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常见意象及其寓意_第1页
诗歌常见意象及其寓意_第2页
诗歌常见意象及其寓意_第3页
诗歌常见意象及其寓意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常见意象及其寓意古典诗歌中有一类诗叫“咏物诗”,这类诗歌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从全诗看,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大自然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流,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的对象,都可以寄托诗人的感情。所以所谓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对这种象征性的物象的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如王安石的《咏梅》(“墙角数枝梅”)中“梅花”的形象,郑板桥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中“竹”的形象。另外,鉴赏物象应熟记特定物象(即意象)的寓意。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诗歌常见意象及其寓意如下:一、 送别类(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思念)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四句诗将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于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长亭古代路旁建有亭子,以供行旅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之用。在古诗词中,它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诗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酒酒除了能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不胜枚举,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离别之情。芳草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比喻离恨。如《楚辞■招隐士》中的“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萋萋,形容春草茂盛),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离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中的“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以“青青河畔草”起兴,表达妇人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二、 思乡类(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它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的“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等。双鲤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如宋代晏几道《蝶恋花》词中的“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等。捣衣“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情境,不仅令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如李白《子夜吴歌秋歌》中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等。三、愁苦类(或表达忧愁、悲伤的心情,或渲染凄)令、悲凉的气氛)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芭蕉芭蕉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如李清照《添字丑奴儿》中的“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把伤心、愁闷一股脑儿倾吐出来。流水流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经常和绵绵的愁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如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李煜《浪淘沙令》:“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猿啼古诗词中常常借助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如杜甫《登高》中的诗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鹃鸟古代神话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日夜苦啼,以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感人肺腑。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如李白《蜀道难》中的“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秋雨之后,蝉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代名词。如柳永《雨霖铃》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营造了一种足以触动读者离愁别绪的气氛。鹧鸪鸟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叫声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人们对满腔的离愁别绪和旅途艰险的联想。如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的“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词中的鹧鸪就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鸟。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乌鸦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墓等荒凉之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它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如李商隐《隋宫》中的“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秦观《满庭芳》中的“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黄昏、夕照黄昏、夕照代表的是感伤的心情意绪,如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黄昏如此冷清,词人自然孤寂难耐,愁结柔肠。这种黄昏的伤感往往还表现在离别、相思、闺怨一类的感伤场面中,如李清照《醉花阴》中的“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细雨、烟雾细雨蒙蒙,烟雾无边,寄托了诗人无边的愁绪和郁闷的心情。如秦观《浣溪沙》中的“无边丝雨细如愁”细雨绵绵,愁也弥漫。崔颢《黄鹤楼》中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归家不得,或者漂泊他乡,不知家在何处,渐渐升起的烟雾使人生出诸多愁绪。四、 抒怀类(或托物言志,或抒发感慨)菊花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梅花古诗中梅花有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陆游《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与恶势力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松柏《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作者赞扬松柏的耐寒,进而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如李白《赠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竹亭亭玉立,挺拔多姿。郑板桥有佳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冰雪、草木古诗常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五、 爱情类(用以表达恋爱、相思之情)红豆常用以象征爱情或表达相思之情。如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连理枝、比翼鸟连理枝,指枝干合抱在一处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总在一起飞。两物在古代诗歌里比喻恩爱夫妻。如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燕(1)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如晏几道《临江仙》中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展示了词人梦觉酒醒后凄寂惆怅的心境和对感怀对象的相思之情。(2)燕子眷恋旧巢的习性,成为古典诗词中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如刘禹锡《乌衣巷》中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既暗示了乌衣巷往日的繁华,又袒露了诗人面对今昔变化的无限感慨。六、 战争类(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投笔《后汉书》记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在边疆为国立功,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词《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长城《南史》记载: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臣,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这句话是指宋文帝杀害将领,瓦解自己的军队。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戍守边境的将领。如陆游诗《书愤》中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楼兰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王昌龄《从军行》中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柳营柳营指军营。《史记》记载:抗匈奴的主将为周亚夫,他的细柳营军纪严明,连文帝及随从也得经周亚夫许可后,方可入营;文帝极为赞赏周亚夫,认为他治军有方。后多以柳营称纪律严明的军营。如王维《观猎》中的“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请缨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归顺汉朝。终军说:“请给我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后用来指请求杀敌或请求给予任务。如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中的“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羌笛羌笛在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词》中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范仲淹词《渔家傲》中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七、闲适类(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五柳五柳的出处即陶渊明文《五柳先生传》,主人公是一位忘怀得失、诗酒自如的隐者。如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东篱古代诗歌中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陶渊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