刃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名师资料合集(完整版)资料_第1页
刃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名师资料合集(完整版)资料_第2页
刃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名师资料合集(完整版)资料_第3页
刃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名师资料合集(完整版)资料_第4页
刃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名师资料合集(完整版)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刃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名师资料合集(完整版)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

刃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名师资料合集(完整版)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刃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来源:中华针刀网田纪钧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近年来发病率最高的疾患之一,手术治疗的比例越来越大。以刃针治疗为主、配合药物等疗法的非手术治疗,适应相当多的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例,而且有理想的疗效,患者乐于接受。

1释义

在腰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受到不平衡的承重压力,使纤维环在薄弱处破裂,髓核从破裂处突出,压迫刺激神经根、马尾神经或脊髓,引起坐骨神经痛或肌神经痛,称腰椎间盘突出症(也称腰椎间盘脱出症、腰椎间盘膨出症、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等)。

作为病名的统称,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脱出症、腰椎间盘膨出症等可视为相同,可以通用;而作为病理分型,则各有病理改变,绝不能等同,因为治疗方法有异。腰椎间盘膨出症,是纤维环少部分破裂,CT显示突出程度小、范围大、突出边缘光滑,治疗可试图使突出部分还纳或变小;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纤维环多部分破裂,CT显示突出程度大、范围小、突出边缘尚光滑,治疗可试图使突出部分变小,还纳则不大可能,或可使神经根移动避开突出物的应力最高点(即所谓“逃逸”法);腰椎间盘脱出症,是纤维环全部破裂,髓核从破裂处突出,CT显示突出程度大、范围小、突出边缘不光滑,治疗可试图使神经根移动避开突出物的应力最高点,但是已经不可能变小或还纳。这在选择治疗方法上至关重要,临床上治疗效果不理想、甚至发生意外的病例,都有可能与此有关。

2诊断要点

2.1诊断依据

1.腿痛重于腰痛,腿痛呈典型的坐骨神经分布区域的疼痛。

2.按神经分布区域的皮肤感觉麻木。

3.直腿抬高较正常减少50%(或兼有健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弓弦试验(即腘窝区域手指压拨胫神经,引起肢体的远、近两端的放射痛。)阳性。

4.出现四种神经体征(感觉减退、运动无力、肌肉萎缩、和反射减弱)中的两种以上征象。

5.与临床检查水平一致的影像学检查发现,包括椎管造影、CT或MRI等。当与以上四项检查结果一致时,有肯定诊断意义;不一致时则只有参考价值。

2.2定位诊断

1.不同?课谎导渑掏怀鲋⒌牧俅脖硐?

腰3、4之间椎间盘突出,表现的是腰4神经根受累。疼痛在骶髂部、髋部、大腿前外侧、小腿前内侧,小腿前内侧麻木,伸膝无力,膝反射减弱或消失。

腰4、5之间椎间盘突出,表现腰5神经根受累。疼痛在骶髂部、髋部、大腿和小腿后外侧,小腿外侧或足背(包括拇趾)麻木,拇趾背伸无力,无反射改变。

腰5骶1之间椎间盘突出,表现骶1神经根受累。疼痛在骶髂部、髋部、大腿、小腿部及足跟外侧,小腿及足外侧(包括外侧三足趾)麻木,偶有足跖屈及屈拇趾无力,踝反射减弱或消失。

2.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

一般突出部位在腰4—5或腰5—骶1之间,表现马尾神经受累。腰背部,双侧大、小腿后侧疼痛,双侧大、小腿及足跟后侧以及肛门会阴部麻木,膀胱或肛门括约肌无力,踝反射消失或肛门反射消失。

3.不同病理机制的诊断:

坐骨神经径路及支配区疼痛,其病理机制为化学性神经根炎和/或神经缺血性病理效应(水肿)。

坐骨神经径路及支配区麻木,其病理机制为压迫性机制和/或牵拉性机制。

坐骨神经径路及支配区疼痛和麻木,其病理机制为化学性神经根炎和/或神经缺血性病理效应(水肿)压迫性机制和/或牵拉性机制。

腰、背痛,其病理机制为窦椎神经受刺激。

3刃针疗法治疗

3.1刃针疗法的治疗原则

化学性神经根炎,治疗宜选择中西药物口服,各种注射疗法,刃针疗法等消除无菌性炎症。

神经缺血性病理效应,治疗宜选择中西药物口服及输液脱水,刃针疗法。

压迫性机制,治疗宜选择牵引,后仰位按压手法(膨出、突出)或前屈位旋转手法,刃针疗法。减小椎间盘内涨应力,或使神经根避开突出物涨应力最高点(“逃逸”)。

牵拉性机制,治疗宜选择牵引、后仰位按压手法(膨出、突出)或前屈位旋转手法,刃针疗法。减小椎间盘内涨应力,或使神经根避开突出物涨应力最高点(“逃逸”)。

窦椎神经受刺激机制,治疗宜选择牵引,刃针疗法,减小椎间盘内涨应力。

3.2刃针疗法治疗部位

1.常用治疗部位

刃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只是对有关病变软组织进行治疗,并非直接作用于椎间盘突出部分,可以说是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一部分。

腰部两侧横突与棘突之间部分的肌肉(无压痛及软组织异常改变),每侧选3-4个点,针刃与后正中线方向一致,达到肌肉层,纵行切割,留针15分钟。

膀胱经内侧线(棘突旁3--4cm左右)范围周边的压痛及软组织异常改变处,针刃与后正中线方向一致,达到肌肉层病灶处,纵行切割、横行切割、十字切割,针下局部松解感为度。

腰椎后关节囊或乳突(多伴有深压痛及下肢隐痛和不适感)处,棘突旁深压痛处入针,达关节囊,纵行切割、十字切割;再提针外斜,从上关节突上外方边缘行边缘切割。

横突(以腰3为多,常伴有压痛及硬结)处,切割重点在横突尖部背侧及外缘。

2.按症状与损害软组织规律的治疗部位

腰椎、骶椎痛,是第4腰椎至第1骶椎间部位的深层肌及其附着点,外伤后遗或劳损致无菌性炎症。在第4腰椎至骶1棘旁骶棘肌或腰背筋膜浅层的压痛及软异改变处;腰2~5横突尖上下缘及棘突端部侧缘的压痛及软组织异常改变(多裂、回旋肌附着点);髂后上棘处压痛及软软组织异常改变处(多裂肌附着点)。

腹压增加腰痛及下肢放射痛加剧,为腰痛致腹直肌代偿性紧张,时久致痉挛,腹压增高时突然强力收缩、牵拉刺激腰肌紧张,神经根被牵拉移动而加剧。常在腹直肌腱划、腹部肌肉、腰部牵拉痛处治疗。

腰肌僵硬与腰椎、骶椎活动不利或受限,为腰骶部软组织损害后的保护性肌痉挛。治疗部位为腰3横突部、髂腰韧带起点(第5腰椎横突)、骶椎背面(骶棘肌起)、臀中肌及第1~5腰椎棘突(棘上韧带)。

脊柱腰段凸向患侧,是第4腰椎至第1骶椎的多裂肌、回旋肌损害或单侧臀部软组织损害。常在横、棘突部、臀大、臀中、梨状、臀小肌、阔筋膜张肌起止点或肌腹压痛和软组织异常改变处治疗。

脊柱腰段凸向健侧,为单侧骶棘肌损害,治疗点选择在第3~5腰椎横突、髂嵴后内1/3部外唇及中间线。

交替性脊柱侧凸,为双侧腰部深层肌及骶棘肌损害交替发作。治疗部位选择在发作侧肌肉,点同凸向患侧和健侧。

腰前凸加大,表现为腰背筋膜浅层与骶棘肌严重损伤变性(无菌性炎症、粘连、增厚)。治疗点选择在横突、棘突之间肌肉压痛及软组织异常改变处和前屈时,脊柱腰部肌肉疼痛处。

腰前凸变小,则是横突棘肌与腰背筋膜中层严重损伤变性(无菌性炎症,粘连,增厚),常在腰骶部压痛及软组织异常改变处和腰3—4横突尖外缘治疗。

按压腰椎棘突旁压痛点引发坐骨神经痛,表现为加压时,增强了无菌性炎症脂肪组织的化学性刺激。直接在压痛点处治疗。

直腿抬高试验在30°以内(+),常出现臀上皮神经损害、股内收肌群在耻骨支上附着点损害、腰背筋膜髂嵴附着处损害。治疗即在臀上皮神经体表投影内压痛及软组织异常改变处、股内收肌群在耻骨支上附着点、髂嵴后1/3段外唇,中间线边缘。

坐位紧张试验(-),表现为腰臀及大腿内侧肌群起、止点损害,继发肌痉挛。在腰臀部压痛及软组织异常改变处和股内收肌群止点及肌腹处治疗。

股神经牵拉试验(+),则为股内收肌群损害性痉挛,在股内收肌群止点及肌腹处治疗。

屈颈试验(+),说明背伸肌群紧张,牵拉病变的骶棘肌、横突棘肌及腰背筋膜附着处。治疗部位选择在颈、胸、腰椎棘突及两侧,髂嵴后1/3段外唇,中间线边缘处。

仰卧挺腹试验(+),则腰、骶及臀肌损害,此动作时导致三部分肌肉紧张,而致痛。治疗部位选择在三个肌—筋膜区、臀部肌肉压痛及软组织异常改变处和股后侧肌起、止点及肌腹。

4中药治疗

按寒湿、湿热、血瘀、肾虚分型治疗。

5现代手法治疗

以坐、侧卧、仰卧位前屈旋转手法“逃逸”为主,膨出、突出症可试用后仰位按压的还纳或变小手法。西安海棠职业学院毕业论文题目:浅谈中医对痛经的治疗专业:医疗美容技术班级:09级02班姓名:学号:指导老师:目录内治法··································································1外治法··································································2总结····································································3四、参考文献································································3内容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总结近年来采用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相关文献,从内治与外治方面对其进行总结、阐述。效果详察病因,谨守病机,辩证论治,不论采用内治法还是外治法均能取得满意疗效,结论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肯定。【关键词】原发性痛经中医药疗法辨证论治内治法外治法浅谈中医对痛经的治疗妇女在经期和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病痛晕厥者称为“痛经”。原发性痛经是指女性在月经前后或行经期出现腹痛、腰酸、下腹坠痛或其他不适,影响生活和工作,无盆腔器质性病变者。百事通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原发性痛经是目前妇科最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在20%~90%。其中原发性者占36.06%。主要发生群体为青春期少年和未婚或未育的年轻妇女,这是影响妇女正常工作和生活质量的常见原因,中医药治疗本病有独特的优势,概述如下。一、内治法(一)辩证论治1古方化裁、王萍等,认为痛经的基本病机为瘀结胞官,经血流通阻碍,以致“不通则痛”,故治疗以通为主,经前5天开始用四物汤合失笑散加减治疗,每月一剂,水煮服持续7天,5个月为一个疗程,药用:当归15g、川芎15g、香附15g、延胡索10g、白芍10g、蒲黄10g、熟地黄12g、王灵脂10g、偏气滞血瘀加桃仁6g、红花6g、乌沙6g、木香3g、泽兰10g;偏寒湿凝滞者加炮姜6g、肉桂6g、小茴香6g、乌药6g、茯苓12g;偏阴内寒者加吴茱萸6g、党参15g、白芍10g、炙甘草10g、茯苓10g;肝肾虚损加杜仲10g、续断6g、巴戟天10g。结果:总有效为98%。齐律丽治疗60例原发性痛经:寒凝血淤型予以温经汤加减(桂枝6g、吴茱萸6g、川芎6g、炮姜6g、炮姜6g、甘草6g、当归10g、白芍10g、半夏10g、党参10g、香附10g、马药10g)痛甚者加延胡索10g、小茴香10g;四肢不温、腹痛者去桂枝,加肉桂6g、艾叶10g;呕吐、腹泻严重者加藿香正气胶囊,每次2粒,每月两次。气滞血瘀型予以学府逐瘀汤加减(当归12g、生地黄15g、牛膝15g、桃仁10g、红花10g、枳壳10g、赤芍10g、柴胡10g、延胡索10g、桔根10g、香附10g、生地黄15g、川芎10g、甘草10g、益母草30g);小腹坠胀或痛连肛门者加川楝子15g、乌药10g,乳房胀痛加郁金香15g,荔枝核15g、丹参15g,总有效率为91-67%。2成方治疗。叶玲玲,用女金胶囊(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黄、肉桂等23味中药)治疗痛经30例,总有效率96.67%。赵薇用归芍合剂原发性痛经68例,连续服至月经来潮第1或第2天,三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总有效率92%。结束语:对于本病,中医疗法众多,临床疗效较好,本病病因繁多,病机复杂,有虚有实,虚有肝、脾、胃虚之别,亦有气虚血弱之分,实有寒凝、血瘀、气滞、湿阻之异,且常因实致虚,因虚致实,虚实夹杂,相互为患,临床之时,应详察病因,谨守病机,辩证论治,以期进一步提高疗效,缓解甚或解除患者的病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二、外治法(一)针灸疗法1实证:毫针泻法,寒邪甚者可用艾灸,主穴、中极、配穴、寒凝者加归来、地机,气滞血瘀者加天枢、气穴,胀痛者加阳陵泉、光明、胸闷者加内关。2虚证:毫针补法,可加用灸法,主穴:三阴交、足三里、气海、配穴;气血亏虚加脾俞、胃俞;肝肾不足加太溪、肝俞、胃俞;头晕耳鸣加悬钟按摩。痛经多出现在经行期间,发作时小腹及腰部疼痛,甚至剧痛难忍,冬季气候寒冷重,取仰卧位,先以手掌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在小腹部按摩,约十分钟,频率为100~200次/rain,然后以食指或中指按揉气海穴、关元穴,每次约五分钟,约80~100次/rain,经过20分钟治疗,局部产生湿热感,疼痛即可缓解。(二)疾症处理1田七痛经胶囊:每次3~5粒,每月三次,口服,连服七天。适用于血瘀证。2前列腺合成酶抑制: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的活性,减少前列腺产生,防止过强子宫收腹和痉挛,达到止痛目的,常用布洛芬必得120~400mg,每月2~3次。总结:原发性痛经发病有虚实之分,实者多由气滞血瘀、湿热蕴结,致使气血运行不畅,冲任阻滞,“不通则痛”虚者多为肝肾亏损,气血虚弱致使精亏血少,冲任夫养,“不荣则痛”痛经是以腹痛为主症,本病治疗主要以调理气血为主。具体实施时应标本兼顾,痛时缓急止痛以致标,平时辩证求因以治本,经前、经期冲任二脉气实血虚,易生阻滞,治宜理气,活血以行滞,经后血海暂虚,治宜益气养血以补虚。总结原发性痛经有虚实之分,实者多由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湿热蕴结,致使气血运行不畅,冲任阻滞,不通则痛。虚者多为肝肾亏损、气血虚弱,致使精亏血少。冲任失养,不荣则通。痛经是以腹痛为主症,本病治疗主要以调理气血为主,具体实施时应标本兼治,通时缓急止痛以治标,平时辩证求因以治本。经前、经期冲任二脉气实学虚,易生阻滞,制宜理气活血、活血以行滞,经后血海暫虚,治宜益气养血以补虚。参考文献[1]丰有吉,沈铿《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2]全国妇女月经生理常数协作组中国妇女月经生理常数的调查分析中华妇女产科杂志1998[3]刘馨《原发性痛经的病因病机研究和中医药治疗进展》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3[4]王萍张兰柱《四物汤合失笑散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66例》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5]叶玲玲《女金胶囊治疗原发性痛经30例》实用中医药杂志2004[6]傅淑清《中医妇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常用抢救药物(三联针)心三联: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呼三联:洛贝林、回苏灵、可拉明老三联针: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新三联针: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其实三联针的说法早已过时,本文只是将以上各种新老抢救药物的说明书加以归纳,希望能帮助大家(回苏灵疗效不确切,各个文献报道不一,大家谨慎使用)。肾上腺素【别名】副肾碱;副肾素,盐酸肾上腺素【外文名】Adrenaline【药理作用及用途】激动心肌、传导系统和窦房结的β受体,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传导加速和心率增快。激活皮肤粘膜和内脏血管的β2受体,尤其是肾动脉明显收缩,骨骼肌和冠状动脉则扩张。激动支气管β2受体,使支气管扩张。作用于肝和脂肪β2受体,促进肝糖原和脂肪分解,升高血糖。用于心脏骤停的抢救和过敏性休克的抢救,也可用于其他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荨麻疹)的治疗。与局麻药合用有利局部止血和延长药效。【适应症】抢救过敏性休克;抢救心脏骤停;治疗支气管哮喘;制止鼻粘膜和牙龈出血等。【用量用法】1.常用于抢救过敏性休克,如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由于本品具有兴奋心肌、升高血压、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等作用,故可缓解过敏性休克的心跳微弱、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等症状。皮下注射或肌注0.5-1mg,也可用于0.1-0.5mg缓慢静注(以等渗盐水稀释到10ml),如疗效不好,可改用4-8mg静滴(溶于5%葡萄糖液500-1000ml)。2.抢救心脏骤停;可用于由麻醉和手术中的意外、药物中毒或心脏传导阻滞等原因引起的心脏骤停,以0.25-0.5mg心内注射,同时作心脏按摩、人工呼吸和纠正酸血症。对电击引起的心脏骤停,亦可用本品配合电除颤器或利多卡因等进行抢救。3.治疗支气管哮喘:效果迅速但不持久。皮下注射0.25-0.5mg,3-5分钟即见效,但仅能维持1小时。必要时可重复注射1次。4.与局麻药合用:加少量(约1:20万-50万)于局麻药(如普鲁卡因)内,可减少局麻药的吸收而延长其药效,并减少其毒副反应,亦可减少手术部位的出血。5.制止鼻粘膜和牙龈出血:将浸有(1:2万-1:1000)溶液的纱布填噻出血处。6.治荨麻疹、枯草热、血清反应等:皮下注射1:1000溶液0.25-0.5ml,必要时再以上述剂量注射1次。【注意事项】1.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洋地黄中毒、外伤性及出血性休克、心脏性哮喘等忌用。2.用量过大或皮下注射时误入血管后,可引起血压突然上升而导致脑溢血。3.常见副作用为心悸、头痛,有时可引起心律失常,严重者可由于心室颤动而致死。4.每次局麻使用不可超过300μg,否则可引起心悸、头痛、血压升高等。5.在使用本品抗休克以前,首先补充血容量及纠正酸中毒。【规格】1.注射液:为盐酸肾上腺素或酒石酸肾上腺素的无菌溶液,每毫升中含肾上腺素1mg,氯化钠8mg。去甲肾上腺素【别名】去甲肾;正肾;正肾上腺素;左动脉酚;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外文名】Noradrenaline,NoradrenalineBitartrate【药理作用及用途】本品为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是强烈的α受体激动药,同时也激动β受体。通过α受体激动,可引起血管极度收缩,使血压升高,冠状动脉血流增加;通过β受体的激动,使心肌收缩加强,心排出量增加。用量按每分钟0.4μg/kg时,β受体激动为主;用较大剂量时,以α受体激动为主。【适应症】临床上主要利用它的升压作用,静滴用于各种休克(但出血性休克禁用),以提高血压、保证对重要器官(如脑)的血液供应。使用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可引起血管持续强烈收缩,使组织缺氧情况加重。应用酚妥拉明以对抗过分强烈的血管收缩作用,常能改善休克时的组织血液供应。【用量用法】1.静滴:用1-2mg加入等渗盐水或5%葡萄糖100ml内静滴,根据情况掌握滴注速度,待血压升至所需水平后,减慢滴速,以维持血压于正常范围。如效果不好,应换用其他升压药。对危急病人可用1-2mg稀释到10-20ml,徐徐推入静脉,同时根据血压以调节剂量,待血压回升后,再用滴注法维持。2.口服:治上消化道出血,每次服注射液1-3ml(1-3mg),1日3次,加入适量冷盐水服下。【注意事项】1.抢救时,长时间持续使用本品或其他血管收缩药,重要器官如心、肾等将因毛细血管灌注不良而受到影响,甚至导致不可逆性休克,需注意。2.高血压、动脉硬化、无尿病人忌用。3.不宜与偏碱性药物如磺胺嘧啶钠、氨茶碱等配伍注射,以免失效;在碱性溶液中如与含铁离子杂质的药物(如谷氨酸钠、乳酸钠等)相遇,则变紫色,并降低升压作用。4.浓度高时,注射局部和周围发生反应性血管痉挛、局部皮肤苍白,时久可引起缺血性坏死,故滴注以前应对受压部位(如臀部)采取措施,减轻压迫(如垫棉垫)。如一旦发现坏死,除使用血管扩张剂外,并应尽快热敷,并给予普鲁卡因大剂量封闭。小儿应选用粗大静脉注射,并需更换注射部位。静脉给药时,必须防止药液漏出血管外。5.用药当中需随时测量血压,调整给药速度,使血压保持在正常范围内。6.其他参见肾上腺素。【规格】注射液:每支1mg(1ml)(含重酒石酸盐2mg)、2mg(2ml)(含重酒石酸盐4mg)。异丙肾上腺素【别名】硫酸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外文名】IsoprenalineSulfateInjection【药理毒理】为β受体激动剂,对β1和β2受体均有较大的激动作用,对α受体几无作用。主要作用如下:1.作用于心脏β1受体,使心脏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传导加速,心输出量和心肌耗氧量增加;2.用于血管平滑肌β2受体,使骨骼肌血管明显舒张,肾、肠系膜血管及冠脉亦不同程度舒张,血管总外周阻力降低,其心血管作用导致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差变大;3.作用于于支气管平滑肌β2受体,使支气管平滑肌松驰;4.促进糖原和脂肪分解,增加组织耗氧量。【药代动力学】静注后作用维持不到1小时。半衰期(t1/2)根据注射的快慢为1分钟至数分钟。静注后约40%-50%以原形排出。【适应症】适用于心源性或感染性休克及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搏骤停。【用法用量】1.心腔内注射。救治心脏骤停,心腔内注射0.5-1mg。2.静脉滴注。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率每分钟不及40次时:以本品0.5-1mg加在5%葡萄糖注射液200-300ml内缓慢静滴。【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口咽发干、心悸不安;少见的不良反应有:头晕、目眩、面潮红、恶心、心率增速、震颤、多汗、乏力等反应。【禁忌】1.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患者2.甲状腺功能亢进及嗜铬细胞瘤患者禁用。【注意事项】1.心律失常并伴有心动过速和心绞痛、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慎用。2.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以及洋地黄中毒所致的心动过速患者慎用。3.糖尿病患者慎用。4.遇有胸痛及心律失常应及早重视。5.交叉过敏:对其他肾上腺素类激动药过敏者,对本品也常过敏。【药物相互作用】1.与其他拟肾上腺素药物合用可增效,但不良反应也增多。2.并用普萘洛尔时本品的作用受到拮抗。【规格】2ml:1mg阿托品【别名】阿托品,硫酸阿托品【药理作用】为阻断M胆碱受体的抗胆碱药,能解除平滑肌的痉挛(包括解除血管痉挛,改善微血管循环);抑制腺体分泌;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使心跳加快;散大瞳孔,使眼压升高;兴奋呼吸中枢。【药代动力】本品易从胃肠道及其他粘膜吸收,也可从眼或少量从皮肤吸收。口服1h后即达峰效应t1/2为3.7-4.3h。血浆蛋白结合率为14%-22%,分布容积为1.7L/kg,可迅速分布于全身组织,可透过血脑屏障,也能通过胎盘。一次剂量的一半经肝代谢,其余半数以原形经肾排出。在包括乳汁在内的各种分泌物中都有微量出现。【适应症】在临床上的用途主要是:(1)抢救感染中毒性休克:成人每次1-2mg,小儿0.03-0.05mg/kg,静注,每15-30分钟1次,2-3次后如情况不见好转可逐渐增加用量,至情况好转后即减量或停药。(2)治疗锑剂引起的阿-斯综合征:发现严重心律紊乱时,立即静注1-2mg(用5%-25%葡萄糖液10-20ml稀释),同时肌注或皮下注射1mg,15-30分钟后再静注1mg。如病人无发作,可根据心律及心率情况改为每3-4小时皮下注射或肌注1mg,48小时后如不再发作,可逐渐减量,最后停药。(3)治有机磷农药中毒:①与解磷定等合用时:对中度中毒,每次皮下注射0.5-1mg,隔30-60分钟1次;对严重中毒,每次静注1-2mg,隔15-30分钟一次,至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并改用皮注。②单用时:对轻度中毒,每次皮下注射0.5-1mg,隔30-120分钟1次;对中度中毒,每次皮下注射1-2mg,隔15-30分钟1次;对重度中毒,即刻静注2-5mg,以后每次1-2mg,隔15-30分钟1次,根据病情逐渐减量和延长间隔时间。(4)缓解内脏绞痛:包括胃肠痉挛引起的疼痛、肾绞痛、胆绞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每次皮下注射0.5mg。(5)用为麻醉前给药:皮下注射0.5mg,可减少麻醉过程中支气管粘液分泌,预防术后引起肺炎,并可消除吗啡对呼吸的抑制。(6)用于眼科:可使瞳孔放大,调节功能麻痹,用于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用1%-3%眼药水滴眼或眼膏涂眼。滴时按住内眦部,以免流入鼻腔吸收中毒。【注意事项】(1)常有口干、眩晕,严重时瞳孔散大、皮肤潮红、心率加快、兴奋、烦躁、谵语、惊厥。(2)青光眼及前列腺肥大病人禁用。(3)一般情况下,口服极量,1次1mg,1日3mg;皮下或静脉注射极量,1次2mg。用于有机磷中毒及阿-斯综合征时,可根据病情决定用量。【中毒解救】用量超过5mg时,即产生中毒,但死亡者不多,因中毒量(5-10mg)与致死量(80-130mg)相距甚远。急救口服阿托品中毒者可洗胃、导泻,以清除未吸收的阿托品。兴奋过于强烈时可用短效巴比妥类或水合氯醛。呼吸抑制时用尼可刹米。另外可皮下注射新斯的明0.5-1mg,每15分钟1次,直至瞳孔缩小、症状缓解为止。【规格】片剂:每片0.3mg。注射液:每支0.5mg(1ml);1mg(2ml);5mg(1ml)。滴眼剂:取硫酸阿托品1g,氯化钠0.29g,无水磷酸二氢钠0.4g,无水磷酸氢二钠0.47g,羟安乙酯0.03g,蒸馏水加至100ml配成。利多卡因【别名】赛罗卡因;昔罗卡因,利多卡因【外文名】Lidocaine,Xylocaine【适应症】局部麻醉作用较普鲁卡因强,维持时间比它长1倍,但毒性也相应加大。1.用于阻滞麻醉及硬膜外麻醉。2.用于室性心动过速及频发室性早博。【用量用法】1.局部麻醉:阻滞麻醉用1-2%溶液,每次用量不宜超过0.4g。表面麻醉一般用1-2%液,喷雾或蘸药贴敷,1次总量不超过0.25g。浸润麻醉用0.25%-0.5%液,每小时用量不超过0.4g。硬膜外麻醉用1%-2%溶液,每次用量不超过0.5g。阻断麻醉用0.5%液,于神经干附近可用1%溶液,疗效较普鲁卡因好。2.治心律失常:每次静注每千克体重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