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治法治疗痤疮的研究进展_第1页
中医外治法治疗痤疮的研究进展_第2页
中医外治法治疗痤疮的研究进展_第3页
中医外治法治疗痤疮的研究进展_第4页
中医外治法治疗痤疮的研究进展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外治法治疗痤疮的研究进展

蠕虫通常被称为“肿瘤”、“肺风刺”和“黑伤口”。中医对春秋时期癫痫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有了初步的认识。最早的记载可以在《黄帝内经》中找到。《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唐·王冰注“时月寒凉,形劳汗发,凄风外薄,肤腠居寒,脂液遂凝,积于玄府,依空渗涸,皶刺长于皮中,形如米,或如针,久者上黑,长一分,余色白黄而瘦于玄府中,俗曰粉刺,解表已。玄府,谓汗孔也。痤谓色赤瞋愤,内蕴脓血,形小而大如酸枣,或如按豆,此皆阳气内郁所为,待耎而攻之,大甚焫出之”。是一种青春期常见的与性腺内分泌功能失调有关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疾病,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及瘢痕等皮损。通常好发于面部、胸背部,临床以白头粉刺、黑头粉刺、炎性丘疹、结节、囊肿等为主要表现,以青春期多见,在儿童和成年人中也可以见到。痤疮的治疗方法很多,通过中医辨证论治,中药的临床应用较为普遍,西药治疗主要是口服异维A酸,它是惟一可以抑制皮脂腺活性的药物。由于痤疮的特殊发病因素和部位,近年来外治法治疗痤疮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现总结概括如下。1蠕虫的病因和发病机制1.1雄激素治疗财务读本现代医学认为,痤疮的发病主要与雄激素、皮脂分泌增多、毛囊口上皮角化亢进、痤疮丙酸杆菌及遗传等因素有关。雄激素在痤疮的发病机制中主要是增加皮脂腺的活性,刺激皮脂腺增生、肥大,分泌过多皮脂,还可使毛囊口角化、上皮细胞增生。雄性激素中的睾酮在酶的作用下形成双氧睾酮,与毛囊的受体结合即能刺激毛囊皮脂腺角化,使角质变厚。角化细胞相互黏连,不易分离,致管口阻塞,皮脂产生与排出平衡失调,从而导致痤疮的发生。1.2气阴风热,上蒸于面而发瞳体中医学认为,本病由阴虚内热、虚火上炎或湿热内毒熏蒸肌肤所致。烟建华教授认为,面部属阳明,若患者居处潮湿,外界湿热之气久蕴肌肤,肌表气血运行不畅便易患粉刺。另外,陈维梅等认为,肺主皮毛、司腠理开合,肺经风热或外感风热,致使肺热熏蒸于面,颜面腠理开合失司而发丘疹;脾胃主运化,升清降浊。由于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生湿蕴热,湿热循阳明经上蒸于面而发痤疮;素体阳热偏盛,营血日渐偏热,血热外壅,血随热行,上壅于胸面,而发本病。范平等认为,痤疮是五脏内部失调而“行诸外”的具体表现,并认为痤疮的发病与各自的体质有关,并将痤疮的发病总结为以下5种体质,即湿热体质、阴虚体质、痰湿体质、气郁血瘀体质和阳虚体质。还有学者按照李东垣的脾胃阴火学说,认为在治疗痤疮时七情内伤或饮食劳倦伤及脾胃,脾胃气虚;或因过用寒凉药物,克伐脾胃之气,而致脾气不升,则湿气不化,湿邪下流于肾,扰动肾中龙雷之火,以致龙雷之火上犯。上乘土位则消谷善饥,循阳明经而上熏于面,则面起痤疮。2癫痫的中医辨证治疗2.1肺经络储热综合征为粉刺刚突起时,红色,有疼痛和瘙痒感,另口干舌燥,小便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象浮数。2.2脾胃湿热综合征痤疮连续间歇性出现,挤压出现黄白色米粒大小脂栓,再挤出现脓液,皮肤出油较多,伴口臭口苦,食欲不振,大便粘滞不爽,舌红苔黄。2.3证分型治疗植物联合临床痤疮持续时间比较长,质地较硬,持续不消,触之有痛感,或是严重的橘皮脸,女性月经量少、痛经,或出现经期痤疮加重者,舌暗苔薄,脉涩。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痤疮目前已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风热、肺热和血热,提出了从心、肝、肾、脾论治及湿热、痰凝、气滞、血瘀、热毒、冲任失调、阴虚等辨证治疗观点,并且在临床取得满意疗效。如据痤疮发病的病因病机,从湿热论治。有人认为湿热蕴结型是痤疮的主要辨证分型,还有学者从虚论治寻常痤疮,应用益气升阳散火法治疗不典型痤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损美性皮肤病也更加重视。深入研究总结痤疮的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3关于研究现状3.1理疗法3.1.1价值溶液稀释液的制备电疗(微电凝器)在皮损内加热,温热效应扩散在皮脂腺周边组织,促进炎症的吸收消退。如赵绍明等用微电凝烧灼治疗重度痤疮28例。将微电凝于脓疱、结节、囊肿最薄处烧灼,皮肤被烧开一小圆孔,于此孔内用小刮勺刮取皮损内脓细胞、细菌残体、皮脂及角化物等,分别以盐水、庆大霉素、曲安奈德各1ml混合稀释液冲洗残腔后压迫止血,总有效率92%。微电凝器是近几年用于美容手术的微型止血器,在深部组织中仍可产生热量,持续烧灼组织,其尖端为宽约1.5mm的细电热丝,可持续给电,发红发热比火针安全且省时省力,还可调节。3.1.2治疗丙酸杆菌的重要作用机理光疗法治疗痤疮,其原理是可见光作用于痤疮丙酸杆菌代谢产物的内源性卟啉,释放出单态(或游离态)氧离子,同时治疗仪的热作用又会使更多的氧进入毛孔,在有氧环境下丙酸杆菌的生长受到抑制,而单态氧还可有效杀死丙酸杆菌,加上光热作用促进了炎症的吸收、消退,从而达到治疗目的。近年来,临床治疗痤疮已使用了蓝光、红光、丝柔光子、强脉冲光,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9~12]。3.1.3针辐射器治疗袁永革用微波联合药物治疗寻常痤疮,总有效率90.54%,并认为微波单针辐射器治疗能去除增厚及角化的皮损,使病变组织及病变微生物被凝固坏死脱落,打孔后脓疱、结节及囊肿得以充分引流,使深部的脂栓、脓液及坏死组织充分去除,具有较好的杀菌作用,并为药物进入病灶深部提供了良好的通道。3.1.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sa酸霜效果比较宋雪英等用氦氖激光照射治疗结节囊肿性痤疮,同时口服多西环素,皮疹部外涂异维A酸霜,有效率84.61%,对照组(仅口服多西环素,皮疹部外涂异维A酸霜)有效率63.33%,统计学处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显示,激光配合药物治疗可缩短疗程、提高疗效,且无副作用。3.2中医外治法3.2.1血治疗药点治疗组易建昌将269例门诊患者辨证分为肺经风热、脾胃湿热、痰湿凝结、肝郁气结、瘀血阻滞、热毒聚结、冲任不调7型,分别进行刺血治疗,首先在大椎穴或肩胛间区肺俞、心俞、膈腧处寻找痤疮点1~2个,用大三棱针挑刺出血,然后拔火罐,并于耳背静脉处用三棱针出血,每周2次,10次为1个疗程,观察1~3个疗程,总有效率为68.7%。刺血治疗对不同证型痤疮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肺经风热、脾胃湿热、热毒聚结型疗效较好,瘀血阻滞型疗效次之,痰湿凝结、肝郁气结、冲任不调型疗效较差。3.2.2临床疗效比较火针有针的局部刺激和灸的温热刺激,能促进气血运行,鼓舞正气。火针治疗痤疮可视作一种汗法,正符合因势利导、汗而发之法。黄蜀等为观察火针治疗各型痤疮的临床疗效,采用开放性试验设计方法,共收集1068例,结果肺热型愈显率为78.5%,热毒型80.8%,冲任不调型77.4%,血瘀痰凝型80.1%,各型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郭奕妤等采用口服克拉霉素分散片并配合火针治疗囊肿型痤疮具有显著疗效,说明火针治疗各型痤疮疗效确切,无毒副反应。3.2.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宋欣伟将120例面部痤疮患者分别给予锋针挑刺背俞穴出血并拔罐与内外兼用B族维生素、甲硝唑、过氧化苯甲酰凝胶、玫芦消痤膏等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66.7%。吴芳芳等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对30例青春期痤疮患者行背俞穴刺络拔罐治疗,根据症状每次于心俞、肺俞、肝俞、脾俞、胃俞、肾俞中选取两穴,三棱针点刺后留罐10~15min,5~7d1次,治疗6次后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口服丹参酮胶囊,总有效率78.57%,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2.4格兰阴病刮t清泄肺胃之热潘兴芳用刮痧方法治疗门诊50例痤疮病人。主穴:头部:取额中线、额旁二线、额旁三线;背部:取以督脉及膀胱经为主,选取大椎到至阳及其两侧膀胱经。配穴:取痤疮反复发作色黯者,刮拭腰部八髎穴。患者仰卧位,取水牛角制的刮痧板,以中等力度先刮拭额中线、额旁二线、额旁三线,以头皮颜色变红为度,并配合刺络放血。结果,治愈:皮损消退,自觉症状消失35例;好转:自觉症状明显减轻,皮损消退30%以上10例;无效:皮损及症状均无变化或消退不足30%的5例,总有效率为90%,说明刮痧疗法可起到清泄肺胃之热的效果。辅以额中线及背部督脉膀胱经,共奏清润心肺、活血通络的作用,而刮痧疗法对于不同证型的疗效方面,肺经风热证、湿热蕴结证疗效明显优于痰湿凝结证,说明刮痧疗法对于热性证型有更好的疗效。3.3采用刺络放血治疗痤疮的治疗方法多样,临床中有医家同时综合应用针刺、耳针、火针、刺络放血、拔罐等,效果更佳。文娜等采用面部刺络闪罐及体针法治疗聚合性痤疮疗效较好。张叶青将106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针刺配背俞穴放血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结果针灸配合背俞穴放血治疗总有效率96.9%,单纯针刺治疗总有效率92.5%。研究结果证明,针刺加穴位放血相结合,比单纯针刺治疗疗效更佳。陶雪芬采用走罐、耳尖放血、刺络拔罐加火针治疗痤疮87例。刺络放血是通过泄热祛邪、清热解毒、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而治疗痤疮,刺络放血后再加拔火罐可拔出针刺伤口局部的瘀血,减轻针口伤处疼痛,使血出邪尽,疏泄瘀滞,调理气血,畅通经脉,达到“菀陈则除之”的目的。王俊玲采用调体加辨证取穴,每个疗程首次背部膀胱经刮痧放血,选取痧块色较紫红部位刺络放血。潘娜娜等将28例痤疮病人在刺血拔罐、耳尖放血后行火针治疗,总有效率为96.43%。通过针灸三种方法联合应用治疗痤疮,有通经活络、活血化瘀、泻火解毒的作用,提高了临床疗效。赵爱玲等使用“针刺三联疗法”治疗痤疮患者3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针刺疗法通过刺激腧穴,调整经络,改善脏腑功能而达扶正祛邪之效,佐以刺络拔罐疗法针对痤疮的病因予以治疗,配合耳穴疗法以增强刺激量及针刺后效应。三法配合使用,通过调理气血、平衡阴阳、标本同治从而达到治疗痤疮的目的。另外,在观察针刺配合刺络拔罐治疗痤疮的同时,亦有少数医者对远期疗效和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进行观察。黄桂兴等采用电针脐周穴位配合大椎、肺俞交替刺络拔罐治疗痤疮32例并进行6个月后随访,发现3个疗程后痤疮消失,6个月内未出现新痤疮者有7例占21.9%,痤疮基本消失,过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或遇月经周期生理变化时间歇出现数个痤疮,但易自愈者有17例占53.1%,痤疮明显减少。4外治法治疗激光综上所述,治疗痤疮的中医外治法有多种多样,均有一定的疗效,而其原则在病因、病机、辨证上与内治法相同,只是方法与治疗途径不同而已。故《理瀹骈文》曰:“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很多痤疮患者都兼有不同程度的内分泌紊乱,而内分泌失调又可进一步加重痤疮的症状,形成恶性循环。针对这种情况,中医发挥辨证论治特色,标本兼顾,在消除外部痤疮的同时,又能综合调理内分泌功能,达到标本兼治的功效,更好地解除患者的痛苦。中医学认为痤疮主要是由肺经血热而成,现代医学则认为主要是由于内分泌因素及微生物感染引起,但临床所见往往非一证一型,常多兼夹而呈数证相间之候,故选择治疗方法时需灵活化裁,多种方法综合治疗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目前外治法治疗痤疮的研究中,多数是临床疗效观察型研究,虽然多数文章提及运用随机对照方法并设有对照组,但笔者认为仍有需要改进或探讨的地方:第一,临床研究中痤疮的证型分类标准不统一,文献中少有提及受试者的证型分布情况,并在结果讨论中少见对外治法应用于不同证型痤疮的疗效差异分析。第二,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