是词组,其余的是词。

黑板-黑户-黑布-黑人:只有“黑布”是词组,其余的是词。④

铁饼-铁锅-铁心-铁窗:只有“铁锅”是词组,其余的是词。

打骂-打架-打破-打伤:“打骂”、“打伤”是词组,其余的是词。“打破”和“打伤”似乎应该一致,但是“打破”已经抽象化了,比如“打破记录、打破封锁”。

2.

从造词法角度分析下列词语的构成方法

捉刀:句法学造词(动宾)

修辞学造词法(比喻)②

眼热:句法学造词。(主谓式)③

扒手:词法学造词。(后附式)

哗啦:语音学造词。(拟声)⑤

雪花:句法学造词。(主从式)

3.

分析下列词语的构成理据

连环画——小人书

“连环画”表示是图画的一种,它的特征是图画的内容具有连续性。“小人书”表示是书的一种,

它所针对的读者群是儿童(年纪小的人)。

自行车——脚踏车

“车”表示是一种车辆,“自行”指不用别的动力,表示了车的动力特征。“脚踏”表示这种车动力

发生的方法,是用脚踏使车前进。

4.

分析下列词的词义:

①展期:

预定的日期

往后

推迟。

关系对象

动作

行为的限制

动作

行为

②护耳:保护耳朵使不受冻的

用品。

特征

类别

③潇洒:(神情、举止、风貌等)

自然大方,有韵致,不拘束。

适用对象

性状特征

④视点:观察或分析事物的

着眼点。

表示特征

表示类别

⑤流传:(事迹、作品等)

传下来或传播开。

动作行为的主体

动作行为

5.某男士征婚,打的广告词是:“车房具备,事业有成”。条件这样优越,因此应征者十分踊跃,及至进一步了解,才发现所谓车不过是自行车,房是两间平房,事业是清洁工。为什么应征者会造成误会?以此为例从词群分析角度简要说明使用词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一般说“车房具备”,其中的上位词“车”都是指代下位词“小轿车”,而绝对不是自行车(房的分析类似),征婚者利用这一点钻空子,摆了个迷魂阵,所以应征者造成了误会。这个例子说明,同一词群的词,上下义词语在一定语境中可以互相代替,但必须符合语境,双方都理解其含义。比如说车,双方都明白是指自行车、摩托车或小轿车等,否则就要造成误解。而在一些契约中,不宜这样不分上下义关系混用,以免引起纠纷。这里的征婚广告故意钻空子的做法就是一例,这是不道德不值得提倡的。

6.

解释下列新词语的意义:

黑客:指通过互联网非法侵入他人的电子计算机系统查看、更改、窃取保密数据或干扰计算

机程序的人。

双赢:双方都得益,各得其所,皆大欢喜。

网吧:备有电子计算机可供上网并且兼售饮料等的营业场所。

大片:指投资大、制作成本高的电影片,多为题材重大、影响面广并由著名演员主演的影片。

短信:通过手机发送的文字内容比较简短的信息。

五、

问答题(20分,每小题4分)

1.成语和惯用语有哪些不同?

一是语音形式,成语是四音节为主,例如“柳暗花明”、“百发百中”、“万籁俱寂”等等,惯用语是三音节为主,例如“敲边鼓”、“挖墙脚”、“走后门”等等;二是表义特点,惯用语大多是以比喻义为主,例如“高帽子、对台戏、哑巴亏、鬼把戏、走后门”等,成语以直接引申的意义为主,如“掩耳盗铃、大显身手、众怒难犯、诡计多端”等等;三是结构形式,惯用语多是动宾关系,

例如“敲边鼓、穿小鞋、扣帽子”等等,成语的结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有联合关系、偏正关系、主谓关系、述宾关系、述补关系、其它还有连动关系、兼语关系、紧缩关系等等;四是风格上的不同,惯用语口语特点比较突出,结构成分都是口头上常常使用的成分,例如“醋坛子、小算盘、挖墙脚、露马脚”等等,成语很多是来源与历史典故或名篇佳句,大多具有书面语特色,很多成语因此还保留了古代汉语的语素或语法格式,如“瞠目结舌、短兵相接、学而不厌、走马观花、唯利是图”等等;此外,惯用语形式上灵活一些,如“敲边鼓”可以说“敲敲边鼓、敲一下边鼓”,给人的感觉都属于惯用语的正常使用,而不是活用,而成语用法上虽然也有灵活的一面,

但和惯用语比较起来还是要固定得多,例如“望洋兴叹”改成“望房兴叹、望书兴叹”,就变成活用了。

2.查阅《学习指导书》附录《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看看下列各组词哪些是规范的,哪些是不规范的,并结合实例谈谈你对词汇规范的认识。

书柬-书简

按语-案语

马糊-马虎

担心-耽心

宏图-鸿图

刻画-刻划

必恭必敬-毕恭毕敬

鬼哭狼嚎-鬼哭狼嗥

再接再砺-再接再厉

铤而走险-挺而走险

骄奢淫逸-骄奢淫佚

原原本本-源源本本

以上词语的规范形式请查阅复习指导书附录四。

词汇规范的认识主要内容是:异形词意义是一样的,没有任何使用上的差异,因此就没有必要保留多种形式;这种一词多形的情况,容易引起混乱,增加学习的负担;异形词规范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标志,一个社会使用的词语书写形式都不规范统一,这个社会的文化、文明程度就可想而知了。因此规范异形词是非常必要的。

3.什么是词语理据?“玉米-包谷-珍珠米”的理据有何异同?

词义的理据就是语言中表示事物、现象、观念的词的构成依据,就是一个词用这样的音节或这样的语素而不是那样的音节那样的语素来构造的道理和依据。世界上任何一个事物现象,都有自己突出的特征,这些特征往往会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或者特别引人注意,于是人们在给这样的事物现象命名时,首先就选择能突出其特征的方面,作为命名的根据、理由,这就是词义的理据。“玉米”“珍珠米”这两个词表示这是一种“米”,而“包谷”表示这是一种“谷”,这是对植物分类的认识不同。“玉米”“珍珠米”都有比喻在里面,“玉米”比喻该植物的果实的颜色象“玉”;“珍珠米”比喻该植物的果实的形状象“珍珠”。“包谷”则形象地说明了该植物的果实是被“包”住的。

4.举例说明词言语义和概念义的关系。

第一,概念义是构成言语义的基础。概念义是固定在词中的意义,言语义是临时具有的意义,不是固定在词中的意义,它的意义是在特定的上下文中产生的,离开了特定的上下文,言语义就消失了,词义义项中没有这个临时意义,例如“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这里的“书”,产生一“输”这个言语义,离开了这个句子,其言语义就没有了。第二,言语义可以转化为概念义。言语义虽然是临时意义,并不固定,但是如果一种言语义使用久了,得到社会的公认,大家都这样使用,就转化为概念义了。例如“包袱”,本义是指包裹或包裹布,毛泽东用来比喻思想上的某种负担,这种比喻生动形象,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大家都这样使用,于是“包袱”一词就产生了“影响思想和行为的负担”这样的意义。

5.举例解释上位词、下位词、同位词、层次词群、非层次词群。

上位词:指概念上外延更广,其相对关系上是大类,包含小类的词。例如:“树”是“柳树”的上位词,“植物”是“树”的上位词。

下位词:指概念上外延更小,其相对关系上是小类的词。例如:“男人、女人”是“人”的下位词。

同位词:处在层次词群中同一层次的词叫作同位词,它们的词义有多种联系,包括并列关系、同义近义关系、反义关系等,例如“油画、腊画、水彩画”是“画”同位词。

层次词群:指成员呈现层级关系的词群。例如:“宗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

非层次词群:表示某方面的事物现象、动作行为、性状特征组成的词群,没有层次关系。例如:

“闻、嗅”。

第三次作业

语法部分

一、

举例解释下列名词(10分,每小题2分)

1.

准谓宾动词:所带的动词宾语还失去着动词的基本特征,这样的动词就是准谓宾动词,例如“进行讨论”,其中“进行”就是准谓宾动词,它带的宾语“讨论”不能再带宾语了。

2.

施事主语:表示句子中谓语动词动作行为发出者的词充当的主语就是施事主语,例如“我们研究”中的“我们”就是动词“研究”的动作行为发出者。

3.

无主句:句子成分不一定包含主语或谓语的句子,不依赖上下文也能表示明确完整的意思。例如“下雨了”、“刮大风了”。

4.

核心句法成分:就是构成词组或句子的主要成分,即主语、谓语、带补语或宾语的述语、带定语或状语作修饰语的中心语。例如“我们很认真”,其中“我们”、“很认真”、“认真”都是核心句法成分,“很”不是核心句法成分。

5.

复谓结构:由两个谓词性词语作为直接成分构成的结构,两个直接成分之间没有主谓、述宾、述补、偏正、联合关系,可分连动结构和递系结构两种情况。例如“去看看”、“叫他来帮忙”。

二、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1.语言系统中,最大的语法单位是(句子),最小的语法单位是(语素)。

2.语法单位中,(语素)、(词)、(词组)是静态单位,(句子)是动态单位。

3.现代汉语中的介词都是从(动词)虚化而来的。

4.从语法角度划分词类,可以有多方面的依据,一般主要是根据(语法功能)确定词类。

5.“大型、微型、主要”等是(区别词),不是形容词。

6.动作动词可以分为两类,例如“听见”是(非自主动词),“打击”是(自主动词)。

7.单宾动词可进一步分为两类,例如(歌唱)是体宾动词,(加以)是谓宾动词。

8.

“科学”兼属(名词)和(形容词),“代表”兼属(名词)和(动词)。

9.疑问句、陈述句等是从句子的(表达)角度划分的,单句和复句是从句子的(结构)划分的。

10.“买东西”是(述宾)词组。

三、判断正误,简要说明理由(20分,每小题2分)

1.“我写字”这个句子有三个语素,他们正好充当了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成分,可见语素也可以充当句子成分。

不对。语素只能充当构词材料,不能充当词组或句子的构成材料,这里三个单位,具有造句功能,是词,只不过在形式上与语素重合了。

2.介词结构一般是不能独立充当句子的。

正确。介词结构是不自由的词组,主要是修饰动词充当状语,或者做补语,有的也可以作定语,一般不能充当句子。

说明:介词结构不能独立充当句子是就其整体情况而言的,当然不排除个别介词结构充当句子的情况,例如“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烈日和暴雨下”。

3.句子不一定都能还原为词组。

正确。句子和词组是两个不同层面的单位,比如句子结构有语用上的变化,就无法还原为词组,

例如“怒吼吧,黄河”,不能说这个词组主语在后面,谓语在前面,这不符合汉语词组的结构特点,这是句子层面才能出现的结构。

4.划分汉语的词类,词的形态是一条比较重要的标准。

不对。划分汉语词类,依据的标准是词的语法功能,汉语没有丰富的形态变化,不能作为划分词类的依据。

5.“把”在现代汉语中只有介词功能,不能独立作谓语动词使用。

不对。现代汉语中“把”的主要功能是介词,但还有动词功能,例如“我来把门“。

6.特指问和是非问的区别是,前者常常在句尾使用语气词“吗”,后者使用“呢”。

不对。特指问使用的语气词是“呢”,是非问使用的语气词是“吗”。

7.按照谓语不同的语法性质,“白布两元一尺”是名词谓语句。

不对。这个句子是主谓谓语句,因为“两元一尺”不是个简单的名词,而是主谓词组。按照教材划分的类别,主谓词组充当谓语的单列一类句型。

8.根据主语的语义性质,“墙上挂着一幅画”的主语是受事主语。

不对。这个句子的主语是“墙上”,是处所主语,句子中的受事成分是宾语。

9.多重复句是指由三个以上的分句构成的句子。

不对。多重复句是根据结构层次划分的,具有两个以上层次的就是多重复句,具有三个分句,不一定具有两个层次,所以不一定就是多重复句。

10.把字句中“把”后面的的宾语成分,可以还原到动词后面去。

不对。把字句中的介词把后面的成分,有些可以还原到动词后面,例如“把敌人消灭了-消灭了敌人”,有的不能还原,例如“把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就不能还原为“收拾房间得干干净净”。

四、综合分析应用题(30分,每小题5分)

1.

指出下列主谓句的句型:

那件衣服,样式特别新潮。

主谓谓语句

过去的一年来我一直在寻找那本书。

动词谓语句

一张桌子四条腿。

名词谓语句

你借给我的那本小说确实非常精彩。

形容词谓语句

我刚才看见的那个人其实你也认识。

主谓谓语句

⑥今天早晨我吃的馒头。

名词谓语句

2.

分析下列句子的结构层次,注意歧义句的分析。

不适当地

浇水

施肥

影响庄稼的生长。(歧义)

1

2

1-2主谓

3

4

5

6

3-4状中偏正,5-6状中偏正

7

8

9

10

7-8状中偏正,9-10述宾

11

12

13

14

11-12联合,13-14定中偏正

适当地

浇水

施肥

影响庄稼的生长。

1

2

1-2主谓

3

4

5

6

3-4状中偏正,5-6状中偏正

7

8

9

10

11

12

7-8状中偏正,9-10联合,11-12述宾

13

14

13-14定中偏正

今天

晚上

邀请

老王

演出。(递系)

1

2

1-2主谓

3

4

3-4状中偏正

5

6

7

8

5-6定中偏正,7-8复谓关系

9

10

11

12

9-10述宾,11-12述宾

3.用变换分析法分析下面的歧义句

支持的是王厂长

①分析:这个句子有两种意义理解。

A.支持的是王厂长。("支持"和"王厂长"之间是"动作-施事"关系)

B.支持的是王厂长。("支持"和"王厂长"之间是"动作-受事"关系)

②变换分析

A式可以作如下变换,B式不能:

支持的是王厂长

支持我的是王厂长("王厂长支持我")

4.

比较下列句子意思上的异同:

你坐火车去,还是坐飞机去?

你坐火车去,或者坐飞机去。

分析:都是选择复句,都是在几个中自由选择一个。区别是,第一句是疑问式选择,第二句是陈述式选择。

他也看完了这本书吗?

他也看完了这本书呢。

分析:都说明他看这本书,第一句对是否看完表示疑问,第二句表示惊奇。

我曾经表态支持他。

我已经表态支持他。

分析:都发生过“表态支持他”的动作行为,但第一句着重说明经历过某种动作行为,强调的是过去的行为,不涉及现在的态度,第二句用“已经”强调说明动作行为早就发生完成,至今还是这个态度。

墙上有一幅水彩画。

墙上挂着一幅水彩画。

分析:都指某处有什么东西,第一句表示静态的存在,说明事物的位置,第二句表示动态,表示动作行为的持续状态,从时间是强调画一直挂着。

⑤我们彻底把敌人消灭了。

敌人彻底被我们消灭了。

分析:句子中的词语的施受关系相同,基本意思一样,但施事和受事位置相反,第一句强调主动性,强调主语对把的对象的处置意味,第二句突出主语的遭遇。

⑥你知道他什么时候来吗?

你知道他什么时候来呢?

分析:第一句是是非问,只要回答“是”或“不”即可,当然也可以具体回答。第二句是特指问,这里是特指时间,要求必须具体回答。

6.给下面的句子填上恰当的虚词

在古时候,人们发现天上(除了)少数几颗星星之外,绝大多数星星在几十年(至)几百年中,互相间的位置没有什么变化。(因此),认为前者是在运动的,(所以)就称之为行星;后者(则)是不运动的,(于是)就称之为恒星。(其实),恒星(也是)在不停地运动着的,(只不过)是(由于)它们距离地球极其遥远,人们不易察觉罢了。

五、问答题(20分,每小题4分)1.为什么不能依据形态来划分汉语的词类?应该依据什么划分汉语词类?

第一,汉语没有印欧语那样丰富的形态变化,只有不分词语如动词、形容词有一些形态变化,而且不具有普遍性,因此不能用作划分词类的标准。

第二,划分汉语词类的标准是词的语法功能,具体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词与词的组合能力,二是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

2.词组和句子有什么样的本质差别?

首先,作为备用的静态单位,词组和语境没有关系,而句子则是和一定语境紧密结合的,是一定的人在一定的场合因为一定的目的而用来传递某种信息的。因此同样的内容,词组和句子的意思可能相差很远。例如“严禁吸烟”,作为词组,可以说是泛泛地指禁止吸烟这种行为,而作为句子,比如在加油站、候车室贴着这个标语,则是特指在这个地方不准吸烟,而不是在进行禁烟宣传。其次,正是因为有语境,有上下文的提示,句子中非重要信息内容的结构成分是可以省略的。例如“你什么时候去看电影?”回答一定是“明天”或“后天”或别的什么具体的时间,一般不会说“我明天去看电影”这样的完全句,交际中,我们常见的都是不完全主谓句,无论是询问还是回答。而作为词组,是不可能有这样的省略的。可见,句子的结构在一定的语境中是比较灵活的。

第三,句子传递信息,有一定的语气,相应地有一定的语调,而词组作为静态的备用单位,不代表任何观点,不表示任何感情,因此是没有语调

第四,词组的意义是不确定的,没有具体的内容,而句子的所指是确定的,一定有具体内容,而不仅仅是有意义。具体地说,句子中的名词,都是有指称的,句子中的动词,都是有所叙述的。例如“我们明天在图书馆见面”,如果是词组,其中的“我们”是谁、“明天”是指什么时候(没有时间起点)、“图书馆”是哪个图书馆,其指称都是不明确的,可以说是无所指称。而作为句子,就不一样了,“我们”一定指具体的说话人和听话人、“明天”是指当时说话的第二天,“图书馆”则是说话人和听话人都知道的那个图书馆。这些隐含的信息,是说听双方都明白的。而作为词组,就没有这样具体的指称内容。

3.为什么说“找个人看看”中的“人”不是兼语?

第一所谓兼语,是指两个动词之间的名词性成分,与前面的动词构成述宾关系,与后面的动词构成主谓关系,既充当宾语,又充当主语。

第二,兼语说是站不住脚的。因为,第一,句子中的一个名词性成分,既然充当了前一个动词的宾语,就不能充当后一个动词的主语,一个成分不能同时充当两个动词的不同的语义角色;

第二,从指称特点看,主语和宾语具有不同的特点,在汉语中,主语一般要求是定指的,宾语是不定指的,例如“客人”在“客人来了”中是主语,是定指的,在“来客人了”中是宾语,属于不定指信息。定指与不定指,是一对矛盾体,如果说两个动词之间的名词性成分是兼语,那么,在同一个句子结构中,它既是定指的,又是不定指的,这就互相矛盾了。

因此,这里结构不宜称为兼语结构,而应叫做递系结构,属于复谓结构的一种。

4.

“走一趟、吃一碗、用一次”是什么结构?为什么?

这三个词组都是述宾词组。它们的结构特点是一样的,在形式上有一系列平行现象,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例如:

A.吃一碗:吃过一碗/吃了一碗/吃了一碗饭/一碗全吃了/一碗都没吃

B.用一次:用过一次/用了一次/用了一次票/一次全用了/一次都没用

“一碗”的“碗”是物量词,一般公认这样的量词词组在动词后是宾语。“一次”的“次”是动量词,一般认为在动词后是补语。但是从形式上看,“走一趟”、“吃一碗”和“用一次”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而且有一系列平行的现象,既然承认“吃一碗”是述宾结构,那么也得承认“走一趟、用一次”也是述宾结构。

提示:本题也可以认为它们是不同的结构,但是要说明理由。

5.副词应该归实词还是归虚词?谈谈你的看法。

副词应该划归虚词。第一,从语法功能看,副词具有一般虚词的特点,副词虽然可以充当状语,但是不能充当主语、谓语、述语、中心语等核心句法成分,而且能充当补语的只有极个别的词,没有普遍性,与其它实词相比功能明显不同;

第二,从意义上看,副词的意义从总体上看还是十分虚化空灵的,没有实在、具体的词汇意义,无法同实词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相比,也不如数词、量词、代词的意义实在。

第三,副词同一般虚词一样,大多是黏着的,即不能单说。

第四次作业

方言部分

一、

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1.能不能通话是区别语言和方言的一个(经验性标准),但能不能(对应转换)是比能否通话更为深刻的判断标准。

2.

方言有双重含义,一般所说的方言,主要是指(地域方言)。

3.

语言演变的内部因素,主要有内部演变、(外部接触)、(异化和渗透)、(分化和融合)。

4.现代汉语方言可分北方方言、(湘方言)、(吴方言)、(赣方言)、(闽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等七大类。

5.北京话是(官话)方言的代表,客家方言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

6.

海南岛属于(闽)方言区,云南属于(官话)方言区。

7.同普通话语音相比,吴方言和湘方言的突出特点是有成套的(浊辅音声母)。

8.方言调查的目的是搜集活的语言事实,积累材料,为研究语言服务,因此方言调查要以(搜集方言材料)为出发点,9.操某种方言的人群居住的不太大的区域被周围大片其它方言所包围,这种现象称为(方言岛)。

10.在俗文学中,民歌、传说和民间故事是(口语性)和(方言性)最强的文学样式。

二、问答题(35分,每小题5分)

1.为什么要以北方方言作基础方言?

①北方方言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影响很大。②北方话具有雄厚的文化基础。比如我国的四大名著《\t"/content/14/0718/22/_blank"水浒传》、《西游记》、《\t"/content/14/0718/22/_blank"三国演义》、《\t"/content/14/0718/22/_blank"红楼梦》以及一些话本小说。这些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流传全国,扩大了北方话在全国的影响,在客观上促进了北方话在全国的传播,为汉民族共同语的书面语的建立打下了基础。③北方话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使用北方话的人口比起其它方言来也要多得多,约占整个汉民族人口的70%,按我国现有人口计算,属于北方话区域的人口至少在八亿以上。④北方话通行地域广阔。北方话所属地域也是非常广阔的,达数百万平方公里,人们通话基本上没有什么困难,这种高度的一致性就是在世界上的语言中也是很难找到第二个。

⑤北方话词汇系统具有一致性。

2.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第一,都是语言分化的结果,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的体现;第二,都没有全民性特点,社会方言通行于某个阶层,地域方言通行于某个地域,当然,就地域而言,地域方言在一定的范围内是有一定的全民性的;第三,都要使用全民语言的材料构成。

不同点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形成的原因不同。地域方言是语言因为地域上的差异形成的,所以从语言分布看,方言处于某一语言的某个平面区域,可以在地图上标出某种地域方言通行的地域,而社会方言的形成同语言使用者的社会属性有关,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有其民族、籍贯、性别、职业、爱好、学识、信仰、所处环境等方面的特征,与他周围的人形成或松或紧的社会网络,这些特征反映在语言使用上,往往具有群体性,都可以形成语言特色,这些语言特色的共性,就形成了社会方言,例如老师有一套教学术语,戏曲有自己的程式语言。旧时候生意人特创了一套表示数字的词语,利用汉字结构的特殊性,通过分析拆解汉字的方法表示数字,形成表示数目的隐语词,例如“旦底、空工、横川、侧目、缺丑、断大、皂底、分头、旭边、田心”分别表示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比如“旦底”就是“旦”字的底下的笔划,就是“一”。现在的年轻人动不动就说“酷”,而老年人很少使用这个词,这都是社会方言的反映。文学创作中恰当运用社会方言词语,给角色定位,可以更好地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第二,使用对象不同。地域方言是属于某一地区的全民语言,是当地人交际使用的“共同语”。而社会方言不具有这种全民性,只属于某个特定的阶层使用,比如木匠有木匠的专用语,绝对不会使用炼钢工人使用的语言;农民使用的打场、保墒、灌溉,城里人也不会使用甚至可能口头上永远都不使用。这是因为社会方言是社会环境的产物,使用上也要受一定的社会环境的制约的缘故。由于这个特点,社会方言又有跨越地域方言、超越地域方言的特性,比如医疗术语,在行业中是相同的,不受地域方言的影响。

第三,内部差异不同。社会方言的差别主要体现在词汇方面,表现在各行各业各有一套行业语,这些词语的语音形式、语法结构与全民语言没有太大的差别。地域方言的差异体现在语音、词汇、语法方方面面,尤其以语音差别最为突出,有一套独立的语音系统。

第四,发展方向不同。地域方言在一定的社会政治条件下可能发展成为独立的语言,例如前面举的欧洲一些国家政治格局的变化引起语言地位的变化就是例子。社会方言随着发展,其影响扩大,那么其中有些词语可能进入共同语词汇系统,例如医学行业语“瘫痪”用来比喻机构涣散、不能正常进行工作;计算机学科术语“软件”现在又指生产、科研、经营等过程中的人员素质、管理水平、服务质量等;“硬件”又指生产、科研、经营等过程中的机器设备、物质材料等基础设施。像行业语“白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