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_第1页
第六课 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_第2页
第六课 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_第3页
第六课 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_第4页
第六课 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

——王会教学时间:2013年6月1日宛自天开

--古代园林艺术一、教学分析

前面一段时间鉴赏课的学习,特别是前面一课《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与天坛》让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归纳、判断的能力和鉴赏园林艺术作品的能力。但是农村高中的学生由于外出旅游观光的机会少,知识面狭窄,所以学生课前要预习及收集相关古代园林的知识和图片。另外以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他们创新意识,主动参与探究学习。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园林的种类、特点及代表作品。(2)结合实例了解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思想和原则。

2.能力目标:通过中国园林的概况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下面赏析活动打基础;拙政园的赏析让学生掌握一些赏析的方法;颐和园与凡尔赛宫的对比,突显古代造园精神;如皋水绘园的描绘使学生感情的得到升华。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学习,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以及保护园林遗产的责任感。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几个经典性的园林了解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构成要素,自然环境及人工环境的山水、建筑物及特殊的文人内涵、园林内的树木花卉、园外的景观-------。是如何达到人与自然地和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难点:结合具体事例启发学生爱护园林遗产。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略)

(二)导入阶段:

短片欣赏、音乐《高山流水》导入课题。“沉淀历史、传承经典”——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现存的技术高超、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象一部部石刻的史书,让我们重温着祖国的历史文化,激发起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同时它也是一种可供人观赏的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前一节课我们共同学习过以木结构为主要特色的体现民族文化精神的中国古代建筑,故宫,天坛-------。今天我们同样学习我国古代建筑艺术遗产中的一颗明珠——中国古代园林艺术。[设计意图]:通过幻灯片的欣赏让学生了解中国建筑艺术的博大精深。加深回顾上一课学习的内容,初步感受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特点,为了解欣赏中国古代园林艺术打下基础,激发学生对园林艺术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

二、发展阶段活动一(了解思考):中国园林的概况(幻灯片放映并讲解)。A、园林的历史:中国园林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是西周的灵囿,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等追求自然情趣的私家园林,到明清两代成为造园的高峰时期,清代乾隆嘉庆年间是造园的鼎盛时期,至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四、教学过程B、造园艺术的原则:中国古典园林的园景上主要是模仿自然,即用人工的力量来塑造自然的景色,达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所以,园林中除大量的建筑物外,还要凿池开山,栽花种树,用人工仿照自然山水风景,或利用古代山水画为蓝本,参以诗词的情调,构成许多如诗如画的景色。这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一致的。老子提出要道法自然,庄子曾说:“山林欤,皋壤欤,使我欣欣然而乐欤。”而作为儒学始祖的孔子则把这种热爱升华到把山水比作人的品德的境界。所以,中国古典园林是建筑、山池、园艺、绘画、雕刻以至诗文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四、教学过程C、园林的分类:提问:上面我们看了相关园林的历史以及中国园林的造园艺术的原则,那同学们知道中国古代园林主要分几类吗?1.皇家园林:圆明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2.私家园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个园、寄畅园、豫园-------。2.寺观园林:【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及文字的讲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加深对园林的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为接下来具体分析园林艺术做准备。四、教学过程4活动二(感受体验)欣赏私家园林——拙政园。问题:拙政园的布局设计中是如何体现中国古代的造园的理念和精神的?(学生讨论分析)教师总结:A、拙政园是我国“四大名园”之一,是苏州古典园林建筑中最大的一个园林。主要以水景为主,富于自然情趣。B、在布局上非常活泼,模仿自然地“自然式”的布局。C、该园的水面积占全园面积的五分之三,亭榭楼阁,造型轻盈活泼,浮廊紧贴在水面的浮廊倚墙起伏而行,犹如游龙戏水,浮在水面。D、园景模仿自然,以人工的力量创造自然的景色,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体现了中国古人尊重自然并与自然相亲近的“天人合一”观念。【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园林艺术的兴趣,把赏析活动引向深入。让学生了解园林艺术设计的理念和精神四、教学过程活动三(探索分析):欣赏中国古代皇家园林——“颐和园”。结合教材及学生收集的资料请一位学生介绍一下颐和园,包括颐和园的历史、景点的布局设计、标志性的建筑、特色景点等。带着问题欣赏西方园林“凡尔赛宫”:讨论:作为古代园林的我国的“颐和园”与西方的“凡尔赛宫”在园林的设计原则及审美方面有何异同点?四、教学过程学生:它们的共同点是它们都属于皇家园林,不同点:但是风格上不一样。凡尔赛宫的设计上很规则,很有现代感。颐和园给人的感觉很随意,与自然融合,体现“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教师总结:古代建筑艺术是审美价值和伦理价值的统一,颐和园与凡尔赛宫同属于皇家园林,在园林设计上A、共有的特点:是大型建筑物布局严谨,体现了等级制度,具有宫廷气概。B、不同点:但是它们又表现出不同的审美观念和思想观念。四、教学过程<1>颐和园把建筑通过巧妙地组合与地形和山石树木互相配合,创造一种富丽堂皇而富于变化的艺术风格。突显我国古代造园原则“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以及“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2>凡尔赛宫是以中轴线对称、均匀、规整式的园林布局手法。造园风格被称作“勒诺特式”或“路易十四式”凡尔赛宫宏伟壮丽的外观和严格规则化的园林设计是法国封建专制统治鼎盛时期——文化上的古典主义思想所产生的结果,几百年来欧洲皇家园林几乎都遵循了它的设计思想。【设计意图】通过前面的拙政园的赏析,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分析颐和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然后再通过颐和园与凡尔赛宫不同园林的比较,使学生更能清晰地体会中国古代的造园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四、教学过程活动四(课堂拓展)忆水绘园伴随着轻音乐向学生展示如皋水绘园的美景。水绘园位于如皋县城东北隅,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水绘园是苏北平原上一颗璀灿的明珠。水绘园以水为贵、倒影为佳,既秀且雅;而其以园言志,以园为忆、并融诗、文、琴、棋、书、画、博古,曲艺等于一园的特色,又足以说明它原来是一座饶有书卷气的“文人园”。通过幻灯片展示再结合同学们自己对水绘园的记忆描绘出你心中水绘园的景象。找几幅有代表性的作品教师总结:同学们手中表现的水绘园各有特色,都很美。希望同学们能用实际行动保护我们的园林艺术。【设计意图】作为如皋的名园水绘园,学生基本上都游玩过。通过忆水绘园环节,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引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表达能力,增强保护园林的情感。五、本课小结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是审美价值与政治伦理价值的统一。园林艺术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表现出鲜明的人文主义精神。总体性、综合性很强。它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现存的技术高超、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园林建筑,在世界园林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象一部部石刻的史书,让我们重温祖国的历史文化,激发起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A、园林的历史:

根据文献记载,早在商周时期我们的先人就已经开始了利用自然的山泽、水泉、树木、鸟兽进行初期的造园活动。最初的形式为囿。囿是指在圈定的范围内让草木和鸟兽滋生繁育;还挖池筑台,供帝王和贵族们狩猎和享乐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曾建“灵囿”。

秦汉时期出现了以官室建筑为主的宫苑,秦始皇建上林苑,引渭水作长池,并在池中筑蓬莱山以象征神山仙境。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园林发展中的转折点。佛教的传入及老庄哲学的流行,是园林转向崇尚自然。开始走上提炼、概括自然山水的新阶段。文人士大夫等追求自然情趣的私家园林。

唐宋时期,园林达到成熟阶段。到明清两代成为造园的高峰时期,清代乾隆嘉庆年间是造园的鼎盛时期,至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B、造园艺术的原则中国古典园林的园景上主要是:1.模仿自然,即用人工的力量来塑造自然的景色,达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

2.这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一致的。老子提出要道法自然,庄子曾说:“山林欤,皋壤欤,使我欣欣然而乐欤。”而作为儒学始祖的孔子则把这种热爱升华到把山水比作人的品德的境界。所以,中国古典园林是建筑、山池、园艺、绘画、雕刻以至诗文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C、园林的分类:

(一)按占有者身份分;

1.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看来,国家的山河都是属于皇家所有的。所以其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C、园林的分类:

2.私家园林

私家园林是供皇家的宗室外戚、王公官吏、富商大贾等休闲的园林。其特点是规模较小,所以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表现其淡雅素净的色彩。现存的私家园林,如北京的恭王府,苏州的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网狮园,上海的豫园等。

C、园林的分类:

(二)按照地区加以分类:

北方园林:集中在北京西安洛阳开封;

江南园林:集中在南京上海无锡苏杭扬州;

岭南园林:集中在广东。二、中国古代园林的特色

(一)造园艺术,“师法自然”“师法自然”,在造园艺术上包含两层内容。一是总体布局、组合要合乎自然。山与水的关系以及假山中峰、涧、坡、洞各景象因素的组合,要符合自然界山水生成的客观规律。

二是每个山水景象要素的形象组合要合乎自然规律。如假山峰峦是由许多小的石料拼叠合成,叠砌时要仿天然岩石的纹脉,尽量减少人工拼叠的痕迹。水池常作自然曲折、高下起伏状。花木布置应是疏密相间,形态天然。乔灌木也错杂相间,追求天然野趣。二、中国古代园林的特色(二)分隔空间,融于自然

中国古代园林用种种办法来分隔空间,其中主要是用建筑来围蔽和分隔空间。

分隔空间力求从视角上突破园林实体的有限空间的局限性,使之融于自然,表现自然。二、中国古代园林的特色

(三)园林建筑,顺应自然

中国古代园林中,有山有水,有堂、廊、亭、榭、楼、台、阁、馆、斋、舫、墙等建筑。人工的山,石纹、石洞、石阶、石峰等都显示自然的美色。人工的水,岸边曲折自如,水中波纹层层递进,也都显示自然的风光。所有建筑,其形与神都与天空、地下自然环境吻合,同时又使园内各部分自然相接,以使园林体现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特色,并收到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小中见大等观赏效果。二、中国古代园林的特色(四)树木花卉,表现自然中国古代园林对树木花卉的处理与安设,讲究表现自然。松柏高耸入云,柳枝婀娜垂岸,桃花数里盛开……乃至于树枝弯曲自如,花朵迎面扑香……其形与神,其意与境都十分重在表现自然。

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然——这是中国古代园林体现“天人合一”民族文化所在,是独立于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也是永具艺术生命力的根本原因。1.皇家园林——颐和园

——颐和园的历史与发展状况

颐和园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距北京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1.皇家园林——颐和园

——颐和园的历史与发展状况

颐和园(SummerPalace)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前身为清漪园,为三山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面积290公顷,水面约占四分之三。

乾隆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从海淀到香山这四座园林自成体系,相互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中间的“瓮山泊”成了一片空旷地带。

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孝圣皇后动用448万两白银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以此为中心把两边的四个园子连成一体,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

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

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后以筹措海军经费的名义动用银两进行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1.皇家园林——颐和园三山:指万寿山、香山和玉泉山。五园:三座山上分别建有三园,分别是:清漪园、静宜园、静明园,此外还有附近的畅春园和圆明园。1.皇家园林——颐和园

主要景点及其造园手法

主要景点及其造园手法

1.手法:空间序列

颐和园的序列较脉络分明。入口部分作为序列的开始和前奏由一系列四合院所组成,出玉澜堂至昆明湖畔空间豁然开朗,过乐寿堂经长廊引导至排云殿、佛香阁达到高潮,由此返回长廊继续往西可绕到后山,则顿感幽静,至后山中部登须弥灵境再次形成高潮,回至山麓继续往东可到达谐趣园,似乎是序列的尾声,再向南至仁寿殿便完成了一个循环。

主要景点及其造园手法

2.手法:堆山叠石

传统园林既然强调顺应地形,随高就低安排建筑,园内自不免“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而悬,有平而坦”。为使攀岩方便,必然要设置台阶,但其形式却忌整齐而求自然务使与山石浑然一体,成为山石的一部分。有些楼阁建筑可以从外部循山石做成盘旋而上之势。主要景点及其造园手法3.手法:庭园理水某些建筑群,其布局基本保持轴线对称或比较严整方正的形式,面对这种情况,如何在水面的处理上不恰当的强调自由曲折,便可能与建筑环境格格不入,为了求得统一协调,往往以人工开凿的较小、较规则的水池来点缀庭院空间,反而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只要环境允许,即使局部的地方比较曲折,甚至完全用山石作为驳岸而呈现自由曲折的形式,也每每能与周围环境相协调。1.皇家园林——颐和园

颐和园各景点及造园手法

颐和园景区规模宏大,占地面积2.97平方公里(293公顷),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