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大纲_第1页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大纲_第2页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大纲_第3页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大纲_第4页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一、课程简介

预防医学是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用预防为主的思想探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运用卫生统计学和流行病学原理方法,分析环境中致病因素对人群的影响,提出改善和控制环境危害因素的措施及疾病防治策略,以达到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的目的。《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的教学内容包括两大部分:①环境与健康,主要阐明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规律以及针对环境危害因素的控制策略,着重介绍生活环境、职业环境与健康的关系,也涉及合理营养、食品安全等内容;②疾病的预防和控制,主要阐述常见疾病如传染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以及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主要危险因素及防制策略,培养医学生开展疾病临床预防的能力。预防医学强调预防为主的观念,同时,将预防、保健服务与临床医疗服务进行有机地整合,为患者和人群提供综合性、连续性、可及性、协调性的卫生服务,这是当前医学发展的一个新趋势。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预防医学的基本概念、影响人群健康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规律和控制方法,以及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

教学用书:施榕主编.《预防医学》,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6月

主要参考书1.

傅华主编.

预防医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

王建华等主编。预防医学,第3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

二、时数分配章节授课内容授课时数备注

绪论1

第1章人与环境1

第2章生活环境与健康3

第3章职业环境与健康3

第4章食物与健康3

第5章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3

第6章地方病的预防与控制1

第7章慢性非传染疾病的预防与控制9CBL小班上课第8章伤害的预防与控制1

第10章临床预防服务1

第13章社区卫生服务1

合计27

绪论[目的要求]1.

掌握:

预防医学的特点;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的概念及影响健康的因素以及三级预防策略2.

熟悉:

公共卫生措施和我国卫生工作方针3.

了解:

预防医学发展史以及我国主要卫生工作成就[教学时数]理论:1学时[教学内容]一、预防医学的定义二、预防医学的特点和内容1.

预防医学的特点2.

预防医学的内容3.

医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的意义三、预防医学的发展简史四、医学模式:指医学整体的思维方法1.

生物医学模式2.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五、健康观的转变及影响健康的因素1.

健康观的转变2.

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六、公共卫生概述1.

公共卫生的概念2.

公共卫生措施七、三级预防策略1.

第一级预防2.

第二级预防3.

第三级预防八、我国卫生工作方针和主要卫生成就1.

我国卫生工作方针

2.

我国卫生工作的成就及面临的挑战

第一篇

环境与健康

第一章

人与环境[目的要求]1.

掌握: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的危害及特征2.

熟悉: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与人类的关系;环境污染的概念3.

了解:环境污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教学时数]理论:1学时[教学内容]一、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一)环境及环境因素1.

环境的定义2.

环境因素: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社会因素3.

环境的分类(二)物质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关系1.

物质环境的组成2.

物质环境的特征3.

物质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关系(三)社会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关系1.

社会环境的组成2.

社会环境因素对健康影响的途径3.

社会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关系二、环境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影响(一)环境污染的来源(二)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危害(三)环境污染的预防与控制

第二章

生活环境与健康[目的要求]1.

掌握:空气污染的定义及其对健康的危害;水体污染的概念;氯化消毒原理及影响效果的因素2.

熟悉:常见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对健康的危害;饮用水的基本卫生学要求;水体污染(氰化物、汞和甲基汞、镉等)对健康的危害;室内空气污染来源和常见室内空气污染(一氧化碳、甲醛、总挥发性有机物、氡等)及居住环境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危害3.

了解: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转归;提高居住环境质量的措施[教学时数]理论:3学时[教学内容]一、空气与健康(一)空气的性状及其卫生学意义1.

空气的物理性状及其卫生学意义2.

空气的化学性状及其卫生学意义3.

空气的生物学形状及其卫生学意义

(二)空气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危害1.

空气污染及其来源2.

影响空气污染程度的因素3.

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三)常见空气污染物及其对健康的危害1.

二氧化硫2.

氮氧化物3.

颗粒物4.

铅(四)空气污染的预防与控制

1.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2.

改革工艺过程3.

建立绿化带4.

加强卫生监督监测,严格执行空气卫生标准二、饮水与健康

(一)水源的种类及其卫生学特征1.

地面水及其卫生学特征2.

地下水及其卫生学特征3.

降水及其卫生学特征(二)水环境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1.

水环境污染及其来源

2.

水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三)生活饮用水的基本卫生要求(四)保证生活饮用水卫生的措施

1.

水源水的选择与防护

2.

水质处理

3.

水的安全输送4.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三、居住环境与健康

(一)居住环境微小气候及其基本卫生要求1.

居住环境微小气候2.

室内微小气候对健康的影响3.

居室微小气候的基本卫生要求

(二)居住环境空气质量与健康1.

室内空气污染来源2.

室内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3.

常见室内空气污染物对健康的影响4.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三)居住环境噪声与健康1.

居住环境噪声的来源2.

居住环境噪声对健康的影响(四)提高居住环境质量的措施

1.

合理选择居住区位置

2.

选择良好的住宅朝向3.

保持适当的住宅间距4.

保证适当的住宅卫生规模5.

保证室内空气质量的措施

第三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目的要求]1.

掌握:常见环境化学物对人体的致病作用、临床症状和诊断;噪声对听觉系统的影响;局部振动病;中暑2.

熟悉:中暑的临床分型、机制以及防治;3.

了解:噪声对听觉外系统的影响;高温作业的类型;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物理因素的防护;各种化学污染物的理化特点及预防措施[教学时数]

理论:3学时[教学内容]一、职业相关疾病

(一)职业有害因素

(二)职业病1.

职业病范围2.

职业病的特点3.

职业病的诊断和处理原则

(三)职业卫生服务与健康监护

(四)职业病管理二、物理因素职业病

(一)噪声

1.

生产性噪声的分类及接触机会

2.

噪声对人体的危害(1)听觉系统:暂时性听阈位移、永久性听阈位移(2)听觉外系统(3)爆震性耳聋3.

影响噪声危害的因素4.

防止噪声危害的措施(二)振动1.

振动的分类和主要接触机会2.

振动对机体的危害(1)局部振动:手臂振动病,职业性雷诺现象(2)全身振动3.

影响振动危害的因素

4.

振动危害的预防措施(三)高温1.

高温生产环境中的气象条件及其特点2.

高温作业的类型3.

高温作业对机体的影响(1)高温作业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2)热适应4.

中暑(1)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2)中暑的诊断与处理5.

防暑降温措施(四)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

1.

接触机会2.

电离辐射常用单位3.

电离辐射对机体的危害4.

电离辐射的防护三、职业性中毒

(一)刺激性气体1.

常见的刺激性气体2.

毒理3.

临床表现:急性作用、慢性损害4.

治疗与处理(二)窒息性气体1.

一氧化碳:理化特性及接触机会,毒理,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与处理2.

氰化氢(氢氰酸):理化特性及接触机会,毒理,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与处理3.

硫化氢:理化特性及接触机会,毒理,临床表现及诊断分级,治疗与处理(三)铅

1.

理化特性与接触机会2.

毒理3.

临床表现: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4.

实验室检查5.

诊断及处理原则

6.

治疗(四)汞1.

理化特性与接触机会2.

毒理3.

临床表现:慢性中毒,急性中毒

4.

诊断及处理原则

5.

治疗(五)苯1.

理化特性与接触机会2.

毒理3.

临床表现:慢性中毒,急性中毒

4.

诊断及处理原则

5.

治疗(六)农药1.

有机磷农药(1)理化特性

(2)毒理(3)临床表现:急性中毒、慢性中毒(4)诊断

(5)治疗2.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3.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四、生产性粉尘与尘肺(一)概述1.

生产性粉尘分类及接触作业

2.

生产性粉尘的理化特性及其卫生学意义

3.

生产性粉尘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局部作用、全身作用、变态反应、致癌作用4.

尘肺的概念与分类(二)矽肺1.

发病情况及病理变化2.

发病机制3.

临床表现与诊断(三)石棉肺(四)预防措施:八字防尘经验:革、水、密、风、护、管、教、查

第四章

食物与健康[目的要求]1.

掌握:必需营养素的种类;蛋白质的营养价值的评价;常见维生素、无机盐的缺乏症;人体热能的消耗;合理营养;食物中毒的概念、特征、分类以及常见细菌性食物中毒2.

熟悉:营养素、维生素、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营养调查3.

了解:临床营养、食品安全[教学时数]

理论:3学时;实验:3学时[教学内容]一、营养素与热能(一)蛋白质1.

生理功能2.

营养价值与评价3.

蛋白质供给量

(二)脂类1.

生理功能2.

食物来源及供给量

(三)碳水化物1.

生理功能2.

膳食来源与供给量

(四)热能1.

人体对热能的需要2.

供给量和来源3.

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五)无机盐和微量元素

1.

钙和磷

2.

3.

4.

5.

硒(六)维生素

1.

维生素A及胡萝卜素

2.

维生素D

3.

维生素B1

4.

维生素B2

5.

烟酸

6.

维生素C二、合理营养

(一)概述

(二)营养素需要量和供给量(三)膳食指南与平衡膳食宝塔三、特殊人群营养

(一)孕妇营养

(二)乳母营养

(三)婴幼儿营养(四)儿童青少年营养(五)老年人营养四、人群营养状况评价

(一)膳食调查

(二)体格检查(三)实验室检查五、临床营养概述

(一)病人营养对疾病治疗的作用(二)病人营养的原则(三)病人营养的实施方法(四)病人营养状况的监测及评价(五)病人营养的种类及实施途径六、食品安全

(一)食品安全

(二)食物中毒1.

食物中毒的概念、特征与分类2.

常见细菌性食物中毒(1)沙门菌食物中毒:病原、流行特点、污染来源、临床表现(2)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病原、流行特点、污染来源、临床表现(3)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病原、流行特点、污染来源、临床表现(4)肉毒梭菌毒素食物中毒:病原、流行特点、污染来源、临床表现(5)大肠埃希菌食物中毒:病原、流行特点、污染来源、临床表现(6)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处理与预防原则3.

真菌毒素和霉变食物中毒4.

有毒动植物中毒5.

化学性毒物中毒(三)其它食品问题

1.

黄曲霉毒素污染2.N-亚硝基化合物3.

农药残留4.

食品添加剂

第五章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目的要求]

1.

掌握:传染病的三个环节;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2.

熟悉:经空气、水、食物传染的流行特征;影响人群易感性的因素;疫苗的种类;计划免疫的概念;疫苗免疫效果评价3.

了解:经常性的预防措施;传染病的管理;影响新传染病出现的因素;医院感染的概念与分类[教学时数]

理论:3学时[教学内容]一、传染病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一)基本概念(二)分类(三)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二、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一)传染源

1.

人作为传染源:病人,病原携带者,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2.

动物作为传染源:人畜共患疾病

(二)传播途径1.

经空气传播:飞沫传播、尘埃传播;流行病特征2.

经水传播:经饮用水传播、经疫水传播

3.

经食物传播:流行病学特征4.

接触传播:直接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传播,流行特征

5.

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机械携带传播、生物性传播,流行特征

6.

经土壤传播

7.

医源性传播8.

垂直传播(三)易感人群

1.

人群易感性与传染病的流行

2.

影响人群易感性的因素:升高的因素、降低的因素(四)流行过程的影响因素1.

自然因素对流行过程的影响2.

社会因素对流行过程的影响

三、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一)传染病的预防性措施

1.

经常性预防措施2.

预防接种:种类、计划免疫、注意事项

3.

防护措施(二)加强传染病的管理

1.

我国传染病的分类: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2.

对病人的管理措施

3.

对接触者的管理措施

4.

对动物传染源的管理措施

5.

对疫源地的管理措施:随时消毒、终末消毒四、新出现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及其防制对策

(一)新传染病的类型

(二)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发现的传染病概况

(三)影响新传染病出现的因素

(四)防制策略五、医院感染(一)医院感染的概念与分类(二)医院感染的特征

第六章

地方病的预防与控制[目的要求]1.

掌握:

地方病的概念、特点,地方性碘缺乏和氟中毒的病因及预防措施2.

熟悉:

地方病的分类及预防控制,成人碘缺乏病诊断标准、临床分型和分度标准,氟中毒的临床表现3.

了解:

地方病的流行现状、碘缺乏病的流行特征[教学时数]

理论:1学时[教学内容]一、地方病的基本概念

(一)地方病的分类

(二)地方病的流行特征

(三)地方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二、碘缺乏病

(一)碘在自然界和人体内的分布

(二)碘缺乏病的流行特征1.

地区分布2.

人群分布

(三)主要病因及发病机理1.

主要病因2.

发病机理

(四)临床表现与诊断1.

地方性甲状腺肿2.

地方性克汀病

(五)碘缺乏病的防治措施1.

地方性甲状腺肿的治疗2.

地方性克汀病的治疗3.

预防三、地方性氟中毒

(一)氟在自然界和人体内的分布

(二)氟中毒的流行特征1.

地区分布2.

人群分布3.

病区分布4.

影响流行的主要因素

(三)病因与发病机理

(四)氟中毒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五)氟中毒的防治措施1.

地方性氟中毒的治疗2.

预防

第七章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目的要求]1.

掌握: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的危险因素、预防与控制的策略和措施2.

熟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概念和种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特点;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的流行特征3.

了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特点;糖尿病的分类和病因[授课时数]理论:9学时[教学内容]一、概述1.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概念和常见种类2.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特点3.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二、心脑血管疾病1.

心脑血管疾病的流行特点2.

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疾病、超重或肥胖、血脂异常、生活方式、其它因素3.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策略与措施三、糖尿病1.

糖尿病的流行特征2.

糖尿病的分类和病因3.

糖尿病的预防与控制四、恶性肿瘤1.

恶性肿瘤的流行特征2.

恶性肿瘤的主要危险因素: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体力活动、社会心理因素3.

恶性肿瘤的预防与控制

第八章

伤害的预防与控制[目的要求]1.

掌握:伤害的概念和分类方法2.

熟悉:伤害影响的影响因素3.

了解:常见的伤害预防与控制[教学时数]

理论:1学时[教学内容]一、概述

(一)伤害的定义及内涵

(二)伤害的类型

(三)伤害的流行特征

(四)影响伤害发生的因素

(五)伤害的监测二、伤害的预防策略与措施(一)预防策略(二)伤害预防的四“E”干预措施(三)不同类型伤害的干预措施1.

道路交通伤害2.

跌倒3.

自杀4.

溺水5.

火灾

第十章

临床预防服务

[目的要求]1.

掌握:

临床预防的原则、方法和内容2.

熟悉:

临床预防服务的策略与原则;健康管理的概念3.

了解:健康管理的作用;健康危险因素评估;健康维护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教学时数]理论:1学时[教学内容]一、概述(一)临床预防的概念(二)临床预防产生背景与意义1.

临床预防产生的背景2.

临床预防的意义(1)合理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降低医疗费用(2)提高临床疗效(3)提高人群期望寿命和生活质量(4)解决卫生服务面临的矛盾和挑战二、临床预防的内容、方法及原则(一)临床预防的内容与方法

1.病人教育与咨询服务2.预防接种3.化学预防4.

筛查5.

病例发现6.

健康危险因素评估7.

周期性健康检查(二)临床预防服务的策略与原则1.

强调安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