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白的诗看他思想的多元性与复杂性 汉语言文学专业_第1页
从李白的诗看他思想的多元性与复杂性 汉语言文学专业_第2页
从李白的诗看他思想的多元性与复杂性 汉语言文学专业_第3页
从李白的诗看他思想的多元性与复杂性 汉语言文学专业_第4页
从李白的诗看他思想的多元性与复杂性 汉语言文学专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6从李白的诗看他思想的多元性与复杂性摘要:李白的诗无论从其数量上,还是其艺术魅力上,在中国古代诗坛上都是佼佼者,他的诗不仅给人留下了艺术上的享受,而且也留下了他所处年代历史和他人生追求历程的烙印。通过他的诗,使我们进一步认识了李白复杂的人生以及他多元化的思想,认识了李白在坎坷中乐观、豪放的人生态度,以及对人生积极进取追求人生理想的人格魅力,给后世人们在精神上和文学创作上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文学史上具有深广的意义。关键词:李白思想多元性复杂性李白(701—762),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在隋末因罪徙居中亚。他诞生于中亚的碎叶(前苏联托克马克),五岁随父迁居四川彰明县的青莲乡,因自号“青莲居士”。李白是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少年时代的李白学习范围就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深受其中儒家、道家的思想影响并“好剑术”。《与韩荆州书》他很早就相信当时流行的道教,喜欢隐居山林,求仙问道;又有建立功业的政治抱负。同时由于李白的性格所然,自幼就喜好游历,二十岁以后,他就开始在蜀中漫游,曾登峨眉、戴天山、青诚诸名山,“十五游神仙”《感兴》其五就是他当年生活的写照,李白青少年时期的这些生活经历,既开阔了他的眼界,培养了他热爱祖国的思想和酷爱自由、浪漫不羁的性格特征,也给他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埋下了隐遁出世、求仙访道、纵情行乐等思想根源,形成了他多元化与复杂化的思想。一、李白思想的多元性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丰富、坎坷的心路历程,反映了盛唐社会现实和他的精神生活面貌以及他多元化的思想。(一)李白的诗中表现出的浪漫情怀。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1、从李白诗的语言风格品味他的浪漫。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比如,他入京求官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想念长安时,“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这样一些诗句都是极富感染力的。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丰富的幻想,却给人以真实干。在读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些诗句时,读者不能不被诗人绵长的忧思和不绝的愁绪所感染。李白的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在《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李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原因所在。他的语言正如他的两句诗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明朗、活泼、隽永。2、从李白诗的意境品味他的浪漫情怀。李白对大自然有着强烈的感受力,他善于把自己的个性融化到自然景物中去,使他笔下的山水丘壑也无不具有理想化的色彩。谢冕也曾经说过:“杰出的诗人正是在他人不能感知或不能独特地感知的地方,创造了奇迹。”李白借景抒情的诗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他复杂的个性特征以及宽仁济世的儒家思想的影响,当坚持济世的理想无法实现,内心的失落迷惘、生命促迫的忧患便一起袭来。而此时他在现实生活中的自我价值的失落,都只有在自然之中获得补偿。在纵情山水之间的同时,抒发自我对理想和光明的追求。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甚至“梦中往往游仙山”。长期的漫游使他有机会广泛接触祖国山川。他憎恶黑暗现实,因而更热爱壮丽河山,在山水描绘中寄托了诗人的情志和理想,这充分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心。李白具有英风豪气,又追求单纯高洁的心境,这些不同的性格侧面也就形成了他的山水意境的两大类型:一类是在气势磅礴的高山大川中突出力的美、运动的美,在壮美的意境中抒发豪情壮思;例如他笔下的黄河、长江,奔腾咆哮,一泻千里:“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横江词》)。他笔下的山峰高耸峻拔,峥嵘奇峭:“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蜀道难》);“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梦游天姥吟留别》)。他用胸中之豪气赋予山水以崇高的美感,他对自然伟力的讴歌,也是对高瞻远瞩、奋斗不息的人生理想的礼赞,超凡的自然意象是和傲岸的英雄性格浑然一体的。另一类是着意追求光明澄澈之美,在秀丽的意境中表现天真情怀。例如“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人乘海上月,帆落湖中天”(《寻阳送弟昌岠鄱阳司马作》);“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山流。杳如星河上,但觉云林幽”(《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西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金陵城西楼月下吟》)等。这些诗以明朗纯净取胜。李白的山水诗与其说是对自然形貌的逼真描绘,不如说是一种寄情山水的浪漫情怀。(二)李白的诗充满任侠色彩。任侠正是盛唐的时代风格,李白明确宣扬“儒生不及游侠人”(《行行且游猎》),对游侠的豪纵、复仇、重然诺、轻生死,十分倾慕并身体力行之;“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侠客行》)李白的任侠思想表现在生活上就是“轻财重施”,“存交重义”,纵酒携妓,及时行乐。他曾豪爽的唱道:“黄金逐手快意尽,昨日破产今朝贫。”“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千金骏马换小妾,笑坐雕鞍歌落梅。”(《襄阳歌》)李白的任侠思想表现在性格上,就形成豪爽、自信、纯真、追求平等民主等特点。他常以“狂客”自居,有着冲决一切的气魄,动辄“捶碎黄鹤楼”、“倒却鹦鹉洲”(《江夏赠韦南陵冰》);他“不屈己,不干人”,“出则以平交王侯,遁则以俯视巢由”(《江夏送倩公归汉东序》)。李白的任侠思想表现在政治上就是和匡时济业的儒家思想以及博言雄辩、腾说扬厉的纵横家思想相结合,希图一举而建奇功,然后“不矜其能,羞伐其德”地功成身退。他始终过分地相信自己的政治才能,自称“怀经济之才,抗巢由之节,文可以变风俗,学可以究天人”(《为宋中丞自荐表》),“不然拂剑起,沙漠收奇勋”(《赠何七判官》)。为此,他特别推崇平时“携妓东山门”,危时“谈笑安黎元”(《书情赠蔡舍人雄》)的谢安;更倾慕功成身退,“终然不受赏”(《五月东鲁行》)的鲁仲连,自称“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三)李白的诗表达出对生命价值与生活意志的追求,对自我人性、人权的尊重。他自称酒仙,又被人称为“谪仙”(贺知章语),“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司马子徽语),这与其说对他仙风道骨的称赞,不如说是对他追求自由精神世界的称赞。与其说李白向往道家的神仙世界,毋宁说这种世界更契合他热爱自由、向往自然的性格。这种追求的实质不在于宗教的色彩,而在于他给李白按上了精骛八极、神游四方的想像翅膀,使他的诗歌增加了飘逸神奇的浪漫色彩。与其说他的“愿为辅弼”、“为君谈笑静胡沙”的理想有些不切实际,过于夸张,不如说这正是他诗人般的高度自信,正是由于有了这样高度的政治热情,他才能迸发出那许多“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语)的壮丽篇章。李白傲视权贵,蔑视封建秩序,粪土富贵荣华,“出则以平交王侯,遁则以俯视巢许”(《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记》),“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江上吟》)。这种傲岸态度的背后正体现了他对个性尊严、个性自由的追求,体现了他对人权的尊重与维护。正是有了这样的思想,他才能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陪侍御叔华登楼歌》)的呼喊,而诗中表白自我的作品,更是体现了他对个体生命和个性价值的赞美与张扬。(四)李白的诗表现出追求自由、圆满人生的理想主义。他对人生道路的设计是分两步进行的:首先是建立奇功伟业,如云:“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赠韦秘书子春》)“两龙争斗时,天地动风云。酒酣舞长剑,仓卒解汉纷。”(《送张秀才谒高中丞》)而功成之后,却又不贪恋富贵名位,而以“五湖”、“沧州”为家,向往自由的生活。他早年在干谒求仕期间不讳言这一点:“功成拂衣去,摇曳沧州旁。”(《玉真公主馆苦雨》)在仕途最得意时不放弃这一点:“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翰林读书言怀》)直到晚年,他仍矢志不移:“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赠韦秘书子春》)这种人生理想集中表现了诗人“羞伐其德”和热爱自由的意识:“我以一箭书,能取聊城功。终然不受赏,羞与时人同。”(《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这些诗句都是诗人心迹的自我表白。由于他的自由意识是如此强烈,当遇到现实生活中丑恶力量的阻梗时,他的愤怒和抗争也表现得格外强烈。(五)李白的诗歌中充满热烈的人生之恋。他的诗往往于旷放中洋溢着童真般的情趣,如:“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袖长管催欲轻举,汉中太守醉起舞。手持锦袍覆我身,我醉横眠枕其股。”(《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生活如同馥郁的浓酒使诗人心醉,这当然不是说生活中没有悲哀和痛苦,但诗人的乐观精神足以使他超越和战胜忧患意识,所谓“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梁园吟》),“且醉习家池,莫看堕泪碑”(《襄阳曲》之四),就是他旷达心态的写照。(六)李白的诗表达出永不安于寂寞和孤独,勇于追求美好人生。如《月下独酌》其一: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只有充溢着生命活力的诗人才能发出如此的奇思妙想。他有一首《短歌行》,诗中构想道:“吾欲揽六龙,回车挂扶桑。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富贵非所愿,为人驻颓光。”这里没有嗟老叹卑的哀惋,却用“劝酒”的天真想象表达了对人生的无限依恋之情。这些诗篇以其纯真的情趣,感召着被庸俗的生活所淹没了的美好的人性,并因此而获得永久的魅力。(七)李白的诗表达出的情深意切。在生活的矛盾与彷徨之中,李白把他那种豪侠风范寄托在对亲人、朋友的一片深情之中,在唐代诗人中李白是最重朋友情感的一个。“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沙丘城下寄杜甫》,这一一无不深切地表现了李白他对亲友的深情意笃,其游侠情结可见一斑。曾说“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暮年时,他和桃花潭的一个农民汪沦建立了深厚的友情,于是有了《赠汪伦》这首脍炙人口的友情诗。更让人不得不提的是他与杜甫的友谊。杜甫比他小十一岁,那时,杜甫的创作生活才刚刚开始,杜甫对李白深感钦佩,李白摆脱宝贵归隐,豪爽明朗的性格和那非凡的诗歌深深把杜甫吸引住了。而李白对于这们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是深深地喜爱。分别后,杜甫对李白是“三夜频梦君”,而李白也是“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可见,李杜的友谊是建立在互相尊重和关切爱护的基础上的,所以就久而弥笃了。另外,他还有表达爱情的爱情诗。例如《长干行》、《越女词》五首等,直率流丽。他被唐玄宗征召入京临别时,戏谑妻子说“王命三征去未还,明离别出吴关。白玉高楼看不见,相思须上望夫山。”这表现了他的幽默,同时也是他夫妻情感之真挚的表现。(八)李白的诗表现出浓厚的英雄主义与爱国主义色彩。他和同时代的其他文士一样,具有恢宏的功业抱负,所谓“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就是他最执着的人生信念。李白是否具有在复杂的权力结构中从事政治活动的实际能力,也许是很可疑的,但作为诗人,这种信念更多地成为他追求和歌颂壮丽人生的出发点。他从无数古代英雄的风度、气派中吸取力量,把现实的理想投影到历史中去,从而在诗歌中建立起英雄性格的人物画廊。他歌颂崛起草泽、际会风云的英雄,如《梁甫吟》写太公望:“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壮气思经纶。广张三千八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歌颂视功名富贵如草芥的义士,如《古风》其十写鲁仲连:“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歌颂爱才若渴、礼贤下士的英主,如《行路难》其二中的:“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彗折节无嫌猜。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赞美傲岸不驯、坚持布衣尊严的名臣,如《梁甫吟》中的郦食其:“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入门不拜骋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狂客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他笔下的英雄大多是在动荡变乱的非常时期在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人物,生在盛世的李白而对乱世英雄致以礼赞,当然不仅仅是发思古之幽情。因为通过这类人物,诗人更能够抒发自己“心雄万夫”的气概和热情,表现在历史中建立辉煌功业、积极创造自我价值的人生愿望。李白的一些反映边塞生活的边塞诗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如《塞下曲》六首,《关山月》等。表现了他边塞士兵生活的深切关注和同情,可以说,李白的一生是充满了热切追求和积极进取的一生,而在其追求与探索之中又一路坎坷与艰辛。当理想与现实出现矛盾,既无力改变黑暗的现实,又不愿屈就现实时,他的思想是复杂的,矛盾的。二、李白诗中表现出的复杂性李白一生的思想很复杂,他的复杂性主要是受到客观与主观两方面的影响。客观上是当时历史现状与社会因素造成的,主观上则是他本身接受多元化的文化思想的影响而造成的。(一)李白思想复杂的客观原因李白的一生主要生活在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正直唐代走向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其思想性格的形成和这个时期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开元年间,唐帝国处于极度繁荣强盛的阶段,这样的时代氛围给李白极大的鼓舞。他那种富于建功立业的幻想,具有乐观进取的精神,心胸开阔、性格豪爽、甚至狂放不羁,是当时许多知识分子的共同特点,而李白则是最为典型的一个。在这样一个激情四射的年代,恰与李白的性格极为合拍,他自认为他那“冲天”的才气可以得到尽情的施展,那伟大的政治抱负以及对人生的追求也能得以实现。更因为在此期间的其他文人“往往都在高蹈与进取之间徘徊,以包含得有希冀的痛苦或欢欣来摇荡心灵,酝酿歌吟”,李白就是其中的代表。然而,李白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过度时期,他在长安的后期,社会日趋腐败黑暗,奸臣当道,朝廷上逐渐形成了一个腐朽的统治集团,贤士屡遭排斥和迫害;特别是他在梁园漫游的后期,目睹和经历了唐帝国的危机和战乱。这样,既鼓舞了他向往功名事业的雄心壮志,也更大地激发了拯时济世的理想抱负。现实社会生活的感遇,对他人生追求和生活态度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他常以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管仲、乐毅、张良、诸葛亮自比,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那样,做一番济世安民的大事业。他对自己的才能力量,有着高度的自豪与自信,常常把自己描绘成“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大鹏赋》的力大无比的斗士。这时,李白一扫以往纵酒欢乐的消极思想,不再追求隐居遁世,而是直面现实。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密切地注视着事件的发展,并“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赠长相镐》其二,渴望施展才干的机会,于是李白与次年冬出于一片爱国热情被永王李璘以抗敌平乱为号请为幕府。然而,事与愿违,他也因而获罪下浔阳狱。直至上元二年(761),已六十一岁的李白,闻李光弼率大军征讨史朝义,他即从当涂北上,请缨杀敌,但行至金陵,因病折回,故而大叹“天夺壮士心,长吁别吴京”,足见其为理想而坚贞不渝。于次年病死于他的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家,行完了他那漫漫而又坎坷的人生之路。可以说是多变的社会现实,铸就了李白他那种复杂的人生以及对人生理想不懈的“上下求索”精神。在其漫漫的求索道路上,有他积极为理想而奋斗(游侠、策士)的一面,也有他隐遁避世(隐士、道士)、及时行乐(酒徒)的消极一面,这些都与他复杂的思想和人生追求是分不开的。(二)李白思想复杂的主观原因主观上他是受西域和汉地两种文化的影响,他的身上有儒、道、游侠、纵横家的成分。李白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个文人,无不深受中国封建传统的儒家思想影响。一方面他接受了儒家“兼济天下”的思想,要求“济苍生”、“安社稷”、“安黎元”。《赠书秘书子春》这正是李白不断追求强国安民的政治理想,为实现心中的宏愿不断奋斗的动机与根源。李白自幼精修儒家经典,自称“五岁诵六甲,十五观百家,轩辕以来颇得闻矣”《上安州裴长史书》,自幼就懂得了“兼济天下”的道理,视天下“苍生”为己任,并为之而奋斗终身,始终不渝。另一方面,李白又接受了道家思想,特别是庄子那种遗世独立的思想,追求绝对自由,蔑视世间一切。道家使他不屈己,不干人,蔑视权贵;有了旷达不羁的伟岸作风与叛逆的精神,这又是他漫漫人生游历、求仙问道、浪漫性格的又一根源。他沿着当时已成风气的“终南捷径”,希望通过隐居学道来树立声誉,而后再上青云。他先后和元丹丘、孔巢父、道士吴筠等隐居嵩山、徂徕山和剡中,曾自信“隐不绝俗”,希望以隐居求仕。儒、道、侠三种思想本身就存在着很多矛盾的地方,其中积极与消极、入世与出世、求仕与隐遁的复杂交织。李白为了把以上的这些思想统一在一起,他为自己设计了一条“成功、名遂、身退”、“功成不退皆殒身”(其三)的特殊生活道路。在诗文中反复强调“愿一佐明主,功成反旧林”《别留王司马嵩》,“侍吾尽节抱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驾去温泉赠扬山人》,“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后与陶朱、留侯,浮五湘,戏沧州,不足为难矣”《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可见他始终是把功成身退当作自己最后的归宿,对荣华富贵并不留恋。他这种带有浓厚幻想色彩的人生理想是建筑在对统治者对待贤才的态度有着清醒认识的基础上的,“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其三)。正唯如此,他只愿作帝王师友,而不愿作其奴仆俳优。他尽管热切盼望从政,但决不放弃自己的高傲和自由,一旦从政理想和他的人格发生冲突,总是毅然选择后者,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但不向权势者“催眉折腰”,而且还敢于讽刺和斥责他们的贪淫荒暴,嘲笑世俗的庸俗与迂腐,这些都体现着他的叛逆精神与他理想的人生追求。既讲儒术,又讲法术;既追求一举成名,又向往隐退山林。形成了以儒为进,以道为退的人生观。庄子的放达避世与屈原的忠君爱国;儒家的积极入世与道家的无为长生和游侠尚义都奇妙地统一于李白的一生。李白的思想极为复杂,其契合点是“功成身退”儒家、游侠思想使他热爱生活,热爱生命,追求建立奇功伟业,而道教思想又促成其狂放不羁,激流勇退,多元性与复杂性并不矛盾,思想的多元性恰恰构成了他的复杂性。三、李白思想的复杂性与多元性的根本原因以及对后世文人的影响。综上所述,李白所受的教育和他一生多变的遭遇形成了他思想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即讲儒,始终以“济世”、“济时”为己任,一贯努力实现自己的政治思想,政治上失意时也不减其执著,年老多病时也不乏其豪情;又讲法,既追求建功立业,又向往功成身退;儒家的忠君爱国、积极入世、道教的放达避世、无为长生游侠的豪纵尚义都在李白身上奇妙的统一起来,也是多元性和复杂性的根本原因。通过史书记载的李白的身世以及他流传下来的诗篇以及古人与现代学者对他的评价,我们可以看出李白的思想多元性和复杂性。他的这种多元性和复杂性根本原因是由当时的时代造就的,李白的一生思想是丰富的,感情是细腻的,他的浪漫主义诗歌可以说达到了古代诗歌的巅峰,同时,他的人格魅力也一样值得我们探讨,他的思想中有对美好人生的向往,有对自然景观敏锐的感知,有对家人、朋友的浓厚情意,在对理想人生的热切向往与追求与现实产生了强烈的矛盾时,能够对黑暗现实表现出强烈憎恨,当无法改变时,虽然他会时常以隐遁来面对现实,但更多的是他能以顽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豪放的姿态,乐观向上的精神去追求、完善他的人生,探求他的人生之路,这是留给我们后人的最大财富。李白是屈原之后又一个伟大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他的成就在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史上,达到浪漫主义艺术的顶峰。他的积极浪漫主义的诗歌,无论在精神上和表现手法上,对唐代和后代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唐代的韩愈就已经给以很高的评价:“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唐代以后的许多作者,如宋代的苏轼和陆游,明代的高启,清代的龚自珍等,都在不同的程度上接受了他的影响,而取得不同成就。当我国提倡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为社会主义艺术方法的今天,我们对李白的诗歌遗产认真地加以批判地继承,对于发展我们社会主义的文学艺术,显然是十分必须的。李白对后世的巨大影响,首先是他诗歌中所表现的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他那“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非凡自信,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独立人格,那“戏万乘若僚友,视同列如草芥”的凛然风骨,那与自然合为冥一的潇洒风神,曾经吸引过无数士人。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那种个体人格意识受到正统思想压抑的文化传统中,李白狂放不受约束的纯真的个性风采,无疑有着巨大的魅力。他诗歌的豪放飘逸的风格、变化莫测的想象、清水芙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