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管理体制91_第1页
中国对外贸易管理体制91_第2页
中国对外贸易管理体制91_第3页
中国对外贸易管理体制91_第4页
中国对外贸易管理体制9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对外贸易管理体制第一节对外贸易体制的改革一、对外贸易体制概述〔一〕对外贸易体制的含义对外贸易体制是对外贸易经营管理体制的简称,是指对外贸易的组织形式、机构设置、管理权限、经营分工和利益分配等方面的制度。我国外贸体制的建立1.建立全国统一的外贸行政管理机构2.制定和实施全国统一的外贸管理制度3.按商品经营分工的不同设立国营专业外贸公司4.对私营进出口商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二、改革开放前,我国对外贸易体制的特征〔一〕方案经济下的国家统制贸易1978年之前,中国建立了集外贸经营与管理为一体,政企不分,统负盈亏的外贸管理体制,中央以指令性方案直接管理少数的专业性贸易公司进行进出口(1978年底外贸公司有130多家).贸易目标主要是进出口贸易在总体上到达平衡.〔二〕以行政管理为主。1.外贸机构的设立受对外经济贸易部和地方政府双重领导“条块结合,条条为主〞的对外贸易行政管理机构体系。2.外贸方案的编制〔外贸体制的核心〕出口方案编制实行外贸行政系统和专业公司双轨制进口方案以国家方案委员会为主,外贸部门参与编制3.外贸财务管理〔外贸体制运转的根本支柱〕各外贸专业总公司——外贸部——财政部统负盈亏4.外贸经营分工外贸经营体制方面,进出口经营权仅授予各外贸专业总公司及其口岸分公司5.外贸价格制定割断国内外价格联系,出口收购和进口调拨按国内价格,出口外销和进口购进按国际价格6.外汇使用和管理出口收汇一律结缴国家,进口外汇,由国家计委根据进口用汇方案统一拨付三、对改革开放前我国对外贸易体制的评价〔一〕积极作用1、有利于集中调度资源,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扩大出口。2、有利于统一安排进口,保证国家重点建设需要。3、有利于国际收支平衡,维持较低的国内价格水平。〔二〕严重弊端1、独家经营,产销脱节2、政企职责不分,外贸企业经营自主权小3、统包盈亏,缺乏利益鼓励机制4、使中国与世界市场的有机联系被割断,不利于外贸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开展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进程与效果国际上讨论对外贸易体制改革主要是贸易自由化的过程。即由保护型的对外贸易体制向自由、开放的对外贸易体制转变,其体制根底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是政府干预对外贸易的方式与力度。中国对外贸易自由化过程必须在经济体制从方案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中完成。因此,中国外贸体制改革不是一个单纯自由化问题,而是必须顺应总体经济改革的次序和步骤。

中国的外经贸体制改革包括两方面:一是由方案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二是由贸易保护主义转向自由开放。

中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路径和次序1、中国的对外贸易体制改革根本上是贸易自由化的过程。2、由于中国原先保护对外贸易体制的根底是方案经济体制,对外贸易自由化过程必须在经济体制从方案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中完成。3、中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次序:首先,逐步松弛对外贸易方案,代之以许可证、配额及其他行政控制手段。之后,随着国内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市场扭曲的程度逐步减少,对外贸易数量控制也随之减少,对外贸易制度朝着“中性〞演化。

外贸体制改革综述1979-1987年:以调动外贸部门经营积极性为目标的改革1988-1993年:以建立对外贸易承包经营责任制和自负盈亏为中心的改革1994-2001年:以与国际市场接轨为导向的外贸体制改革2001年以后:以WTO规那么为根底的对外经济贸易体制的全面改革&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进程时期

改革具体举措

外贸体制的初步改革

(1979-1987年)1.下放外贸经营权;2.开展工贸结合试点;3.简化外贸计划内容;4.实行出口承包责任制

外贸体制的深化改革

(1988-1993年)

1.1988-1990年全面推行外贸经营承包责任制配套措施:放宽外汇管制和出口退税等

2.1991-1993年完善外贸经营承包责任制

入世之前的外贸体制改革

(1994-2001年)

1.深化外贸宏观管理体制改革①强化经济手段②加强立法手段③改革行政管理手段2.深化外贸经营体制改革

①进行企业制度改革②进行经营制度改革③建立、健全外贸协调服务体系

外贸体制的初步改革

〔1979-1984年〕一、下放外贸经营权国务院有关部委经批准成立了一批进出口工贸公司,将原来的由对外贸易部所属外贸专业公司经营的一些进出口商品分散到有关部门所属的进出口公司经营。成立了一些综合性贸易公司,成立了经营某些类别的商品进出口业务的公司和从事对外广告、展览、咨询等效劳性业务的公司。外贸专业总公司也逐步下放经营权,扩大地方的外贸经营权。对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政策,相应扩大这两省外贸经营权,其产品除个别品种外,全部由省外贸公司自营出口。国家陆续批准一些大中型生产企业经营本企业产品的出口业务和生产所需的进出口业务。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外商独资经营的生产企业也拥有本企业产品出口和相关原材料进口的经营权。据统计,自1979年下半年至1987年,全国共批准设立各类外贸公司有2200多家,比1979年增加了11倍多,完全打破了外贸专业公司独家经营的垄断局面。二、开展工贸结合的试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工贸结合的试点:外贸公司与工业公司专业对口,实行“四联合,两公开〞。工贸结合的公司。全国性的工贸联合公司。地方性的工贸联合公司。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和企业联合体为经营实体的外贸公司。三、简化外贸方案内容自1985年起,经贸部不再编制、下达外贸收购方案和调拨方案。缩小指令性方案范围,扩大指导性方案范围,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改变外贸方案全部由外贸专业总公司承担的局面,规定凡经批准经营进出口业务的单位和企业,都要承担国家出口方案任务。四、实行出口承包经营责任制1987年对外经济贸易部对所属外贸专业总公司实行出口承包经营责任制。内容是:出口总额、出口商品换汇本钱、出口盈亏总额等三项指标,实行超亏不补,减亏留用,增盈对半分成,并按三项指标完成情况兑现出口奖励。承包的方式是:由经贸部发包,外贸专业总公司总承包后在按公司系统逐级分包到各分公司、子公司,然后落实到基层。出口商品换汇本钱:某出口商品换回一单位外汇需多少元人民币本钱。换言之,即用多少元人民币的“出口总本钱〞可换回单位外币的“净收入外汇〞。换汇本钱反映了出口商品的盈亏情况是考察出口企业有无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其衡量的标准是:人民币对美元的汇价。如果换汇本钱高于人民币对美元汇价,那么该商品的出口为亏损,虽然有创汇,但出口本身却无经济效益,换汇本钱越高,亏损越大。因此,要防止亏损,必须准确测算换汇本钱。外贸体制的深化改革1

〔1988-1990年〕一、全面推行对外贸易承包经营责任制1988年2月,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加快和深化对外贸易体制改革假设干问题的规定?,其中心内容是全面推行对外贸易承包经营责任制。为了落实对外贸易承包经营责任制,使地方和企业能承包经济效益指标,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配套措施。放宽外汇管制实行出口退税政策中央政府部门下放局部权利,加强宏观调控机制出口退税:指对出口货物退还其在国内生产和流通环节实际缴纳的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和特别消费税。使本国产品以不含税本钱进入国际市场,与国外产品在同等条件下进行竞争,从而增强竞争能力,扩大出口创汇。退税额=〔增值税发票金额〕/〔1+增值税率〕*出口退税率。例如:货值100万人民币,增值税率为17%,退税率为13%,那么:1000000/1.17*0.13=111111.11元人民币外贸体制的深化改革1

〔1988-1990年〕在补贴的根底上全面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1.全面推行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2.进一步改革外汇体制3.设立进出口商品行业商会4.进一步改革外贸方案体制、财务体制、行政管理体制和进出口商品的经营体制,取消局部进口补贴,对进出口商品实行分类经营的管理方法外贸体制的深化改革2

〔1991-1993年〕在取消补贴的根底上进一步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1.从91年起,取消国家对外贸企业的亏损补贴,使外贸企业真正自负盈亏2.改革外汇留成比例,加强对出口收汇的管理3.严格清理整顿公司,并审批给予一局部有条件的国有大中型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所自营进出口权4.进一步完善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5.完善对外经济贸易的宏观管理,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6.深化外贸企业内部机制的改革,推动外贸企业转换经营机制7.加快进口管理体制改革8.进一步改革出口管理体制问题:1.与过去相比,平等竞争有所改善,但实际不平等仍然存在2.为推行新体制而配套的政策措施尚未完全到位3.外贸企业的经营活动仍受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4.承包额度缺乏科学性5.外贸承包制本身存在着短期行为入世之前的外贸体制改革

〔1994-2001年〕一、深化外贸管理体制改革〔一〕强化经济手段汇率并轨,取消外贸承包报经营责任制。降低进口关税水平,取消局部进口减免税。改革所得税制。完善出口退税制度。实行有利出口的信贷政策。成立国家进出口银行,对资本货物出口提供信贷支持,对出口贸易提供风险担保。设立出口商品开展基金和风险基金,支持新产品的开发,促进产品更新换代,并继续鼓励机电产品出口。

〔二〕加强立法手段1994年5月12日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是我国对外贸易的根本大法,它标志着我国外贸的开展开始进入法制化轨道,保证我国对外贸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有序运行。抓紧制定?反倾销法?、?反补贴法?、?反对不正当竞争法?等法规。〔三〕改革行政手段放宽生产企业经营外贸审批标准。逐步放开商品经营的范围。改革出口商品管理体制。二深化外贸经营体制改革〔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二〕实行企业股份制改革企业模式有限责任公司。股份。股份合作制企业。股权设置国家股法人股个人股外资股。又称B股。〔三〕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从单纯追求创汇数额,转向重视效应,并在此根底上多出口、多创汇。从商品经营转向资本经营。从单一经营转向一业为主、多种经营。从传统的收购制转向效劳型的代理制。〔四〕大型外贸企业走实业化、集团化、国际化道路实业化集团化国际化三、深化外贸协调体制改革1.加强商会职能2.完善社会中介效劳体系

入世后中国的外贸体制改革〔一〕政府职能的转变〔二〕国有外贸企业改革〔三〕履行开放市场承诺,标准货物进出口管理方法〔一〕政府职能的转变〔1〕政府保护国内市场方式受到限制。以往,中国保护国内市场的主要手段是高关税和配额等非关税壁垒。由于中国承诺在入世后大幅削减关税、取消配额等非关税壁垒,取消不恰当的财政补贴,传统的保护手段因此将受到极大限制,有的保护手段根本不适用,这对国内市场的保护程度大大降低。〔2〕政府支持国内产业提高竞争力的方式的改变中国曾经长期实行方案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以来又实行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相结合的开展战略,在此背景下,以政府对国内市场的保护与对出口的直接支持作为提高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入世后,国内市场的保护程度将大大降低,形形色色的补贴手段也就将受到限制,因此政府必须转变提高国内产业竞争力的方式。〔3〕政府对外经贸管理的手段的调整过去中国政府管理经济仍然主要用发内部文件的方法,有关规定既不透明,变动也很频繁,政策的可预见程度不高。在入世承诺中,中国承诺将公布所有涉外经贸的法律法规和部门章程,未经公布的不予执行;而且在设计对外经贸法律法规和其他措施前,将向公众提供草案,并允许提出意见等,政府从以往单纯的“管理者〞向管理与效劳并重。〔4〕政府涉外经济管理的机构的调整为兑现入世承诺,原来一些政府的涉外经济管理职能或者不再存在〔如:外贸权的的审批〕;或者大大减弱〔如:现在只剩少量的配额〕;或者交给市场或社会中介组织〔如:协调企业的出口行为〕。另一方面,一些新的涉外经济管理职能仍需加强,例如对国外进口商品的反倾销调查、与国外的贸易谈判等。随着政府涉外经济管理职能的改变,相关的机构设置也要进行调整,对官员的知识技能要求也相应变化。〔二〕国有外贸企业改革国有外贸企业与出口货源的依存关系日渐脆弱。国有外贸企业再要维系过去同出口基地稳固的关系已不可能。国有外贸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所面临的竞争日益剧烈。在国际市场上,由于外贸业务主体的多元化,各外贸业务主体在价格上、客户上的相互竞争是难以防止的。这使得国有外贸企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三〕履行开放市场承诺,标准货物进出口管理方法

1、进一步深化关税与非关税措施改革2、进一步开放市场3、进一步标准、调整和完善进出口商品管理方法4、继续减少外贸经营权限制5、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事务,运用多边规那么处理贸易纠纷。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宏微观视角41宏观局部:主要涉及外经贸总体政策环境的变化;微观局部:主要涉及外经贸企业内部管理经营机制的演变;外经贸体制改革的宏观与微观两层面

一、宏观改革

外经贸改革的初期目标是要在保持方案体制根本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健全对外经贸的行政管理体制,一方面利用国际市场资源解决国内经济开展的瓶颈,另一方面继续保持国内经济相对独立于世界经济。第二阶段的改革是在1984年开始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背景下实施的,政策目标是在确保外汇收入的前提下逐步下放方案权力。最后,通过80年代末90年代初方案指标和创汇指标的承包过渡,实现对外贸易宏观调控方式的转轨,宏观政策手段由向创汇倾斜转为向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倾斜。〔一〕方案的作用在进出口管理中淡出1,在方案任务方面,随着外贸经营权的放松,将外贸出口任务分散到各省和中心城市。2,在出口方案中,出口总额指标为指导性,方案列名管理的主要商品出口指标为指令性,其余商品由企业自行经营。在进口方面,除了中央负责外汇支出的一些大宗商品,大型成套设备和技术引进工程及政府间协定贸易安排的指令性方案由指定公司进口外,不再下达分商品的进口方案。

〔二〕下放权利,打破垄断,局部放开经营权

1,在外经贸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方面,为了顺应出口产品结构的升级,先逐步地给机械行业的生产企业直接参与国际贸易的时机。

2,允许一批机构无须经过经贸部就可进口非限制类商品。

3,在外贸出口管理方面将出口商品的经营权分为三类:分别由中央,外贸专业总公司和地方分别协调管理,经过对商品经营权下放的改革,第三类放开经营商品出口有了长足的开展。4,外汇使用方面,广东、福建两省在开放之初作为灵活对外开放政策的一局部可将出口收汇全部自行留用。〔三〕双重汇率与关税减免政策相结合支持贸易的开展

选择性的双重汇率,高关税,及大量的关税减免等极具中国特色的不标准做法是改革转轨时期中国调节贸易的特殊政策手段。决定进口水平的主要因素不是法定税率而是根据国内需求而制定出的进口方案及其他相关因素。

〔四〕适应出口结构调整,进行融资体制改革

1,在1980年,分别在北京、上海、广东三地,在轻工、纺织、旅游三个行业由建设银行试行<<根本建设贷款试行条例>>,提出了确保轻工业、纺织业和手工业加快开展的“优先原那么〞,即原材料、燃料、电力供给优先;挖潜、革新、改造的措施优先;根本建设优先;引进新技术优先,交通运输优先。

2,1994年以前,银行一直对外贸企业提供优惠贷款,该优惠于1994年底取消。从信贷规模方面来看,1997年以前经济工作长期的重点之一是反对通货膨胀,信贷时紧时松。但即使是在全面收紧的形势下,对外贸的信贷规模亦保持不减,原优惠利率不变。九十年代还成立了进出口银行,对资本货物出口提供信贷支持,对出口贸易提供风险担保。

〔五〕汇率制度的改革及外汇留成

随着外汇调剂中心的建立,汇率对贸易的调节作用开始增强。1988年全面推行出口承包责任制时,地方和部门自有外汇进口所占比重已超过中央外汇进口。1991形成了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并存的汇率制度。1993年底外汇的70%以上是在调剂市场按8.70的调剂汇率结算

1994年1月1日起中国实行了新的外汇管理体制。取消了双重汇率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根底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1996年人民币在经常工程下成为可兑换。汇率并轨后,建立在外汇额度留成根底上的出口自负盈亏承包经营责任制也就结束了。

〔六〕税制改革

1,逐步降低关税,开始贸易自由化。2,所得税和“利改税〞。1994年中国财政税收体制进行了全面改革。外贸企业由过去通过外经贸部等行政部门上缴利润改为统一上缴所得税。3,出口退税改革。4,对外资制定优惠税收法律。二、微观改革

〔一〕扩大企业财务自主权

把外贸企业出口经营效益与企业、个人收入直接挂钩;允许计件工资和奖金成为一种分配形式;改革企业利润留成方法,由全额利润留成改为基数利润留成加增长利润留成;建立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制度;开始试行“以税代利〞,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企业经营方式,使企业成为真正的经营主体。〔二〕承包经营

1,承包的背景。2,承包方式。1985年对外经贸部所属专业总公司试行的承包内容是:对出口总额,出口商品换汇本钱,出口盈亏总额等三项指标,实行超亏不补,减亏留用,增盈对半分成,并按三项指标完成情况兑现出口奖励3,第一轮承包制改革的作用和弊端。4,第二轮承包的启动。5,第二轮改革的推进与影响。〔三〕推行代理制

代理制的推行把外贸公司的角色从垄断回归到了效劳。进出口代理制成为外贸经营改革的方向。

〔四〕外贸微观体制的全方位改革

1994年开始,中国政府开始推进财政体制、金融体制、投资体制、外贸体制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五大改革。根据这些改革的要求,外贸体制改革方向进一步明确为“统一政策、放开经营、平等竞争、自负盈亏、工贸结合、推行代理制〞。二〕中国外贸体制改革效果的评价1、下放对外贸易经营权,扩大地方政府对外贸易自主权;同时扩大地方政府对引进技术、进口商品的审批权,给地方政府一定比例的外汇留成等,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对外贸易的中央高度集权,加速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开展。2、扩大对外贸易经营渠道,打破垄断经营〔1〕行业集中度大幅下降〔2〕形成多种所有制结构〔3〕仍保存对外贸易经营权的许可、审批制度十大外贸公司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的比重注:10大外贸公司为:机械、五矿、化工、技术、粮油食品、纺织、土畜、轻工、工艺、仪器进出口总公司。资料来源:商务部,转引自林桂军?人民币汇率问题研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7年。国有、外资企业进出口额占贸易总额的比重〔%〕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及?中国统计年鉴?2003各类企业进出口额占贸易总额的比重〔%〕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海关统计编制。3、工贸结合,推行代理制,密切产销关系工贸多种形式的结合,密切了产销关系,使国内局部生产企业能直接面向国际市场,经受剧烈国际竞争的考验,这对提高我国出口商品质量、增强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对外贸易专业进出口公司也逐步将局部产品的出口收购制改为出口代理制,并开始开展代理进口业务。中国对外贸易法律制度59

一、对外贸易法律制度的概念

对外贸易法律制度,是指一国对其外贸活动进行行政管理和效劳的所有法律标准的总称。一国的外贸法律制度是其为保护和促进国内产业,增加出口,限制进口而采取的鼓励与限制措施,或为政治、外交或其他目的,对进出口采取鼓励或限制的措施。它是一国对外贸易总政策的集中表达。对外贸易法律制度的范围包括:关税制度,许可证制度,配额制度,外汇管理制度,商检制度以及有关保护竞争,限制垄断及不公平贸易等方面。中国对外贸易的法律渊源法律行政法规其他国际公约和中国承认的国际贸易惯例中国与其他国家签订的经济贸易协定中国对外贸易法律渊源〔一〕国内法渊源

1.宪法是我国根本大法,在中国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法律,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公布的根本法律。包括专门性的外贸法律,如?对外贸易法?、?海关法?、?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等,还包括非专门性的涉外经济法律中有关对外贸易的规定,如?民法通那么?、?专利法?、?商标法?等。

3.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行政法规指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即国务院公布的条例、规定、实施细那么、方法等。与外贸有关的各部委,对处理外贸具体问题,公布了专门的部门规章。

4.地方性规章,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或人民政府制定的调整本地区对外贸易关系的区域性法规,在所辖区域内具有标准性效力。

〔二〕国际法渊源

对外贸易的国际法渊源,包括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

1.国际条约

国际条约指各国之间缔结的、规定它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相互权利、义务的书面协议。一般来说,条约分为两国之间缔结的双边条约和多国之间缔结的多边条约。如果条约的缔结国多,而且又规定一般性的国际行为标准,便称为国际公约。

2.国际贸易惯例

国际贸易惯例是国家之间相互贸易交往中,当事人经常引用、用以确定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规那么。中国适用国际贸易惯例的原那么是:具有经济内容并为中国所成认的国际惯例,在有关国际条约和中国经济法律没有规定或允许适用的情况下,可以被适用。中国成认的国际贸易惯例有?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那么?、?华沙-牛津规那么?、?联合运输单证统一规那么?、?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以及?托收统一规那么?等。对外贸易法概述

1994年5月12日,第八届全国人大的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2004年4月6日修订通过.中国对外贸易法律制度框架按照法律所管辖的领域货物贸易管理立法体系货物贸易管理立法体系货物进出口管理立法货物进出口流程各环节管理立法维护外贸秩序法律《货物进出口管理条例》及其配套法规进出口商品检验立法、海关管理立法、外汇管理立法反倾销立法、反补贴立法、保障措施立法技术贸易管理立法体系技术贸易管理立法体系技术进出口管理立法保护知识产权立法《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配套法规保护知识产权国内立法参加保护知识产权的国际公约〔二〕?对外贸易法?的根本框架

及配套法律第一章总那么第二章对外贸易经营者第三章货物进出口与技术进出口第四章国际效劳贸易第五章与对外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第六章对外贸易秩序第七章对外贸易调查第八章对外贸易救济第九章促进第十章法律责任第十一章附那么〔一〕中国对外贸易的根本法律制度与原那么

“外贸法〞第1条开宗明义地规定了该法的立法目的是为了开展对外贸易,维护对外贸易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开展。根据“外贸法〞的规定,中国实行实行统一的对外贸易制度,依法维护公平的、自由的对外贸易秩序。国家鼓励开展对外贸易,发挥地方的积极性,保障对外贸易经营者的经营自主权。国务院对外经济贸易主管部门主管全国对外贸易工作。

该法规定:中国根据平等互利的原那么,促进和开展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关系。中国在对外贸易方面根据所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协定,给予其他缔约方、参加方或者根据互惠、对等原那么给予对方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然而,如果任何国家或者地区在贸易方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歧视性的禁止、限制或者其他类似措施,那么中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该国家或者该地区采取相应的措施。〔二〕对外贸易经营者

在“外贸法〞的规定中,对外贸易经营者,是指依照本法规定从事对外贸易经营活动的法人和其他组织。该法进而规定:从事货物进出口与技术进出口的对外贸易经营,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经国务院对外经济贸易主管部门许可:第一、有自己的名称和组织机构;第二、有明确的对外贸易经营范围;第三、具有其经营的对外贸易业务所必需的场所、资金和专业人员;第四、委托他人办理进出口业务到达规定的实绩或者具有必需的进出口货源;第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外商投资企业依照有关外商投资企业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进口企业自用的非生产物品,进口企业生产所需的设备、原材料和其他物资,出口其生产的产品,免予办理第一款规定的许可。

根据“外贸法〞的规定,没有对外贸易经营许可的组织或者个人,可以在国内委托对外贸易经营者在其经营范围内代为办理其对外贸易业务。接受委托的对外贸易经营者应当向委托方如实提供市场行情、商品价格、客户情况等有关的经营信息。委托方与被委托方应当签订委托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由合同约定。这是中国法律中关于外贸代理制的的原那么规定。

〔三〕货物进出口与技术进出口管理制度

首先,“外贸法〞规定了对于货物与技术进出口的允许、限制和禁止的制度。

“外贸法〞明确规定国家准许货物与技术的自由进出口。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特别是,属于以下情形之一的货物、技术,国家可以限制进口或者出口:

1.为维护国家平安或者社会公共利益,需要限制进口或者出口的;

2.国内供给短缺或者为有效保护可能用竭的国内资源,需要限制出口的;

3.输往国家或者地区的市场容量有限,需要限制出口的;

4.为建立或者加快建立国内特定产业,需要限制进口的;

5.对任何形式的农业、牧业、渔业产品有必要限制进口的;

6.为保障国家国际金融地位和国际收支平衡,需要限制进口的;

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所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协定的规定,需要限制进口或者出口的。对于属于以下情形之一的货物、技术,国家禁止进口或者出口:

1.危害国家平安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

2.为保护人的生命或者健康,必须禁止进口或者出口的;

3.破坏生态环境的;

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所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协定的规定,需要禁止进口或者出口的。

其次,“外贸法〞规定了相应的配额与许可证制度。

根据“外贸法〞的规定,对限制进口或者出口的货物,实行配额或者许可证管理;对限制进口或者出口的技术,实行许可证管理。实行配额或者许可证管理的货物、技术,必须依照国务院规定经国务院对外经济贸易主管部门或者由其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许可,方可进口或者出口。进出口货物配额,由国务院对外经济贸易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根据申请者的进出口实绩、能力等条件,按照效益、公正、公开和公平竞争的原那么进行分配。配额的分配方式和方法由国务院规定。〔四〕、国际效劳贸易管理制度

“外贸法〞规定中国政府对国际效劳贸易的根本管理原那么:国家促进国际效劳贸易的逐步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效劳贸易方面根据所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协定中所作的承诺,给予其他缔约方、参加方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

但是,国家基于以下原因之一,可以限制国际效劳贸易:

1.为维护国家平安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2.为保护生态环境;

3.为建立或者加快建立国内特定的效劳业;

4.为保障国家外汇收支平衡;

5.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限制该法还规定,对凡属于以下情形之一的国际效劳贸易,国家予以禁止:

1.危害国家平安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

2.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承担的国际义务的;

3.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的。〔五〕、关于对外贸易秩序的制度

“外贸法〞规定:对外贸易经营者在对外贸易经营活动中,应当依法经营,公平贸易,不得有以下行为:

1.伪造、变造或者买卖进出口原产地证明、进出口许可证;

2.侵害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保护的知识产权;

3.以不正当竞争手段排挤竞争对手;

4.骗取国家出口退税;

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为。〔六〕、关于对外贸易促进的制度

“外贸法〞原那么性地规定了假设干关于促进对外贸易的制度。例如:该法规定国家根据对外贸易开展的需要,建立和完善为对外贸易效劳的金融机构,设立对外贸易开展基金、风险基金。国家采取进出口信贷、出口退税及其他对外贸易促进措施,开展对外贸易。

为了促进中国对外贸易的开展,“外贸法〞还对进出口商会等事项作了规定:对外贸易经营者可以依法成立和参加进出口商会。进出口商会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依照章程对其会员的对外贸易经营活动进行协调指导,提供咨询效劳,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会员有关对外贸易促进方面的建议,并积极开展对外贸易促进活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组织依照章程开展对外联系,举办展览,提供信息、咨询效劳和其他对外贸易促进活动。

?对外贸易法?配套法律法规?反倾销条例??反补贴条例??保障措施条例??货物进出口管理条例??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农业转基因生物平安管理条例?外商投资方面:?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外资企业法?入世使中国的法律制度面临最严峻的考验外经贸法律法规的清理修改和制定外经贸法律法规提高外贸立法的透明度为了履行入世的承诺,中国对1994年公布的?对外贸易法?进行修改,并于2004年7月1日正式实施。〔一〕?对外贸易法?修订的主要方面第一,对原外贸法与中国入世承诺和世贸组织规那么不相符的内容进行了修改。第二,对中国享受世贸组织成员权利的实施机制和程序作了规定。第三,根据对外贸易法公布实施十年以来出现的新情况对促进对外贸易健康开展的要求做了修改。案例——四川德先科技起诉索尼案索尼数码摄像机和数码照相机的每一块电池都附加有智能密钥识别系统,该技术导致同行其他品牌的电池在未解码的情况下,无法应用到索尼数码产品上。四川德先科技认为这种做法是索尼在中国滥用市场优势地位实施垄断,属不正当竞争行为。于2004年11月德先科技提出起诉,要求索尼在中国立即停止使用这种智能识别技术。市场信息似乎可以支持德先公司的说法,如果索尼不设置电池智能壁垒,国内企业完全可以得到竞争时机,索尼的一块电池价格为1123元,JVC为908元,而德先生产的“品胜〞牌电池仅为263元,足以破解索尼的垄断地位。以263元到1123元的价格差,索尼55万多台数码设备仅电池就已经产生超过4.5亿元的巨大利润空间。按照锂电池的淘汰速度,在1到2年之后,这批电池的更新换代又将产生一个庞大的市场。就目前而言,其他品牌的电池厂商,必须以巨大的代价进行解密,获得源代码后才能使用于索尼产品。比方:德先公司已经投入200多万元用于破译索尼智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