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年浙江温州中考满分作文【作文原题】19.根据要求作文。(60分)月悬高空,朗照千年。照关山万里,照庭院篱墙;照书中古人,照眼前你我。请以“月亮离我有多远?”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16行);③不得套写、抄袭(包括本卷中的材料);④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提示】(1)围绕题目,你可以叙事,可以发表看法,也可以抒情。(2)你可以依照题目有自己的发挥,也可以借助下列图片打开思路。月亮离我有多远?唐宋元明,历史悠长,诗词璀璨,轮明月酒下清辉,穿越漫漫时空,照在我们的课本里,照在我们的新生活里。古代的月亮照着新时代,它离我们是远还是近?李白的月亮“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月亮,穿越雕花的轩窗,照亮我们的童年。童年时,我读不懂李白的月光,只知道他在诗里铺一层冷霜,流浪他乡,想家了。月中的桂树,满头银发就像佝偻着身子靠着门框,守望远方儿女的亲娘。月光一定照到家乡的小截小巷的柴扉没有关闭,窗外洒满熬夜的灯光。月亮是游子的亲娘和故乡,跟着诗人千里迢迢走远方。月光,洒星空,是殷切的希望;落地上,就是含泪的目光。异乡的窗外很冷,屋内更冷。游子在月夜,抬头是伤,低头是痛。读着课本里的古诗时,月亮离我很远;来年我远离家乡的时候,李白的月亮一定离我很近。王维的月亮“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幽静的竹林,一个人,独坐一隅。突然,所有的寂静,都碎成了一圈一圈的涟漪。弹琴的人,十指轻飞,滑过每一根琴弦。天籁之音,如大大小小的珠子,唤醒竹林。一只小鸟飞出窝,捡拾起一句一句的诗行。密林深处,尘世的喧哗已然遥远。没有人知道,有一方净土,可以收留岁月的喧嚣。月亮升起来了。琴停了,鸟睡了,花开了。一个人,独坐在自己的影子里,任恒久的月光照亮了一生的道路。一千多年过去了,王维诗中的月亮依然离我们很近。苏轼的月亮“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仿佛是一只鸟,拣尽寒枝,找不到自己温暖的巢。谪居异乡的词人,心之舟需靠岸,灵之翼需栖息,更何况是天涯共此时的中秋月明之夜。官场多坎坷,人间尽苍凉。这个中秋,月亮离苏轼很远,他想乘风归去,又恐琼玉宇,高处不胜寒。我在当前这个年龄,只能远远地望着苏轼的月亮。也许,唯有历尽人生沧桑,尝尽世间况味之后,我才能体会他内心的清冷。月亮,在天上,也在每个人的心里。【名师解读】构思新颖,抒发情感。考生巧借课文中古代诗词名人心中的月亮,自然而然地阐发了一腔真诚情怀,引人共鸣。解读李白的月亮,考生体会到“读着课本里的古诗时,月亮离我很远;来年我远离家乡的时候,李白的月亮一定离我很近”;走近王维的月亮,感受到“王维诗中的月亮依然离我们很近”;从苏轼的月亮中,认识到“唯有历尽人生沧桑,尝尽世间况味之后,我才能体会他内心的清冷”。标题引路,语言诗意。文章在结构上采用总一分一总的模式,主体部分以三个小标题领起相关内容,选取李白、王维、苏轼关于月亮的古诗词名句,通过诗化的语言,演绎诗意境界,表达真切认知,内蕴丰厚,令人回味无穷。【思路要点】这是一道有创意的命题作文题,采用了“引导材料+题目+图片”的形式,走出了一条与往昔完全不同的命题之路。引导材料共两句话,第一句“月悬高空,朗照千年”,是说千年的月亮始终高悬天空,亘古不变;第二句有两个分句,合起来是说月亮朗照天地万物,穿越古今,照耀你我。材料的核心要义就是,月亮自古以来就一直悬挂在天空,关照着我们每一个人,与我们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由此再看标题“月亮离我有多远?”,考生大致能够明确自己的写作方向了。但命题人还配上了三幅图片,进一步帮助考生打开思路,体现了命题人的人文情怀。图片共有三幅。第一幅是“洗月亮”,画面上有三个孩子在水盆边玩要,启发考生从童年、童真、童趣的角度切入主题。第二幅是“登月”,画面上有两架梯子连接着地面和月亮,启发考生既可以从“科技改变距离,人类成功登月”的角度进行思考,也可以从“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的角度,思考人应该在现实里架起一座云梯,抵达生命的高处,拉近自已与“月”的距离。第三幅“月亮等我们”,脱胎于丰子恺先生的漫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凉如水”,画面上有一钩残月,月下一对空藤椅,一方茶几,启发考生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角度切入,表达一种诗意栖居的生命情致。【构思角度提示】:1.借月表达思乡之情。从历代诗词名篇中汲取素材,获得灵感,表达主题。“月是故乡明”,在通信不便的古代,人们天各一方,共赏一轮明月,文人墨客以此寄托了浓浓的离人相思之情,从而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诗词名篇。千百年来,“月亮”已然成为故乡和亲情的象征。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演绎古代文人墨客对月亮的心驰神往,抒发诗意栖居之幽情。2.借月抒发不断探索的豪情。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到阿姆斯特朗成功登月、中国探月计划,人类从未停止过科学探索的脚步。可从科技角度,借人类与“月”打交道的历史来阐发主题。3.借月表达对梦想的追求。月亮是梦想、信念的象征,而追求梦想、信念的过程必然是曲折而漫长的。由此想到,“我”在追寻梦想的征途上应该有怎样的心理准备和怎样的实际行动?借“月”寓梦想,抒胸臆。【解读】2015年温州中考作文《月亮离我有多远?》是全命题作文。2015年温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命题组在《解析温州中考试卷新亮点》中这样讲述:命题作文“月亮离我有多远?”更是引导学生凝望审视自己的生活:简单的导语配上“洗月亮”“登月”“月亮等我们”三幅意蕴丰富的图片,充满“召唤”意识,它努力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积累,激活他们的言说欲望,帮助他们打开想象之门,拓展他们的写作思路。学生由此进行自我追问,观照并反思自己当下生活和生命状态,激发他们追求生活的真善美。理想的中考作文命题,题目和导语中的每个词语、每个信息、每个提示,都应当带有启发与召唤的力量。中考作文应当是一个充满创造的“召唤结构”,是属于青春与智慧的魅力空间。它在学生面前应该是亲切的、可爱的、富有启示性的、让人萌发写作愿望的,至少它要让不同地域、不同层次、不同个性的考生都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月亮离我有多远?”这一题目和导语的设计,是命题组于“走,到另一个地方去”(2014温州作文考题)之后,再一次命制“体验与思辨并重”型作文题的延续和尝试。它保有思辨的空间又充盈诗意的情怀,它依然努力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积累,激活他们的言说欲望,帮助考生打开想象之门,走上思考之路。由题目适度解读和调度已有生活阅历,考生进入对生活、文化、社会、环境等的凝望与审视,继而形成对“月亮离我有多远?”的一次想象、探索、思考、实现。在当下与别处的转换中,在实与虚的穿越中,摩擦出诗意的火花,碰撞出思辨的电光,从而体验生活的丰富,感受生命的丰盛。【误区】这道试题审题的难点在于没有拓宽思维。在写作过程中,常常会犯以下错误:1.读题时,部分考生一下子就被这样的疑问句问蒙了。作文不自觉地流于一种答句的拼凑,进行空洞的有感而发,没有融入自己的生活、生命、人生的体验。2.“月悬高空,朗照千年。照关山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