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高产栽培技术_第1页
黄颡鱼高产栽培技术_第2页
黄颡鱼高产栽培技术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颡鱼高产栽培技术

黄鱼属于环科、耀科和黄鱼科。在我国常见养殖种类包括黄颡鱼(P.fulvidraco)和瓦氏黄颡鱼(P.vachelli)2种。黄颡鱼(P.fulvidraco)俗称:嘎牙子、黄鳍鱼、黄腊丁、黄刺、昂刺鱼,养殖范围最为广阔,其在人工池塘养殖条件下,2龄体重在100g/尾以上。瓦氏黄颡鱼(P.vachelli),又称江黄颡鱼,俗称江颡,为黄颡鱼属中最大的种类,其生长速度明显快于黄颡鱼(P.fulvidraco),经2年的饲养可长到200~500g/尾的商品规格。黄颡鱼为温水性中小鱼类,养殖周期较长。而初次放养的养殖户常因经验不足造成池鱼生长缓慢,上市商品鱼规格偏小,从而显著降低养殖收益。本文归纳总结了影响黄颡鱼生长的三个主要因素,并提出判别方法和主要防治措施,以期为黄颡鱼养殖户提高养殖效益提供实践依据。1黄铋鱼的性别特点黄颡鱼雌雄异体,雌雄生长不均,雄性个体显著大于雌性。有报道表明黄颡鱼在体重1.6g后开始出现雌雄差异,天然水体3龄瓦氏黄颡鱼雄性个体可达400g,雌性个体仅200g。目前,黄颡鱼育苗还未形成类似罗非鱼培育的全雄育苗技术,黄颡鱼鱼苗的正常性比接近1∶1,在苗种培育前期无法进行雌雄分化。但在苗种培育一定阶段后,将出现雌雄鱼的大小分化现象,如果采取捕大苗留小苗的做法,则可以改变苗种的性别比例,造成雌鱼比例偏高。如果养殖户购买雌性比例过高的苗种,则易出现生长过慢、长成规格偏小的现象。养殖户在购买大规格苗种时需注意购买雌雄比例正常的种苗,避免购买经筛选后性比出现差异的种苗。黄颡鱼雌雄鱼的鉴别则变得尤为重要。黄颡鱼雌雄鱼鉴别在亲鱼期较为容易。成熟雄鱼体色光亮,腹部扁平瘦长,深黄色,肛门后部有一个明显的尖状尿殖乳突,长约0.5~0.8cm,在生殖季节具有明显的红色。成熟的雌鱼腹部膨大柔软,带青色,肛门后无尿殖乳突,仅有一圆形生殖孔。然而在非生殖季节,未达到性成熟的黄颡鱼,雌雄鱼外观上则没有明显的区别。进行性别鉴定最简单的方法为鱼体解剖,观察体腔内近背缘是否长有长圆筒形卵巢(♀)或者花瓣状精巢(♀),然后进行性比统计,正常苗种雌雄性比为1∶1,且雄鱼略多于雌鱼。图1为体重30g黄颡鱼性别鉴定的解剖图片,以供参考。2饵料的投喂黄颡鱼对营养要求较高。在黄颡鱼的养殖过程中,饵料的诱食效果不佳、营养搭配比例不合理、投喂不足等因素均会引起鱼体生长过慢。对于雌雄生长速度一致的鱼类,可以根据样本群体体长分布判断其摄食生长是否正常,一般出现钟形分布的样本表明池鱼未出现营养不足(图2),而出现倒钟形分布的样本则表明投喂不足或营养不良(图2)。黄颡鱼的雌雄生长速度不同,在正常投喂水平下也会出现倒钟形分布(图3),则判断黄颡鱼投喂与生长是否正常的方法不同于其他鱼类。可依据池鱼小型群体数量的多寡以及小型鱼体长与最大个体体长的比例进行判断。如果养殖池塘小型鱼数量较多,占到整体池鱼数量的30%以上,表明投喂不足;鱼群中最大个体体长为小型鱼群体平均体长的3~4倍,进一步表明饲喂不足,需检查饵料的诱食效果、营养搭配和日投喂量等。依据黄颡鱼的营养需求,小于2cm的种苗阶段以培育的天然动物性饵料为主,适当投喂人工混合饵料,参考配方:鲜鱼浆35%、豆饼粉25%、三等粉23%、玉米粉15%和黏合剂2%。每天上午各投喂1次,投喂量占鱼体重的3%~5%,投喂面积占池塘水面的8%左右。鱼体达到5cm以上后,可采用小杂鱼绞碎掺拌部分鱼粉、蚕蛹粉、豆粉等进行投喂,此阶段黄颡鱼配合饲料的营养标准为粗蛋白40%以上、脂肪8%。鱼体10cm以上后,常用的动物性饵料有小杂鱼、蚯蚓、蚕蛹及鱼粉等,植物性饵料有豆饼、花生饼、麸皮和豆渣等,营养标准为粗蛋白34%以上、脂肪4%,参考配方:鱼粉15%、豆饼25%、菜饼25%、麸皮20%、大麦8.5%、玉米5%、骨粉1%、食盐0.5%,复合维生素1%。日投饵次数3~4次。如果鱼吃食过程中吐食比例较高,则表明饵料的诱食效果不佳,需添加一定量的诱食剂。水温23~28℃,适宜鱼体生长,应加大动物性饵料的投入,配合饵料的日投喂量也可以加大到鱼体重的6%以上,可显著促进黄颡鱼生长;高温和低温期,应减少动物性饵料的投入,并降低配合饵料日投饵量。3放养密度和放养环境黄颡鱼在我国广泛分布,生存水温0~38℃,适应pH范围6.0~9.0,水中溶氧大于3mg/L时生长正常,低于2mg/L时出现浮头,低于1mg/L时窒息死亡。可见黄颡鱼适应能力极强,即使在不良水质环境下也不会出现死鱼现象。然而,不良水质环境却会显著影响池鱼的生长速度,造成上市商品鱼规格偏小。不良水质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养殖密度过高、底质酸化和浮游藻类过剩。黄颡鱼苗种的放养密度应当依据水源、水质、池龄、增氧机数量等条件综合考虑后确定。一般养殖池塘,4~6cm的黄颡鱼苗种放养密度为7.5万尾/hm2;条件较好的池塘可以适当增加至15万尾/hm2。如果不依据池塘条件盲目增加苗种放养量,则会显著降低池鱼成活率和生长速度,达到或超过池塘养殖容纳量后会出现池鱼生长停滞现象。在养殖中后期出现密度过高引起的池鱼生长过慢现象后,最适宜的解决方法为分塘和提前捕获大规格池鱼上市,从而缓解密度压力。黄颡鱼不同于鲢鱼等上层游泳鱼类,为底栖性鱼类;黄颡鱼最适pH范围7.0~8.5,适宜环境为弱碱性环境。池龄长而未清淤的池塘,池底环境极易酸化,底质酸化污染会显著影响底栖习性且适宜弱碱性的黄颡鱼的生长。鱼苗放养前进行机械清淤和养殖过程中定期泼洒生石灰,可以明显改善池塘底质,维持底质弱碱性环境,从而提高黄颡鱼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此外,池塘水深不宜超过2m,否则易造成底层水体缺氧,从而影响黄颡鱼的生长速度。黄颡鱼是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体长5cm左右的主要食物有桡足类、枝角类、摇蚊幼虫和丝蚯蚓,体长10cm以上开始摄食螺蚬、昆虫、小型鱼虾、植物须根及人工混合饲料等。黄颡鱼不摄食浮游藻类,单养黄颡鱼的池塘在养殖中后期易出现浮游藻类过剩现象。浮游藻类在夜间进行耗氧呼吸,造成池塘溶氧不足,会显著降低黄颡鱼的生长速度。最佳的解决办法为混养滤食性鱼类。10cm的白鲢和花鲢鱼每hm2各投放3000尾和1500尾,可以很好地控制浮游生物的过量繁殖,并在一定程度上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