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教案_第1页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教案_第2页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教案_第3页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教案_第4页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案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导读

本单元以“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为主题,有3课内容。本课《原始农耕生活》是单元第二课,本课有三部分内容:“原始农业的发展”“河姆渡人的生活”“半坡居民的生活”。三部分内容之间是由总述到具体代表的关系,其中第一部分内容讲述的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第二、第三部分内容分别介绍了原始农耕时代南、北方聚落的典型代表——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原始农业的发展是古代文明社会形成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河姆渡和半坡居民的生活是原始农耕生活的典型代表。真实情境铺垫渲染,任务层次分明,学生基于材料进行探究,运用知识并以材料为支撑建构历史解释,为学生“深度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切实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课题与课时】

人民教育出版社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1课时)

【课标要求】

1.通过了解河姆渡、半坡、良渚、陶寺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知道中国原始农耕生活。

2.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和识读地图、图片资料,准确说出半坡居民和河姆渡人的发现地点、距今时间及生产生活状况,简述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表现、标志及意义,体会我们祖先在生产劳动中表现出来的智慧,增强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

2.通过阅读教材和识读地图,简述自然环境对半坡居民和河姆渡人生产生活状况的影响,培养分析概括能力。

3.通过历史遗址、图片、文物,印证半坡居民和河姆渡人的社会生活状况,认识到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涵养史料实证素养。

设计说明:依据教材和学情,对本课课标要求进行分解。将“通过了解河姆渡、半坡、良渚、陶寺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知道中国原始农耕生活。”分解为:目标1“准确说出半坡居民和河姆渡人的发现地点、距今时间及生产生活状况,简述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表现、标志及意义,体会我们祖先在生产劳动中表现出来的智慧,增强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目标2“简述自然环境对半坡居民和河姆渡人生产生活状况的影响,培养分析概括能力。”,目标3“通过历史遗址、图片、文物,印证半坡居民和河姆渡人的社会生活状况,认识到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涵养史料实证素养。”同时设计了行为条件“通过阅读教材、识读地图和研读史料”,实现从目标中看得见教,看得见学,并将目标指向“培养论从史出、无证不信、实事求是的史证意识,提升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素养。”。学生在知道原始农耕生活的过程以及河姆渡和半坡居民的生活状况后,才能体会到我们祖先在生产劳动中智慧,进而形成“多元一体”、“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思想意识,实现了目标的三维叙写。

【评价任务】

1.完成任务一(检测目标1)

2.完成任务二(检测目标2)

3.完成任务三(检测目标3)

【资源与建议】

1.本课从原始农业发展、河姆渡人的生活、半坡居民的生活三个方面进行学习,由总述到具体,通过学习可以知道原始农业的发展是古代文明社会形成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河姆渡和半坡居民的生活是原始农耕生活的代表。

2.本课教学可以按以下的逻辑顺序进行:“原始农业的发展—河姆渡人的生活—半坡居民的生活”。

3.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是本课的重点,理解原始农业的发展历程是本课的难点,通过任务二、任务三突出重点,通过任务一突破难点。

设计说明:本环节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所学内容在本单元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而构建学习框架和学习的逻辑顺序,了解重难点并明确学习任务,突破重难点。

新课导入:

多媒体播放动画短片视频《疯狂原始人》,了解咕噜一家人的生活,学生思考,假如你是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靠采集、狩猎为生有哪些不便之处?有什么好的办法能让原始人的生活有保障呢?

【学习过程】

第一篇章石器锄耕原始农业的兴起与发展

任务一:阅读教材第8、9页正文、识读地图和研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指向目标1)

1.(1)阅读课本第8页正文,说出原始农作兴起的过程。(指向目标1)

材料:

(2)在上图中找到玉蟾岩遗址、东湖林遗址、贾湖遗址、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大汶口遗址、良渚遗址,并在课本中做好标记。(指向目标1)

(3)阅读课本8、9两页图片,你能看出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在地域分布上有什么特点?地位如何?(指向目标1)

2.材料:

识读图片结合课本第10页第一段内容,思考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有何变化?

注: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

3.综上所述:思考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社么?原始农业发展的含义是什么?(指向目标1)

第二篇章先民家园河姆渡居民的生活

任务二:阅读教材第10、11页正文、识读地图和研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指向目标2)

阅读课本,梳理归纳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完成表格:

河姆渡人的生活

时间

生活地点

房屋建筑

粮食作物

生产工具

家畜饲养

生活用具

2.材料:

(1)观察图片,阅读教材,思考:河姆渡居民的房屋样式有何特点及意义?他们为何要这样建造房屋?(指向目标2)

(2)材料:在第一次发掘的400多平方米范围内,普遍发现一层或多层由稻谷、稻壳、芦苇、茎叶等等混杂而成的堆积层……有学者推测,堆积层的厚度原先当在1米以上;假定当时的平均厚度为1米,而其中的四分之一为稻谷和谷壳,则换算成稻谷的重量当在120吨以上。

——彭林《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十五讲》

阅读材料、识读图片,思考河姆渡居民的主要粮食作物是什么?

(3)材料:骨耜是河姆渡遗址中最具典型性的一种农具。在先后两期考古发掘中共出土170余件。骨耜大都取材于大、中型哺乳动物的肩胛骨,少数也选用胯骨,器形基本保持原骨的自然形状,上端厚而窄,下端刃部薄而宽。

——黄渭金《河姆渡文化骨耜新探》

阅读材料、识读图片,思考河姆渡居民的生产工具是什么?

(4)材料:

阅读课本、识读图片,思考河姆渡居民饲养哪些家畜?

材料:

阅读课本、识读图片,思考河姆渡居民的手工业发展状况如何?

第三篇章先民家园半坡居民的生活

任务三:阅读教材11.12页内容、识读地图和研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指向目标3)

1.阅读课本,梳理归纳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完成表格:

半坡居民的生活

时间

生活地点

房屋建筑

粮食作物

生产工具

家畜饲养

生活用具

2.材料:

(1)阅读课本、识读图片,思考: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指向目标3)

(2)材料:

阅读课本、识读图片,思考:半坡居民的主要粮食作物是什么?主要生产工具是什么?(指向目标3)

(3)材料:

阅读课本、识读图片,思考:半坡居民主要饲养哪些家畜?(指向目标3)

(4)材料:

阅读课本、识读图片,思考:半坡居民的手工业发展状况如何?(指向目标3)

合作探究:识读图片结合所学,分析: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房屋建筑不同的原因?

设计说明:本课设计主要突出的是真实情境的创设(识读地图、史料实证、设计问题),层层剖析,由浅入深,培养论从史出、无证不信、实事求是的史证意识,提升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素养,形成“多元一体”、“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思想意识。

【检测与作业】

1.民以食为天,我国古代的原始居民很早就懂得农耕技术。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粮食作物是()(检测目标1)

A.水稻和小麦B.水稻和粟

C.小麦和粟D.水稻和蔬菜

2.考古发现,河姆渡遗址中有大量稻谷、谷壳、稻秆和稻叶堆积,稻谷外形完整,颗粒大小接近现代的栽培稻。这可以证明河姆渡人()(检测目标2)

A.懂得人工取火B.人工栽培水稻

C.饲养多种家畜D.使用铁制农具

3.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半坡原始治居民生产、生活的是()(检测目标3)

A.打制石器B.炭化稻谷C.人面鱼纹彩陶盆D.干栏式房屋

4.材料: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使农业生产力得到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与粮食的储备,为聚落生活的安定提供了保障。而稳定的社会生活则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

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一升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