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关系的性质-定义设R是X上的二元关系-如果_第1页
第六节-关系的性质-定义设R是X上的二元关系-如果_第2页
第六节-关系的性质-定义设R是X上的二元关系-如果_第3页
第六节-关系的性质-定义设R是X上的二元关系-如果_第4页
第六节-关系的性质-定义设R是X上的二元关系-如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节关系的性质

定义6.1设R是X上的二元关系,如果对每个x

X,都有xRx,则称R在X上是自反的。

即R在X上自反的

(

x)(x

X

xRx);

例如,实数集的“

”关系是自反的。

定义6.2设R是X上的二元关系,如果对每个x,y

X,当xRy,就有yRx,则称R在X上是对称的。

即R在X上是对称的

(

x)(

y)(x

X

y

X

xRy

yRx);例如,三角形的相似关系是对称的;直线的平行关系是对称的;居民的邻居关系是对称的。

例1.设A={2,3,5,7},R={<x,y>|(x-y)

2是整数},

验证R在A上是自反的和对称的。

证明:1)对于任意的xA,因为(x-x)

2=0,

即<x,x>R,故R是自反的;

2)对于任意的x,yA,

如果<x,y>R,即(x-y)

2是整数,

则(y-x)

2也是整数,即<y,x>R,

故R是对称的#

定义6.3设R是X上的二元关系,如果对每个x,

y,z

X,当xRy且yRz就有xRz,则称R在X上是可传递的。

R在X上是可传递的

(

x)(

y)(

z)(x

X

y

X

z

X

xRy

yRz

xRz);

例如,实数集的关系“<”,“

”,“=”都是可传递的。

例2.设A={1,2,3,4},A上的关系

R1={<1,2>,<2,3>,<1,3>,<3,4>,<1,4>}(不可传递)

R2={<1,1>,<1,2>,<2,2>,<3,4>}(可传递)

R3={<1,2>,<3,4>}(可传递)

R4={<1,2>}(可传递)

例3.设X={1,2,3},R3={<1,2>,<2,3>,<1,3>,

<2,1>}不是X上的可传递关系,这是因为<1,2>R3,<2,1>R3,但<1,1>R3。

定义6.4设R是X上的二元关系,如果对每个x

X,<x,x>

R,则称R是反自反的。

R在X上是反自反的

(

x)(x

X

<x,x>

R);例如,实数集上的“

”及家庭成员中的父子关系都是反自反的。

注意“不是自反的”与“是反自反的”有区别,“反自反的”一定“不是自反的”,但“不是自反的”不一定是“反自反的”。

例4.A={1,2,3},A上的关系

S={<1,1>,<1,2>,<3,2>,<2,3>,<3,3>},

验证:S不是自反的,也不是反自反的。

解:因为2

A,但<2,2>

S,故S不是自反的。

又1

A,但<1,1>

S,

故S也不是反自反的。

定义6.5设R是X上的二元关系,如果对每个x,y

X,当xRy和yRx时,必有x=y,则称R在X上是反对称的。

即R在X上是反对称的

(

x)(

y)(x

X

y

X

xRy

yRxx=y);

例如实数集的“

”关系是反对称的,集合的包含关系“”是反对称的。

例如,A={1,2,3},R={<1,2>,<1,3>,<2,2>}是反对称关系。

因为(xRy

yRxx=y)(x=y)(xRy

yRx)

(x=y)(xRy

yRx)((xy)(xRy))

yRx

(xy)(xRy)

yRx,

故R在X上是反对称的

(

x)(

y)(x

X

y

X

x

y

xRy

yRx);

例如,设A={1,2,3},则S={<1,1>,<2,2>,<3,3>}是A上的对称关系,也是A上的反对称关系。

T={<1,2>,<2,1>,<2,3>}既不是对称关系也不是反对称关系。

例5.设某人有三个儿子分别是T、G、H,组成集合A={T,G,H},在A上的兄弟关系具有哪些性质?

解:A上的兄弟关系是反自反的和对称的。

注意:A上的兄弟关系一般不具有传递性,

这是因为<T,G>A,<G,T>A,但<T,T>A#

例6.设集合I={1,2,3,4},I上的关系R={<1,1>,

<1,3>,<2,2>,<3,3>,<3,1>,<3,4>,<4,3>,<4,4>},

讨论R的性质。

解:写出R的关系矩阵为:R的关系图为:

3

4

MR=

可看出R是自反的,对称的;1

2

但没有传递性.

解:法一,先求出RC和RRC,再求出RC和RRC的关

系矩阵MRC和MRRC;

R={<a,a>,<a,c>,<b,a>,<b,b>,<c,a>,

<c,b>,<c,c>},

故RC={<a,a>,<c,a>,<a,b>,<b,b>,<a,c>,

<b,c>,<c,c>;

从而RRC={<a,a>,<a,b>,<a,c>,<b,a>,

<b,b>,<b,c>,<c,a>,<c,b>,<c,c>};解:法一,先求出RC和RRC,再求出RC和RRC的关

系矩阵MRC和MRRC;

R={<a,a>,<a,c>,<b,a>,<b,b>,<c,a>,

<c,b>,<c,c>},

故RC={<a,a>,<c,a>,<a,b>,<b,b>,<a,c>,

<b,c>,<c,c>;

从而RRC={<a,a>,<a,b>,<a,c>,<b,a>,

<b,b>,<b,c>,<c,a>,<c,b>,<c,c>};(5)关系R是传递的当且仅当在关系矩阵中对任意的

i,j,k{1,2,…,n},如果有rij=1且rjk=1,则必有

rik=1;在关系图中对任意结点x,y,z,如果在关系

图中有结点x到y的有向弧,并且有y到z的有向弧,

则必定有x到z的有向弧。(5)关系R是传递的当且仅当在关系矩阵中对任意的

i,j,k{1,2,…,n},如果有rij=1且rjk=1,则必有

rik=1;在关系图中对任意结点x,y,z,如果在关系

图中有结点x到y的有向弧,并且有y到z的有向弧,

则必定有x到z的有向弧。2设R是X到Y的关系,

则称关系RC={<y,x>|<x,y>R}为R的逆关系。1设R是X上的二元关系,如果对每个xX,都有xRx,则称R在X上是自反的。b)任取z(ST)(A)(x)(xA<x,z>ST)

(x)(y)xAyYzZ<x,y>S<y,z>T

(y)(<y,z>TyS(A))zT(S(A)),

所以,(ST)(A)=T(S(A))。注意“不是自反的”与“是反自反的”有区别,“反自反的”一定“不是自反的”,但“不是自反的”不一定是“反自反的”。(6)设R是集合X上的自反关系。解:法一,先求出RC和RRC,再求出RC和RRC的关

系矩阵MRC和MRRC;

R={<a,a>,<a,c>,<b,a>,<b,b>,<c,a>,

<c,b>,<c,c>},

故RC={<a,a>,<c,a>,<a,b>,<b,b>,<a,c>,

<b,c>,<c,c>;

从而RRC={<a,a>,<a,b>,<a,c>,<b,a>,

<b,b>,<b,c>,<c,a>,<c,b>,<c,c>};R在X上是可传递的

(x)(y)(z)(xXyXzXxRyyRzxRz);

例如,实数集的关系“<”,“”,“=”都是可传递的。例如,设R是关系“是的兄弟”,S是关系“是的父亲”,则RS是关系“是的叔伯”,RR是关系“是的祖父”。3设R是X上的二元关系,如果对每个x,

y,zX,当xRy且yRz就有xRz,则称R在X上是可传递的。P119,(2)证明若S是集合X上的二元关系,

a)S是传递的,当且仅当(SS)S;

b)S是自反的,当且仅当IXS;

证明:a)若S是传递的,设<x,z>SS,

则存在yX,使得<x,y>S,且<y,z>S,

因S是可传递的,故<x,z>S,所以SSS。反之,若R=RC,

则对任意任意的<x,y>R

<x,y>RC<y,x>R,

故R是对称的#1设R为X到Y的关系,设S为Y到Z的关系,则称关系{<x,z>|xXzZ(y)(yY<x,y>R

<y,z>S)}为R和S的复合关系,记为:RS,

即RS={<x,z>|xXzZ(y)(yY<x,y>R

<y,z>S)};关系的性质反映在关系矩阵和关系图上是:

(1)关系R是自反的当且仅当关系矩阵中主对角线

上的所有元素都为1,在关系图中每个结点都有

自回路(环)。

(2)关系R是反自反的当且仅当关系矩阵中主对角

线上的所有元素都为0,在关系图中每个结点都

没有自回路(环)。

(3)关系R是对称的当且仅当关系矩阵是对称阵,在

关系图中每两个结点间若有有向弧线,则必有反

向弧线,即弧线必成对出现。

(4)关系R是反对称的当且仅当关系矩阵中以主对角

线对称的元素不能同时为1,在关系图中不同结

点间的有向弧,不能成对出现。

(5)关系R是传递的当且仅当在关系矩阵中对任意的

i,j,k{1,2,…,n},如果有rij=1且rjk=1,则必有

rik=1;在关系图中对任意结点x,y,z,如果在关系

图中有结点x到y的有向弧,并且有y到z的有向弧,

则必定有x到z的有向弧。

P113,习题3-6,(4)如果R和S是自反的,对称的和可传递的,证明:R

S也是自反的,对称的和可传递的;

证明:1)设R和S是自反的,

则对任意xX,有<x,

x>R,<x,

x>S,

故<x,

x>RS,即RS是X上的自反关系;

2)设R和S是对称的,对任意<x,

y>RS,

即<x,

y>R<x,

y>S,

因为R和S是对称的,故<y,x>R<y,x>S,

即<y,x>

R

S,故R

S也是对称的#

3)设R和S是可传递的,

对任意<x,

y>RS<y,

z>RS,

则有:<x,

y>R<x,

y>S<y,

z>R<y,

z>S,

因为R和S是可传递的,故<x,

z>R<x,

z>S,

从而<x,

z>RS,

故R

S是X上的传递关系#

(6)设R是集合X上的自反关系。求证:R是对称和

传递的,当且仅当<a,b>和<a,c>在R之中则有

<b,c>在R之中。

证明:设R是X上的自反关系。

若R在X上是对称和传递的,则对任意的a,b,c

X,

如果有<a,b>

R

<a,c>

R,

则<b,a>

R

<a,c>

R,故<b,c>

R。

反之,若<a,b>

R,<a,c>

R,必有<b,c>

R,

则对任意的a,b

X,若<a,b>

R,

因<a,a>R,得<b,a>

R,故R是对称的。

若<a,b>

R

<b,c>

R,则<b,a>

R

<b,c>

R,

所以<a,c>

R,即R是可传递的。

作业:P113,习题3-6,(1);(3);(4);(5);又1A,但<1,1>S,

故S也不是反自反的。P119,(2)证明若S是集合X上的二元关系,

a)S是传递的,当且仅当(SS)S;

b)S是自反的,当且仅当IXS;

证明:a)若S是传递的,设<x,z>SS,

则存在yX,使得<x,y>S,且<y,z>S,

因S是可传递的,故<x,z>S,所以SSS。设R={<1,2>,<3,4>,<2,2>},

S={<4,2>,<2,5>,<3,1>,<1,3>},

都是A={1,2,3,4,5}上的关系,

求:RS,SR,R(SR),(RS)R,RR,

SS,(RR)R。设R={<1,2>,<3,4>,<2,2>},

S={<4,2>,<2,5>,<3,1>,<1,3>},

都是A={1,2,3,4,5}上的关系,

求:RS,SR,R(SR),(RS)R,RR,

SS,(RR)R。也就是关系的复合运算不满足交换律;

但设R是X到Y的关系,则IXR=RIY=R;

关系的复合运算是满足结合律的。定理7.b)设S是自反的,设<x,y>IX,则x=y,

但<x,x>S,因此<x,y>=<x,x>,得IXS。2)对于任意的x,yA,

如果<x,y>R,即(x-y)2是整数,

则(y-x)2也是整数,即<y,x>R,

故R是对称的#定义6.例如,=

=1设R是X上的二元关系,如果对每个xX,都有xRx,则称R在X上是自反的。(4)令S为从X到Y的关系,T为从Y到Z的关系,

对于AX,定义S(A)={y|<x,y>SxA},

(S(A)称为集合在关系S下的像,显然S(A)ran(R)),证明:

a)S(A)Y;(S(A)ran(R))b)(ST)(A)=T(S(A));

c)S(AB)=S(A)S(B);d)S(AB)S(A)S(B);

证明:a)设yS(A)(x)(xA<x,y>S)

(x)(xX<x,y>S)yran(R),

所以,S(A)ran(R)Y。ST

XYZ

AS(A)T(S(A))

ST

ST(A)(5)关系R是传递的当且仅当在关系矩阵中对任意的

i,j,k{1,2,…,n},如果有rij=1且rjk=1,则必有

rik=1;在关系图中对任意结点x,y,z,如果在关系

图中有结点x到y的有向弧,并且有y到z的有向弧,

则必定有x到z的有向弧。P113,习题3-6,(4)如果R和S是自反的,对称的和可传递的,证明:RS也是自反的,对称的和可传递的;

证明:1)设R和S是自反的,

则对任意xX,有<x,x>R,<x,x>S,

故<x,x>RS,即RS是X上的自反关系;

2)设R和S是对称的,对任意<x,y>RS,

即<x,y>R<x,y>S,

因为R和S是对称的,故<y,x>R<y,x>S,

即<y,x>RS,故RS也是对称的#解:法一,先求出RC和RRC,再求出RC和RRC的关

系矩阵MRC和MRRC;

R={<a,a>,<a,c>,<b,a>,<b,b>,<c,a>,

<c,b>,<c,c>},

故RC={<a,a>,<c,a>,<a,b>,<b,b>,<a,c>,

<b,c>,<c,c>;

从而RRC={<a,a>,<a,b>,<a,c>,<b,a>,

<b,b>,<b,c>,<c,a>,<c,b>,<c,c>};R在X上是反自反的(x)(xX<x,x>R);

第七节

复合关系和逆关系

一、复合关系

定义7.1设R为X到Y的关系,设S为Y到Z的关系,则称关系{<x,z>|x

X

z

Z

(

y)(y

Y

<x,y>

R

<y,z>

S)}为R和S的复合关系,记为:RS,

即RS={<x,z>|x

X

z

Z

(

y)(y

Y

<x,y>

R

<y,z>

S)};

R:A

BS:BC

ABC

a1○

○b1

○c1

a2○

b2○c2

a3○

b3○

c3

a4○

b4

○c4

a1○

c1

a2○

c2

a3○

c3

a4○

c4

R

S:AC

例1.设X={1,2,3,4},Y={2,3,4},Z={1,2,3},R1是X到Y的关系,R2是Y到Z的关系,它们分别是:

R1={<x,y>|x+y=5},R2={<y,z>|y–z=2},求R1

R2;

解:R1={<1,4>,<2,3>,<3,2>},

R2={<3,1>,<4,2>},

则R1

R2={<1,2>,<2,1>}#示意图:

XYZ

1○

R1

○2R2

○1

2○

○3○2

3○

○4○3

4○

R1

R2例如,设R是关系“

的兄弟”,S是关系“

的父亲”,则R

S是关系“

的叔伯”,R

R是关系“

的祖父”。

”可以看成是关系的二元运算,称为关系的复合运算(或合成运算)。

例2.设R={<1,2>,<3,4>,<2,2>},

S={<4,2>,<2,5>,<3,1>,<1,3>},

都是A={1,2,3,4,5}上的关系,

求:R

S,S

R,R

(S

R),(R

S)

R,R

R,

S

S,(R

R)

R。

解:R

S={<1,5>,<3,2>,<2,5>},

S

R={<4,2>,<3,2>,<1,4>}

R

S,

R

(S

R)={<3,2>},

(R

S)

R={<3,2>},

R

R={<1,2>,<2,2>},

S

S={<4,5>,<3,3>,<1,1>},

(R

R)

R={<1,2>,<2,2>}#

注意,当R

S有意义时,S

R不一定有意义;即使RS和S

R都有意义,两者也不一定相同,一般地,

R

S

S

R。也就是关系的复合运算不满足交换律;

但设R是X到Y的关系,则IX

R=R

IY=R;

关系的复合运算是满足结合律的。即,设R是X到Y的关系,S是Y到Z的关系,P是Z到W的关系,则(R

S)

P和R

(S

P)都是X到W的关系,且(R

S)

P=

R(S

P);证明略;

所以多个关系的复合可以不标明运算次序。

设R是X上的关系,可定义R0=IX,R1=R,Rn=

RRR

R,

则Rn

Rm=Rn+m,(Rn)m=Rnm.例3.设R1和R2是集合X={0,1,2,3}上的关系,

R1={<i,j>|j=i+1或j=i/2},R2={<i,j>|i=j+2},

求:R1

R2,R2

R1,R1

R2

R1,R1

R1,R1

R1

R1;

解:R1={<0,1>,<1,2>,<2,3>,<0,0>,<2,1>},

R2={<2,0>,<3,1>},

R1

R2={<1,0>,<2,1>},

R2

R1={<2,1>,<2,0>,<3,2>},

R1

R2

R1={<1,1>,<1,0>,<2,2>},

R1

R1={<0,2>,<1,3>,<1,1>,<0,1>,<0,0>,<2,2>}

(R1

R1)

R1={<0,3>,<0,1>,<1,2>,<0,2>,<0,0>,

<2,3>,<2,1>}#

设MR=[uij]nm是X到Y的关系R的关系矩阵,MS=[vjk]ml是Y到Z的关系S的关系矩阵,则R

S的关系矩阵MR

S=[wik]nl,其中

m

wik=

(uij

vjk)=(ui1

v1k)

(ui2

v2k)…(uim

vmk)

j=1

(i=1,2,…,n;k=1,2,…,l)

代表逻辑加,0

0=0,0

1=1

0=1

1=1,

代表逻辑乘,0

0=0

1=1

0=0,1

1=1。

即MR

S=MR

MS,这里“

”称为矩阵的布尔乘积,矩阵的布尔乘积与矩阵的普通乘积有点相似。证明:wik=(ui1

v1k)

(ui2

v2k)…(uim

vmk)

(i=1,2,…,n;k=1,2,…,l)

1)设wik=1,即至少存在某个vj0Y,(j0{1,2,…,m})

使得<wi,vj0>R,<vj0,wk>S成立,

于是uij0=1,vj0k=1,故uij0

vj0k=1,

从而,(ui1

v1k)

(ui2

v2k)…(uim

vmk)=1;

2)设wik=0,则不存在vjY,

使得<wi,vj>R,<vj,wk>S同时成立,

即对所有的j(j=1,2,…,m),uij=1,vjk=1不同时成立,

故(uij

vjk)=0,(j=1,2,…,m),

从而(ui1

v1k)

(ui2

v2k)…(uim

vmk)=0,由1),2)知:

wik=

(uij

vjk)=(ui1

v1k)

(ui2

v2k)…(uim

vmk)#

例如,

=

=

例4.设R1是由A={1,2,3,4}到B={2,3,4}的关系,R2是由B到C={1,2,3}的关系,

R1={<a,b>|a+b=6}={<2,4>,<3,3>,<4,2>},

R2={<b,c>|b–c=1}={<2,1>,<3,2>,<4,3>},

求:复合关系R1

R2的关系矩阵。

解:法一,先求出关系R1

R2={<2,3>,<3,2>,

<4,1>},

再求R1

R2的关系矩阵:123

1

2

MR1

R2=3

4

法二:234123

12

MR1=2MR2=3

34

4

MR1

R2=MR1

MR2=

=

二、逆关系

定义7.2设R是X到Y的关系,

则称关系RC={<y,x>|<x,y>

R}为R的逆关系。

例如,在实数集上的关系“<”的逆关系是“>”,

设X={1,2,3,4},Y={a,b,c},

则X到Y的关系R={<1,a>,<2,b>,<3,c>}的逆关系:

RC={<a,1>,<b,2>,<c,3>},

显然(RC)C=R,

因为<x,y>

R

<y,x>

RC

<x,y>

(RC)C#

定理7.1设R,R1和R2都是从A到B的关系,则

a)(R1

R2)C=R1C

R2C

b)(R1

R2)C=R1C

R2C

c)(A

B)C=B

A

d)(R)C=RC,这里R=A

B–R;

e)(R1–R2)C=R1C–R2C

证明:a)因为<x,y>

(R1

R2)C

<y,x>

R1

R2

<y,x>

R1

<y,x>

R2

<x,y>

R1C

<x,y>

RC

<x,y>

R1C

R2C,

所以,(R1

R2)C=R1C

R2C#

c)<x,y>(AB)C

<y,x>AB<x,y>BA#

d)<x,y>(R)C

<y,x>

(R)

<y,x>R<x,y>RC

<x,y>RC#

定理7.2设T是X到Y的关系,S是Y到Z的关系,

则:(T

S)C=SC

TC;

证明:对任意的<z,x>

(T

S)C

<x,z>

T

S

(

y)(y

Y

<x,y>

T

<y,z>

S)

(

y)(y

Y

<y,x>

TC

<z,y>

SC)

<z,x>

SC

TC

#

定理7.3设R是X上的关系,则:

a)R是对称的,当且仅当R=RC;

b)R是反对称的,当且仅当R

RC

IX;

证明:a)若R是对称的,则对任意的

<x,y>

R

<y,x>

R

<x,y>

RC,

所以R=RC。

反之,若R=RC,

则对任意任意的<x,y>

R

<x,y>

RC

<y,x>

R,

故R是对称的#

b)若R是反对称的,对任意的

<x,y>

R

RC(<x,y>

R)

(<x,y>

RC)

(<x,y>

R)

(<y,x>

R)x=y,即<x,y>

IX。

故R

RC

IX,

反之,若R

RC

IX,

则对任意的(<x,y>

R)

(<y,x>

R)

(<x,y>

R)

(<x,y>

RC)

<x,y>

R

RC

<x,y>

IXx=y,

故R是反对称的#

例题4.设X={a,b,c},R是X上的关系,R的关系矩阵

MR=,求RC和R

RC的关系矩阵。

解:

法一,先求出RC和R

RC,再求出RC和R

RC的关

系矩阵MRC和MR

RC;

R={<a,a>,<a,c>,<b,a>,<b,b>,<c,a>,

<c,b>,<c,c>},

故RC={<a,a>,<c,a>,<a,b>,<b,b>,<a,c>,

<b,c>,<c,c>;

从而R

RC={<a,a>,<a,b>,<a,c>,<b,a>,

<b,b>,<b,c>,<c,a>,<c,b>,<c,c>};

法二,先求出RC和R

RC的关系矩阵MRC和MR

RC;

再求出RC和R

RC;

MRC=,

MR

RC=

=,

从而,RC={<a,a>,<c,a>,<a,b>,<b,b>,<a,c>,

<b,c>,<c,c>;

R

RC={<a,a>,<a,b>,<a,c>,<b,a>,

<b,b>,<b,c>,<c,a>,<c,b>,<c,c>}=X×X;

复合运算与交并运算的运算性质

设R,S,T都是X上的关系,则

(1)R

(S

T)=R

S

R

T,

(2)(S

T)

R=S

R

T

R,

(3)R

(S

T)

R

S

R

T,

(4)(S

T)

R

S

R

T

R;

(5)如果R

S,则R

T

S

T,T

R

T

S;

注意(3)(4)式的反方向包含关系是不成立的。

关系的运算(逆,交,并,复合,相对补)是否保持关系的五个性质由下面的表给出,保持的都可以证明,不保持的都可以找出反例。

自反性反自反性对称性反对称性传递性RC

R1

R2

R1

R2

××R1–R2×

×R1

R2

××××R在X上是可传递的

(x)(y)(z)(xXyXzXxRyyRzxRz);

例如,实数集的关系“<”,“”,“=”都是可传递的。解:法一,先求出RC和RRC,再求出RC和RRC的关

系矩阵MRC和MRRC;

R={<a,a>,<a,c>,<b,a>,<b,b>,<c,a>,

<c,b>,<c,c>},

故RC={<a,a>,<c,a>,<a,b>,<b,b>,<a,c>,

<b,c>,<c,c>;

从而RRC={<a,a>,<a,b>,<a,c>,<b,a>,

<b,b>,<b,c>,<c,a>,<c,b>,<c,c>};反之,令IXS,设任意xX,<x,x>IX,

故<x,x>S,因此S是自反的。设MR=[uij]nm是X到Y的关系R的关系矩阵,MS=[vjk]ml是Y到Z的关系S的关系矩阵,则RS的关系矩阵MRS=[wik]nl,其中

m

wik=(uijvjk)=(ui1v1k)(ui2v2k)…(uimvmk)

j=1

(i=1,2,…,n;k=1,2,…,l)

代表逻辑加,00=0,01=10=11=1,

代表逻辑乘,00=01=10=0,11=1。例如,设A={1,2,3},则S={<1,1>,<2,2>,<3,3>}是A上的对称关系,也是A上的反对称关系。(5)关系R是传递的当且仅当在关系矩阵中对任意的

i,j,k{1,2,…,n},如果有rij=1且rjk=1,则必有

rik=1;在关系图中对任意结点x,y,z,如果在关系

图中有结点x到y的有向弧,并且有y到z的有向弧,

则必定有x到z的有向弧。法二:234123

12

MR1=2MR2=3

34

4

MR1R2=MR1MR2=

=(5)关系R是传递的当且仅当在关系矩阵中对任意的

i,j,k{1,2,…,n},如果有rij=1且rjk=1,则必有

rik=1;在关系图中对任意结点x,y,z,如果在关系

图中有结点x到y的有向弧,并且有y到z的有向弧,

则必定有x到z的有向弧。法二,先求出RC和RRC的关系矩阵MRC和MRRC;

再求出RC和RRC;

MRC=,

MRRC==,

从而,RC={<a,a>,<c,a>,<a,b>,<b,b>,<a,c>,

<b,c>,<c,c>;

RRC={<a,a>,<a,b>,<a,c>,<b,a>,

<b,b>,<b,c>,<c,a>,<c,b>,<c,c>}=X×X;第七节复合关系和逆关系

一、复合关系

定义7.关系的运算(逆,交,并,复合,相对补)是否保持关系的五个性质由下面的表给出,保持的都可以证明,不保持的都可以找出反例。b)设S是自反的,设<x,y>IX,则x=y,

但<x,x>S,因此<x,y>=<x,x>,得IXS。设某人有三个儿子分别是T、G、H,组成集合A={T,G,H},在A上的兄弟关系具有哪些性质?

解:A上的兄弟关系是反自反的和对称的。P118,习题3-7(1)设R1和R2是A上的任意关系,

说明以下命题的真假,并予以证明。

a)若设R1和R2是自反的,则R1

R2也是自反的;

b)若设R1和R2是反自反的,则R1

R2也是反自反的;

c)若设R1和R2是对称的,则R1

R2也是对称的;

b)若设R1和R2是传递的,则R1

R2也是传递的;

a)结论成立,证明如下:设R1和R2是自反的,

则对任意的a

A,有<a,a>

R1,<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