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态系统知识点1:生态系统的概念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区别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知识点2:生态系统的构造: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构造〕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比拟工程组成容作用同化类型地位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热能、空气、水、无机盐等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是生物群落赖以生存和开展的根底必备成分生物成分生产者①绿色植物〔主要〕②光合细菌和蓝藻③化能合成细菌,如硝化细菌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自养型主要成分(基石)消费者①绝大多数动物②寄生生物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利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异养型最活泼的成分〔非必备成分〕分解者①腐生细菌和真菌②腐食动物,如蚯蚓、蜣螂等能将动植物的遗体、排出物、残落物〔残骸〕等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异养型物质循环中的关键成分【典例1】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①但凡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②但凡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③植物都是生产者④动物都是消费者⑤异养型生物都是消费者A.②B.②③C.③④D.②⑤【生态系统四种组成成分的相互关系及判断技巧】【典例2】如图为一个生态系统碳循环的模式图,那么(A)A.碳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甲B.乙只表示初级消费者C.丙处于最高营养级D.丁主要是微生物【典例3】以下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双选)(AB)A.太来源于地球以外,但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B.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C.病毒是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D.蚯蚓是需氧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典例4】以下四项中的圆分别表示:a—生产者、b—分解者、c—原核生物、d—蓝藻、e—腐生细菌。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是(A)2、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构造〕〔1〕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如:草→兔→狐→狼〔2〕食物网: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织连接成的复杂的营养关系。形成原因:a.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b.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吃多种植物,也可能被多种肉食性动物所食。【食物网实例分析】1.图示食物网中包含8条食物链。2.写出图中含营养级最多的食物链:草→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猫头鹰。3.图中猫头鹰同时占有第三、四、五、六营养级。4.图中哪些生物属于次级消费者?狐、猫头鹰、吃虫的鸟、蜘蛛、青蛙、蛇。5.写出图示食物网中未包含的生态系统的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6.从图中可以看出,青蛙和蜘蛛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7.由图示可看出,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有食物联系的生物种类,而并非取决于生物数量。【根据提供的信息正确书写食物链】(1)下表是对某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营养级ABCDPg15.9870.71.9141.0所以根据能量多少和传递效率10%~20%可以确定食物链为B→D→A→C。(2)如某生态系统中生物体残留有机汞的情况如下表:生物体ABCDE有机汞浓度/(mg·L-1)0.0570.51680.39从表中有机汞浓度的大小可推知该生物营养级的上下,从而判断各生物能量值的大小。其食物链(网)为:〔3〕根据题干提供的各种图形信息构建食物链(网)图1中的食物链是丙→甲→乙→丁;图2中的食物链是丙→丁→甲→乙;图3表示的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图解,其中的食物链是D→F→E→B。【食物链(网)中各营养级生物数量的变动分析】①第一营养级生物减少对其他物种的影响:第一营养级生物〔生产者〕数量减少会连锁性地引发其后的各个营养级生物数量均减少。〔∵消费者的生存直接或间接依靠生产者〕②"天敌〞一方减少,对被捕食者数量变化的影响:假设"天敌〞减少,那么被捕食者数量增加。但随着数量增加,种斗争加剧,种群密度还要下降,直到趋于稳定,但结果比原来的数量要增大。③复杂食物网中某种群数量变化引起的连锁反响分析:食物网中生产者数量减少会导致整个食物网中的生物数量都减少。假设某种群处于复杂食物网的某中间环节或顶级消费者,其数量减少对其他生物类群的影响状况应视具体食物链而定,大体遵循如下思路:a.生产者相对稳定原那么,即消费者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少。b.最短食物链原那么,即当某种群通过多条食物链影响同一种生物的数量变动相矛盾时,考虑中间环节最少(最短食物链)的为依据。因为能量主要从最短食物链获取。c.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种群相对稳定原那么,即当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种群其食物有多种来源时,假设其中一条食物链中断,该种群的数量不会发生较大变化。但如果仅仅是一两种来源,应该优先考虑前两种原那么。【典例5】如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的两条食物链,大量捕捞花鲢后,种群将有所变化,以下能正确反映短期种群总重量增长率变化趋势的是(B)A.绿藻上升B.白鲢下降C.水蚤下降D.乌鱼上升【典例6】如图为南极某海域的食物网。据图判断正确的选项是(C)A.此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B.硅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C.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属于同一营养级D.严禁过度捕杀蓝鲸是由于其对该食物网影响最大【典例7】生态系统的构造包括(C)①生产者②分解者③消费者④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⑤食物链和食物网⑥物质循环⑦能量流动⑧信息传递A.①②③④B.⑥⑦⑧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3〕食物链与食物网作用a.错综复杂的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b.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构造。c.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知识点3: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1、能量流动〔1〕能量流动概念理解输入源头太能起点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场相关生理过程光合作用〔另外还有化能合成作用〕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如是人工生态系统还有外加的能量,如: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传递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形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化太阳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光合作用:光能→ATP中活泼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呼吸作用: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ATP中活泼的化学能和热能散失形式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过程呼吸作用〔2〕能量流动的过程分析在各营养级中,能量的三个去路:①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②流向下一营养级;③被分解者分解。〔定量不定时分析〕如果定量定时分析那么有四个去路,即"未被利用〞,包括生物每年的积累量和动植物残体以化学燃料的形式被储存起来的能量。【典例8】如图甲表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锥体图,P为生产者,Q1为初级消费者,Q2为次级消费者。现对图中的各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进展分类剖析,其中分析不正确的选项是(注:图乙中a、a1、a2表示上一年留下来的能量,e、e1、e2表示呼吸消耗量)(D)A.b+c+d+e为本年度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c1表示初级消费者中被次级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C.b和d之一可代表生产者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D.初级消费者产生的粪便中所含的能量是包含在c中的【典例9】以下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C〕A.通过消费者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的能量属于消费者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的一局部B.能量伴随着物质而循环流动C.生产者可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并把能量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D.当捕食者吃掉被捕食者时,捕食者便获得了被捕食者的全部能量【典例10】某生态系统中有A、B、C、D四种生物,构成食物链A→B→C,D为分解者,如图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入B处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双选)(CD)A.图中的甲表示B的同化量,乙表示B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参与丁过程的都是异养型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等C.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B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K/2D.图中D的能量全部来自B生物〔3〕能量流动特点=1\*GB3①单向流动:能量只能沿着食物链由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原因:a、食物链中各营养级之间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不可逆转的。b、各营养级通过呼吸作用所产生的热能不能被生物群落重复利用,因此能量流动无法循环。=2\*GB3②逐级递减: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20%。原因:a、每个营养级生物都因自身呼吸作用而散失局部热能。b、每个营养级生物总有一局部不能被下一营养级利用。相邻两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eq\f(下一营养级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同化量)×100%。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系统外的能量补充〔太阳能或现成有机物质〕【典例11】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的能量流动图解,生产者的总能量为a,其中字母代表了能量,那么以下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A.从生产者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a′/aB.c代表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C.d代表用于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D.b代表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典例12】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能量单位为J/(cm2·a)],请答复以下问题。(1)如下图,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有机物中的化学能。(2)植食性动物的能量有2.5[J/(cm2·a)]传递到肉食性动物体,能量从植食性动物到肉食性动物的传递效率是15.6%。【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的相关计算】在解决有关能量传递的计算问题时,首先要确定相关的食物链,理清生物在营养级上的差异,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解题时注意题目中是否有"最多〞、"最少〞、"至少〞等特殊的字眼,从而确定使用10%或20%来解题。【典例13】图中食物网中的猫头鹰体重每增加20g,至少需要消耗植物〔C〕A.200gB.250gC.500gD.1000g【典例14】在如下图的食物网中,假设猫头鹰的食物有2/5来自于兔子,2/5来自于鼠,1/5来自于蛇,那么猫头鹰假设增加20g体重,最少需要消费植物(B)A.600gB.900gC.1600gD.5600g【典例15】某生态系统中存在如下图的食物网,如将C的食物比例由A∶B=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能承载C的数量是原来的〔B〕A.1.875倍B.1.375倍C.1.273倍D.0.575倍【生态金字塔的类型、含义比拟】【典例16】以下图表示甲、乙两个特定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有关解释正确的选项是(D)A.一个吃玉米的人所获得的能量一定比一个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B.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传递效率随营养级的升高而逐级递减C.假设甲和乙中玉米的数量一样,能量传递效率为10%,假设甲能养活10000人,那么乙能养活500人D.假设土壤中含一样浓度的DDT,那么甲中的人比乙中的人体DDT浓度低(4)能量流动研究意义a、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即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实际生活中的一些措施:A、尽量缩短食物链B、充分利用生产者C、充分利用分解者,如利用秸秆培育食用菌、利用植物残体生产沼气等D、桑基鱼塘b、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局部。实例:草原上放养牲畜、农田中除草、除虫【典例17】如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以下关于该生态系统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B)A.微生物利用的是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贮存的能量B.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中能量的传递效率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可以促进物质循环再利用D.食用菌及蚯蚓等是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典例18】我国北方的一些地区每年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蝗灾,当地政府和农牧民常用喷洒农药的方法来杀灭蝗虫。2000年发生蝗灾时,XX某地邀请来一批养鸭户,把几十万只鸭子放养到虫害严重的草原上,收到很好的效果。以下有关表达中错误的选项是(B)A.利用农药灭虫,农药对蝗虫起选择作用,生存下来的蝗虫都是抗药能力较强的B.利用鸭子消灭蝗虫,根本目的是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更多地流向鸭子C.利用鸭子消灭蝗虫,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鸭子是次级消费者,鸭子与草原上的牛、羊的关系是种间互助D.利用鸭子消灭蝗虫不仅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能减轻污染、保护其他生物2、物质循环〔1〕物质循环概念理解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不断进展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又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思考】"物质〞是指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此处生态系统是指生物圈;循环是指根本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往返出现。特点:①全球性;②循环性。〔2〕实例-碳循环=1\*GB3①存在形式:无机环境〔CO2(主要)、碳酸盐〕,生物群落〔有机物〕=2\*GB3②循环过程a.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的生理途径:光合作用〔主要〕、化能合成作用。b.碳元素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化学燃料的燃烧。c.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形式:CO2d.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传递形式是:有机物。e.碳循环的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f.能使无机环境的CO2进入生物群落的只有生产者。注意: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也就是呼吸作用,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分解作用的强弱易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碳循环各种成分的判断】=3\*GB3③温室效应:原因: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使大气中CO2迅速升高,打破了碳循环的平衡。〔植被大面积被破坏〕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自然灾害频繁。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①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②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核能等〕;③多植树造林【典例19】下面关于碳循环的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C〕A.生物群落中的碳元素主要是依靠光合作用固定的B.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造成的C.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碳酸盐D.碳循环过程中伴随着能量流动【典例20】如图为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模式图,图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生理过程。以下相关表达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A.d过程代表光合作用,b过程代表呼吸作用B.甲所示的营养级在食物链中占有的碳元素最多C.碳元素在甲、乙、丙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D.碳元素可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利用3、信息传递〔决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1〕信息的种类、来源、特点实例类别来源特点围蝙蝠的"回声定位〞,植物各种颜色的花物理信息无机环境或生物产生的物理信号一般是双向的动物的性外激素化学信息生物自身产生的化学物质蜜蜂跳舞、孔雀开屏、乌贼喷墨、豪猪竖刺、雄鸟震动翅膀向雌鸟发出信号等行为行为信息生物的特殊行为特征【典例21】种类分析-请将以下信息分类:=1\*GB3①孔雀开屏=2\*GB3②萤火虫的发光=3\*GB3③狗撒尿标记领域=4\*GB3④信鸽利用磁力导航=5\*GB3⑤蝙蝠的"回声定位〞=6\*GB3⑥公鸡用"大红冠子花外衣〞引诱母鸡交配=7\*GB3⑦蜜蜂跳舞=8\*GB3⑧蜘蛛网的震动=9\*GB3⑨警犬嗅寻毒品=10\*GB3⑩昆虫的性信息素物理信息:=2\*GB3②=4\*GB3④=5\*GB3⑤=8\*GB3⑧化学信息:=3\*GB3③=9\*GB3⑨=10\*GB3⑩行为信息:=1\*GB3①=6\*GB3⑥=7\*GB3⑦【典例22】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草原上的鸟在发现天敌后,雄鸟急速起飞,扇动翅膀为雌鸟发出信号;某种植物根系能分泌一种使休眠的真菌孢子发芽的化合物,如将这类物质在作物播种前施入土中,就可以使休眠孢子提前发芽,使其找不到寄主而死亡。以上三个实例分别表达了哪一类信息的作用〔B〕 A.物理信息;行为信息;行为信息B.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行为信息;化学信息D.物理信息;物理信息;行为信息〔2〕信息传递的作用〔3〕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GB3①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如:模拟动物信息从而吸引大量昆虫传粉〕=2\*GB3②对有害动物进展控制。〔化学、生物、物理防治,用性引诱剂诱捕害虫改变性别比例,从而控制害虫〕【典例23】以下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双选)〔AD〕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无机环境B.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昆虫,可以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D.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我们都可以用肉眼看到【典例24】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果树,饲养着家禽、家畜等。以下选项中不属于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原理来提高农畜产品产量的措施的是(D)A.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量B.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以到达早熟、高产C.施放过量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D.农场中生物间的化学信息传递沿食物链逐级进展4、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与信息传递的区别与联系〔关系〕工程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循环流动、反复利用往往是双向的围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生物圈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多种地位生态系统的动力生态系统的根底决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联系同时进展,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形成统一整体【典例25】如图为生态系统息传递的模式图,相关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A.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B.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还有信息传递C.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根底,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那么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D.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典例26】以下关于信息传递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双选)(CD)A.物理信息仅存在于生物与生物之间B.化学信息在种群部传递C.行为信息在生物群落部传递D.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知识点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概念理解概念: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构造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生态系统开展到一定阶段,成熟阶段)构造稳定:三大功能类群——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齐全,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功能稳定:能量输入、输出相对稳定,物质输入、输出相对平衡。2、稳定性的原因: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的根底:负反响调节(补充正反响调节)说明:通常生态系统的构造〔组成成分和营养构造〕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典例26】某池塘中,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大量繁殖,藻类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后期排入污水,引起局部水蚤死亡,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关于上述过程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B〕 A.早期属于正反响,后期属于负反响B.早期属于负反响,后期属于正反响C.早期、后期均属于负反响D.早期、后期均属于正反响3、稳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概念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构造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影响因素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营养构造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少,营养构造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越弱,恢复力稳定性越高联系对于同一类型生态系统来讲:(1)一般两者呈现相反关系,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较差,反之亦然;(2)二者是同时存在于同一系统中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作用力,它们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注意:某地引进新的物种不一定就提高了抵抗力稳定性。〔生态入侵的物种会使得抵抗力稳定性反而降低〕附:常见的几个生态系统比拟生态系统特点热带雨林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构造非常复杂草原生态系统生物种类、营养构造较森林简单农田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单一、营养构造简单,人的作用非常关键北极冻〔苔〕原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稀少,营养构造简单,生产者主要是地衣〔抵抗力、恢复力稳定性都低〕【典例27】以下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D〕A.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根底B.生态系统部构造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表达了其间接价值D.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典例28】以下食物网中,其营养构造最不易被破坏的是(D)【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和总稳定性的关系分析】(1)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局部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围。(2)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围的大小,偏离的大小可以作为抵抗力稳定性的定量指标,偏离大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弱;反之,抵抗力稳定性强。(3)x可以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时间,x越大,表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反之,恢复力稳定性越强。(4)TS表示曲线与正常围之间所围成的面积,可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这一面积越大,那么说明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弱。【典例29】以下图中的曲线表示某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之和),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局部表示生态系统功能的正常围,当受到外界干扰时就偏离正常围,偏离值为T时,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恢复到正常围所需的时间为S。TS表示曲线与正常围之间围成的面积,可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依图判断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B)A.一样干扰,T值越大,表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小B.S值越大,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大C.在一定干扰围,TS值越大,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低D.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如果有同样的T值,那么所受干扰程度一定不同【典例30】如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局部表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正常围: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围的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请答复以下问题。(1)生态系统构造复杂,各组分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严密联系,形成统一整体;同时,信息传递调节着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根底是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假设要保持一个封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必须从外界源源不断的输入能量。(3)对a、b两个生态系统施加一样强度的干扰,假设ya>yb,那么这两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的关系为a<b(>、<或=);对同一生态系统来说,x和y的关系为成正相关。【典例31】以下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B〕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4、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措施=1\*GB3①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GB3②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增加生物物种数,增加营养构造的复杂程度,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3\*GB3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部构造与功能的协调。〔如:农田生态系统,需要施肥以保证物质的充分供给〕【典例32】以下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双选)(AB)A.负反响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根底B.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就越弱C.不同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根本一样D.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就是要制止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利用生态环境的保护知识点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了解〕知识点2: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水体污染的治理】水体污染大体分为无机物污染和有机物污染,处理污染水体常借助于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以及植物。处理无机物污染——自养型生物;处理有机物污染——异养型微生物,假设采用搅拌、通气等措施,那么用的是异养需氧型微生物;假设密封、池底沉积物等措施,那么用的是异养厌氧型微生物;〔最后还要使用自养型的植物将前面异养型生物分解得到的无机盐吸收,从而使水质达标〕【典例33】随着养殖业的开展,养殖场每天排放大量的粪便、饲料残渣,严重影响周围人、畜的饮水平安。以下图是某奶牛场污水处理流程图。请分析并答复:(1)进入厌氧池的污水,主要是通过池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将其中的有机物分解;厌氧池中的微生物的代类型是异养厌氧型。(2)氧化塘中的水生植物在净化水质中的作用是吸收水中的无机盐。输入氧化塘的能量有太阳能、化学能。(3)此污水处理系统的建立,提高了能量的利用效率。沼渣、粪渣等可作为食用菌的培养材料,又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再生,从而使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开展。【水体富营养化】水中溶解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水中溶解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需氧型微生物将藻类、浮游生物遗体分解时消耗了大量的氧气。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引进天敌或强有力的竟争者与化学防治比照突出优点是:时效长、防止二次污染、降低本钱等【生物富集作用】【生物入侵】是指生物由原生存地经自然的或人为的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的环境,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安康造成经济损失或生态灾难的过程。主要是因为新环境中缺少天敌以及强有力的竟争者,而环境条件又非常适合该生物的生存。知识点3: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1、生物多样性的构成:生物圈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和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包括3个层次: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分析生物多样性的原因】DNA(基因)多样性eq\o(→,\s\up7(转录),\s\do3(翻译))蛋白质多样性→生物性状多样性(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即生物多样性)【分析生物不同层次的多样性】(1)蛋白质多样性形成的原因:①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不同;②肽链的空间构造多样。(2)DNA分子多样性的原因:每个DNA分子中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3)细胞多样性的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主要表达在细胞的形状、大小、种类、构造和功能等方面。(4)物种多样性的原因:是生物进化和自然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5)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原因:是生物多样性及其生存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2、生物多样性价值:①直接价值(食用、药用、工业用、旅游欣赏、科研、文学艺术)②间接价值(生态功能)〔保持水土、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③潜在价值(目前尚不明确)3、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原因: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掠夺式开发和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4、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层次: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措施:(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是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场所。〔最有效〕(2)易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濒危物种保护中心。〔迁地保护〕(3)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告学概论》(第二版)课件 第十章 广告业发展与管理
- 2024年度富士康知识产权保护合同3篇
- 2024版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合同
-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试行3篇
- 2024版电子竞技赛事组织与推广协议3篇
- 幼儿园2024年度棉被采购协议(04版)
- 2024年度某网络公司与某政府机关关于信息化建设合同2篇
- 链家租房合同标准版电子版
- 网络营销 课件 模块一认识网络营销
- 《中医护理学绪言》课件
- 小学数学讲题比赛主持词
- 五年级美术上册第10课指墨画课件2浙美版
- 全国地理优质课一等奖《太阳和月球之月球》
- 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课件
- 压疮护理查房课件
- 防沙治沙施工组织设计说明
- 公差与配合基本知识课件
- 三阶魔方学习课件
-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材解读+解学设计课件
- 妇幼健康状况分析报告
- 骨科患者的护理评估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